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1-28 11:16:32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受“雨后”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说说“雨后”的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快乐”的情感。

2.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口语训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1.同学们,现在谈起夏天,好象还有点遥远,但是通过刚才的聊天,我好象感受到了夏天的云,夏天的雨,夏天的花儿、鸟儿,夏天的孩子们……

看……(播放课件)

2.你看到了什么?追问:他在想什么?

[点评:真实的情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到了夏天雨后。优美的课件及自由的想象,使学生一开始就兴奋起来。]

过渡:花儿、鸟儿、大人、小孩都盼望着雨赶快停下,为什么呢?我们一起读一读冰心奶奶的《雨后》一文,就会有答案了。

二、检查识字、读书情况(课件)。

1.嫩绿——句子

2.赤脚神仙——句子

3.兴奋和骄傲——句子

4.撅着——句子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读:“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下面,我们一起到雨后的广场去看一看吧!

1.打开书,默读课文,读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在课文的哪些内容里,你感受到了这种雨后快乐?把你感受到的快乐读给小组同学听。

3.指名读。

(二)指导朗读。

1.小哥哥部分。

(1)指导第二节。

你听出什么了?

追问:你玩过踩水游戏吗?你当时是什么心情?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溅起多高。

(2)指导第三节。

(出示句子)文中的“……”是什么意思?什么事情那么糟糕?

你就是小哥哥,你怎么说这句话?

学生评议:他的表情对不对?为什么?

出示全节,自己体会读这一部分。——指名读

(3)在雨后,小哥哥踩水、摔跤,玩得可真快乐!想不想分享小哥哥的快乐?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小妹妹部分。

(1)小妹妹是否也感受到了哥哥的那种快乐?对于这种雨后的快乐她是怎样想的?

(2)出示句子:“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3)你就是小妹妹,读出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评议。

3.广场上。

(1)指名读“广场”部分。

(2)词语补充练习:快乐得好象————一样。

(3)出示句子。脑海中加上你的想象读出这种快乐。指名读。

4.雨后的广场是孩子们欢乐的海洋,我们一起用读书来分享这份快乐吧!

四、想象创作

1.过渡:雨停了,真好!孩子们尽情享受雨后踩水、摔跤的快乐。那么,我们刚才看到的小鸟、花儿和大人们又是怎样享受雨后的快乐呢?(课件)

2.学生自由选择说。

3.除了我们看到的,谁还在享受雨后的快乐呢?

(1)小组交流。

(2)指名说。

五、作业

感受了《雨后》这篇充满快乐的诗歌后,课下,你还想做些什么?

六、总结

快乐是无处不在的。不仅在雨后。在雪后,在风中,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在爸爸妈妈老师的关爱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快乐。那么,从现在起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点滴快乐,做一个快乐的“我”。

第2篇:语文教案

预习提示:

1.搜集和“日”有关的成语和诗句。

教学目标:

1、学习“日积月累”,丰富本单元的相关知识。

2、实践活动组织完成“初显身手”。

3、完成习作指导,学习《太阳城》,了解太阳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太阳在生活、工作、城市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太阳能创建幸福家园的美好前景。

教学重点:

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从感性上理解抽象的事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摘录笔记

1、出示书中的例子。

2、观察这两句话的特点。

3、请你积累一些这样的句子。

4、读一读。

二、初显身手

1、你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你对阳光的理解吗?

2、选择实验地点,准备实验工具。

实验步骤:

1、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感受阳光。

2、集体演示交流,分享成功。

3、谈自己的收获。

4、撰写阳光报告,(与习作相结合)

第二课时

一、学习《太阳城》,感受太阳的威力。

1、了解各个自然段的段意并分段。

2、读课文针对问题进行研讨学习。

3、如果你是太阳城的小公民,你会如何学习、生活?你还会向我们介绍太阳城的哪些有趣的东西。

二、出示习作要求

任选一题,写一写:

用“你”称呼太阳,写一段文字或一首小诗。

撰写一份搜集阳光的报告。

想象作文:我是太阳城的小公民。

三、分析作文题

1.第一题可紧扣《太阳的话》。《太阳》两篇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去写。写诗,要注意诗的格式。

2.第二题可围绕从和实践活动的内容去写。

3.第三题要在学习《太阳城》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写作。可以写小公民如何在太阳城学习和生活,也可以写你在太阳城的新发现。

