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单元习作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父母分享快乐。
2、在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自己课余生活,感受课余生活的乐趣。
单元习作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学习作者怎样观察和写出民族学校的特点,写出自己对学校的喜爱之情的。
组织、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自己的课余生活》。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过程中,同时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体会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快乐,给“我”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体验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乐趣。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和具体写事的。
教学《爬天都峰》一课,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和写一件事的,是如何观察和写出人物的对话把事情写具体的。
略读《槐乡的孩子》一课,交流读后的感受,了解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体会作者劳动的快乐,学习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事的。
交流自己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记录和资料,做《语文天地》的展示台活动,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在《我们的课余生活》口语交际活动中,说说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说说自己今后课余生活的打算。
在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内容,学习课文的观察、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完以后读给父母听,和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第2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见识多,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平日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学生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的经验,包括学习小组长如何带领小组成员学习,如何在讨论的时候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并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等。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用叙述的手法描绘了三个不同的画面,写出了小朋友对国徽的爱护和崇敬。诗歌巧妙地告诉孩子,庄严的国徽在生活中出现在什么地方,让孩子感到国徽是那么亲切,自己虽年纪小,也能用实际行动为国徽增光。
〖教学目标】
1.学生会写生字8个,会认生字6个,积累课文中的好句子。
2.学习本诗要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按要求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读是学习语言,理解课文,感悟文本的根本方法。这节课上,学生通过默读、合作读、分角色读、互动表演读,教师范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自悟自得,在读中感知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内化。
2.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设计在学生自读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点,在自主探究基础上,进行多向对话,实现合作阅读、探究性阅读。课上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卡片上。然后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彼此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3.放大语文教学,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外资料引进课内,挖掘语文课程资源。课上设计了“我想说”(说一说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思考或收获)“我想读”(美美地读一读诗歌)“我想演”(与别人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表演)“我想背”(背诵这首诗歌)“我想写”(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使我们的课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4.发挥网络优势,改变学习方式。这节课我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学生直接上网查阅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充了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了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要用好这些教学设计,必须注重两点: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课改意识,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准确把握自己的课堂角色,做“平等中的首席”。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制作和使用课件的基本技能,这样,能更好地达到营造课堂情境的目的和处理学生操作中的问题。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长用游戏的方式,检查本组同学的识字情况。
3.师抽读字卡,全班抢读,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读音。
[这一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所以安排了“默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质疑问难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您知道了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卡片上。
3.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交流。
问题预测: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②国徽图案里有什么?
③为什么要把钱币上的污泥擦干净?
④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徽增添光彩?
[过去,有些学生没有经过认真读书和深入思考,就急于提出问题,结果经常提的不着边际。对此,我要求学生质疑前,先留有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平静地读书和思考,并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使学生养成认真读书,静心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然后让学生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再提到全班讨论。这样,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就有一定的深度。]
(四)合作交流,互动探究
1.梳理疑难,明确研究方向。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问题卡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师生一起梳理:
①按诗的内容顺序梳理。
②对和国徽有关系的问题进行梳理。
[要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质量,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提问题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哪些问题提得好?再对问题进行归类。比如词语理解、常识性问题、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的问题等,逐步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
2.合作探究、多项互动。(解决与内容有关的问题)
①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圈画、思考,寻找答案。
②小组讨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长带领交流。
[课堂上,要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及选择内容的方法的权利,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弹性区间”促进教学资源的生成。]
③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彼此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及时做出合适的应答。]
④在学习过程中你都得到过谁的帮助或者帮助过谁?(教育学生互相帮助,增进友谊)
3.搜集信息、自主探究。(解决与国徽有关的问题)
①学生直接上网下载或摘录有关的资料。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学生直接上网查阅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结合平时观察和收集的资料,说说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③讨论:我们做什么可以为国徽增添光彩?
4.感情朗读、情感升华。
下面我们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们想怎么读?
[教师以征求的口吻与学生商量以哪种方式读书,一来,尊重学生,体现师生的平等,把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方式选择。二来,也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
(五)个性展示、体验成功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两种,也可以自己创造方法表达。
①我想说:说一说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思考或收获。
②我想读:美美地读一读诗歌。
③我想演:与别人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表演。
④我想背:背诵这首诗歌。
⑤我想写: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既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作业设计:
1.个人:读读你喜欢的诗句。画画你喜欢的情节。
2.同桌之间:背诵这首诗。
3.四人活动: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4.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可添加在课文中的任何地方。
5.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第3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1、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什么叫“名扬中外”?
