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2-11 09:12:10

第1篇:语文教案

一、 导入新课,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把课文读熟了,今天老师把足球给大家请来了,想不想认识它?(动画出示)运动的足球。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足球怎么样?(动画出示运动的足球,配第一自然段的音,并显示第一自然段。)

3、请你读一读足球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再读一读段话,说说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学生再读。

4、指名说,同学帮着解决。

5、足球这么可爱,你觉得它的话应该怎么读呢?自由练习,指名读,评价,你还可以找自己的伙伴来读。

6、现在你能来做小足球,带上动作试试看吗?下面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做动作,也可以两人一起边读边做动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动作。)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

1、这么可爱的足球年纪怎么会这么大呢?我们来听听足球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吧!(动画显示,配音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2、自由读一读足球的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说,并相机显示“很久很久以前”足球这种运动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就出现了,怪不得它说自己有一大把的年纪呢!“只有……才……”。只有皇帝过生日才能用它来庆祝,那老百姓过生日能不能用它来庆祝呢?是啊,在那个时候,足球运动只是少数人能参加的运动。

4、同学们在读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吗?

5、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个自然段读好,先练习一下吧!(自由练习,指名读,评价,说说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许多年过去了,今天,踢足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让我们来听听足球的心里话吧!

2、动画及课文第三自然段。

3、指名读,谁来说说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4、出示第一句话,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5、理解“流行”。把搜集到的有关足球的资料拿出来,同桌互相交换看。

7、出示第二句,自由读一读,你明白了什么?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足球带给我们的快乐吧!看录像。(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一想场内比赛的人,场外观看的人有何表现。你心情怎样?)

8、足球给我们带来欢笑,他也非常高兴,你能把足球的这段话读好吗?

9、自由练习。

四、整体感知

1、每一排的同学都读得很好,整篇课文能不能读好呢,下面老师请每个同学练习读两遍,看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做足球向大家作一个自我介绍。

2、自由练习,指名介绍,指名评价。再介绍。

五、拓展练习

1、足球不但为我们带来了欢乐,而且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在快乐中得到锻炼,在生活中这样的体育运动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2、指名说。

3、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你们一定非常喜欢体育运动。当然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现在我们就来运动一下,轻松一下,同学们可以边听边唱边做动作。

六、小结。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二十四 明天不封阳台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2、理解文章表达的主要意思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界共生共荣。

[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中心意思。

2、难点:夹叙夹议。

[教学时数]一教时

一、导入

居住于高楼大厦的某一单元,封闭阳台“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但是也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到底要不要封闭阳台呢?本文作者叙说了自己的一段心灵的历程。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思学生

第一部分(1—2),写“明天要封阳台”。

第二部分(3—10),写“明天还封阳台吗?”

第三部分(11—13),写“明天先不封阳台。”

三、探究

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共同解决。

㈠看到一只受伤的鸽子在书架底下孵蛋,儿子希望明天不封阳台与“我”决定不封阳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考虑?你认为全文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儿子希望明天不封阳台,是出于对这一只鸽子的忧虑和喜爱。“我”则不但关注着这一只鸽子的命运,而且关注着自然界的许多生灵;不但关注着自然界,而且关注着人类自身。全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界共生共荣。

㈡读读下面两句写鸽子眼睛的话,讨论问题。

1、鸽子眼睛流露出“惊恐”的神色,源于对人类的害怕,鸽子的心灵世界里,存有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可怖印象,它自身就是一只“惊弓之鸟”,它想到的可能就是人类会以多种手段猎杀烹煮它们,对于自投罗网的它更不会放过,因而它无比惊恐,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二十四 明天不封阳台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身子“蜷缩”一方面是由于孵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惊恐”。

2、鸽子不“惊恐”了,但它仍是孤单的,弱小的,受伤的,它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眼睛还“紧紧盯着我们。”鸽子可能在想,我受了伤,又要孵蛋,太需要得到你们的保护了,让我能有一个自由进出的通道吧……

㈢爱护这一只鸽子,可以不封阳台,用布条帮鸽子做窝,找来水和玉米料,用作鸽子的晚餐,但是,怎样“爱护所有的自然资源,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的方法:

1、保护生态环境,如不乱砍乱伐,不排放废水废气,不使用可能危及其他物种的农药等。

2、保护野生动物,如设立保护区,禁止捕捞猎杀,对于濒临灭绝的物种实行人工护养繁殖等。

3、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地球意识。

四、小结

1、中心意思:本文叙说了“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提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2、写作特点:夹叙夹议,不断推进,线索清晰。文章以是否封阳台为线索贯串全文,有叙有议,叙议结合。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四。

第3篇: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人新授内容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一段。 .

激发思考:作者围绕合作,首先谈了什么?

