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2-09 09:09:55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认字8个,写字9个。

能力: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情感:初步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方法识字。通过阅读感受艺术的魅力,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仿写一段话。

难点:发挥想象力,仿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语文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丁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画[课件展示],我们来一起欣赏吧!

点评:学生的习作展现在自己的面前,从他们的世界里走进本课。导入设计自然、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复习巩固

(一)小画家笔下的世界是多么美丽呀!老师这里也有一盒彩笔,它们都着急了,看看它们给我们带来什么?

1、谁来读读?你能读吗?看看这支小彩笔,你读读。

点评:小彩笔的设计生动、可爱,学生非常喜欢,学习兴趣浓厚,同时巩固了已学知识。

(二)多么可爱的小彩笔!文中的彩笔更神奇呢?打开书,让我们读读吧,想想文中的我可以用彩笔画出什么?

1、(板书:美丽的今天、明天的理想)

2、明天有着美好的理想,那么小彩笔都画了哪些景色来装点美丽的今天呢?

三、新课

(一)学习“美丽的今天”部分:(出示课件)

1、轻声读课文,找一找小彩笔都画了哪些景色来装点美丽的今天呢?

点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找寻美丽的景色。

2、分析句子:

A、“蓝色的直线”:听,清澈的小河缓缓流过田野,哗哗哗,小河在说什么呢?指生说!你就是小河,你想说什么呀?那你来读读。

师评:我听到了:稻田说:“他很高兴!”、“谢谢你,小河!”

点评:老师的评价性语言丰富,易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谁还看到了不同的景色?

B、“黄色的圆”:中秋明月挂在山尖,是什么节日到了?这时候,我们都会做什么?

听了你的读,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那你能带着微笑读吗?

点评:让学生学会发自内心的感受中秋明月带给人们的温馨,学会带着表情读课文,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

C、“连绵起伏的远山”:你来读(2人)。这句话,老师也想读给大家听。

师自评:我觉得我读得挺好的,眼前的景色好美呀!谁能跟老师比一比?

点评:老师自己的范读及自评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学生可从中得到启发,并可进行再创造!

D、“细细直立的三角”:我看见同学们都想读,那你们同桌之间读读。

师评:我刚才发现这个同学读的时候还加上了动作,可真有创意!你来读给大家听听。更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塔可真高呀!我们跟他学学!谁再来读,你再试试!

点评:边读边加上动作表演,学生学得饶有兴趣,同时老师也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又学会了一种读书方式。老师的大胆表扬更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进行创造!

(过渡语)远山、明月、小河流水、高高的电视塔,多美丽的一幅画呀!我们刚刚用彩笔画出了美丽的今天。谁来给大家读读!(生配乐读“美丽的今天”部分)现在,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同去感受明天的理想吧!

(二)学习“明天的理想”部分: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读完之后就坐直,老师就知道了!

2、请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谁来说说?

3、分析句子:

A、“透明的海洋”:一眼就可以看到海底世界,太奇妙了!你看到海底都有哪些宝藏呢?

解释宝藏:对,沉船,只是不幸的事故。海底世界可神奇了,还有什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吧!各种鱼类,石油,丰富的矿藏。那你来读。

B、“绿色的太阳”:多美好的愿望呀!要真是这样,我们就可以舒舒服服过个夏天了!

C、“结满面包的大树”:真是个充满爱心的孩子!你们知道吗?地球上的一些角落还有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正面临着饥饿,土地荒芜、庄稼不再生长,战争、灾难,夺去了他们的粮食。他们多希望能有一片面包来填饱肚子!同学们,下面我们就用朗读的方式把我们的爱心奉献给他们吧!(全班)

D、“长上翅膀的小朋友”:师范读加动作:“我画……”,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读读。我们一起来读吧!

