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08:34:40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习作分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完成了习作“味道好极了”,说说看,你写了什么?

学生交流。

大家都用自己手上的笔有滋有味地写下了自己最喜爱的一种美食,欣赏你们的作品真是一种享受。

这次我们的习作选材很丰富,(媒体:图片)有写到传统美食的,也有写到洋快餐的,有些风味小吃的,也有写各地菜肴的。在写法上,有从色、香、味几个方面介绍的,也有写自己品尝美食经历的。

大多数同学的习作都能符合要求,可以称作为“较好”,出现了几篇佳作,看了你们的文章就让人馋涎欲滴,老师打了个“好”,也有个别同学的习作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好好修改。

二、集体修改习作

1.师:老师征得两位同学的同意,把他们的作文打印了出来,都写得不错,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对照着写作要求,评一评,改一改,相互取长补短。(媒体:写作要求)

2.师:拿到文章以后,认真地读一读,你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片皮鸭(媒体出示)

臭豆腐(媒体出示)

学生交流。

3.师:接着老师还要向大家介绍从你们的习作中撷取的几个精彩片断,他们把美食的外形、味道等都写得特别具体,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作者读)

(1)黄鱼

(2)方糕

(3)八宝饭

4.师: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他们的写法值得我们好好借鉴一下。欣赏了几个精彩片断,下面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帮助一位同学来修改一下他的习作。认真地读读这篇《宁波汤团》,发现问题改一改,可以做些记号。一组同学重点看一下文章是不是存在语病,如果有,帮他改好。另一组的同学,重点品品文章中描写味道有没有写具体,如果没有,想想怎么改?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

师:经过这么一改,宁波汤团的味道也名副其实了。其实呀,好文章就是改出来的!

5.师:最后,老师还要向大家介绍一篇文章,这位小作者很有创意,他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写出了一种特殊的味道,外婆生日那天,全家人到饭店吃饭,美味的鱼翅上桌,大家都品尝起来。而小作者却把他的那份鱼翅让给了年迈、牙齿不太好的外婆,虽然他最后并没有品尝到这美味,但付出了爱心,得到了长辈们的夸奖,这样的`人生体验对他来说也同样是──味道好极了。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有声有色地讲述课文内容,讲后互相评价。

2、训练学生在讲述中准确使用本课积累的好词语,正确使用表示范围的词语。

3、在讲述中加入自己丰富的想像,使内容更生动。

4、教育学生加强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有声有色地讲述课文内容,讲后互相评价。

教学难点:

在讲述过程中准确地使用本课积累的好词语,正确使用表示范围的词语,并加上自己丰富的想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词语字条。

教学过程:

1、回忆、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课?(指名说并板书课题)

谁来说说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答:a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b懂得了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安居乐业、置若罔闻……

c知道了课文可以分三部分

d知道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具体说说)

2、今天,大家还想学到什么?

3、归纳学生所答,出示教学目标。

4、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讲故事)

为什么要用讲故事的方法?(课文故事性较强,对话不多)

讲故事应注意什么?

5、归纳学生回答,出示讲故事要求(大屏幕)

a有声有色地讲故事,内容完整。

b用上一些文中的好词语及表示范围的词语。

c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使故事更加生动。

6、小组合作,选取喜欢的一部分,按要求讲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大约准备15分钟左右,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评价。评价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按刚才提出的讲故事的要求评价,并具体说出他们所用上的好词句好在哪,以及想像的是否合理,有什么好处。如果词句使用不当或想像不合理,可以进行补充和修改。

教师随机出示本课应积累的词语和一些表示范围的词语。

如:安居乐业置若罔闻萎靡不振鸟语花香

铺天盖地手舞足蹈无影无踪跃跃欲试

大臣们任何人妖魔鬼怪

7、森林王国为什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通过读这个故事使你懂得了什么?

8、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围绕课前目标说具体些)

希望同学们都来**护环境的小卫士,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丽!

