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5-29 21:25:07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前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试着表达自己对声音的感觉。

重点难点:理解文章含义,感受课文丰富的内涵。

教学准备:拟定声音的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主教案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回顾升旗仪式上的《三个小金人》的故事,说说为什么第三个小金人最有价值。

2、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倾听的人是最有价值的?

二、探究倾听的意义:

1、观看心理小短剧《倾听者和不倾听者》,交流分析。

情景1:学生甲一副愁眉苦脸的神情,沮丧地走着。碰到学生乙,上前诉苦求助:“我最近好烦恼,我的数学考试又不及格了,被老师训了一顿,又被老爸打了一顿,而且-……”乙好象在听,但面无表情。

情景2:甲更加烦恼痛苦,这时候他又碰到了丙。甲上前去,诉苦求助:“我最近很烦恼,我的……”丙一听,急忙插嘴:“怎么拉?你烦恼什么?”甲说:“我的数学……”丙又插嘴说:“数学作业又没有交了吗?不会做吗?是你没有听课吧?”甲解释道:“不是,是我的……”丙继续插嘴自说自话:“是不是考试偷看作弊被老师抓到了,还是你老爸不让你玩游戏又把你的游戏碟给收了?……”甲看着丙一股脑地说了一大串话,自己就是插不上嘴,更加苦恼了,唉声叹气地走了。

情景3:丁看到甲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主动询问:“你有什么事吗?”甲:“我心里烦死了!”丁:“愿意说给我听听吗?”甲:“我的数学又没及格,被老师训了一顿,又被老爸打了一顿。”丁:“那可真够烦的。”甲:“而我也有我的苦衷”。“是吗?”“我每天晚上在家做作业时,家里总是热闹非凡,爸爸妈妈和生意上的朋友一起打麻将,吵死了,我都静不下心来……”(丁边听边点头。)

教师引导:看了短剧后的感受是什么,你更喜欢跟谁交朋友?

学生交流后教师:倾听者收获信任、友谊。

2、倾听能力小测验,感受体验。

教师请学生倾听题目:

中学的小明特别聪明,心算能力很强。有一天,老师又出了一道心算题目,来考考他:有一辆公共汽车,车上有28个人。到了一站上了18人,下了3人;到了另外一站上了5人,下了20人;然后又上了16人,下了2人;到了另一站又上了4人,下了18人;

这时老师停下来,不说话,望着学生。看看学生有什么反应。这里,一定有学员大声地说出答案——28人。老师宣布:不错,现在车上还有28人,但是我的问题是“这辆车停了多少站?”有人答出了吗?

教师引导:倾听者收获聪明、智慧。

3、引导学生说说倾听别人或被人倾听的亲身感受。

教师引导:倾听者收获幸福人生。

三、学习倾听的方法

1、结合“听”的繁体字,感悟听要用“心”。

2、活动体验倾听要点:诚心、耐心、专心、应心

3、引导学生对照倾听要点,说说自己在倾听时最需改进之处。

四、尝试课堂上的倾听

1、引导学生谈谈:课堂上有哪些锻炼倾听的机会。(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回答、倾听组员交流)

2、同桌交流本节课的体会、想法。(检验倾听能力)

3、集体交流体会,展示倾听本领。

五、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发现识字规律,小结识字方法。

2、读句子,比一比,体会不同句式特点。

3、读故事,积累成语。

4、猜谜语,收集课外阅读的发现。

5、读句子,发现汉字的结构分解规律。

6、学生收集拟人的句子,培养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的能力。

7、口语交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各自多认字的好办法,激发学生进一步主动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发现识字规律,小结识字方法。

2、读故事,积累成语。

3、猜谜语,收集课外阅读的发现。

4、读句子,发现汉字的结构分解规律。

教学难点:

1、读句子,比一比,体会不同句式特点。

2、学生收集拟人的句子,培养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的能力。

3、口语交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各自多认字的好办法,激发学生进一步主动识字的兴趣。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发现识字规律,小结识字方法。

2、读句子,比一比,体会不同句式特点。

3、读故事,积累成语。

教学重点:

1、引导发现识字规律,小结识字方法。

2、读故事,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

读句子,比一比,体会不同句式特点。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认一认。

1、看,花园里来了向个字宝宝,你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卡,自由读字。

3、小组学习,互相交流,读了这些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4、集体交流,总结识字方法。

5、想一想,还有哪些字也有这样的本领?