2、(课件欣赏)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这幅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课文将怎样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自由地读课文,指名交流。
2、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三、精读课文。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
2、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3、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4、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5、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四、单元总结,延伸课外。
1、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课件)
2、师: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了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领略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魅力,还欣赏了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畅谈感受,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灿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
3、师: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请继续准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
第4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一)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语言训练]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熟。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3.小组汇报、感悟: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
A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引导学生感受天在海中,海中有天,一切都被海水染蓝的景象,感受作者置身海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仿佛是大海的蓝,那么神奇。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2)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
A出示填空:
海上的风是()、是()、是()、是()
他一来,就()……
就()……
就()……
就()……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C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3)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
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1.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
1.复习会认字。
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
“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是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教师仍然要重视写字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观察、讨论、评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及评价他人的能力。]
3.检查背诵情况。
板书设计
1.大海的歌
色的神奇:雾、云、波纹、潮声、天、鸟
风的神奇: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
静的神奇:不闹、不笑、抱着、背着、鼾声
2、《帽子和鸟窝》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帽”和“窝”:
1.板书:帽子
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板书:鸟窝
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第5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童年的回忆》
2、歌表演《童年的回忆》
3、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二、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童年的回忆》,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歌曲《摇啊摇》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二)聆听《童年的回忆》
1、导入:(放背景音乐)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
2、听音乐: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3、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4、板书:快慢
《难点解决》
1、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2、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
引出“中速”并板书。
3、听《童年的回忆》说说第1、2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完成书上练习)。
(三)听辨练习:用LU模唱356三个音
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55356
533663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6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任何一点疏忽、不负责任都可能造成彻底失败。
4.继续学习结合课文内容查找课外资料,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懂得一个小疏忽会带来大灾难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2.学生在老师或家长帮助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查找有关《一个马掌钉》的课外资料。在网上可搜索关键词,如理查三世、亨利伯爵、一个马掌钉、波斯沃斯战役等。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故事背景。
1.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24一个马掌钉
马掌钉是什么样的钉子?
2.一个普普通通的马掌钉到底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你在预习中了解了什么?查到了哪些资料?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背景及大致内容。(由于少了一个马掌钉,扭伤了马腿,摔伤了骑马的理查三世,输掉了一场战争,灭亡了一个国家。这个著名的传奇故事来自英国国王理查三世逊位的史实。1485年在英国爆发了一场争夺统治地位的战争。国王理查三世准备拼死一战,但由于少了一个马掌钉而使他在波斯沃斯战役中被击败。莎士比亚的名句“马,马,马,一马失社稷”使这一战役永载史册。)
3.来听听课文是怎样写这个传奇故事的?听课文朗读录音。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读准生字词,模仿录音,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合作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互相正音,并在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词。
1.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哪些生字?你都会读了吗?
出示生字卡片:烦钉砸则率掀
2.多种形式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读。注意:“钉”是多音字,马掌钉dīnɡ。它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ìnɡ)找到书上带有这个字的词:钉(dìnɡ)上。让学生对比读,明白“钉”作动词时读第四声,作名词时读第一声。
3.给生字口头组词,进一步巩固认读。
4.本课有哪些好词语?说说你怎么理解的?不懂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可以用查词典、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决一死战冲锋陷阵不耐烦环顾四周鼓舞
耐烦(耐心)鼓舞(鼓励)
四、再读课文。
1.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把它们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同学们都会读了吗?请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开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
3.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分角色读一读对话。(旁白、马夫、铁匠、理查三世)
4.因为一个马掌钉,导致了什么后果?学生齐读最后两段。(少了一个钉子,掉了一个马掌;掉了一个马掌,倒了一匹战马;倒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
五、作业设计:
1.把喜欢的词语摘抄在语言积累本上。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齐读。
2.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理查三世和亨利伯爵为了争夺王位准备决一死战。)
结合课内外知识理解“决一死战”。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战斗前钉马掌的事?(2—12)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战斗的经过?(13—15)
二、学习2—12自然段:
1.听这几段课文朗读录音。
2.如果要你扮演马夫和铁匠,你打算怎么读?和小组同学分角色练练。
3.请一组三人分角色读。学生评价,你觉得他们读得怎样?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使学生在评价中明白读马夫的话应
采用急不可耐、怕受罚就敷衍了事的语气。找到马夫说话时的提示语“不耐烦”,“喊”等词。读铁匠的话时要读出开始还很坚持原则,后来也因为害怕国王的惩罚变得又急又怕的语气。
4.再请三位同学读一读,再评。男女生和老师一起分角色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到马夫和铁匠的特点,读出感情。
三、学习13—15自然段:
1.战斗打响了,让我们来看看这场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战斗吧!
