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5-29 21:16:47

第1篇:语文教案

教材内容:七年级人教版新教材第五单元,第24课,第2篇散文诗,原为《纸船》,今更新为《荷叶母亲》

教材分析:

《诗两首》是七年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篇自读课文,都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读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词由学生在家独立完成。内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关键语句多角度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言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激情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心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生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生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生3: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

师:是的,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来了解作者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2)抓住要点概括作者对莲的情感态度。(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2、再读课文(男女交叉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各种方式)。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朗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

师: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生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生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看出。

师:这两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感悟,走进作者的心里表现很好。

四、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感受写作特色,激发情感体验

生1:荷叶是母亲的形象。

生2:红莲是子女的形象。

生3:风雨是生活中的困难。

师: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生1:母亲的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生2: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生3: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生4: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

五、拓展延伸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思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本诗以花映人,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比喻新颖,语言清丽,感人至深。

六、作业:

1完成练习研讨与练习一、二;

2、在名著导读《繁星》、《春水》选择一首诗进行赏析。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练习朗读、认字和理解句子时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朗读,背诵课文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子》这篇课文,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待会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背诵的最熟练。

学生朗读课文,指名背诵。

二、指导生字

1.师:文中的生字朋友大家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

出示生字。

学生个人读、领读、齐读。

2.提出“前”、“后”、“左”、“右”4个表示方位的词语,让学生再认读并做小游戏。

(1)学生指出自己座位“前”、“后”、“左”、“右”4个方向坐着谁,或有什么物品。

(2)把本课的生字卡片打乱贴在黑板上摆出前、后、左、右的阵形,让学生自由读出一个生字,并认读这个字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字。

3.教学生字

板书设计:

好朋友 陪

5.影子

小黑狗 跟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了解科学幻想家凡尔纳一生的作品及他的科学设想付诸实践的故事,感受凡尔纳惊人的想象力和预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和全班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交流阅读感受,体会“科学幻想之父”这一称谓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科学幻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大胆进行科学幻想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凡尔纳的与众不同之处,明白幻想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认识科学幻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海底两万里》呢?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

2、你们在课下已经搜集了关于“儒勒.凡尔纳”的相关资料,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凡尔纳的相关资料,激发孩子们学习文章的兴趣。同时可以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自读课文,了解“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其人及其作品

1、要求学生带着探究性的心理认真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解决。

2、读书汇报

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你对凡尔纳知道多少?

⑵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的哪些内容?

(通过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关注凡尔纳其人。

1、再次迅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人们把凡尔纳称为“科学幻想之父”。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要求:既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又要注意表达的有理有据。

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一谈。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有理有据的表达能力。)

四、课外拓展

1、课下到图书馆找到你喜欢的凡尔纳的作品,认真读一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2、利用你学到的知识和搜集的资料为凡尔纳制作“名人卡片”。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让学生理解“真美”和“真糟”两种评价方式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4、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不同评价的理解。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小组学习、小组汇报,组内发现易错生字,加以强调。

3、组织朗读练习。

二、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告诉大家,你都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浏览课文,理清层次。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三、学习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1、学生默读1—14自然段,边读边想你都读懂了什么?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结合具体的语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

1、学生默读15—17自然段,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可能提出的问题):

3、以学定教,合作探究。

4、班内交流,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两种不同形式的爱。

5、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并铭记在心。

五、联系实际谈感受。

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慈爱,一种是严爱。在平时生活中,你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六、谈话总结

学生交流。

同学们,生活的道路上常会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样的事,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学会平衡,就会与爱同行,扬帆远航!

七、自选作业:

(1)同学之间相互推荐有关亲情的文章进行阅读。

(2)自由组合,把1—14自然段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3)联系自己的实际,以“爱的启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第5篇:语文教案

人教版《语文园地二》要求同学们在习作里,向老师、妈妈、邻居、小伙伴或其他的什么人说说自身的心里话。什么是心里话呢?所谓心里话,当然是心里想说的话。它往往是嘴上说不出,或不便直接说给对方的话,是人们心底里最真诚、最无私的表达。

小朋友,在你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事深深地打动过你吗?有什么事使你的心情变得很糟糕吗?假如有,你是否想向他人倾诉?想把自身的感动、快乐、痛苦、烦恼一古脑儿向他(她)一吐为快?