点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明天的理想”这部分,给与学生很大的学习空间进行品读,让他们能够把刚学到的读书方法适当地进行应用,各种形式的读更给了学生的展示机会。而老师的积极评价,绘声绘色的语言,和学生一同学习的态度,使得本课进行到此刻达到高潮。

3、五颜六色的小画笔描绘出美丽的今天和明天的理想,让我们心情无比高兴,那么我们一起把课文再读一遍!(配乐)

4、多神奇的小画笔呀!它画出了我们的想象,实现了我们的理想,你能仿照课文说说吗?四个人先说说吧!

四、布置作业

我们用语言的彩笔,描绘出美丽的今天,畅想了明天的理想。学了这篇课文,下课后你还想做些什么?(生自由答)

你喜欢哪项作业,就做哪项作业。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谢谢同学们!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问题,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 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对文中的人物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独特的看法。

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读课前导读,带着问题读书

2、学生自学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一位名叫乌塔的14岁德国姑娘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

师:(乌塔是德国小姑娘,她已经独自游玩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她还要去希腊呢!xx,你刚刚说的这些内容是在课文中第几段找到的?

生:我是在第五自然段找到的

师:你能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

(读第五自然段)

3、认读生字词,读通句子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一课要认得的字所组成的词语。

师:大家先自由读一读。

生自由读词语: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正音)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问题: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好不好)

2.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1)、师:同学们,刚才读了课文,谁能说说,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师:一个只有14岁的小姑娘,居然独自游玩了那么多个国家,他是怎么去游玩的呢?想一想她在旅行当中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找。

师:乌塔在旅行中是怎么做的?她为了这次旅行又做了哪些准备呢?课文的那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你来说一说。(第七自然段)

师:你们都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3)、师:对于小孩子单独出去旅行的事,作者和乌塔互相交流了看法,课文的那几个自然段讲他们讨论这个问题的呢?大家找一找,把它标号出来好吗?

(生找自然段,标号)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

(6至9自然段)

四、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1、师:老师有个提议,我来扮演文中的作者,你们来扮演乌塔,我们面对面地交流可以吗?

师:现在就开始吧

(师生扮演对话,引导学生读课文的句子和每人说只一点,不要长篇大论,尽量不请那几个不懂又说一堆的同学回答)

问1:乌塔,你一个人游欧洲不怕危险吗?你的爸爸妈妈不担心吗?

看来,你还挺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呢。

问2:乌塔,那么你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呢?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啊,到底准备了些什么呢?

问3:乌塔,旅游怎么多国家是要很多钱的,那么你的旅费是从哪里来的?——原来是这样啊。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交流的还挺不错的呢,乌塔的这些回答你们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答: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知道的。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第一、二两句话吧。

(生读)

师:通过交流和读课文,乌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各自回答。

(1)自理能力强。

(2)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

(3)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4)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5)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师总结:乌塔的独立,有计划,活泼开朗都值得我们学习。乌塔也同样问了一些有关中国孩子旅游的问题。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回答她的。作为中国的孩子,你又是怎么回答她的呢?同学们,交流交流吧。,读完课文以后同桌交流交流。

生同桌之间交流。

2、师:同学们,这一回呀,老师想来扮演乌塔了,你们就是中国孩子,我们再来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好吗?

生:好。

问1:你们中国孩子,也是这样旅游的吗?

——那不对啊,我也是家里的宝贝,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呀,不过我们的兴趣不同,有时候我就单独出去玩,为什么爱你们就不能让你们出去玩呢?(国情不同、家庭因素)——这回我明白了。

(师生再次交流,顺势引导对比中外少年儿童的不同,点名国情不同、条件限制等)

五、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讨论的非常热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纷纷发表,师随机引导,引导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不可以)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节课不是号召同学们全部都离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肚子去旅行,这是不现实的,但是至少我们应该像乌塔那样有独立的意识,最起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是应该能做的到的。

第3篇:语文教案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段写屠户惧狼,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屠户开始由被动转入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面。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方法阐释

