《语文活动六》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3-27 20:24:53

第1篇:《语文活动六》教案

教学要求:

1、把词语补充完整练习,背记并书写。

2、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汉语的丰富,体会字序的变化与词语意思的关系,进行词汇积累,丰富语言。

4、培养学生把握句子主要意思的能力。

5、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6、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7、习作练习。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一至四题。

教学过程:

一、巩固、掌握常见的四字的词语。

1、默读中独立完成,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填。

二、学生汇报,并订正。

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三、根据词语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搭配。

1、读例子,体会字序变化与词语意思的关系。(有什么变化、从中感受到什么)

自己写几组。

2、读给大家听。

3、进行缩写句子练习。

(1)学生读句子,独立完成。(2)学生反馈。(3)针对学生缩句的.情况,采取对比的方法加以指导。(4)读缩写后的句子。

四、作业:

把一——四题写在练习本上。

教学反思:对于缩句的练习,学生能找到句子的主干,但是往往是缩的不到家,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上,师生总结出方法,以便能更好的完成此项练习。对于调换位置后,词语的意思不改变的这类的练习学生说出的较少,需要教师补充,有些词语不好判断意思是否相同。如:喜欢——欢喜上楼——楼上。

第2篇:《语文活动六》教案

教学内容:语文活动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积累古诗,了解作者。

2、引导学生回顾,积累英雄人物及其英雄故事,举办“英烈故事会”。

3、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总结积累知识,归纳学习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2.难点:通过开展“永远的怀念”的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两课时

主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了很多英雄、革命者的故事,我们还在以前的课文中接触过不同的英雄,你知道他们吗?请看语文活动1中的“万花筒”。

二、万花筒

1、出示“我会填”卡片。

1)学生读卡片,填写。

2)学生讲述英雄故事。

2、“我会学”

1)读提示,明白活动意图。

2)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过程,写心得。

三、百宝箱

1、出示诗句卡片。

2、学生读诗句。

3、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4、背诵诗句。

第二课时

一、大舞台

1、学生读“大舞台”提示,弄清活动要求。

2、分组准备。

3、活动开展。

1)展示资料:诗歌、歌曲、电影、故事等资料。

2)学生读其中一个片段,学生听读后交流感受。

3)选取一个感人故事讲给大家听。

4)学生听故事,点评。

二、课堂小结

学生将这次语文活动的收获写成一篇语文活动心得。

第3篇:《语文活动六》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评价作家作品:

2 .学会品读文段,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3 .积累体育名言名句。

4 .组织开展‘走向世界,感受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会评”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小学几年来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许多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而且还拜读了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你最喜爱哪一位作家的什么作品呢?现在我们就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吧!

2 .同桌文流,小组文流。

3 .投影出示一篇美文,引导学生说说喜欢这篇文章的理由。

4 .学生从文章内容、语言、立意等方面文流自己喜欢某一篇文童的原因。

5 .全班交流汇报。

二、学习“我会读”

1 .投影出示书中文段,教师配乐朗读。

2 .学生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段,边读边想象,把文段中的语言文字化为美的形象。

3 .启发学生思考交流。

( 1 )你从这个文段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秋的“沉静”?

( 2 )你喜欢这个文段吗?为什么?

4 .学生朗读。

( 1 )你打算怎么朗读这个文段?和小伙伴们交流自己选用的朗读形式、语速、语气。

( 2 )自己美读文段。

( 3 )全班展示。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把自己对秋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教师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5 .评选“美读小能手”。

三、学习“百宝箱”

1.激情导入。

2 .投影出示”百宝箱’”中的有关体育运动方面的名言。

( 1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 2 )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体育名言的大致理解。

3 .多种形式读、背名言。

4 .交流其他有关体育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大释台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节日是人类精神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节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节日的百花园,一起去领略这座百花园中万紫千红的景致吧!

