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1-01 10:22:07

第1篇: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感知文章的意境美

2、品味语言,了解语言美的写法

3、拓展训练,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重点

在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及其表现方法

三、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游济南请老舍做导游

1、作者简介(图1)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戏剧:《茶馆》《龙须沟》

2、老舍先生将带我们去神游济南(出示课题)(图2)

济南的冬天

3、说到冬天,大家想到的是什么?(图3、4、5、6)

4、总之是冰天雪地,那么,济南的.冬天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听老舍的介绍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读课文

2、思考并回答

(1)作者告诉我们济南的冬天的特征是什么?

(2)文章写作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归纳(补充图2)

济南的冬天

语言美

温晴

(三)品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及其表现方法,了解描写景物的方法

1、逐段品读,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言并说明理由

2、回答:怎样才能使语言优美?怎样描写景物?

3、阅读第二节时,出示幻灯片

4、穿插比较句子的优劣

(图7)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2、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的冬天特别暖和。

1、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快日落时,阳光斜照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1、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第三节的色彩美(图8)

()的矮松

()的山尖

()的蓝天

()的山坡

()的阳光

()的薄雪

色彩艳丽如水墨画

小结:本文使语言优美的方法是什么?本文是怎样写景的?

(补充图2)

济南的冬天

运用修辞——比喻拟人

语言美展开联想

倾注感情

抓住特征——温晴

写景

多角度描写——山水

(四)拓展感悟

运用上面学到的知识,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一只苹果”

(图9)

一只苹果

1、大小

2、形状

表面3、颜色

4、手感

5、香味

6、内核

内部

7、尝味

(五)课外延伸

以《**的秋天》为题,写一篇散文

(图10)

谈桥的秋天

蜜梨飘香

丰蚕茧满簇

水稻弯腰

收鱼虾满塘

鸡鸭欢唱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

这两篇介绍古代建筑、园林的短文,初一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文中一些句子学生也较难理解。这篇设计以扶读为主,着重让学生读懂。

教学步骤:

1、导入,学生背诵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者简介江南三大名楼及成名的原因。

2、学生对照注释阅读课文,同桌质疑讨论。教者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下列语句:

A.遂以名楼。

B.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C.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3、诵读小结。

①以“仙”字贯穿全文。

②短篇幅中包含丰富的内容。

③句式多变,多用对偶。

④总体特征:巍峨高大。

4、转入《于园》,介绍瓜州古渡。

①古交通要冲,商贾云集,富人居所。

②相关传说故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5、学生对照注释阅读课文,同桌质疑讨论。教者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下列语句:

A、富人于五所园也。

B、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C、主人处处款之。

D、以幽阴深邃奇。

E、坐其中,颓然碧窈。

F、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

6、诵读小结:

①按空间顺序介绍于园。

②雅语、俗语兼用。

③总体特征:奇在磊石。

7、检查阅读效果,讨论探究题。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进行口语、写作训练。

教学步骤:

1、导入,解说和黄鹤楼相关的故事传说:

①黄鹤楼的得名。

②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2、指导学生阅读《黄鹤楼》,疏通句子,对不易理解的句子,教者重点解说。

3、讨论:

①这篇短文和崔颢《黄鹤楼》诗在内容上有哪些异同?(同:都写到和黄鹤楼相关的传说,都写到登楼所见、所感。异:本篇重在介绍说明,崔诗重在抒情;本篇表达热爱山川和仰慕仙人的思想,崔诗抒发思乡之情。)

②短文用哪些修辞手法突出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对偶、夸张)

③你有没有登高的经历?描述你登高的所见所感。

4、阅读《于园》,讨论:

①于园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以磊石奇)

②文章按什么顺序介绍于园?(空间顺序,由前而后)

③举例说明文中用比喻说明的好处。(如“一壑旋下如螺蛳缠”,形象地写出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

④你到过的园林有什么特点?说给同学听听。

5、写作交流。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游览的园林景点,要写出它的'特点和游览时的感受。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