2.自由读一读。用自己的话说说战斗的经过。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战斗的经过?(理查率领军队冲向敌军,鼓舞将士击退敌人,突然理查的马掌掉了,马也跌倒了,理查摔倒在地,士兵们见理查这样,也纷纷掉头逃跑,军队瓦解,理查被抓了,输给了亨利。)
4.指导朗读。该怎样读这段?(整段读出战斗的激烈紧张,理查指挥战斗鼓舞战士的话读得有气势些。后来理查失败了,读出很绝望、很气愤的语气。)指名读。教师范读。评价。
5.投影出示理查的话:他挥舞着手中的宝剑,绝望地喊道:“一匹马!一匹马!一匹马毁了我的国家!”全班再读这句话。
过渡:理查说的话对吗?他到底为什么会失败?
四、学习最后两段:
1.学生齐读短诗。
2.讨论:理查的话对吗?理查为什么会失败?现在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诸葛亮,请你们发表高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马夫太急躁,国王信任他,他却敷衍了事,没有把马掌钉牢就离开;铁匠不坚持原则,也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地钉好最后一个马掌钉。)也有学生可能会责怪国王不该对下属残暴,否则马夫和铁匠也不会那么害怕受到惩罚。
3.师生合作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拓展。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一个小小的疏忽会带来多大的灾难哪!)(做任何事情都要精益求精,任何一点失误、不负责任都可能导致彻底失败!)(各行各业都应该发扬严谨务实、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
2.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例如我们的学习要认真细致,做数学题时丢掉一个小数点答案就会出错。医生给病人动手术,如果疏忽大意,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
六、拓展延伸。
1.建议阅读《小虫和大船》。
2.把《一个马掌钉》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回顾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讨论:铁匠、马夫、国王各有什么优缺点?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争论,发展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学生可能会说铁匠的优点是开始干活还挺认真,缺点是他不坚持原则,后来敷衍了事。他也很粗心,他的工具不齐全,连现成的马掌钉都不齐全。)(马夫的优点是时间观念强,怕因为耽误国王打仗而受罚。缺点是对国王不忠,国王把自己最心爱的马都交给他了,那么信任他,可他却敷衍了事,性格急躁。)
二、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齐读。
2.出示会写字,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最容易记住。
3.全班交流。
比较法:掌堂裳尝常
换偏旁:“须”去掉偏旁加火字旁是“烦”。
“副”去掉偏旁加走之儿是“逼”。
4.指导书写。
①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间架结构。
②谈谈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③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优秀作业展评。
三、作业设计
1.比较组词:
掌()烦()要()逼()
常()须()腰()福()
2.马夫和铁匠听说了理查战败的消息后,会怎样想呢?在这次战役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续写《一个马掌钉》的故事。
第7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设计思路:
[本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解放战争时期,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全文围绕教科书的“珍贵”,按“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顺序展开叙述。教学时应结合课后思考题,紧扣“珍贵”,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故事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反差较大,教师可作适当的背景介绍。整体入手,重点体会,避免零敲碎打、串讲串问,保证学生读书思考、质疑讨论的时间,深入体会人物情感,指导读出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懂得革命战争年代读书的不易,了解张指导员为护书而牺牲的意义,从而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学会自我保护的安全知识。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有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和大家讨论解决。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延、艰、锅、替、席、捆、俯、恨、励等;要求会写的字有:延、移、境、顽、强、艰、椅、凳、替、席、省、领、恨、炸等;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延安、转移、环境、顽强、艰苦、椅子、代替、渴望、毛主席、节省、领书、恨不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第2自然段的写法,把“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好”的意思写具体。]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可贵精神。
课前准备:
1.朗读录音。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简介背景
(一)同学们,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寻常的东西。你瞧,现在老师手里拿的就是一本(教科书)。可是,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在险恶的战争环境里,我们延安小学的同学们要想得到一本教科书是多么的不容易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要流血牺牲,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珍贵的教科书》。(拿出你的小手板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板书课题。读课题,想一想: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三)简介故事背景。]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一)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借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读准确。
(二)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提醒学生注意生字和新词的读音。
[(三)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
(四)出示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展示课件第四屏)
(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三、指导书写,掌握生字