二、播放录像带,欣赏世界各国人民欢度节日的情景

三、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1.介绍世界各国节日的由来。

2 .介绍节日中的奇闻趣事。

四、播放一段中国人民欢度国庆节的录像

1 .学生观看录像,感受人们欢度节日激动的情景。

2 .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这是哪一个国家的人民欢度什么节日的情景?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 .学生文流汇报。

五、展示台

课后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各国的节日”为题,办一期手抄报。比一比谁的手抄报办得更好。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4篇:《语文活动六》教案

教材简析:

本次实践活动包括四个板块。分别是“准备材料”、“整理材料”、“设计版面”、“评价”。通过活动,给学生走进普通人、发现他们高尚精神的机会,培养学生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共同办墙报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做事要有计划性。

2.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学会合作,培养学生收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活动,对高尚精神又明确的认识。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1-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我、他,我们都是普通人。走进普通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可以发现许多普通人的高尚精神。让我们办一期板报,主题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采用读书、看报、咨询、上网等方法搜集资料,选择目的地。

二、准备材料

采访父母单位敬老爱幼的叔叔、阿姨,写成稿子。

给班里的.热心人拍张照片、配上简练的文字。

从报纸上剪下出租车司机拾金不昧的事迹。

……

三、整理版面

1.根据稿件内容、形式进行筛选。

2.做到体裁多样,内容精彩,版面图文并茂,书写整洁。

3.按要求进行缩写、改写。

四、设计版面

1.带领学生在黑板上做一个草图

2.提示进行小组分工

五、评价

标准:

1、内容范围是否广泛

2、表达是否多样化

3、装饰排版是否合理

4、整体效果是否吸引人

5、书写是否整洁、及有突出的创意

评价:

1、组织学生观看

2、发评价表

3、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

单元小结(第4课时)

教学内容:

单元小结

教学过程:

一、提出要求: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情况的评价要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过一段就要“回头看”,进行总结,如发现不足,就要调整学习方法。一个单元学完了,做一个小结。

二、评价过程:

1.自评:说说自己开学以来的进步与不足。

要求:语言要通顺一些,说具体一些。

2.小组互评:组员们互相评价进步与不足,要实事求是,不能以主观意愿去评价别人。

3.老师评价:客观的评价每个学生的进步与不足。

4.自己经几方面的评价总结一下。

5.写出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以及应该怎样努力。

要求写的具体不空洞。

6.老师全面总结班里的普遍进步现象以及个别不足的情况。

指明努力方向,尤其是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根据同学老师自己的评价,写一写自己在这一单元的学习小结,语言要通顺,可以从学习这方面,可以学习,习惯等多方面总结。

及时总结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可以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第5篇:《语文活动六》教案

教学目标:9月28星期五

能区分形近字,进行词语积累。了解词语意思,积累成语。用修改符号改正句子中的错误。阅读短文,填写恰当的词语。把握主要内容,回答短文后的问题。通过口语交际,说出你对自己生活地区的环境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哪些地方不够满意。能自定题目,仿照5课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教学重点:

用修改符号改正句子中的错误。阅读短文,填写恰当的词语,把握主要内容,回答短文后的问题。能自定题目,仿照5课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能区分形近字,进行词语积累。了解词语意思,积累成语。用修改符号改正句子中的错误。阅读短文,填写恰当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按照发现的规律,自己在各写一组。

(1、独自组词,发现规律。2、交流)

二、读读下面的成语,在从本单元课文中找出几个写下来。

(1、读一读2、背一背3、自己写出几个)

三、用修改符号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误。

(1、读懂句子2、找准病处3、明白病因4、使用修改符号修改正确5、默读复查)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从短文后面的语句中选择恰当的'内容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1、读懂题目要求2、阅读文章,了解意思3、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怎样填写4、订正答案)

五、作业:完成语文帮你学1—3题

教学反思:学生对“辨”和“辩”组词还分辨不清。对于修改病句,学生能找准病因,但是部分同学不能过正确修改。学生对于词语的积累有兴趣,能积极的背一背。但是记忆速度较慢。应加以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9月30星期日

教学目标:

把握主要内容,回答短文后的问题。通过口语交际,说出你对自己生活地区的环境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哪些地方不够满意。

教学过程:

一、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1、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

2、明确短文后面的要求。

3、独立完成。

4、交流(1、概括4自然段段意:找一组读,全班评议,指出不足。修改)

二、口语交际

1、引导回读《城市的标志》

2、文中作者说道: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越来越想多胞胎了,树将成为城市的标志。

3、回忆我们生活地区的环境(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认为环境)

4、说说对自己生活地区环境满意吗?那些地方比较满意,哪些地方不满意。

5、说说你能为改善环境作些什么?(先组内交流,在个别说)