自由朗读第一段,找出文中的重点句。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不论……也不论……都……”

“只有……才能……”

“小……小……大……大……不……就……”

通过对上面句子的理解,举出在实际生活中“合作”的事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归纳演说词的语言特点。

小结:这一段说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2.理解第二段。

过渡: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1)理解第4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个事例,随后播出一段交响乐录音,学生置身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之中。乐止,介绍交响乐是由上百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而成,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

思考:“团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作”的什么?

(合作的“完美”与“和谐”)

从这个事例中,同学们明白了什么?

(2)理解第5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这个实验的目的、要求、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联系课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

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

“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这句话说明了么?

从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3)理解第6自然段。

读读,想想: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小结:文章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只有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提问: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只举前一个例子够不够?为什么?

3.理解第三段。

自由读,谈谈你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体会。

三、总结全文

四、指导学生练习演讲

第4篇: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郑人买履》,理解意思,体会深刻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道理)。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

二、自读自悟,研究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郑人买履》,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

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检查难句。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

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老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四、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

1、练习熟读,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

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讲清句子的意思,注意比较认识“之”的不同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自学文言文的方法,能正确理解“刻舟求剑”的寓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5分钟)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

二、用上节课的程序学习本则故事。

1.学生先读通课文。

2.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

3.夯实重点字词。

三.教师检查落实自学情况

四.教师引导,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同学范读课文。

2.用文章中的原话回答。

剑掉到哪里?

——“自舟中坠于水”

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找得到剑吗?

——不能。

为什么?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五、想象情境,领悟寓意

1.引导想象,丰富故事。

2.拓展: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六、课堂练习:重点字的意思的掌握。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进入角色品读剧本第二幕,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

2、感悟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积累词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

教学重难点

进入角色品读课文,说好台词。

教学准备

1、练读第二幕。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前板书:21

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廉颇: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争名夺利、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耀武扬威

蔺相如:忍辱负重、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宽容大度、一心为国

二、初读剧本

1、过渡: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那么接下来到了剧本的第二幕,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廉颇和蔺相如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剧本的第二幕,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初读了剧本的第二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书:知错能改,宽容大度

三、角色品读

1、过渡:像这样的廉颇和蔺相如,他们的台词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呢?从他们的台词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怎样才能通过他们的台词把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2、感悟方法

出示文本:

〔幕启。几天以后。蔺相如在客厅踱步。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勃(紧张地)大人!大人!

蔺相如什么事?

韩勃廉将军来了!

蔺相如(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

韩勃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快请廉将军进来!

韩勃是!

教学思路:

(1)这是剧本开始的一个片段,说的是韩勃和蔺相如之间的事情。我想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一下这个片段,根据你学习第一幕的体会,想一想要读好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应该要注意什么?

讨论明确:小括号中的紧张、奇怪,方括号背景提示中韩勃的行为也能说明紧张匆匆走上,韩勃因为紧张,是急匆匆的,他是一边走一边喊,那是一声比一声近,一声比一声高哇,谁再来喊一喊?

提醒:韩勃是不是只有第一句台词是紧张的?蔺相如其他的台词也没有提示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心里补充出提示语。

(2)下面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讨论试着自由地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直接读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

(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其他同学注意听,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你觉得哪句台词还可以怎样读?

(4)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点拨:

面对韩勃的紧张,蔺相如紧张吗?职位:上卿,掌管着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世面都见过,遇到突发事件,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身份是文人,慢条斯理;联系经历:想当年

蔺相如听说廉颇找上门来了,很奇怪,大家听我读一遍,像我这样读行不行?他会大惊失色、惊慌失措吗?即使心里紧张也不会表现出来,仅仅只是表现出一点奇怪。

蔺相如又听说堂堂的赵国的大将军廉颇光着个身子,还背着个荆条站在门外站在大街上,蔺相如这时又会想到什么?(认错;关心廉颇,不要冻着,丢面子;关心国家,有失体统,丢国家的面子)他还可能想到此时最好的做法是什么?他想了这么多,有没有想到以前廉颇侮辱他、一再挡道的事情?由此,你想到蔺相如怎样?蔺相如是为了国家为了廉颇而热情地迎接廉颇的到来。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读

3、男女生分角色读开始片段。

4、总结读书要领。

短短的几句台词,经同学们这么一说,人就活了,韩勃和蔺相如仿佛就站在了我的眼前。大家之所以能够读得这样好,就是因为同学们在读台词时,不仅能够抓住人物的台词、动作、神情,还能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没有动作神情提示的地方,我们还补充出了动作、神情的提示。

5、运用读法学读剧本其他内容

读书贵在得法,下面请大家拿出笔来,运用我们刚才所学到的方法,读读剧本第二幕剩下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动笔给没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添上小括号和提示语。(即使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你也可以写出你自己的理解、感受。学生读后提醒学生动笔,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动笔)

教学思路:

(1)运用读法,自主试读,

(2)交流品评,随机点拨,感悟人物,练读句子。

引导语:你觉得读哪句话时要注意什么?可以给大家提提建议;刚才你写了些什么,可以说给大家听一听。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还有没有同学对这句台词的说法提出建议?说好这句台词还要注意什么呢?还有没有同学想说说这句话?)