(一)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课件展示第五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及其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同学们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二)教师归类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省”和“党”几个上下结构或上中下结构的字,不要写得过长;“珍、境、席、省、恨”几个字易写错,要重点指导。]
(三)学生写字。检查订正,互相欣赏,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
四、理清顺序,分析感悟
(一)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读后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自由读课文,读前提示学生注意: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二)理清顺序
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默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总结出课文的叙述顺序。
[2.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叙述顺序。(展示课件第六屏)]
(三)分析感悟
1.课文中哪一部分最令你感动?
2.引导学生默读第9—11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句,并说说体会。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献身的可贵精神。
(1)“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展示课件第七屏步骤一)
①“完整无缺”是什么意思?]
②把句子改成“那捆书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好不好,为什么?
(2)抓住张指导员牺牲前说的话,结合课文插图,引导体会,并指导读出感情。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生字词。
(二)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并且重点学习了“张指导员舍身护书”这一部分内容,体会到了教科书的珍贵。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其他部分的内容。
二、继续理解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1至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教科书的珍贵呢?]
(二)组织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词句引导体会。
1.“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啊!”(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一)
(1)“渴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渴望有一本教科书?(联系第2自然段内容,引导体会当时学习条件的困难。)
[(2)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我们”当时盼书的迫切心情。
(3)把“渴望”换成“盼望”或“希望”好不好,为什么?]
2.“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二)
(1)“节省”什么?
[(2)党中央文件重要不重要?从党中央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印书,说明什么?]
(三)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抓住“激励”一词,引导体会句子的意思。
(四)让学生带着兴奋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五)课文中还有哪段话写出了教科书的珍贵,令你感动。
[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珍贵。]
三、归纳小结,畅谈体会(展示课件第九屏)引导学生联系今天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
四、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一)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组织交流讨论。
(二)引导学生总结提问题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实践活动
(一)认读字卡,巩固识记生字。
[(二)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从课文里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抄写在空花篮中和“我的采集本”上。]
六板书设计:
珍贵的教科书
渴望得书
关怀印书珍贵
舍命换书
激励前进
第8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察中发现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察中发现了商人的骆驼,那么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察告诉同学们。
二.板书:观察中的发现
三.分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观察总的发现。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的具体。
3.试着将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写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学会修改自己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述本周的基本情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察的事物及发现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
1.出示佳作。
·生读。
·生评。
·齐读。
2、比较差的。
·生自由读。
·生评。
·生改。
三、根据所学知识在学习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业
抄写改后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我的发现”
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情况。
6.进行课堂练习巩固。
二、完成“日积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将顺口溜读通。
3.指名或小组汇报读
4.归纳顺口溜的内容。
5.试着背诵顺口溜。
6.学生自由汇报课外积累的顺口溜。
7.出示人体挂图。
8.指名上前指出人体部位,根据指出标出器官的名称。
9.指导看图读、记名称。
10.指导识记生字。
11.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我的发现”词语。
2.背顺口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背顺口溜。
二、谈话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一定又查找了不少资料,让我们这节课来开开眼界,受到启发吧!
三、板书:观察与发明
四、展示资料
五、交流、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受到哪些启发。
六、
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让我们通过日常阅读和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家和发明发现的故事。同时,自己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那么不远的将来,伟大的科学家就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诞生了!