要求:听的同学要认真,对其进行评价。

6、师总结;让我们保护好周围的环境。让我们有一个舒适,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教学反思:学生能发现周围环境的变化,能针对性地提出改变的原因,对村子周围环境的恶化能引起学生的忧虑。学生能过提出整治的措施和方法,能够对自身的行为提出要求。

第6篇:《语文活动六》教案

教学要求:

训练学生掌握多音字的读音。通过对形近易混字的辨析,,正确读写成语。扩充学生的词汇堂。丰富语言积累。积累各词,体味做学问的道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懂得感恩和关爱他人。提高能力。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完成1——4题

学习第一题

1读题

2准确掌握多音字的读音的方法:就要多读、比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学习第二题

训练学生通过对形近易混字的辨析,正确读写成语。提醒学生根据成语的意思或成语中相关字的意思,了解一些构词的方法,可以不写或少写错别字。

学习第三题

读题,说说词义,积累,尽量把词语背下来,抄写。

学习第四题

读题,了解各句的意思,体味做学问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自我感悟,说说大意,分不同形式度,抄写在积累本上。

教学反思:学生对搜集整理基础知识的方法掌握比较扎实。积累语言素材的能力有所提高。所以对于一部分学生方法欠扎实的,教师应加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第五题

1默读短文,不认识不明白的字词查字典,边读边批注,把好词语、好句子画下来。

2齐读的回答这篇短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人物什么品质?

3交流讨论短文后作业。

口语交际:

1老师请学生说自己父母的工作、生活、工作中的快乐和辛苦是什么。

2分组去交流。

3根据预习作业,说说这次习作于平时写人的记叙文有何区别。

写信:从打动自己的事入手,向对方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注意写信的格式不要出错。

专访:要有具体的事例及自己的评价。

反思:在讲解阅读时请同学们先画一画作者的观察点,学生能够找得比较准确,从而能够感受到作者写作顺序的`变化。在口语交际的环节中,由于学生有生活实际,因此说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是条理欠清晰。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老师提出本次习作要求。

1从你了解搜集的材料中选一人一典型事例介绍给读者,要具体的事迹和自己的评价。

2可以以信的格式写给你要写的人,要从打动自己的事入手,相对方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注意正确写信格式。

二、习作

反思:由于学生亲身进行了调查,所以过渡句写得十分准确。在指导写具体的时候,不断启发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引导他们应用文中的好词和好句,效果良好。

第7篇:《语文活动六》教案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尤以诗最为精辟,堪称中国文学之精粹。

从《诗经》到如今的现代诗,中国诗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历久弥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朴素的诗句道出了朴素的感情。“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简短的诗句表达了屈原对楚国的忠贞情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铿锵有力地说出了他老当益壮的暮年志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仿佛又可以看到陶渊明特有的那份闲适与自然。

诗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内容也更加多元化。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站在分道的路口,告诉朋友切勿“儿女共沾巾”。“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身陷牢狱,只能望“蝉”兴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太白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将他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志气娓娓道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身处乱世的杜甫,只能空叹国破家亡之恨。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举不完的优美诗句都在诉说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来到宋朝,诗以词的形式继续发展。

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开启了豪放派的大门。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又为婉约派作出了诠释。这两派交映生辉,造就了宋词的不灭地位。辛弃疾的“像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又让我们沉浸在宋朝这段半荣半辱的历史。

接下来的元朝诗以“曲”的形式著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将游子的思念描绘得淋漓尽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又道出了百姓的苦难。 元朝以后,诗似乎逐渐没落,但却并未被人们遗忘。清朝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诗的希望。“我劝天公从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些琅琅上口的诗句正表达着作者的心声。

中国诗曾经的辉煌是无可磨灭的,现代诗也正被人推崇,我相信诗的将来会更加美好。 诗帮助我了解语文,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读诗的过程中,思想和作者产生共鸣的刹那,我也就懂得了语文之所以被人推崇的原因——她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永盛不衰。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因为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8篇:《语文活动六》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将词语分类并积累。

2.了解认识我国的名人,并向名人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

3.积累诗句。

4.开一个“好习惯交流会”,让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

重点:积累词语、诗,自己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难点:开交流会。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名人卡片。

3.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主教案

教学步骤

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

我们学过很多的词语,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型,请你说说有哪些标准,可分哪些类别。今天的“万花筒”将告诉我们一个分类的标准。

