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设计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07:44:42

第1篇:语文的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继续开展浓浓乡情的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⒈搜集有关赞美梅花、思恋祖国和故乡的诗文读一读。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以及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故事。

⒉把重点句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激情启思

⒈(配上《梅花三弄》音乐),引导学生诵读关于梅花的古诗。

⒉交流:听了大家的朗诵,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⒊是呀,梅花,自古以来颇受人们的喜爱和赞颂。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悠悠的乐曲,传达了对梅花的赞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林和靖眼中的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这是陆游笔下的梅花。那么,在老华侨的心里,梅花,又是什么呢?

⒋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梅花魂》,读课题,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通读课文

⒈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⒉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

三、对比朗读,感悟情怀

⒈指名读第一段,谈感受。

师: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扣住又总让我想起来感受我对外祖父的怀念之情。

第2篇:语文的设计教案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一)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自学指导(二)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五、拓展欣赏

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

六、口语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第3篇:语文的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升旗起正您敬礼”七个字,会写“升国红我们歌立礼”8个字。

能力: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韵文培养情感,能识字会写字。

教学难点:

注意区分形近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升国旗吗?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见过请你把见到的现象描述给同学们听,好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韵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读,相互评价

3、文中有几句话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1、指名读,边听边思考,通过读文,你想到了什么?

2、自由读,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国旗?

3、引导讨论,小组之间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国旗是什么样子的?

你喜欢国旗吗,应该怎样尊重和爱护国旗?

4、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

四、实践活动:

1、把你收集到的带有国旗的图案拿出来,大家互相交流。

2、创建展示台,把你收集到的有关国旗的故事读给大家听。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重温课文

二、指名背诵

三、指导识字

1、带拼音读

2、去掉拼音读

3、小组之间说一说识字的方法

4、汇报交流

5、同桌子用生字卡互考

四、指导书写

1、观察范字,引导发现字型特点

2、师范写,引导学生看清楚每一笔的位置

3、学生练写

4、组织学生相互评价

五、积累词语

六、总结:

学习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

第4篇:语文的设计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留心观察“我的发现”,并总结出认字的规律,鼓励学生学会发现更多的认字方法。

2、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拼音自学“我会学”中的生字,总结识记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理解“读读想想”中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能在“我的发现”、“我会学”、“读读想想”的学习中,学会发现规律,总结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个月我们要争当什么星吗?(自学之星)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同学们请看屏幕(咖啡猫),咖啡猫是来给我们当导游的,它带我们到聪明城堡去玩一玩,听说里面还放着一颗很漂亮的自学星。只要同学们学会发现,多动脑筋,我们肯定能拿到自学星,你们有信心吗?好,出发!

二、我的发现。

过渡:我们已经来到第一站“智慧门”,这是通向城堡的唯一通道,可是老师和同学们都没有钥匙,怎么办呢?没关系,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过了四关之后钥匙就会出现,到时候就能打开城堡拿自学星了。

1、齐读题目“第一关,我的发现”。

2、读题目要求(个别读-老师读-齐读)

3、自由读生字词,小组内互相交流:你是怎么学生字的?

4、个别学生汇报(读一读

说学习生字的方法)

5、继续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想想,这两组生字之间有什么关系?)相机板书:减一减。

6、齐读生字词。如:漂字去掉三点水就是“票”,火车票的“票”。

7、拓展学生思维。(你还可以用“票”,“元”组词吗?)

三、我会学。

过渡:刚才同学们用“减一减”的方法学习了“票、元”,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下面的生字,看看你还会用什么方法学?

1、齐读题目要求。

2、学生自主学习“值、篇、遍”。(师巡堂,适当指导。)

3、小组派代表汇报。(进行红旗比赛)“你是用什么方法学这

些字的?”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偏旁识字。如(“遍”字跟之前学的哪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相机板书:加一加。

4、进一步鼓励学生发现规律。如:为什么“植”字会有一个木字旁?

(让学生初步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5、让学生联系生活,通过口头组词识记生字。“你能用“篇”、“遍”组词吗?”(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满山遍野”)

6、小老师带读生字词。

四、我会认。

过渡:我们已经来到第三关,这一关要求同学们认读生字,这就需要同学们动动脑筋,把刚才所学的生字响亮而正确地读出来,我们就能过关了。准备好了吗?

