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6 20:19:42

第1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观察插图,按照一定顺序说说图上景物。

2、在图上添上几种动物,或者画,或者贴。

3、根据自己的经验上色。

4、读懂例文,了解写一种动物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品位,明确写景物要有顺序,要抓住特点。

教学准备:课文教学演示文稿。学生的自画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例文,明确学习目标,完成自作初稿。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作画、说话和写作,高兴吗?

二、观察插图练说

1.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自由练说)

(1)指名说。

(2)评议:我们可以按照从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顺序来说。

2.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你把耳朵贴上去听一听,除了风吹树梢的沙沙声,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都是静谧的,安静得有点寂寞。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小动物)

(2)学生自由作画。

(3)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

3.学习例文,学说话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

有位小朋友简单地写了天空、树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写了他画在河里的小鱼。他是怎样写小鱼的,请小朋友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例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可爱,为什么。

①小组讨论。②指名大组交流。

(3)教师朗读三段写小动物的精彩片段。

模仿练说,要求学着例文,可以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把它们写得很生动、很有趣,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很美好,很有生气。

①说给同桌听。②指名说。

4.我的十分钟

给画面填色,练习说话。

(1)我们已经把把自己画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了,如果我们要把这幅图的景色写下来,是不是仅写一下小动物就够了呢?

我们还要把天上的云呀、地上的草呀、树呀、花儿呀简单地写一写。不过没有颜色,太单调了,我们来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学生自由填色。

(2)展出填好色的画。

(3)学生自由练说。

5.出示好词语花篮,好句子筐。

天高云淡白云悠悠五彩缤纷点缀

生机勃勃一碧如洗生机盎然涟漪

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

白云悠悠,不时地和小鸟说着甜蜜的话儿,多美呀!

路边的小花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

有趣极了!

6.学生有选择地引用上面的词语和句子,或者模仿,再进行说话练习。

三、练习写作。

1.讨论讨论怎样写。(从顺序、主次、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2.学生写草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继续习作;2、作后指导评改;3、工整誊抄。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习作,教师巡视。

(发现共性问题,发现优秀习作,解疑释惑。无特殊情况,尽量不打断习作思路,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一气呵成地真实表达)。

二、作后评议,完善提高

1、大声朗读,昌其气,明不足,自主修改。

(投影)修改什么……

△有无错别字?△景物描写的顺序是否恰当?

△景物有没有色彩、声音?△小动物们在快乐地活动吗?

我的十分钟

2、同桌互读、互改,推荐佳作。

3、“小荷尖尖”——佳作欣赏,评议。

4、“现场直播”——选择一两篇中等习作,生读师训,师生现场共改。

5、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为自己的习作起个名字,汇报、评议。

(投影)“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代作家赵树理。

三、工整誊抄,及时鼓励。

板书设计:

发现

1、发现了什么?

2、是什么样子的?

3、想到了什么?

第2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12个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会写“扇、枚”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1.播放秋天下雨时的情景的。

2.激发情感,大家喜欢这秋天的雨吗?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一定会有全新的感受。

3.板书课题:11.秋天的雨。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优美的文字。

2.出示课文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1)翘舌音:扇(shàn)爽(shuǎng)柿(shì)

(2)后鼻韵母:粮(liáng)杨(áng)

3.让学生说说是如何记这些生字的?

4.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互相正音。

三、质疑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说明。

2.读词。

四、练习写生字

1.学习写生字、交流写法。

2.练习写生字。

3.抄写词语表中的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用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指导学生如何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学生的读,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了解如何将句子写生动、具体。1

8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春天的雨润物无声,夏日的雨给人带来一阵清凉,而秋天的雨则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一起来看:(出示词语)

(1)指名读

(2)指导写“爽”字,读准多音字扇,和三个轻声。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指名说)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小诗))看!这几句话连起来像一首美丽的小诗,谁来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指一生读≈

这首诗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请同学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秋天的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_

1、生读。

2、反馈秋天的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指名学生说。

在我们的课文中,小作者也写了自己对秋雨的印象,请同学自读全文,把印象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

4、指名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并说说为什么?

