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6-11 14:53:14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欣赏方法欣赏课文。

2.积累词语,会用刚刚转眼间、最、特别是更是,懂得比喻、拟人,对称等修辞的特点和运用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学会欣赏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准备

分好小组,配乐两段,投影片七张(其中文字片四张),小黑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如果说庐山云雾以其特有的多变、多情、多彩赢得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千古名句,那么,课文(庐山云雾)就宛若一件精美的艺术晶,任我们玩赏、品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半是仙境、一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

出示幻灯片:美丽的庐山云雾

二、初赏课文。

1.师配乐朗读(庐山云雾》(第三自然段),学生闭眼欣赏,体会美感。

2.像这样美的景物、美的文章就值得我们去欣赏。今天,我们将要上一节语文欣赏课。

3.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①词语、句式、段式、节奏

②划、议、读。

三、分赏课文。

(一)师生共同欣赏(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生晶词赏句,用。。。标出好词,用一标出好句,并想一想为什么写得好?

2.师生共同欣赏。

(生漫谈,师整理)

(1)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

a.这句话写出了云雾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b.训练。

把句子补充完整:

庐山云雾______,刚刚______,转眼间______。

春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______,转眼间__________________。

c.指导朗读。

用惊叹的语气读。

(2)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理解蕴意: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

风起浪涌:想象海上风浪的景色,写出了雾来时的气势。

飘飘悠悠:哪些事物也是飘飘悠悠的? 写出了雾去时的轻、慢。

b.比读,体会节奏

换成: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轻轻地飘呀飘。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披向了千重山川。

c.指导朗读。

男生读雾来时,雾浓时的句子,女生读雾去时,雾稀时的句子。

小组赛读,站起来读。

3.集体朗读及分读。

4.谈欣赏体会,小结欣赏方法。

读、划→议、读→评、读

过渡:同学们,别留恋多变的云雾,那多情的云雾会更让我们忘情。

(二)学生讨论欣赏(第四自然段)。

1. 分小组按欣赏方法讨论欣赏。

2.指名汇报欣赏过程。

师整理板书:时而时而

一半(隐)一半(留)

出示幻灯片: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庐山云雾

3.评价讨论学习的汇报情况。

指名一组感情朗读。

4.集体朗读。

过渡:同学们把多情的云雾读得多忘情啊!但等待着我们去欣赏的将是更壮观、多彩的云海。

(三)学生独立欣赏(第五自然段)。

1.独立欣赏。

2.老师考查。

(1)先填空,再照样子积累(找或写)几个词语:

①( )峰( )岭 (②) (③)

④( )( )云海 (⑤) (⑥)

(2)填空:

庐山云雾中(⑦)壮观的要算云海。

每当(⑧),只见(⑨)。

特别是(⑩),更是(11)。

(3)用_______划出两个比喻句。

出示幻灯片:像彩练,又如芙蓉

3.指名朗读,师予以配乐。

4.小结独立欣赏情况,总结分赏情况。

欣赏课文不仅从词语、句式、段式;节奏等方面着手,还可看段落连接、开头、结尾、照应等。

四、表现课文。

(一)古人是用诗句、言行来表达对庐山云雾的热爱、赞美之情,今天的我们就大显身手,去用诗赞、歌赞、书赞、舞赞庐山云雾吧!

1.学生发挥特长,表达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

2.学生表现。 (配乐)

(二)总读课文。

同学们,庐山云雾是多变、多情、多彩的,但如果没有课文《庐山云雾),我们又怎能一睹庐山云雾的风采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庐山云雾》。

音乐渐起朗读声渐起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把握叙述层次及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

教学难点:

感情诸葛亮这一光辉历史人物形象及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感情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交流讨论

1、上节课,我们通过自读自悟,明白了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了。这节课,我们具体分析空城计实施的过程识诸葛亮过人的胆识和智慧。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围绕上节课出示的"阅读要求"中的4个问题来讨论交流,弄清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过程。

(1)诸葛亮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用计的?引导学生抓住"十五万""五千"等数据,对比分析:兵力悬殊;司马置在刚"占领街亭",打了胜仗,士气正旺,而葛亮"有一半还是运粮草的兵,不能打仗""这些兵卒昕说司马宣悉的大军来了,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对比分析:士气不足。

思量结果:只能智取,不可强攻。

(2)"空城计"究竟是怎么回事?

①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认真默读。

②同桌间表演诸葛亮"吩咐"部下的情节和吩咐后自己的举动,体会诸葛亮临危不乱、处变不惊、遇事冷静的=象特征。

(相机指点朗读语气,应沉着,语速中,语气坚定)

(3)结果如何?