1、齐读生字。

2、小组读生字。(进行红旗比赛)

3、各小组派代表读(打乱生字的顺序。)

4、开火车读(边读边组词。)

拓展:我们已经和这些生字交上了朋友,你会忘记它吗?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字可以用减一减或加一加的方法来学的?

五、读读想想。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到了最后一关了,胜利在望,我们要继续加油啊!

1、读读题目要求。

2、自由读词语

齐读。师:你发现了什么?(都有一个“张”字。)

3、理解词义。(让学生通过动作表达出教难理解的词义,如:“张贴”、“东张西望”等)

4、小组讨论“选词语,说句子”。

5、小组派代表上台,利用课件选择答案。

6、齐读。

总结:这节课,同学们都能认真学习,积极发言,终于拿到了自学星。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只要学会仔细观察,多动脑筋,肯定会有所发现。让我们人人争当自学星,好吗?

第5篇:语文的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识字(一)2.口耳目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认识“ク”偏旁。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

教学难点: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用具:投影片(自制一部分)、生字卡片。

教程:

一、联系生活,自主识字:

1.让学生看图,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贴上对应的生字卡片)

2.学生观察图,图右下角的象形图和生字在形象上有什么联系?

3.尝试认字:出示生字,请学生找出已经认识的生字,并说出你是怎么认识的,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二、拼音识字,读准字音。

1.出示几个生字,并注上拼音,请学生看拼音识字。

2.请一个同学带领大家读。

3.教师点拨:字头,竹是翘舌音。

4.学生自由练读生字,同桌对读,组内指读。

三、识字竞赛:

1.这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多少,看谁认得又多又快。

2.学生介绍自己认读又多又快的秘诀。

四、巩固识字

1.选生字卡片放在实物图下的括号里。

2.游戏,有的拿生字有的拿图,找相对应的朋友。

3.区分“目”与“木”的字义。读词语卡片:目光节目木马树木

第6篇:语文的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能领悟课文的内容,感悟课文故事蕴含的深意。

2能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练优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美。

难点: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教师播放一段蝈蝈鸣叶的录音。

2?激趣对话: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的叫声吗?(蝈蝈)这叫声是那么的清脆、响亮,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在生活中,你们听到过这种叫声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段关于蝈蝈的故事吧。

板书课题。

3?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读一遍,注意读通顺。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者有不理解的词,自己通过弄明白,并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浏览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弄清文章内容。

(1)理解第一段的内容,认识关在笼子里的蝈蝈的可怜与祈求的样子。

(2)了解第2~17段,知道蝈蝈从不叫到叫起来,到叫声使人厌烦的过程,从中悟出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针对蝈蝈的对话,对爷爷的影响。

(3)理解18~19段,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探究人物思想感情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体会蝈蝈在笼中的感受。

①引导学生理解叙写蝈蝈动作、神态的词语:不安地爬动、触须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吁唤、祈求。

②让学生从以上词语中,感悟蝈蝈关在笼中的感受,并相互交流,体验蝈蝈在笼中的不适应。

2?学习第2~17段,把握课文具体内容。

(1)自主朗读第2~7段,从对话描写中感悟人物对蝈蝈不叫的原因的猜测。

(2)朗读第8~12段,感悟蝈蝈叫起来后,老人和小孩子的高兴劲。提醒学生理解又清脆又响亮得意手舞足蹈等词语,从中感悟人物的心情。

(3)朗读第13~17段,感受人物产生的厌烦情绪。重点理解人物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两个孩子的议论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课文第18~19段,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1)读课文18~19段,想一想蝈蝈真的是逃走了吗?从哪个句子看出蝈蝈不是逃走的。引导学生讨论。

(2)自己交流:是谁放走了蝈蝈?他为什么要放走它?

