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07:23:37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的皂荚树,分两部分叙述的,第一部分讲皂荚树的样子。第二部分讲皂荚树给同学带来许多方便和欢乐。是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2个生字;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领悟作者的情感。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和一年四季为同学们提供的方便。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自学,读通课文,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构想

本课设想从预习入手,预习时提出三个要求:一是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二是画出描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句子;三是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皂荚树的高大、茂盛的。学习课文时多读,让学生自己体悟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投影仪

学生学习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的《颐和园》是写景的文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高大的皂荚树》,一看题目就知道,它是写什么的呢?是抓住皂荚树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二、指导自学。课文除了写皂荚树的高大,还写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皂荚树的高大表现在哪里?课文哪几个段落描写了它的高大?

2课文还写了什么?

3画出你读不懂得地方。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正确、通顺。

2通过刚才的自学,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引导学生谈:

课文第二——四自然段从皂荚树树干粗、枝叶茂盛等方面写了皂荚树高大的特点。除了写皂荚树高大的特点之外,还写了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学生提出不动的问题,其中,可当场解决的小问题,发动大家帮助解决;与后面的学习有关的,留待后面解决。

四、学习第一——四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第一——四自然段,想想,你从这四个段落中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谈:

(1)第一自然段写皂荚树的位置,同时也点出了它很高、很大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特点的?

3作者在描写皂荚树这两个特点的时候,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之处,你们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自然段都以“好……的皂荚树啊”开头,先总的讲它的特点,再对这一特点做具体的描写。

教师小结:这种写法直接明了地点出了皂荚树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4指导朗读第二——四自然段。

五、学习第五——十自然段。

1课文最后说“皂荚树啊,你给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皂荚树给了同学们哪些快乐?自由朗读第五——十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多读几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2课文用了这么大的篇幅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这与课题“高大的皂荚树”之间有什么联系?

3这一部分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4指导朗读。

5皂荚树给了同学们什么启迪。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皂荚树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6“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一剧种,“一颗种子”指的是什么?

“生根、发芽……”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总结全文,谈感受。同学们,通过《高大的皂荚树》一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本课是抓住皂荚树高大、茂盛的特点以及它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对皂荚树进行描写的,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它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会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皂荚树具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人和物具有这种品格吗?启发学生谈感受。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络、庭、敝、恋”4个生字,会写“络、箱”等14个字,正确读写“网络、遍布、五湖四海”等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读懂本课内容,抓住文章的要点;初步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用途及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课前准备

1.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和设计好的表格,实物投影仪。

2.有条件的同学上网操作,尝试网络各种功能,如下载资料、网上娱乐、发送电子邮件等。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

情不自禁目不转睛恋恋不舍家庭敞开

五湖四海迫不及待应有尽有网络

2.指名读

3.齐读

激发阅读兴趣,整体感知

1.下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题,说一说你最想知道什么?(如,什么是“信息”?“信息高速公路”指的是什么?“信息高速公路”通往哪里?“我家”是怎样跨上“信息高速公路”等问题)

2.老师把同学们问的问题概括如下:

(1)“信息高速公路”指的是什么?(本文用信息高速公路来形容网络)

(2)“信息高速公路”有什么作用?

3.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4.指名回答

“信息高速公路”指的是什么?(本文用信息高速公路来形容网络,即互联网)

(1)出示网络幻灯片

(2)齐读句子(第2自然段第3句)

(3)用可以….可以…….还可以…….说句子

“信息高速公路”有什么作用?

(1)出示幻灯片,读句子

5.同学们网络这么神奇,相信大家都很喜欢吧,那文中的我喜欢吗?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表格就知道了

投影出示以下表格,引导四人小组填。

我做了什么看到什么心情感受

进入

访问网站

发电子邮件

6.全班交流。

7.同学们,从表格中的词句我们可以感受到小作者对网络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喜爱之情)向这种“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在读书中运用,下面就让我们用喜爱之情来读3-6自然段吧

指导朗读,有感情朗读课文

1.听读3-6自然段

2.指名比赛读

3.全班配乐读

交流感受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信息高速路对自己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2.师小结(出示教师寄语)

