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20 15:49:57

第1篇:语文教案

单元要点分析

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非常丰富多彩,家庭生活是其中的一部分。青少年的许多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阅读这个单元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同学们会感到亲切有趣,容易理解。

一般说来,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的角度,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么组织运用的,这样才能达到把握全文的目的。学习这个单元的文章,也是如此。不过可以把认读文字、语句作为重点。要求注意辨字形、正字音、释词义。能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理解比较复杂的长句的意思。养成字斟句酌、细心研读的好习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勾画和积累关键性语句。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预习提示、书下注释中的词语的读音和意义,教师和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的写法。

3、学习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写法。

二、能力训练点:

1、 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2、 提高朗读能力。

3、 指导学生学习做读书摘要。

三、德育渗透点:

《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写景散文,充满着诗情画意,教学时,主要通过朗读,从图画中看故事,体会姐弟俩天真活泼的可爱形象及它们之间的情意。《散步》是一篇散文,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金黄的大斗笠)

明确目标

1、 扫除文字障碍,加强朗读训练。

2、 学习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写法。

3、 体会姐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一、预习:默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1、弄懂下列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依偎 妩媚 粗犷 小心翼翼 潇洒

揽 涟漪 分歧 悠闲

2、解释下列词语:

① 柔和:本课指温和而不强烈。

② 看管:本课指照管。

③ 翘:一头儿向上仰起。教师备注

④ 偶尔:本课指间或、有时候。

⑤ 雨帘:雨点密密麻麻,景象像帘子遮住一样。

⑥ 生气:本课指生命力,活力。

⑦ 分歧:(思想、意识)不一致、有差别。

⑧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

二、解题

这篇写景散文,描绘了一幅充满欢乐、纯真的风雨童趣图。文题中“金黄”一词不仅说明大斗笠是这幅风雨童趣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也暗示了姐弟俩金子般纯真的童心。金黄的大斗笠就像临时搭成的避雨的小房子,遮住了姐姐、弟弟和一只可爱的小山羊。文题中的一个“大”字充满了无限的童趣。另外,文题也是这幅风雨图中所点染的故事的线索。根据这一线索作者描述了姐姐冒雨给在山坡放羊的弟弟送斗笠和姐弟俩在斗笠下避雨的欢乐情景,表现了少年生活的快乐和姐弟间纯真的情谊。

三、正课

(一)1、学生朗读。在朗读中继续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教师范读。

(二)课文分析:

1、 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如此分段的根据。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出了“雨前—雨中—雨后”三幅美丽的图画。

第一部份:雨前(开头——“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地啃着青草”)

教师备注

蓝天——溜来一团乌云

雨前: 庄稼——卷来道道浪头 春山放羊图

男孩——挥着树枝,看管着小羊

第二部分:雨中(从“风来啦!”到“看看下面遮着什么”)

提问:作者在第二部分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风雨图,这幅风雨图贮满了生活的欢乐、纯真的童心,这幅栩栩如生的风雨图是由几幅图画构成的呢?(三幅图画)

庄稼叶子——翻过背 小山羊——毛弄乱

第一幅图 小男孩——汗珠被吹干 乌云——挤下了雨 风小雨稀

风小雨稀 雨——又粗又亮的线线,能数得清

风——抱住、用力、摇得叶子哗哗响

第二幅图 雨——向小男孩跑来 风疾雨急

风疾雨急 小男孩——很急,光着脚丫跑得噼哩啪啦

雨中: 姐姐——带着斗笠 雨——洗洗斗笠

风——想掀开斗笠

风雨交加: 第三幅图 斗笠下——姐弟避雨

风雨交加 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

温馨春意 露出一条滚圆的胳膊 形美 姐姐聪慧

姐弟亲情 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脚

遮着小山羊的咩咩声 声美 弟弟天真

遮着姐第的嬉嬉笑声

第三部分:从“金黄的大斗笠下还遮着笑”到结束。

斗笠——向蘑菇——那么美

雨后: 阳光——照着它 天晴美景图

雨水——润着它 教师备注

达 标 测 试

一、选词填空:

1、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 (跑、走、溜、逃)来一团乌云。

2、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 刮、卷、吹、冲)来的一道道浪头。

3、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的 (啃、吃、嚼)着青草。

4、那边,露出一条 (摸、拉、抱、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二、填空:

1、 第一个风雨镜头的特点是

2、 第二个风雨镜头的特点是

3、 第三个风雨镜头的特点是

4、 斗笠像个

小 结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充满诗情画意,可当散文诗看,但作者没有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在写景中甸染了故事。将人物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加以描写,写出了聪慧的姐姐识风雨、爱弟弟,调皮的弟弟特天真、爱姐姐,表现了少年活泼欢快的生活情趣。

补 充 练 习一、 课内补充练习:见练习册。

二、 课外补充练习:见练习册。

课后教学总结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斤字旁(斤)”;理解“天天、平平安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悉课文,能够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复述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深入研读课文,思考问题:文具的家在哪儿?为什么要给文具找家?

3、读妈妈和贝贝的对话,找出描写妈妈和贝贝心理和动作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整理文具、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斤字旁(斤)”;理解“天天、平平安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养成整理文具、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猜谜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知道谜底的同学就一起说出答案。小小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铅笔)。身体有圆也有方,常在铅笔盒里装,要是写错一个字,它会马上来帮忙(橡皮)。一间小小理发店,瘦长顾客进里面,只用身子转几圈,脑袋理得光又尖(转笔刀)。同学们真聪明!刚才提到的铅笔、橡皮、转笔刀,都是陪伴我们学习的伙伴,我们把它们叫做“文具”。

2、导入:不只我们有家,这些文具也有自己的家。它们的家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一次”“哪里”“仔细”“检查”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丢、找”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次、办、让”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学习“她、包”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理解。

形近字示例:

次(一次)--吹(吹风)--欢(欢乐)

办(办法)--力(力量)--为(为何)

让(让座)--上(上方)--证(证明)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文”点在竖中线上,横略斜,撇从横的中间起笔。

“次”右部横钩稍窄。

“找”右部横起笔略低于第一笔,斜钩较长。

“平”两横上短下长。

“办”撇在竖中线上起笔。

“让”左窄右宽,“讠”的横折提一笔写成。

“包”最后一画竖弯钩要写得饱满。

易错提示:

“次”左部是“冫”,不要写成“氵”。

“找”右部是“戈”,不要写成“弋”。

“办”先写“力”,再写左右两点,不要写成“为”。

(3)归类识字。

基本字带字归类示例:

欠:次(次序)--饮(饮水)--欣(欣喜)

戈:找(寻找)--戏(游戏)--伐(伐木)

同音字归类示例:

píng:平(平常)--评(评论)--苹(苹果)

bàn:办(办法)--半(一半)--扮(打扮)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2、按照写作顺序来划分层次,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贝贝的铅笔和橡皮只用了一次就都不见了。

第二部分(3~5):写贝贝放学回家找妈妈要新文具,妈妈让贝贝想办法给文具找一个家。

第三部分(6):写从此贝贝养成了收拾文具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我们给课文划分了层次,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课文的开头到结尾,贝贝对待文具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 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

3、 体会诗歌抒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4、 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思维方式

教学方式:

1、 自读品味法

2、 导读提升法

3、 讨论交流法

4、 读写结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安排:

1、 阅读讲解讨论《走进诗的世界》

2、 诵读本单元所有课文,感受诗歌情感。

教学过程:

一、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 外部特征

1、 分行。

2、 音乐性。

(二) 内在特征

1、 精美的语言

2、 隽永的滋味

3、 纯粹的情感

4、 深刻的哲理

5、 异常的美感

二、生命的律动——现代诗歌魅力探密

(一) 反复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

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但至今都还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价值。要求静心诵读,进入诗歌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意韵,读出滋味。

