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6 20:30:13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学生分析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设计理念

1、在新教材和《课程标准》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学生读、写的欲望都很强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为了这一理念,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让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的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作出研究的反应。学生通过研究性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具有诱导倾向的问题,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春天吧!引导学生齐唱《春天在哪里》。好,我们已经找到了春天。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想知道它们在春天、秋天时有什么不同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用学生会唱的歌曲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教者以启发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回答: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明确初读目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以简单的问答,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并想办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3)开火车认读生字。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帮助不会认的同学想办法认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喜欢比赛的特点,培养团结合作和竟争意识。]

2、再读课文,突出重点。

(1)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设计意图:抓住事情的过程,体会重点人物的特点。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注重展示从对内容的理解到对人物品质的认识过程。]

(2)略读分析这篇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你喜欢哪几句话?读给大家听,要读出感情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3)学生自选角色,有感情地表演出来,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同?感悟小枣树说的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小柳树: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小枣树: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色的研读,力求突出重点,使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

(4)读了课文,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大胆说出来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3、精读课文,加强语感。

(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们准备抓住哪些语句把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特点表现出来呢?

[设计意图: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拔、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重点词语,观察插图,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性格对比,加上学生自己的理解,把课文朗读并表演出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情感。]

三.拓展与巩固

1、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先自己想想,然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巧用课文抓住文中的发散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文中人物的优缺点转移至现实的每个人身上,使德育落到实处。]

2、巩固会认的字

游戏:听音出示字卡。(教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3、总结谈话: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却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我们是不是要学习小枣树的高尚情操啊?

四.作业设计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课后朗读全文给大家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吧!

教学反思: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时代背景。

3感悟罗伯特对残酷生活的积极、豁达的正确的人生态度。

4学会正确、积极地实现自己的梦想,造福他人。

教学重点:

1人物形象的刻画及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儿童心灵的创伤。

教学难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的画面。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黑孩子罗伯特从小生活在贫民窟,因为肤色问题常常受到同学丽莎的奚落,但后来他为了救治得病的丽莎,却毅然捐出了自己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黑孩子罗伯特》,去了解事件的缘由。

二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背景资料。

三自主学习

(一)解决字词

霉臭冲鼻橱窗攒钱捐钱寒颤

撵出殡奚落怦怦蠢

灰暗:暗淡,不鲜明。

霉臭:发霉腐烂,散发臭味。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寒颤: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的现象。

惊恐:惊慌恐惧。

哽:因感情激动等喉咙堵塞发不出声音。

(二)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文题”的理解:“黑”指罗伯特的种族,在这里着重指出“黑‘字,意在说明在当时乃至今种族歧视严惩的社会,罗伯特的天真、善良、富有爱心的高尚品质就尤为珍贵了。

2、说说文章讲了一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本文叙述了黑孩子罗伯特为了救治得病的白人同学,毅然捐出了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刻画了一个天真、善良、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黑孩子形象,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同种族的人应如何相处。

3、文章结构

1)1马丁·路德·金的讲话。

2)2—5交待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的环境中。

3)6—7罗伯特为买战斗机模型辛苦攒钱。

4)8—20罗伯特把买战斗机的钱捐给丽莎治病,这行为感动了丽莎的父亲,让他重新认识了种族关系。

四小结

学生讨论:我们该如何面对歧视,学会生活

五板书

罗伯特

丽莎战斗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文章主题

3、我们该如何面对歧视,学会生活

二合作学习

(一)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我们从何处看出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环境中(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1)生活环境2)罗伯特的经历及其心理感受

2、看到罗伯特的遭遇,你感受到了什么?

3、如何评价罗伯特这个孩子?(结合事例用自己的话)

(二)学生小组讨论:对课文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三)各组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在课堂上交流。

三探究学习

1、跳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的句子并说明其所用方法及作用

2、找出文中最让人感动的句子,说明理由

四回顾反思

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认识种族平等的意义,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

五作业:略

《黑孩子罗伯特》练习题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霉臭()模型()奚落()玫瑰()店铺()

攒钱()寒颤()禁不住()捐献()救济()

2、根据拼音写汉字

lǜdǒngchúshuìyìyì

失业()()事()窗上()小心()

yǒngzàngniǎnpēngpēngbìn

()出()礼()出来()跳出()

3、文中几次提到玫瑰花红得像丽莎的脸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第四段中提到了玩具店的店主,他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5、文章开头一段似乎与整个故事情节无关,能否删掉呢?

