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21 14:33:55

第1篇: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和主要情节。

2.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的乐土之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绚烂的图画,犹如一个个欢快活泼的音符,有说不尽的乐趣,道不完的喜悦(请多名同学说出自己童年的趣事,不做阐发,意在勾起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熟悉小说脉络。

学生阅读归纳,教师点拨:小说按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三部分组成。其中,看社戏是主体部分,可分四层:看戏前的波折——看戏中的见闻感受——看戏——偷吃罗汉豆。

2.再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看看课文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明确: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详写)——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详写)——赵庄看社戏(详写)——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六一公公送豆。

(三)深入探究:

作者说“平桥村”是他的乐土,请你说说有哪些让他感到快乐的人、事、物。

小组讨论后发言。

(淳朴好客的大人小孩,钓虾放牛看戏,悠闲的乡村生活……)

(四)课后学习:

1.继续熟悉掌握一些字词: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ō 凫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uī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àn 皎洁:jiǎ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2.诵读“一出门……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社 戏(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社戏之乐在何处

2.通过优美语段体会本文风情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描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堂课内容。

(二)重点赏析: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中的写景部分,体会美丽景色对愉快心情的衬托作用:景美,小伙伴们纯真的友情更美。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美丽景色的?

引导学生明确:(1)嗅觉,如豆麦和水草发散出清香;(2)视觉,如月色朦胧,淡黑的起伏的连山;(3)听觉,如似乎听到歌吹了;(4)想象,如料想便是戏台。

2.课文最后一段虽很简短,但实在是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蕴含着深刻的含义。那一晚的戏,看得人昏昏欲睡,气得小伙伴们破口大骂;那一晚的豆,也只是滴着露水,带着泥土气息的普通罗汉豆。那么,文中为什么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究竟好在哪里呢?原来“看社戏”和“偷豆吃”是“我”在平桥村这块乐土感受最强烈,印象最深刻的两件乐事,它们给“我”的少年时代带来最美好、最愉悦的心灵感受,使我永远不能忘记那里人们朴实、真诚、善良和聪明能干,也不能忘记美丽动人的江南水域风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这一切都是“我”在“那夜”以后的城镇生活,人生旅途中再也不曾感受到的。因而,这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既表达了“我”对乐土生活的赞叹,又抒发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拓展延伸:

许多童年时代的美好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了,比如以前过年时的一些传统活动,自己炒瓜子花生,蒸馒头团子,正月十五自己做兔子灯……其实现在的物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但总觉得那时的东西要比现在的地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教师先讲述一个这样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类似的童年经历和感受。

教师总结: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互相帮助是快乐的根源。

(四)课后学习:

回去跟父母或其他长辈了解现在已经淡化或消亡的民俗风情,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记录下详细过程,制成海报或黑板报。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7个一类生字,识记7个二类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及其蕴含的丰富情感。

3.感受自然美景,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学习课文叙述的顺序。

2.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概括并体会大兴安岭景物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大兴安岭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

基础知识:

1.生字:

峻 高山峻岭、险峻、崇山峻岭

俏 俏货、俏丽、俏皮、俊俏

桦 桦树、白桦

蝴 蝴蝶、黄蝶

矿 矿石、矿物、矿产

恰 恰好、恰如其分、恰巧、恰当、恰似

厦 大厦、广厦

2.多音字: 厦 shà(大厦) xià(厦门)

3.正音字: 摸[mō] 峻[jùn] 桦[huà]

4.词语:

奇峰怪石:奇形怪状的山峰和岩石。

高不可攀:攀,攀登。高得没法攀登。形容难以达到。

云横秦岭:云与秦岭平行,形容秦岭很高很险。

孤峰突起:孤,单独。突起,高耸。指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盛气凌人: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侮。傲慢的气势逼人。

目之所及:及,达到。指眼睛所能看到的。

千山一碧:许许多多的山岭都是一种碧绿的颜色。

万古长青:这里指永远苍翠。常用来比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不衰退。

椽柱: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木条。椽子和柱子。

疾驶:(车辆等)急速行驶。 疾驰?:(车马等)奔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识记生字,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你看过海吗?它什么样?