以学生自学为主,指导学生结合过去所学,归纳文言词汇,在反复诵读中鉴赏。

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学生上网查阅黄鹤楼的资料。

1、导入,学生交流所查资料。

2、短文诵读:范读、集体读、指名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对照注释,两人一组合作解释句子。

4、练习一:解释下列句中的“于、以、其”,归纳用法。

①于:于土墙凹凸处。尝驾黄鹤反憩于此。娠于磊石之手。

②以:遂以名楼。以实奇。不以疾也。可以为师矣。跪而拾之以归。

③其:观其耸构巍峨。坐其中。常蹲其身。其虫旧曾有之。

5、练习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归纳语言现象。遂以名楼。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主人处处款之。缘坡植牡丹、芍药。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

6、鉴赏。《黄鹤楼》:首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命名的由来,接着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最后从侧面写黄鹤楼的地位和价值。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巍峨高大,神游的感受是如临仙境。《于园》:首先介绍于园所在地及主人,交代自己得以游园的缘由,接着重点写游于园的所见所感。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以磊石奇,神游的感受是使人有置身大自然的岩壑林泉之感。

7、诵读、比较:两篇短文写法上的特点。

【资料整合平台】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见苏教版《语文读本》七年级下册)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试着复述这个故事。

2、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人物对话,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悟,了解萧伯纳的自省自律和善于反思的优秀品质,让同学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难点:

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自省自律和善于反思的精神,感悟人物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揭题,导入课文。

1、今天俺们继续学习课文《大作家的小老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大家都知道大作家是谁?——(板书:萧伯纳 )他是一位怎样的大作家呢?你能用文中的话来介绍介绍吗?

(1)交流。(“萧伯纳是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是一位世界大文豪”)先交流。后点评。

你还想到了哪些词夸他?(生说)

(举世闻名、著名中外、名扬四海、鹤立鸡群)指导读。

(2)是呀,萧伯纳就是这么一位举世闻名、鹤立鸡群的大作家,他的文学成绩让俺们佩服!让俺们一起赞赞他!

除了是一位大作家,他更被人们称为“大文豪”。怎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文豪?交流,师小结。让俺们再一起夸夸他!

2、那这鼎鼎有名的大作家的小老师是谁呢?——(板书:娜塔莎 )这位小姑娘长得真可爱啊!文中是这么描述的:

(1)出示 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2)师:这么可爱的小姑娘,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吗?

※ 你把小姑娘的可爱读出来了!谁再来!

※ 你把小姑娘的大眼睛读得那么有神,真不错!俺们读书时就可以抓住特点来读。(出示红字)谁还想试试。

※ 多么可爱的小姑娘,能把你对小姑娘的'喜爱通过朗读表示出来吗?一起读!

二、直奔中心,感悟道理。

1、拿为什么这么小的女孩却成了这么有名的作家的老师呢?谁来告诉俺?

生交流,师板书 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2、出示第五小节,师范读:是的,萧伯纳就是这么说的,导读——一个人……

小姑娘让大作家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师指板书)“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怪不得萧伯纳说:她是俺的老师。(出示齐读)。

3、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品读对话,深化理解。

1、萧伯纳在说这段话时是“深有感触”。 (出示 深有感触 ) 你知道什么叫“深有感触”吗?生交流

2、是什么让大作家如此感动,如此有震动呢?这要从萧伯纳和小姑娘的那次道别说起。萧伯纳和小姑娘临别之际,是怎么话别的?自由读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3、指名同学当萧伯纳和小姑娘,其余一起读。

4、俺们先来听听萧伯纳说了什么?师范读。同学们,你觉得萧伯纳在对小姑娘说这话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你从哪里体会到?(得意、骄傲、自豪、高兴……)

5、点评:(1)得意(有点道理,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你读

(2)自豪(多自豪呀,他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么!)你再来读

(3)觉得很高兴(“别忘了”,是一个友好的提醒。)你来读

6、萧伯纳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

(1)出示萧伯纳想的话,他暗想,读。他料想中的小姑年一定会惊喜万分的!

