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1-28 14:32:32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侦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若无其事”等新词。

2.借助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细读“救幼龟”语段,讨论人们不同的态度,分析人们“救”与“不救”的原因,感受自然现象的复杂性,体会关键词在文章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预设】

(课前谈话)(厄瓜多尔、加拉巴哥岛、西班牙、大海龟-巨龟之岛)

1.你知道关于太平洋绿龟的哪些信息?(资料一)太平洋绿龟名片

名称:太平洋绿龟,又名绿海龟

产地:多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食性:以鱼类、海藻等为食

天敌:蛇、沙蟹、食肉鸟等

繁殖:岛上产卵—筑巢孵化—幼龟归海——海中成长

2.了解幼龟归海的`危险:(资料二:课文第二自然段)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3.认知几种食肉鸟:嘲鸫、海鸥、鲣鸟。

一、正音,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题目意思。组词;知道“道”的多种意义;初步对课题释义。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

我们摘录了课文中写太平洋绿龟、食肉鸟和人们表现的词语,读词正音。(出示1)探、侦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鱼贯而出、

(出示2)啄、企图、颓丧、饱餐一顿、响彻云霄

(出示3)若无其事、愚不可及、气喘吁吁

说说需要引起自己注意或要提醒大家的字词。

3.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想一想,人们与绿海龟、食肉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预设学法:尝试说——看图表选择“关键词”说——同桌练说

二、细读“救幼龟”语段,感受自然现象的复杂性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救幼龟”的语段,也就是课文的第3、4两个自然段,来看看人们当时为什么要救。读了课文,我发现当时对于要不要救这只幼龟,人们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哪些人打算救?谁不打算救?

板块一:“救,还是不救?”

【救】哪些句子写了“我与同伴”的态度是打算救。

1.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关注点:紧张、焦急、“你得想想办法啊!”等)

2.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关注点:不能见死不救、一片、呼喊等)

感受不同的表达方式: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的一片呼喊:“不能见死不救!”

“不能见死不救!”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的一片呼喊。

【不救】哪些句子写了向导的态度是不救。

1.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关注点:若无其事、“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2.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板块二:“为什么要救,为什么不救?”

1.说说人们这么做的理由,用“因为……所以……”作答。

①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②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④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⑤下文中的后果

……

2.聚焦一幕,说说“我和同伴”为什么要救那只幼龟?而向导不打算救幼龟?

(“救”的关注点:企图、拉、啄)

(“不救”的关注点:侦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探)

3.出示“自创一幕”:我看见一只幼龟爬出来巢穴,一只嘲鸫飞来啄它。他们让向导去救幼龟,向导抱起小龟走向大海。为什么课文中要把这一幕写得这么详细?

4.读第3、4自然段。

三、存疑进入下文学习,探讨“自然之道”的内涵

出示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在课文的细节描写中寻找答案,在下节课继续探讨

四、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9课第五题。最后一小题改为:

★(4)我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朗读、认字。

2.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1.带领学生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准备一幅山水画。

3.乐曲磁带。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

(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指名读诗句。

3.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集体交流,共同解决疑难。

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

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朗读古诗。

师配乐范读。

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5.背诵诗文。

6.识字。

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

7.写字。

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8.展评。

三、实践活动。

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

3.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出示远和近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出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诗还有几组反义词,看谁找得又快又好。

3.扩展练习,说反义词。

完成课后的我会说。

四人小组练习说反义词,看哪-组说得多。

4.复习巩固。

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指导书写

1.指导认读文、六,说说它们的异同。

2.观察文、六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按笔顺写生字。

四、举办猜谜竞赛

在规定的时间里,谁猜得对,猜得多,并能说说是怎么猜的,就算优胜。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你能用朗读表现么?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练习6》安排了五个项目,重点是语文与生活(内容是有趣的倒顺词)和口语交际(内容是说出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两部分。

教学目标:

1.学习倒顺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知识,丰富语言感觉,学习欣赏诗歌。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思想。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1.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磅礴力量。

2.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难点:

1.通过诵读积累语言知识,丰富语言感觉,学习欣赏诗歌。

2. 培养学生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和交际能力,并从名言中受到教育。

第一课时(灵活可以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倒顺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知识,丰富语言感觉,学习欣赏诗歌。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磅礴力量。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积累语言知识,丰富语言感觉,学习欣赏诗歌。

教学准备:1.相声《有趣的倒顺词》录音。2.准备好写字工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使用的语言很有趣,有的词倒个个儿,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新词。我们来听一段相声

(2)教师播放《有趣的倒顺词》,学生对照题中的文字来听。

(3)学生练读这段相声,重点注意加点的词。

(4)学生说出每组加点词的区别。/article/(词义和用法)

(5)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出倒顺词的规律。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一对倒顺词。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3)师生小结。(有的一组倒顺词词义有区别,有的没有大的区别。)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边听录音边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倒顺词。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各自想到的倒顺词。学生把自己想到的倒顺词补充到相声中去。

(3)拓展。(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留意这样的词。)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大风歌〉〉。

(1)学生自由地读诗,对于像兮等不认识的字可或问老师、同学。

(2)教师范读。学生对照题中的注释大致理解诗意。

(3)先集体练读,同桌练背,再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欣赏。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诗中表现出刘邦的英雄气概,有着磅礴的气势这个结论。

(2)根据得出的结论,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读后的感觉。

(3)拓展。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诗篇,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欣赏。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练习6,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练习6教案教学设计精品,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3、懂得惜时,努力的意义,为成为公正无私的人,树立社会责任感打基础。

教学重、难点:

懂得惜时,努力的真正意义所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苦恼,爸爸妈妈对我们的不理解、和同学吵架了等等。今天,在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小作者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苦恼,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苦恼呢?

2、 出示课题:班长的苦恼

二、学习课文

1、 师朗读课文第1节

(1) 让学生思考:我的苦恼是什么?

我的苦恼是整个中队一起和我绝交。

(2) 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第1节进行提问。

我的苦恼到底是什么?

我说了些什么,使我有了这个苦恼?

为什么整个中队要一起和我绝交?

2、 同学们提了那么多的问题,那么我们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学习课文。

首先,自读2、3小节,思考: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3、 面对这一事件,我作为一班之长,是怎样处理的呢?齐读课文4、5小节,思考并回答。

(1) 在这之中,我有着复杂的心里斗争,从文中那一句话可以看出?

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

(2) 为什么我会有这心里斗争?

(3) 然后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听到我的决定后,整个屋子会突然变得静悄悄地?

因为同学们都没想到作为一班之长,我竟然会包庇好朋友,作出不公正的

决定,辜负了大家对我的信任。

4、 之后,我在班中有是怎样的一种处境呢?找出文中的原话,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5、 现在,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的苦恼是什么了,对于先前提的那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那么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我的苦恼。

6、 齐读课文。

二、 口头练习

1、 你认为作为一个班长,应该做到些什么?

2、 如果你是课文中班级的班长,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