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要求:
1、加强识字教学,学会8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课文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了解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观的景象,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3、激活学生的经验,使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学会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和背诵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过程: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面对的是六、七岁的蒙童,必须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第一位的要求是能够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
一、引言激趣,大胆猜测
读书之前,为了造成悬念,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并借助贴画,用简洁生动的导语把学生带入课题情境,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我国最大的城市在哪里?并贴出上海全景图点出14多万人口,世界最高的塔是什么塔?亚洲最高的塔是什么塔?贴出广播电视塔并说明是世界第三高塔,随即引入课题“东方明珠”。
[这样导入旨在给学生营造一个“入境悟情”的氛围]
二、自读尝试,在课文中找寻兴趣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要把学生的注意焦点集中到“喜欢”和“能读”上来,而不是理解多少。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尝试小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并且知道文中有几句话,几个自然段,每段都写了哪些内容,懂得课题为什么叫“东方明珠”。
(2)通过几次自由朗读,读通全文,圈出生字,生字多读几遍。
(3)及时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在读通阶段,学生感知的是课文一幅轮廓式的鸟瞰图。
[低年级的学生阅历浅,知识少,教师对学生“自读尝试”的引导不可忽视]
2、细读课文,突出重点,理解词句,采用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观察实物,看挂图,投影,演示等方法有所侧重地理解一些重点词句。
(1)观察“明珠”,兴趣激发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说说有几句话?(两句)
②指名读第一句,观察“东方明珠”的挂图,知道由11个圆珠球,6条腿组成,并且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③指名读第二句,理解“美丽的名字”,想想你们吃的、玩的东西有好听的名字吗?(比如吃的有:汉堡包、娃哈哈、酸奶、喜之郎果冻、qq糖、沙琪玛……,玩的有:溜溜球、碰碰车、滑滑梯……)“东方明珠”名字美在哪里?
④这么好听的名字,我们该怎么读呢?指导读第二句
⑤齐读第一自然段
⑥尝试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上海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和美丽名字
(2)表现“明珠”,其乐无穷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通过自由朗读,引导学生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懂重点词句。
①理解“像一个巨人”,从哪里看上去像人?“巨”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高而大?(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再读出塔的壮观。
②理解“五光十色”、“五颜六色”,看图“东方明珠”塔上的灯光有哪些颜色?可以用一个什么词?(五颜六色)这些灯光不仅颜色多,而且闪着五光十色的东西?(节日的烟花、彩虹、圣诞树,舞台的灯光……)闭眼想橡“东方明珠”五光十色的情景,师描述,在夜晚,我们来到黄浦江边,看到塔上成千上万盏灯亮得像一个小小的太阳,五颜六色变化多端,一会儿像飘荡的彩云,一会儿像飞舞的浪花,一会儿像闪烁的星斗,美丽极了。学生睁开眼睛美美地读这句话。
③尝试背诵
(3)赞美“明珠”,又增新趣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齐读,展开想像
②师讲述,上海广播电视塔既高大又美丽,她高高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指名读。
③当你看到这段美丽景象你会怎么赞美?假如你站在塔下会问什么?(如这座塔是谁建的?什么时候建成的?建了多长时间?总投资多少?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④尝试背诵这自然段
[根据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从具体可感的观察实物,看图像,演示等入汽船引导理解,根据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在“乐”和“趣”上下功夫]
三、巧识字形,乐趣横生
1、“摘苹果”游戏识字,先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贴上生字苹果,再让学生摘下自己会认的生字苹果,并告诉大家自己的识字方法9如用“加一加”的办法说“头”——“大”字加二点;用“减一减”的办法记“了”,“子”去掉横……)鼓励学生把较难记的生字苹果摘下,与同学交流,互相请教学习,说得好,老师就把“苹果”作为奖品送给学生。
2、写一写,评“小书法家”奖
(1)学生在书上描,再完整地写一遍
(2)指名板演,参与评价,大家评出写得好的字和写得好的笔画,画上红圈圈,指出不足,再修改
[在初读,细读的过程中,学生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义,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还是一种轮廓的印象。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要激励学生在有地的活动中巧识巧记,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
通过读书和图文直观感知理解课文,东方明珠已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鲜明的印象,在这个基础上,要求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电视塔”,可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让每个小组的同学开动脑筋,用不同的方式“做电视塔”,可用硬纸粘成,上面标明各部分的名称,也可用泡沫塑料拼成,立体感较强,还可用橡皮泥捏成五颜六色,比较好看。
[在动手过程中,学生一会儿看课文,一会儿查资料,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增添了学生热爱生活,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收集资料,获取信息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向父母了解自己的出生情况,准备出生证,满意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让四名学生扮演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另选一学生演盼盼,上台玩“点兵点将”的游戏。
盼盼:他们讲德对不对啊?大家来评判!