板书设计:

安居乐业

失踪的森林王国砍树破坏环境

无影无踪

爱护环境植树造林

第3篇:语文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能通过看两幅彩图,仔细品读诗歌,把握《给奶奶送阳光》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和人物个性。

2、能理解“习作要点提示”内容,了解“改写”可以分为哪几种。

3、能在忠实于原诗,保持整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合理展开想象,把想到的情节和细节说听,并能虚心地听取别人的评议,对别人想到的情节贺喜节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原诗,把握原诗的主要内容和人物个性,明确这次改写的具体要求。

三、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原诗,把握原诗的主要内容和人物个性,明确这次改写的具体要求。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通过看两幅彩图,仔细品读诗歌,把握《给奶奶送阳光》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和人物个性。

2、理解“习作要点提示”内容,了解“改写”可以分为哪几种。

3、能在忠实于原诗,保持整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合理展开想象,把想到的情节和细节说听,并能虚心地听取别人的评议,对别人想到的情节贺喜节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原诗,把握原诗的主要内容和人物个性,明确这次改写的具体要求。

(三)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原诗,把握原诗的主要内容和人物个性,明确这次改写的具体要求。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1、回忆过去学过的《但愿人长久》、《黄鹤楼送孟号然之广陵》这类课文,说说这类课文的特点以及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课文。

2、告诉学生:其实古代流传下来的是原诗,今天我们读到的配文是编者根据原诗想象补充了许多情节和细节,而形成的优美生动的故事。

3、揭示本次的习作要求:运用类似的方法,把《给奶奶送阳光》这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二、学生自己读“习作要点提示”前半部分,了解“改写”的含义及种类,明确本次习作的具体内容。

三、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诗歌,把握原诗主要意思和人物个性。

1、仔细看图,阅读诗歌,思考:诗中写了哪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小女孩:天真善良孝敬老人

老奶奶:慈祥乐观风趣幽默

2、进一步讨论:人物的这些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我为什么要给老奶奶颂扬光?是怎样送的?结果如何?

(2)诗歌通过这样一件事,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3)你最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喜欢?请你有感情地朗诵听。

四、阅读“习作要点提示”的后半部分内容,提示改写中的注意点

1、忠实于原文,保持整体框架不变。想象也要依据原文,合乎情理。

2、补充必要的情节和细节,使内容更具体、生动。找准几个展开想象的关键点:

(1)“阳光洒满天地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2)我是怎样包阳光的?

(3)奶奶听说“我给你送阳光来了”时会有哪些举动、语言?

(4)当发现阳光漏了之后,我会怎样?

(5)我是怎样给奶奶捶背的,这时我和奶奶说了什么?

五、试讲自己想到的情节和细节,讨论评议后写草稿。

六、学生认真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

一、教师评改。

选择想象丰富、情节安排巧妙的片断介绍。

二、学生继续修改。

三、誊文.

我的教学反思:

第4篇: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选用一部分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讨论、想象,在自读自悟中,感受《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与背诵训练,感受民间艺术家阿柄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感悟《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教具:

录音机、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乐曲《二泉映月》。

2.谈谈听后的感受。

3.介绍了解曲名。

二、了解阿炳身世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

2.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谱写曲子的?

3.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说说你对阿炳的了解。

三、精读第1~4自然段

1.朗读1~4自然段,阿炳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2.交流明确,了解创作背景

时间:

地点:

环境:

心境:

3.你觉得哪些词语,哪些句子难理解或写得好?

“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倔强的呐喊……”怎样理解?

交流体会。

4.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22XX二泉映月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朗读第5自然段前三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2.再读,将描绘琴声的旋律和其中包含思想感情的句子画出来。

(1)学生自读,画出句子。

(2)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特色。

(3)交流体会

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又写出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语句表达整齐。

3.朗读,加深体会。

三、拓展延伸

读了文章,倾听了曲子,乐曲把阿炳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告诉了我们,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想。我想对阿炳说些什么呢?

第5篇: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

跟随着小洁的目光,我们欣赏着蓝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跃的“青蛙”、展翅的“雄鹰”、赛跑的“龟兔”,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当小洁正想把面包纸扔进湖里的时候,她看见那清澈的湖水像镜子一样,映照出蔚蓝的天空和如画的山峦。谁忍心把这“镜面”打破呢?小洁攥紧了面包纸,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进了应该放的地方。

遗憾的是,那面“镜子”还是被一个小孩弄了个污点。那块香蕉皮,吓跑了小鱼,就连湖水也“皱起了眉头。

清澈的湖水需要我们每个人精心呵护。小洁只是在那面”明镜“面前,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正要撤开的手,但对每个人来说,在这一瞬间做出克制,并不是都能做到的。

这点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洁美好的心灵。

让我们把这清澈的湖水,作为一面永远的”明镜“吧。别忘记小洁那企盼的目光。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侧、卷“12个生字,会写”失、觉“等8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3、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教学重点

认字12个,会写8个,能熟读并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到过湖水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眼睛里的湖水是什么样子的?面对湖水你是怎样想的?(出示课题)

2、出示”清澈“一词,该怎样读?怎样记?

