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5-29 21:11:12

朗读:

1、各小组派代表感情朗读;

2、全班感情朗读;

3、分组朗读,设置评分等级。(师生共评)

组 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等 级

A.声音洪亮整齐,咬字准确朗读流利,无错读,有充分感情。

B.声音洪亮整齐,咬字基本准确,个别误读,有感情。

C.声音较洪亮,不够整齐,误读,感情平淡。

D.声音较小,不够整齐,误读,错读,没有感情。

五、播放《日》朗读flash:

1、小组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

——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2、请你将巴金对“日”的情感进行延续,自由选择《日》中任意一段(句),进行扩写或续写,也可仿照其进行创写。(学生完成后将所写语段读出,师生共评)

六、播放《月》朗读flash:

1、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寒冷、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体”,“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2、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中的哪些诗句?(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交流写月的古诗文,进行整理归类。

(1)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

(2)月,撩拨满腹的愁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月,包含着瑰丽的想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冷和热是一种及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七、小结:

《短文两篇》是巴金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散文诗。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炽热的青春气息。《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作者赞颂妲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八、作业:

1、选择你最钟爱或最有感触的物品,仿照《日》,写一篇托物言志的短文。

2、搜集带“日”或“月”的古诗词,整理归类,工整地抄写在《素材本》中。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