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2-22 19:51:32

第1篇:语文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心情预报

活动目标:

1、能合理的分析、推理故事情节,并根据画面内容进行讲述,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心情预报》。

2、懂得要让自己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萌发互相关爱的情感。

3、能通过绘画描述自己的心情,并能在系提前大胆讲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用硬纸做的电视机外框一个,话筒一个,猴子头饰一个、狮子生病的背景图一个,小动物图片及反映小动物心情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题。

1、你们听过天气预报吗?电视里是怎么预报的?(请2-3名幼儿播报天气预报)

2、森林电视台不仅有天气预报,还有心情预报呢,你们有没有听过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吧,幼儿教案《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心情预报》》。

讲述故事第一段。(教师走到电视机框后面,带上头饰播报心情预报,)

二、分析推理故事。

1、刚才我们听了心情预报,今天狮子的心情是怎样的?

2、雨天是指狮子的心情怎么样?(幼儿自由讲述,最后教师小结)

3、为什么狮子的心情是雨天?可能因为什么事?(幼儿大胆猜测)

4、到底是什么事呢?(出示狮子生病躺在床上的图片)

5、原来狮子生病了,生病时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发言)

6、森林里的小动物听到狮子的心情预报后,会怎么做呢?

7、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8、现在狮子的心情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

9、讲述故事第二、三、四段。

三、情感教育。

1、心情预报太好了,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来当回主持人,请你来播报心情预报。

2、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心情图,讲解播报要点,请幼儿手拿话筒,站在电视机框后播报。

3、师:刚才我们听了小动物的心情预报,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自拟文题。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对策: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领悟体会。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错别字。(投影片)

勿忘我(务忘我)按奈(按捺)

营光棒(银光棒)拟评(批评)

棵本(课本)启初(起初)

旁大(巨大)全不(全部)

由其(尤其)有此(有些)

平血(贫血)草从(草丛)

作些(做些)漠名(著名)

体息(休息)才华横益(才华横溢)

收堆(收摊)

二、病句

1、我一始杂业。

2、我写完作业没事了,我就开始说话了,我一始跟前面的潘成宇说话。

3、我就大声地自言自语了。

4、老师全部去开会了,然后我们六(4)班就放假了。

5、我们身边有没有很多钱,怎么办呢?

三、内容上的毛病。

1、在句子中前后意思相矛盾。

2、标点使用不当,人物说的话没有用双引号。

四、讲评方法。

小组交流,互相修改,取长补短。

1、四人一小组自评,找出对方不足之处,讨论如何修改。

2、选好的范读欣赏。

3、针对自己的不足自行修改。

五、讲评步骤。

1、分组自读自评。

四人一组,先自读自己的,交流有没有写出老师不在教室时同学们的各种表现,叙述得是否具体。

再读读同学的,指出对方不完善的地方。

2、范读盛晨的,能有详有略地写出老师不在教室时同学们的各种表现。

3、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修改意见,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3篇:语文教案

一汪碧绿的湖水边,一个老人与一群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图画。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有一天老人与世长辞,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这是何等悲壮的场面,更是一份令人震撼的情。今天第一节语文课我带领学生感受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这份真挚的情感,我和学生们都深深的感动了。

后来有学生写自己课后的感受,说:“那堂课里,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铃声响了,我们无奈地告别了这难忘的课堂。”还有学生说自己感慨很多,心潮久久不能平静。也有不少学生说自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为何这堂课能收到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呢?我反思了一下,主要我紧紧抓住了“情”字,充分挖掘了文本的情感,让情满溢课堂。

一、蓄情,渲染情感氛围

这组课文的主题是“人和动物和谐相处”,《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情厚意,于是我想到了一首令人感动的乐曲《爱尔兰冥想》。酿造了一种感伤的气氛,同时我也深情的导入:每次听到这首乐曲,我都会心潮起伏、感动不已,甚至有一种流泪的冲动,感伤的音乐、深情的语言,一下子就奠定了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感基调。