第9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多音字组词
省、落、间、胖、称、兴、行、盛、传、好、干
二、填上适当的词语。等第
()的叶子()地登高
()的掌声()地漂浮
()的湖面()地演唱
三、阅读分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第
走进大豆田,如同走入画一般的境界。一阵秋风吹过,眼前豆棵上挂满的豆英就像美人的耳坠似的,微微摇晃,铃铃作响。像春风吹过树林,像春泉淌过小涧,像海浪轻轻拍击岸壁。俯身收割,眼前的一株株豆棵,瞬间幻化成佩环丁当的姑娘,手携着割豆人奔过来。此时,割豆人能听到她们的欢笑声、喧闹声、呼吸声和她们低低的絮语,声音在豆棵的枝丫间荡漾,也在割豆人的心里荡漾。
1.这篇短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读课文,说说文中把豆棵上挂满的豆荚比作什么?写出句子。
3.根据课文填空。
豆棵上挂满的豆荚,秋风一吹,_______摇晃,________作响。像春风_________,像春泉________,像海浪________。
四、复习作业(见试卷)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七单元的生字词。
2、学会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4、进一步练习修改病句。
5、进行阅读分析,提高阅读水平。
第10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花钟》一文提到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可是“为什么不同
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本教学设计由此入手,带领学生就这专题进行研究型学习。环境下的问题探究学习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主要学科是语文,还涉及到历史、地理、美术、环保、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学科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媒体出示,配上轻音乐,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小声议论。)
2、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学生踊跃介绍从多媒体、书中、课外等获悉的材料〉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出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齐读)
5、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三、自主朗读,感悟文意(利用电子课本进行阅读)
1、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在电脑上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有喜欢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边读,边正音)
3、刚才有些同学提出了问题,通过读课文有哪些同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4、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四、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2、交流:
A、边回答边出示带图片的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
3、这么多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生边回答边或展示网站中的资料)
A、读这句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B、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C、带着独特的体验朗读本句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在比较中体验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4、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就让我们上网看看,找到后,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
A、上网浏览
B、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拓展性处理教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功能〉
5、真能干,一个个都简直成了小诗人了。各位小诗人,刚才我们通过认花、了解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以及用诗人般的言语描绘网上的花,现在,你们对花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齐读第一段。
6、读了这段课文,小朋友们又会很自然地发出哪些问题?(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五、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利用网络,自主探究
这么多的问题,如果一个一个回答,这节课肯定解决不了,怎么办呢?(小组合作,由同学解答一部分)这样吧,现在大家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学习。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利用网络查寻相关资料,共同讨论。
电脑出示学习步骤:
(A)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利用网络浏览相关资料。
(C)共同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介绍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2、组内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随机指导。
六、出示汇报,交流反馈
1、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力量,从理解、模仿到迁移、创造〉
2、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七、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之语,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
1、利用本校校园网的BBS发表贴子“当当小诗人”
2、师生互评。
3、总结本课
第11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义:迫不及待、大摇大摆、恳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智胜巴依的故事,学习他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出示:阿凡提的头像,问:“这是谁?你们有没有听过有关与他的故事?
2、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于阿凡提的故事——饭钱。
板书:饭钱
二、整体感知
1、听教师范读,思考(1)故事中写到了哪些人物?(2)故事中写了阿凡提的一件事?
板书:阿凡提卡子
穷人巴依
2、交流,自由读课文。
3、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把不理解的内容划出来,标上小结。
(一)学习1——4节
1、填空:穷人()阿凡提帮助,阿凡提()地答应了。
2、交流:“恳求”、“爽快”是什么意思?还有哪个词也表示“爽快”的意思?(一口答应)
3、指导读出“恳求”和“爽快”的口气。
4、那么穷人遇到了什么事?他当时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5、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1——4节
6、你觉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习5——9节
1、那么阿凡提又是怎样帮助穷人付饭钱的?同桌分读。
2、(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方法分为哪几步?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出示:巴依早就到了,正在同卡子高兴地交谈着。
问:巴依为什么早就到了?正在和卡子交谈着什么?为什么显得那么高兴?
3、想象表演
4、巴依是怎样用智慧战胜他们的呢?通过朗读,读出语气。
5、阿凡提拉着穷人大摇大摆地走后,巴依会怎么想?
三、做个聪明人
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帮助穷人呢?
