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08:28:38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识字15个,写字6个。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粒种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录音。

2.看一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读。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4.出示生字泥醒和挺舒声钻松泉热闹连忙赶光

5.我愿当小老师。

6.找出生字的“邻居”,还能和谁做朋友?

7.组内读课文。一人读一节。

8.选读得好的同学到前面读。

三.在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种子是怎样看外边世界的?种子挺了几次?种子在什么情况下挺了又挺?种子想出去就能出去吗?

3.听学生汇报,并总结。

4.再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看谁读得好钻出松土泉水和平热闹连忙舒服暖和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棒!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一粒种子

泥醒和挺舒声钻松

泉热闹连忙赶光

第2篇:语文教案

《门上的画》

故事:门上的`画(小班语言)

设计意图:

对于刚入园一个多月的幼儿,我从他们最感兴趣的小动物入手,选择了故事《门上的画》作为教学内容。。

3、培养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

准备:

小鸡头饰。小白兔、小猫、小狗图片。三扇可以开的门,门上分别画有鱼、萝卜、肉骨头。欢快的音乐磁带。

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

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快乐地游玩。

二、创设情境,理解故事:

师:今天我要去小狗家做客,可我不知道小狗的家在哪里,你们愿意和我一块儿去找小狗的家吗?

(在音乐的伴奏下,和幼儿一起开着汽车去找小狗家)

(1)来到了门上画着鱼的家门口。

这扇门上画了什么?这是小狗的家吗?

(敲门)(出示门后的小猫)

引导小朋友和小猫有礼貌地打招呼。

小猫为什么要在门上画上小鱼呢?

(2)开汽车再去找,来到了画有萝卜的家门口。

第3篇:语文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书写文字的田字格,知道田字格上下左右位置的名称。

2、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

活动重点:认识田字格

难点:知道田字格上下左右位置的名称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文字的家》、《找相同》、《描一描》、铅笔、小兔、小鸡、小狗、小猫图片、田字格本

活动过程:

1、认识文字的家

(1)出示田字格本,交流

“你们认识它吗?在哪里看到过?”

(2)教师小结:这是小学生的写字本,它叫田字格本。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排田字格呢?”

2、了解田字格的位置

(1)教师将4只小动物分别放在田字格的四个格子里

“小动物们在田字格的那儿?”(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2)个别幼儿放小动物,其他幼儿说说它们的位置

3、游戏活动,巩固对田字格的认识

(1)幼儿在幼儿用书上找找文字的家

(2)将相同的汉字连起来

(3)在田字格里描一描

4、幼儿相互交流握笔姿势,纠正错误的姿势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隙、漾、拣”等7个生字,会写“概、聚、释”等9个字,掌握“释放、大概、匆匆、纽扣、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难点领会儿童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体会作者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成千盈百、浑身解数”等词语的意思。

2、思考:冰心奶奶为什么把诗句改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3、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

2、明媚的春天来到了,人们纷纷到郊外踏青游春,孩子们也不例外。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作了这样的改动:“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散文。

板书课题,齐读,释题,质疑。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在存疑处做标注。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并交流读懂的内容,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师相机指导字词的识记与理解。

释放、大概、匆匆、纽扣、树梢、旺盛、感召、聚精会神

3、评价读书情况,梳理疑难问题。

三、再读课文,围绕“行”理思路。

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及主要见闻。

讨论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齐读课题,说一说作者跟着儿童的足迹到了哪些地方。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品读“儿童多”。

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块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写儿童多的句子。

2、讨论交流,师相机点拨。

①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魔术匣子”和“小天使”分别比喻什么?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②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理解座无隙地,从而体会孩子的多)

③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

(“脱”“搭”写出他们玩得很随意。“说”“笑”写出他们很开心。“闪着汗珠”写出他们玩得很劳累。想象他们会说什么呢?)

④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无数”写出了人多。“荡漾”“哗哗”衬托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⑤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他们和我们常常“撞个满怀”,说明他们有点莽撞;他们总是说一声“对不起”,表现了他们的懂礼貌,从而可以看出孩子的活泼可爱)

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3、小结: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二)品读“春光美”。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为了找春天,找美好的春光,那么作者在儿童多处有没有找到春光呢?

