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今天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题目叫《院子里的悄悄话》。你能根据课前预习提出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梳理,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
1.谁和谁在说悄悄话?
2.它们的悄悄话实际指什么?
3.它们说了哪些悄悄话呢?
下面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思考:老槐树和小槐树说了哪些悄悄话?
2。再读课文,扫清学习障碍。
3.检查效果,师生议答。
(1)指读课文。(正音)
(2)引导学生对老槐树与小槐树谈话的内容加以简单总结。
三、精读课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1.提供阅读提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1)年轮是什么?树冠是什么?
(2)年轮和树冠有什么作用?
2.学生根据提示自主阅读。
(养成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4.全班交流,探究学习。
(1)联系课文内容说出什么是“年轮”、“树冠”。
①引导学生动笔画出树龄七年的年轮,体会年轮的形成过程。
(画图演示,加深认识。)
②多媒体出示大树图,让学生指出树冠部分。
(2)引导学生理解“年轮”的作用。
①联系语言文字说出年轮的作用。
②出示多媒体课件,树木的年轮,学生辨别方向、气候。
(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年轮作用的认识,形成认识事物的能力。)
(3)启发学生理解“树冠”的作用。
①用书上的语言说出树冠的作用。
②多媒体展示树冠图,让学生辨别方向。
③着重强调修剪后的树冠不能指示方向。
5.引导学生认识到小槐树是个善于观察、爱提问题、聪明好学的好孩子。
(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学生接受得自然,起到滋物无声的作用。)
6.指导朗读。
四、结合板书,全课总结。
五、课堂练习。
请你运用童话故事的方法给同学们讲一个科普知识。
六、实验活动。
去野外观察,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奇妙现象,再查阅资料,探寻其中的奥妙。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重点
1.读准三个韵母的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准确读出单韵母的四个声调。
教学难点
读准单韵母的四个声调,其中二声和三声较难掌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出示"a o e"字母卡片请同学读。
2.读"a o e"的四声。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是怎样学习单韵母"a o e"的音和形的?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出示"i u ü"三幅图和三个字母,让学生看图,自己说说怎样记住"i u ü"的音形?
二、学习"i u "的音形
(一)学习单韵母i
1.观察"i"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借助衣服的"衣"读"i"的音,
(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i"的音时,口开得很小,上下牙齿对齐,舌面前部抬高,嘴角稍往两侧咧。
(4)学生自己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
(5)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6)开火车读。
2.学习"i"的形
(1)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i"的形呀!
(2)学习记忆小儿歌:牙齿对齐"i i i"
3.学习"i"的四声
(1)出示单韵母"i",问:"你们知道"i"怎么标声调吗,可以看看书。谁愿意说一说?
(2)师强调:给韵母"i"标声调时,要去掉"i"头上的小点。教师板书:"īíǐì"。
(3)自己试着读一读i的四声。
(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顺读)
(5)同桌同学互相读(顺读)
(6)指名读。教师纠正二声三声的读音。
(7)问: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借助哪些字的读音读"i"的四声呀!
(ī医院;í怀疑;ǐ可以;ì艺术)
(8)同桌同学打乱四声顺序读。直呼带调韵母"ī í ǐ ì"
(9)指名读四声。
(二)学习单韵母u
1.观察"u"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自己试试借助乌鸦的"乌"学习"u"音。
(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u"音时,双唇尽力拢成圆形,嘴巴突出,使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后缩。
(4)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读准字母的音。
(5)指名读。
(6)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2.学习u的形
? ? ??(1)观察插图:你觉得哪部分与"u"相似?
(2)学习记忆"u"的小儿歌:嘴巴突出"u u u"。
3.学习"u"的四声
(1)出示"u"的四声 "ū ú ǔ ù ",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按顺序读,注意纠正学生读不准的音。
(3)问:谁能用"u"的四声练习组词?
