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出示两组牌,红心10、8、4,草花9、7、3。上来的同学当然挑红心。同学先出结果老师总以2比1获胜。由此得出"在战争中,在比赛中,有时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关键看弱的一方能否掌握主动权。
一、引入、揭示目标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特别喜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生字"忌"上面是自己的"己"。
齐读课题。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田忌和谁****?赛了几场?怎么赛的?结果怎样?……)
2、揭示学习目标(出示,指名读):
①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田忌****的经过。
②从田忌****这件事中得到一些启发。
③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积累一些词语。
二、学习“两次****”部分
(一)找出两次****的段落。
1、有谁知道本文写了田忌几次****?每次赛了几场?
(两次,每次三场)
2、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一下全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次****?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二次****?
学生快速浏览交流:一(1—2)二(13—17)
(二)自学这两部分
这两部分内容,孔老师不讲,相信大家通过自学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能搞懂。能不能完成任务?(能!)
1、出示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①各人大声朗读1—2自然段、13—17自然段。
②各人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田忌两次****的经过。
第_次****的时候,田忌先用___对齐威王的___,接着用___对齐威王的___,最后用___对齐威王的___。由于______,所以田忌_____。
③四人小组中,选一人说,另选一人用纸马演示两次比赛过程。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
①老师要检查大家自学的情况了。先请人来读1—2自然段。认真听,读完了,我要请人到台上来讲一讲第一次是怎么赛的。
指名读。读一读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②一生上台讲说第一次****过程,教师演示课件。
③指名读13—17自然段。
④另一生上台讲说第二次****过程,教师演示课件。
表扬:说得真有条理,我们今后说话写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表达。
三、质疑,推理
1、启发质疑:
看了两次****,你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板书: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2、顺势设问:
(出示问题1)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3、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齐读这一句。板书:调换顺序
这个计策谁想出来的?板书:孙膑献计
4、这个顺序可以随便调吗?
我们来做个实验。请四人小组长拿出信封里的纸,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假如我们不按孙膑的计策,换一种方法安排出场顺序,结果会怎样呢?用笔在纸上照样子写一写,推算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
5、学生推算。教师巡视,找出一两张推算结果多的纸。
6、(展示台)展示学生推算结果最多的代表作品。
小结:实验证明,孙膑安排的这个顺序不是乱调的。孙膑真是____。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神机妙算、计算精密……)
四、学习“孙膑献计”部分。
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出示问题2: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主意?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按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语气。
比较:夸耀——夸奖
2、四人小组练读——指名四人读(先说说你给同学出了什么主意)——评价——全班齐读。
3、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在文中找一找有关句子,用笔划出来,想一想。
(出示)
①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善于观察)
②“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善于思考)
③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知己知彼)
4、小结:
谁连起来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
(①善于观察②善于思考③知己知彼)
五、总结、积累
1、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5、田忌****》,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初赛失败,孙膑献计(板书),再赛转败为胜的故事。
2、(出示学习目标2)田忌****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①善于观察②善于思考③知己知彼④从全局出发,不怕牺牲局部利益⑤遇到困难,不灰心⑥骄兵必败……)
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3、(出示学习目标3)学了这篇文章,我们认识了三个历史人物。现在请你来评价一下这三个历史人物,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案: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孙膑:神机妙算、智勇双全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田忌:有勇无谋、屡败屡战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齐威王:夜郎自大、盲目乐观、骄兵必败
你想对孙膑说一句什么话: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田忌说一句什么话: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齐威王说一句什么话:_________________
这节课大家学会的词语可真不少。老师准备了一张词语卡片,大家齐读一遍。
(课件出示)词语卡片:
神机妙算、胸有成竹、知己知彼、智勇双全
有勇无谋、垂头丧气、屡败屡战、胜不骄、败不馁、
得意洋洋、目瞪口呆、夜郎自大、盲目乐观、骄兵必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课外作业:(课件出示)
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动脑筋的故事读一读,准备参加班级故事会。
(预案: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你有哪些故事,回去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15、田忌****
调换顺序
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孙膑献计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九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知道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4、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培养学生用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探索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感悟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2、在情感的世界里让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编写诗句。