三、重点感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

2、指名说。

3、第二节中这些漂亮的词语分别给了谁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第二小节,注意要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读清楚,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4、学习第二句

刚才老师听见许多同学喜欢读这两个句子:

出示句子1: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A(1)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结合图画,反复读这句话。

(2)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树的叶子,把句子读活了,谁能结合想象读下面的句子,自己练一下。

(3)生练读。(4)指名读。(5)为什么把“飘哇飘哇”读这么慢?学习这种读书方法,想象画面,齐读这句话。(6)谁还想读自己喜欢的句子?(7)读关于田野、果树、菊花仙子的句子。

6、这么多漂亮的颜色,课文用一个成语进行了概括。它是?请找出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们把能概括整段文字的句子叫作中心句。

7、刚才我们随着蒙蒙秋雨,看到了银杏树、枫树、田野、果园、菊花都变得分外美丽。现在请一个同学跟配乐朗读,同学欣赏。

8、秋雨给秋天带来的颜色可不止这几种,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吧,瞧,

()苹果像(),(),()

()像(),()。同学们真能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秋天变得更美丽了。秋天的雨不愧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除了好看的颜色,秋天的雨还有好闻的气味和好听的声音呢!选择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并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2、生回答。.

师:秋天的雨藏着哪些气味?(生答)这么香甜的气味,难怪小朋友的脚会被勾住。

3、齐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除了好闻的气味,还有好听的声音呢!它们好象在告诉人们——冬天来了(生答)

小喜鹊,你在干什么——

小松鼠?——

大肚皮的小青蛙—

松柏爷爷——

连杨树、柳树也赶紧躲进树妈脚下。他们都在准备——(过冬了)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过渡:秋天的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使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色,闻到了那香甜诱人的气味,还听到了充满关爱的声音。也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5、让我们把这丰收的喜悦,满天的欢乐用朗读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吧。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秋雨的脚步走进了美丽、神奇、又充满活力的秋天,秋天的雨——(出示每段开头一句组成的诗)同学们真会读书。在阅读中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快乐,体验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秋天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秋天的山、秋天的水、秋天的树等很多自然景色都很美,选择你喜欢的景物,仿照课文的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颜色气味声音_

钥匙丰收欢乐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通过本课的教学,我颇有一些体会:

在第一课时,我检查了学生的自学情况,做到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第二课时又在感受秋天美好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自由练读,在指导朗读时,则以点带面,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对不同的自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第二自然段采用分句理解朗读的方法,第三自然段则用“吃水果”的方式调动学生兴趣,第三自然段则运用引读的方法,一篇课文因采用不同的方法,读得美,读得兴趣盎然,读得充满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中,还有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理解,教会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理解它。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画的树叶在黑板上进一步形象生动地理解了这一词语。从工具书的运用到分解词素,方法多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符合多样性的教学课堂。

另外,在整个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时时感到,我会说,我会学。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处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你想怎样去读”“你喜欢哪一段“,自主的火花时时闪现,但自主的同时也不忘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丽。

第3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本次习作主要是写童话。我们要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以事实为基础的有想象力的童话。

2、选定内容:

(1)故事里有哪些角色。

(2)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里发生的。

(3)他们在那里做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4、表现手法:开门见山,首尾呼应。

5、结构顺序:先交代时间、事情的起因。接着描写啄木鸟看病和治病的过程,最后写治好病后的啄木鸟和树的心情。

()

下水文:

啄木鸟治病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小猴爸爸风风火火闯进了啄木鸟的诊室,慌慌张张地说:“我的桃树要死了。前一段时间还好端端的。可前两天开始,它好像快干枯了。眼看我就有鲜美的桃子吃了,这下可泡汤了。你快去我家看看吧。”

来到小猴家,啄木鸟医生看着那棵桃树,从容镇定地绕着树枝飞了一圈。啄木鸟一边飞,一边细心地观察:“这棵树啊,如果不是缺水,就是树虫惹的祸。”果然,他看见树上有许多小洞。于是,啄木鸟医生就用尾巴支着身子,用爪子抓住树干,稳稳当当地站在树干上,把它尖尖的嘴巴,伸进树洞里,把一只黑色的毛毛虫叼了出来,给猴爸爸看了看,然后吃了下去。