要求先不看导读分析文字。

(二)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三)结合导读分析文字,从语言(技法)、滋味、情感、哲理、美感等角度中,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要求:

⑴自主式的.思考(即要求读出自己的感觉,品出自己的滋味,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⑵开放式的交流(即与同学、老师进行多向的交流探讨,)

⑶有条理的表达

第4篇:语文教案

1设计特色:

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自主探究,在创新中求发展。

2信息资料

1、d、t、n、l的字母卡片及与单韵母相拼的翻动式卡片。

2、拼音乐园的课件及“摘苹果”游戏的挂图。

3、学生用的橡皮泥、小棒和毛线绳。

3教学要求:

1、学会d、t、n、l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4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声母:b、p、m、f并让学生回忆记忆的方法。

2、复习音节:ba、fo、ma、po

(设计意图:采取指读对读齐读和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检查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进行字母形状记忆方法的迁移。)

二、声母音的教学

1、拼音乐园里可热闹了!今天老师还要带小朋友到这里认识一些拼音娃娃。你们看谁来了?大屏幕演示字母d、t、n、l及直观图。

2、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指名试着读一读。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3、学生模仿读、练读、对读、同座互相检查读,教师相机指导n、l纠正的发音。

(设计意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发展需求,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三、声母形的教学

1、屏幕上的图能够帮助你们记住d、t、n、l的样子,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一想有什么新的发现,同座交流交流。(学生用以前的方法编顺口溜:队鼓鼓锤ddd;鱼儿跳舞ttt;一个门洞nnn;一根木棍lll。)

2、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畅所欲言。(马蹄印ddd、用手指摆d的形状;小伞把ttt、倒拄拐棍ttt、t和“七”像;独木桥nnn;l的形状像数字1、筷子、教鞭、指挥棒、旗杆、铅笔、灯管……)

3、他们还和我们以前认识的哪些拼音娃娃很像?

(d和b、p;n和u、m;t和f;l和i)

(设计意图: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寻找新的发现,使学生思维中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声母形的记忆体现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画面观察记忆字形;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字形;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比较记忆字形。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参与、体验、合作、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进一步提升。)四、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教学

1、翻版出示音节;这些音节你们会读吗?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示范读、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自由选择读、齐读等。教师重点纠正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2、屏幕演示一些带调音节:da、di、tu、nu、li、lu、ni、na.让学生用这些音节组词或说一句话,看谁用上的音节多。

(设计意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拼音在生活中的作用,为学生提前识字说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这四位拼音娃娃分别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声母"t"的写法。其余三个声母学生根据观察试着写一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指导自己满意为止。

3、教师巡视纠正指导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书写在低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书写的乐趣。)

六、巩固练习

1、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小棒、毛线捏一捏、摆一摆今天认识的拼音娃娃。有的独自进行,有的与同座讨论合作,教师给捏摆好的同学以展示的机会。

(设计意图:独特的教学手段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饶有情趣的欣赏、展示是对学生内在需求的最好馈赠。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会成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财富。)

2、“摘苹果”游戏。拼音娃娃来到果园里,哇!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大苹果,多诱人啊!你们想吃吗?学生认读苹果上的字母、音节,读对了就奖励一个大苹果。

(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学生在积极的竞争参与中,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培植。)

第5篇:语文教案

十五古代诗歌五首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初步把握欣赏诗歌的方法,培养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认真揣摩诗人的情感,学习诗人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方法。

3、能品位重要诗句的深刻含义。

4、了解与这首诗歌有关的文学常识。

5、能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轻重的变化,传递出诗文中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

6、能充满想象地读,读时再现画面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以《观沧海》为例,其他几首诗词可在本课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进行自读。

1、看67页注解1,简介作者曹操,学生可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适当补充。

2、正字正音。

3、朗读课文。(全班、小组、个人均可)

4、学生自己看课下注解,了解整首诗的内容,可查资料、工具书,可讨论、质疑。

5、研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诗中描绘了哪些美丽壮观的景象?请一一列出并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人的经历来谈。

——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襟?为什么?