2. 那你见过林海吗?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的脚步走入林海,看看置身其中的感觉吧!

3. 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学习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梳理层次。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自然入文。

1.作者初到大兴安岭的感觉怎样?(亲切、舒服)

2.指导朗读,读出这种亲切、舒服的感觉。

3.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林海的?

二、精读重点,领悟林海之美。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岭有什么特点?

(多、美、温柔)

(2)作者是怎样抓住岭的特点写的?

按照“读句子—抓特点—谈理解”的步骤说说自己的理解。

(3)自由练读并读出感情。

2.自由读3、4自然段,看看林的特点是什么。(绿而像海)

3.指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还写了什么?(花)

(1)花有什么特点?(数量多,种类多,多姿多彩)

(2)你觉得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读一读。

4.读最后一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觉得兴安岭越看越可爱?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林海之美,语言之美。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总结全文,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答案如下)

1.作者是从山岭、树木和花朵这三方面来写林海的。

2.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的顺序来描写的。

3.(1)这句话是用拟人和对比的方法突出了兴安岭温柔的特点。

(2)这句话将连绵不断的山岭比作了波浪,可见森林之大,树木之多,不愧为“林海”这一称号。

(3)这句话运用了反问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说明了白桦树又多又美,像海边的浪花。

(4)这句话用拟人的方法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从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岭 多 温柔

林海 林 绿 像海 热爱

花 繁 绚丽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对蜜蜂有什么了解呢?

2、同学汇报。

3、师:蜜蜂有很强的区分方向能力,无论被抛弃到哪里,它都能自身飞回原处。这种能力是怎样发现的呢?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一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本课俺们来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蜜蜂的。

二、初读课文

1、分小组读完课文,给难读的字正音。

2、自由读,讨论:你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局部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

1、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

验证内容

验证过程

验证结果

2、同学汇报,师生一起完成表格的填写内容。

3、质疑

(1)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从哪里发现的呢?(要求同学读出有关词句)

(3)看到这样的验证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4、尝试用你的体会到的感情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从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启发?

(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动手动脑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6、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四、总结: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识别方向的天性,给俺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俺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五、作业

1、完成相应习题。

2、选做:读读《昆虫记》这本书或选段。

第4篇:语文教案

一、提示目标,导入新课

1. 师:(导言)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同的母亲。然而今天的地球却是满目疮痍,地球的出路何在?人类的出路又何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咱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息息相关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生齐读课题)

2.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咱们先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投影出示生字)

生:(先一人读,后全班读)

师:同学们生字读得不错,我们再互相提个醒,看看哪个字在字形上需要注意。

生:“裹”字是一个衣字里夹一个果字。

师:同学们生字预习得非常好,老师想问问你们对课文内容又有哪些了解?了解多少说多少。

生:我知道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

生:我知道地球的半径有6300多公里。

生:我知道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

3. 师:投影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分段,概括段意。(2)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3)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生:(一人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三个学习目标,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完成。

二、自学、交流、讨论

师:我们先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地球写了哪些内容,然后再小组讨论看看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写在卡片上。

生:(讨论,写卡片,到黑板上贴卡片)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那么,你们是抓住课文中的哪些重点词语理解这些内容的呢?谁能说给我们大家听听?

生:“滥用”的意思是过度使用,没有节制,人类滥用化学品给生物造成灾难,使地球资源有限。

生:从“渺小”可以看出地球在宇宙是很小的。

生:我抓住“40亿公里”这个词,40亿公里之内都没有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所以,人类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

师:说得真好!好在抓住了关键的数字。

生:我从“五分之一”看出:本来地球就是渺小的,而人类居住的只有五分之一,更说明地球很小。

生:“晶莹透亮”的意思是光亮透明,说明地球是美丽的。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的纱衣,这就是我们和蔼可亲的地球。

生:(闭上眼睛想象)

师:我相信你们脑中一定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继续学习。

生:(继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三、整理归类

师:同学们各抒已见,滔滔不绝,说得真棒。这么多的内容我们给它归归类好吗?