1、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美景的句子画出来。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讨论交流。

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像喷花的飞泉”展示出海棠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富有动态美。)

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3、指导朗读。

4、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灿烂,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5、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三)领会儿童与花儿的相通之处。

冰心奶奶把儿童和春光怎样联系起来的?

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交流体会: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

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生机勃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让别人看着也快乐。

3、指导朗读。

4、欣赏着满院的春色,看着满眼的儿童,你有什么想说的?(指名说)

(体会作者借赞美春天的花朵来赞美生机勃勃的儿童。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花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美,因为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三、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春天在哪里?冰心奶奶告诉我们: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齐读最后一段,领会儿童是充满生命力的,是永远的“春天”。

2、文章开始交代“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的结尾,又写到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的题目也是用“只拣儿童多处行”。相信现在你对“只拣儿童多处行”又有了深刻地的理解,请你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只拣儿童多处行”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表面上是说孩子们在哪里,春天就在哪里,跟着他们的足迹就可以找到春天,其实文章隐含着的意思是说孩子们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活泼可爱。作者抓住他们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用饱满的笔触刻画了春天里的孩子们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喜爱儿童,寄予希望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走近冰心。

1、走近冰心: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因为冰心奶奶爱儿童。她曾经说过,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处,就是儿童。儿童是天使,是春的使者,是祖国的春天。冰心奶奶一直关心着少年儿童的成长,“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奶奶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奶奶作品的灵魂。

正如巴金老爷爷所说: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出示冰心的作品:《别踩了这朵花》《纸船》

2、推荐阅读:诗集《繁星春水》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和“”的字。

2、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每、参、卖、象”。

3、继续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及时记录所观所感。

4、能用普通话讲述自己的故事。

5、放飞假想,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个性。

6、让学生乐于、敢于、善于表达,集中注意力倾听他人发言。

教学重点:

能用普通话讲述自己的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讲述自己的故事。

一、引入

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小笑脸”)想得到它吗?那你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些“小笑脸”就愿意和表现好的同学在一起,有信心得到它吗?现在和老师看下面的题目。

二、练习设计

(一)有趣的汉字。

1.出示题,请学生认真观察。

2.你发现了什么?

3.游戏:猜偏旁(“”和“”的字,可以是课外的)一人说字,一人说偏旁。

(二)把字写好看。

1.请平时写字好的学生说说如何把字写好。

2.观察“每、卖、参、象”四个字的特点(上下结构)

(三)我的采蜜集

你们的“采蜜集”里一定有采了不少“蜜”吧,快拿出来让大家“尝一尝”。

1.在小组内读自己的“采蜜集”,最好说出从哪里“采”到的。

2.每组推举一个优秀的在班内展示。

3.颁发“小红星”。

认真观察

照样子涂上颜色。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表现好的学生将得到“小红星”。

小组讨论如何写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描红写字,评出(写字小能手)发“小红星”奖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分析对比,讨论交流感悟汉字的特点

指导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结构布局,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相补充互相学习。

“采蜜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养成勤阅读,多积累的好习惯。

(四)读读背背

小组内展示,评出“小诗人”。颁发“小红星”。

(五)我的小笔头打开你的“小笔头”,看看又有新内容了吗?红红的“小笔头”上又多了一篇,读读。

三、调整策略

1.小组内交流“小笔头”。

2.评出可爱“小笔头”。

3.你还想写点什么吗?把它写在“小笔

头”上吧。

同学们,你们会讲故事吗?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进行讲故事比赛,可是有一个问题难住了它们,咱们去帮帮它们,好吗?

出示“续编故事”要求。

四、口语交际

1.师生齐读要求。

2.读文字“春天里……”一段后先发挥自己的想象,编成一个小故事。

五、评价总结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并背诵。

2.你还搜集到了王之涣写的那些诗?

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再听听别人是怎么讲的,可以讨论交流。丰富学生知识,砸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习惯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宽学生思维。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