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语文济南的冬天七年级教案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难点: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9、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习: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济南的冬天》写景特点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让人读后怡然陶醉,不忍释手。细细品味,便可读出本文写景上的几个特色。
虚实相生,静景动化文章在描绘雪后小山的秀美景色时写道:“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确实是令人击节赞赏的神来之笔!作者先客观描述山坡上雪色与草色相间的实景,再用一个新颖贴切的比喻,艺术性地为眼中实景涂抹一份亲切的色彩。进而展开浪漫的想象,让人心驰神往于更迷人的艺术境界之中。“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喻山坡雪色与草色相间之景,颇为别致,其花之秀色撩人眼目,其“带水纹”之乍静还动的神态,爽人神志。这静中见动,隐含生机的景观尚是实写,而“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则是引人悠然遐思的艺术虚笔。这样,静景动化,化出了盎然生机;虚实相生,生出了无限情趣。
妙用修辞,摹形传神文章借助比喻绘山状水,无不生动贴切,神态活现。“小摇篮”喻阳光下的老城,济南城的形状特点鲜明突出。“日本看护妇”之工作帽状写山上矮松披雪的形象,给人以素净纯洁之感。“小水墨画”喻“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的形象,自然激起人们的鉴赏热情。除大量的比喻外,作者还以拟人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心态与情感。济南城“暖和安适地睡着”,足见其恬静闲适。小山们能“低声地说:‘你们放心睡吧,这儿准保暖和。’”连济南城周围的小山也显得很有温情。夕阳斜照下的山腰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其娇媚之态宛然可掬!作者正是这样妙用比喻、拟人修辞,摹形传神,写出了景物的神韵,写出了对济南的一片深情。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老舍的这篇散文,可谓是写景的经典之作。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美美地读,发现其韵律美;让学生细细地品,体味其语言美;让学生静静地写,模仿其写景美。
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②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③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达成目标,其分析如下:
1、在新课程大谈合作的前提下,也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独学抓特点”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分析“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对比的写作手法。在教学中,因为这个题设计简单,学生通过预习之后,无需讨论,就能直接完成,占用时间不多,完成情况较好。
2、因材施教,分层设题。在“对学品美句”环节中,我为了做到因材施教,进行了分层设题,分别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B层学生能在A1地带领下,通过对学,能运用老师我教的赏析句子的方法,完成一两个句子赏析;C层学生能在A2地带领下,通过对学,能出一两个句子赏析题给其他组;A层学生能针对C层出的句子赏析题,能即兴进行赏析。因为是公开课,所以学生有点紧张,特别是即兴赏析的时候,表达的语言不够凝炼。同时因为每组对ABC三层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由于各组需要三层同学都举手参与,以致于有点组不敢积极参与其中。
3、难点突破,通过小组群学的方式来达成。通过“群学理方法”环节,让学生发挥小组力量,来弄清在文章中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由于前面第二环节占用的时间过多,导致这部分过于仓促,学生讨论不够充分。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了两点:
1、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更多孩子展示和说话的机会。在以前的教学中,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几乎是固定的,导致许多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也不能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给这些孩子发言的机会。
2、在公开课教学引入之前,应该激发学生的激情。一节课的成败在于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表现完成在于教师的引导。在教学前,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确保公开课的成功。
第2篇:语文济南的冬天七年级教案
教材分析
(一)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二)课程标准: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抒情句是作品给我们的极好馈赠,这就为学生积累感悟语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学本文,积累语言也是对学生极具体极实惠的丰收、学习写景的一些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写作引导的最好资源。
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
我校学生特点
1、学习标准低缺乏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学生关注学习,关心成绩
3、学生渴望被重视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从我校具体学情出发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者老舍及与课文相关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二、 (1)知识目标:首先,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其次,领会作者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激情导入,全力以赴,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美好河山的情怀。
学习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的方法。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
学习难点:情景交融的写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依据预习案通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同时圈点勾画重点字词,熟记基础知识。
2. 感受济南冬天之美,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学习从不同角度细致观察景物,并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本文语言优美,写景生动,对老舍清新,质朴,隽永的语言要细细体味。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5,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9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因此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
二、了解背景
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那是作者刚从英国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作者把济南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这篇文章的。
本文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篇,本文为节选,可独立成篇。
三、文体知识
写景散文即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解析指导:这一题主要让同学们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看看作者是抓住 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的。
2 .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显著特征是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感悟?
预习自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济( )南 伦敦( ) 镶( ) 水藻( ) 贮( )蓄
发髻( ) 着( )落 看( )护 宽敞( ) 地毯( )
2.常识填空 :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 ),原名( ),字( ),北京人。他是我国著名的( )家,( )家,主要作品有小说《 》 《 》 话剧《 》《 》等。
3.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沐浴着 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躺着),只等春风 来把它们---------(唤醒 摇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4.联系句意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安适:
(3)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
( 4)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空灵: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 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
探究点一:开头段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介绍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探究点二:第三段是本文写景优美段落,此段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 山景 的?
探究点三: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其景色特点的?
探究点四:为什么文章题目是“济南的冬天”,而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二者有什么区别?
