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7-09 18:07:55

第1篇:语文教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

2、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这篇略读课文。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及和田地区的位置,搜集有关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资料,还可以搜集其他民族饶有趣味的风俗,在教学过程中交流。为了让学生对维吾尔族有更多兴趣了解,可以先从学生比较了解的阿凡提故事讲起,并告诉学生阿凡提就是维吾尔族人智慧的化身。

2.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学习时,要引导学生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和田维吾尔族的,写了哪些特点,体会作者对和田维吾尔族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3.在感悟和理解课文之后,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一说感兴趣的原因,从而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领悟表达方法,提高欣赏和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

2.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3.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板书:苦甜)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A.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A.“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谁能想到”“谁又能想到”两个感叹句。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

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C.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3)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5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

B.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

苦→甜

热爱生活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幼教中班语文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

·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 教学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配乐磁带。

· 第一课时

· 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 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 3.练习朗读课文。

·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能给课文分段。

·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人课题。

· 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幼儿教案《幼教中班语文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 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 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读了“预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

· 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知识?

· 生答:我知道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

· 生答:叶圣陶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编辑,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

· 生答:繁忙的工作之余,叶老还到多处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并写下了许多清新优美的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就是其中之一。“两个岩洞”就是金华北山“五洞十景”中最为著名的两个溶洞:双龙洞和冰壶洞。

· 生答:目前,双龙洞已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天游人如织。

· ⒊老师小结:同学们了解的情况真丰富,看来同学们在课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 三、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问题。

· 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

2。 根据课文理解“摄谱学”“声纳”“超声”等概念,积累有关科学知识;

3。 掌握筛选信息的方法,提高辨析文章内容和筛选重要语句的能力;

4。 学习本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4。 引发学生想象与联想,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用“跳读法”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筛选各段的关键信息。

明确:(1)音乐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有意义的东西。

(2)大自然的声音能使人愉悦。

(3)白蚁的敲击声有规律、有节奏。

(4)白蚁的声音有意义。

(5)不能界定大自然的声音有某种具体的意义。

(6)蝙蝠发声的奇异特点。

(7)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部位发声。

(8)猩猩、乌龟等动物的不同发声方式。

(9)鸟类声音的不同意义。

(10)歌鸲、野云雀等鸟儿声音丰富的曲调。

(11)唱歌像说话一样,是人类生物性活动的主导方面。

(12)蟋蟀或蚯蚓等的声音具有合成音响的特点。

(13)鲸鱼唱歌是为成功而喜悦。

(14)人类的音乐也具有迷惑不解的特性。

(15)音乐记载着生命形成的过程。

(16)大自然的声音给我们许多的启示。

三、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文章共计1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由现代生活引出说明的话题,指出大自然不喜欢长期间的沉寂,到处充满美丽而和谐的音乐。

第二部分(3~14)状写大自然中到处充满奇妙的乐章。作者列举了许多例子,指出它们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音乐”。

第三部分(15~16)概述大自然的“音乐”给予我们人类的启示。

四、重点语句分析

1.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分析:我们人类拥挤地生活在一起,处于大量的无休止的废话噪声中,由于有了音乐,才避免了被废话毁灭的灾难。这句写音乐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以引出下文对大自然音乐的介绍。

2.那有节奏的声音,也许是另外什么事的重现——是一种最最古老的'记忆,是一支舞曲总谱,记载了混沌中杂乱无章的无生命物质转化为违反几率的、有条有理的生命形式的过程。

分析:这段文字是作者对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创作音乐的驱力(原因)的一种解释,作者认为人类创作音乐是为了记载一种最古老的记忆。记载人类从无生命物质转化为生命形式的过程。

3.企图赋予这种特别的声音以某种具体的意义,那显然是有风险的,整个生物声学领域都存在这类问题。

分析:动物发出的声音往往难以确定具有某种具体意义,生物声学领域都存在着把某动物声音确定为某种意义的错误。

五、本文写作特色分析

1.举例丰富,具体可信。

本文共列举分析了20多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来说明动物充满音乐,由于举例多,涉及各级各类动物,分析又具体,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令人信服。

2.语言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是科学小品文的共同特点。本文主要特点是运用拟人手法,对许多动物赋予人的行为特点,因而显得十分形象生动。如:“骷髅天蛾用吻作洞箫,吹奏出高调的管乐声”“蟾蜍互相对歌,朋友们则报以应答轮唱”“我后院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

六、小结

本文描写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动物们的声音,指出动物们的声音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音乐。说明了通过交流和合作表达生命的和谐的重要意义。文章给人以积极的启迪和力量,引导人们对自然界和对生物圈持乐观的态度,感受到一切生命的美好。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

2、提出难写的字。

3、师指导书写。

4、生临写。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2)自读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2节

①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当时,作者心里是怎样想的?