3练习

布置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课后请亲自跨上“信息高速路”,查一查有关机器人的资料,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板书设计: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奇妙)

查阅信息发电子邮件网络购物

其他用途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增强对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

教学难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收集北京的景色资料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北京夜晚美丽的景色)。学生可能会发出惊叹。

师:看到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同学们都惊叹道:“哇,好美啊!”却不能用自己的话把它的美丽描述出来,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学习一篇描写北京夜晚的课文,课文里有许多描写夜景的精彩词语,想去读一读吗?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生读文,勾画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次。

2、指名起来逐段读课文。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力争把字音读正确。

3、齐读课文。

4、检查认字情况。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认字。

5、教师注意指导:

(1)在合作读和比较读时侧重纠正字音。重点关注“幕、烁、幢、焕、绚”等字的读音。

(2)和学生一起发现、交流识字方法。

A、拆合发识字:烁、辉、夺、扮、幢、府

B、换偏旁:优——犹换——焕煌——皇

C、相同偏旁归类识字:烁、煌、焕

(3)组词法认字。

幕:夜幕、荧幕

临:光临、降临、濒临灭绝、来临

烁:闪烁、

辉:光辉、辉煌

夺:夺取、争夺

幢:一幢幢(多音字zhuangchuang)

犹:犹如、犹豫

府:官府、王府

绚:绚丽、

繁:繁华、繁荣

扮:装扮、打扮

宫:皇宫、宫内、出宫

6、课件出示词语(卡片出示词语)

夜幕降临犹如王府井绚丽繁华光彩夺目灯光闪烁

金碧辉煌焕然一新一幢楼房华灯高招从天而降装扮

7、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抽读、齐读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正确

“烁”右边的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分写成(竖、横)两比。“辉”字左边“光”字变竖弯钩为“竖提”。“煌、烁”二字左边的火字旁捺变为点。“雄”字右边是四横,不能少一横。

(二)指导写美观

束:上横宜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单:下横要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要挺直,以支掌全字。

夺:撇捺要左右舒展,将下边的“寸”字盖住。

雄:左短右长,中间单立人的竖要长。

(三)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观看北京夜景的课件,说说自己的感受。

2、自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得最多的是什么?(灯)

师:北京很美,尤其是北京的夜景,北京的夜晚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的夜晚欣赏北京吧。

3、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

(天安门城楼、立交桥、长安街、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

4、同桌合作读,并体会课文中写的“天安门城楼、立交桥、长安街……”的明亮、辉煌。

5、说说自己读课文以后的感受。

二、赏读课文

1、合作读读课文,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然后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2、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联系课文,体会“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3、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一起去欣赏。

长安街:灯使建筑越发雄伟

理解‘灯光闪烁’、‘从天而将’、‘金碧辉煌’、‘光彩夺目’、‘雄伟’

在理解的基础上造句。

立交桥、环形路:灯的种类多。

理解‘犹如’并造句。

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灯光绚丽,灯光耀眼。

理解‘绚丽多彩’、‘繁华’

用‘绚丽多彩’、‘繁华’造句。

故宫:灯使它更年轻了。

4、就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读(有价值的问题)

注意落实一些词语:倒影、川流不息……

5、再读课文,想想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夜晚的北京。

(明亮、辉煌、美丽、繁华等)

6、引导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还可以配合课件一起进行。

三、扩展运用

1、给出重庆夜景的图片,用以下词语说话,看谁用得最多。

高大的建筑物绚丽多彩的广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川流不息的汽车繁华的大街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

一座座立交桥一束束灯光金碧辉煌灯光闪烁

2、除课文后列出的词语外,还可以引导积累运用以下词语:

勾画轮廓犹如装点繁华装扮古老年轻倒映一幢幢

一座座一束束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川流不息

3、读“我知道”中的两段话,引导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北京的资料。

四、实践活动

1、选择本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用一幅画表现词句的意思。

2、结合学过的有关北京的课文,如《北京》、《我们成功了》和本课,说说假如你去了北京,你最想到哪儿去看看。

板书:

长安街、天安门城楼

环行路、立交桥灯——北京亮起来了

王府井、商业街

故宫

展示台

课前布置收集家乡变化的照片,练习词语接龙。

一、导入

1、师:下面开始进行“你来,我来,大家来”的环节——展示台。首先请孩子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家乡变化图,在小组内互相展示,讲解自己家乡的变化。然后请选出本组最有特色的一位同学来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家乡的飞跃。

2、生小组内进行讨论。

3、选出变化最大、讲解最详细的同学。

4、师或同学出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示例:

国家——家庭——庭院——院长——长大——大人……

祖国

国民——民主——主人——人生——生活——活动……

5、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6、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宽带网

课前安排学生认识祖国的地图,了解地区的划分。

一、导入:

1、演示部分民族的图片或录像,创设情景,导入: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生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宽带网

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有多少个民族吗?

演示部分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导入:你知道画面上的是哪个民族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一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重庆的位置,观察一下,重庆的的版图像个什么?找一找自己居住的九龙坡区在重庆的哪个位置。

从地图上找到其他的三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那个省在什么地方。

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学生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词语接龙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最长。示例:

祖国—国家-家庭-庭院-院长-长大-大人-人民……

祖国-国民-民主-主人-人生-生活-活动-动物……

选择词语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汇报战士,讨论交流

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或自己的画,说一说你对家乡的了解。并互相交流收集资料的内容和获取经过

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在小组里交换阅读和欣赏,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二、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它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学做“小记者”采访。你的家乡在那里?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你希望未来的家乡是怎样的?

三、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在口语交际中听到的相关内容综合起来,组成一段夸家乡的话写下来。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四、课后作业

办一期夸家乡的小报或专栏黑板报。

第四组:用心思考,勇于创造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描写了水乡秀丽风光,展现了水乡兴旺景象,赞美了水乡的崭新生活,抒发了热爱水乡的思想感情。全诗自成三节,采用问答的形式,依循水乡、船多、歌多的顺序,给予人清新活泼之感。赞美水乡的秀丽风光,赞美水乡的兴旺景象和幸福生活。抒发了对水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水乡歌教案教学设计优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地认读生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课文语言材料,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人民生活的美好。

“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验水乡的'美,感受水乡人们生活的幸福。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词卡、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有关生字词。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口述:音乐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优雅的音乐,走进风光秀丽的水乡吧!

2、(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屏幕出示江南的风光片)师述:大家看,这就是水乡。仔细看看,多美呀!绿水环绕着清波,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再看看湖面上,好热闹啊,捕鱼的小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象在开一个盛大的集会。湖水清澈蔚蓝/article/,让人心情舒畅,分不清是在湖中央还是已在空中行。

3、你们喜欢水乡吗?为什么?(教师相机概括为“白帆如云”、“青山绿水”等优美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揭题:水乡的美可以用音乐来渲染,用画面来展现,还可以用诗来描绘呢!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同桌互读,相互评价、纠正。

5、指名读,相机指导。

师:你喜欢读哪一段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6、随机出示词语:清波、飘满、装满、咱、新生活。指名读,齐读

三、自读自悟朗读交流

1、自读课文,思考:水乡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怎么体会到的?

2、全班交流:①水多、船多、歌多。(此处教师板书)

②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指名说说,并进行朗读指导。

四、鼓励质疑引导解惑

1、再读课文,学生质疑。

2、小组选择问题讨论,然后组间交流。

3、教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

如:(1)渠、河、池有什么不一样?(出示画面,请学生一一指出)

(2)驳与船一样吗?(看图理解)

(3)歌能装在箩里吗?

教师提问启发:谁在唱歌?水乡人民用箩装什么?望着一箩又一箩的劳动成果,水乡人民会唱些什么呢?学生再次朗读第三小节。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植树造林的道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读书过程中,有什么困难?

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生字词语的情况,通读课文。

4、课文讲了小松鼠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以下生字词(带拼音的):

聪明活泼忽然眨眼睛如果总有以后主意

2、指名读。

3、学生认读去掉拼音后的词语:

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4、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你们看小松鼠在森林里干什么呀?

如果你是它,在这么美丽的森林里,看着绿油油的松树,吃着香甜的松果,你想说些什么?