解析指导:回答这一类问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结构上前后呼应, 内容上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
探究点五:本文是如何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训练案----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下列句子的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d.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2.作者写山,主要写了几种情况下的山?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作者写水,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3.文章以“ ----------”做标题,表明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下的冬天,不同于 其他地方的冬天,而以“----------”作为文章的结尾,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 时令下的济南的总的感觉。这样的结尾既与开头“-----------”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检测案:
一.基础巩固题:
1.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刮风 依靠 慈善 垂柳 b晒着 绿苹 暖和 横卧
c.园圈 温情 水纹 水墨画d.摇蓝 斜射 稍微 烦燥
2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 )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3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 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4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b.作者对济南大体用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突出表现了济南的秀美睡态。
c.文章对济南冬天的山着墨较多,依次写了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的远山。
d.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点,在描写济南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能力提升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 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5.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
6.划横线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是( ),喻体是( )
7在文中找出一处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8对文中画( )处的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上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山穿着好看的衣服。
9.“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文本拓展积累
济南的春天
舒德峰
济南的冬天比较寒冷,夏天又十分炎热,春天和秋天该是黄金季节了。但春天和秋天相比,我更喜欢春天。如果把济南的秋天比成浓妆艳抹的风韵少妇,那济南的春天便是一个不施粉黛的清纯少女了。她步履轻轻地走来,又行色匆匆地归去,逗留的时间竟那么的短,让人稍不留神就错了过去。如果把济南的秋天比成五彩斑斓的西洋画,那济南的春天该是一幅淡雅清新的水墨画了。她点缀着淡淡的桃红、浅浅的柳绿,总让人难以领略她的神韵。正是因了那分短暂的、清雅的而又透着生机的靓丽,济南的春天才格外让人怜惜,令人销魂。
过了阴历的二月二,气温便升上来了。忽然有一天,清晨走在路上,你会觉得那醉人的春风竟扑面而来,来得是那么快,快得你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不及脱去厚厚的冬衣,更换春天的衣衫。那熬了一冬而有点儿僵硬的行人的面容,霎时舒展开来,被温柔的春风抚弄得有了几分喜色。再看那垂柳的枝条,像少女飘柔的长发,在风中摇曳,不知不觉间竟萌动出淡淡的鹅黄,然后又吐出清新的嫩绿,使人想起“万条垂下绿丝绦”、“漏泄春光有柳条”的名句。那挺拔的白杨,枝上先是鼓起了一个个小花苞,慢慢 地又变成了“毛毛虫”,多像调皮的少女扎了满头的小穗子啊。等那小穗子落了,杨花就伴着柳絮飞起来,飞到你的发上、脸上、身上,软软的,痒痒的,你会觉得是那般的惬意。迎春花儿总是开得很早,黄黄的小花儿点缀在瘦瘦的枝条上,有几分羞涩,又有几分耀眼,真是一幅天作的“早春图”啊。那沉睡了一冬的小草开始返青了,远远看去有点儿淡绿,近看却寻不到踪影,真的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了。
济南以泉水著称,早在金代就有人立了《名泉碑》,列了济南的七十二名泉。到了春天,那泉眼一个个竞相涌动,喷珠吐玉,波光粼粼,清澈透底,连那在荡漾的水草中游动的小鱼儿也是那样悠闲自在。走过泉城广场,你会看到放风筝的人多了起来,那风筝潇洒地在空中飘舞,引得行人停下脚步,仰起头,看那风筝,看那晴空丽日,也看那远山的黛绿和无垠的春色。
该是踏青时节了。人们被春风鼓动着,被春色吸引着,怎能按捺住萌动的春情啊!三五好友,结伴而行,山坡、泉边、湖上、郊野,随处可以看到满脸春色的踏青的人们。
仁者乐山。喜欢登山的人们去了千佛山、英雄山、大佛头、蟠龙山、红叶谷、五峰山,还有许许多多不知道名字的山,因为济南这座城市就在群山的怀抱里,唯独北面有个缺口。其实,真正喜欢爬山的人,会去济南的东部和南部,那里有许多小山,海拔也就三四百米高,风景秀丽,游客稀少,有的山还没有路。那样的山爬起来,你会觉得风景独秀,别有滋味。
智者乐水。名甲天下的趵突泉当然是很好的去处,但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百脉泉,还有那叫不出名的泉眼儿,都各有风情,美不胜收。泛舟大明湖上,看那碧波荡漾,绿柳垂丝,一湖烟云,十里柳屏,真的令人心旌神摇。每年春天,我都喜欢去济南北边的黄河岸上走一走,那杨柳轻摇的长堤,那芳草萋萋的原野,那辉煌灿烂的落日,那大气磅礴的河流,总让我感慨万千,流连忘返。
说到喜欢赏花的人,当然会去植物园了。许多花儿都会在春天里绽放,冰清玉洁的梨花、艳丽芳菲的桃花、亭亭玉立的白玉兰,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想和诗意啊。如果你真正喜欢看大自然中的花儿,还是应该到郊区去。“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这首诗写的就是济南东郊的景色,闭眼想象诗中的意境,真的是勾人魂魄,还没到心就醉了。
济南的春天就是这样的风姿绰约,这样的婀娜多姿,这样的生气蓬勃。我常常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寥寥几笔,就把济南的春天打扮得这般动人。她让人感到心情舒畅,感到生机盎然,感到这世界的一切都孕育着无尽的希望。
10.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抄写在下面。
11.为了表现济南的春天的特点,作者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描写,请用几个四字短语把这些方面分别概括出来。
12.作者说,“如果把济南的秋天比成浓妆艳抹的风韵少妇,那济南的春天便是一个不施粉黛的清纯少女了。”那么,应该把济南的夏天或冬天比作什么呢?请续写一句话,表现出济南的夏天和冬天的特点。(要求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如果把济南的秋天比成浓妆艳抹的风韵少妇,那济南的春天便是一个不施粉黛的清纯少女了,济南的夏天便是,济南的冬天便是。
1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再看那垂柳的枝条,像少女飘柔的长发,在风中摇曳,不知不觉间竟萌动出淡淡的鹅黄,然后又吐出清新 的嫩绿……
14.请把本文与《济南的冬天》进行比较,你更喜欢什么季节的济南?为什么?