四、金钥匙

板书设计:

太阳城

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

金钥匙

1、认真倾听,仔细观察。

(实验小学 邱茹娟)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以“春意”为核心,引导学生读懂文中陶醉于春意和感受不到春意的两类人的特点,了解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及以点带面的方式揭示出的特定环境下特定人群的形象特征;以学定教,以问带疑,还原情境,引导学生读懂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下作者选定这些人物和场景来表现的用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从学生预习时对萧红的了解情况引入,消除学生对教师、文本的陌生感,创设情境。再以霍建起导演的电影《萧红》公映,这位远离人们七十年的作家又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并引起热议这一话题,拉近学生与作家的距离。

2.教师范读全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学生带进文章的情境。让学生在听朗读时进一步熟悉课文,同时结合预习和听读感受提炼概括文意。

问:文章围绕“春意挂上了树梢”,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的不同活动?

学生概括,其他学生补充完善,教师提示和鼓励。(描写了三月哈尔滨不同人物的生活场景,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日伪时期东北地区中下层人民悲苦凄凉的生活现状。)

二、问题梳理

概述预习时学生所提问题,投影展示学生问题较为集中的几类:

1.题为“春意”,为什么文中却多次描写命运悲苦的人?如何理解“春意”?温暖的题目,为什么读来却有苦涩凄凉的情感?

2.为何写不同类型的人的活动?为什么反复写到中国人与外国人?如何理解汪林这一人物形象及写她的作用?

3.作者萧红写这篇散文的背景、心情和态度;

4.第8段的理解;“三月”句两次出现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

1.文题及开头给人暖意,写了怎样的“暖”?

学生关于文题的问题:文题为“春意”,但文章读来苦涩,入眼却又感觉暖意。如何表现的?

(1)三月的哈尔滨有怎样的暖意?

①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②蹿着芽;③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

学生品读,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品读:“轻纱”,比喻,通感,化抽象为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春风吹拂的轻柔惬意;“蹿”,用词精妙,富于动感,形象地写出了新绿的生长速度和蓬勃的生命力;“陷”,写出了春风吹拂时人身心沉醉惬意之感。

(2)人们感觉到暖意了没有?

有所体现:脱去冬装;逛街;晒太阳;

“陷进去”:令人沉醉,如梦如谜,有生命力——春在歌唱……

2.题为“春意”,为什么却写了不少人的活动?又为什么多次描写命运悲苦的人?

(1)怎么写人的活动的?(从白天到黑夜切换场景写哈尔滨人的活动。)

(2)具体写了什么活动?(两类人完全不同的生活。)

描绘处于“冬”“春”季节、两重世界的人们——哀哭的弱势群体、欢快的外国人,这样概括是否恰当?

幸福者(汪林们、外国人),沉醉在春意里,四季快乐;不幸者,被遗忘遗弃在寒冬里,四季哀哭。

(3)题为“春意”,为何写人的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透过文本看写法:通过人的活动和感受,从侧面来具体表现春意,突出对比,鲜明表现了底层人民的辛酸痛苦,揭示世道不公,突出主旨。

A.写人对春意的感受。一半人感受并享受春意,另一半人被遗忘在寒冬里。

B.自然春意悄然而至,人间却冰火两重天。

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春意为什么只是“挂上树梢”?(对比:春意飘浮在树梢,底层的人们无法感受到;春意只是自然的春意,人间没有真正的春意。)

3.对汪林这一形象,学生较感兴趣,恰可作为一个拓展课堂深度的契机,促进课堂智慧的生成。

(1)三遇汪林:

①也戴小沿帽;转过“商市街”;②吸着烟卷;又换了淡绿色的衣服;腋下夹着一封信,大概又是情书(烟卷,细节描写);③混在鬈发的人之间,也用俄国话和他们笑了一阵,在快乐的人群里。

学生概括,其他学生补充:汪林是个衣食无忧、生活闲逸无聊、享受快乐的小姐;平时与洋人相融,生活方式受洋人影响。

(2)为什么要写汪林这个人物?注意上面几个句子中的“也”“又”“也”等词语。

汪林代表了这样一类人:虽没有做什么坏事,但是对于亡国之痛,他们麻木不仁;对于身边的哀哭疾苦,他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淡漠和冷酷,加重了冰城的寒意,作者在客观描述中隐含批判讽刺(或否定)。