(4)打乱顺序读四声,直呼带调韵母"ǔ ù ū ú "
三、指导书写"i u"
1.出示四线三格中写好的"i u"。
请同学们观察"i u"的占格位置。
2.指导书写出"i"
(1)认识拼音字母的基本笔画:"丨"竖、". "点。
(2)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小竖,然后在上格中间写点。写后请同学们说"i"的笔顺。
(3)说书写韵母"i"的小儿歌:中格写小竖,一点在上边。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3.指导书写u
(1)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注意无论是竖右弯,还是竖小弯,竖一定要直。
(2)请同学试着编一个小儿歌: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先大后小紧相连。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在巡视的过程中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放在实物投影上大家评议。请同学们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你觉得不太满意?应该怎样写?
(5)学生修改自己书写不满意的字母。
(6)再次展示学生书写好的、有进步的进行表扬鼓励,调动学生书写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i、u"的音形和它们的四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会认4个字,正确理解“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等词。
2.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背诵文中的古诗。
3.对照1、2自然段中的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4.懂得面对突发情况,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灵活应对。
【教学重难点】
1.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
2.体会纪哓岚的机智。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纪哓岚的资料和诗句。
教师:字、词卡片,挂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介绍你了解的纪哓岚。
2.板书课题,读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
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诗文对照,想象独钓图。
1.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中想想:一人独占一江秋
2.请学生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联系文中古诗想想,古诗的哪些诗句就是文中哪些句子描写的情景。
3.同桌分工,对照着读诗和文对应的句子,想象诗文描绘的画面。
4.学生背诵古诗一次,然后闭者眼睛默默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5.齐读古诗后,指名说说“一人独占一江秋”的语意。
6.评议补充,深化感悟。
五、指导读悟第5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渎自悟,自主探究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本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同桌读读议议,交流读懂了什么,讨论不懂的问题。
3.班级交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 朗读训练(先指名后齐读)
(2) 讨论
乾隆皇帝说的话,前两个“好”字怎么理解,后两个“好”字各应怎么理解?
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好”,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4.思考乾隆皇帝所说的话该怎么朗读,根据自己的设计练习朗读。
5.组织赛读、评读活动,开展感情朗读训练。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感情去体味文字,从文字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过程与方法:体会言之有序的叙事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学习斑羚沉着冷静、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设想:
本文故事情节不难理解,故此以“情”贯穿全文,故事导入
,创设一种吸引学生的氛围。最后讨论主题及感受,升华感情。中间环节熟悉赏析课文,步步深入,为后文的陈情作铺垫。先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复述或概括课文内容,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品读课文,再质疑问难,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体现课堂的民主和平等,发挥其主体地位。
教学策略:情境式
启发引导式
讨论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以情入境
1998年的夏天,洪水泛滥在中华大地,在洪峰中,一对夫妻抓住了一颗树,他们紧紧的抓住,后来水越来越猛,树渐渐地弯了下去,这时妻子平静地看了丈夫一眼说:“孩子们还在等着你,多保重啊!”还没等当校长的董方保明白过来,他的妻子已从容地放开了紧紧抓住树干的双手,消失在了湍急的洪流中。面对危险,妻子选择了牺牲自己,因为她认为她丈夫的生命是属于千百个天使般的孩子的。这是人类的真情绝唱,那么在动物界中,
也有出乎意料的壮举让人震撼。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及作者)
简介斑羚:它是羚羊的一种,因为喉部有一块白斑,所以叫斑羚,它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非常珍贵。斑羚生性温顺.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1、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谁能将课文大意复述一遍
(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师:2、试着用一句话概述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
生:本文讲述了一个斑羚飞渡的故事。
生:本文讲述了斑羚在危亡时刻,老斑羚牺牲自己保全年轻斑羚的故事。
生:本文讲述了斑羚为了种群的延续,牺牲一半保全另一半的故事。
生:本文讲述了斑羚遇险后绝处逃生的故事。
三、品读课文
1、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概括的很好,说明大家读懂了文章。这个故事中一定有很多地方让你感动,请你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而感动。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最后由一名同学发言。
生1: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