文本拓展积累素材设计意图:
增加学生阅读量,使学生对写景文章从多角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积累素材,为写作打好一定基础,丰富学生的阅读情趣。
总结
围绕本课时的重难点,设计课程。体现学生思维特点,训练学生的能力,真正突出本课时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第3篇:语文济南的冬天七年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感知文章的意境美
2、品味语言,了解语言美的写法
3、拓展训练,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重点
在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及其表现方法
三、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游济南请老舍做导游
1、作者简介(图1)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戏剧:《茶馆》《龙须沟》
2、老舍先生将带我们去神游济南(出示课题)(图2)
济南的冬天
3、说到冬天,大家想到的是什么?(图3、4、5、6)
4、总之是冰天雪地,那么,济南的冬天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听老舍的介绍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读课文
2、思考并回答
(1)作者告诉我们济南的冬天的特征是什么?
(2)文章写作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归纳(补充图2)
济南的冬天
语言美
温晴
(三)品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及其表现方法,了解描写景物的方法
1、逐段品读,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言并说明理由
2、回答:怎样才能使语言优美?怎样描写景物?
3、阅读第二节时,出示幻灯片
4、穿插比较句子的优劣
(图7)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2、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的冬天特别暖和。
1、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快日落时,阳光斜照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1、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第三节的色彩美(图8)
()的矮松
()的山尖
()的蓝天
()的山坡
()的阳光
()的薄雪
色彩艳丽如水墨画
小结:本文使语言优美的方法是什么?本文是怎样写景的?
(补充图2)
济南的冬天
运用修辞——比喻拟人
语言美展开联想
倾注感情
抓住特征——温晴
写景
多角度描写——山水
(四)拓展感悟
运用上面学到的知识,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一只苹果”
(图9)
一只苹果
1、大小
2、形状
表面3、颜色
4、手感
5、香味
6、内核
内部
7、尝味
(五)课外延伸
以《**的秋天》为题,写一篇散文
(图10)
谈桥的秋天
蜜梨飘香
丰蚕茧满簇
水稻弯腰
收鱼虾满塘
鸡鸭欢唱
第4篇:语文济南的冬天七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 、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了解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层次,从而发现它独特的美。
3 、通过品味语言,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美在景物美,情感美,作者善于从美的景物中发现美,并能用美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表现出来。学习这篇文章,要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要引导学生去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设想:
好的诗文往往是教者言不可尽传,必须经过欣赏者自己的品味、体悟,才能获得其艺术美的真谛。欣赏优美的散文,贵在多读,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学生要能说出景物的特点,通过问题解决教学法,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了解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层次,从而发现它独特的美;美的事物和情感需要美的语言表现,学生通过品味语言,从修辞的运用、用词的讲究、虚实结合等方面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老舍先生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学习《济南的冬天》。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老舍及其作品
参考: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2、学生展示重点字词的读音,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济南(jǐ) 伦敦(dūn)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看护(kān)着落(zhuó)着急(zháo)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及朗读的处理相比较,作好点评的准备。
2、学生点评教师的朗读。
3、学生听读朗读录音。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②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注意文中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它冬天的特点的。
明确② 主要抓住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雪来写的。
5、学生选读课文任一自然段并说出选读这一自然段的理由。
四、问题解决
(一)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思考问题,多媒体显示要求:
1、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吗?
2、济南不仅是个“宝地”,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境界”,作者笔下“理想的境界”是怎样的?
3、作者用三个自然段写济南的山,每一段各侧重于哪个方面?
4、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点?
(二)学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问题,教师做适当地追问并作必要板书
1、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教师追问: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运用了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明确:文章开头,作者从自己的亲身感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北平冬天的风多与济南冬天“没有风声”对比,把伦敦冬天的多雾,不见阳光和济南冬天的“响晴”对比,把热带的毒日、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教师板书: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作者笔下“理想的境界”。“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教师追问:文章主要抓住济南冬天的山、水来写,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明确:“有山有水”一句起着总起课文第二部分的作用。
3、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侧重写济南冬天气候温暖晴朗,小山的可爱,给人温存、体贴、慈祥之感;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着重写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第4自然段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着重写小山的远景,略写。
老师板书: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
教师追问: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按照怎样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明确: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是:①从济南的地理环境来写。“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交代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②从济南人的表情、感受、幻想和心情来写。表情是是“面上含笑”;人们感觉“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产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的幻想就是这点幻想;心情“ 并不着急”。这些描写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吧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山上写矮松,山尖写山和蓝天的色彩,山坡上写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由此产生的联想,山腰着重写光和色。
4、第5自然段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绿,水的温暖,水的清亮。
老师板书:水:温暖、清亮
小结:文章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先总写老城全貌,有山有水(第2自然段),然后再饱览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3、4自然段),最后再到垂柳岸边领略“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的水上景色(第5自然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
五、品味语言
学生再次细细品味课文,找出欣赏的语言并说明欣赏的理由。
1、学生读课文,作批注。
2、学生交流,教师据实际情况点评,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技巧。(针对相同的表现技巧,学生展示2到3句)
参考材料:
第1自然段“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用词准确)
第2自然段“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把济南拟人化,写得很有温情,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拟人修辞的运用)
第2自然段“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小摇篮”的比喻和“安静不动”、“低声”的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比喻、拟人修辞的运用)
第2自然段“慈善”通常形容人的态度仁慈谦和,这里把济南的冬天当做人来写,表现济南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充满温情、暖和的。(用词准确)
第3自然段“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顶”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只有树尖上积了一小堆白雪。(用词准确)“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比喻的修辞)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穿”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把山坡上雪色和草色斑相间斑驳的色彩,说成是“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用词准确)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手法,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写出了夕阳斜照下雪色的娇美。(拟人修辞的运用)
3、加以总结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用词的准确;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
4、赏析语言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从①虚实结合,联想丰富②直抒胸臆③创设意境,流露深情④ 对比烘托等方面。
六、创设情境,仿作练习。
当你被济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时候,也许你沉睡的关于冬天的记忆在被唤醒,也许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话般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那么就让我们也拿起笔,抓住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运用你刚刚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下你心中最美的一处冬天。(习作交流,作恰当点评。)