二、万花筒

1、“我会分”。

(1)出示“我会分”词语卡片。

学生读词语,读要求。

(2)可按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如:聚精会神……

还可分为贬义词,如:落荒而逃……

(3)补充两类词语。

2、“我知道”。

(1)出示名人填卡片,明确要求。

(2)学生填空,交流

(3)选择其中一位,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三、百宝箱

1.出示诗句卡片。

2.学生读诗句。

3.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感悟。

4、学生背诵诗句。

四、大舞台

1.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2.分组交流、讲述。

3.小组代表交流。

4.。

将学生的好习惯进行归纳,与同学们共享。

五、课堂

学生对本次语文活动从多方面进行、回顾,积累经验。

第9篇:《语文活动六》教案

教学目标:

1、开展综合活动,学会赞美、亲近、了解和珍惜水。

2、通过搜集赞美词,调查等方式来了解和热爱珍惜水。

3、通过对水的感情,学会珍惜水。

4、培养学生能够与人沟通、善于交流,乐于戌人合作学习,并且在学习中解决遇到的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景,课件欣赏:各种水的美景。

三、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水的语句。

1、古诗中的:如唯见长江天际流、秋水共长天一色

2、诗歌中的:如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洪湖水浪打浪

3、现代诗文的:如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徐志摩的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划!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楚。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并引导学生欣赏感悟这些有关水的语句。

五、谈谈在生活中你对水有喜欢。(如喜欢游泳的讲与水的感情;喜欢欣赏雨景的讲雨景之美妙)

六、布置作业:

1、了解我们用的自来水、井水是怎么来的。

2、调查河面漂浮物是什么,它们从哪来的。

3、接水实验:看水龙头一小时能滴多少水,并将结果乘以24(每天24)小时,计算一天会滴多少水。

第二课时

一、揭示任务,导入新课。

师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展开综合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水,懂得该怎么去珍惜水。

二、引导交流,走进水的世界。

1、汇报课后调查的结果。

(1)我们用的自来水、井水是怎么来的。(着重讲过滤的过程)

(2)河面漂浮物是什么?从哪里来的?有什么体会。(抓住水源污染展开)

2、课堂小实验,说说你观察到什么,有什么体会。

(1)接水实验:看水龙头一分钟能滴多少水,并将结果乘以60(每小时60分钟)再乘以24(每天24小时),看看一天会有多少水。

(2)放大镜观察水,折射、沸腾、溶解糖等实验。

三、指导习作。

1、围绕珍惜水的话题,结合实际,谈谈平时对水的珍惜。

(1)如何珍惜。

(2)如何不珍惜。

2、指导选材,提示启发:

(1)以前曾往小河扔过脏东西、吐过痰,我想给小河写封道歉信。

(2)我和同学们讨论如何节约用水,写份倡议书。

(3)想象作文:《假如所有的小河干涸了》、《停水一个月的日子》、《青蛙的眼泪》

3、引发讨论,拓宽思维:你认为写些什么,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了也感兴趣?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水的诗句。

2、说一个有关水的故事。

第10篇:《语文活动六》教案

[教材分析]

大海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次综合学习活动安排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走进海洋,了解海洋。

[学情分析]

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走进海洋,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选不同的汇报形式

[教学目标]

1、走进海洋,了解海洋,感受海洋对人类的贡献,体会海洋与人类的和谐关系。

2、增强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统筹安排及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走进海洋,了解海洋,感受海洋对人类的贡献,体会海洋与人类的和谐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海洋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们对大海有了更多的了解,说一说你这几天的收获?

学生汇报收获。

过渡:同学们的收获真是不小,相信你们一定想更好的了解海洋,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海洋。

二、研究学习内容。

1、大海是广阔无边的,我们对它的探索也是这样。说说看,你都想知道哪些关于海洋的知识。

2、学生自由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你们说的每个方面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针对自己问题比较相近的同学结成学习小组。(3——4人即可)

4、志趣相投的朋友都坐在了一起,你们再次把大家的议题放到一起,选合适的'议题进行研究。

5、先来讨论,应该怎样着手研究呢?