1、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能加深理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2、疏通文义是必要的,但切忌烦琐的讲解,也不必字字句句求确解。主要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教师可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

3、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之“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的关系。

5、进行比较阅读,使所学知识内化,在超本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目标定位知识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能力

1、进一步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情感学会勇敢机智的与邪恶势力作斗争。重点难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教学辅助工具

电脑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去掉标点。)

2、知名示范朗读

3、点评。

4、自由朗读。

5、划分句中节奏

6、理清结构。

7、为每一段加小标题。

8、找出主旨句

三、小组交流,翻译课文

1、小组交流预习翻译课文情况,重点解决疑难,串译课文。

2、课堂交流,质疑答疑。

3、课堂练习,翻译句子。

4、完成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5、学生自批。

6、自批反馈。

7、巩固记忆。

四、深入研读课文

1、本文“异”在哪里,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回答?

2、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狼的狡猾?

五、拓展延伸

1、阅读《狼三则》之三。

2、说说本文“异”在哪里。

3、完成练习。

六、总结

1、用蒲松龄《狼三则》最后的一句话作结。

2、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3、小结。

七、作业

1、收集有关狼的成语。

2、好书推荐:姜戎的《小狼小狼》《狼图腾》。

谈话

提出阅读要求。

点评

进一步明确要求

出示问

教师巡视,和学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启发引导,与学生共同质疑答疑

出示问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出示答案

教师巡视

出示问题

出示问题

出示原句

自由朗读

学生朗读,其他注意听。

互评

朗读

划分节奏

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

相互质疑答疑

学生完成后交流

学生完成卡片制作

自批

学生记忆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完成后交流

学生翻译理解

指名回答

意在分清文章节奏,为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明确文章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成翻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质疑答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知识卡片的`建立,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建网,形成体系。通过深入研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通过拓展延伸,使所学知识内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别切通过想换内容的比较学习,进一步加强理解。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情感。拓展延伸,使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

案例评价:

本文是一篇情节比较简单故事有趣的课文;串译课文比较简单,但常用实词、虚词较多,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课文,尤其是对文章节奏的训练、课文结构、主要内容的理解等环节设计,为突破本文教学重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文言文积累卡片的建立,又将所学知识进行了建网,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同时也为将来运用知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狼三则》之三的阅读,又进一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运用知识提供了一个平台。本课授课效果良好。

第4篇:语文教案

一、主题思想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语文教案-诗词五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

《别云间》是诗人在故乡被清兵追捕时所作的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破国亡身的悲痛和誓死不屈的抗清决心,表现了诗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炽热的爱国热忱。

《水调歌头》这首词通过中秋醉酒赏月,以奇特的想象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醉花阴》这是一篇相思之作,通过对闺中环境和重阳佳节把酒赏菊的孤独寂寞之感的描写,表达了对丈夫无比深切的思念之情。

二、思路结构

《题破山寺后禅院》以由外入内的游寺的路线贯穿全诗。首联从“入古寺”“见高林”写起,点明游寺的时间,烘托幽深的气氛,颔联写踏竹径,到进禅房,抓住山寺独特的景物,描绘了山寺幽深寂静的景色;颈联点明全诗主旨,种种景物的描写,都是围绕“潭影空人心”层层铺垫;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烘托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全是井然有序地塑造了一个幽静、高远的境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首联:直言获罪被贬原因。“朝奏”与“夕贬”相呼应,表明意外获罪之迷。“路八千”由贬谪之远,说明获罪之重。颔联:表明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及不顾惜衰朽残年的勇气,言词之中充满着对因忠而得祸的怨愤之情。颈联:借景抒情,念家人,更系国事,情悲且壮,进一步抒发非罪远谪的不平。尾联:对远道而来的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情调凄楚、心绪沉痛,蕴含着诗人难以言喻的愤激情怀。