第12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要求
1。懂得只有认真、虚心、耐心,才能把本领学到手。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理解词句;联系上下文,回答课后的思考题;
朗读课文;
练习用“先……再……然后……”说话。
教学重点:
了解这篇童话所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后思考题。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带、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你一定喜欢童话吧,说出你学习过的一篇童话的题目。
(二)《群鸟学艺》就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读读课文,想想
“群鸟”是指哪些鸟?它们是怎样学艺的?你知道这些鸟的窝是什么样吗?
(三)在读的时候,遇到不懂的词语查查字典。
二、指名认读词语卡片
fegrave;nghuaacute;ngxuǎnchagrave;lěi
凤凰选好树杈垒起
wěnyaacute;ntuograve;shugrave;
安稳房檐唾沫舒服
cāojigrave;nqiě
粗糙不仅而且
三、听课文录音,思考预习题2
四、读懂课文内容
(一)提问:“群鸟”指的是哪些鸟?向谁学艺?学什么?
1。“群鸟”指的是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
2。群鸟向凤凰学艺。
3。群鸟向凤凰学习搭窝的本领。
(二)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许多鸟都向凤凰学过搭窝,可是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哪些鸟仍旧不会搭,哪些鸟搭的窝很粗糙?为什么?)
1。猫头鹰仍旧不会搭窝,没有窝住。因为猫头鹰最不虚心,刚听凤凰讲个开头,就认为没有什么好学的就飞走了。(读有关课文。)
2。老鹰、乌鸦、麻雀搭的窝很粗糙,因为他们学到一点儿就走了,以为自己会了。
老鹰听刚说要在树上搭窝,就想,原来就是找个树杈,就飞走了。所以老鹰的窝只是几根树枝搭成的。(读有关课文。)
乌鸦听说要把叼来的树枝,一层一层地垒起来,以为自己会搭窝了,就飞走了。所以乌鸦的窝是用许多树枝垒成的。
麻雀虽然把窝搭在房檐下,却不舒服,因麻雀只听凤凰说应该把窝搭在房檐底下,不怕风,不怕雨。他想和我想的一样就飞走了。他并不知道应该怎样搭窝。(读有关课文。)
(三)只有小燕子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又结实,又暖和。(小燕子搭的窝为什么这么好?)
小燕子认真地听完凤凰讲怎样搭窝,学到了本领。
小燕子很虚心,从头至尾都认真听凤凰讲怎样搭窝,听完还向凤凰表示感谢,他真学会了怎样搭窝。(读有关课文。)
(四)谁能给这些鸟的学习态度,按从差到好排排队,并说出排队的理由。
猫头鹰最不虚心,刚听了个开头,就认为没有什么好学的,就飞走了。他没学到本领,不会搭窝。
老鹰、乌鸦、麻雀都是学到一点儿就走了,以为自己会了,他们搭的窝都很粗糙。
小燕子学习态度认真,搭的窝最漂亮、结实又暖和。
五、按课文内容填表
六、教师先指导填一行,再让学生独立做,然后订正
七、小结·提问:这篇童话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童话讲的是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向凤凰学习搭窝的本领,结果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唯独小燕子搭的最好。
八、作业:练习朗读课文
板书(同上表)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提问:小燕子学习用泥垒窝一共有几道工序,按顺序说说各是什么
先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再回答问题,并用带点的词说话。
“你要先叼泥,用唾沫把泥拌匀了,再一层一层地垒起来,然后叼些毛和草铺在窝里。”
1。叼、拌;2。垒;3。铺。
用“先……再……然后……”造句。
三、学习了这篇童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一)不虚心就学不到本领。
(二)不认真学习,就学不好本领。
(三)要耐心地学完,才能学到本领。
(四)只有虚心、认真、耐心地学习,才能把本领学到手。
四、指导朗读
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出各种鸟的不同语气。
(一)凤凰:自始至终都在认真地教,它的话要读得亲切而耐心。
教师示范:“学本领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学不成。”
学生每人自己练习,只读凤凰说的话,然后指名朗读。
(二)提问:读猫头鹰的话,应是什么语气?
猫头鹰不虚心,认为凤凰“不见得有什么真本领”。应读出骄傲的语气。(读猫头鹰的话。)
(三)提问:读老鹰、乌鸦、麻雀的话,应是什么语气?