研究的途径:1、书籍2、电脑3请教

搜集的结果:制成光盘、做成小报、集成册子。

制作方法:有标题(主题)、有内容(图片、文字材料、搜集人)、有想法(自己对搜集的内容的理解)

搜集的内容:海洋的物产、我到过的海边、与海洋有关的童话、生活中的海洋生物等。

6、各个小组根据老师和同学共同总结的内容,记载、分配。

三、作业。

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

汇报小组的成果。

要求每个小组准备好内容,分好工。

教学反思:

第11篇:《语文活动六》教案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本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外学习的感受

1.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二)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三)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成语大意。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成语意思,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朗读。

4.交流成语意思。

5.练习背诵。

6.交流课外收集成语。

7.齐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并默记心头。

三、成语故事

1.谈话导入。

2.交流从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

3.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自学成语故事《舍本求末》。

4.交流读后感受。

5.教师小结,并推荐课外成语故事。

第12篇:《语文活动六》教案

活动指导:

活动主题:珍爱生命感悟生命

活动目的:通过这样的活动生命在春天里小动物尽情绽放。生命,是每一位母亲用血肉与灵魂孕育的瑰宝;是每一位艺术家用感情和肢体塑造的奇迹;是每一位智者用心智和时间探讨的奥秘,使同学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意义,理解生命的珍贵和价值。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自然。

教学构想:鼓励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理解大意。课前让学生广泛地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课堂上要充分地引导学生交流资料,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凝聚的民族智慧。

活动步骤:

一.准备。

1.分组讨论拟定活动,如拟定活动内容.方式方法.注意事项.程序等。

2.如果扫墓要了解程序.应注意事项等;如果观察小动物,要准备好笔和纸,随时记录现象.心情等;如果采访,要先拟好采访提纲。活动。

3.清明节扫墓,缅怀先辈,思考怎样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4.参观动物园.植物园,观察植物及小动物的出生.成长,感受生命力量的伟大。

5.采访敬老院或医院,了解老人的过去,了解老人与病魔的抗争,了解器官捐献.移植情况,体会生命的坚强与脆弱。

6.开一个故事会,讲一讲有关生命的故事,知道生命来之不易,知道生命是爱与奉献的结晶。

成果展示

活动范例扫墓

今天是我们全家去祭扫外公陵墓的日子。可一大早天空便下起了倾盆大雨。在我看来,这场雨下得正巧,下得好,因为它加深了我们的诚意,让我对外公的思念又多了几分。

早晨,一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外公的陵墓前。与前几次一样,舅舅先拿出准备好的食物,并分类放在瓷盘子里。我一看,有麻糕、蛋糕、苹果、柑橘等。在我们看来都是那么好吃的点心,现在供给外公吃,好像他就在我们身边,过着和我们一样的生活。我看着舅舅一边口中说着祝福外公的话,一边往放在墓中间的酒杯中倒满白酒,还插了三柱香。点着后,一条淡淡的青烟随风飘散。为了不让给外公的东西淋湿,妈妈、阿姨、舅舅轮流撑着一把大伞。我能看出,在他们的眼神中透着淡淡的忧伤。随后,舅舅把纸钱烧着了还说要多烧一点,让外公用个够。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也许是思念外公吧。我含着泪水,带着无比的思念之情朝外公的陵墓鞠了三个躬。雨还在“哗哗”下着,那是天空的眼泪。人们虽然知道,祭祀是迷信的,送去的吃的外公都不可能再吃到了,传达给去世的人。

你相信吗?我到现在一次都没有看见过外公。外公在我还没出世前就去世了,已整整离开我们十六年了。我只能靠着外婆家的照片和我的猜测想象外公的样子。在我看来,外公一定是世界上第一慈祥的.老人。他戴着一副深色框眼镜,感觉时刻在思考,时刻在享受生活。而我不知道外公其实还是个特别能干的人。听妈妈和阿姨说,他们小时候的饭都是外公烧的,外公还会做很多家务,是我想象不出来的。要是他现在还活在我身边,我一定会很依赖他。听妈妈说,小时候外公可宠她了,我想,如果他还在,他一定会像宠爱妈妈一样宠爱我吧!那我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外孙女。

中午,回到外婆家团圆。当我看到外婆时,突然感到特别亲切温暖。是啊,外公已离我而去,外婆却仍然在疼爱我。我要把对外公的思念转化为对外婆的加倍孝顺,让外婆因有我这样一个可爱的外孙女而更加幸福快乐,让活着的人儿能体会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门外,雨仍在沥沥地下着,一如我思念亲人的情感仍在流淌着……