(司马蘸中计)

引导学生想想:司马蘸撤退的原因是什么。(诸葛亮的轻松自得,自己的谨慎和自负)

(4)诸葛亮怎么想到用此计的?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感悟诸葛亮的超人胆识和智慧,来源于对他人正确的了解和分析。

三、演一演,展示故事情节

1、指名分角色读"诸葛亮施计""司马蘸中计""诸葛亮揭秘(释计)"部分。

2、再指名学生表演相关情节,可以加进自己的创意动作或语言,但必须符合人物身份。鼓励学生大胆表演。

四、引导评析人拗,初步感悟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1、在"空城计"这个故事所讲到的人物中,你对他们有怎样·的评价?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畅所欲言)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2.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播放音乐

赵薇的《离别》

二. 导入:关于离别的诗句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三.背景介绍

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四.“雨霖铃”词牌名的由来

“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当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五.听录音并正音

六.学生齐声朗读

七.分析词

(一)整体感知

1.问生:同学们,你们听了录音且自己读了一遍,本词的基调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

2.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离别

3.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4.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离别时、离别后

5.在脑中想象别时、别后的情景,并还原成语言描述出来。

(二)老师简单串讲词

使学生理解词的大意

上片:离别时的情景

下片:离别后的情景

(三)拓展

问生:本词好在哪里?哪几句话能引起你的共鸣?

1.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二句写:当登舟分袂之际,两个人手拉着手儿,含泪相视着,大约是想把心上人的面容身影再最后一次深深地印进记忆之中去吧。此时此地,他们心里该有多少话啊,然而却只是默然相对,谁也再说不出一个字来,而他们相互真挚深沉的爱和内心极度的痛苦却正是通过这彼此极力抑制着的无言的哽噎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一个“竟”字,突出地强调了这种极为矛盾复杂的感情表达方式。苏轼在悼亡词《江城子》里,这样写他梦见了死去十年的妻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异曲同工,也具有特别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无言中”

2.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是指多情的人。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是感伤离别的,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时节。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李商隐《无题》诗云:“相见时难别亦难”

3.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承上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层所开拓出的意境,进一步设想分别后的凄凉处境。今夜喝了别酒以后乘船而行,朦朦胧胧的,酒醒后,将到了什么地方呢?大概已是拂晓,到了枯杨岸边,冷风吹面,残缺的月亮挂在天边。岸柳,容易使人想起霸陵折柳赠别,且是枯柳,晓风(寒),残月(冷),景物是孤单单、清冷冷的。景物的清冷,又使人想起昨晚“都门帐饮”、“执手相看”的眷恋之情,更觉得自己形单影孤,前途渺茫,所以这里虽不言愁,但景物已经打上了词人浓重的哀伤、悲愁之情,就连词人的精神状态都写出来了。

八.艺术特色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铺叙

虚实结合

1. 什么是虚,什么是实?

三种说法:(1)现在是实,将来是虚

(2)眼见为实,想象为虚

(3)正面描写为实,侧面描写为虚

2.分析本词的虚实结合

上片的别时为实,下片的别后为虚

3.虚实结合的好处————设置情景,留下想象的空间,有回味余地

九.当堂背诵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分类练写左右结构的汉字:像讲提伙池脸摇帽满伤锋旅

教学目标:

1、知道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的事项。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对汉字喜欢的情感。

3、了解初步的书法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左右结构的字在字形结构上的特点,能写好作业中的字。

教学准备:田字格卡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认识要书写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像讲提伙池脸摇帽满伤锋旅。

2、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二、指导练写左右结构的字。

1、把结构特点相同的字连起来。

分类分别是:

上平下平:提伙 上伸下伸:像讲 上伸下平:池脸

上伸下缩:满伤 上平下伸:锋旅 上缩下平:摇帽

2、把难写的字试着写一下。

3、分类临写,每一个字写两遍,要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

4、学生范写,点评。

5、教师示范书写。

6、学生临摹,试写。

三、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1、回顾写字时正确的坐姿和铅笔的执笔方法。

2、实践练习,教师巡视纠正。

四、总结评价,展示作品。

第5篇: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口语交际趣味性强,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学生充分体验到观察的乐趣,我的发现通过三个例句和一组对话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观察的重要性,成语故事讲的是胸有成竹的典故,重点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成语的内涵。

教学目标

1、培养观察习惯,注意观察顺序。整理观察内容,注意行文条理。

2、自主合作探究了解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培养观察习惯,注意观察顺序。整理观察内容,注意行文条理