指导读句子:

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五、指导写字“以、后、更”

六、布置作业

自由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读准字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懂得植树造林的道理。

2、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2、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小松鼠边玩边吃,忽然,小松鼠眨眼睛,想起来了!

引读:

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学生自由读句子。)

讨论:

读了这句话,大家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出担心、惊讶的语气。

大家想一想,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到处是光秃秃的,小松鼠吃什么呢?住到哪儿去呢?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你看它在做什么?

如果是你还会怎么做?

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到了春天,小鼠种下的松果怎么样了?

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本段。

讨论:小松鼠在这松树林里过得怎样?

五、写字指导“主、意、总”

六、扩展活动

想象小松鼠和其他的小动物们在松树林里生活得怎样?

每位同学动手画一幅未来的森林。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和9个认读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背诵课文。

3.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背诵课文。

2.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音节:shu0du3nxi4ngbi3nqu8zu@

2.读字卡片:子

二、谈话导入

电脑出示北京动物园门口图。你们看这是哪儿呀!老师今天带你们到动物园看一看好吗?电脑出示6种小动物。你们看看有几种小动物呀!他们都是谁呀?板书: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它们来到一起想玩儿一个“比尾巴”的游戏。这几个小动物是怎样比尾巴的,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小声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会认字,把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3.同桌的两个学生轮流读,相互正音。

4.教师出示卡片,检查6个生字和9个会认字的字音认读情况。对于学生难读准的“长”、“伞”、“短、兔、松、鼠”的音,应多读,重点指导。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大家看看这课共有几个自然段?(4个)

2.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己出声读读这两段,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2)认识问号。

师讲:第一自然段中的每句话最后都是这样的标点符号“?”(板书)。这个标点叫问号。凡是句尾有问号的句子就表示问话,读的时候语调上扬,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3)指导读第一段。

①教师范读第一段。

②学生自己练习读。

③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④指名读。

(4)指导读第二段,电脑出示猴子图、兔子图、松鼠图。

①请一名同学读第一段,读出问话的语气。

②请大家看图回答,语调要读得平缓,肯定。

③同桌同学对读,一人问,一人答。

④猴子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板书:长

⑤兔子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板书:短

⑥让学生知道“长和短”是意思相反的词。

⑦松鼠的尾巴什么样呀?像什么呀?

⑧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对“好像”一词是怎样理解的?(就是打比方的意思。是说松鼠的尾巴和打开的伞有些相似。)板书:像一把伞。

(5)背诵第一、二段

①同桌同学读第一、二段的问答句。

②指名一组同学对读,学生评读。

③看板书自己练习背诵。

④同桌背,指名背诵。

3.学习第三、四段。

(1)自己出声读读第三、四段。

(2)第三段提出什么问题?第四段又是怎样回答的?(出示公鸡图、鸭子图、孔雀图)同桌同学一问一答。

(3)请一组同学一问一答,其他同学评读。

(4)看图说说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板书:弯,扁,好看

(5)师问:鸭子的尾巴扁,“扁”是指什么?(是指鸭子尾巴的形状是扁的。)

(6)自己看板书练习背诵。

(7)同桌互背。

4.练习背诵全文。

(1)同桌同学互背,一人背问句,一人背答句,然后交换背。

(2)请一组同学对背。

5.说说这6种小动物有什么特点?电脑先出示没有尾巴的6种小动物,然后在图下出示6种动物的尾巴,让学生拖动电脑鼠标,做给动物找尾巴的游戏,调动学习积极性。

附:板书

3.比尾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竖提”、“撇折点”、“提”3种笔画和3个偏旁“女”(女字旁)、“扌”(提手旁)、“人”(人字头)。

2.学会6个生字,记清字形,并能正确书写。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3个新偏旁和3个新笔画。

2.学会6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比、巴、长”这3个字的笔顺。

2.“好、把”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卡片。(比、巴、长、好、把、伞)

2.朗读课文。

二、学习新笔画和新偏旁。

1.学习新笔画

(1)学习“提”

①教师范写,跟老师读。

②师讲:起笔稍重,按一下,然后向右上方轻轻抬起,就是“提”。

③学生书空2遍。

(2)学习“竖提”

①教师范写“竖钩”问:这是什么笔画?