二、入情,欣赏和谐画面

文章是以“言”表“情”的。课文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教学时,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教学这部分,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老人与海鸥的和谐画面,然后让学生来描述画面,并畅谈自己的感受。情感不是一种涂抹在作品表层上的附丽品,而是深深地渗透在构成作品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标点和每一个句子之中。于是我抓住了老人喂海鸥的重点段落,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有声有色地齐读,让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老人与海鸥之间可能会有的对话,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人与海鸥的那份和谐快乐,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无私的爱。

三、激情,升华人物形象

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了教材,查阅了有关海鸥老人的大量的报道和资料,我被老人那份痴迷的爱深深地打动了。于是我把搜集的资料整理成一篇短文《平凡的丰碑》,让学生拓展阅读,并用音乐烘托,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发展了学生的情感空间。

四、动情,体会震撼情感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文本情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文的后部分,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我充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意会、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海鸥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海鸥对老人那份震撼的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五、泻情,祝福海鸥老人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被人物精神所感染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急于泻情的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佳机,培养学生丰富的移情能力。所以分析完课文后,当学生们深深地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时,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让学生为老人写一句祝福的话。这时学生的情感找到了宣泄点,完全迸发出来了。“祝老人在天之灵能够安息,您放心地去吧,还有许多的人会来喂海鸥,会照顾您的儿女们的。”“老人,您虽然走了,但是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活在海鸥们的心中。祝你在天堂开心快乐!”……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课文学完后进行创编献给海鸥老人的碑文。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发展情况设计的课文练习。特别拓展延伸阅读,贯穿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超文本阅读,这也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分层教学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

六、充分的让学生朗读。

语文教学要“读占熬头”,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要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会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超越自我。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用阅读通用学案,留给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阅读体验,再在讨论阅读所得中学会参与、表达、倾听与讨论,获得自己的阅读成果。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作品内容,领会文章主旨,鼓励独特见解,引导明确:从自由自在的嬉戏到接受学校教育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都一样的值得珍惜。

3、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4、揣摩作者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指导学生写作,能在记叙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学生地主题阅读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2、对文章主旨的主体领悟。

3、准确的表达。

【教学难点】

1、学生讨论阅读所得,形成自己的阅读成果。

2、准确表达的训练与运用。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学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阅读方法指导与学生对作品的主体阅读与体悟。

〖教学程序

一、通用阅读指导

目的:重新明确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要求和程序,为生成性阅读做好准备。

1、二步自读法指导及阅读要求。

2、分发学案。

3、重申学案填写的方法。

二、生成性阅读

目的: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宽松、没有太多的事先束缚的状态下,获得对本文文本阅读的第一手经验。

1、学生开展主体阅读,理解文本,感悟主题,揣摩表达,收集所得,提出疑问,自述理由。

2、碰到困难与周围同学交换意见或向老师求助。

3、教师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碰到的难题。

4、完成阅读后,与周围同学交流阅读所得,探讨问题。

5、完成学案相关内容的填写,要注意味自己的观点准备理由,等待下节课参与全班的讨论。

三、阅读思路的拓展

目的:根据本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双向互动对话式阅读的方法,拓展阅读思路,开展更深层次的主体阅读活动,为下一课时的讨论和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作更充分的准备。

1、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猜测、联想、换位思维等方法,估测本文的写作内容、顺序安排和主要写法。

2、学生讨论。

3、归纳结论:

⑴ 从标题上看,作者必须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地点转移顺序来安排写作内容,重点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自的样子和生活状况;两者之间必须安排过渡,过渡段要交代转移的原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可能形成对比。

⑵ 从上面的猜测可以看出,阅读本文,应先从整体上掌握4个问题:百草园的样子和生活?三味书屋的样子和生活?为什么到三味书屋?作者力图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课外围绕猜测获得的结论,作进一步深入的阅读,准备下课时交流阅读所得,参与讨论,收获自己的阅读成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交流阅读所得、讨论读后疑问、整理各自领悟、收获到的阅读成果;

2、进行语言运用训练。

〖教学程序

一、交流阅读所得,探讨对文本的整体理解

1、出示上课时学生归纳所得的对文章整体把握必须首先解决的4个问题:

⑴ 百草园的样子和生活?