二、交流信息,讨论问题
1、学生分组交流,向爸妈了解的四个问题
2、选派代表发言
三、看图,进行浅显的生命科学常识教育
1、出示幻灯片(父母结婚照)
照片上是谁?
2、出生照片(婴儿)
四、听配乐朗诵《我从哪里来》
五、动手填填贴贴,并进行交流
六、故事会-成长乐园
七、教师作小结
1、生命来之不易,每人珍惜自己。
2、父母养育辛苦,应感激。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詹天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训练重点结合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复习运用本学期重点训练的阅读基本功,使学生通过本组四篇课文的学习,在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进一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詹天佑》一文以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的姓名为题,重点写了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之一,即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课文从修筑京张铁路时的背景和艰苦的地理环境,说明了修筑京张铁路经历了许多艰难,詹天佑带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使得京张铁路提前峻工。赞扬了詹天佑爱国的思想和杰出的才能,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京张铁路在詹天佑的主持下提前两年竣工,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蔑视,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课文按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在具体叙述的段落里,又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记叙的。
【教学目的要求】
根据大纲对本册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学情、智力层次确定本课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重点如下: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顺着作者思路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地理形势图片。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法选用】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体现重点训练项目,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将采用导读法,辅之以示图法、以读助讲法等进行教学。
【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通过“读──说──画──说”的学习方弄懂课文内容。
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两部分写作方法基本相同,可采用正迁移的方法,由扶到放,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教学程序】
一、整体再现课文内容
1、导语激趣:
1905年,当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时,些帝国主义国家极力阻挠、要挟、嘲笑,而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今天,外宾对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这一伟大的工程师詹天佑,为什么会赞叹不已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詹天佑》。
(板书课题。)
2、回顾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从整体内容入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矛盾处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石激起干层浪,达到了“愤”与“启”的目的。
二、导读全文
1、学习第一段,抓中心句:
⑴ 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詹天佑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杰出、爱国
⑵ “杰出”是什么意思?
⑶ 詹天佑的突出成就是什么?
2、抓思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学习第二至第四段,完成教学要求1、2。
⑴ 学习第二段:
① 提问: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的?
板书:
接受任务、修筑铁路、提前竣工
② 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修筑京张铁路的?当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时,国际形势如何?板书:阻挠。
③ “阻挠”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阻挠?怎样阻挠?
介绍时代背景,放地理形势图幻灯片,帮助学生了解当时当地的情况,突出能否修筑京张铁路是关系到民族荣辱的大事,从而体现詹天佑的杰出爱国。板书:要挟。
④ 把“要挟”放在句子中理解。
⑤ 当时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时,国内外形势又是怎样?