4.中国人与外国人。

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混在这些鬈发人中间,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讨论,把握时代背景。

上世纪三十年代伪满时期的哈尔滨是一个畸形繁荣的城市,是一个病态的满目疮痍的社会。

它快乐,疯狂,充满异邦的音乐,满街都是鬈发的外国人;

它寂寞,哀哭,完全在风雪里,墙根转角都发现着不幸者。

繁华的商市街、中央大街,是少数富人们和外国人的天堂,却是底层不幸者的地狱。(同样运用对比)

5.为什么题目温暖而诗意,读来却颇多苦涩凄凉?朗读,比较异同:

(1)“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三月,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两句的同中之异。自然界有冬春变化,春意已至,人间有冷暖不公,春意何在!第二句多一个停顿,也就多了一份苦涩与沉重,作家笔端流露出一种悲悯与反思。

(2)抓住最能体现出春意的“树芽”“小题大做”,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深入研读文本,品味作家“以暖写冷”的手法。

6.关注散文背后的那个“我”。

讨论:“我”可视为线索人物,全文通过“我”的见闻感受串起白天黑夜不同的场景和人物活动。注意“我”的见闻感受发生的变化——由“醉人的春意”到人间的残忍、苦涩、沉重、悲凉。

由第8段入手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

师生讨论,明确:愤激之辞,看似冷酷无情,实质上饱含对不幸者深切的同情,有愤世嫉俗的味道,隐含对造成这种不公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不平。

温故知新:鲁迅《祝福》中类似的内容。

知人论世:关于“我”——萧红背叛家庭抛弃富贵,怀着理想之梦来到哈尔滨;历经苦难与萧军结合,租住在商市街25号半地下的偏棚;其文集《商市街》就写当时贫穷、饥饿、动荡的时局和他们的生活。

哈尔滨以满目疮痍的冷酷现实粉碎了春之梦,萧红在《商市街》里曾说,“只要满洲国存在一天,我们是不能来这块土地的”……

7.结尾的艺术

变化结尾内容,朗读,比较表达异同:(1)去掉“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2)去掉“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3)变化“快乐”和“哀哭”的顺序。

师生讨论,总结:题目以“春意”起,结尾以“哀哭”终。题暖文冷,当春意挂满了树梢,那些沉沦在寒冬里挣扎哀哭的不幸者更让作者深受触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现实社会的苦涩和沉重、冷酷和悲凉。

作者用以暖写冷、以乐写悲的手法来表达对这个畸形繁荣的城市的悲愤不平,表达对生活在底层社会的不幸者的同情和悲悯。先扬后抑,反向立意,题目与主旨矛盾,匠心独运地收到一种反讽效果。

四、课后作业

(1)推荐阅读:关外那片黑土地——《商市街》《呼兰河传》;

(2)鉴赏写作:请另择一段突出运用对比手法的文学作品内容作赏析。(例:唐诗《燕歌行》“战士”与“汉将”;《红楼梦》“焚稿”与“良缘”;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刘半农《相隔一层纸》“屋里”与“屋外”……)

【教后反思】

一堂语文课不能解答所有问题,课后我就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起到什么作用?

一、促进提升学生的发问能力。学生在接触一个陌生文本时所产生的阅读体悟可能是令教师惊异的。指导预习的时候教师既要发现他们的阅读潜能,又要能够挖掘他们的这种潜能。激发学生的发问能力,提升学生的发问水平,应该是教师重要的“教”的能力。

二、“以学定教”,不等同于“以学代教”。带着思考去阅读,学生所提的问题深广度各不相同,解决问题则需要教师的组织和指导,而不能未经思考和整理原样呈现,散乱无章。教师要注意对价值含量高的问题积极引导,枝节的问题、含金量较低的问题,可以简化、淡化处理,也可存疑作课后讨论,延伸思考。

三、对课堂“意外”的点化能力。课堂生成的问题,总有不在预设之中的,出现意外的情形,无论好坏,教师要有“点化”之功,要及时捕捉、点评,促使它释放最大的光亮,也许就光照课堂;有的问题貌似没有什么价值,却可能会成为一个契机,教师的转化能力就很重要;如出现不和谐音符,也须体现教学机智,巧妙化解。

第4篇: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①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④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⑤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什么名堂?