这句话令我感动的是镰刀头羊本来应该在年轻那拨,但是为了整个种族的生存自己却了去了即将死亡的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我佩服它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
师:说得真好。指生评价这个学生的阅读。
生2: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因为这句话说的是当斑羚群遇到危险时,老斑羚为了下一代的生存机会而心甘情愿选择死亡,它们的这种精神真让人感动。
师:这种精神也震撼了老师的心。
生3: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我读完这段话让我很感动,老斑羚在面对死亡时,是那么地勇敢,坚强,他为了挽救下一代的这种精神让我十分感动。
师:你的话也感动了老师。
生4: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也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膀的鸟笔直堕落下去。”
我们可以看出,正是有了老斑羚这块“垫脚石”,半大斑羚才得以重获新生。这真是一个奇迹,也从心里让人感动。
师:很好。
生5:最让我感动的话是:“我没想到,老斑羚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我感动于老斑羚对死亡的毫不恐惧。
师:面对死亡,任何人与动物都会感到恐惧,老斑羚的精神真让感到不可思议。
生6: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这段写得很悲壮,彩虹象征了斑羚那种自我牺牲精神的纯洁高尚。
2、师:说的真好,我也被这篇文章深深的打动了。老斑羚们在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心甘情愿地为年轻一代作出牺牲,是它们用可歌可泣的悲壮行为,铸就了种群生命的辉煌。谁能饱含感情的读一下斑羚飞渡的精彩情节?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斑羚飞渡的画面。
刚才我们从文字上赏析了斑羚们的精神美,下面再从图片上赏析一下:当你听到“扑通”的落水声和“咩”的一声时做何感想,或者你想对这一老一少的斑羚说点什么?(各抒己见)
四、探讨主题(分组讨论)
你说得真好。文中猎人们早已为他们亲眼目睹的悲壮景象所震惊,作为读者的我们的心灵也为之震颤,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动是恒久的,带给我们的感悟是丰富的.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请你谈一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生:本文通过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自救的全过程,赞颂了老斑羚了为下一代而心甘情愿牺牲的精神。
师:(板书)为一代甘愿牺牲的精神。
生:我认为本文的主旨是我们应保护动物,动物与人类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不应该迫害他们,否则它们会慢慢灭亡,人类也会慢慢灭亡。
师:人,在这个故事中扮演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板书)保护动物
生:本文表现了老斑羚的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们成为朋友,给它们自由和生的权力。
师:(板书)集体主义精神
生:通过老斑羚“心甘情愿为下一代建起一座生存的桥梁”,我感到它们具有可贵的整体主义精神。
师:说得好。
生:镰刀头羊能在那个生死关头想出这么一个绝妙的主意,文章赞颂了斑羚的机智和智慧。
师:你的角度很新颖。(板书)智慧。
五、学生质疑
我设计的这几个点拨题,只是抛砖引玉而已,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我们共同探讨。
六、重点段落赏析
师:(演示课件)这一群可爱的斑羚在蔚蓝的天空下在碧绿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无忧无虑地飞奔是多么惬意,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的事啊!可是它们却飞来横祸,在伤心崖边,在生与死的抉择中,上演了凄美、壮烈的一幕。
鼓励学生朗读。先进行朗读指导,然后指生评价,最后学生进行语言赏析。
七、深化主题
师:现在请把你对本文的深刻感悟凝聚为一句话,也许你的这句话将会成为名言。
生:世界上最伟大
的就是长辈对下一代的深沉的`爱。
生:我们要懂得珍惜亲情,回报关爱。
生:人们啊,请你们不要再伤害动物,不要让这一幕悲剧重演。
生:斑羚的团结协作精神值得人类学习。
生:生命固然可贵,但为了下一代牺牲的精神的价值更高。
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很有哲理味,让我们用这位同学的话结束这节课吧。“人们啊,请你们不要再伤害动物,不要让这一幕悲剧重演。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课文《穷人》选自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五单元,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
文章的特色在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了人物的美好心灵。文章多处出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心理活动,是练习朗读的佳作。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恩、嘿、哦、喃”4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自作自受、魁梧黧黑、喃喃、忐忑不安。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生活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渔夫夫妇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交流收集的材料。
1、简介本文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
2、简介时代背景。
二、自选方式,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读书后,要求他们提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仅以易读错的字音为例,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几个字:
自作自受魁梧黧黑仍旧模样勉强倾听
可采用教师带读、轮读、个别读等方式练习读准字音。
三、检查朗读,从正确、流利两个方面评价。
四、交流初读收获。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对渔夫夫妇的悲惨生活和优秀品格的初步感受几个方面谈谈初读的收获。
五、置疑,交流。
学生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提出小组内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主要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以“穷人”为题,而不以“桑娜和渔夫”为题?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3、当桑娜拉开帐子,渔夫看到邻居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有什么表现?