1。老鹰、乌鸦、麻雀只听了一部分就以为学会了,也表现很不虚心,应读出洋洋得意的语气。
2。课文中三、四、五小段写凤凰的话时,为什么后面都用了省略号?
这里表示凤凰的话还未说完,这些鸟就不耐心地打断凤凰的话,朗读时这些鸟的话,要和凤凰的话紧紧接上。
练习这三段朗读时,只读对话,不必读提示语。对话的连接要紧凑。
3。分角色朗读练习。
(1)一人读凤凰的话,三个小组分别读一种鸟的话,注意语气和对话的衔接。
(2)指名4人练习朗读。
(四)学生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条件的可排练成课本剧)。
第13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雨的特点,感受秋雨的美。
学习流程: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夏天炎热的洗礼,秋雨姑娘像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秋天的雨给我们送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好闻的气味,还有奇妙的声音。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二、整体把握,细读品味
(一)齐读课文第五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二)找生逐段读思考课后练习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三)赏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秋雨的颜色吧!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喜爱秋雨颜色的同学们,看到秋雨的色彩了吗?给大家讲讲。
(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课后抄到积累本上。)
4、说一说,填一填描写颜色的词语。(课件展示)
()的银杏树()的枫树()的田野
()的果树()的菊花
5、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秋天的雨景。你们想欣赏吗?
(学生欣赏美丽的多媒体画面)
6、秋天的雨景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老师适时鼓励、点评。)
7、你知道秋雨还有哪些颜色吗?想一想,仿照例句说一说。
例: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秋天的雨把()给了(),()像()。
8、小结:秋雨颜色真多!有黄色、红色……,秋雨的颜色真是……,你能用课文里的一个词语吗?(领悟“五彩缤纷”)
9、把你喜欢的.那种颜色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四)、赏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秋天的雨滴里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你知道讲了哪些水果的气味吗?
3、四人小组一个水果,让学生感觉水果的气味。
4、除了课文里说的水果,你还想到有哪些水果的气味吗?(说中扩展)
(五)、赏读第五、六自然段。
1、四人小组自由学习,解决下面的思考题。
A、有哪几种动物听到秋雨吹起了小喇叭知道冬天要来了?
B、你还知道有哪些动物要冬眠的?
2、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
3、同学们喜欢秋天的雨吗?
4、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三、小小展示台:
1、是啊,秋天给咱们又带来些什么呢?
学生展示收集的好词佳句、自己画的秋天的画,丰收的庄稼和水果
第14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彩池》。我们学校许多教师都没去过五彩池,我想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的广告语,为了写好广告语,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同学们有兴趣完成这个任务吗?现在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去看看五彩池。
1、播放五彩池录像或.课件(也可用挂图、投影),出示精美的图像,配上优美抒情式的音乐,老师以课文第二、三两段的内容作解说。
2、讨论观看五彩池景色后的心情或感受(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五彩池美丽与神奇)。
二、朗读体会,观赏五彩池
引言: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要想深入了解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就得认真学习课文。我们先自学第二自然段。
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1)交流学习所得
从“各种不同颜色”“光辉”“宝石”“闪耀”等词语体会五彩池的美。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想象它所描写的美景。
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等词语体会五彩池数量众多。
从“大的……”“小的……”,体会水池大小、深浅不一。
从四个“有像”,体会五彩池形状各异。
(2)讨论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水池还有像什么的?”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可以配乐想象)
(3)小结。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我们一时也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自愿试读,齐读,启发学生读出美感,读出赞美之情。
三、欣赏五彩池水的美丽与神奇
1、先自学,后讨论。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令人更惊奇?重点感悟水色变化的美丽与神奇。
从第一句领会五彩池的美丽。水源相同,各个池水颜色却不同。
从第二句话中“上层、下层、右丰边、右半边”的不同颜色,体会五彩池池水的变化多端。
从第三话句“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体会五彩池水的神奇:看起来,水色丰富多变;舀起来,“什么颜色也没有”。
2、想想为什么课题叫《五彩池》?