七、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运用①虚实结合,联想丰富②直抒胸臆③创设意境,流露深情④ 对比烘托等写法的句子各一个。
2、修改课堂小习作,誊写在练笔本上。
3、读课文2遍,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推荐课外阅读:老舍《济南的秋天》、《骆驼祥子》、《茶馆》
附:板书设计
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
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济南的冬天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 比喻、拟人 冬天的济南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 温暖、清亮
第5篇:语文济南的冬天七年级教案
【导学目标】
1.朗读、欣赏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写法。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写法,体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三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一:
针对步骤二中的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清句子,熟悉课文内容,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老舍曾经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的确,春天的西湖,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苏轼有诗为证:“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那么冬天的济南又美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1.生难字词
(1)注音
济南(jǐ)伦敦(dūn)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2)词义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设若:假若。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2.作者名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其作品歌颂新社会,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3.背景链接
介绍济南的山和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以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1.朗读课文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像,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学法指导二:
针对步骤四中的对比阅读,赏析语言
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①分析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
②词性的角度,比如动词突出人物……心理或性格;形容词写出事物……特点;副词(一般为限制性词语)表达准确严密。
③修辞的角度。
④词语的感情色彩,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
⑤词语的表现手法,如词性的活用、以动写静或以实写虚等。
××词运用了……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贬词褒用/化静为动/意思是……,用在这里突出/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现了人物……特点(或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交流点拨】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二、三、四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五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1.局部精读,赏析语言
齐声诵读第3自然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交流点拨】
(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对比阅读,赏析语言
比较下面三组句子,赏析课本语言的妙处。
(1)甲组: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组: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交流点拨】甲组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了山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享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况且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组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甲组: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组: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交流点拨】甲组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成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通过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组则少了那份美感。
(3)甲组: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组: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交流点拨】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有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组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3.遣词造句,赏析语言
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上,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思考: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交流点拨】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协调,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1.总结写法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
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①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②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之情。③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仅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2.拓展延伸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四季景色,美不胜收。可见,生活中并不缺乏美,关键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你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不妨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吧。
以《xxx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
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学生自由抒写,朗读交流)
板书设计
交流展示生成能力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步骤三精读文本,理清思路。
步骤四低吟成诵,赏析语言。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第6篇:语文济南的冬天七年级教案
第一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 记住老舍并了解其生平。
2、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记住“济南、暖和、着落、着急、发髻、看护妇、镶边、薄雪、水藻、贮蓄、澄清、空灵”中加点字的读音,并解释、运用词语“响晴、响亮、温晴、安适、秀气、贮蓄、澄清、空灵”。
4、 能够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并说出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5、 说出作者抓住了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的冬天,并仿照《春》中给图画命名的形式来概括《济南的冬天》所描绘的图画。
6、 分析第一自然段运用对比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
7、 给第三段分层,理清写景顺序并揣摩其写景之“妙”。
8、 有感情的朗读第5段,概括济南的冬天水的特点。
【课前预习导学】
【预习方案】一、读课文三遍以上,并学会圈点批注。
二、借助工具书、资料,与同伴交流,积累掌握本课的相关知识,并思考【课时学习目标】
中提到的相关问题。
【预习收获】1、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2、济南的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认为哪些片段比较精彩?可以给这些片段怎样一个个命名?
【课堂学习研讨】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 济南为何“真得算个宝地”?
2、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 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4、 文中渗透着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怎样的感情?
5、 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
二、抓住景物特征,倾注真情实感,生动细致的描写景物。
1、 说出作者抓住了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的冬天,并仿照《春》中给图画命名的形式来概括《济南的冬天》所描绘的图画。
2、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默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课堂达标诊测】
1、 《济南的冬天》作者是__,原名___,字__,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话剧____、____等。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 ) 伦( )敦( ) 晾晒( ) 暖和( ) 唤( )醒
着( )落( ) 发jì( ) 看( )护妇 镶( )上 xiǎng( )晴
露( )出 狭窄( ) 水藻( ) zhù( )蓄 chéng( )清
3、解释下列词语
设若:___________ 温晴:___________ 着落:__________ 慈善: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 响晴:___________ 秀气:__________ 贮蓄:___________
4、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美景。
B.文中描绘了如下几幅图画:阳光下济南全景;冬日山景;清亮的水色。
C.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流露出自己的赞美之情。
D.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5、文章标题“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可理解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尾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拓展延伸】
1、勾画你认为优美的词句和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反复朗读体会它的妙处。
2、文中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冬天无风声,温晴,山秀又水清。你印象中的冬天是怎样的,用一两句话把它描述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不能写成一篇文章呢?