四、回归全文,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可以分角色朗读。

2?提问学生:把蝈蝈关在笼子里,蝈蝈能否自由生活?放走笼中蝈蝈的人,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提升对课文思想感情的认识。

3?组织学生讨论:在自己的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对待小动物?善待小动物有什么意义。

五、作业设计

1?自主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美美地读课文,想一想对话描写在作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7篇:语文的设计教案

一、定时背诵

1、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3-5分钟)自由背诵。

指导:背诵能力不强的学生可逐节背;

记忆力强的学生可几节一起背。

2、反馈:⑴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

⑵请背得多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并请他们说说你是怎么记牢的。

⑶指导:还可用记住关键词语的方法来帮助背诵。

3、再次定时背诵,时间以达到大多数学生都能流利背诵为准。

4、反馈:全班同学起立背诵课文,到你不会背的地方,自觉坐下。听其它同学背。

[不同形式的背诵可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降低背诵难度,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积极的评价,促进背诵能力不强的学生的发展。]

二、听唱歌曲,结束课文

(一)听歌曲《快乐的节日》,全班学生边唱边跳

(有条件可到室外)

(二)小结:在我们这个充满甜蜜、幸福的新时代,每一天都是快乐的节日。

三、课外延伸

布置学生收集描写节日的诗歌,熟读会背。并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给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

[课内外结合,使课堂上培养的朗读诗歌的能力在课外得到很好的延伸,并培养学生对诗歌这种表达的喜爱之情,最终使他们有兴趣着手创作诗歌。

第8篇:语文的设计教案

课型语文园地。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要求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3、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点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准确抓住自己的特点,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学生带自己的作品。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准确抓住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安排意图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学生回忆同学对自己的认识,和自己对自己的了解作比较,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为自我介绍做准备。

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学生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以小组合作学习及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样,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1、代表将自己的“自画像”清楚地介绍给同学。

2、认真听取老师和同学的评议。训练学生认真听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作业设计:(两分钟)

整理本节课口语交际的资料。学生回家搜集资料。提高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讲:清楚明白

口语交际

听:听后提问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通过“读读背背”和填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通过“读读背背”和填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安排意图

一、完成我的发现:(十分钟)

1、比较导入

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一样)

3、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1、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

二、完成日积月累。

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记忆、背诵,也可以说说读后感受到的画面。培养学生朗读、背诵能力。

三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1、学生轻声读成语故事,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比一比。

3、结合故事内容,理解故事。

加强学生朗读和理解能力。

五、作业设计:

预习《13、和时间赛跑》学生回家搜集资料。提高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成语故事

买椟还珠

第9篇:语文的设计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昂首阔步”和“振奋”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重点部分叙述的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祖国的强盛使广大侨民倍感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作者对中美友谊和祖国强大的欣喜与自豪之情。

教学难点:

理清重点部分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媒体设计:投影片

教时安排: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16友谊的航程

2.教认课题里的生字词

(l)出示“友谊(yi)”字卡,指读生字“谊”两遍,齐读“谊”的意思是感情,“友谊”就是朋友之间的感情。

(2)“航程”本是指飞机或船只航行的路程,本课中指中国海军舰艇出访外国的航行路程。

3、你有什么疑问?(指名说)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l)画出课文里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端注音,读准生字的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弄清下列带点字及词语的意思:争睹卓越比赛侨胞振奋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l)依次出示有加点字的词语。

(2)指名读词,正音。

(3)指名解释词语,教师敲定答案。

圣迭戈:美国西南部的一个城市和海港。

争睹:争抢着来看。“睹”是看的意思。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侨胞:侨居国外的人。

振奋:振作奋发。

昂首阔步:抬起头迈开大步走的样子,

奔走:奔跑。

秘鲁:南美洲西临太平洋的一个国家.

3.指名5人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4.齐读课文。

三、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1.教师范写,提示注意点。

卓、赛、侨、振

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3.教师展示写得好的宇,表扬字写得好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读抄词语。(文后练习3暂不要求造句)每个词语抄两遍。

2.读课文。思考:课文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部分叙述的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文后练习3)学生对照课本,有错误就自己订正。

2.指名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分段。

(l)提问:这篇课文的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第2—4自然段是重点部分,主要写了中国海军访问美国的情况)

(2)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这样三段来解读:

第一段(第l自然段):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舰艇编队来到美国圣迭戈军港访问。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写中国海军的访问,既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民倍感振奋与自豪。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还访问了美洲其他三个国家,以及这次出访的意义。

2.学习第一段(第1自然段)。

(l)指名读。

(2)这一段里的“深情厚谊”、“浩瀚”、“抵达”三个词语谁会解释?(“深情厚谊”就是深厚的感情;“浩瀚”是形容水面辽

阔,无边无际的样子;“抵达”就是到达)