(2)假如你就是与大作家萧伯纳玩了很久的小姑娘,你会怎么表达你的开心和惊喜呢?

(3)生交流。

(4)是呀,他们肯定会惊喜万分,欣喜若狂的,这就是肖伯纳预料中的情景。

(5)可是,小姑娘的回答却让萧伯纳 出乎预料

6、用心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你能把它读出来吗?(相机板书:天真 可爱 )

(1)你读出了小姑娘的顽皮。

(2)你读出了小姑娘的天真,和萧伯纳逗着玩呢!

(3)你读出了小姑娘的自信。

7、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话,这真是一个天真可爱又活泼的小女孩啊!俺们能读出小姑娘的这种感觉吗?一起读。

11、简简单单的一次对话,一个是有名的大文豪,一个是苏联的小姑娘;一个心中暗自得意,一个多么可爱!这是一次有趣的对话!男生读萧伯纳的话,女生读小姑娘的话。

四、导读探究,体现伟大。

1、同学们,就是这句有可能逗着玩的话,就是这么一件小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萧伯纳听了(导读第五自然段)

2、心灵有所震撼,有所震动,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说就是(为之一震),

“震”是指——?使萧伯纳震惊的是什么?(是小姑娘学着他的口吻说的一句话)

3、姑娘的率直不只使萧伯纳为之一震,他还马上(导读)。再读这一自然段,此时,你觉得萧伯纳是个怎样的人? 生交流:善于反思、严于律己、自省自律 (相机板书)

4、就是这么一件小事,让善于反思,自省自律的萧伯纳深有感触,出示第五自然段,一起深有感触地读一读。——齐读第五自然段。

5、萧伯纳把小姑娘当成自身的老师,是因为她让萧伯纳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其实,小姑娘天真的一番话不只教育了萧伯纳,还启发了俺们————一个人……

6、小姑娘成了大作家的老师,可见其“小”不小。而萧伯纳不光文章写的好,还具有(严于律己、自省自律、谦虚)等好品质,真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大”作家。带着敬意俺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五、进入角色,升华情感。

1、原来大作家的小老师是这么一回事。让俺们一起来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读一遍。一人读同学扮演文中的话,一人读小姑娘的话。其他局部大家齐读。

2、学到这,你能说说萧伯纳和小姑娘谁是您的老师,为什么?

出示: 是俺的老师,因为他让俺 。

3、自省自律的大作家萧伯纳和天真可爱的小姑娘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俺们再次带着你的敬意,读读课题。

4、生齐读课题。

5、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掌握痴想、隐秘、铁青等词语;

2、逐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3、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海与山的含义;

4、通过讨论,明白关键句及优美句的含义与运用;

情感与价值目标:

5、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勇于追寻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阅读,从读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讨论,讨论的方法与过程都是作为第一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隔着山的景象。那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去感悟梦想与追梦。

二、新授

(一)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默读课文,给读一读,写一写注音,并选一个词造句。

痴(chī)想 隐(yǐn)秘 铁(tiě)青 凝(níng)成 诱惑(huò) 喧(xuān)腾 一瞬(shun)间

2、知人论世

每读一篇文章,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应该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这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对作者的尊重。那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作者又是怎样看他的这一首诗的呢?请同学们翻到书第5页,我们一齐读一读。

(二)研读文本

1、范读课文(可以是听录音)

2、自行练读(可个人斟酌朗读,也可小组内相互听读)

3、抽生阅读

4、研讨问题(小组讨论,并根据情况各小组分摊小题,提高效率,不必面面俱到)

①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②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③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④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⑤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⑥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5、回顾课文,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和讨论,现在我想大家都知道山不只是那座山了,海也不只是那片海了吧!那么,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明确: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由老师引申完成本文的中心思想)

2、作业,练习习题二。

三、小结

同学们,相信你们心目中也有一片海,但却也隔着一座座山,只要我们鼓起勇气,翻过那一座座山,一定会见到那一片海的。相信自己,勇往直前!