点拨要点:

①哎呀,廉将军,您这是

破折号表示语气的延长,表现吃惊。

②蔺大人,请你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一、读好这句台词要注意什么?请你地读,

二是体会真诚,

廉颇说这句话的动作是怎样的?(提示看背景介绍)跪。不仅是跪着,光着身子,背着荆条,知道荆条是什么东西吗?随机介绍荆条。他还不顾自己的身份,不怕别人笑话,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廉颇的这种真诚的认错行为不仅使他名垂千古,而且还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成语?是什么?现在我们想象自己就跪在地上,真诚地向蔺相如请罪,一起说

廉颇的真诚还表现在接下来蔺相如一再地请他起来他都不肯起来。廉颇不肯起来,他怎么说的?

还有一句台词,也是说廉颇在向蔺相如自责、悔过的,是哪一句?你们写了什么?

③蔺大人,请你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你。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一、读好这句台词要注意什么?指名读

二、读好讨论:你觉得廉颇这是在干什么?(自责、悔过)我觉得他还是在骂人?从哪些词中可以感受到廉颇是在骂自己?老迈昏庸是廉颇在骂自己怎么样?他是低着头还是抬着头说的?为什么?那就请同学们惭愧地低下头来,自己痛骂自己吧。自由读

三、廉颇对蔺相如说这句话,还是在向蔺相如表白,他以后要怎样做?

(痛改前非、弃旧图新、洗心革面、浪子回头、迷途知返、改头换面、改过自新)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啊,再读。

还有一句台词,也是说廉颇真诚地向蔺相如认错的,是哪一句?你们写了什么?

④哈哈哈,廉将军,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实在太高兴了!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为谁而高兴?(提示联系后面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想)读

蔺相如为自己有了知心朋友而高兴,为廉颇知错能改而高兴,更多的是为了国家而感到高兴。读

范读练读: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⑤(忙迎上去)廉将军!

(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双手扶起廉颇)请起来,廉将军,请起来吧。

迎笑,扔急切,双手真诚

学生说到哪一句,引出另外两句。

这三句话都在小括号里都提示了蔺相如的动作,从这些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蔺相如做这些事情有没有想到自己,他想到的都是什么?(他想到的就是要维护将相的和好,保证国家的安危)像蔺相如这样的行为,我们就可以说是像这样全然不顾个人利益的得失,一心只为大局着想,就叫做深明大义。

另外随机点拨:别提原谅,明白由衷赞美等。

7、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二幕。

要读好剧本说好台词,剧本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词语都值得细细地推敲。虽然课堂上,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但是我相信,现在大家再来读剧本,一定能读得更好,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现在请前后座位的同学三人一组,分角色完整地说一说第二幕的台词。

8、推荐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幕。(或者男女生分别做廉颇和蔺相如,一位学生做韩勃,老师读背景提示;或者愿意做廉颇的一起读,愿意做蔺相如的一起读,愿意做韩勃的一起读,其他欣赏)

三、感悟提升

1、感悟内容(机动)

师:读了剧本的第二幕,说了剧本第二幕的台词,相信同学们心里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说?能不能请你选用下面的关联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你的理解?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关联词语。

不仅还,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就,无论都,宁可也不

2、感悟人物

(1)现在,廉颇和蔺相如留给你的印象除了知错能改,除了宽容大度,还有什么?点拨并板书:两个省略号,一心为国。

(2)对于这样的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用这样一组成语来形容他们,一起读读。

廉颇:知错能改,迷途知返;负荆请罪,痛改前非。

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一心为国。

(3)自从廉颇负荆请罪后,两个人就团结合作,共同保卫赵国。赵国也因为有了他们两个人,国势大增,成为当时非常强大的诸侯国。像他们的这种亲密合作的情形,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读:亲密无间,志同道合;同心协力,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四、拓展延伸

1、编写对联(机动)

当时赵国的国都就是现在的河北省的邯郸市,在邯郸市古城中有一个回车巷,回车巷里一座碑亭,碑亭高4.4米,宽2.3米。碑文记载就是蔺相如和廉颇的历史故事。如果现在要重新整修这个碑亭,我想建议在碑亭的两个高高的石柱上写上一幅对联。我已经写了个上联,下联还没想好。如果请你来对下联,你准备对什么样的下联?

上联:廉颇知错负荆请罪

下联:()

这是我出的上联,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出上联,对下联。课后可以继续进行编写碑亭对联的比赛。

2、自由组合,合作制作道具,表演课本剧《负荆请罪》

剧本是为了表演而写的,这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说好台词,表演那是不在话下了。课后先自由组合演练演练,然后请老师给个时间展示一下,再评出某某学校某某班级将相杯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预祝同学们演出成功。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