4、文章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其中,第一个问题学生较易理解,因此当堂课就可以解决。而后三个问题比较有深度,初读课文后便回答比较困难。可待到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时再给予解决。
六、学写生字。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难写的字,并自己想办法识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感受他们勤劳、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回忆上节课还有哪些疑难问题尚未解决,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和方式,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文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的完成)
3、思考: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二、分组自学,讨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同学喜欢的一个问题讨论交流。
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汇报、指导朗读。
以小组读,全班读,个别读等方式进行朗读汇报,中间穿插评读和教师范读。使学生在评读和教师范读中进一步体会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评读:“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你认为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来,为什么?”这样以读促理解,既练习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又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出人物善良的品质,一举两得。
2、汇报、交流第二个问题。
设计此项练习意在训练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将此项训练和朗读训练相结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然后再根据自己想象的心理活动指导自己的朗读。
其中,课文第9自然段可作为重点段研读。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帮助想象。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已经够他受的了”这句话想象桑娜此时会想到什么。学生展开想象后会填写出这样的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丈夫整日整夜的打鱼,既辛苦又有生命的危险,可即使这样,孩子们还穿不暖,吃不饱。丈夫为了这个家已经付出了许多,自己的五个孩子已够拖累他了,我再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丈夫能负担的起吗?”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自己填写的语句,体会出桑娜此时的心理是十分为难和矛盾的。当学生体会出这一点后,再让学生带着为难的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进行这项训练时,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而要让学生尽其所能,能体会出什么来就是什么,能填出多少来就是多少。无论学生完成的如何,教师都要给予表扬鼓励。
同样,课文第11、18、23自然段也可用来作此项练习。这几个自然段可由学生自己分析、填写、朗读、交流。师生应及时给予评价。学习完后,教师可相机点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几种方式。
3、汇报、交流第三个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发表自己对桑娜以及渔夫的看法。答案不要求统一,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不偏离中心,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师小结,布置扩展练习
教师可使用这样的结束语:“桑娜和渔夫的困苦生活以及西蒙一家的悲惨命运都是沙俄的黑暗统治造成的。沙俄将自己的魔爪伸向了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桑娜和渔夫便是这些穷人的缩影。那么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那么就让我们展开想象,下节课学习续写《穷人》这个故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将它们积累下来。
教学重点:
掌握续写故事的方法,明确续写故事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提出续写要求。
1、先要清楚整个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2、掌握故事的主线。
3、情节发展要合情,想象要合理。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性格特点都不能有本质上的变化。
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续写思路。
三、当堂练习续写。
四、让学生读自己写的文章,大家点评。
五、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将它们积累下来,进行全班交流。师生给予评价。
板书: 穷人
桑娜 渔夫
非这样做 不可揍我一顿也好 皱起眉 脸变的严肃 总能熬过去
(心理活动) (动作、神态、语言)
善良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xx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xx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 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出示课件理解。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五、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
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六、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小结课文。
第7篇:小学语文教案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新课程提倡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探究式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活动,了解儿童对概念的初始认识,提供充足的时间及材料,尊重儿童的差异,力求在课堂上然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即观察——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从结论中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点亮小灯泡》一课来自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承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中提出的电荷持续流动形成电流的观点,引导学生连接最简单的电路,为后面的《简单电路》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为凸显其作用,本课主要采用独立学习与课堂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独立学习: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后,对如何点亮小灯泡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独立完成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独立学习"将使学生经历一个有思维过程的探究活动,是一种自主学习的体现。