板书设计

第5篇: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长江发源于青海,沿途经过十多个省市后流入东海,其中有个省简称为“赣”,谁能说出它的全名?聪明的同学们可以猜想江西境内的长江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赣江)

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显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板书课题,显示王勃图片)

二、初读课文

1、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吗?

2、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

3、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4、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5、检查自读情况:

A、读一读

南昌 藤王阁 都督 宴会 文章 野鸭 披着 灿烂 读 《藤王阁序》 才气 秋景

庆贺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传诵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说说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读全文。

6、尝试分段,理清课文层次:

一(1)主要讲了藤王阁整修一新,王勃应邀参加宴会。

二(2—4)主要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

三(5)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7、朗读全文。

三、学习第一段

1、指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地点:南昌

原因:藤王阁整修一新,都督邀请王勃参加宴会。

3、你还知道王勃的哪些事情?

4、结合刚才所介绍王勃的事例,想象都督邀请情景。

5、齐读。

四、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学生各自用自己的办法识记生字。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

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学生描红。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抄词,组词

督—都;宴—焰;章—张;披—批;序—野

3、搜集像王勃一样才思敏捷的人物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人物故事,齐读课题)

1、出示词语齐读,谁能读出意思来?

2、出示诗句齐读,谁能读出停顿来?(板书停顿符号/)

二、复习课文,精读指导

一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上先……再……最后……说(参加宴会—写成《腾王阁序》—成为名文)

二分清主次,指导读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被邀请参加腾王阁宴会?(指名读第一节)

他被邀请来参加宴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很有才气)

自读第一句话,谁能把探望换成另外一个词,又不改变原意,怎么读?(指名读)

2、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写出的《腾王阁序》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谁能读出句子的意思来?(读懂词语:千古传诵)

3、在这个故事当中,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怎样写成《腾王序阁》的)

①找一找,哪个自然段重点讲写成了《腾王阁序》?(第4自然段)

提示: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要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人物,像他那样去想一想,然后再读,才能读得好.(指名读第4自然段)

②读了课文,特别是读了第4自然段,你认为王勃是个怎样的少年?

(板书:有才华)

你是通过读了哪几个词语看出来的?(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引导读懂这些词意

小结:王勃虽然年少,可他才华横溢啊!

③师问:参加宴会的就王勃一个人吗?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④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都督要求当场写庆贺的文章,时间又短,怕写不好,有难度)

相比之下,王勃是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他怎么就能做到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请朗读第3自然段

⑤王勃凝望江面,他看到了什么?谁用读来告诉大家?

(指名读远处的……飘荡……)

谁能读出那迷人的秋景呢?(指名读出意思来)

师边述(画面内容)边板贴词语: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

联想:假如你也看到了如此美丽的秋景,你会怎样呢?(指名说)

⑥小结引出诗句:

如此美丽的秋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激情,当即用了两句短短的话语就把这情景描绘下来了,你知道他用的'什么句子吗?

出示并齐读诗句(板贴:落霞与孤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⑦谁能看着黑板,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相机板书)

⑧读到如此美丽的佳句,不光是我们认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气,就连那位都督也终于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绝.谁来学学他拍案叫绝的样子读读他说的话?(指名读)

引导体会词意:拍案叫绝(好)

读好奇才!真是奇才!两感叹号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佩服王勃吗?你想怎样来称赞少年王勃呢?(指名说)

三、总结全文:今天,我们读了一个王勃参加滕王阁宴会时当场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让我们又认识一个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王勃.

四、师生合作:朗读三,四自然段,准备背诵(教师引读课文3,4自然段).

五、练习:背诵3,4自然段.

六、交流,拓展:

1、像王勃这样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有哪些?

(司马光,刻苦练字的怀素,敢破陋习的孙中山……)

2、你想过怎样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一些吗?

(像王勃勤思考,勤观察,敢于创作等等).