6、希特勒对犹太人,澳洲对土著人的灭族屠杀,我国古代称一些少数民族为匈奴、鲜卑等,这些种族歧视现象在今天的世界还存在吗?如果有,你能列举一两件事吗?人们常说“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应从这些历史中得到哪些教训?

二、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在教室里,罗伯特一天的心思都放在那架战斗机上了,好不容易才等到该放学了,谁料尤金太太突然宣布说:“丽莎得了肺炎,住院治疗需要很多钱。她爸爸自从S纺织厂倒闭后就失了业,家中生活很困难,希望大家能帮忙捐点钱。请同学们回家后和父母商量一下,捐多捐少都没有关系。”

“肺炎严重不严重?得了肺炎会不会死?”一个女孩问。

“可能。”教师点着头回答道。

丽莎可能会死?罗伯特听了禁不住打了个寒颤。要是丽莎死了,岂不是永远见不到她了吗?呃,天哪,丽莎,你不能死,不能死,绝不能死!罗伯特摸了摸裤子的口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三步两步地冲到讲台前,把钱全部掏了出来。他把钱交给尤金太太说:“给丽莎治病。”

“哦?”教师愣了一下说,“最好先回去跟你妈妈商量一下。”

“我妈妈不知道我有这么多钱,这些钱——都是——都是我存着要买战斗机用的。”罗伯特一提到战斗机就想哭。

“罗伯特,这些钱你存得很不容易,你要全捐给丽莎?”

“……”罗伯特点了点头,就赶紧转身跑出了教室。一出教室,他的泪水就大颗大颗地涌了出来。他怕老师再多问两句自己就会改变主意。他是多么喜欢那架战斗机呀!可是他也怕丽莎因为没钱治病而死去。想到战斗机,想到丽莎,他一路伤心地哭着回了家。

1、概括选段大意。

2、文中画“~~~”的句子采用的是对人物的何种描写?如何理解其作用?

3、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动词?请你简要谈一谈。

4、“这些钱——都是——都是——我存着要买战斗机用的。”此处的破折号表明人物说话断断续续,请你分析一下,小罗伯特为什么会这样?

5、罗伯特为什么“一路伤心地哭着回了家”?

6、如果你是罗伯特,你会怎么样做?说说你的理由。

三、课外阅读

黑人州长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第五十三任州长,也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儿出生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

在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到会的记者提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是什么把你推向了州长宝座的?面对300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他仅说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后来人们才知道,皮尔保罗是他小学的一位校长。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wáng)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不与老师合作,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的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有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

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跑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使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能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着污言秽(huì)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来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的成为了州长。

在他的就职演说中,有这么一句话:“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1、罗杰·罗尔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是谁把罗杰·罗尔斯推向州长的宝座的?

3、皮尔·保罗先生用看手相的方法给学生上课,是不是“迷信”?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4、罗杰·罗尔斯为什么能真的成为纽约州州长?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3、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借助资料理解文中关键词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读,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整体把握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八单元,请把书翻到单元导语,自己认真读一读,看一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编者对我们学习这一单元提出了哪些建议。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归纳

3、谈话导入:说到花,大家都不陌生,含妖吐蕊的迎春花,欺霜傲雪的秋菊,独立枝头的腊梅,它们都跟随着四季的脚步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不期而遇的惊喜,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些花,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学习课文:

1、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猜一猜文章会写些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具体写了些什么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2-3段,边读边想:在众多的花中,人们为什么特别喜爱梅花和牡丹?

2、导读第二段:

(1)自由朗读,在人们喜爱梅花的三个原因中,哪个原因最重要?

(2)学习《梅花》,感悟梅花象征的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

指名朗读,感悟到梅花的哪些特点?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指导朗读,把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带进诵读中。

(3)还能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理解“岁寒三友”“四君子”中蕴藏的情感。

(4)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中国历史上具有坚强不屈品格的人物。

(5)学生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后部分

教学重点:以不同表达式的读来理解课文的含义。

教学过程:

回顾课文:

文章具体写了些什么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导读第3段。

自由朗读,在人们喜爱牡丹的三个原因中,哪个原因最重要?