二、读一读,想一想。

1、出示词语卡片,自由读词。

2、小组学习、交流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

3、集体交流,想一想还有哪些这样的词?

三、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句子,指名读,想,这两句意思一样吗?(做动作比较)这两个句子又有什么不同?

2、小组轮读这几个句子。

3、说一个这样的句子考一考同学,注意在日记中学会用这样的句子。

四、读一读。

1、同学们你们喜欢成语吗?谁能说几个?

2、自读成语,讨论,文与可为什么闭上眼睛也能想出竹子的样子?

3、齐读成语故事,想一想,什么时候可以用上这个成语?

五、作业设计。

1、收集谜语。

2、读213页的我的作品,收集一些这样的有趣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猜谜语,收集课外阅读的发现。

2、读句子,发现汉字的结构分解规律。

3、学生收集拟人的句子,培养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猜谜语,收集课外阅读的发现。

2、读句子,发现汉字的结构分解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收集拟人的句子,培养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具准备:

1、收集谜语。

2、读213页的我的作品,收集一些这样的有趣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自读谜语,猜一猜。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

3、小组出示自己收集的谜语,互相猜一猜。

4、将小组内最好的谜语说给全班听,看看谁是猜谜大王。

二、探究与发现。

1、读下面的句子,你发现什么?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记其它字吗?

3、读儿歌,编儿歌。

三、我的作品。

1、说说自己课外爱读什么书?

2、把收集到的有趣的句子写下来,读给小组同学听,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3、推荐全班交流。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在阅读环境中独立认识"侍、棺、秦、腕、脉、厥、症、携、囊、拇"9个生字,理解"起死回生"、"死而复生"、"切脉"、"凝神"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起死回生教案。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扁鹊使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学习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复述。

2、重点:理解"起死回生"、"死而复生"、"切脉"、"凝神"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复述扁鹊给太子治病的内容。

3、难点:通过抓矛盾质疑、释疑,感受扁鹊高尚的医德。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反馈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起死回生(生齐读课题)

2、反馈预习,识字正音,理解"起死回生"的意思。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心中默读并注意正音。(纳闷/胸口闷mèn扇shān动)

师:昨天回家,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告诉大家,"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谁让让死去的人活过来了,那死去的人又是谁呢?

(扁鹊让死去的太子活过来了。)

板书:起死回生

扁鹊---→虢国太子

多媒体出示:虢国,读准虢字读音,并注意书写

4、补充资料,初识扁鹊。

出示: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时有名的医学家。他擅长中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疗法,被称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

师:这就是扁鹊(指图),谁来读一读下面这段话,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扁鹊。

3、辨析"起死回生"与"死而复生",并概括文章大意

师:文中有个"起死回生"的近义词,预习过了,谁能来说一说?(死而复生)

师:哪位同学能用"扁鹊、起死回生、虢国太子、死而复生"说一句话,告诉我们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使虢国太子(死而复生)。

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扁鹊---使--→虢国太子(死而复生)

师:从这里我们就知道啦:起死回生是(指课件)--(本领),而死而复生是事情的--(结果)。

师生合作读1--9小节,思考:扁鹊了解到哪些情况,扁鹊的语气有什么变化?

二、学习课文1-9节,在朗读中体会扁鹊扁鹊问诊过程及语气变化。

1、引:扁鹊是四诊疗法的祖师爷,他要看病自然少不了望闻问切。让我们来看看扁鹊是怎样问诊的。请大家快速默读1-9小节,边读边把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那里了解到关于太子的情况圈出来。

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

交流出示:一向好好的,突然间就死了

只说胸口闷,就死了

早上鸡叫时死的

从死到现在,还没过半天,还没入棺

(四个"死"泛红)

2、用自己的话说说扁鹊了解到的情况。(先个别练习,再指名转述。)

多媒体出示:

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那里得知太子一向好好的,但今天早上鸡叫的时候,突然间说胸口闷,后来就死了。到现在还没过半天,所以还未入棺。他顿时松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教案《起死回生教案》。"

3、有感情地朗读1-9节。

师:当扁鹊听到行人说一向好好的太子突然死了,他感到很--(纳闷),于是他"忙赶到"宫门前了解情况,当他知道太子还未入棺时,他又--(松了一口气)。请同桌2人分角色朗读1-9节,注意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变化。

4、师生合作朗读1-9小节。男女生分角色读。

朗读时抓住"忙赶到"领会无提示语对话形式可表现出扁鹊当时焦急的心情。

5、师:在行人和侍卫官看来,太子已经--(死了!)那在扁鹊看来,太子还是--(活的),也就是生。

三.学习课文10-11节,复述扁鹊医治太子的过程,体会其高超的医术。

引:所以他请求入宫,救治太子。接下来请大家默读10、11节,圈出扁鹊救治太子时的具体动作。看看扁鹊是如何施展四诊疗法,起死回生的呢?

1、默读11、12节,圈出扁鹊医治太子时的一系列动作词。(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

2、交流并引读10、11节

出示:按、切、贴、听、取、扎、拣

3、学习第11节

多媒体出示:扁鹊走到太子的病榻前,按住他的手腕切了脉,又把耳朵贴到他的胸口凝神听了一会儿,这才起身说:"依我看,太子是得了'厥症',还有救。"

(1)切(qiēqiè),多音字。组词分辨--切菜,用刀加工;切脉/密切,贴近。

(2)多种方法理解"凝神"。"请同学们给凝神换个词"--"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一心一意/目不转睛/心无旁骛)

(3)补充厥症知识

师:字典里"厥"的意思是"气闭,昏倒",厥症就是突然闭气昏倒的病。没有了气息,难怪人们以为太子死了。

4、学习第12小节

师:扁鹊在问诊、切脉之后如何诊治太子的?请同学们跟老师来读一读这段话。

多媒体出示(引读)

说完,扁鹊(先是)取出针来,(然后)在太子头上扎了几针。不多一会儿,太子的鼻翼开始扇动,眼皮也慢慢睁开了。(接着)扁鹊又从随身携带的药囊里拣出几味草药来,叫人煎成汁。(最后)太子喝了药,没多久,就恢复了健康。

(1)扇(shān shàn),多音字。组词扇子/一扇门名称或者量词;扇风/扇动动词

(2)理解"拣"字。

师:能不能给拣换个字或者词?(挑/选/挑选)

(3)从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扁鹊医术高明

"不多一会儿"、"没多久"泛蓝

师:这两组词语都是表示时间--"很短",那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扁鹊给太子扎了针、用了药,使太子恢复了健康,扁鹊的医术真是--"高超/高明"。

5、生做动作朗读11-12小节。

6、生根据多媒体动词提示复述扁鹊医治太子过程。

四、从人物对话,抓矛盾质疑、释疑,体会扁鹊高尚的医德

1、人物对话中体会扁鹊医德高尚

(1)抓提示语朗读

师:扁鹊治好了太子,国王竖起大拇指由衷地称赞道--"先生真是神医呀,有起死回生的本领。",面对国王的啧啧称赞,请一位扁鹊来回答,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对话的--提示语。

"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时治好了他的病。"

(2)点评时抓"不过是",体现出扁鹊对此事的轻描淡写,在国王眼里的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扁鹊却认为不过是件小事,不足挂齿。

2、抓矛盾质疑、释疑,进一步体会扁鹊高尚的医德

引:我们已经知道起死回生的近义词是--"死而复生"。那谁能用死而复生来称赞扁鹊?