初读感知

①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a.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b.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②学生自主读书。

③检查自学。

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b.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c.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①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④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⑤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①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③当堂展评。

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③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重难点: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①听写生字词。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①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②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③交流讨论。

抓住以下要点:

a.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c.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④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⑤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a.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b.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⑥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欣赏玩出的名堂

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②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b.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③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④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⑤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交流玩中收获

①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②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练习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②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③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板书:

15、玩出了名堂

磨镜片

列文虎克 制作显微镜 轰动世界

最早发现微生物

第5篇: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学习生字,并且书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请同学们用上“称赞”一词来说一句话。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问)

4、同学们问的题目非常好,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都是反犬旁。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刺猬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气

傍晚

椅子

留下

(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

认读没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我能记

出示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我能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名读。

四、书写指导。

1、我发现

出示本课的8个生字,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会写

每个生字写三个。

五、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知道了课文讲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的事,那他们为什么事而称赞对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大森林,讲了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他们为什么而称赞对方呢?今天我们去大树林弄明白好不好?

(出示课件)你瞧,这是一座美丽的大树林,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小刺猬和小獾在欢迎我们呢,他们身上背着五个生字,原来他们也爱学习呀。我们来读读字,跟他们比比看。(点击身上的字)

二、学习课文

(一)师:这篇课文老师自己也很喜欢,我在这读一读,请小朋友仔细听,边听边记:哪句是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哪句是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有关互相称赞的句子。

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师:称赞别人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愉快)那就带着这样的语气自己来练读是试试吧!(再请同学来读读)

(老师注意到了,他把“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地方读好了,一下子就读出了称赞别人的语气,真好!)(谁愿意再来试试)

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句话。(师生配合读)

(二)那这样的称赞会起到怎样的神奇效果呢?请同学再细细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语句。(口头交流两句称赞作用的句子)

(三)简短的几句称赞的话,为什么会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呢?我们来看看小獾是怎样说的?(出示小獾的话)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理解“泄气”,给“泄气”找一个近义词来说说它的意思。(灰心)

自由读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再齐读。

(四)请同学快速读读1-7小节,找找小獾在什么情况下感到泄气了?

出示课件和有关句子。

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理解生字“粗糙”(看图理解:粗糙的小板凳会是怎样的呢?)(出示三个板凳的粗糙程度要不一,打乱顺序给学生看,先让学生直观理解粗糙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排列一下,哪个是他做的第一个板凳,哪个是第二、第三个,引导学生从刺猬的话中“一个比一个好”体会)。小组自由读读,你读懂了什么?然后齐读。

(五)看着这样一个个粗糙的小板凳,想想小獾当时会怎样想呢?

师:是啊!小獾虽然做得并不怎样,但当时的他却更需要别人的称赞啊!

这时,是谁发现了小獾的优点?

(出示第3自然段小刺猬称赞的话)引读:所以小刺猬——————

(六)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它接着会怎样做呢?出示课件,想想再说。

师:是啊!别人做得好我们需要称赞,当别人做得并不理想,有困难时,我们就更应该称赞,因为称赞就像神奇的魔棒,使原本想要放弃做板凳的小獾又重新燃起了信心,终于做成了板凳。

(七)那么,当小刺猬把苹果送给小獾,听了小獾的称赞后,他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出示课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决不能吝啬对别人的称赞,因为称赞有着巨大的魔力:(出示)

因为称赞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是啊!称赞多有魅力啊!综合刚才小朋友说的,我们一起来听记这样一句话: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出示)

齐读这句话。

三、组内分角色读,在分角色表演读。

四、总结:

称赞给予我们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那么在生活

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给予周围人更多的称赞。

五、练习说话:

1、举例:

***最近写字写得很端正,我想对他说:“你进步可真大啊!”

学生说话训练、交流。

2、做心情卡

()月()日,()夸我(),我心里觉得()。

第6篇:语文教案

一、自选方式,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会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指导学生依照自身特点,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已去搜集,筛选资料。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花生的和作者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除了书上介绍的你还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对作者许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这些问题中,学生兴趣哪一项就查找哪一项,任务一明确,孩子们就行动开了,或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图书城查找,或请教有关專家等。课堂反馈时,我发现通过自已的方式,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十分丰富,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调动起来。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在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