(3)为什么要写“1997年的一天”“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这些词语?这问题等学到下面的课文再谈。

(4)小结:第一段写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到达美国本土圣迭戈港的时间和经过的地区。

(5)齐读第一段。

3.学习第二段(第2—4自然段)。

(l)第2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这个自然段一共有九句话。第l句说了什么?(学生答)这句话谁能换个说法吗?(中国军舰有史以来第一次抵达美洲大陆)联系第一段里的内容,为什么要写“1997年的一天”、“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些词语呢?(是为了突出这次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美洲大陆的重大历史意义)

③第2和第3句说了什么?(学生答)(板书:奔走相告争睹风采洋溢着欢乐)问:“奔走相告”是什么意思?(我奔跑着告诉你,你奔跑着告诉他)“风采”是什么意思?(指美好的仪表)

④上面第l句和第2、3两句话有因果关系,因为中国军舰第一次访问美洲大陆,所以人们奔跑着互相告诉,纷纷赶来争着看中国军舰的风采。来看的人这么多,圣迭戈军港才一连几天都洋溢着欢乐友好的气氛。那么中国军舰和中国海军的风采怎么样呢?美国海军官兵看了有什么样的印象和反应呢,请齐读第4、5句。(学生读“中国海军……伟大的祖国”)问:这里的“士气高昂”、“举止文明”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士气高昂”指军队精力旺盛;“举止文明”指一举一动都显得很有教养的样子)“舰容整洁、士气高昂、举止文明、充满自信”充分显示了中国海军的风采,给美国海军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军军官的一句赞语,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评价:“卓越的精神”、“无上的光荣”,这是多么好的赞语呀!

⑤请默读下面第6到第9句,谁能说说这四句话是承接着上面哪一句话来写的?(学生默读后答:这是承接上面第3句话,写出了圣迭戈军港怎样洋溢着欢乐友好的气氛的)这四句话还可以分成两层来看:第一层是第6、7两句,说的是中美两国官兵一起野餐,一起进行体育比

赛,还举行联欢会共同演奏乐曲。请齐读这两句。(学生读“在美丽的……中美乐曲”)提示:这说明了两国官兵的欢乐和友谊。

⑥下面第8、9两句是第二层,讲的是美国海军军官的家属和附近的美国人欢迎中国水兵的场面。请齐读这两句。(学生读“美国海军军官……你好,中国”)提示:这两句写美国人民对中国水兵非常友好,增添了军港欢乐的气氛。

⑦齐读第2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①怎样概括第2自然段的意思,读了第3自然段就知道了,请齐读第3自然段再回答。(学生读第3自然段后答:可以用“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来概括第2自然段的段意)(教师板书:赢得美国人民的友谊)

②这一自然段用“不仅……而且……”的句式,在课文里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对!这是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之间的过渡段,它在中间承上启下,起联结作用。

③那么第4自然段主要说了什么也就可以知道了,谁来说说?(可以用“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和自豪”来概括第4自然段的意思)(板书:使旅美侨胞倍感振奋、自豪)问:“旅美侨胞”指什么人?(指长住在美国的中国人)“倍感”是什么意思?(加倍感到)

(3)学习第4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写了华侨看到中国水兵的风采时高兴的表现,谁能说说其中表示中国水兵风采的词语?(学生答)(板书:雄姿英发昂首阔步)问“雄姿英发”是什么意思?(姿态雄伟,生气勃勃)再问:谁能说说其中表示华侨高兴的词语?(学生答)(板书:忘情狂奔欢呼雀跃)

③第2至第4句写了当地的和专程赶来看望的两位华侨的话语。谁能说说其中表示华侨倍感振奋和自豪的词语?(学生答)(板书:激动兴奋兴致勃勃热泪盈眶扬眉吐气)问:什么叫“扬眉吐气”?(形容被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

出示: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兴奋呢!

真是扬眉吐气呀!