"先生真是神医呀,使我的太子死而复生。"

1、揭示矛盾,引导质疑。

师:"死而复生"这个词在文中出现过两次。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

扁鹊松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

"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好了他的病。"扁鹊谦虚地说。

师:听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2、同桌讨论,合作质疑。

3、师:是呀,为什么扁鹊对侍卫说他能使太子死而复生,后来又对国王说世上没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呢?请四人小组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扁鹊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两句话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前者扁鹊说自己能使太子死而复生是出于急于救人的目的,他毛遂自荐,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皇宫,想做的仅仅是挽救一个可能还有一丝希望救活的病人。当病人被救活后,扁鹊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说明世上没有死而复生的可能,其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4、交流,小结。(板书:医德高尚)

五、串读板书

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神医)扁鹊--→虢国太子(死而复生)。

使

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第4篇:语文教案

本节课目标:

1、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的崇敬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明白了什么?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在书上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指名回答。

2、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3、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一)学习第4、5节:

1、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2、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3、"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二)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

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三)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要故事。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五、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补充习题》三、四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

卢沟桥烽火

敌军我军

7月7日深全副武装喝问

气势汹汹严词拒绝

首先还击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松鼠的习性,学习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体会文章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态度情感、价值观: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谜底: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整体的印象是什么?

(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三、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的动物。找出文章中相应的段落,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总括松鼠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具体说明松鼠的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第2段,松鼠的漂亮。

第3段,松鼠的驯良。

第4、5段,松鼠的乖巧。

第三部分:(6)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及它的用途。

顺序: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

2.讨论:第一段中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第二段至第五段的安排是根据第一段“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词序写的,先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再说明其习性由表及里,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四、精读品悟

围绕“小松鼠那么可爱,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展开谈话。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

(一)外形的美丽

你觉得松鼠哪儿最美?引导学生抓住“玲珑”“美丽的尾巴”“毛茸茸”等词语体会松鼠的美丽。

采用个人读、赛读、齐读三种方法读出松鼠的美丽以及喜爱之情,之后出示课后填空题,学生填一填,读一读,积累语言,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二)动作的机敏

此段重点句是“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启发学生从“只要……就……”“触动”等词体会松鼠的机灵。

引导学生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儿。

(三)搭窝时的聪明

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松鼠,你怎么向大家介绍搭窝的过程。

让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指导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这样说,会让我们很清楚地了解松鼠搭窝的过程。

小结:看来,这些表示先后次序的词,作用还真不小呢。

集体读这部分,进一步认识连词的作用。

(四)吃食时的有趣

要知道吃什么?怎么吃?让学生模仿一下吃食的动作。然后围绕三个“它们”进行教学。

五、揣摩运用,体味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准确,本文除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语言还非常生动,能否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例句来分别说明。

1.语言准确

例: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触动”这个动词前又加了一个“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在“触动”后又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强调它的“乖巧”。

2.语言生动

例: “面容清秀”“玲珑的小面孔”“美丽的尾巴”中用“清秀”“玲珑”“美丽”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突出它的“漂亮”。

六、课堂小结

课文非常清晰地从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方面写出了松鼠的特点,表现出了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希望同学们课下再认真看看,学习课文的结构思路。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我喜欢(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要求:仿照课文从“漂亮”“驯良”“乖巧”这三个特点介绍身边的某一小动物。

板书设计:

松鼠

布丰

松鼠的特点:(总说) 漂亮,驯良,乖巧

(分说) 漂亮:面容,肢体

尾巴

吃食的样子

驯良:活动范围

活动时间

食物

乖巧:过水动作

警觉

筑窝

其他习性用途(补充说明)

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抓住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性格。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渗透着作者对说明对象——松鼠的细致观察,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这小生灵的挚爱。生动的说明语言激发起读者内心珍爱生灵的美好情愫,也进一步激发起学生阅读说明文、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不仅了解松鼠的特点,更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其一:引入部分,我出示谜语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 学生很容易猜出谜底是松鼠,但要利用谜语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出理由,同时获得猜谜语方法,抓住特点,得出谜底后引出新课。

其二:在学生读文之后,研究课文分为几部分,抓住主要内容对课文进行概括,说出每部分内容,并讲出自己这样分的理由,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加以总结,得出写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具体到生活习性又可发分细分为: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这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进行课文分析。

其三:抓住本文重点部分,了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的美丽和可爱,如何的讨人喜欢的,通过读,让学生知道该段由几句话构成,并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便会感到由总到分或是由整体到局部的写法,加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上学到怎样把一件事物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由总到分。