有位小朋友想对自身的奶奶说说心里话,她在习作中这样写道:

一天晚上,您做了小白菜肉汤,这是俺最爱喝的汤了。闻着香香的汤,俺特别高兴。弟弟也非常高兴,乐得连连拍手。您给俺们姐弟俩各端了一碗汤。俺慢慢地喝着,细细地品尝着。而弟弟却狼吞虎咽地吃着汤里的肉,一会儿就剩下了一碗空荡荡的汤。弟弟又吵着要,您就从厨房里又给弟弟端了一碗,可弟弟嫌汤里肉少,偏要俺这碗。俺不愿意,弟弟就大哭大闹。这时,您冲俺生气地说:“你就没点姐姐样,给弟弟!”俺极不情愿地把汤给了弟弟。那晚,俺没吃饭就去睡觉了,可您理也没理俺。

俺真想说:奶奶,您太重男轻女了!您想过没有,俺和弟弟都是您的晚辈呀!妈说:十个指头,咬哪个都疼。您怎么会这样偏心呢?

这篇习作先向俺们讲述了一件具体的事,在这件事中,弟弟贪吃的样子,奶奶偏袒的动作、语言和“俺”委屈的神情,一一生动地展现在俺们面前。小作者把导致自身心情的具体事实写得清清楚楚,读者也就明白了她为什么要向奶奶说那番心里话了。

看来,写好这样的习作,一定要把导致自身想说心里话的那件事写清楚,要让他人知道事情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还要写出自身别样的心情和真实的感受。

既然是说话,就要有说话的对象。你想向谁说心里话呢?这个人也许是你的老师、爸爸妈妈,是你的好朋友,或是一个和你只有一面之交的路人。总之,你的习作中要有一个明确的倾诉对象。写的时候,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像上面那篇习作一样,用第二人称“你”或“您”,直接对倾诉对象说。

说心里话,一,话要具体、明白;二,话要自然、真实。只有真诚的愿望、平易的态度和无私的情怀,才干使人与你亲近,才干吸引他人的注意,才干让人发生心灵的震动。当然,你说的话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没关系,只要俺们对同伴是友善的,对生活、社会、家庭、学校是有责任感的,对未来是充溢信心的,他人是一定能够理解的。

作文,是俺们学习做人的一份记录。相信他人看了你的习作,一定可以明白你真实的想法,并从中找到你生长的足迹。

第6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感悟“好奇心”、“议论”、“探索”、“珍藏”、“胸有成竹”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表达独特的感受。

4、培养同学的好奇心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达尔文的言行中去感悟他的好奇心、自信心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教学准备

1、师生一起查阅有关达尔文的资料或阅读有关的故事。

2、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或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达尔文画像)师:小朋友们,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看他是谁?(达尔文。)

板书:达尔文。

师:请一位小朋友上台大声读画像下的文字,我们一起了解他。

师板书课题:达尔文浇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3、标出段落序号。

4、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学习生字词语,练习说话

1、课文中的生字认读情况和同桌的小伙伴相互检查。

2、各种形式认读(或在游戏中认读)。

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读。

(1)试读—抽读—开火车读。

(2)读词语“改变”、“失败”、“探索”、“世界”,并选其中的一个练习说话。

(3)读成语“七嘴八舌”、“胸有成竹”。

(4)在课文中给下面的生字找朋友。

完()肯()败()

玩()便()报()

(5)选其中的词语练习说话。

3、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字认读。

(2)观察怎样记住这些字。

(3)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

(4)老师特别示范:世、报、玩、便。

(5)同学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四、熟读课文,理解感悟

方法一:

1、读第一段,考虑: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喜欢动植物,喜爱大自然,有爱心,有好奇心。)

2、理解“好奇心”。

3、 自主读2~3段,考虑:达尔文对什么发生了好奇心?他是怎么做的?

方法二:

1、 朗读小伙伴七嘴八舌议论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提示:句子带着小问号表达好奇。)

2、 引导用“七嘴八舌”说话。

方法三:

1、朗读写达尔文的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

试读—同桌相互练习读—考虑感悟。(从达尔文的动作、神情中你知道了什么?从说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做法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达尔文好奇—观察—考虑—自信自身能改变花的颜色—实践探索很快乐。)

2、分组练习读(感悟达尔文的自信)。

3、练习用“胸有成竹”说话。

4、想象补充达尔文的话“瞧我的,我给它浇上红水,就会开红花;浇上蓝水,就会开蓝花……”

方法四:

1、读最后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

2、理解“珍藏”、“探索”。

3、一起探究解决大家不明白的问题。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达尔文浇花》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2、 小组交流自身知道的达尔文的其他故事或成绩。

3、谈谈自身对周围的什么有好奇心,能提出什么问题。

六、带着生成性问题,走向课外,走向生活

1、请小朋友们带着提出的问题去探索。

2、带着好奇心,再去发现更多的问题。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