生:(归类)(教师随机整理)

师:我们还没给课文分段呢,但我相信同学们已经会分了,是吗?

生:(讨论分段)

师:现在让你说说课文围绕地球写了哪些内容,你怎么回答?

生:课文写了:地球美丽,但很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所以要精心保护。

师:就按照这个同学说的全体练说。

四、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师:写文章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你知道哪些?

生:按时间的顺序写。

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

生:按地点的变换的顺序写。

师:那么这篇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请你们再读书讨论讨论。

生:作者是抓住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来写的。

师:(小结)作者就是抓住地球小、有限、不能移居这几方面的特点,让我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

师:全体起立,再来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五、质疑问难,反馈学情

师:前面,我们一起解决了学习目标中的前两个目标,哪些同学对这两个目标还有没有弄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生:没有。

师:你们学得真棒。老师有个小问题问问你们,对于题目的“只有”你们怎么理解?

生:指仅有、唯一,再没有第二个了。

生:我们就这么一个地球,应该保护。

六、谈体会

师:此时此刻你们想到了什么?你有何感受呢?你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想吗?

生:我们不应乱扔纸屑、瓜果皮核,应该保护环境。

生:乱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泛滥,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师:(小结)同学们,当今天养育华夏儿女的长江,黄河以浑浊的河水向我们诉说它们悲哀的时候,我们的明天是否还有绿水青山相伴呢?大自然的警钟已经敲响,我国已经把环保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每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更让我们感到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眼中美丽的地球吧!

(此课1999年4月在辽宁省小语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会上荣获一等奖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建议

《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分四部分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证环境的重要性,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课题点明了课文内容,揭示课文中心。课文条理清晰,运用了比较、列举数据、打比方、假设等多种说明方法,层层深入,具有很强的说明力,体现了本组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训练重点。

一、指导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全文。

2.读后讨论,整体了解课文内容。①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在宇宙中,地球虽美丽壮观,但很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不能指望在耗尽地球的资源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地球。)②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题意思,为后面的阅读奠定基础。)

二、指导学生在读中生疑、释疑、明理

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及难点应该放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品读课文,在进行词句训练的同时,弄懂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一)课文第1、2自然段主要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美丽壮观的,又是渺小的,在学生勾画出有关句子的基础上,可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在朗读中品析、欣赏地球的美丽壮观。①引导学生结合“晶莹透亮、相互交错、裹着纱衣”等词语及课文的插图想象地球的美丽。②用赞美、欣赏的语气朗读句子,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地球人格魅力。③讨论:作者把地球分别比作什么?为何这样比?在量词使用上有什么不同?(作者把地球分别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了人类和一切生命。母亲是人,量词用“位”,表示尊敬;摇篮是物,量词用“个”。)

2.在朗读中品析、感悟地球是渺小的。①读有关句子后,完成作业,a.地球的半径是____________, 地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人类生活的陆地占____________。b.同()宇宙相比,地球是()的,就像一叶(人 它(

)这么大,不会()长大。②结合作业讨论:a.作者用哪些方法说明地球是渺小的?(运用比较、打比方、举数据的方法,说明地球很小,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b.试着用关联词语填空。在宇宙中,地球()美丽壮观,()很渺小。()茫茫宇宙(),地球()渺小的。

3.在朗读、对比中体会地球是美丽壮观、渺小的。课文第1、2自然段采用对比的描写方法,从地球的大和小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帮助学生弄明白任何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来说的,不是绝对的,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同时又教会学生从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的说明方法。

(二)课文第3、4自然段主要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学习这部分时,可以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读课文,完成作业。自然资源包括_________、两大类。矿产资源是_______,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是_______。

2.讨论:①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一是不加节制地开采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二是随意毁坏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灾难。)②这种破坏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恶果?请联系课外阅读材料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谈一谈。③朗读课后思考?练习2中的句子,结合课外了解的具体事例和句中的关联词语,用“……但是……”“…… 不但……还……”的句式,说说可再生资源遭至破坏后人类将承受的严重恶果是无法想象的。④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说清这部分内容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感受如何按一定顺序进行表达。)