指导理解“轻蔑”的意思,以及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
⑥ 面对帝国主义阻挠、要抉、嘲笑和复杂的地理条件,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充分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爱国)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蕴藏着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感悟到作者的措词之准确。
⑵ 学习第三段:
① 浏览第三段,并分层。板书: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② 学习“勘测线路”一层:
轻声读课文,思考: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并划出有关句子。
抓住“精密”一词,体会詹天佑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和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的工作作风,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抓住“一定”一词,用高昂的语调,坚定的语气,读出詹天佑为国争光的坚强决心,进一步体现他的`爱国精神。
③ 学习“开凿隧道”一层:
第一步:默读课文,思考:詹天佑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第二步:请学生说说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
第三步:根据学生的理解,画出开凿隧道的草图,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画在玻璃板上。
第四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开凿隧道。
(通过读──说──画──说,层层深入,使学生理解了课文,从而突破了难点。)
④ 学习“设计线路”一层:
提示学生用“一读二画三演示”的方法学习本段。
一读:通过自读课文,理解本层的内容。
二画: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画出“人字形”线路图。
三演示:让学生在黑板上边演示火车上山的路线,边解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理解了内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在参与中训练,训练中理解。
师述:詹天佑高度的智慧和杰出的才能就是在同当地自然环境的斗争中体现出来的。今后,我们在学习文章时,不但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弄清当地的情况才能对文章理解更透彻。
板书:
当时当地的情况。
本段的教学,首先以教材内容为凭借,在学习课文第一层时,就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二层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学法学习。在学习第三层时,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其次,以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为中介,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一,在学习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两层时,以读为主,辅之以引导,理解遇到什么困难,采取怎样的办法去克服困难,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草图,实际操练,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其二,让学生运用“因为……所以……”和“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表达方式,将有关内容表述出来,加强了表达能力。其三,采取换词比较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用词之妙。这样,既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又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⑶ 学习第四段:
①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说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板书:回击、争气。
② 如今,当游览中国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的铜像,看到京张铁路这一伟大工程,都会赞叹不已,他们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这样扩教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詹天佑确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三、回归整体,检查效果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通过教学反馈,检查教学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及时查漏补缺。
四、总结全文
詹天佑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毅然接受任务,他这种崇高的爱国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他用自己杰出的才能和高度的智慧首创了世界绝无仅有的“人”字形线路,采用新方法开凿隧道,成功地修筑了我国第一条铁路,在我国铁路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这不正是我国人民无穷智慧的佐证吗?有这样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而光荣的名字──詹天佑。
【板书设计】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无论是全文的教材处理,还是一个自然段读的训练,都采取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其次,遵循了实践性与主体性教学原则,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与体会,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再次,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要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要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的任务落到实处。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一些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应该通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阅读课堂教学应该走开放之路,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评价、教学手段等要开放,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必须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的伙伴,尊重、鼓励和支持学生。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教学设计,可以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评价标准应该是多维立体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新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强调知识的讲解分析,或侧重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习、检测教学效果,或注重语文技能的训练。它们强调的是语文知识技能的掌握,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的情感和自主发展的需要,而学习语文知识没有情感的投入是枯燥乏味的,抑制了学生主观上自我发展的能动性。教学手段应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媒体的作用,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策略的设计研究等。下面笔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的新模式。
这几项活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相互渗透,彼此相关。自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形式。它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阅读,包括自主地选择阅读方式、阅读的内容。教师通过激发兴趣、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策略选择阅读的方式: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朗读、默读,边读边思,边读边问、边读边交流等。自悟即自我感悟,指在大量感触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领会蕴含语言文字之中的奥妙、韵味、言外之意。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必须强调大量地感触语言文字材料,培养语感,领悟文章的含义、作者的感情及表情达意的方法等。语言学习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的提问、分析、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领悟,每节课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空白”,让学生静思、自悟,还要常常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启发,在研讨探究的情境中有所领悟。
语文课堂教学的自主表达方式是读、说、写、唱和画。自主表达是在教师的点拨、启发、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对学习成果运用不同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表达。如感情朗读,口头表述,写学习心得,表格、提纲,甚至是体态语言、音乐、图画等各种方式表达学习成果。
自读、自悟、自主表达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三项基本活动。由读开始,以读促悟,由读而引发表述,以述启读,以述引悟,三者既是相对独立的活动,又是和谐统一的学习思考过程。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预设目标:
1、整体感知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尝试仿写。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不仅是个健康、纯朴的农村少年,而且非常的勇敢,在作者的心中完全是一个小英雄的形象。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是个健康、纯朴、勇敢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词语,想画面。
“妈妈”“雪”“朋友”
这些画面和画面背后的事情都不是发生在昨天,为什么你们会这么记忆犹新呢?