过渡:是呀,这是哪儿散发的香气,不是桂花,又不是兰花,看来只能是书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们观赏了“三味书屋”后,答案自见分晓。

第3节

①指名读,其余同学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②自由读1—6句,根据插图找到正确的方位。集体辨位,教师指导看图,

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

③自由练习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④自由朗读第3节后半部分,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部分

过渡: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

(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指名述说“早”的由来。

(2)分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字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让我们把所有的决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话中吧!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

自由浏览全文,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第5篇:语文教案

一、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 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3. 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黄豆并区分豆制品的能力。

二、 活动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黄豆及其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2.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辨别黄豆,区分豆制品。

三、 活动准备: 黄豆、红豆、绿豆等各种豆子,各种豆制品若干,蔬菜、水果若干,图片“黄豆爷爷”。

四、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请幼儿品尝豆制品,引出认识黄豆的课题。

1. 教师与幼儿边品尝边互相交流。

2. 教师提问: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的?

(二) 基本部分:(重点、难点部分)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及讨论辨别出黄豆,掌握其外形特征,了解其营养价值,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区分豆制品。

1. 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尝试性地寻找出黄豆。(教师黄豆、绿豆……请幼儿看、摸,并运用经验找出黄豆。)

2. 认识黄豆外形特征。

(1) 幼儿相互交流,掌握黄豆外形。

(2) 教师引导幼儿.出黄豆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a.黄豆是什么颜色的?

b.黄豆是什么形状的?

c.黄豆上有什么?

d.黄豆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3. 认识豆制品,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

(1) 幼儿利用已有经验,理解黄豆与豆制品的关系。(教师讲解什么是豆制品。)

(2) 引导幼儿通过生活经验,说出豆制品。

教师提问:你还吃过哪些豆制品?

(3) 帮助幼儿了解豆制品具有的丰富营养价值。

4. 引导幼儿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区分出豆制品。

(1) 出示各种豆制品及非豆制品食物。

(2) 通过游戏“豆宝宝找爷爷”让幼儿在众多食物中找出豆制品。

(三) 结束部分:

观察豆芽,激发幼儿探索豆芽生长过程的兴趣。

1. 引导幼儿观察豆芽。

2. 引起幼儿探究黄豆变豆芽的欲望。

第6篇:语文教案

1.忆读书

冰心

教学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这篇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教学难点:《忆 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方法,手段: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 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 读懂意,指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入新课:

诗人徐志摩曾表达过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了一般。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 诵读活动

1、 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2、 诵读要求与策略:

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忘我、深入地体会;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 正音释义

笸箩 天罡 地煞 无聊 朦朦胧胧 无病呻吟 不能自已

(四) 思考活动

1、 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2、 教师辅助策略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五) 交流活动

1、 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 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3、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六) 课内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更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七) 课外小结

1、 请同学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 关于对作家冰心的介绍。(可附图、文)

3、 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第二课时

(一) 活动导引

1、 请同学介绍作者冰心及其创作。

2、 导入课文:正如同学们所了解的,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讴歌和颂赞的是壮美的自然、纯晶的童心、真挚的母爱。

巴金在谈到少年时代和哥哥共读冰心作品时的感受说:'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现在我不能说是不是那些著作也曾给我加添过一点生活的勇气,可是甚至在今夜对着一盏油灯,听着窗外的淅沥的雨声,我还能想起我们兄弟从书上抬起头相对微笑的情景。具有永恒魅力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不竭的创作之源是什么呢?

(二) 诵读活动

1、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同学速读课文,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2、教师辅助策略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并将文中内容进行概括。

(三) 交流活动

1、 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2、 请同学将本文结合自己上一节课后小结,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

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 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

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同学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四) 提高升华

1、 小结全文。

学生活动要求

能够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指出文中总结性的语句。

教师辅助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请同学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以及作者的读书经历给予自己怎样的启示。

教师辅助策略

除关键词语外,教师可提示文中的细节,如家庭环境的影响、读《红楼梦》不同年龄、阅历的不同解读等,引起同学的关注。

(五) 迁移活动

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是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介绍一篇。

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体会读书要用心,要能够读出真心、真人、真情以至创造真我。

板书设计

忆读书

中心内容 记叙顺序

多读书

读书好 时间顺序

读好书

《忆读书》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能抓住思想内容的要点,对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有比较透彻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课型:讲读

