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2-18 17:24:52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这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来确定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本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课本的分析上,还要通过阅读丰富的拓展资源,通过学生的情感升华——打写来实现。

学情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长城的了解也只限于课外书的简单介绍,为了让学生与文本有所联系,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教师精心准备了有关长城图片的课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长城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 、 城砖、屯兵”等词语。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结合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和自豪感。

3、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培养他们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11个生字以及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田字格前面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理解儿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起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一古文字一今文字”的演变过程

1、播放交响乐《茫》,创造学习氛围。

2、运用多媒体演示汉字演变。

(1)师: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遇到了许多许多的事情。多媒体逐一演示书中第一竖行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2)师:由于生活和劳动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勤劳的、勇敢的、富于智慧的,他们创造出了一种方法。(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出6个象形字。)师: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用画图的方法创造出来的象形字。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3)师: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运用多媒体逐一展示出生字及相应的词语,重点点拨“舟、竹、川”的意思。

二、指导学生看书

1、学生自由读书,体会这些象形字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汉字的。

2、指导看书。

(1)看屏幕,以“石”为例,说说这些汉字是怎样造出来的。

(2)学生读书。认读第三竖行的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词语。注意要看清音节,读准宇音。

三、教学生字

1、读准字音。

(1)多媒体显示:舟、竹、石、川重点指导读准“舟、竹、川”。

(2)认读生字,带拼音认读。

(3)读准词语。指导读准词语中的轻声,认读词语卡片。

2、字形教学。

(1)笔顺。

①学生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一边说笔顺一边书空笔顺。

②说生字笔顺,重点反馈“舟、竹、泉”的笔顺,并板书。

③播放轻音乐。学生描红书中生字,注意写字姿势训练。

(2)启发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这几个字。

(3)给“石、竹、泉”找朋友。

3、写字教学。

(1)学生提出难写的字,老师示范书写。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词语卡片。

2、书空“舟、竹、石”的笔顺。

二、学习儿歌

1、读正确,读通顺。

(1)学生轻声读儿歌。注意看准音节

(2)反馈检查。读准生字“画、蜡、蓝、燕、笔、黑”

(3)自由读儿歌,把句子读通顺。

(4)反馈检查。

2、读懂儿歌,读出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一边读一边播放轻音乐。(读准字音。)边看图,画出自己不懂的词

(2)质疑。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交流,解决疑难。

学习第一句。

①让学生拿出“绿、蓝、青、黑”四种蜡笔,帮助学生辨别这四种颜色。

②看图讨论:为什么分别用绿蜡笔、蓝蜡笔、青蜡笔、黑蜡笔画竹子、河川、石头、小燕呢?

③发儿歌插图的黑白稿,让学生涂色。再读一读第一句,加深理解。

学习第二、三句。

①“祖国”这个词,我们上学期已学过了,淮来告诉老师“祖国”指什么?

②小朋友画的“竹子、河川、石头、小燕”就是我们祖国的“河山”。你还知道哪些是祖国的“河山”吗?“绿绿的竹子、蓝蓝的河川、青青的石头、黑黑的小燕”,多美呀。所以说是——好河山。

③“要问我们画什么?”我们画的是什么呢?(祖国好河山)

(4)指导朗读。我们祖国的河山是非常美丽的,小朋友们画得也非常美丽。你能读出来吗?

3、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

(2)教学新偏旁四点底、竹字头。

(3)学生看笔顺图,描红书中生字。

(4)说说怎样记住“画、蜡、蓝、黑”这4个生字

(5)用“画、蓝、黑”扩词。

(6)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画、河、笔(7)听写本课生字,检测效果。!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激光的特点及用途。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了解常用,基本的说明方法。

4、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激光的特点及用途。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了解常用,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光?谁能介绍一下自己对这些光的了解?

2、导入新课,就课题质疑,师生整理归纳。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在文中找到答案,勾画有关句子。

4、通过对比,了解表达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你知道吗,现在世界上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是激光。

★你知道吗,现在世界上最亮的光是激光、最快的刀是激光、最准的尺是激光。

通过“是激光”的三次重复,增强了语势,强调了激光的“神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自读自悟,互动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层次,了解小标题的作用。

2、确定目标,导学引路。

就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确定教学内容,师上生共同确定学习方法;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解字词,勾画说明激光特点及用途的语句。

◆再读课文,品词析句,加深理解,了解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相机了解分号的用法。

◆小组交流,互相补充、释疑。

◆有感情地朗读,强调激光的特点及用途,以体现其神奇。自评、组内互评。

◆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自读自悟,互动交流

1、运用上节课学习方法自学另外两方面内容。

2、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

4、变换角色,自我介绍——“激光的自述”

要求: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讲明激光的特点、功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它、了解它。听众可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自述者进行补充说明。

5、师生共同评议,小结。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课文。

2、猜想一下,不久的将来,激光还会有哪些用处。

三、体会分号的用法

1、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2、体会分号的用法:分句之间是并列的关系。

3、找一找本课及其他课文中带有分号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设计:

激光

最亮的光

最快的刀

最准的尺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迫在眉睫”、“啜泣”、“抽泣”、“呜咽”等具有表现力的词语。

2.引导学生从小男孩为了挽救朋友垂危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鲜血的动人故事中,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品格。

3.通过揣摸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感受阮恒面对自己的生命及朋友的生命作出抉择的艰难的心理过程。

4.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阮恒因为错误,却错出了一段高贵选择的人性亮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2.感受阮恒因为错误,却错出了一段高贵选择的人性亮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

师:今天,我们一同来关注一则发生在越南战场上的小故事——(读题《她是我的朋友》)说起战争,自然就想到了流血、死亡,面对生命和死亡,有一个叫阮恒的小男孩作出了不一般地选择。而这种选择的理由很简单,仅仅是因为——(再次读题《她是我的朋友》)(想进一步了解吗,打开课文77页读吧!)

(两次读题从情感上逐渐提升,为进一步理解文章主题奠定基调。)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把课文读顺畅)

2.文中的生字词,不教你会读吗?(出示部分词语)

休克 输血 迫在眉睫阮恒 草垫 擦拭捂住脸 掩盖痛 竭力制止

(1)指名分组读正音;分组齐读。

(2)请运用这一组组词语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可以连成一句话或想象成一个画面;(借此检测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及词语地理解和再运用)

3.在文中出现最多的是“血”字。板书:输血。血。当它单独成词,作口头语运用时念作xiě如(一滴血、血糊糊、血淋淋)当它作书面语,像文中合成词语时念xuè。

(1)出示词语:(齐读)

流血 输血 血型 献血 血管 抽血

(2)出示词条了解输血。

输血是医疗的一种急救措施,运用于各种急性大失血、休克、慢性严重贫血及消耗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输血前必须先确定血型,确定后先从献血者的血管中抽血,然后再输入病人的血管中。

(出示输血词条目的在于①读准合成词“X血”在词流中的发音;②了解输血是平常的事。)

4.文章中还有一个词也多次运用,不过它们躲在句子中,需要你去发现。

(1)出示句子。

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2)指名读啜泣、呜咽、低声哭泣、抽泣。

(了解这几个都是表示哭的词语,而且都是指小声地哭。)

二、体会男孩失去生命的恐惧

1.输血很平常,可这个小男孩为什么风次三番地哭出声呢?请结合这4句话联系上下文,走进阮恒心里,了解他当时的感受?(再次读课文)

2.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4次哭及颤抖等词理解:小男孩在错误地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的情况下,那份面对死亡(不舍、留恋、恐惧、痛苦)的心情。

3.指导感情朗读

饱受失去父母的痛楚,经历战争的残酷,又要面对“失去生命”的恐惧,作为一个小孩子又怎能不哭?

(以激发学生深深的同情,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三、感受男孩救活朋友的决心

1.既然那么害怕,为什么不大声哭出来?

你从哪里感受到他此时的压抑和掩饰。

出示句子: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也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手捂住了脸。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哭泣。

2.他“一动不动的”表面上的平静却难以掩饰内心的波澜。

引导学生抓住“捂住、掩盖、制止”理解尽管男孩(不舍、恐惧、痛苦)但一次也没有动摇他救活朋友的决心。

3.师生对读8、9、10自然段,通过补白引导想象,丰满人物。

小结:他哭泣是因为(即将失去的生命)他掩饰却是为了(救活朋友)的决心。这两份情感像水与火一样在他心中煎熬着、撕扯着;这份挣扎早在献血前就开始了。

四、感悟选择的可贵

出示句子: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抓住两次“举起”进行比较,理解男孩作出选择的艰难与可贵。

(2)引导学生明白,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即使小男孩选择退却也没有什么可指责;谁都想好好活着,尤其是灾难之后。

(3)联系上文3、4自然段,结合“迫在眉睫”这个词了解情况危急,理解小男孩面对朋友的死亡那份选择的可贵,及隐在其中的那份人性的善。

(4)读文讨论,提升价值。

小男孩的手从一阵沉默中颤抖地举起来了,因为他想到了(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举手就意味着( ),小男孩很想好好活着,所以忽然又放了下去。

可是,小男孩的手还是举起来了,从一片沉默中坚强地举了起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感动错误的美丽

小结:输血让小男孩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选择,因为(她是‘我’的朋友)他把死的恐惧(留给了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朋友)。因为(她是我的朋友)他在错误的认识中,作出了高贵的(选择)。

出示句子: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再读句子,此时小男孩举起的仅仅是一只手呢?(引导联想举起了什么,献出了什么进一步感受人性的光辉)

(师:没有豪言壮语,仅仅一句(她是我的朋友)凸现了一个高贵而美丽的灵魂。

我有幸读到了原文《有一种爱,很小》一时感动,便写下了一段话送给男孩。)

出示片断:

●有人在面对灾难时会留下痛楚,有人在经历险恶时会舍弃善心,但是孩子,你不会,你只会让磨砺淀积,就像茶,冲淡的是苦涩,散发的是清香……面对生命的脆弱,你表现了人性的坚强!有一种爱很小,却很崇高。