教学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都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观赏,如果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呢?(学生发言)
2、师: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可以给我们指明方向。
板书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问题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轻声练读全文。
要求: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反复练读几遍。
2、圈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小组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
如:迷路、天然、向导、沟渠、指点、指南针、指路灯等。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指名读、齐读。
2、学生轻声自读。
3、同桌互读。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把句子读通顺。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对比识字法:积和和,闯和闪,忠和思。
2、熟字部件合并法:禾+周=稠,门+马=闯。
3、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意思并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通过小组合作,帮助弱势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通过检查,了解学生的自读情况,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更多的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会倾听。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阅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默读。
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在野外,如果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家,千万别害怕别着慌,大自然的天然指南针会帮我们找到回家的方向。)
理解“天然”,就是指自然存在的,不是人工制造的自然现象。
2、小组讨论。
3、背诵。
(1)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3)齐背。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快速背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野外 指南针 告诉 准确 忠实 诚实 慌乱 积雪 确实 积极 诉说 忠诚
2、背诵第一自然段。
(1)自己出声背。(2)指名背。(3)齐背。
3、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言)
(二)导读课文
1、默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天然的指南针怎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2、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相机分析:
(1)太阳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思考:①这里说的天然指南针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出示图片,看“中午阳光树影图”。(中午,树影正指着北方。)指导朗读。
小结:晴天的中午,可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朗读训练:
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轻声自读③指名朗读。
(2)利用北极星辨别方向。
思考:①这里说的天然指南针是什么?
②北极星为什么能准确地指示方向?人们把北极星比作什么?你能用什么办法找到北极星?怎样利用它辨别方向?
指导看“星象图”。指导朗读。
小结:在黑夜里可以利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朗读训练:
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轻声自读③指名朗读。
(3)利用大树辨别方向。
思考: 大树怎样给我们指示方向?它为什么能给我们指示方向?
相机理解“稠”、“稀”两个词。指导朗读。
小结:阴雨天,大树枝叶的稠密可以指示方向。
朗读训练:
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轻声自读③指名朗读。
(4)积雪指示方向。
①这里说的天然指南针是什么?
②积雪怎么会为我们指示方向?为什么?
(因为沟渠的积雪朝南的阳光足,而且日照时间长,雪化得快;相反,北边化得慢。)
结合看图理解。
小结:大雪天积雪融化的快与慢能指示方向。
朗读训练:
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轻声自读③指名朗读。
3、总结2-5小节内容: 以上四小节具体介绍了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如何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虽然没有指南针,我们也能分清东南西北,所以称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为天然的指南针。
4、比较:
读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看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思考:寻找天然的指南针靠什么?(学生发言)
小结:大自然有很多指南针,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
加强学生熟记生字。
通过背诵,了解学生课下学习的情况。
提出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体验、感悟,达到背诵的目的。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来感悟课文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体验、感悟,达到背诵的目的。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三)课堂练习
1、说说课文里讲了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你还知道大自然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吗?
(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课文中讲的四种方法,可让学生复述)
2、抄写第六自然段。
3、背诵第六自然段。
(四)总结
大自然中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人们是怎样发现的呢?是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只要我们对周围的事物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规律并充分利用这些规律。
培养学生平时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桑娜的行为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体会人物行为、思想和品德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入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你知道他是谁吗?(列夫·托尔斯泰)谁对他有了解?