治完病后,啄木鸟说:“猴爸爸,你放心好了。我保证你会有桃子吃的。包你吃个够。”猴爸爸很感激啄木鸟医生,说他是森林好医生。

两个星期后,桃树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生机盎然。小动物们在树上玩耍,猴爸爸也收获了很多桃子,他拿出桃子和森木里的动物一起分享。

开头扣题,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用“风风火火”写出小猴爸爸的紧张的心情。

动作描写,写出了啄木鸟工作认真。

首尾呼应。

童话世界多么神奇啊!我们也来编一个童话故事吧。

第4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由地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学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写好秋天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有条理地写。教学难点: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搜集秋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同学们,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上节课,你们不但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而且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说说秋天的特征吗?

2、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金黄的稻田,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出示课件:秋景)

3、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你们能借助手中的笔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出示课件: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4、同学们,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说说秋天吧!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小组交流)。2.集体交流。

(1)谁来描绘一下秋天?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谁再来描绘一下秋天?(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

(2)师小结:(出示课件: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和事,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三、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课件出示:出示范文

四、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同学们,那怎样才能写漂亮秋天的美景呢?(出示课件:写作的方法)

2、秋天的景色的确很美,那现在就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天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3、学生写作。学生开始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五.小结延伸: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

板书设计:看图知中心

观察有顺序

写一幅秋天的图画写作有条理

用上好词句

第5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随课文学习本课的“烤、辩”等9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好生字。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争论的故事》,指名读,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故事中是谁和谁争论?他们又是为什么事儿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怎样呢?快让我们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相机识字

1.(出示读书要求)大声读课文吧,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生读,师巡视指导。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同学们响亮的读书声告诉我,你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11,12)出示(143页),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符号(12个点),出示《标点符号用法》,指名读。(错的改一下。)

(1)现在让我们开始读课文吧!盛老师开始讲故事喽!故事从哪儿开始的呢?第2节。(板书:讲故事)

(2)第2段。谁来?俩(出示卡片)a这个字的读音很特别,这组开火车读。b看看这个字,猜猜“俩”是什么意思?(两个人)c“兄弟俩”就是兄弟两个人。那“我们两个人就叫——我俩,亲热点叫——咱俩”,“你们两个人就叫——你俩”,“他们两个人叫——他俩”,“姐妹两个人叫——姐妹俩”d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兄弟俩”。兄弟俩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呢?

(3)第3段。a指名读。纠音“烟熏火燎”“皮香肉嫩”。b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烟熏火燎”的场景吗?你吃过什么“皮香肉嫩”的东西吗?c看,新词只要一联系上咱们的生活,我们就能理解它的意思了——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板贴:联系生活)想象着这样的情景,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开火车读。)

把词语送到句子里,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两句话。

教师小结:兄弟俩本想射雁充饥,却在为大雁该怎么吃而争论。

(4)练习朗读对话,相机学习生字。

a出示插图。这就是故事中的兄弟俩。猜猜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B看着图说一说,什么是“煮”,什么是“烤”?(点:这下面的四点也是表示火的意思。)“烤”和“煮”都是一种烹饪方式,你还知道哪些烹饪方式?(蒸、煎、炒、焖、煨、炸)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看看偏旁我们就能猜出这个字的意思了。贴:看偏旁)

c兄弟俩是怎样争的呢?同桌一人一句分角色读。

d指名读。评价:他们“争”得怎样?

e弟弟说烤着吃,哥哥赞同吗?认为这样对吗?“不赞同,不认为是对的,就是——不以为然(对),你瞧,多读读课文还能理解词语的方法呢!板贴:这就叫——联系上下文。哥哥不仅不同意,还“大声争辩”,(出示争辩)看看这个“辩”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辩”字)“辩”字的兄弟姐妹可真多!(辨,瓣,辫),老师教大家一首儿歌,区别他们可容易啦!(出示儿歌)

g理解了争辩再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就更有意思了,自由轻声地练一练,指名一同学。

h师生合作争论。(我是哥哥,我说煮着吃,你得听我的。不是说要尊老吗,就应该煮着吃。)

(5)第4段。这样争来争去,争个不停,就叫“争论不休”(休在字典上有五种解释,你觉得在这儿应该选第几种意思呢?)遇到难理解的词,可不要忘记查字典哦!(板贴)他们正争得不可开交呢,正好有位老人经过这里,给他们提了个建议