(三)课文第 5-9自然段讲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讨论地球遭到破坏、资源枯竭、人类无法居住的时候怎么办?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合理想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认真读课文,得到结论: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

三、在朗读中抒情,在说写中表请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明白道理后,顺势提问:①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②通过学习课文,你想到了什么?先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谈一谈,再指名回答。紧扣课文内容,以痛惜的、感叹的语气朗读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以坚定、大声疾呼的语气朗读句子:“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力求达到情境交融的地步。③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自己的观点?(从地球美丽渺小、自然资源有限、是我们的惟一家园三个方面说明要保护地球)④这三个方面和作者阐述的观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说一段通顺完整的话。⑤教师总结:作者从地球的美丽渺小、资源有限、是我们的惟一家园三方面阐明了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的观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体现了“按一定顺序写”的读写训练重点。

读与说(写)是语文教学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虽各有自身的任务,但又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解决疑问、触动情感时,应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谈一谈读后感。可以从课文中列举的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谈起,也可以从如何保护地球谈起,还可以从科学技术发展后,人类开发新的活动领域谈起……引导学生先按一定顺序说,然后再写下来,文体不限,可以写成演讲稿、宣传稿、建议书……并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大胆向有关部门提交建议书,人人争岁‘环保”宣传员,争做“环保”小卫士。

第5篇: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认识部首足字旁。描摹和临写2个半包围结构的字:运、送,2个左右结构的字:挑、担。

2.能正确朗读课文,并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的语气。

3.展开想像说一说小灰兔听了小白兔话后的想法和做法。

4.懂得只有劳动才能让生活更美好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出课题

1.图上画着谁?(出示课题:小白兔和小灰兔)

2.读课题(个别读,齐读)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

1.听录音,思考:小白兔和小灰兔到老山羊家里去玩。老山羊把自己种的白菜送给它们。它们都要了吗?

2.交流,读通句子:

小白兔和小灰兔一块儿到老山羊家里去玩。老山羊把自己种的白菜送给它们。小灰兔要了白菜,小白兔不要白菜,要了一包菜子。

3.结果,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一起学课文。

三、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第3、4节。思考:小白兔拿了菜子,心情怎样?

2.蹦蹦跳跳。认识足字旁,积累足字旁的字。

3.你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为什么?(勤劳的小白兔、好吃懒做的小灰兔)

(1)出示句子:

a)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除草,捉虫。白菜很快地长大了。

b)小灰兔天天不干活,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白菜一天比一天少了。

(2)学习生字:嫩、施、除、运、饿。

4.小白兔的白菜长大了,小灰兔的白菜吃完了。后来又怎样了呢?

5.指名读第5节。思考:小灰兔为什么疑惑?小白兔为什么自豪?

6.出示句子,体会“疑惑”、“自豪”的含义,指出不同的语气。

(1)小灰兔疑惑地问:“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2)小白兔自豪地说:“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7.分角色朗读课文。

8.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9.读句子:只有劳动最光荣。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说话练习:听了小白兔的话,小灰兔会怎样想,怎么做呢?同桌讨论,交流。

2.抽读生字。

3.读词语:嫩绿施肥除草搬运

饥饿挑担疑惑自豪

怀疑迷惑运气消除

捉虫实施蹦蹦跳跳

五、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运、送、挑、担。

2.词语:蹦蹦跳跳、嫩绿、饥饿、疑惑、自豪

教师的导学地位,我觉得应该是在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上,在这里我体验到一些教学细节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多么重要。本课我抓住小白兔种菜的辛苦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苦,学生在我的范读中,在几个人表演常常种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的细节中,我强调常常所表现出小白兔坚持不懈、辛勤劳动,才能收获。然后让学生写写划划,学生看到这个勤劳的小白兔想对他说写什么,学生在回答中也体验着劳动并不是很轻松的一件事。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