这两个句子都是表示华侨倍感振奋和自豪的心情,用了惊叹号,表示强烈的感情,请齐读一下。(学生读)谁能说说这两句表达感情的不同方式?(前一句是用反问句表达的,后一句是正面表达)

④这一自然段说的是中国舰艇编队的来访,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那么朗读的时候,当然要带着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来读了。

⑤齐读第4自然段。

三、小结本课教学内容

这节课,我们给课文分了段,讲读了第一、二两段,知道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来到美国圣迭戈军港访问,既赢得了美国军民的友谊,也使旅美华侨倍感振奋和自豪。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思考文后练习4。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以及自豪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回答:第2—4自然段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课文是怎样将它们联接在一起的?

二、继续讲读课文

学习第三段(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是一个结束全文的段落,一共有三句话。第l句说了什么?(学生答)问:“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留下了一道蔚蓝色的航迹”表示什么意思?自答,蓝色通常是象征友好的,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在太平洋上留下了一道友谊的航程。这一句略写了中国海军访问其他国家。

3.第二、三两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问:一位外国记者对这次访问评价怎样?“无法用海里来计算”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友谊深长,无法衡量)这两句写了这次访问的重大意义。

4.这一自然段三句话都点明了题意,而第3句话末尾直接用上了课题,从而结束了全文。

5.齐读第三段(第5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着重记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美国圣迭戈军港的经过,展示了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带去了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访问美国圣迭戈军港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所以作了详写,访问其他三国只是一句话带过,这是略写,详写部分既分清了层次,又用过渡段起联接作用,这些写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四、造句练习

1.复习“昂首阔步”、“振奋”这两个词语的解释。

2.联系文中的.语言环境,体会它的用法。

3.口头造句。

4.把所造的句子写上练习本

第10篇:语文的设计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习6个生字,认识1个部首,会认识5个汉字。

2、能独立认读音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和学习句子,大致了解影子是每个人都有的,会随着光的方向不同,而变化方向,能辨别前、后、左、右四个方向。

二、重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方向。

2、学会本课生字。

三、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真观察图,了解影子变化方向的大致原因,能辨别方向。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指导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我们走在太阳地里,脚下会出现什么?(影子)

板书课题:影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小声自渎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2、在书上勾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句话。

三、学习课文,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有几句话?(两句)分组读同时出示挂图。

2、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理解意思:“在前”“在后”方向不同。

(2)看插图一,小孩向哪里走?(向太阳走)

(3)出示生字卡,学生认读。

(4)反复读句、识字。

(5)为什么说影子是个小黑狗?(怎理解就怎说)

3、学习第二句方法同上弄清左右

4、出教室看自己的影子边看边读课文,进行理解,以达基本能背诵。

四、指导朗读背诵

1、你还在什么时候见过自己的影子?(灯光下、月光下等)

2、做“手影游戏”,你们喜欢影子吗?读课文应带怎样的感情读?(喜欢)

3、师范读生仿读体会

4、背诵:自背同桌互背小竞赛:看谁背得熟背得好

五、巩固练习: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6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认识一个部首。

2、指导书写,练习口头组词。

教具准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朗读、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1、认读6个生字,读准字音

2、认清字形,指导书写

(1)“个”上下结构“一个”是数量词在书上田字格中描摹

(2)“我”注意笔顺不要漏点

用“我”说一句话

在田字格中描摹。

(3)“左”“右”

说相同的地方(都是半包围结构,都有一横一撇)

不同的是“左”下是“工”;“右”下是“口”。说说区别的方法(例:右手拿筷子喂口,左手端碗做工。)

小游戏:举手分清左右。理解两意思相反——反义词

描摹

(4)“朋”

左右结构(两轮月亮肩并肩)两边都是“月”,左边是“月”字旁。

书写时左右距离要恰当师范写生仿写(描摹)

口头组词书上勾词读词

三、巩固练习:

1、认读6个生字,说说字形结构、偏旁,书空笔画顺序;

2、学生书写练习;

3、认读要求认识的字;

4、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0、影子

前——后

生字左——右

第11篇:语文的设计教案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教学准备:

秋姑娘图、枫树图(枫叶可拿掉)、南飞大雁图、青蛙冬眠图、松鼠玩耍图、山村孩子游戏图、音乐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秋天到了,枫叶红了,秋姑娘穿着美丽的衣裳来了。(出示秋姑娘图)来给秋姑娘打个招呼吧!(学生打招呼)瞧,秋姑娘正忙着摘下片片枫叶,给好朋友们写信呢!