因为色彩五颜六色,变化多端,所以叫《五彩池》。
3、朗读训练。可范读,自己练读,自愿报名读,配乐听读,齐读。尤其要读好转折语气“却”“可是”。要指导学生读出惊奇的心情、神奇的感觉。
四、探究原因,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1、学生质疑。
2、小组讨论
3、启发汇报(老师报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画演示。)
4、看着板画,介绍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1)同桌介绍
(2)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当导游员,给大家介绍。
5、小结:欣赏了五彩池美丽、神奇的景色,又听了导游员的介绍,我们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五、回应开头,写广告词
引言:学习到这儿,大家一定了解了五彩池的特点,现在能写出吸引游客的广告语吗?
1、学生动笔写广告语
2、汇报交流广告语,师生评价。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推荐阅读《中国名胜经典》等介绍祖国山河的课外读物,了解祖国还有许多像五彩池这样美丽、神奇的地方。
第15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1早晨真好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理解图意
1、仔细看图,说说图画内容。
2、请学生完整地说说图意。
3、课文是怎么描述的?(板书:1早晨真好)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读音,再轻声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教学第一小节。
自由读,说说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早晨真好)
2、学习第二小节。
(1)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早晨真好?
(2)你喜欢课文中的什么事物,请把喜欢的部分读出来。
(3)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朗读:
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美丽的景色。
3、自由朗读3、4、5节。
(1)自由读,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我们高高兴兴上学校)
(2)质疑问难:
什么是一同?他们在做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4、学生练习朗读,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总结
2早晨真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捧着鲜艳飘飘奔跑
闪耀开始小嘴儿红领巾)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字可以用换偏旁法,形近字法进行比较识记)
2、重点指导
捧:右边的下面只有两横。
领:左边是个“令:右边是“页”飘:注意与“漂”进行比较。嘴:右边不要写错了。蹦:“足”字旁,右边是个“朋”闪:第一笔是“点”始:左边是“女”,右边不要写成“合”。
三、朗读指导
1、朗读时要读出韵味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读出比喻句子的语调。
2、第2节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的美丽景色。
3、第3、4、5节速度要较快,体现出高兴的心情。
四、做找朋友的游戏反思
3难忘的小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来学习一个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有关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
1、提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为什么样要以“难忘的小诗”为题目?为了一件什么事?
(2)朗读小诗以后,“我们”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3)结果怎样?
2、学生自读。
3、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用最好的办法识记字形。
三、检查识字情况,老师相机指导
难忘、但是、难免、骂人、注视、不甘示弱,朗读
四、再读课文
1、要求巩固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注意故事情节是怎么样发展的?
五、注意结构、整体把握
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争吵”?
六、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相应的语气。
2、指名读、齐读。
3、小结:
这两自然段写了陶校长处理小磨擦自有办法,到两位同学发生争吵,为后面两首小诗的出现打下埋伏。
七、巩固生字。
重点提示字形中容易写错的地方。
4难忘的小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二、读讲课文
1、学习第3—6自然段课文
(1)发生争吵以后,陶行知校长是怎样做的?
(2)下面请你们自己轻声朗读第3—5自然段。思考:“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3)再读一坊,看看这三自然段你是不是弄懂了意思。
(4)指导:这应该怎么读?轻声地、充满高兴的情绪。“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要读出“同学们”对那位同学的赞美和会心的笑声。
(5)陶行知校长这次没有训斥学生,而是用小诗来教育他们,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6)让我们把这两首小诗再读一遍,你觉得陶行知校长做得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时要怎么样做呢?
2、学习第7自然段
(1)这一段课文是总结全文。
(2)指名轻声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读了这一段,说说这两首小诗为什么令孩子们终身难忘?
3、现在我们来说几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陶行知校长的敬意吧。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3、背诵课文中两首小诗。四、课堂练习
小练笔: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联系学校生活,自编一首小诗。
反思:
5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
2、板书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去读这篇课文,现在大家读得怎么样?
(1)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读。
(2)一个同学读第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
2、教学生字。
(1)这一课有12个生字,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们。
(2)读读写以下词语。
独自、笑眯眯、湿润、紧紧、友善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
四、探究方楠写下自己的愿望时的内心活动
1、看看方楠的愿望是什么?
2、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想想方楠的内心感受。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方楠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3)同学讨论: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一个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