《别云间》全诗缘事抒情。叙事上,由远及近,渐次推进;感情上,由悲而烈,逐层加深。首联:写自己抗清的经历和现在的遭遇。颔联:作者将个人的遭遇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清军入侵中原的强烈义愤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颈联:表明诗人就义之前的思乡之情。尾联:表达诗人坚定的抗清斗志和对抗清事业的必胜信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按问“天”一一问“月”一一问“人生”的思路,层层递进。

词前小序,叙述作词的原因,领起全篇。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像,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表达了作者的豁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诗词五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醉花阴》这首词上片开头写节日的无聊与闲愁,一个“愁”字奠定全词基调。后二句写佳节重阳的夜晚。一句“凉初透”,给人以凄清寂寞之感。下片写独自对酒赏菊以及内心的愁绪。开头二句似乎写得闲雅洒脱,良辰美景自得其乐,但因酒前花下少了一个人,于是有了下面的凄凉意境。“莫道”是突兀而来,三个句子三个层次,不消魂承上逆转,引出下句“西风”,使重阳佳节带上萧索的凄凉;最后推出“人比黄花瘦”的警句来,是重阳“愁”的归结。“瘦”是全词词眼,主题所在。全词以“愁”字起,以“瘦”字止,寄相思之情,抒离别之苦。

三、参考译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来到这座古老的寺庙,初升的太阳映照着高耸的树林。竹丛中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周围的花草更加显得葱郁幽深。山林的美景使得百鸟自由地欢唱,清澈的潭水倒影让人心地空灵。万物的声响此刻全都沉寂了,只有空中偶尔传来钟磐的余音。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谏阻迎佛骨的上疏早晨刚呈送到皇宫,傍晚就传来获罪的消息而被贬潮州。既然决心为圣明的君主兴利除弊,又怎么能够顾惜自己的衰朽残年。巍巍秦岭云海茫茫,身家何处是归宿?皑皑白雪拥堵蓝关,马儿都裹步不前。贤任孙从远方来,念你孝心一片,就劳你到那瘴疠之地收拾我的骸骨了。

《别云间》

抗清斗争已经整整三年了,今日不幸落入敌人的手中。想起河山沦陷,双眼热泪不断,天地辽阔,可何处能诉说心中的悲愤!毁家纾难生死早已不放在心上,只放心不下铁蹄下的父老乡亲。待到魂魄归来故土的那一天,重举抗清的大旗与敌人决一死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何时出现的呢?端起酒杯仰问上苍。(又)不知天上的宫殿楼台,今夜是什么年月。我(有心)想驾风前去,又怕琼楼玉宇的极高处,(我)耐不住那里的清寒。(况且在那里)起舞只能玩赏自己的孤影,哪如在人世间(痛快)呢!月亮转过朱阁,低照着美丽的窗户,照着不眠的诗人。不应有什么怨恨,(但它)为什么总是赶在(我)离别亲人的时候露着圆脸呢?(退而思之)人世本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难以圆满。只求亲人平安,千万里之外共赏此美月吧。

《醉花阴》

漫长的白天难以挨过,铜香炉里的香料逐渐燃尽。重阳佳节又到了,碧纱橱中夜半时,玉枕冰凉透骨。傍晚在东篱下饮酒赏菊,淡淡的菊香沁人心脾。仍无法排解心中的愁苦,西风吹卷竹帘,赏花人比菊花还显得单薄清瘦。

四、诗词简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这首五律是诗人仕途失意后,游历虞山破山寺时写的一首山水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景。“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代读者赞赏的名句。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的幽深、清寂。“悦”,用如动词,使……欢化“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馨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动显静,以钟馨音响轻轻回荡,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语言简洁明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第5篇:语文教案

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1、认识“朴、峻”等7个生字,会写“雄、朴、旬”等10个生字。

2、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 (宋体,五号1.5倍行距)

2、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3、学习××××××××××。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里,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丽江古城自然景观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新词,利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自由读课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的印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意大利有一座水城——威尼斯闻名于世,在我国云南也有一座高原水城,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我们东方的威尼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丽江,去领略一下那里独特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当中的重点词语,指生读、齐读。

3、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了丽江的哪几个景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2、师生交流。

四、再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丽江的风景。

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地说说读这段的感受。

3、请带着赞赏的语气读一读本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哪两个景点呢?