(出示老人的话):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老人要兄弟俩把大雁剖开:谁能做一个剖开的动作?一生做动作。教师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所以,剖开就是用刀子割开、划开的意思,它是立刀旁。看,理解了意思,词语记起来就方便了。再读读这个词。)

这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是——学生齐读。

(6)第5段。可是这两全其美的办法还有用吗?指名读,结果怎样?(无影无踪|一无所获)

(7)小结:读到这里,你知道1-5自然段写了什么吗?(板书:讲故事)盛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兄弟俩本想,却为,后来,结果。

(8)那么,6-12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当老师,4位同学当学生,其他同学读旁白,我们合作着读。

a第6段。第7段。b第8段。第9段。第10段。

c第12段。老师发现刚才这位同学读书时,全班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呢。(1)“聚精会神”(出示卡片)开火车读。(2)指导写“聚”(下面是“众”的变形,有三个人,撇竖,第一个人;撇撇,第二个人;撇捺,第三个人。也就是许多人聚在一起,这里是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生书空,在田字格中写一个。)(3)你们写字时这种投入的状态,就叫——聚精会神。(4)你能给它找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吗?写在它的旁边哦!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办法哦!(板贴:找近义词)

看到你们写得这么认真,老师把“赞许的目光”投给你们,(出示:赞)你能给它编个小口诀记住它吗?你来提醒大家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教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第一个“先”字的竖弯钩要改成竖提。

把两个生词放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第12段。

(9)小结:6-12段写了什么呢?(板书:谈感想)

(三)课堂小结,学习生字

1.课文读完了,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先写了盛老师讲故事,接着写了同学们谈感想。我们还学会了理解词语的很多方法,齐读——

2.(出示本课的生字)这篇课文还有几个生字还没写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笨”(前鼻音)这是批评人的话,平时可不能轻易用哦!

“键”——原本是指安装在车轴头上控制方向、车轮的装置,用铁制成,称为关键,后引申为“起重要决定作用的因素”之意。所以是金字旁。)

第6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课题

学生猜测花名、花开放的时间。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一、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二、初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二、自读自悟

二.读读背背

学生讨论交流: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

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

把自己的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3.学生起草。

4.写好后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6.全班交流。

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

作业设计

练习写习作。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

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课后反思

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观察不够仔细,因此在写作中有许多学生写的观察日记不太符合要求,需进一步引导。

第7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一、复习内容

第三单元:《电脑棋手》《走马灯的奥秘》《孩子靠科学家》《空气在哪里》《百花园三》

二、复习目标

1、读熟课文,认识生字,掌握词语。

2、认识、了解课文都是弘扬科学的。

3、积累四字词语以及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4、学习几种词语的结构特点,掌握“把”字的写法。

5、写一则应用文“请假条”。

三、复习重点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运用多音字。

2、学会查字典。

3、写好“把”字句。

4、学写请假条。

四、复习方法

1、学生自由读课文,比较形近字、多音字并组词。

2、小组合作讨论词语的结构特点和查字典的方法。

3、互相交流应用文“请假条”的写法。

4、独立完成复习训练题。

五、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kējìlàzhúàomìzhùmíngyuxiǎoxiōngdìchángguībiāoběn

()()()()()()()()

二、比较组词

须()理()沾()旋()堂()标()

需()狸()站()族()常()际()

三、多音字组词

转着种应

四、照样子写词语

例:灰蒙蒙

高高兴兴

学习学习

津津有味

小心翼翼

百发百中

五、查字典填空

“忍”字用音序法应查大写字母()。“忍”字的第三笔是()。

“考”字用部首法应先查()部,再查()画。“考”字的第七笔是()。

“鬼”字应查()部。“鬼”字共有()笔,第六笔是(),第八笔是()。

六、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带“把”字的句子

1、一阵大风吹开了我们的大门。

2、小猴子用一把锋利的锥子刺破了皮球。

七、把词语、句子补充完整

1、()目寸光;狐假()威;守株待();画()点睛;

呆若木();()急跳墙;()到成功;亡()补牢。

2、读书破万卷,。

3、,其义自见。

4、读一本好书,。

八、读段做题

秋天的雨(节选)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牧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用“—”线划出短文中两个比喻句。

2、()的颜料()的银杏树()的夏天()的海洋()的果树()的菊花3、文中“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说明什么?