2.课堂分析: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全班同学共同分析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有哪些共同点,找到回路、断路、短路的特点,了解电流流动的必要条件。因为有独立学习做基础,课堂分析将进行的高效、有序。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非常丰富,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动手能力稍弱,思维快于语言,因此会常常出现表达不清楚、跳跃性强的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时,小灯泡才会发光;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2.能对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进行假设,并用实验进行验证。
3.对电路初步认识,并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当电形成回路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手电筒,提出问题
1.学生观察手电筒的构造,尝试解释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
2.提出问题:你能用这些材料点亮小灯泡吗?
(二)提出假设,实验验证
1.PPT出示学习任务一:
(1)在学习卡片上画出你认为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2)实验验证你画出的连接方式能否点亮小灯泡。
(3)时间:12分钟。
2.分发材料,学生进行学习任务一。
3.PPT出示学习任务二:统计小组内有几种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和几种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注意:重复的算一种)
4.汇报展示:选择一个小组,将组内统计出来的连接方式分别用放大的小灯泡和电池图片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三)分析现象,了解电路
1.分析能够点亮小灯泡的各种连接方式,找到相同点,了解"回路"的特点。
2.PPT出示电流动的路线及小灯泡的剖面图,解析回路及小灯泡内部构造。
3.教师演示去掉金属外壳的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的方法。
4.分析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认识短路及断路现象(PPT出示)。
(四)课堂小结,安全教育
在本单元的研究中,我们使用1.5伏干电池作为电源,发电厂发出的电,通过导线传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伏的交流电,这是非常危险的电!
第8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冬天玩过冰吗?感觉怎样?试想一下,用冰能取到火吗?该怎样取呢?你还有多少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把握不准读音的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认识它。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或其它方法快速记生字字型,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抄两遍。
3、再认真读课文。
四、反复读第一自然段:
1、边看图片,边想象,那里的天气怎样?你感受到什么?。
2、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3、再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什么?
五、整体感知。
1、在南极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探险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2、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3、你能说说怎样用冰取火?
六、找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
七、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齐读课文。
第9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
3.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说明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有人说“学会英语和电脑,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
新世纪已经到来了,你了解电子计算机吗?你知道多媒体吗?
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在文中注明,哪些内容是你原来就知道的,哪些内容是通过学习可本知道的。
3.把你感兴趣或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三)朗读课文,分析理解
1.提示:有些专用词语找出来,先读顺口。
(1)课文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2)什么是多媒体?
(3)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之间有着这样的关系?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人小组讨论
(2)练习说话: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作“电脑”是因为-----
(3)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你能不能举例说明?(填空)
(4)哪一段集中写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
指名朗读这一段,边听边思考:电脑和多媒体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电脑是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的“司令部”)
(5)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四)教师介绍引入:
其实现在很多电脑就装备了多媒体系统,我们就称它为多媒体电脑。
根据你得了解,能说说多媒体电脑的功能吗?
(五)激情延伸,扩展思维。
1.十年,二十年之后的电子计算机会“神”到什么程度?