下面我们就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

(一)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古城的神奇而美丽,边读边把它画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丽江古城是高原姑苏图景?这幅图景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你的想象,还有搜集的图片,谈一谈。

(3)配乐朗读本段,感受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二)学习课文5自然段

走出古城,不远处就是玉龙雪山,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雪山的美景吧!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2)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丽江还有哪些迷人的景观?

(2)除了书上所说的,你还知道丽江有哪些迷人的风光?

(四)学习最后一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月色中的古城给你什么样感觉?

(2)指名说并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出示过渡句,体会其作用

(1)作者为了把这么多美丽的景点详略得当地写出来,在景点与景点过渡的地方,用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句式,请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理解句子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各归纳或启示了什么?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读。

四、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同学们,今天作者带我们游览美丽的古城——丽江,请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丽江?

五、布置作业

如果让你给丽江做宣传,你将怎样写广告词?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第6篇: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

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2.歌曲里头有一句歌词是“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周杰伦这歌曲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

(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问题很简单,但是抓住了课文的主线。也渗透了有效地捕捉课文重点信息的方法——重视过渡句。】

给课文分段。

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

两鬓班白:鬓脸旁边靠近耳朵的头发。头发已经花白了。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劝学》中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义词有:半途而废;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嬉戏:游戏;玩耍。

瑕疵:微小的缺点。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注意“沓”不要写成“踏”。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

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

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也作“顿开茅塞”。

3.齐读课文,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三、小结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听写生词。

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期盼”

1.读1-4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

2.交流。

(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些语句时越读越迷惑,迷惑于“完美”与“祖传配方”之间的关系和奥秘,迷惑于“手艺高”的父亲的古怪的动作、企盼的眼神、令人费解的话语……学生越是迷惑,对接下来的重点内容的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浓厚。】

3.齐读第三小节。

4.小结: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到底在期盼什么?儿子怎样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

(二)研读“苦苦寻觅”

1.默读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

(1)“我”怎样寻觅“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

(3)研究父亲不同表现的原因。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

(1)理解第五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2)(6——8)自然段为第一层,写“我”找到瓷片。“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9——11)自然段为第二层,写我“复制”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儿子已经大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12——16)自然段为第三层,写“我”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丽的。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3.齐读第二部分。

4.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三、再读领悟。

把文中多次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四、练读拓展。

1.读一读。

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唱歌。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第7篇:语文教案

5 小苗快快长

学目标:

1、观察春季人们的种植活动,初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

2、通过种植与观察记录等活动,感受生命的成长,体验丰收的不易。

3、培养勇于实践、敢于负责、做事有始有终的品质。

教学重点:

观察春季人们的种植活动,亲身体验种植活动。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感受生命的成长,体验丰收的不易。

教具准备:

教师:盘子、大蒜若干头、黄豆若干袋、铁丝30根、贝贝图片、一盆吊蓝、一盆蒜、一盆萝卜苗、一盆白菜苗、、小苗饰物、纸杯、一盒子蒜瓣、连好的蒜瓣、纸箱

学生:盆栽植物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了解春天是植物生长的季节。

听歌曲《小雨沙沙》

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了解春天人们的种植活动,体会种植活动的乐趣。

欣赏图片《植树》

欣赏图片《种花》

欣赏图片《种田》

利用讲析种植活动的重要性

学习种植方法

通过实物投影仪观察教师是怎样种植物的。

演示种植的过程。

实践种植活动

分组

剥蒜皮

连接蒜瓣

放入容器中

浇水

巡视指导学生的种植活动

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

欣赏录像《黄黄和绿绿》

播放录像《黄黄和绿绿》

展示种植成果

展示自己种的蒜

教师进行点评

拓展生活中的种植活动

向家长学习其他植物的种植方法。

发种子

安排学生向身边的人学习种植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新课: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

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师:这首歌曲多好听呀!春天小雨沙沙地下,种子要发芽。你们看贝贝邀请我们和他一起种小苗,你们高兴吗?