在这样的环节下教学,学生上的很轻松,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皆能表达出来。我感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大多数没有看过松鼠,加之课前没有找资料,因此个别学生不发言。因此以后,布置学生充分预习特别重要。只有预习充分,才能上课积极发言。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认真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第6篇: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本节课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万籁俱寂挑衅众寡悬殊

猝不及防抱头鼠窜震耳欲聋同仇敌忾夜以继日恼羞成怒如火如荼

2、理清课文条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5卢沟桥烽火。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

2、理清课文条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

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

学生提问:"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媒体导入:播放"九一八"事变故事片断,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

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挑衅烽火妄图伪军咽喉凌晨歼灭狼狈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众寡悬殊

硝烟呐喊慰劳序幕万籁俱寂全副武装恼羞成怒蓄谋已久

严词拒绝同仇敌忾人仰马翻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生死存亡夜以继日如火如荼

指名读词语,重点读准:呐、妄

2、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万籁俱寂挑衅众寡悬殊猝不及防抱头鼠窜

震耳欲聋同仇敌忾夜以继日恼羞成怒如火如荼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一)理清课文写作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二)讲读第一部分

1、自主学习第一段,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讨论质疑。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教案《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5卢沟桥烽火》。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出示卢沟桥地图等资源。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3)这一段写了什么?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五、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补充习题》一、二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

第7篇: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生字新词。

2、初识课文,初步体会母亲对儿孙的爱。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词。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启发等。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文正音

2、生交流自习生字新词的心得。

3、师作重点点拨、指导。

辨析:籍与藉、帖与沾.

多音字:剥:bō与bāo

剥削与剥开

三、初识课文,理清文脉。

1、读文,思考:本文以荔枝为题,是否写荔枝如不是,那主要写什么?表达怎样的感情?

2、课文围绕荔枝写了哪几件事?练习朗读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四、质疑。

简单的当堂解决,重、难点问题放下一节课解决。

五、作业。

1、抄词。

2、听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母子间的感情

教学方法

探究法、合作法等。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

1、 思考:找出文中描写细致的部分。或让你感动的部分,说说你是怎么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爱?

2、 小组讨论交流.

一 反二反馈评价

1、通过反复感情朗读、品词、品句、品细节描写来加深理解.

1、如:“不停地抚摸,小心翼翼、爱怜地望”看出母亲对荔枝是那样喜爱,然而为了儿孙却“总舍不得吃”可见母亲对儿孙的爱。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

课文最后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先体会作者饱满的感情,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几句作者没有说出的话!

四、作业

1、 练习册。

2、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预习下一课。

第8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暗等14个字;

2、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并会简单的运用。

3、在课文的语言中,感受想象的艺术魅力,发挥自己的想像。

4、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了解神话故事,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激起导入

小朋友,每天我们抬起头会看到蓝蓝的天空,每天,我们踩着脚下的土地。我们会看到高山,会看到河流和湖泊,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的祖先也会思考这样的问题,那时科学技术不发达,还不能解释这些种种现象,所以就有了很多有趣的神话故事。你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远古的人们的眼中,天地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

2、生小组自学生字,看看谁的识字方法好。

3、交流识字。

4、汇报。

5、教师用卡片检查识字效果。强调“血”“宗”的读音。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6、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能读好吗?学生自己练习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尽量把课文读流利。

三、写字教学

1、“肢、肌、肤”:

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学会把结构相似的、想近的,结合起来学习。

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写一写。

2、“丈”:

注意与大字区分,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丿”要在田字格中间位置其余几字都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注意提醒学生组词和字音。

3、练习写字,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新课学习

1、通过上节课的阅读,谁能大概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

2、天和地倒底是怎样分开的呢?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小组读。找一找这一段里意思相反的词语。大家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3、读一读你找出来的词语。

4、天地分开了,世上的万物又是怎么来的?齐读课文3、4自然段。

5、说一说,盘古的身体是如何化作世界万物的?指名说,同桌说。

6、仔细读一读文章中写盘古变化时的.句子。

7、注意多音字“倒”,自己查字典,学一学这个多音字。

8、文章最后为什么说盘古是人类的老祖宗?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