学习“传说”部分,感悟牡丹刚直不阿的精神。

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有趣”。

指导朗读,把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带进诵读中

教师结合课前的资料,介绍中国历史上刚直不阿的人物。

学生感情朗读第3段。

导读第四段:

自由朗读,说说这八种名花有名的原因。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这八种名花象征什么品格。

小结:中国是花的国度,赏花,爱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各种花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根据名花的风姿色彩,融会进自己的情感体验,给名花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它们有的表现人格尊严,有的象征刚正不阿的精神,有的反映人们对洁身自好,不怕强权的赞美。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花也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的象征,

学习第五,六段

自由读第五段,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市花。

师:花好还要人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种花的行列,不仅是因为花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身心,更寄托着人产美好的情感。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收集花的象征含义。做成资料卡。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赏读品味有关描写杏花的句子。

教学重点:

读通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2、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3、板书《第一朵杏花》。

4、读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自由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杏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文章为何要写第一朵杏花?

3、读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自学情况。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读文后的生字,并组词。

2、指名分节读读课文。

3、说说你读了课文后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的价值的问题则留作第二课时解决。)

4、概括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赏读品味:

本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找一找,读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竺可桢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精神。

2、情景演示,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及品字析句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析、演,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1-5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了竺可桢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重点理解“习惯地问”,“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观察的精确、细致及长期的观察习惯。

3、相机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过渡:“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一年中小孩子牢记竺爷爷的话,当他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时,他是如何告诉竺爷爷的呢?

三、情景演示,体会人物心情.(6-15自然段)

1、读课文,小组中分角色演示当时的情景。

2、指名演示对话,其它同学仔细看,仔细品,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想象人物说话的神情,评评同学的表演。

3、给这段对话加上一定的提示语。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5、导读“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说说从这一大段中你体会到了竺爷爷又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

2、理解“精确”一词。

(先说说“精确”是什么意思?再请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说什么才称得上是“精确”。)

五、通读全文,总结。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2、汇报交流。

3、学习了本文,你觉得竺爷爷搞科研采取的是什么态度?从他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课后作业:

进一步搜集竺可桢的有关资料。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圆圆说话时的心情。培养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知错就改、讲信用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培养讲信用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挂图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龙眼和山里红》(板书)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大家都讲得不错,可大家知道吗?在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故事,大家想知道吗?好,可你们得先帮老师一个忙,行吗?

二、复习生词,游戏娱乐。

1、师:大家请看黑板,上面有好多的水果,现在你们能帮老师将它们都摘下来吗?好,大家只要将它后面的词读对了,它就是你的了!

2、生摘水果。

师:同学们都很棒,这么快就把它们全都摘完了,那现在我们就去看看发生在龙眼和山里红的故事,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谁呢?那么你愿意和谁交朋友呢?

三、自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标明自然段。

2、你愿意和谁交朋友呢?为什么?

3、学生汇报:

生1:我愿意和表哥交朋友。因为表哥说话算数。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这是你表哥特意让我捎给你的。

师:你从哪个词能看出表哥“说话算数”?(理解“特意”。)

因为表哥说话算数,有这么多同学愿意和他交朋友。你愿意和圆圆交朋友吗?

生2:我不愿意和圆圆交朋友。因为圆圆说话不算数。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2:“一年过去了,北京山里红熟了的时候,圆圆把说过的话忘得一干二净。”

生3: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圆圆只是忘了自己说过的话,并且她已经后悔了。我们应该和她交朋友。

生4:对。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我们应该和圆圆交朋友。

师:你们从哪里知道的?

生:……

出示句子:她自言自语地说:“我不好,我说话不算数。”

想到这里,圆圆羞愧极了,脸蛋真像山里红一样红了。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圆圆的心情。)

4、师:同学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圆圆会如此不好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看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小组合作朗读4——8自然段)

圆圆因为忘了自己说过的话而羞愧极了,她也知道自己错了。同时,她也努力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她是怎么做的呢?

5、圆圆为什么在挂历上写下那几个字?那么现在你们愿意和圆圆交朋友吗?

6、全班读第10——12自然段。

7、大家想想,转眼十月份到了,北京的山里红也熟了,圆圆给表哥寄山里红时,她会在给表哥的信里写些什么呢?〔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四、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学生自由发言。

2、师: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信用。我们要像表哥那样说话算数,但如果我们也犯了和圆圆一样的错误,我们也要向圆圆学习,勇于改过,好吗?

板书设计:

龙眼和山里红

表哥:送来龙眼说话算话

圆圆:忘记做记号知错能改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