师: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这位文学巨匠,他虽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压迫的农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篇文章《穷人》,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昨天要求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写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个什么故事?(你组织语言的能力真强,一篇20xx多字的文章,三言两语就概括了,你是最棒的。)
三、研读文本,感受人物品质
师:这是一篇描写俄国沙皇统治时期的一个穷人的故事,距离我们比较遥远,但是它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是因为它的语言情真意切,人物感人肺腑。请大家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放声多读几遍,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刚才看到同学们时而读书,时而思索,时而用笔记下自己的感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有读、有思才有所得。
交流:
师:课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指名交流。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
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桑娜家生活很穷)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我想我们每一个同学读到这段话的时候都会深有感触,下面就请大家自己练习读一读这段话,进一步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困窘。练读,指名读,你听了他的朗读想说些什么?
看,这就是进步,一遍比一遍读得好,一遍比一遍读得有感情,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出示: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是吗?桑娜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呢?指名回答。她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养活这两个孩子,她也不知道丈夫能不能同意,所以课文中说她怎么想的?(忐忑不安)怎么理解?(心呀七上八下的,心神不定。)
师:是啊!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面对家庭现实,内心充满了矛盾。她想到了他们抚养自己的5个孩子已是不易,可是现在又多了2个孩子,这不是雪上加霜吗?请你来读。
她是多么盼望丈夫早一点平安回家,可是又担心他会立刻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请你接着读。
这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呀?请你接着读。
那也没有办法,哪怕是他要打我一顿,只要能收养两个孩子,也是值得的,接着读。
请同学们再来把这段话读一读,进一步感受桑娜的善良。指名读,评价。齐读。
师:桑娜把两个孩子抱回家,她想到了许许多多,但是当她从西蒙家抱出孩子的时候想到这些了吗?
出示: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师:你能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吗?(老师听出来了,你读得非常投入,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读吗?)(这样做是指收养两个孩子,并把他们抚养成人)是什么力量使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善良、爱心)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桑娜心地善良,富有爱心,那渔夫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自读这段话: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骚骚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指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把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换成我们总会过下去的好不好,为什么?
(更能突出渔夫的美好心灵,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渔夫的这段话应该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现他善良的美好品质?指名读,读后评议。
师:在抱回孩子的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说明了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是贫穷的,但是他们的精神是高尚的,他们淳朴、善良,他们是精神上的富翁。
四、作业
课文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感受得十分真切,全文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但他们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写作特色,课下请同学们借阅他的其他作品,进一步学习和感受它的文学魅力。
【板书设计】
桑娜
穷人 善良
渔夫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知识技能:
1.学会“牌、湘、煌”等12个生字,理解“牌楼、金碧光辉、水天一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聚好的语段。
3.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借助注音或字词词典理解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训练,感悟语言美和景物的特点。
3.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标识,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
感情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和岳阳楼的特点。
教学难点:
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 具:
图片、或相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金碧辉煌 回廊环绕 三层三檐 水天一色 碧波万顷
一、导入
读了这些词,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师:这就是江南第一楼的美丽景色。
板书课题齐读:27、江南第一楼
释题:“第一”是什么意思?
师: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为什么把岳阳楼称为江南第一楼呢?它有何魅力,今天让我们走进岳阳楼,去饱览它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指名说中心句,板书:浩瀚的洞庭 壮美的楼阁 不朽的诗文 动人的'传说
3、齐读中心句,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可以加上关联词。 整篇文章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哪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浩瀚的洞庭、动人的传说。
三、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岳阳楼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去看看,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理解“品”字形,请学生画一画。
1、楼阁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一个词来说说?(壮美) 从哪些词你体会到了岳阳楼的壮美?(飞檐高高翘起)
师: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庄重而精致。
2、阳楼不仅外观壮美,更让世人惊叹的是它的内部结构,整座楼,没有一根钉子,一块砖。
出示课件:
3、指导读
四、指导学生自由学课文
师:老师带着你们欣赏了壮美的楼阁,走进岳阳楼的大门你会看到什么,老师想请一位小导游来为我们介绍。
不朽的诗文:
提到岳阳楼就会想起一个人——范仲淹,简介范仲淹: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是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虽然仕途坎坷,受到同僚的排挤,但他始终不改忧国忧民的初衷。北宋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重修岳阳楼,并请他的好友范仲淹写下千了古传诵的名篇《岳阳楼记》。文章气势磅礴,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体现了诗人心忧天下的博大情怀!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嵩高人格的文化积淀,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2、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齐读,背诵
师:《岳阳楼记》为岳阳楼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从此岳阳楼声名鹊起,名扬天下。
4、历代文人骚客经过岳阳楼都会留下传世名句,唐代诗人刘禹锡登上岳阳楼面对浩瀚的洞庭湖写下了《望洞庭》
指名读古诗,齐读
浩瀚的洞庭
1、登上岳阳楼可以欣赏到什么美景呢?
