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2-08 11:08:32

第1篇:语文教案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尤以诗最为精辟,堪称中国文学之精粹。

从《诗经》到如今的现代诗,中国诗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历久弥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朴素的诗句道出了朴素的感情。“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简短的诗句表达了屈原对楚国的忠贞情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铿锵有力地说出了他老当益壮的暮年志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仿佛又可以看到陶渊明特有的那份闲适与自然。

诗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内容也更加多元化。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站在分道的路口,告诉朋友切勿“儿女共沾巾”。“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身陷牢狱,只能望“蝉”兴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太白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将他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志气娓娓道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身处乱世的杜甫,只能空叹国破家亡之恨。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举不完的优美诗句都在诉说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来到宋朝,诗以词的形式继续发展。

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开启了豪放派的大门。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又为婉约派作出了诠释。这两派交映生辉,造就了宋词的不灭地位。辛弃疾的“像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又让我们沉浸在宋朝这段半荣半辱的历史。

接下来的元朝诗以“曲”的形式著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将游子的思念描绘得淋漓尽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又道出了百姓的苦难。 元朝以后,诗似乎逐渐没落,但却并未被人们遗忘。清朝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诗的希望。“我劝天公从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些琅琅上口的诗句正表达着作者的心声。

中国诗曾经的辉煌是无可磨灭的,现代诗也正被人推崇,我相信诗的将来会更加美好。 诗帮助我了解语文,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读诗的过程中,思想和作者产生共鸣的刹那,我也就懂得了语文之所以被人推崇的原因——她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永盛不衰。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因为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2篇: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一首儿童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满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纯明洁,诗的想象是丰富、美好、贴切,是对学生进行敬师、爱师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二类字只会认读即可。

3、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渲染,启动情感。

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导入: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海洋。

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为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块儿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紫丁香插图,谁能向大家介绍紫丁香?(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①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能给大家说说吗?(图上画了一株紫丁香,一位老师正在台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②想象:如果你看到这个情景,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

(给老师沏茶,给老师唱歌……)

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什么呢?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①看清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生字、生词,

借助音乐渲染和老师富有情感的语调,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中,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

培养学生观察收集资料的能力

巧妙凭借插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

合作的基础是自主。有自读

多读几遍。③把不理解的为词句或问题标出来。

2、学生汇报自读情况

①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教师关注学困生的朗读情况。)

②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认读生字、新词,把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或问题提出来讨论。(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指导、启发)

③抽检识字和朗读情况,教师重点指导较难读准的儿化音(脚尖儿、绿叶儿)、翘舌音(师、枝、株、窗)、后鼻音(星星)。

3、齐读课文。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些什么?用“ ”画出相应的句子。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合作完成口头空填空: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绿色的枝叶夜夜____;是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你____;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你____;让花香飘进你____的梦里。

3、这些都是小朋友美好的心愿,他们多想把这些心愿说给老师听啊。请你把课文再读一读,读出感情。

4、在小组里读一读,互相评议,看看谁读得好。标准如下:

合格:正确地读(不添字、不漏字)

良好:大声、正确地读

优秀:大声、正确、有感情地读。

5、全班交流。小组挑战赛。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读给大家听。互

评互议,以读带评、读评结合,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点拨,重点作以下朗读指导,不一定按

以下顺序教学:

第一节:请学生做“踮起脚尖“动作,和轻轻的语气读,体会不打扰

老师工作,给老师送一份惊喜的情感。

第二节:想一想诗出亲切的语气,美好的祝愿。

第三节:抓住“沙沙”、“盛开”、“感谢”等词语,读出轻柔、亲切的`语气。

第四节:

a.引导学生读懂“挂牵”指的就是关心、关爱。利用教师亲身体会,回忆自己的老师当年对学生的挂牵。

例:当举行运动会时,老师和我们一起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当寒冬来临时,老师早早来到学校为我们升起的一盆炭火;当我考试得了满分后,老师教育我不要骄傲……

b.让学生说说你也能从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体会到老师对你的关爱吗?

引导学生仿照例句,用“当……时,老师……”。进行说话训练。

师小结:老师的爱虽不起眼,但它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点一滴地,悄悄地,慢慢地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C感情朗读。

第五节,看图想象说话:夜深了,连星星都困得眨眼,可老师还在工作,想想应该对老师说些什么呢?用怎样的语气去劝老师休息呢?

6、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配上动作朗读全诗。

7、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表演。

8、师总结:这一群小朋友在浓绿的小院中栽下的这一株紫丁香,给老师送去了绿叶紫花的美丽,也送去了小朋友对老师的感谢与关怀。这一株紫丁香指的是——(生答:同学、小朋友),表达了同学们、小朋友对老师的——(关心、热爱、尊重)

四、积累背诵,加深感悟。

1、自读自背。

2、借助多媒体演示尝试背诵。

3、尝试背诵。

五、自主作业,拓展感悟。

让学生从以下几项作业中,有选择地完成自己感兴趣的1—2项作业。

自悟自我发现的自主意识,才能在合作中不失去自我。

这一环节设计,既巩固了识字,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创设了情境。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使学生读出自己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把学习中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体验成功的喜悦,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二年级上册语文《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以学定教,按学生选择的内容来安排学习的先后顺序。

化静为动,激发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踮起脚尖,理解文字内涵。

老师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利用亲身体会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老师回忆既为学生的说话提供示范,打开思路,又是把情感传到学生的心里,引导共鸣。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句式去体会“挂牵”的实际含义,注重语言的感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听众,自由地将内心对老师的敬爱与赞美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中。

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各层次学生能自主选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作业 设计成阶梯形,直观的显示步步登高,层层递进,喻示生不断的向上拓展。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了哪几种卫星比武。

4、了解每一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重、难点:

了解每一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卫星资料。

教学流程:

一、督预示标

1、督预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请看大屏幕(课件1)它是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是卫星的一种。同学们卫星的本领可大了!它们在太空中各显神通,争相为人类做贡献,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比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卫星比武的现场!