2、有一位朋友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出示课文插图)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辅助阅读:
1、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
2、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的少年闰土,还能说说理由;
3、文中还有一个“我”,这“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 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方案二: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后提出疑问:不知你们是否有这样的疑问,三十年过去了,作者回忆起美好的故乡,就想到了闰土。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
(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仔细观察,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 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5、 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
6、 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六、小结、导读。
这样两个外貌、身份都截然不同的孩子,却成了难舍难分的朋友。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细细地读读课文《少年闰土》,你一定会有新发现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3、能写一段“我”的外貌描写。
4、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理解“他们不知道……四角的天空。”
教学重点:朗读说话训练;“我”的外貌描写。
教学过程:
一、学生确定学习方向、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5 自然段,同学们,看看课后习题,这节课我们该研究什么问题?
生:……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习6-10自然段
1、自由读6-10自然段,想想我了解到什么?(从闰土身上体会到什么?)
2、学生回答。
3、随机出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① 稀奇的事是指什么事?
(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师:这稀奇的事也就是——少见的事,有吸引力的事。(板书:有吸引力)
4、选择你自己觉得最稀奇的一件事读一读,把它读得有吸引力。
5、学生朗读,评价。
6、师:同学们大部分选择了“雪地捕鸟”、“看瓜刺猹”这两件事来读,都觉得这两件事有趣、稀奇。准备一下,能否从这两件事中选一件,像闰土一样说给别人听?等会儿,老师来当鲁迅。
7、学生准备。
8、说话练习。
①雪地捕鸟
师:闰土啊,你能不能帮我捕鸟呀,鸟儿可好玩啦!
生:……
师:那么你们是怎样捕鸟的?
生:……
②看瓜刺猹
生:“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师:“管什么呢?”
生:“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师:“怎么管?”
生:“月亮地下,……轻轻地走去……”
师:“然后呢?”
生:“走到了,……反从胯下窜了。”
师:“想不到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真新鲜,真稀奇!”
9、从这几件事中,你能体会闰土是位怎样的农家少年?(见识丰富见多识广眼界广阔)
10、朗读
闰土地聪明、能干、见多识广,你们对他佩服吗?鲁迅也从心底
里羡慕、佩服闰土,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二、再读16小节,突破难点
1、闰土能干、见多识广,我和朋友们又是怎样的呢?再读读16自然段,想想读懂了什么?
2、出示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①句子中你有哪些地方不懂?
②“他们和我”指谁?“四角的天空”指什么?
③出示:闰土在海边时,我和我的朋友看不见____________;
看不见______________;看不见_______________,只看见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的井底之蛙。
三、展开想象,写写“我”的外貌
1、“我”和闰土除了身份、经历不同,还有哪些方面不同?(外貌不同)
2、“我”的外貌怎样?(出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下来。
3、学生练写。
4、选择一位同学互相交流。
5、评讲,修改自己写的句子。
四、课外延伸
1、后来,闰土走了,那么“我”和闰土所建立起来的友谊还能持续下去吗?“我”和他还会见面吗?会的,确实见面了,在三十年后。
2、出示:
一眼就认出走进来的人,灰黄的皮肤,尖长的脸,又肿又红的眼睛配着一张毫无生气的脸,他就是闰土。
3、想不想知道闰土变化的原因,课外去读一读小说《故乡》。
板书:
闰土 “我”
农家少年 少爷
外貌 ?
雪地捕鸟
经历 海边拾贝 四角天空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认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2、通过读句子,发现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优秀段篇。
4、口语交际,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语文园地!语文园地的主人在向我们致意呢!我们来看看本期园地里有些什么?
(出示语文园地四)
二、我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自主识字。
请大家翻开书,读一读我的发现这部分的汉字,看一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A: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
学生B:我发现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
学生C:我发现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
学生D:我发现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
1、我们读一读这些字。
2、指名读要求会认的字:
擦、抄、拾、摔、拔、拦、摸(老师出示生字卡片),练习扩词,说句子,还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意思。
3、教师小结:
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声一半,形旁相同是同类,形旁不同意思变。从这些汉字,我们可以看出偏旁总是跟字的意思有些关系。你还能说出一些偏旁表义的汉字来吗?
(蚊、蚂、蜻)(赶、起)(认、说、话)
二、我会读
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1、教师出示题板,学生观察这些句子,句子中有什么特别的吗?
(有的字下面加了点)
2、教师范读,听一听,你发现了什么?
(带点的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自由读:
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4、指名读,齐读。
第二课时
1、出示图画,提问:
你去过海边吗?那一定见过浪花吧,自豪地告诉大家,浪花是怎样的?