生甲:我喜欢读“种花生”这个部分,因为只有辛勤耕耘,才会有收获嘛。

生乙:我喜欢读“议花生”这个部分,因为这一部分中,父亲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使我受到教育。

生丙:我喜欢读“吃花生”这个部分,因为“吃花生”这一内容,让我感受到了劳动的滋味。

生丁:我也喜欢读“议花生”这个部分,因为父亲说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自主实践,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父亲说的话,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已读,自已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包蕴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我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步骤,然后以人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读,自己学,接着把自已读懂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实践证明,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按学习要求找出花生与三种水果的不同特点,体会出花生默默无闻,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学生体会出花生品格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位父亲,你觉得该怎样读这两段话,才能表达出你当时的感情呢?大家来评评谁读得最有感情,学得最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读者声情并茂,评者真诚中肯,在读与评中学生与“父亲”产生了情感共鸣,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与发展。

三、大胆质疑,给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尤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只有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尽情表现,才能谈得上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四、体悟情感,给学生课外延伸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落花生》一文中,作者许地山之所以给自己取笔名为“落华生”,就是因为他喜欢‘落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以此笔名来告诫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于是在教学行将结束,在学生理解了作者笔名‘落花生’的含义后,我让学生也为自己起个笔名并说说含义。学生又一次热情高涨,在为自己起笔名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他们的个性再一次得以充分的张扬。教学结束后,我布置学生课后读几篇许地山写的文章,再一次感受作者的“落花生情结”,这样就让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向课外延伸,让他们的思维有了一个更广阔空间。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第7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字词,会写生字“正”、“五”,理解“徐徐”之意;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知道升国旗时该做什么。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写生字“正”、“五”;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徐徐”之意;借助文中的语言表达升国旗时该做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词语导入

第一组:起 升起 起立 (感知组词的规律,起放在前面或者后面不同的位置,组成不同的词语,有着不同的意思,从而感受语言的丰富性)

引导学生用“起”字组词 (起床、起来、一起等,同时点一点“起”的位置)

第二组:多么 我们 向着 望着(引导学生读好轻声词)

第三组:国旗 国歌 升国旗 唱国歌

第四组:中国 祖国

师问:我们的祖国是什么?(中国)出示句子:我们的祖国是中国,引导学生读一读,这句话还可以反过来说,出示句子: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引导学生把两句话读一读,体会语言的妙用。

第五组:国旗 五星红旗

(引导学生读一读,接着让他们模仿刚才的句式说一说,要求学生把句子说完整。)

二、品悟课文

1、开火车分行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即可(评价语:1正确流利,声音响亮;2你读得这么好,大家都在认真地听呢;3没关系,课文才学,老师相信你课后多读几遍后也一定能够读正确、流利。

2、齐读课文

过渡:课文读起来很简单,但你是否真的读懂了呢?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考考大家。

1、 升国旗时我们该怎样?

预设1:我们立正 出示句子:向着国旗,我们立正(齐读,读准后鼻音“正”)

预设2:我们敬礼 出示句子:望着国旗,我们敬礼。(齐读,读准后鼻音“敬”)

预设3:看着国旗 师:儿歌中是用了哪一个词语,也是看的意思?(望着)出示句子:望着国旗,我们敬礼。(齐读)

4国旗是怎样升起的?(预设:慢慢地升起)文章中是用了哪个词语?(徐徐,徐徐就是慢慢地意思,因此在读这句话时要读得稍微慢一些,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5播放升国旗的视频

6视频中的国旗徐徐升起(出示词语:徐徐升起),迎着微风飘扬,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多么美丽啊!出示句子:迎风飘扬,多么美丽(读准“迎风”二字,指名读,师范读,男女赛读)

7,要求学生拿起书本,再读儿歌(师生对读)

8尝试背诵:

望着 ,我们

(1)指名背诵 (2)全班背诵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带拼音):正 五 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准确,正后鼻音,五是整体认读音节

2学生观察“正”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并说说注意点

师:正字很有趣,由横和竖组成,上横短,下横长,竖在竖中线,第4笔的竖要对齐第一笔的横。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仿写,师巡视(写字儿歌念一念,注意要点说一说)