以上两点将是我们下节课的学习要点。
第二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
2、 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3、 说话训练:我当导游来讲一讲那令人向往的济南的冬天,或者说说俺家乡的冬天。
【课前巩固检测】
阅读第5段,做题:1、用“//”给本段分层: ① ② ③ ④
2、文中能概括济南冬天水的特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___________的感情。
3、“就凭这点绿的精神”中“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也不忍得冻上”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济南的水冬天不结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作者却说是因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看吧”引导人们的视线由_________而_________地__________视。“慢慢”表现出___________的感情。“自上而下”一句又进行纵览,从________到___________,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引出________________的清亮,蓝汪汪的。
6、“空灵的蓝水晶”用了__________修辞手法,突出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___特点。
7、这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天的( )
A、充满绿意的特点 B、温晴的气候特点
C、景色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D、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课堂学习研讨】
一、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如:
(1)组: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 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组: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 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二、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三、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课堂达标诊测】
1、“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将小山写得象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准”的意思是___________,“小摇篮”生动的写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济南是一个理想的境界,为什么“请闭上眼睛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济南人“面上含笑”和他们的幻想,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济南人在冬天面上含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一句中“慈善”一词是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把冬天当作人来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的感受,这一句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5、“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雪本来是白色的,这里微微露出点粉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微”
一词用的准确,请作分析:
【课后拓展延伸】
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第7篇:语文济南的冬天七年级教案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前面我们领略了朱自清笔下温暖明媚的春天,也走过了梁衡那紧张热烈的夏天,更感受了三峡那凄婉寂静的秋天,今天我们相约在冬季,一起来品味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预习反馈
1.朗读课文,并用笔圈出生字词,借助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看护( ) 响晴( )
响晴:______设若: ________________贮蓄: _______________
空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通常会怎样来形容你的这些感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寒风凛冽/刺骨、数九寒天天寒地冻,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的孤寂。)
一、以温晴识温情,感受济南的与众不同(温暖如春)
1、通过预习,你感受到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吗?
你觉得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济南的特点?温晴。
2、读文章第一段,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济南“温晴”的特点的。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从风和阳光的角度,写出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特点,从而突出济南的风不冷、不酷,不硬、不厉;突出济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们带给济南,带给人们的是温暖、温柔、温情,是安适、安详、安逸。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在离英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家任教,定居济南。沐浴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3、对于冬天的感受,老舍和我们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
明确:这是“济南的冬天”,济南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另外,这是老舍自己的感受,融入了他个人的情感。我想在老舍眼中,济南的冬天不仅是温暖晴朗令人舒适,更带着脉脉的温情让人留恋。我们看看文章是否处处围绕着“温晴”,也处处体现着“温情”。
补充资料: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二、以温晴看温情,欣赏济南的和暖秀美(秀美如画)
师: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请你找出这些画面,为它起个贴切的名字,并且解说它的温晴/温情。
示例:山村卧雪图
你看,小村在“卧”,小雪也在“卧”。它们“卧”的舒畅,“卧”的安详,给人感觉这是阳光下爽心的“卧”,多少还带有一些暖酥酥、懒洋洋的“卧”。这不仅能让我感受到温暖晴朗,更感受到了阳光对村庄对小雪的温柔深情。
摇篮安睡图“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是幸福的、惬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亲细心的照料,亲切的问候。这是别处冬天难得的情致。
雪后小山图 小山秀气,承受不了大雪。阳光下,山色斑驳,秀美动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晖暖人心,温暖柔和。真是“妙”极。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态!
玲珑水晶图晶莹绚丽,玲珑剔透。虽说蓝是冷色,但它却是瑰宝,内里包含着色彩缤纷的事物;它又与海洋一色,涌动着生命的内蕴和气息。同时,它又包含着别致的情韵。济南又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称。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即使是在冬天,济南的水也是如此的绿,如此的清,散发着蓬勃的生机,在加上温晴的天气,这是一派天明水浄。真的可说是自上而下都是一片蓝汪汪了。
师:我们知道,一幅风景画,画什么景,是欣赏者关注的。从刚刚同学们的概括和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了老舍对济南的山水是情有独钟。画面的色彩也是顶顶重要的,同学们有没有去关注呢?冬天的济南的确是一幅画,我们领略了画中景,也欣赏了景中画。它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也是一幅宁静和谐的水墨画。美呀,太美了。
三、以温晴品温情,体会济南的柔暖情韵(温情如女子)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但是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带有种种表象的山水,而是作者印象和感受中的山水。换句话说,是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山水,用饱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言,体会温晴的特点,从而品味其中饱含的温情。(小组交流)
示例:健美优雅的女郎
阳光下,山坡上,斑驳的色彩成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秀气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这件花衣,悠闲安适地站在微风之中。调皮的风儿不时掀动一下她的衣角,闪现出健美的肌肤。“带水纹的花衣”使得这秀美的女子活泼了起来。
守护摇篮的母亲。母亲的形象是温暖的,守在一圈小山围成的小摇篮旁,唱着摇篮曲的母亲更是温暖的,而且还有那抚慰人心的话语。如此善良温存体贴的母亲给人欢喜,给人幸福。这样,睡在小摇篮里的济南就感到舒适温馨,母亲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间大爱。
2细致周到的护士
大家熟知这一形象,耐心细致的她带给济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梦境,是温柔的关照。 而且还是日本的护士,更显温柔。(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顶”着一髻儿白花写出了小雪的特点,写出了青松越发的秀美。
3 娇美害羞的少女
夕阳斜照,光辉映雪。白白的薄雪调和着阳光成为粉红色,这就是少女害羞的颜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
5.俏美柔情的女子
女子爱俏,女子爱美。面对镜子整妆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长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镜子。面对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来,它不仅不愿结冰,破坏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英国诗人雪莱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是本文最好的注脚。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由此,你感受到了作者对济南饱含的是怎样的情感?