2、过渡: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信中又写了些什么呢?咱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细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后说一说秋姑娘给谁写了信。

师相机出示:大雁南飞图、青蛙冬眠图、松鼠玩耍图、山村孩子游戏图

过渡:秋姑娘给大雁的信中写了些什么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看图,师述:秋天到了,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方飞去。提问:大雁为何要“南去”?

(3)哎哟!大雁在南去的路上遇到了困难。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会遇到哪些困难与危险?(指名讲)

(4)指导朗读。

原来,大雁在南去的路上会遇到这么多困难与危险呀!怪不得秋姑娘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呢!谁来当秋姑娘关心关心大雁。(指名读)

3、学生自学第三至五自然段

(1)师: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请你选择一封信读两遍,体会一下秋姑娘是怎样关心好朋友的。再学着秋姑娘的样子给同桌读一读。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相机指导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A、指名读。

B、看图理解“冬眠”。指名说一说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冬眠。

C、提问:冬天冷不冷?你在哪里睡觉?暖和吗?

看青蛙冬眠图,说一说青蛙在哪儿睡觉?盖被子了吗?

谁来当秋姑娘提醒一下小青蛙。(指名说)

D、指导朗读。

(2)学习第四自然段

A、看松鼠玩耍图,请学生说一说小松鼠在干什么。

B、谁来当秋姑娘催一催贪玩的松鼠。(指名说)

相机指导理解“充足”(可让生做动作)

C、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五自然段

A、指名读。

B、提问:老师不明白,为什么要给小树裹上“冬衣”呀?

(指名说)

C、谁来当秋姑娘提醒提醒山村孩子。(指名说)

D、指导朗读。

E、你们看,山村孩子已经给小树穿上“冬衣”了。

5、拓展训练

(1)师:瞧,秋姑娘还在不断地写信呢!咱们小朋友都爱帮助别人,咱们也来帮秋姑娘写信吧。

(2)准备给谁写信呀?告诉他什么呢?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之

间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说后评价(如:你真会关心人、我替×谢谢你

等)

6、学习第六至七自然段

(1)师问: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生答)

(2)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树上的枫叶不见了,冬爷爷也来到了,秋姑娘放心了,

高兴地走了,老师也想当秋姑娘和你们一起给好朋友送信,好吗?

2、指导学生看图背诵课文。

四、指导写字

A、出示生字,认读。(指名读、齐读)

B、学生按笔顺写字。教师巡视辅导。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采集几种落叶,观察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板书设计:

秋姑娘图

7、秋姑娘的信

枫树图

大雁图青蛙图松鼠图山村孩子图枫叶信

第12篇:语文的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情感和价值: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拨法、演示法、谈论法

【教具】白板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航激发学趣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二、自学互助合作探究

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2)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3)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4)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交流展示诠释疑难

四、梳理归纳强化训练

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五、课堂检测评价反馈

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布置作业】

举行一次朗诵比赛,看谁读得最好。

【板书设计】

真正的人

崇高的人

真正的人

【教学反思】

重视思想基础准备。比如,上课之初,我要求学生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什么是理想?结果发现,学生对理想的理解大都比较片面狭窄。现在通过师生交流,有了更加准确完整的认识。

2、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指示阅读、讨论,做圈点批注,老师不做过多的讲解,学生大部分时间自主活动独立获取知识,得到了锻炼。

3、注重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如,课文最后一节的内容学生理解比较肤浅,老师及时补充那个时代的生活知识,并跟当下的社会环境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想老一辈学习,树立远大理想,不懈奋斗。

不足之处是,老师对导学案的使用不够熟练,有时候以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讨论;学生对自主讨论的课堂组织形式不熟悉,课堂教学进度推进很慢。

第13篇:语文的设计教案

文章以诗一样的语言对春天的景物进行了细腻而丰富地描写,其中有很多精妙之处,我们大家一起来品评。

讨论方式:分学习小组讨论。

一组:春草二组:春花三组:春风四组:春雨五组:迎春六组:赞春

友情提示:对语言的品味欣赏是多角度的,可从修辞的角度、词句的精妙之处、描写的角度(

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描写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也可以从自己的阅受来欣赏

学法指导:细心品读——独立思考——圈点勾画——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⑴学生品读交流,教师点拨。⑵师生互动交流,评点妙处。

第14篇:语文的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

2.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发展想像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发展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补充化石知识。

(出示有关资料)学生默读,了解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二、了解推测的内容。

1.出示课题,朗读。

2.(出示琥珀图片和课文结尾一节)观察,默读,说说这块琥珀的特点(透明、完好:两只虫子、毫毛可辨、黑色圆环。第一句概括写琥珀透明,里面苍蝇、蜘蛛完好,第二句话具体说明怎样透明,怎样完好。)

3.圈划: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像不知道的事情。人们推测出什么?