昨天大家已经把这篇课文预习了,老师先考考大家字词的掌握情况,(课件2)(挑选一组,每个词语读两遍)词语读的很棒,不知道句子是不是也能读通顺呢?(课件3)指名读。

句子中“宛如”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好像、仿佛)把“好像”换上去再读读。“约莫”能换成什么词?(大约)换上去指名读。

2、示标

从大家的朗读中,我能感受到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这节课上你还有什么疑惑?你的疑惑就是你本节课的目标?

(生汇报)

孩子们老师把咱们的目标中细化一下就是这样

二、自学梳理

在比武场上,你来我往,风云万变,各种卫星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有那些卫星亮了相?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和功能?请大家打开语文书P42。下面请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纲自主学习课文。(课件5)

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卫星?

2、说一说课文先写了卫星的什么?后写了什么?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表示卫星特点和功能的句子。

卫星名称 外形特点 功能

三、小组解疑

我刚才看到很多同学在书上做着详细的标注。有部分内容大家还有一定的疑惑,为了更好的解决疑惑我们进入第三项小组答疑,请同学们和小组内小朋友交流讨论。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心动不如行动,开始吧!

四、展示评价

分组汇报。

同学们讨论的热火朝天,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别具一格,谁愿意接受全班同学的都挑战,请把你们小组第一题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卫星名称 外形特点 功能

1、学生汇报填表。

2、指导读文。

五、联系拓展

1、这些卫星在大显身手,为人类做贡献,它们就是太空中的英雄啊!孩子们,你们想不想演一演这些英雄呢?(生:想)给大家一点提示:(课件16)先在小组内试一试。

温馨提示

①、你打算表演哪种卫星?

②、从哪些方面介绍,能让自己家喻户晓。

③、怎样表演会给人留下印象。

2、学生表演。

3、欣赏卫星图片。

六、总结导预

今天,我们大家通过课前预习制定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了侦查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讯卫星、资源卫星这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板书)从现在起,做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吧,将来你一定是一位大科学家。

下课后请按照我们的预习三步走——找生字,划词语、熟读课文、批注自己的理解。来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卫星比武

外形特点 功能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对联导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三、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

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5篇:语文教案

【复习目标】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复习内容】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科

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教学这篇课文时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如

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知识,要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让学生先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

思想感情和

节奏韵律之美。科学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这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此激发学

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2、《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旧课文,

过去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固然没错,但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并不希望教师这样处

理。因为我们这套新教材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强调的是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教学时

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教学重点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这篇课文对农村孩子尤有实际意义;二是

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三是巩固复习第三单元中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3、《绿色蝈蝈》出自著名昆虫学

家、作家法布尔之手,可谓名家名文。教学这篇课文,可通过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通过讲述法布尔的故事,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决心。这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拟人手法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这一点需要引导

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并在实践中运用。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中的其他作品,开一个读书报告会。

4、《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记叙文,写的是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这一题材本身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来进行这一课的教学,并把它与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联系起来。要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获取课文信息,提取课文主要内容;还要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5、《山市》一课是文言文,它所涉及的问题是自然现象,与“海市蜃楼”相似,可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适当探究;本文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述山市的生成到消失的经过,极富于想像力,这一点值得学习。学习本课主要以诵读为主。因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尚在初始阶段,所以要求学生诵读课文,以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为重点;至于文言字词和语法的要求,则尽量放低或基本不作要求。

【字词积累】

骸(hái) 骨 躯壳(qiào)悄(qiǎo)然潜(qián)行 葱茏 裹藏(bēng)塌 一霎(shà)间 弥漫 预兆狩(shòu)猎喧(xuān)嚣(xiāo)喑(yīn)哑

第6篇:语文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设计

1.自读词语,自己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组字的规律,再运用这一规律认识五个生字。

2.词语加减,交流发现。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减一笔”、“加一笔”、“加两笔”组成新字。

3.全班交流,归纳发现。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先让学生说说发现探索的过程,自编识字儿歌,认识五个生字。

4.编儿歌,识生字。

自编识字儿歌,认识五个生字。教师要多鼓励,增强其成就感。如:

①“广”字头上去一点,厂厂厂;

②“日”字中间下一竖,甲甲甲;

③“日”字头上加一“ノ”,白白白

④“日”字中间穿一竖,申申申;

5.展示智慧新发现,拓展练习。

字形小魔术:给“口”字加两笔,能变成……

6.读一读书中的字,然后组成词语。

7.拓展练习、下面每一组都有特点和规律,说说你的新发现。

跑 蹲 趴 蹈 ──────

蝶 蜂 蚊 蚁 ──────

树 桐 梢 柳 ──────

阴 阵 院 陈 ──────

部 邮 邓 都 ──────

[设计意图]

这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组字的规律。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