师:站在岳阳楼,洞庭湖的美景尽收眼底
引读:楼四周回廊环绕,凭栏远眺——学生接读 洞庭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指名读
3、出示课件欣赏
4、多美的洞庭湖我们再读读,配乐齐读。
师:浩瀚的洞庭湖为岳阳楼披上了一件秀丽的外衣。
动人的传说
1、指名介绍动人的传说
2、学习:翡翠似的小山,指君山
齐读这一句
3、哪几个词让你感动?
4、指名读这个动人的传说。
5、引导学生学习一个有关君山的传说。
五、小结写作方法
1、本文不但语言美,结构也美,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移步换景
2、布置作业
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我们的校园。
六、总结
欣赏了江南第一楼,你有什么感受?
师:虽然我们远隔万水千山,但从此你对岳阳楼不再陌生,它有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它就是——江南第一楼岳阳楼。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在充分朗读古诗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走进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5个字,会写2个字。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节教学内容为一首五言诗,共20个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识记生字,体会意境。
教学准备
字卡、小黑板
教师活动设计
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师:在唐代有一位大诗人,他的名字叫白居易,传说他刚生下来就会说话,而且还认识“之、无”二字,五六岁便懂得声韵,十五岁时便可以作诗作赋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写的古诗:遗爱寺。
全班齐读课题
二、熟读古诗、体会意境
1、师范读正音。
2、师逐句领读。
3、生试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全班齐读古诗。
5、指名读古诗,集体订正。
6、想象画面
师: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古诗,在你们的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指名回答,适时启发)
7、体会意境、朗读古诗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伟大的诗人白居易,来到了这鸟语花香的美景之中,禁不住大声地吟诵起来……
三、识记生字
1、去掉熟字,留下生字。
师: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生字吗?
(1)全班齐读生字。
(2)男女生读生字。
(3)分小组读生字。
(4)开火车读生字。
(5)指名读生字。
2、记忆字型、重点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用这么短的时间,就把生字记住了,真了不起。你有什么好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1:土+寸=寺
生2:猜字谜:双手举玉打一字
……
3、游戏巩固生字:说位置读生字
4、出示课后读一读词语
领读、齐读、小老师读、分小组读
师:同学们生字记得这么好,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把字写漂亮。
四、指导书写
1、分析字型,讲清位置
(1)师:“寺”字是一个什么结构的字?
(2)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2、师范写、生书空。
3、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
师桌间巡视
要求:姿势端正,书写工整。注意每一笔,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4、集体评议
展示优秀的字。
5、书写“爱”字方法同上
五、思维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大师人白居易的诗,相信同学们和老师一样都特别喜欢他的诗,课后就请你收集他的诗作,读给你的小伙伴们听一听。
教学回顾
大多数学生能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熟记生字。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品读韵文
1、瞧,宽阔的绿茵场上,足球在运动员的脚下多灵活呀?
2、运动员们激烈拼抢,脚下生风,踢球技术娴熟。结合图片点拨:争顶和倒勾。
3、他们拼尽全力,运用熟练的技巧摆脱对方,把足球射向对方球门。
4、看台上,观众们摇旗呐喊,为自己喜爱的运动员和球队加油助威。他们的热情也感染了场上的运动员,绿茵场上沸腾啦!