②师接着板书“竖提”,你们知道这个笔画吗?

师讲:竖向右边出一个小钩,为了区别“竖钩”,我们叫它“竖提”,学生随读。学生书空2遍。

(3)学习“撇折点”

①教师范写,跟教师读。

②师讲:起笔按一下写撇,不抬笔再按一下接着写点,最后收笔。

2.学习新偏旁。

(1)学习“女”字旁。

①出示“女”字,告诉学生会nǚ,随教师读,

②教师范写“女字旁”,学生随读。

③比较:“女”字作偏旁有什么变化?(横改成提不出头。)学生书空。

(2)学习“扌”(提手旁)

①教师范写,学生随读。

②学生跟老师书空。

(3)学习“人”(人字头)

①教师范写“人”字,念什么?

②出示卡片:伞,看“伞”字,偏旁“人”在上面我们叫它“人字头”

③学生书空“人字头”。

三、学习生字

1.每个学生自学6个生字。

要求:(1)读准字音。(2)根据课后第2题说说生字的笔顺。(3)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4)通过组词、说句了解字的意思。

2.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学习,比比谁记忆字形的方法最好?组的词最多?

3.请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1)教师把生字卡片放在板槽里,学生讲哪个生字就把它摆到黑板上去。

(2)学生当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人讲一个生字,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巴:b1,独体字。一共4笔写成。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这个字,。学生跟着电脑书空。组词:尾巴。

提问:还可以组什么词?锅巴、嘴巴、哑巴、

长:ch2ng,独体字。一共4笔。用数笔画方法记住字形,,学生跟着电脑博士书空。组词:长短。学生提问:还可以组哪些词语?长的、很长、特长。

比:b!,独体字。一共4笔。用数笔画方法记住“比”的字形。,跟电脑博士书空。组词:比一比。还可以组哪些词?(比武)。谁能说一个句子?“我们认的字一天比一天多。”

好:h3o,合体字,用学过的熟字“子”加上“女”字旁就是今天学习的“好”字。组词:好人,好事。用“好”说一句话。

把:b3,合体字。用刚才学的“巴”加上“扌”(提手旁),合起来就是“把”字。还有别的记忆方法吗?(学生可用学前认识的字记,如:爸,吧。)组词:一把伞,车把。

伞:s3n,用刚才学的“人字头”下面加上“点、撇”和“十”字,合起来就是“伞”字,提问: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记忆?学生回答:“人字头”下面加上一个“米”字,还要去掉“撇和捺”就是“伞”字。生答:“伞”字的字形结构特别像一把打开的伞。(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组词:打伞。

(3)鼓励表扬这6个小老师讲得非常好!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补充回答的同学善于动脑筋。

四、指导书写。

1.学生翻开语文书67页第二题,学生按笔画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3.在书中把每个生字写一遍。写后跟范字进行比较,再修改不到位的笔画。

4.结合学生的书写情况提出难写的字。(好、把)

5.指导书写“好、把”2个生字。

(1)指导“好”字

①电脑屏幕显示出带田格的“好”字。

②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个字写得怎么样?(左边不是“女”字,应是女字旁)

③点击鼠标:田格中的“女”字变成“女字旁”(红色)。

④请学生观察重点笔画位置并说一说。

第一笔“撇折点”的交叉点写在横中线下边一点。第二笔“撇”起笔高出横中线。第三笔“提”在横中线上起笔稍微向右上轻轻抬起。第四笔起笔要高于左边的“提”,第六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⑤教师在黑板上书写。

板书:

⑥学生在书上田格中独立书写一个,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

⑦评议。

(2)指导书写“把”字

①电脑屏幕显示

②观察“把”的重点笔画位置。

③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教师强调“扌”的“提”要比“横”起笔偏左,右边“巴”字的第3笔写在横中线上,竖弯钩的“竖”靠近竖中线。

④学生独立书写“把”字。

⑤在实物投影上进行展示评议。

6.学生独立书写“比、巴、长、伞”,每字写一遍。

五、巩固练习

1.完成生字本上的生字作业,每字3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附:板书

第7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

2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3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

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

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难装胜利将士朝廷年龄

战袍渡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5)教学生字字形

(6)齐读

3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6讨论交流

7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三复习查字典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思考:花木兰是谁?