教师小结: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这一个个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们眼前一样。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温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秀美,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作业
《济南的冬天》无处不美。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运用艺术的笔法,来描写景物之美的呢?请大家寻找以下的美,在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这些美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修辞运用之美 俯瞰仰视之美 动静结合之美 景物映衬之美
板书济南的冬天
温晴之美阳光下的小城
雪后的小山
蕴含绿藻的水
第8篇:语文济南的冬天七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冬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研读赏析
①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
②重点研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答案参考教参第104页)
体验反思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拓展延伸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应先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介绍冬景。
布置作业
①写作练习:写故乡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较阅读: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比较在感情、写法、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第9篇:语文济南的冬天七年级教案
教材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以描写四季景物为主,而且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这些课文,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济南冬天天气的温晴,又进一步从山和水具体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本文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方法和技巧,是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更是学生学习写景方法的最好范例;同时,文中优美的语言、美好的意境,都足以让学生获得不少的教益。
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发展分析:由于地域相距较远,学生对济南知之甚少,但结合我们当地的冬季景物,可以很好地理解本文内容。另外,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思考探究,有利于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与互动交流。
2、学生认知障碍点:本文内容较易理解,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是:抓住事物特征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先进性自学,然后重点探讨重难点问题,最后再通过当堂检测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理解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运用各种修辞给文章增添文采的方法;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绘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朗读感悟文章的图画美、情感美、音乐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抓住事物特征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第10篇:语文济南的冬天七年级教案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给课文生难字注音。
2、完成《导练》42页:一、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喜欢冬天吗?能说说对广东的冬天的印象吗(阳光、树木、花草、温度)?那济南究竟是一个怎样迷人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三、检查预习:
1、注音(投影):
镶上(xiāng) 圈儿(quān) 薄雪(báo) 看护(kān) 贮蓄(zhù)
水藻(zǎo) 澄清(chéng) 一髻白花(jì) 狭窄(zhǎi)
2、查正:《导练》42页:一、整体感知1、2、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在扫清生难字的基础上,速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理清课文的条理(投影)
(A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B写阳光下的山C写小雪下的山D写外城下的山
E写济南的水)
(2)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投影图片)
(小山摇篮图: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雪后初晴图: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水墨画:城外的远山—一淡雅。
空灵水晶图:水色——绿。)
(3) 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文中大量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也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欣赏第一、第二自然段:
(1)济南的冬天天气的特点是什么?课文用什么写作方法写济南的天气特点的?
( 温晴。用对比的写作方法。)
(2)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找出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3)作者从山、水写济南的温晴,阳光下的山是怎样的(抓住关键的词语)?
(4)第二段中,作者写得情景交融,济南的人们也一样喜爱,找出相应的关键词语。
(含笑、春天、温暖、绿、慈善)
五、小结:
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把我们带进了济南美的冬天美的世界,文章着重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
第11篇:语文济南的冬天七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展开描写,并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鲜明的印象及感受的写法。
2.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1.引入新课。
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和脉络。
3.细读,分析课文。
第二课时
1.继续细读,分析课文。
2.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3.反复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作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拨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侯截然不同。
那么,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习边领略。
二 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三 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① 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② 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③ 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明确:
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四 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
1.第1自然段
① 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
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② 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第二课时
(继续细读、分析课文)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写城:在天底下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
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天的联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来,他们却又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第3自然段
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了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明确: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4.第4自然段
① 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出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② 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5.第5自然段
① 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② 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 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1.让学生再将课文默读一遍,要求边读边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
明确: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上,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第三段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后的山景;第四段从城内往城外,写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视到仰视,写出整个济南的形象。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的观察,才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天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
2.学生再议论,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明确:
① 用自己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北京、伦敦),与济南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使人们确实感到它是宝地。
② 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告诉读者,以此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受。
③ 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冬天的济南写得脉脉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六 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前要指导学生怎样读出感情来,如朗读课文时可根据文中描写景物展开想象,脑海中映现作者描绘的画面。
七 指导学生作文。
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的冬(春天)》的短文
第12篇:语文济南的冬天七年级教案
一、设疑导入
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那咱们济南的冬天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特点呢?下面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2~4自然段。
二、师生诵读,感知冬天
1、聆听2~4段录音,感受冬季之美。
2、解决字词,交流背景。
在预习基础上排除生字词,学生竞读。再次感受文章语言美和情感美。
3、理清思路,总观冬天。带着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2-4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山)
三、合作探究,品析山景
1、齐读2-4段,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三段具体写了什么景色?分别有什么特点?
总结:阳光下——温静;雪后——秀气;城外——淡雅
(2)说说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得好?可不可以替换?为什么?
(3)如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
总结:重点体会“晒”、“睡”、“小摇篮”等词句,体悟运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
(4)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情感?体会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并仿写一段。
四、拓展活动,总结升华
1、有感情地朗读,回忆济南的山的景象,在这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处的景色,为什么?
2、对比阅读朱自清的《春》,讨论二者的在写景上的异同。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乘兴练笔,来描绘喜爱中的夏天。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阳光下——温静
山雪后——秀气
城外——淡雅
第13篇:语文济南的冬天七年级教案
师:上节课我们划分了文章层次,明确了各段段意,作者在第一段用了一个词来赞誉济南,是哪个词呢?
生:宝地
师:既然说是宝地,都体现在哪些景物呢?
生:山(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
师:济南真可算是处处是宝地,是美景。今天我们重点分析描写山的这几段。来看看这些美景是如何通过语言展现的。我们可以分析具体语言,来把握景物特点,体悟作者情感。老师先来举一个例子,“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一段文字写了济南的老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老城带有生命的意味,写出了济南城安适、秀美的睡态,有着温暖、恬静、适宜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从这段中,同学们能不能再找出某个词语、某句话,看看济南到底美在哪?(可以提示学生答案不必求全,先分析词语的一个方面)
生:“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师:摇篮的形态是怎样的?(边缘起伏舒缓,四面高一些,中间平坦舒适)摇篮给你什么感觉呢?
生:安全感、躺在里面很舒适、柔软、温暖。
师:常常说,母亲把婴儿抱入摇篮里呵护照料,文章中说一圈小山把济南城放在摇篮里,那济南城能够感受到小山给予的什么呢?(若答不出来可再引导,小山像母亲一样,具有哪些情感)
生:母爱、慈爱、慈善可亲。(板书)
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小山形态秀美,不得不说是出奇的,是块难得的宝地。谁能够再找一句?
生:“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人格化了。(板书:修辞,拟人)
师:哪个词看出人格化了?