教学重难点

整理观察内容,注意行文条理。积累观察所得,丰富知识储备。这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一篇适合本单元主题的阅读短文。

学生准备: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

一、初次观察,拟制标题

1、让全班学生观察三幅画,

然后请学生说说,每幅图画讲了什么内容,最好用一句话概括,并给这三幅图各拟上一个标题。

二、再次观察,交流看法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三、三次观察,比比发现

激发学生第三次观察,看有没有新的发现,看谁的发现多,看谁的能力强。

四、四次观察,畅谈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观察的感受,一句话即可。

【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细致,反复看,多角度,

五、拓展

回归课文,鉴赏观察

1、带领学生,再回过头来,进入本组课文中,

2、学习名家是如何敏锐地观察的,鉴赏名篇是怎样将这种观察变成具体的描写文字的,从而加深我们对课文的印象,使观察与阅读和鉴赏结合起来,增加观察的宽度。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将交际的内容写成一篇小文

选做【创造实践】:

将日积月累试着编一首小诗。

第6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图画,在了解图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把故事编写完整。

2、激发说话写话的兴趣,培养说写能力。

3、教育学生要爱护小鸟。

学习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说话写话能力和发散思维。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激趣引入故事。

课件播放小鸟图片,学生观赏后提问:这些小鸟那么的可爱,如果我们见到了应该怎么办?(保护小鸟)。有那么一窝小鸟,他们现在碰到了一些麻烦,让我们来帮帮它们。

2. 明确学习任务。

谁来猜一猜鸟儿们会怎么样呢?如果你在现场看到了这一幕,你会怎么做?(抽生回答)那鸟儿们到底最后怎么样了,让我们跟着这只鸟儿到现场去看一看吧。

过渡:瞧,小鸟把我们带到了这里,看来要救出小鸟可不容易,要闯过四关才能救出小鸟。加油哦!首先,要弄清楚小鸟到底遇到了什么麻烦呢,我们跟着小鸟到现场去看看吧。

二、指导观察

1.出示第一关:“看一看”。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图画,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观察图画的步骤一般是什么? (集体回答)

那按照观察顺序,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图上都有谁?谁来给大家说一说?(小鸟、小猫、小朋友)那小鸟、小猫、小明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猫想吃小鸟)

过渡:大家都是亮眼睛的`孩子,观察地非常仔细,这样我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为自己鼓鼓掌吧。接下来,我们继续加油。刚才我们亲眼看到了还不会飞的一窝小鸟,面对要吃他们的小猫,他们会感到怎样呢?那小明看到小猫要吃小鸟时,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会怎么做呢?

2.课件出示第二关:“想一想”。

请小朋友独立思考:小朋友会想出什么办法救小鸟?结果怎样呢?看看谁的办法妙?(课件提示:小朋友是怎样救小鸟的,结果怎么样呢?)

①小组展开讨论:小朋友会想出什么办法救小鸟。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②小组代表汇报

③全班汇报,指导说话。

具体引导一种方法。“用竹竿”,全班站起来做动作,然后说说自己的动作怎样赶走小猫的。

过渡:老师太惊讶了,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孩子,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来救小鸟。看来我们离成功会越来越近了。看,小鸟告诉我们顺利通过第二关,真棒。 我们跟着小鸟继续前行吧。

3.课件出示第三关:“说一说”。

请你们根据提示的内容,把故事编完整,在说的过程中选择一种救小鸟的方法,他是怎样救的,结果怎样。课件出示整个过程,给出提示。

4.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救小鸟的办法,与前面两幅连起来,把故事完整地说给同桌听。

①看着大屏幕,自由地把故事内容说一说。

②请几名学生连起来说故事。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你们的发言太精彩了,小鸟又提示我们顺利过关了,表扬表扬自己吧。胜利正在向我们招手了,还有最后一关。

三、 写话指导(第四关:“写一写”)

过渡:这一关老师想和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老师写开头部分,你们完成救小鸟和结果部分。

重点指导写救小鸟过程部分,刚才你是怎么说的,现在就怎么写。没学过的字写拼音。教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评议

1.请几名同学把自己写的话念给大家听。

2.师生共同评议。

五、总结

播放鸟类图片:小朋友救下的小鸟长大了,他们已经学会了飞翔。瞧,它们多自由多开心呀!鸟是人类的朋友,孩子们,让我们一起保护这大自然的精灵吧,保护鸟类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板书设计:

救 木棍 鱼 玩具枪虎面具…… 小鸟 赶走 引开 打下 吓跑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