2、没见过浪花的同学别着急,读一读这篇短文,你就知道了。
3、老师范读。
4、学生试读,把句子读通顺、连贯。
5、请同学接龙读短文。
6、说一说:
现在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浪花怎样?
(可爱、淘气)
7、齐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
露出可爱的笑容,带着微笑读短文。读了短文,让别人听了好像真的见到了淘气的浪花。
8、配乐朗读短文。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续讲故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插图。
2、出示小兔插图:
有一天,小兔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两旁的景色可美啦,但正看得入神。再出现小松鼠,小松鼠急急忙忙向他走来了。小松鼠为什么急急忙忙呢?向小兔走来是想干什么呢?老师讲到这儿,讲不下去了,请同学们帮帮忙,仔细看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个故事续讲完,看谁讲得好。
提示:
小松鼠可能为了什么事才急急忙忙找小兔?小兔会怎么说?
怎样帮助小松鼠?
⑴ 自由发挥讲,讲给同桌听。
⑵ 小组内交流。
⑶ 指名上台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讲的故事什么地方说得好。
⑷ 评价(学着评价同学的优点,再补充自己的看法)。
过渡:大家讲得真好,讲得更生动,老师都听得入迷了。现在请聪明的你把自己讲的故事画一画,看谁画得好。
二、画一画
1、学生自由画画,老师巡视。
2、先画好的同学放在实物投影仪下让同学们欣赏,评价。
3、小组交流。
4、评出小画家。
三、拓展活动
根据自己画的画,把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第7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
教学切入点:从“伟大的奇观”切入课文,带动阅读。
阅读点:课文的2—5自然段。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带
教学课时:2
板书设计
1.海上日出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二、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
三、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四、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1)读文,“奇观”?
(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五、练习朗读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语引入,复习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海上日出》这篇课文,通过学习,同学们都被作者生动的描写所吸引, 都想亲眼看一看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今天,老师带来了海上日出的录像片,大家想现在就来欣赏吗?老师提个问题大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1、整体感知。(放录像片)
2、复习提问。(板书:常常看,晴天时,有云时,伟大奇观)
二、交待任务。
通过刚才欣赏,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海上日出景象壮美,作者的文笔更优美。那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观察,生动描写出。海上日出这一自然的伟大奇观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未深入学习。
三、学习新课。
1、打开预习本,结合预习中的有关这一段的思考题来学习。(具体讲一讲晴天日出的景象。
2 、按作者观察的顺序,学生讲课文中的句子。(板书:一片浅蓝,一道红霞)
3、小结:日出前,蓝天彩霞,颜色鲜亮。那么,太阳出来时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结合录像中的画面,继续学习。
①板书:小半边脸(看画面)
②幻灯出示:“太阳……使劲儿向上升。”一句。
a谈理解。b欣赏画面。朗读体会。
③理解“冲破W跳出”“红亮”“光彩”等词语。
4、小结。
5、朗读第二段。
6、尝试背诵。
7、小结:“晴天日出”一段,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首先,作者是按日出的先后顺序来描写的,在叙述时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并展开了合理的想象。正是这样细致观察才把晴天日出景象描写得生动传神。晴天日出壮观雄奇,那么,有云时日出景象又是怎样的呢?下面结合预习中的第三题,同学自己学习。
(二)学习第三段。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小黑板出示课后三题中的两个句子。②读题。③填空。④这两个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一边欣赏图画(贴挂图),一边观看录像来讲。
3、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描述,我们感觉晴天日出壮观无比,有云日出也别具一格,每个人看后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
(三)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
2、(幻灯出示)学生谈理解。
3、改成陈述句后与原句比较。
4、朗读。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大家回忆一下这节课,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是呀,像海上日出这样伟大的奇观,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很多很多。要想领略它们的美,大家必须认真、细致地去观察。如果你在观察时做到了有顺序、抓特点,展开了合理的想象,那么,老师相信,你们也会写出像《海上日出》这样优美的文章来的!