出示图片

板书课题:小苗快快长

三、讲授新课:

1、师:春天天气变暖了,风儿变柔了,雨水多了起来,万物复苏。春天是种植的好季节,我们和贝贝先去看看人们在种些什么吧。

2、播放:播种的季节

3、展示植物

师:同学们看到了,春季人们在种花、种树、种庄稼。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喜欢种植活动,哪位同学愿意把你从家里拿来的植物介绍给大家?请你介绍的时候说清植物的名字、是谁种的,好吗?(找4---5位学生介绍植物)

师:还有许多同学带来了植物请你们向同桌的同学介绍一下你的植物。

学生互相介绍植物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出示并介绍四种植物

出示白菜苗、萝卜苗、蒜苗、吊蓝

师:这盆是萝卜苗,它是用萝卜培育出来的。

师:这盆是白菜苗,它是用白菜培育出来的。

师:这盆是吊蓝,它是从吊蓝妈妈身上摘下一束,种在土里长出的新吊蓝。

4、学习种蒜

(1)师:这两盆是蒜苗,它们是用大蒜培育出来的。你们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2)同学们说对了,一盆蒜苗是用土种出来的,一盆蒜苗是用水泡出来的。我们还可以用木屑、棉子皮等种植,你们看种植的方法是不是很多呀?

师:你们看这些小苗嫩嫩的、绿绿的多可爱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水种大蒜好不好?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当我的小助手。我讲一步他就把我种蒜的方法贴在黑板上。

出示要贴的字(剥蒜、连接、倒水)

(3)讲析种蒜过程

①首先我们把大蒜剥去皮,选择光滑的蒜瓣做种子。剥皮的时候从蒜的尾部剥,尽量不要碰伤蒜肉。

②演示剥蒜选蒜

蒜剥好了,我们来认识一下蒜瓣吧!这是蒜头,蒜芽是从这里长出来的,这是蒜尾,你们看蒜尾有小根,蒜根是吸收水分的。

第二步是用铁丝把蒜瓣连起来,这样做是为了固定蒜瓣。注意用铁丝时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铁丝,另一只手拿住蒜,铁丝从蒜的背部穿过去

③演示用铁丝连接蒜

穿时铁丝离蒜尾部的距离要差不多,同学们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了让蒜根部均匀吸水)。用铁丝时要小心,穿好后把铁丝拧在一起。注意老师拧铁丝的动作,把两根铁丝交叉,转动一下。如果遇到难题,你可以请身边的老师帮助对吗?

④现在我把连接好的蒜放进容器里。

注意放时要把蒜尾朝下,蒜头朝上。再倒上水。水不要太多,没过根部就可以了。现在同学们可不要用手揉眼睛呀!因为我们的手上有蒜汁,揉眼会刺痛眼睛的。

(4)学生实践

师:你们看我的小助手多能干呀!他已经把种蒜的过程贴出来了。来送你一棵小苗,谢谢你。

①谁愿意来做小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讲种蒜的过程?

②学生分组种蒜

师:现在,两人一组合作种蒜,请注意:两人要分好工,互相帮助。才能把工作完成好。如果遇到困难请你举手,老师帮你解决。放音乐《种子发芽》,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种植

③展示学生的种植成果

师:你们看,这两位同学把蒜种好了。还有许多同学都把蒜种好了,你们真棒!

④师:现在让我们休息一下看一个小故事吧。

播放:录像《黄黄和绿绿》

绿绿: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呀?