5、诵读韵文,读出画面。
三、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倒、勾、过、门、加。
1、认读生字。
2、看笔顺表,记笔顺。
3、认识新偏旁。
4、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5、教师范写生字。
6、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哪些笔顺。
7、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8、反馈纠正。
四、作业。
五、课外延伸
1、和爸爸一起看一场足球比赛,并认真听解说员的解说。
2、课后大家可以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一次班级的小小足球赛,体验一下踢足球的快乐。
第7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能用不同的圆或半圆的纸片拼出新的图案,培养创造想像力和动手能力。
2.能较清楚地向别人介绍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学习评价别人的作品。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带、拼图纸片、白卡纸、胶水、剪刀、尺子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不同的圆或半圆的纸片拼出新的图案,培养创造想像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 :
一、展示画面,揭示课题
1.观察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说说小男孩已经拼好了什么。每个图形是怎样拼成的?
2.教师小结,启发想像:这个小朋友真聪明,用这些不同颜色,大小不-的圆片拼成这么可爱的小兔、小熊猫。如果是你,看到这圆片或者半圆的时候,会把它想像成什么呢?
3.说说你会拼什么,或者你想拼什么。
二、播放乐曲,学生拼图
1.提出拼图要求。
2.学生拼图,教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3.教师小结:老师真佩服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简单的圆形纸片,到了你们手中,竞变成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你们愿意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同学和老师吗?
三、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提出要求:把你们的拼图介绍给大家。说说你用圆形或半圆拼成了什么,特别是要说清楚你是怎么拼成的,让人家听得明白。如果还来不及拼完,就说说你还准备怎么拼。
2.学生自己试说。
3.指名上台介绍并评价。
4.学生小组交流。(每个小组一块展板,逐个展示介绍并评价)
5.拼图找朋友,一起去郊游。
第8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2.讲读课文1、2自然段,理解“从前、大声喊、常常、赶快”,教学“狼、常、喊”
3.有感情朗读。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听录音,看图象。问: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回答。
3、齐读课题,教学“狼‘,注意后鼻音。
(二)、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对照田字格,圈出生字,划出词语。
2.检查自学;
(1)说说你觉得哪个词难读,说清原因。学生认读。
正音:狼慌后鼻音常既是后鼻音又是翘舌音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一人读生字,一人读词语
3.开火车分段读课文,学生评议:生字在课文中是否读正确了,有没有加字、漏字。
(三)、讲读第一段:
1.单击出示第一段,指名读,想:有几句?
2.指名读第一句,问:你为什么把常常读得响一点?。
理解“常常”,我们还能说什么?(专门、时常)
3.第一句话还告诉我们什么?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理解:从前(以前,古时候)
4.看图,问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师总结:我们经常说的文章开头要说情: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过渡:有一天,他在山上大声喊,生接:“狼来了!狼来了!”
5.单击,看图说,从哪儿看出放羊的孩子是在大声喊。
学生回答(放养的孩子张大了嘴巴,在叫。)
6.学着放养的孩子喊一喊。
7.朗读第一段。想:我们是怎么把它读好来的?
学习方法:抓重点词,做动作。
(四)、讲读第二段
1.单击,看图说:上下的人听了是怎么做的?找出重点的词。
(赶快/忙)变红。
2.想:上下的人要赶快跑上山?
3.划出他们是怎么说的句子?(狼在哪里?狼在哪里?)
学生说,师单击划出。
4.指名读人们的话,把急切的语气读出来。表演读。
5.放羊的孩子见了是怎么样的?单击看图。
6.抓重点词:笑变红。问:为什么要笑着说?
7.用开玩笑的语气读。
8.朗读第二段。
山下的人看来会怎么想?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书写“常喊”
1.常:重点上面是“”,生书空。
2.喊:右边与成比较。
4.学生各书写一个,师在展示台上反馈。、[20xx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