(领略了我的感动,现在我想静听你们的'心声。)

请选择一种身份写下你对阮恒的感动。

请选择以下一种身份对阮恒写几句话:1.医生、护士。2.抢救过来的小女孩。3.其他孤儿。4.你个人。

板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

“失去生命” 输血 “救活朋友”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发现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2、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能看懂图画的意思,能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交流、讨论。

4、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5、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识字卡片、词语卡片。

3、竞赛评比用的小红旗。

4、让学生准备展示内容。

【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要引导学生发现: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一样,体会汉字表意的丰富性。

1、激趣:

今天我请了一位汉字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回”字,用“回”字来组词。

2、引导:

这位朋友要教给我们新的知识,是什么呢?请你读读书上的三句话,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的伙伴。

3、结论: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意思。

4、扩展积累:

引导学生用“打”字练习组词、说句子,进一步体会汉字一字多意的现象。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激趣: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炊具、餐具,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名称。(课件播放:结合实物出现词语)

2、小组内练习词语。

3、比一比:

小组开火车读词语比赛,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同学来挑战,看谁最棒。

4、认读生字:

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要认的生字:(课件出示:灶、铝、锅、漏、勺、铲、壶、汤、碟)

⑴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生字。

⑵ 老师用生字卡片抽查。

⑶ 听字音举卡片。

⑷ 小组讨论交流:

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形?

二、读读背背

1、引入: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短短的几个字概括出深刻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2、小组内练习读成语。

3、比一比看谁读得快,读得最准确,记得最牢固。

4、学生自由说成语的意思。

5、扩展积累:

你还能说出哪些成语?

〖口语交际〗

1、看图了解图意:

⑴ 出示挂图,提出要求:

先仔细看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自己看图、理解图意。

⑶ 在小组内连说。

2、续编故事:

⑴ 小组讨论:

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⑵ 列出学生想的办法。

⑶ 评一评谁的办法好。

⑷ 把续编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⑸ 推荐讲的好的同学把故事讲给全班听,评出“故事大王”。

3、扩展延伸:

⑴ 自主画一幅或几幅画,然后再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

⑵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画或写的内容,互相观赏,互相学习。

〖展示台〗

1、小组内展示课外学习语文的成果。

2、每一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办一个班级小报展览。

【我的发现】

这一部分由三个句子组成,每个句子中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字“回”。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进而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发展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可结合查字典的方法选择字义,同时也巩固了查字典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过程建议〗

1、出示三个句子,学生自读。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想想“回”字在三句话中的不同含义。

2、自主思考,组内交流。

3、利用工具书,查找“回”字,结合句子,选择正确的字义。

4、回读句子,深入体会。

5、启发思考:

像这样一字多义的例子,你还知道吗?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这项练习由“读读认认”“读读背背”两个部分组成。“读读认认”中安排了表示厨具名称的八个词语,里面包含着九个生字的识读任务,在认读中丰富学生的汉字积累和生活经验。“读读背背”安排了团结合作,取长补短,错误思想方法、学习四个方面的十六个成语的积累。教材归类安排,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非常有利。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组织好教学。

〖过程建议〗

一、读读认认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厨具吗?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这些名字中提到的生字你们都会写吗?

2、出示八个词语,让学生猜读生字,然后加上拼音,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组内互读,正音,仔细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进一步理解字义。

4、组字游戏,巩固生字识记。

二、读读背背

1、分组出示四组成语,引导学生自读。边读边想,每组中的四个成语有什么联系?在组内试着说说每个成语的意思。

2、组内互读,正音。借助同学的交流和工具书,弄懂成语的意思。

3、比赛读成语,比比看谁读得准。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成语。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以连环画的形式,引出了一个“自我保护”的话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思考图中小朋友应如何做的同时,生成自我保护的意识。教学中要从看图入手,引导学生弄清图意,再联系实际生活,挖掘学生的认知,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指导学生的生活。

〖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两名同学练习表演教材图中的内容。

2、将学生他成若干小组。

3、准备画画用的彩笔和画纸。

〖过程建议〗

1、表演:

两生表演教材中插图的情景,学生边看边想,弄清故事情节。

2、续编:

如果你是故事片的小朋友,你会怎样想?怎样做?把自己的想法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教师要相机引导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如:外面来的是熟人?外面来的是陌生人?你分别应该采取怎样的做法。

3、续演:

组内合作,续演故事,分组展示,师生欣赏,共同评议。

4、感悟:

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交流,以指导学生的生活行为。

5、画写:

学习前面的形式,自拟内容,画一画,写一写。组内交流共同评议,选出优秀的,在全班展示。

【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以“猜谜”为线索安排了“填字游戏”和“谜语展示”两部分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交流,进而体验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课外搜集、学习的热情。

〖过程建议〗

1、出示“填字游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把词语填完整。

2、组内合作互读,检查。

3、引导学生观察所填写的字,进而发现“新世纪”“我能行”六个字。

4、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趣味性。

5、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谜语,小组互猜谜语。

6、集体猜谜比赛。

7、启发学生课处汇编成“谜语集”。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