九、写请假条

今天上午,小明要送突然生病的妈妈去医院去看大夫,不能到校上课,需要请一天假。请你替小明为他的陈老师写一份请假条。注意格式。

第8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自学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

在前几课的学习中他们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了解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了解了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炼,跳跃性强,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

课前准备

1.各种音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叫声)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五、5.自由诵读自己的作品,给学生配上音乐。

六、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七、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修改自己写的诗,然后再朗诵。

板书设计:

12听听,秋的声音

大树

12听听,秋的声音蟋蟀

大雁

第9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效预习,准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扫清在字词理解方面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与文本展开对话,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剖析“剪枝的学问”。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获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可感的语言文字,层层地剖析“剪枝的学问”。在明晰道理的同时,获得做学问的启示。

养成教育训练点:

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的认知准备

理解本课生词、有积累价值的四字词语。朗读课文,将初读落实到课前预习之中。

教师的教学准备

PPT,搜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学问”,让学生齐读并说说平时你都从哪儿或请教谁获得过“学问”?(预设:有声──老师、家长,无声──书本)

2、今天,我们要请教的对象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出示第一小节,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他(指名读此节)。

3、通过第一小节,你都获取了哪些信息?(生谈,随机点红关键词)齐读这一小节。

4、再读此节,此刻,你最想了解什么?(生说)(随机板书“满怀好奇”)

5、你们的想法和文中的“我”不谋而合,就让我们满怀好奇地跟随文中的“我”一起探究(揭示文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认读生字新词

(1)(出示本课生词和易误读的词语,显示于成熟的桃子上)看,这就是王大伯的桃园,树上结满了桃子,让我们一起来摘桃子吧。(指名认读)

(2)桃子摘下了,拼音都没有了,你们还会读吗?(开火车领读)

2、文中还有很多四字词语值得我们积累,(出示本课四字词语)学生认读。

3、这些词语中有很多都是表现“我”心理变化的,如果顺着文路,接着“满怀好奇”往下写,该选哪一个词语呢?(学生依次汇报,随机板书,同步指导难写字“惑、疑”)

4、“我”的心理变化是文章的一条叙述线索,还有一种叙述的顺序,你在预习时留意了吗?(时间顺序)随机追问并板书“冬、春、夏”。

5、指名按时间顺序进行课文朗读的展示。

三、精读对话,明理悟情

1、课文读通读顺了,结下来就让我们顺着文路,跟随文中的“我”一起探询剪枝的学问吧。

2、首先让我们走进那个冬季的一天,从王大伯的动作、言语中,你读懂了“剪枝的学问”了吗?(请学生自读2、3小节,勾画相关语句)

3、出示2、3小节

(1)学生汇报勾画语句,让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王大伯介绍的“剪枝的学问”究竟是什么?(预设:剪去粗壮的枝条,就会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板书“多、大”

(2)这可是王大伯多年经验,如果你就是王大伯,你会怎么说这番话?(充满信心)

(3)随机指名朗读王大伯的语言,追问从哪些关键之处体会到了这种信心?(抓住“啰!”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追问除了言语,还有何处也让你看出了王大伯的信心满满?(抓住第2小节第2句动作引导学生感悟并指导朗读)

(4)王大伯是自信满满,而此时的“我”则是(引读板书:一脸疑惑、将信将疑),“我”的.心理你们能从这字里行间发觉吗?

A、“一脸疑惑”:a、重点指导第2小节最后一句问话的朗读。

b、让学生接下去把“我”的“惑”说清楚。(在问句后加上横线,让学生填空。)(预设:剪去这些好好的枝条,产量不就会减少了吗?)板书“减少”

B、“将信将疑”:a、给此词换词。(半信半疑、又信又疑)

b、联系上文,为何会信?(王大伯充满信心)

c、联系下文,你能读好内心的“疑”吗?(指导朗读)因为是内心活动,所以只有冒号,没有引号。

4、冬季的一天,“我”的内心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板书“?”,而王大伯对此却是充满信心,让学生分角色朗读2、3小节,再次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5、“我”心中的疑团最终有没有解开?下节课接着学习。