⑵ 三味书屋的样子和生活?

⑶ 为什么到三味书屋?

⑷ 作者力图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交流阅读所得。

3、对有不同看法的结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要充分地给学生时间探讨,不能急于下结论。

4、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的是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悟解,要借助课后第一题,引导学生明白:从自由自在的嬉戏到接受学校教育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都一样的值得珍惜。

这是最基本的底线。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以保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观点,教师要允许这种不同理解的存在。

二、交流阅读所得,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独特领悟

1、学生说出自己认为文中写得精彩成功的地方,或说出觉得作品写得失败的地方要求说明理由。

2、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一是引导学生说透,二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讨论百草园物事、雪地捕鸟、痛别百草园三个文段中语言运用技巧和情感色彩的表达的作用,达成第3、4个教学目标。

3、对精彩之处多形式朗读。

三、讨论阅读中产生的疑问,激励深入或拓展式的探讨

1、学生说出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并陈述自己的理由,或陈述自己对答案的'猜想。

2、教师引导、激励学生参与探讨,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来碰发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解读;对学生实在莫衷一是的问题,教师可作适当点播;对课堂上解决不了,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充分肯定,并且存疑,激发学生课外进一步寻求答案。

3、教师在本环节中要高度注意,随时根据学生的问题和讨论的情况,判断、选择、生成新的学习点,并引导学生探讨学习。

四、归纳形成结论

1、学生整理阅读和探讨所得,在学案上整理、写下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交流学习成果,谈学习的感受。

3、共同归纳学习成果,让学生形成必要的笔记。

4、教师强调:这些成果都是同学们自己在阅读和探讨中自己收获的,而不是老师讲给的。

五、语言运用训练

课后题二、三题。

六、作业

1、基础作业:

⑴ 生字词抄写、生字注音,重点词语的解释;

⑵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说仿写;

⑶ 雪地捕鸟仿写:动词的准确运用。

2、拓展阅读:练习册课外文段阅读。

第5篇: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练习用钢笔正确、端正地描红写出一段话。

2.了解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

3.能正确使用和朗读语气词。

4.正确选择关联词。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谈成语”。

7.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练习用钢笔正确、端正地描红写出一段话。

2.了解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这一段话。

(2)要求学生观察每一个的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郭”、“逃”两个字。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小黑板。

(2)这一组的带点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

(3)想一想:同一个音在不同词语中读音为什么不同?

(4)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三组。

3.练习: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4.反馈。

(1)让学生说说ABB形容性词语重叠部分声调变化的规律。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指名认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和朗读语气词。

2.正确选择关联词。

3.熟记成语。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第一句。

指名读第一句。

想一想:句末应填入哪个表示语气的词?

先让学生分辨句末字的声、韵母。

教师提示一些基本规律:语气助词按发音习惯通常是句末一个字的韵尾加上韵母“a”合成的音节,若无合适的字,可填“啊”。

第一句应填“a”。

(2)指导第二句。

指名说一说句末字的声、韵母。

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第二句应填“呀”。

(3)指导第三句。

指名说一说句末的声、韵母。

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第三句应填“哇”。

3.练习。

(1)学生用笔在书上填写。

(2)学生自由练读。

4.反馈。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讨论:“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如果……就……”这几个关联词是什么关系?

(2)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题。

(3)想一想:第一句前后意思之间是什么关系?

(4)选择一个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

2.口语交际“谈成语”。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意思。

(4)学生练习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读。

(2)同座位互相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听相声吗?相声常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让人捧腹大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相声比赛”,看一看哪位同学说得最精彩。

(2)各自练读,想一想这个相声主要讲了什么。

(3)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根据句意,正确把两个人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还可配上动作。

(4)同桌练说。

3.练习。

(1)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名说。

(2)集体评议。

4.反馈:用自己的话把记成语的方法归纳复述出来。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