二精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2自然段

1第2自然段有几句话

2默读课文,思考:花木兰为什么从军?

3讨论交流,边讲边练习朗读

4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

5四人小组交流

6指名说,师生评议

7课文读到这儿,你们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8指导朗读

9练习背诵

(二)第3自然段

1花木兰告别了家人,从此开始了她的戎马生涯,这时的花木兰又是怎样的?

2指名读

3出示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

(2)木兰告别了亲人后,怎样?“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从这些词,可以看出什么?

(3)指导朗读

4什么是战功?“赫赫战功”呢?

5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6看插图1,你觉得此时的花木兰怎样?

7指导朗读

8练习背诵

(四)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看图2,说说当将士们知道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原来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会怎么想?

3指导朗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钦佩之情。

4练习背诵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填空

花木兰是一位()女英雄。

2课文给我们讲述了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3齐背课文

四布置作业

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

12木兰从军

女扮男装

爱国爱家

替父从军

第8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怎么刻苦、谦虚、好学的,知道孔子为什么能够被人称为圣人。

2、教育学生学习孔子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知道孔子是怎么刻苦、谦虚、好学的,知道孔子是怎么成为圣人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孔子的语录,导入新课。

1、出示: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有感情地读一读,反馈搜集的资料,了解孔子。

3、师结: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刚才我们读的都是他的教育名言。他为什么能成为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求学、成长的故事。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说说课文写了孔子的那些事情。

3、完成下面练习。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家、家、家。

孔子是一个家境的孩子。

孔子是一个的大学者。

孔子读书。

孔子,,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

4、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仲是卷舌音惭、诵、祀是平舌音。

2)、艰的右边不能写成良。懂是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3)、分段读课文,正音。

4)、全班齐读课文。

三、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1、指名完成上面的填空题。

2、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把所填内容连成一段话。(孔子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读书非常勤奋。而且他谦虚好学,不懂就问,所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填空练习,我们知道孔子的成功和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不少他求学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故事。

五、作业。

六、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圣人。他家境贫寒,但是他、终于成了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二、品读句子,深入认识。

1、同学们,课文在给我们介绍孔子的时候写了几个故事?请大家说一说。

2、反馈。

1)、贵族请读书人吃饭,孔子被赶走,他只好羞愧地离开。

2)、指名读地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他会被大贵族孙氏赶出来呢?

因为他家境贫寒,根本没有钱读书。

3)、孔子没钱读书,被赶走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孔子是怎么想的?

他满脸羞愧,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

4)、从那以后,孔子读书非常刻苦,他是怎么读书的呢?他一边给被人看仓库和牛羊,一边抽空读书。

5)、用一边一边造句。

6)、孔子进太庙不懂就问。说明他有什么品质?谦虚好学,不懂就问

7)、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8)、集体反馈。

9)、练习朗读。

10)、师结:同学们,孔子就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最后成了我们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被后世成为圣人。

11)、让我们怀着对孔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说故事。孔子学识渊博,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他的学生把他说的话和一些事迹辑录成了一本书《论语》。同学们,你们还收集了他哪些故事呢?

分小组讲故事。

四、课堂小结:孔子的故乡山东曲埠修有孔子庙,还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纪念。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的词语。

2、交流收集的孔子的故事。

第9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今天老师又要给你们介绍3个新朋友,想认识吗?

二。学习gkh

1。出示卡片g,这是第一个朋友,哪个孩子能最先和它交上朋友呢?谁来试着读一读?

2。抽生发音,让读的好的学生当小老师教读。

3。你会了吗?开火车发音,正音。

4。kh的教学方法同上。

5。出示gkh卡片,开火车读,正音。

6。巩固。

游戏:找朋友(老师:gg在哪里?学生举出相应的卡片,gg在这里。)

7。想写一写吗?

哪个孩子最能干来当小老师教其他小朋友写?

8。抽生示范书写,学生观察笔画笔顺,跟着书空,然后抽生说书写的笔画笔顺。

9。学生在课本上描红,练习书写,然后小组内展示评价。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