四、手脑并用,练习提升

1、巩固课堂:练习书写生字。

2、延伸课外:关于语气词的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求新

1、出示本课的四字词语填空,让学生将词语补充完整。

2、让学生选用其中的词语说说上节课所学内容。(即课文1-3小节的内容)

二、精读对话,明理悟情

1、走出冬季,让我们迈进春天,引读第4小节。

2、出示第4小节

从字里行间,你读出了什么?(美、愉快、盼望)随机指其朗读对应内容。

3、转眼间,春去夏来,谁为我们读读文章的最后一小节(出示第5小节)

(1)指名读文

(2)读读这个词(又惊又喜),这个词和将信将疑一样,将两种情感融合在了一个词语当中,联系上下文,你能读出这“惊”和“喜”背后的原因吗?

(3)学生汇报,随机指导其朗读相关语句。

A、第2、3句话:指导学生抓住“惊喜”,探究“啊”的多元读法。

B、最后一句:引导学生抓住标点“!”感情朗读。

(4)指名再读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点红“道理”,仅仅指桃树剪枝的道理吗?随机板书“增加”

(5)原来,剪枝的学问并不简单。现在,你能结合板书将你领悟到的“剪纸的学问”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深化主题,多元理解

1、很多时候,减少就是为了增加,在桃树的身上“增加”就是桃子(指板书“又大又多”),更多的时候,增加并不是简单的数量变化。

板书“”

2、出示“惜墨如金”

(1)生说字面理解。

(2)师补充其背后意蕴,与“减少是为了增加”的类似之处。

(3)从这个角度,再来阅读课文的第3小节,你认为要不要写这一小节呢?

(预设一:抓住“盼望”,情感的承上启下;预设二:时间的延续,植物生长必经的开花阶段,不可省略)板书“满心盼望”

(4)原来这小节有这么多的作用,看来,“减”要减掉没有用途的多余的东西,可不能盲目地减。

3、如果说“我”刚开始因疑惑而满心“?”,在经历这一个春天的满心盼望后,此刻就应该画上“!”,板书“!”

4、再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出此时的感受。

5、明白了剪枝的学问,如果换个角度,从“做学问”的角度再去读读课文,从文中的“我”身上,你又学到些什么呢?(预设:要学会发问,要经历时间的考验)

6、总结: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得到学问离不开一颗好奇的心、一双发现的眼、一个勤思的脑,就让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到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指板书“?”),享受更多发现后的惊喜吧(指板书“!”)。

四、手脑并用,延伸拓展

1、巩固课堂:和文本有关的练习(选用《评价手册》《补充习题》)。

2、延伸课外:争做生活有心人(二选一)

(1)寻找生活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与同伴或家长分享。

(2)生活中还有很多学问等待我们去发现,你能例举一个生活中的学问吗?如果能简要说说发现的过程就更好了。

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揭示课题后,就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来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首先,出示自学提示

1、找出带有“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四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2、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其次,引导自主学习,交流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我让孩子们体验了“我”心理变化的过程,怎么样是满怀好奇?又怎么样是一脸疑惑?怎么样是将信将疑?怎么样是又惊又喜?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心理变化的感觉,在课堂最后,进行了拓展思考的练习,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文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并且让学生明白: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多学多问,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

第10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悟,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组织语言,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可感的语言文字,层层地剖析“剪枝的学问”。在明晰道理的同时,获得做学问的启示。

教学准备:

学生的认知准备

理解本课生词、有积累价值的四字词语。朗读课文,将初读落实到课前预习之中。

教师的教学准备

PPT,搜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中的“我”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剪枝的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小作者三次走进桃园都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2、师:你们对这三次进桃园哪一次最感兴趣,就去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最感兴趣?

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评析:巩固课文内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按照学生的意愿来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

二、精读

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相关的段落,估计学生对春季进桃园会比较感兴趣)

(一)精读第四自然段

1、交流谈话

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谁来说,你对哪次进桃园感兴趣,为什么?