4.讨论:以下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1)当时有过挣扎

(2)远古时代(一万年前)已经有蜘蛛和苍蝇(补充介绍检测的方法)

三、推敲故事的合理性。

1.了解故事。默读,根据时间分出境瑞形成的几个阶段,然后简述其形成的过程。(形成松脂球一埋人泥沙一成为化石)

2.推敲基本情节的合理性。讨论,这样的过程合理吗?(可引导学生回顾化石形成的过程:交换作用形成的化石。)

3.推敲细节的合理性。

(1)找到"夏天的故事"(形成松脂球部分),默读,概括:主要讲什么?(松脂裹住两只虫子)

(2)默读,找到故事的关键。

(3)指名让几位学生说说"夏天的放事"。在每位同学简述后,引导学生默读、评议(适当启发,比如:反复写到的、与松脂下滴关系紧密的),逐步抓住关键条件(炎热的天气、松树)。

(4)默读,推敲这两个推测的合理性。

(5)体会惊险一幕。

①指名或范读,想像松林里的情景。

②自己练读,要求读出小苍蝇的悠闲自得,蜘蛛捕捉苍蝇的紧张气氛。

③朗读指导,品味词句。(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说说根据。)

比如:"热辣辣"用得好,写清了老松树渗出松脂的原因。

④推敲细节。蜘蛛捕苍蝇这个细节,有必要写吗?(否则,两只虫子不会靠得这么近。)

有没有别的可能,使虫子靠近?(学生设想,大家推敲。)

(6)有感情地朗读"松脂球形成"部分。

四、思考合理推测的前提。

1.体会为什么称之为"奇异的琥珀"。

(1)默读课文,思考圈点:为什么说是一块奇异的琥珀?然后交流。(比如:刚好松脂落下、时间漫长、地理变动、送上沙滩、偶然发现……)

(2)抓住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合理推测的前提。

(1)同桌讨论:为什么作者的推测的故事,无懈可击?

(2)全班交流。(提示启发:①出示结尾节:观察仔细;②回顾化石知识:根据科学规律)

五、推荐课外阅读。(比如:〈蜷蝉的住宅〉)

第15篇:语文的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四、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随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词识字

1、出示卡片“我会认”,激发学生自主说认识的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拼一拼,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2)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看清韵母读:冰、丁、争、鸣(后鼻韵母)

看清声母读:苏、争(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看图,照例句说句子、找词语、读字。(方法:一人描述说句,

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

(1)出示例句: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词语:万物复苏认读生字:万复苏

(2)照样子说句,找词读字

句:“春天来了,。

词:柳绿花红(柳)莺歌燕舞(歌舞)

冰雪融化(冰)泉水丁冬(泉丁)

百花齐放(百齐)百鸟争鸣(争鸣)

5、分析字形结构,记字。

偏旁联想识字:柳冰泉鸣(想想偏旁跟字义有什么关系)

部件组合识字:歌(哥+欠)百(一+白)

6、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笔和捺笔要舒展开。

“丁”的“亅”要写在竖中线上。

“万”字注意笔顺是“一、?、丿”;“丿”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横写得长一点。

(三)读词想象

1、用适中的速度朗读词语。

2、读出词语的韵味。

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苏、舞、冬、鸣”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3、看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情景。

4、自己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

(四)实践活动

出示课后的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

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图

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呢?

七、作业设计

1、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画一幅《美丽的春天》。

3、写字练习。

八、板书设计

柳绿花红(柳)莺歌燕舞(歌舞)冰雪融化(冰)泉水丁冬(泉丁)百花齐放(百齐)百鸟争鸣(争鸣)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