(下课)

附:

一、板书设计

9 少年王勃

天连着天水连着水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很有才华

参加宴会

写成了《滕王阁序》

成为名文

二、课前准备

1、小黑板出示(词句):滕王阁序刚刚整修一新很有才气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千古传诵的名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板贴纸卡(见板书)

-1-

-2-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第6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2、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如何细致观察、如何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

3、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小组内介绍清楚这种动物的外貌体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4、阅读《螳螂的启示》,认识连续观察日记,知道这种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

5、通过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连续观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

教学难点: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出示预习提纲:

1、回读本单元课文,回想课文的表达方法。

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3、提前一周左右布置预习。提示学生认真阅读导语及活动建议、活动评价的内容。可以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将自己的发言列一个简要提纲。

二、“温故知新”中的句子训练:

1、通过第一组句子,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1)轻声读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呢?(意思完全相同)

(2)再默读句子,想想两个句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适时总结:

①标点不同:一个用问号,一个用句号;

②部分词语不同;

③朗读时的语气不同;

④表达的效果不同,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要更强烈一些。

(3)师小结:第一句叫反问句,第二句是把第一句变换一种说法改为了陈述句。两句的意思完全相同,但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一些,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着写一写。

2、通过第二组句子,尝试改写。

(1)审清题目。提示:我们在改写时要注意什么?(①不能改变原句意思;②标点要正确使用;③不丢字,不写错别字。)

(2)学生改写,教师巡视。

(3)指名汇报。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拨订正。其中,变为反问句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意思保持不变,通顺即可。反问词可用“怎么”、“怎么能”、“难道”等。

三、“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

1、指名朗读导语。

2、默读丫丫的阅读日记,边读边想一想:丫丫的这则阅读日记中都记录了哪些内容?

3、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

(1)读了什么?(自己感兴趣,印象深的一篇课文、某个段落,或几篇课文进行对比阅读都可以)

(2)读后产生了哪些问题?

(3)思考后寻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即深入阅读后,揣摩到的写作手法。

4、想想丫丫这样做阅读日记,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好处吗?

(1)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做及时记录,可以为今后的复习提供材料;

(2)能将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作更细致的揣摩,便于自己积累、掌握各种写作手法,今后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培养自己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并通过自己反复品读和思考寻求答案;

(4)坚持进行练笔,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5、想想你在学习过本单元后,哪些阅读的内容让你最有收获或最感兴趣,不妨也照着丫丫的样子,写一则阅读日记吧。

6、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视。

7、指名朗读日记。师生共同评价,适时修改。

8、小结:希望大家能将阅读日记坚持写下去,一个学期后,我们做一次班级阅读日记展览交流会,那时大家一定会写得很多,写得更好!(如果班级中已经有学生曾写过阅读日记,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四、布置作业,检测反馈:

1、陈述句、反问句互换的补充练习。如:

(1)妈妈批评得对,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2)时间如此宝贵,我们要珍惜它。

2、将自己课堂上所写的阅读日记进行修改完善。

板书设计

语文百花园二

陈述句、反问句互换。

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不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第二课时

课前布置预习:

提前一周左右布置预习。提示学生认真阅读导语及活动建议、活动评价的内容。可以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将自己的发言列一个简要提纲。

一、导入口语交际的话题,回忆各自准备内容。

二、准备发言:

1、认真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此次发言的要求和具体内容有哪些。

2、检查自己必须介绍的三项内容是否都做了准备?想想自己还想补充哪些内容?进一步调整、完善自己在课前所列的发言提纲。心里面试着先说一说。

三、明确小组发言的要求后,进行小组内的介绍。

1、认真默读“活动评价”,对说者、听者提出的要求要分别明确。

2、小组内发言,之后本组按要求进行评价,选出本组发言最佳者。

3、每组选代表在班中发言,同学进行评价,选出本班发言最佳者。

四、小结:

1、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请大家想一想:写这样的应用文,对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好处吗?

如:培养自己认真观察事物、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将某种事物的变化及时记录下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3、大家都坚持记录了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是不是希望自己也能写出几则不错的连续观察日记呢?我们只要前一段坚持认真观察,像作者那样细致描写、深入思考,一定能!

课后反思: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