生(1):我喜欢春季进桃园,因为春天的桃园很美。

生(2):我也喜欢春季进桃园,因为春天的桃园引来了无数的蜜蜂,我喜欢小蜜蜂。

生(3)春天里小朋友们都来了,很热闹。所以我喜欢。

………

2、启发想象

师:告诉你们吧,我呀特地从王大伯的桃园为大家拍摄了一部分景象,想看吗?(想)可是照片在冲洗的过程中出了点麻烦,我没能给大家带来。怎么办呢?同学们我有个办法,你们来猜想一下老师拍摄的景象好不好?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猜出来!

学生猜想

生(1):我想老师一定拍摄了红云片片的桃园。

师:你猜的可真准啊!

生(2):您拍摄的桃园的桃花一定美极了!

师:我还拍摄了很多镜头呢,有从远处拍的,近处拍的,高处拍的,等等。

生(3):老师拍了桃园的远景就像是晚霞一般。

生(4):从高处往下看,那桃园就像是一个花的澡堂,如果能在里面洗澡该多好呀!

(评析:教师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学效果就会越好,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既感到老师的问题简单,又感到新鲜有趣,这一环节巧妙的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氛围。我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熟悉,这样激趣方法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师生互动,也为下一步的朗读作好了铺垫。)

3、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话说的都挺漂亮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把这段文字读好?

学生练读

指名读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点评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师:你还对哪次进桃园感兴趣?为什么?

指名说

1、指导读好“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又急又疑谁来读?

指名读

评价

2、过渡:面对我的疑问,王大伯是怎么说的?

齐读王大伯的话。

3、师提问:从王大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那些粗壮的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师: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

生齐说:粗壮的

师:是吗?难道只要是粗壮的枝条就都要剪掉吗?

生再读课文

生:剪掉的是粗壮的而且不结果实的枝条。

(评析:“语文是读出来的。”这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同时读、思、议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书中达到目标。)

4、指导朗读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从王大伯的话中,知道那么多东西,真不简单,谁来读一读王大伯的话?

(关注弱势群体:我要找那个这堂课没举过手的同学)

(2)指名读。

(3)点评: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同学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请你加上自己的理解用心的读读王大伯的话,你一定能读的非常棒!)

(4)再练

(5)指名读。

教师评价

(6)学生总结

剪枝的学问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呢?

全班交流

(评析:合作学习,生生、师生互动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本环节给学生提供合作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共享成果。)

5、齐读王大伯的话,体会。

6、教师提问:听了王大伯的话,我将信将疑,小作者相信什么?怀疑什么?

生:他相信王大伯的桃园能获得大丰收。

师:他凭什么就相信呢?

生:因为课文中说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师:你真了不起,会联系上下文来回答问题。

(评析:教师的追问使得学生再次联系文本,问的是成功的。)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王大伯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必须要验证验证,好!咱们就一起走进夏季桃园。

1、自由读课文

思考:王大伯的桃园变成什么样了?

师:王大伯的桃园变成什么样了?谁来说说?

生(1):王大伯的桃子获得了大丰收了

生(2):王大伯的桃子个个光鲜红润。

生(3):桃子结的可多了,都挂满了枝头。

2、齐读

“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来感受桃子的多和好

3、提问:当小作者看到这一切是又惊又喜,他为什么会吃惊呢?

指名说

(四)通读全文

师:小作者三个季节都在关注着王大伯的桃园,从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惊又喜终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话。请同学们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读,感受感受。

通读全文

(五)谈感受:读了课文,听了王大伯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师:想说的,想做的都可以谈,谁来说?

生:王大伯真不愧是种桃能手

生:我们家也有桃树,可桃子结的不好,学完了这篇课文,我要告诉爸爸剪枝的学问,让我们家的桃子也象王大伯的桃子一样又大又甜。

生:我要种一棵桃树和王大伯比赛,看谁结的桃子多

生:我真想到王大伯的桃园去摘几个桃子带来吃。

生:我想请问王大伯一个问题:桃子是毛多的有营养还是毛少的有营养?

……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升华情感,使学生内心感悟得到深层次的内化,真正做到“课已毕,趣犹存”。)

三、总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学问,我希望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生活,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善于思考的头脑去探索,你一定能成为生活中有学问的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告诉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学语文,树立大语文观,鼓励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成为学习的主人。)

板书设计:

冬剪枝

春开花

夏结桃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