——除本文之外,还有哪些表现作者志向抱负的名作名句,全班合作做一个积累,越多越好,积累要完整,包括名句、作者、出处、朝代等。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6、反复朗读,,朗读时注意节奏准确,讲究抑扬顿挫,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平面无声的文字想象成立体的、有声的、有情的,有你的丰富画面。

7、归纳诗歌赏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生先发表看法,教师补充强调。

8、开展背诵比赛,鼓励一节课背得多,背得熟,背得好的同学

9、布置古诗词背诵的任务,首先定期检查完成语文书后《课外古诗词背诵》的学习要求,再分作家广泛地背诵他们的经典之作。每个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名家名句默写比赛。

10、作业:

——熟练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完成《课课练》。

第6篇:语文教案

一、--整体回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喜欢)前几天老师看了一部电影,电影里有一句台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这样说的:“音乐它无处不在,它时刻充满着你的心灵,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音乐。”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扬科,他就是这样一个爱音乐的孩子。谁能用上下面的词简要地介绍一下扬科。(不同句式)

扬科

8岁

波兰

贫困

牧童

音乐

二、研读3—5小节

师:是啊,扬科是个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他在大自然中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乐声。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3—5自然段,并划出写扬科听到哪些乐声的句子。

1、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

⑴“妈妈,树林里在奏乐呢,‘噢咦’!‘噢咦’!……

⑵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

⑶堆草料的时候,他听到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

⑷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飞着。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

Δ2、自由读读这些句子,用上:扬科来到(),听到(象声词),他觉得(拟人)。

3、大自然的声音可是丰富多彩的,你们听——(放大自然的各种音效),用上面的句式说说。

4、这些是真的乐声吗?为什么扬科觉得都是“乐声”?(板书:(爱)大自然的响声)

5、练读:可小扬科是如此地喜爱,那怎么才能读出喜爱的感觉呢?我们试着读读,特别注意象声词。等会儿把你读得最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轻快活泼)

Δ6、指名读,读中评议、点拔、指导。

7、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大自然美妙的音乐读一读,齐读4句。

8、这些声音在爱好音乐的扬科听来是多么令人陶醉的旋律啊!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3、4、5、小节。(音乐声音小—大—渐小)

9、小结,过渡

小扬科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大自然的响声在扬科听来都是音乐,那么当扬科听到真正的音乐时,又是怎样的一番感受呢?

四、研读第三段

1、自由读6-8小节,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扬科爱音乐?

2、划出来后,不急着说,你先反复读读,想想怎样把扬科爱音乐的这种感情读出来。

3、学生汇报交流,相机理解有关句子,在朗读中理解。

a、“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幻觉)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兴奋、激动)

这句子朗读时的语气和第二段扬科爱大自然的响声时的语气一样吗?(不一样,爱的程度应更深些,要读出扬科被歌声和琴声陶醉的那种感觉。

(板书:(更爱)旅店里的音乐)

b、用同样的方法理解第7节的三句话:“小提琴的声音是多么美妙呀!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足的了”

①--读一读上下文,想一想这几句话的含义。(扬科渴望有一把小提琴)

(板书:(最爱)小提琴的声音)

②--“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一切”可能是什么?

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足的了”,你是怎么理解的?(愿望非常的强烈)

④--指导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4、扬科最爱小提琴的`声音,还可从哪里看出来?(做了一把小提琴,尽管不好,还一天到晚地拉着)

读读这部分。

5、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扬科还把音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什么都无法改变扬科对音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小扬科是可怜的,更是可敬的。让我们怀着对小扬科深深的同情和敬意,再来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6、总结:扬科,一个对音乐充满无比热爱的孩子,一个有着极高音乐天赋的孩子——他的命运之路又会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最爱)小提琴的声音

(更爱)旅店里的音乐

(爱)大自然的响声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