生:低声地说,小山好像在和济南城低声细语。
师:为什么要低声呢?大声说行不行啊?
生:不行,老城还在“安适地睡着”,小山不忍打扰,只是像哼唱摇篮曲一样“低声地说”。
师:对,济南冬天的一景一物都是那么安宁沉静、温暖舒适。同学们再想想,“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句话除了是对躺在摇篮里的济南城说的,还是对谁说的?
生:对生活在城里的人们。
师:是这样的,那大家说,生活在这样的冬天里,人们心里感觉怎么样?
生:热乎乎的、不着急、好像马上能到春天了。
师:没错,在小山的摇篮里,济南的冬天是温暖安适的,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潜藏着朦胧的春意,所以人们才会想象“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作者这样写,也使得写景画面灵动起来了。
师:如果只是阳光朗照下的山,是不是足以说明济南是个宝地?下面我们来看第三段,第三段主要写薄雪覆盖下的山,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是哪个词?
生:最妙的。
师:找的很准。雪,在冬天是最寻常可见的,作者却说最妙。文章中的哪处描写让你感觉到小雪的妙处呢?试分析(3分钟讨论)
生:“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师:树间上的雪,妙在哪了?
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的形态比成盘在头上的一簇白花,非常贴切生动。
师:小雪连树尖儿都罩不住了,好像是松树头发上戴着一髻白花似的,好像是松树有意挑选这样一朵花似的,显出雪的什么特点呢?
生:小雪、精巧、可爱、灵动。
师:对,从色彩上来讲呢?
生:白雪更白了,矮松更加苍翠了。
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呢?
生:喜爱、惊叹。
师:这一句,在比喻之外,作者还注意到了景物之间,色彩的相互映衬(板书:色彩映衬),济南的雪一点也没用抹煞冬天的色彩,由于白雪的衬托,矮松反而显得越发青黑了。
师:来看看,接下来雪又呈现出哪些姿态和颜色了?
生:“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写出了山脉上雪的白色、银色。
师:雪霁晴峦,与什么交相辉映呢?
生:与蓝天交相辉映。
师:还有哪句?
生:“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带水纹的花衣是比喻,穿是拟人。
师:为什么“穿”字可以判断出拟人呢?
生:穿是人特有的动作,山和雪都不会真正地穿。
师:说得对,把人的特征、动作直接用在了景物身上,这是一处拟人。那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又是什么呢?
生:本体是一道儿白、一道儿黄,喻体是带水纹的花衣。
师:本体中,白色无疑是雪的颜色,那暗黄呢?
生:是山坡上的草色、土石的颜色。把山上的草木、土石,以及覆盖着的白雪比成了带水纹的花衣。
师:大家看过水纹的形状吗?为什么“看着看着”水纹会动呢?给两分钟时间小组讨论一下。
生:因为雪不厚,被风吹散了。
生:因为雪会融化,融化掉的部分就把山色显露出来了。
师:没错,这些都是“动”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大家想一想,山势是起伏不平的,各有凹凸,再联想一下水的波纹形状。(可简单画图)
生:小雪依山而落,起伏不定,所以像带水纹的花衣。
师:是这样的,作者由一处山雪看到另一处山雪,看着看着,随着视线的跳跃,整体上就成了带水纹的花衣,而且好像会掀动一样,看见山的肌肤。这样写,静态的写就好像动起来一样,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
生:化静为动。(板书)
师:静中有动,白雪覆盖下的山呈现出一种动人的容色、迷人的色彩,这样写雪,就显得气韵生动。
生:“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在夕阳照射下的色彩变化,像害羞一样。
师:既然是拟人,拟作一个什么人更合适呢?
生:少女、女孩、小孩子。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容易害羞,脸红的颜色微微发粉。因为雪纯净无暇,小孩子的内心也单纯。
师:少女脸颊绯红,好像害羞一样,面对雪这样一种姿态,作者会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喜爱,山雪非常可爱,情态可掬。
师:咱们再一起看看,这一段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小雪落在山上,似乎引发了作者的某种情感,是什么呢?
生:喜爱。
师:作者的语气似乎有点祈求老天爷,就是下小雪吧。那为什么不能下大雪呢?
生:小山太秀气,下大雪承受不住。
师:作者看到山上蒙了一层雪,为山着想,为山考虑,这是一种什么情感?
生:担忧、怜惜。
师:对,作者有幸在济南生活,沐浴冬日暖阳,细品山间小雪,作者对这块宝地是心存珍惜喜爱之情的,是心存什么的?
生:欣喜、感激。
师:带着欣喜感激之情,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这一段,感受美丽的雪景。
师:文章的第四段很简短,写到了济南城外村庄的景象,看一看哪个词语最吸引你呢?
生:小水墨画。这是一处比喻。
师:水墨画里画了什么?
生:山坡、村庄、雪。
师:这几处景物有什么色彩呢?
生:白色、黑色、暗黄色。
师:请大家想象,一张水墨画,暗黄色的宣纸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黑色与白色泼墨点染在上面,这样的水墨画有什么特点呢?
生:古朴淡雅、素雅、古香古色、高古的。(板书)
师:对,还不是一般的古朴淡雅,作者带着推测、商量的语气和读者亲切交谈,可能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视如珍宝,爱不释手。
师:这一段里还有那个字眼吸引你?
生:卧。
师:卧这个动作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放松、安适、宁静、亲近自然。(不是横,不是重重的压,村庄和房顶没有抗拒雪)
师:精准地用词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卧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雪的轻盈、村庄的安宁祥和。(板书:精准用词)
师:济南素有泉城的美誉,在欣赏完济南的山、雪、村庄之后,作者又把我们领到了水边。说一说这一段展现了哪些景物。
生:绿萍、水藻、垂柳。
师:作者写这几处景物时,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生:绿。
师:作者极力描写绿萍、水藻的绿,为什么呢?