课时2课时

二、 教学过程

(一) 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 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 读懂意,指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二) 正音释义

笸箩 ( )

天罡 ( )

地煞 ( )

无聊

朦朦胧胧

无病呻吟 ( )

不能自已 ( )

悬念()

消遣()

风花雪月()

索然无味()

(三)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由俗语或谜语来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请打一物)谜底为 书。

2. 学生回忆小组讨论:自己阅读过的一本好书,印象深刻的书,向同学们介绍。

总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言如玉。我们还能从书中得到很多启发,尤其是从一些名言警句中。

(四) 诵读活动

1、 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2、 诵读要求与策略:

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忘我、深入地体会;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交流活动

1、阅读后提问: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3、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梳理结构

理解了的顺序,我们看一看分为几个部分?

4. 让每位同学制定学年读书计划:

规定:一个月一期《读者》,并要有读过的痕迹,如圈画、短评、摘记。

一年一本名著,在老师开的推荐书目中选择。

(五) 课内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更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课题:《忆读书》课型:讲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品味平实、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 联系自己读书实际,引导自己对读书要做一次总结。

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一、导入:1介绍作家冰心及其作品

2 回忆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分析新课:(本环节由学生讨论整理)

1、 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

三、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来让同学们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于《水浒传》中的人物名称及其绰号。

有关《红楼梦》中人物命运。

有关《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分类。等等。

四、(1)课后二题,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2)讨论课后第三题

1、 小结全文。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请同学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以及作者的读书经历给予自己怎样的启示。

(五) 迁移活动

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是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介绍一篇。

1、 请同学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3、 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板书设计

忆读书

中心内容 记叙顺序

多读书

读书好 时间顺序

读好书

作业:

片段作文训练: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如同与高尚的人交谈,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仔细品读,你或许会有独特的读书体验,或许会产生一些感想,把你的感想或体验写下来,与人共享。

要求1、题材不限,题目自拟。2、字数200字左右。

第7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会写9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6个生字 ,会写9个字。

教学难点

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关于列宁的图片和资料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找出要求会认的生字圈出来。

2、自由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 小小虫,嗡嗡嗡。飞到东,飞到西。传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爱劳动。

打一动物( )

2、教师简介列宁生平

列宁(1870 —1924)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人。

3、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生字。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好中差兼顾,开火车认读。

3、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一、二、四段内容。

1、从图切入,(出示课文插图)在蜜蜂向导的带领下,列宁找到了养蜂人,你看到了什么?文中哪段话介绍了这部分内容?

2、教学第四自然段,自由读第四段内容,注意他们此时的表情,交流:惊讶、笑着,引导识记“讶”什么情况下你感到惊讶?

3 、 回读1、2段,认读词语。

养蜂的人看到列宁时。为什么这样惊讶?自由读一读1、2自然段思考。(1)、这篇课文一共有六个要求会认的字,有五个生字朋友都躲在第一自然段里了,你能读通吗?先看这些词语:莫斯科、附近、派人、谈天。

认读,引导识记字形,理解意思:莫斯科(城市名),附近(谁坐在谁的附近?你家附近有哪些建筑?)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 2)、看来列宁和养蜂的人常常见面,可为什么养蜂的人见到列宁感到惊讶?指名朗读第二段。

比较句子:分辨词语:“常常”和“往常”(小黑板出示课后相关练习)

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①分别为这两个词语找反义词。

②这两个词语能交换吗?

(3)、指名朗读1、2自然段。

4、回读第四段。难怪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引导读出惊讶的语气。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派”字右边不是“瓜”。建议在范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字中四个撇的变化:两个平撇的不宜太长,竖撇勿忘先竖后撇,右边的小撇宜短。

“敲”字的右边不是“支”,应当提醒学生注意。

2、练习书写

3、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五、作业:

1、巩固新词,朗读课文。

2、搜集列宁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读词。

二、精读课文,理解体会。

1、默读这一段,思考: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 ——画出表示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位置的词语。

2、小组讨论: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自己的话和本组的同学说一说,也可以试着画出列宁的路线图。

3、小组汇报并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

(1)、重点引导展开合理想象。(出示小黑板)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想到。

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想到。

(2)、他想的对不对?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哪个词语体现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理解“果然”。

(3)、学生上台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并练习口头表述。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4、再次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2)、扩展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列宁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三、总结全文

是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要像列宁那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判断、解决问题。

四、拓展交流。

学生介绍搜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8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怖、吱、誓、蔑、津、蔚、谓、凄”8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复述课文。