黄黄:我叫黄黄,你呢?

绿绿:我叫绿绿,你怎么没精打采的?

黄黄:咳,我的小主人根本不关心我的健康,每天也不给我晒太阳,我渴了也不给我喝水。你看我长得又瘦又小,叶子都黄了。你过得怎么样呀?

绿绿:我的小主人可好了,他每天给我浇水,还把我放在暖和的阳台上让我晒太阳,你看我长得多壮呀!

师:你们看了这个小故事明白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贴图片(太阳、水、空气、爱心)

师: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种下了蒜瓣就要用心照顾它每天给它浇水,把蒜苗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让它呼吸空气,用爱心去呵护他。

(5)给蒜苗作生长记录

师:蒜种好了我们来给蒜苗做个生长记录吧!:41页图片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水泡蒜的方法。其实种植的方法可多了,还可以用土种植、用木屑种植等等。我们不仅可以种蒜,还可以种花、种草、种蔬菜、种小树。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余向爸爸、妈妈、身边的人请教,学会更多的种植知识。贝贝要送给那些爱学习、爱探索的孩子们一件礼物有谁想要?你们猜猜这件礼物是什么?对了是种子。这里面有黄豆的种子、红豆的种子、绿豆的种子、云豆的种子,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手中的种子培育成茁壮的小苗。

教案反思:

这一课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学生们对春天的自然现象有所了解后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极为必要的。教师在进行本课教学时,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活动的设计,种蒜的过程教师讲析清楚明白,充分的利用实物投影仪清晰的展示了种蒜的全过程。学生看得很明白,以及教师的教具准备丰富、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的动手种蒜过程时间比较充裕,学生的兴趣也很浓,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能利用电脑、录像、图片等教学手段,把本课的重点、难点顺利的突破。课程结束时教师发给学生一包种子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向身边的人去学习,这种延伸学习的设计,也很吸引学生,容易让学生接受。讲授种植树木环节时,结合植树节进行环保教育,安排得很流畅、衔接得自然。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学环节安排上欠灵活,学生的种植活动也可多安排几种分组进行,这样会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强,课堂更活跃。

第8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读题。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2、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4、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3)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5、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4、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6、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7、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9、借助诗境,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10、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11、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12、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13、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5、?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9篇:语文教案

1935年,一位名叫吉米·安赫尔的飞行员为了寻找黄金,驾机飞越了委内瑞拉高地。当飞越德弗尔山(魔鬼山--译注)时,他发现了一些瀑布。两年后,吉米·安赫尔又飞回来,作一次更接近瀑布的观察,但他的飞机不幸坠毁,陷入了一片沼泽地。他和他的同伴花了11天时间奋力穿过热带丛林到达瀑布处。吉米·安赫尔没有找到黄金,却发现了世界上最高的瀑布,这个瀑布后来即用安赫尔的名字来命名。

安赫尔瀑布从德弗尔山上满青草的平坦山顶向下跌落979米,大约是尼亚加拉瀑布高度的18倍。瀑布先泻下807米,落在一个岩架上,然后再跌落172米,落在山脚下一个宽152米的大水池内。

这个地区的热带雨林非常茂密,不可能步行抵达瀑布的底部。雨季时,河流因多雨而变深,人们可以乘船去那里。在一年的其他时间里,只能从空中观赏瀑布。

德弗尔(山地人命名为奥扬特曾伊山)是一座平顶山或台地,可能形成于6500万年前的地壳上升运动。山顶因风化作用而被侵蚀出许多深坑。雨水集聚在这些裂隙和深坑内,然后漫过山腰涌出。

人们仍然来到委内瑞拉的这个地区,沿着河流淘金。那里的小城镇上只居住着钻石搜寻者及其供应商。该地区还富含铁和其他矿藏。委内瑞拉第五大城市---圭亚那城是钢铁业重要生产中心。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