生:好像在生长一样,绿萍和水藻在冬天的暖阳里充满生机与活力。
师:对,这就是积蓄在水中的绿的精神,接下来又写到了垂柳要在水里找个影,说明水怎么样?
生:清澈透亮,澄清的(板书)。
师:和水藻的绿相比对呢?
生:是色彩的映衬。
师:映衬之后,大概是为了突出什么吧?
生:写水藻和绿萍的绿,是为了突出水的清澈透亮。
师:这是映衬的作用,写水中植物的绿,就是为了写水的清澈透亮。这里面还写出了水的一种特点,是什么?
生:不忍得冻上。
师:为什么不忍的冻呢?
生:因为被那股绿的精神所感染了。
师:有道理,还可以想想,为什么不忍得冻,这一句从修辞上来讲是什么?
生:拟人。
师:拟人的修辞,事物就会具备人的动作、思想、情感,那么水对水边的其他景物有什么情感呢?
生:怜爱,水好像能和岸边的垂柳对话,让垂柳在冬天里照出自己的倩影,景物变得活泼欢快,有生命力。
师:蓝水晶怎么理解?追随作者的视线,由水面往上看,由下至上,把什么比喻成了蓝水晶呢?
生:天空。
师:天空蓝汪汪的,蓝的发亮,像蓝水晶一样的天空有怎样的特点?
生:空灵的、明净、纯净的。(板书)
师:这又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生:喜爱。
师:蓝水晶也是很贵重的,视如珍宝的,而且好像能像魔力水晶球一样,包着红屋顶、黄草色,包着济南城,那作者拥有这样一块蓝水晶,心晴是怎样的?
生:珍爱、惊奇、赞赏。
师:让我们怀着这些美好的情感朗读文章第五段。
师:本文中,作者写了济南冬天里的气候,济南的山、雪、水,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精准的用词以及色彩的相互映衬来加以展现。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谁能够总结一下,作者带着怎样的感情,创设了这样美好的意境呢?
生:喜爱、热爱、赞赏、怜惜。(结合某处语句)
板书:
气候——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慈善
宝地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动人
城外远山——古朴淡雅
水——澄清空灵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写作手法:色彩映衬、化静为动
第14篇:语文济南的冬天七年级教案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天,那么,石家庄的冬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事物自然导入,给学生以亲切自然之感,同时教师也点到了济南的冬天与一般的北方冬天有不同之处,给学生以提示。
二、验收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了解文章大意,想想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3)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第一项。
过程:4人小组学习中1号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习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习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3、教师出示整理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2号同学负责,在小组中读正确。
4、检查词语能否读正确。3号同学读词语。
5、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6、检查课文朗读情况。4号同学在小组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小组学习的主要形式验收学生的认读情况,小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在团队中负责,都有任务,锻炼、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能力。
三、验收预习第二项,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默读课文,然后试着想一想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济南的冬天——温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这在教学大纲中对高年级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四、再读课文,感受。
1、教师设置情景导入,让孩子们想象济南的冬天的画面。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的?
预设: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3、配乐创设情境,朗读体会济南冬天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之后,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让学生交流的过程更加整合,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有更热烈,有更多的感受与同伴分享。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和作者一起分享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谁来说一说,文章围绕 “济南的冬天”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回顾全篇,尽快让学生走进文本,为后面赏析课文做好准备。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这个不同寻常的“冬天”,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围绕中心话题,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学生赏析济南山、水
接着作者又写了济南的山、水,现在请四组同学的代表分别上台给我们介绍作者笔下的山水,其余同学把书合上,从画中,从同学的复述中感受济南的山、水。
1、第一张图片:阳光下山景图。
请第一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教师提问: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下学生回答。
板书:阳光下的小山:温晴
2、第二张图片:薄雪后山景图。
请第二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
教师指导背诵:根据学生复述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指导背诵。
提问:济南小雪的小山有什么特点?
板书:小雪后的小山:秀气
3、第三张图片:城外远望山景图、冒着热气的绿水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问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
三、深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小组交流中心话题。
课文处处流露着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热爱。现在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用心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点: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④雪后山景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在实际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定性的说到某一部分。教师深入学生回答,与之展开深入对话,有机结合在一起。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课。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二、回顾全篇,拓展延伸。
1、向生活延展。
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教师作综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全篇,由文本向生活延展,将语文打开。
①推荐阅读:《沁园春.雪》
三、作业。
1、背诵整篇文章。
2、学了本文之后,你的感想是什么?记录下今天的收获。可以采用诗歌、文字配画等形式。
3、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向书的世界引领,激励着学生种下自己心中生命之花的种子。
第15篇:语文济南的冬天七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学习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思想感情。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
所写的小说《骆驼祥于》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
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那么,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习边领略。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明确: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
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四、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
1.第一自然段
①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②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第二课时
(继续细读、分析课文)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来写城:“在天底下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木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天的联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来,他们却又“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着落”,“有人依靠”,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第3自然段
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明确: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和薄雪等景色,“山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 “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了粉红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4.第4自然段
①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②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心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5.第5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②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咱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1.让学生再将课文默读一遍,要求边读边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
明确: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上,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第三段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后的山景;第四段从城内拉城外,写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视到仰视,写出整个济南的形象。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的观察,才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天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
2.学生再议论,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明确:
①用作者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北京、伦敦),与济南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使人们确实感到它是“宝地”。
②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告诉读者,以此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受。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冬天的济南写得脉脉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六、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前要指导学生怎样读出感情来,如朗读课文时可根据文中描写的景物展开想象,脑海中映现作者描绘的画面。
七、指导学生作文。
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XX的冬天(春天)》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