3、体会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教育学生做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难点: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1、收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资料。

2、教师自制简单的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冒险吗?你有过冒险的经历吗?试着讲一讲。

2、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美国同名长篇小说中的节选内容,(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板书: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3、课前,同学们收集了马克吐温的相关资料,谁来介绍介绍。

[简介作者,缩短了孩子与作者的距离,也缩短了与文本的距离。]

4、(出示汤姆索亚的插图)这个小男孩叫汤姆索亚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今天,我们一同来认识他。

二、展示与交流

1、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

1)读词语:恐怖 吱声 发誓 轻蔑 津津有味 蔚蓝本 无所谓 凄惨

(提示学生注意:读准“吱、蔑、津”3个字的读音。“怖、吱、蔚、凄”等字,可以让学生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津”字要与形近字“律”比较。“蔑”字比较复杂,书写是要写正确。)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

轻蔑:轻视,看不起。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凄惨:凄凉,悲惨。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在坟场探险时目睹了一起凶杀案,汤姆勇敢地站出来指出真正的凶手。还了讲同学蓓姬过生日时,汤姆又和大家一起去山洞探险,汤姆和蓓姬迷了路,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在山洞里发现了凶犯乔。脱险后,汤姆告诉人们乔在山洞里,应把他救出来,接受审判。当人们打开山洞时,发现乔已经饿死了。)

(2)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文中哪部分内容直接写出了这一特点?

(汤姆索亚是个聪明、调皮而又富有正义感的男孩,而且喜欢冒险。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直接写出了这一特点。)

(3)你又是通过哪些事情体会到的呢?

(汤姆索亚的调皮、喜欢冒险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一是他和哈克贝利半夜到坟场去练胆,二是他不顾同学的劝阻,到山洞探险。)

(汤姆索亚的正义感主要体现在他勇敢地站出来,在法庭上指证杀死大夫的不是波特,而是乔。当知道人们已用大铁门把山洞锁死时,又告诉人们乔还在山洞里,他犯了罪应判刑,但不能让他憋死在山洞里。)

[回答以上四个问题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三、反馈与检测

课堂小结,置留问题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阅读,我们知道了汤姆索亚这个男孩的特点,那么他的聪明、调皮、正义感、冒险,课文又是如何具体来写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仔细研究。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2 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调皮、冒险

汤姆索亚 有正义感

第二课时

一、预习提纲

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那个小男孩吗?他有什么特点呢?说一说。

2、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地学习课文,相信这位小男孩就会留在你的记忆里。

二、展示与交流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汤姆索亚的聪明、调皮、正义感、冒险,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的描述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你认为哪些情节写得精彩或者哪个地方最能打动你,多读几遍,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1)生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学习所得,教师点拨指导。

调皮、冒险:

(1)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半夜到坟场去练胆,目睹了一起凶杀案。

(2)山洞“谁也不知道里面有多深”,通道“黑乎乎的”说明山洞很危险。但汤姆索亚和蓓姬“走在最前面”“津津有味地欣赏洞里的景观”“不顾同学们的劝阻,一直往前走”,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汤姆索亚喜欢冒险。

正义感:

(1)汤姆索亚开始出庭时,看到乔铁青的脸,“心里害怕得要命”,说话“有点吞吞吐吐”后来他“话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自然了”,他讲出了事情的经过。汤姆索亚觉得不去作证,波特就会受到冤枉,他良心不安。最后他打定主意决定出庭作证。从这里可以看出汤姆索亚富有正义感。

(2)当汤姆索亚从山洞中脱险后,他告诉撒切尔法官,乔还在山洞里,应该把他救出来审判他。这进一步说明了汤姆索亚是一个有爱心、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坚强:

汤姆索亚和蓓姬在迷路后,没有找到回去的路,带的食物已经吃完了,蜡烛也快用光了,两人又累又恶,蓓姬越来越觉得没有希望了,但汤姆索亚知道不能泄气,安慰蓓姬一定会找到出口回到父母的身边,这些说明了汤姆索亚是个坚强、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

(以上内容不是教学环节,学生的体会也不仅限于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引导,对于表现人物特点的重要情节,要让学生多读几遍,来进一步体会,并增强记忆,为复述打下基础。]

三、反馈与检测

复述课文

1、说说你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后有什么感想。

2、简要复述课文

先自己简要说说汤姆索亚的故事,再在小组里说说,最后面向全班说。教师在学生复述前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3.续写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把汤姆索亚历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

板书设计:

32 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调皮、冒险——坟场练胆山洞探险

汤姆索亚

有正义感——出庭作证 救乔出来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