2.将来你想发明这样的计算机。
(六)理清课文脉络,总结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
(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电子计算机那么神奇,但作者介绍却浅显易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很多我们熟知的事物来举例说明,这是一种很有用的说明方法,我们应该学习吸收。
六、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根据你的想象,写一写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第10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磁性黑板、插图等。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z、c、s三个声母并能正确地书写。
2.学会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及会读它们的四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第9课,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三个新的声母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大家比一比看谁学得好,记得牢。
二、教学声母z、c、s。
(一)教学声母z
1.看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在黑板上写字)
2.出示字母z的卡片。写字的“字”的音读得轻短就是“z”的音。
3.教发音。
(1)教师先读出“z”的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观察老师的口形。(教师连读2~3遍。)
(2)发音的方法:舌尖伸平,顶住上门牙背,憋住气流,然后稍微放松,让气从窄缝中挤出来。
(3)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试读几遍,体会发音的部位是否准确。
(4)指名读“z”,检查发音情况,及时给以肯定或纠正。
4.教学“z”的字形。
问:图上的小朋友写了一个什么字?(小朋友写了一个数字2)
问:我们今天学的声母“z”像不像数字2?(很像)
小结:我们记“z”的形时,就想数字2,这样就会帮助你记住“z”怎样写了。当你看到“z”忘记发什么音时,就想图上的小朋友在写“字”,“z”读“字”的第一声,不过读时发音要轻、短一些,因为“z”是声母。
5.教学“z”的写法。
“z”从左往右写,横折横,一笔写成,占中格。让学生书空。在本上写两遍。
(二)教学声母c、s的方法与z相同
提示:
1.发音“c”的发音动作和z基本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s”发音时,舌尖平伸,顶住上门齿背,让气流从舌尖和上齿中间挤出来。
2.字形
“c”由右往左写多半个圆圈,占中格,一笔写成。千万不要把方向写 “s”从右上开始写两度曲笔,形似阿拉伯数字“8”的一半,一笔写 三、教学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1.教师把Zi、Ci、Si写在声母Z、C、S的下面,让学生观察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师讲解Zi、Ci、Si后面的“i”的用途,只起标声调的作用,不发声,所以我们可叫它为哑巴“i”。
3.Zi、ci、Si是由声母和韵母组在一起,因此它们叫音节,而这三个音节不是拼读出来的,是直接读出来的,也就是整个儿的记,所以我们叫它们为整体认读音节。
4.Zi、Ci、Si的发音与Z、C、S相同,只不过比声母Z、C、S的读音重一些,长一些而已。
5.教师可带学生这样读:
声母z,整体认读的音节zi;声母c,整体认读的音节ci;声母s,整体认读的音节si。
6.出示zi、Ci、si的四声(可用磁性黑板,事先摆好;可用翻转小黑板;也可在课前写在纸条上。)
在读整体认读音节时,可选用一些汉字的读音帮助学生掌握音调。
如:Z(姿势的“姿”)Z(紫色的“紫”)Z(写字的“字”)
C(生词的“词”)c(因此的“此”)c(一次的“次”)
S(蚕丝的“丝”)S(死去的“死”)s(三四的“四”)
教师范读、领读、指名读、打乱顺序认读。
四、作业
1.认读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其四声。
2.听写声母z、c、s。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认读声母z、c、s和单韵母a、e、u、o及其四声。
2.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其四声。
二、教新课。
1.练习声母z、c、s与单韵母e、u相拼。
z—e→ze(择)z—u→zu(足)
c—e→ce(册)c—u→cu(粗)
s—e→se(色)s—u→su(苏)用暗拼法和支架法直呼以上音节。
2.看图读音节。
出示书中三幅图,让学生说出图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再读音节。
训练直呼音节,对于中下等同学采用暗拼方法。
3.读音节练习。
(1)让学生观察一下三组的声母和韵母都是什么?
(2)让学生自己练习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4.指导读书。
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分小组读、教师指名读、全班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