第8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但是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溜走等到要写时不知从哪儿写起。就说我们春天里常见的燕子(出示燕子图片),我们会怎样描绘它呢?(学生自由发挥)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作家郑振铎是怎样描述燕子的。
2、读题:
(板书“燕子”)
(1)、指导“燕”的结构:象形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
A、小黑板出示字词:自由读——指名纠正读——齐读
B、读课文:(分段指名读)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教师评)
2、理清课文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小组讨论)
(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春天赶来,飞行,休息)。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一起回答:外形)
作者是抓住它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相机板书: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2、指导朗读
(1)、情感准备:既然燕子是这样的漂亮、机灵,大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喜爱、欢快……的语气)
(2)、练读:
(3)、指名读——男生女生比赛读——齐读
3、指导背诵
(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指板书:羽毛——翅膀——尾巴、指图)
(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
(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
(4)、齐背。
四、布置作业
1、习字册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课
1、请学生说说回忆第一段写了什么?(外形)
2、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请学生带感情背诵)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模样,那么着可爱的精灵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身边的呢?(春天)
(2)、自由读这一段,想想它描绘了春天里的哪些事物?用横线划出来。它们是什么样的?圈出描写的词语。(微风——吹拂;细雨——洒落;柔柳……)
(3)、重点品味描绘春天的句子
A、出示小黑板。
第9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积累词语10个,句子2句
2、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说平时是怎么看病的?
2.怎样与医生交谈的?
3.医生在听病人讲病情的时候表情怎么样?
4.你是否知道医生在想什么?
5.出示课题,质疑:这位医生是谁?什么叫心思?他的心思是什么?
二、读课文,解决疑问
1、读后解疑
2、这位医生是——学习生字“德”
3、读课文第一节。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思”,划出描写医生心思的语句。学生读后找,找后交流。
4、联系上下文理解“络绎不绝”
5、医生的心思并不被病人所理解,大多数病人都是怎么做的?
6、有一位特殊的病人让格里辛格难忘,请读课文§2—14。体会这是怎样的一位病人。
7、自读。
8、同桌互读。
9、师生配合读
10、读课文第14小节。
医生为什么不收女病人的费用?体会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第10篇:小学语文教案
语文第五册练习7上的最后一题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口语交际相结合的练习。根据练习上的要求让学生将自己看过的图书、玩过的玩具、多余的文具用品等在班内举行一次小小的展销会。想到前年学校也举办过类似活动,当时这些孩子只有一年级,活动中笑话百出:送钱、丢钱的有,卖了东西没有要钱或买了东西没拿找钱的也有。这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对我来说心中真没有个底。我犹豫着,该怎么个搞法?
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先与学生谈话:你们家里有许多看过的图书、玩过的玩具、多余的文具用品等,扔了可惜,放着又挡手,你们说说怎么处理比较好。答案是多种多样:送给好朋友、募捐、卖掉……“为了把资源重新利用,我建议班内搞一次展销会。”刚说完,班内欢呼声一片。接着让学生回家了解好展销产品质量、特点、功能,标出价格,以便推销。
为了使展销活动有足够的时间,就放在中午休息进行。活动前让学生想一想,要使自己带去的东西卖个好价钱,该怎么说?要想到别人那儿买到喜欢的东西,又该怎么说?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商业用词和广告语选用,如:一流产品、物没价廉、亏本甩卖、实行三包……
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交流成果。叶马凌子说,我摆在课桌上的东西没有人来买,就大喊:大甩卖,买一送三!买一送三!一下子吸引了好多同学,一会儿全卖光了……何江舟说,我向李凯买书,他开价3元,我还他3元,他就卖给我了。邰明祥说,他只带了两个玩具(很普通),结果买到了一堆玩具和书,还赚了7元钱。原来他先卖掉一个玩具得了一元钱,用一元钱去买其他同学的东西,再把这样东西以两元钱卖给其他同学,从中他赚到了一元钱,经过几个来回,他的收获最大。听完他的介绍,我大吃一惊,不得不佩服他的“经商”能力。当然,也有学生说:我什么也没有卖掉;我砍价他不肯等等。
一位教育曾说过,学生在小学阶段是和社会脱节最厉害的一个阶段。从今天的活动中我感觉到,关键要给予机会,要根据学生实际(不同的年龄段提出不同的要求)组织引导,经常开展一些适合他们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走向社会,这样的话,也许脱节的不会最厉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