二、初读课文,识字认字

1、教师范读、领读生字。

2、指名学生读,教师注意听,纠正错误发音。

3、出示”幻“和”幼“: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区别,并说说怎样读?

4、出示”扔“和”跨“:想一想用我们学过的识记方法,应怎样识记?

5、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标出不认识的或易错的字。

6、请学生自读、教师在旁边巡视指导答疑。

7、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认读第一段。

2、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画面,配置音乐,进行范读。

3、请学生朗读思考两分钟,说说本段的段落大意。

4、”欣赏“一词怎样理解?它的同义词有哪些?是否可以替换?为什么?

5、两岸的风景怎样?请找出描写风景的句子。

6、你觉得这段中哪些地方写得很美,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美?

7、请大家注意:”小洁坐在船上吃面包“这句话。看下文,想一想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多媒体展示画面,配置音乐,老师有感情范读。

2、指名朗读,认真听其发音及语气,并及时纠正其错误之处。

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在旁指导。

4、提出问题:

(1)小洁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的时候,看到了什么?

(2)”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

”他“指的是谁?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目光“中体会到什么?

5、组织学生交流。

6、小洁的面包纸怎样处理了呢?你想知道吗?(引入下一段)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反复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

2、提问:”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请大家思考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出示”攥“字,怎么读?怎样识记?说说相应的同义词。

4、请大家再次齐读课文: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四、小结

1、老师总结本课内容,鼓励和表扬课堂上敢于发言的同学。

2、布置作业:请大家在熟读课文基础上独立完成课后”读读说说“一题。

[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通过复习巩固课文

1、请学生背诵课文。

2、出示多媒体课件,请学生观察主题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大意叙述出来。

3、请学生朗读课文,让大家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4、请大家带着对课文的理解,齐读课文。

二、谈感想,小结

1、请学生谈谈学习了本课有什么感受?

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自己该怎样去做?

2、老师点评。

三、认读课文生字

1、请学生自己认读课文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指名学生认读课文生字。

3、反复出示生字,让学生集体认读,并组词。

4、板书多音字:得为卷

请学生组词认读。

四、指导写字

1、请学生认读”我会写“中的字并组词。

2、请学生观察”我会写“中的字在写的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3、提醒学生注意提手旁和目字旁的写法。

4、请学生描红”我会写“一题。

5、争做”小医生“。

(1)教师把学生写得好的,或是存在共性问题的字,拿到黑板上,学生做”医生“,诊断哪些字写得好,哪些字写得不够好。

(2)同桌互查,比较欣赏。

第6篇: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练写醒、胸、摆、接、礼、群

教学目标:

1、知道左右结构的字在字形结构上的特点,在书写时能较准确地运用。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对汉字喜欢的情感。

3、了解初步的书法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醒、胸、摆、接、礼、群”等字在字形结构上的特点,能书写好作业的这些字。

教学准备:田字格卡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回顾导入。

简单回顾上学期“左窄右宽的字”的特点:上平下缩、左长右短、上缩下平、上平下平、上缩下伸的特点。

二、指导练写本课的字。

1、读帖观察书写“醒、胸、摆、接、礼、群”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整体要领:

(1)左右松紧适度。

(2)注意左右部分的宽窄、长短、高低、大小。

2、个别指导。

醒:左边中间的横要短,左右一样宽,一样齐。

胸:右边被包围部分是“凶”,不要写漏了竖。

摆:左窄右宽,下面是“去”,要写正确。

接:右边的“妾”,女要写的扁。

礼:左边的第一点和右边的竖对正。

群:左上的第2笔要出头。

3、教师范写。

4、学生临写,师巡视评价。

四、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注意:提示书写姿势要正确。

五、总结评价,展示作品。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