第13篇:《语文活动六》教案

教学要求:

复习巩固本单元学过的生字词,培养语感。训练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训练学生把句子写连贯,把意思表达清楚,前后一致。

教学重点: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口语交际训练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11月12日星期一

教学内容:完成1-4题

过程:

一.独立完成1-4题。提醒学生注意审题

二.交流:

1、2题略

3题:先引导学生读懂句子,了解前后句子之间的关系,在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常间关联词语有:

假设关系:如果……就……

即使……也……

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

填好后引导学生读句子。

4题:交流时强调学生说明理由。

三.作业:完成以上练习

教学反思:学生对关联词语中的“即使……也……”运用不好,对句子间的前后关系把握不好。第四题的形式学生比较生疏,需要教师蒋介、引领、指导后在独立完成。

第2课时

教学时间:11月13日星期二

教学内容:完成阅读和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过程:

一.独立读文完成问文后练习

二.交流:1-3题略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报告一:山鸡妈妈孵不出小山鸡,因为吃了喷了农药的野草和种子,身体也有了农药。

报告二:燕子在哭泣,因为它的老伴吃了打过农药的害虫,中毒死去了。

报告三:石油污染了海面,海鸥的羽毛被石油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

报告四:由于工厂的黑烟多,形成了浓雾,小鸟迷失了方向,请求帮助。

三:口语交际练习

课前布置:搜集环保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练习生活实际谈谈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反思:学生能根据短文内容和自己了解的知识,体会出小鸟的心情,能读出感情。学生口语交际有的说,但是说的内容提过简单,不能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做法。

第3-4课时

教学时间:11月15星期四

教学内容:作文指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鸟的侦查报告》的写法

1、报告是由若干个小故事组成。

2、每个小故事都是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再加上合理的想象构成的一个个小童话。

3、每个小故事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环境污染给鸟类带来的灾难

4、报告从“农药”“石油”“黑烟”三个角度谈环境污染问题,线索清晰明了

二、引导学生审题明确本次作文要求。

1、写一篇侦查报告,内容自选。

2、结合口语交际的内容确定写作素材,可以写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事

题目自拟

3、题材:可以写童话也可以写记叙文。

4、围绕环保主题表达出真情实感

5、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教学反思:学生习作语言的条理性差,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了解的更多,口语交际才能说出真情实感,写作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条理清楚。

第14篇:《语文活动六》教案

教学目标:1.比较读写形近字。2.积累词汇、哲理性语句,丰富语言。

教学重点:积累丰富语言

教学难点:亲近自然感悟自然,并表达感受。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学习"万花筒""百宝箱"。

一、读"万花筒"I了解内容,明确要求

1.学生自读"万花筒"部分,了解安排了哪些活动,明确活动的具体要求二

2.学生交流"万花筒"内容及要求。

(1)"写字"辨字形,读准字音,辨别字义,写规范汉字。

(2)"我发现"有些词语前后颠倒过来,表达相同的语意。

(3)"我能写"两组排比句,掌握排比句的结构特点,用加点词仿写排比芝:

3."写字"。

(1)教师出示田字格卡片,学生认读汉字。

(2)学生比较汉字字形,区别汉字读音,并组词。

(梅付lei木梅花『博胎十博物馆

悔huTt悔恨J搏悦于拼搏诲huli教诲l膊b6月胳膊

(3)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汉字。

4."我发现"。

(1)学生熟读"我发现"中的前两组词语。

多姿多彩一一多彩多姿离乡背井一一背井离乡

(2)体会这两组词语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组词语中两个词语的.意义上的特点。结构上,前后颠倒过来;意义相同。

(3)学生按前两组词语结构上的特点,写出各自对应的新词,读一读.体会其意义。

(4)交流明确。(课件出示)

①千钧一发-------一发千钧大名鼎鼎--------鼎鼎大名

天涯海角------海角天涯半夜三更--------三更半夜

②结构上前后颠倒,但意义上是相同的。

(5)你还能写出具有以上特点的几例词语吗?

5."我能写"。

(1)学生读两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体会句式上的特点。

(2)交流明确:

①两组句子都是排比句。第一组排比句是由三个",有……也有·由"在……在..…·在…"关联的兰个分句组成的。

板书设计:

语文活动6

可以颠倒的读的四字词语

排比句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