5展示评价

6教学“五”字方法同上(“五”字要点:上横短下横长,横折在横中线,竖略倾斜)

第8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自学课文中的2个生字,积累词汇;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导入课题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桂花雨》。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自读提示,明确目标

轻声速度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目标?(学生小结)

点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体会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清顺序,明确内容。

(二)细读探究

1、自主读文,画出桂花给“我”带来快乐的句段,边读边在书中作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伴听,不懂的内容,同伴互助或做标记,集体交流。

3、代表汇报,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并恰当点拨。

学生汇报哪些内容,教师相应点击哪部分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用“读句子,想情景,谈感受”的方法,重点交流以下内容: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课件演示桂花树与梅花树的对比)

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体会馈赠的快乐,引导学生 练习生活实际谈感受。)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课件演示桂花香,课前泡一杯桂花茶,让学生闻一闻,尝一尝,体会桂花的香;感受“浸”字的恰到好处,同时进行夸张句的训练)

4、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摇花乐,这是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创设想象人物的内心,体会“我”童年的摇花乐。)

教师点击课件演示摇花乐的情景,把学生带进花香飘溢的桂花雨之中,体会课题的含义。

指导朗读,通过读让学生体会“我”童年的摇花了。

出示琦君父亲看见琦君摇花时的即兴诗: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指导朗读这首诗,通过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我”童年摇花的乐趣。

5、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体会母亲的话的含义,揭示主题——热爱家乡)

四、感情朗读,拓展升华

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了呀,同时,作者也把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在写摇落的桂花雨吗?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童年的摇花了,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板书设计:

12 桂花雨

摇花乐

思故乡

第9篇:语文教案

[总体构思]

这是一篇反映当代中学生精神风貌的小说。评价人物性格、体验人物内心世界、品味幽默活泼的语言无疑是欣赏这篇小说的重点。关键在于须着力构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平台,精心创设有文趣、情趣和美感的教学情境,紧扣文本,组织和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感受和体验小说中的种种人生滋味和坚强、勇敢、负责、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这样一个心灵的远游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层层深入地对话,辅之以朗读,引领学生通过感受和体验解读文本、拓展文本。同时,不断提示学生如何圈点,如何批注。在这个基础上,教给学生欣赏小说的四步曲:评人物、读内心、谈感受、品语言。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请学生默读全文。(亦可分角色朗读)

(二)以默读、跳读、轻声读等方式自读课文,独立思考或轻声讨论,完成以下思考题,批注在文中。

1、概括故事情节。

2、谈谈你最喜欢的人物。勾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相关叙述句来说说理由。

3、真正的人生滋味是多味的,贾里是如何体会的?请举例说明。

4、勾画好词好句。

第一课时,完全交给学生自读和思考,让学生直接去感受和体会,为第二课时围绕思考题对话和交流蓄势。

第二课时

(一)评人物

组织学生讨论并交流:你最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理由是什么?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及相关叙述句来说说。

(二)读内心

1、老师举例,如何抓住文中心理感受的词句借助合理想象去体会真正的人生滋味是多味的。

2、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组织学生仿照范例讨论并交流对人生多味的体会。

(三)谈感受

1、请贾里从小说中走出来,倾听同学们诉说心情故事。

2、在朗读中感悟坚强、勇敢、自信的人生态度。

(四)品语言

1、学生例举小说中幽默风趣的语言,老师点拨比喻、口语、大词小用等方法对达成幽默效果的作用。

2、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领会幽默是一种智慧、一种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的道理。

板书设计

欣赏小说四步曲:

评人物

读内心

谈感受

品语言

教学探讨:

1、长文如何短教?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理性思考,优化教材,简化教学思路。

2、长文如何深教?可以靠提出由浅入深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起学生的实践活动,激发和激活学生的深层次思维。

[设计亮点]

评人物、读内心、谈感受、品语言,既体现教学思路,又授予学生欣赏小说的方法,并借此由浅入深地组织起学生、老师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走进去,请出来,从中得出人生感悟。

[教学札记]

反复审视这堂课的教学实录,便不断心生遗憾。遗憾一,当一生举鲁艳青帮助贾里班级起草告全校师生书为例,证明她乐于助人,有正义感时,我未能及时引导学生发现此人还有处事果断,有组织和引导才能的个性特征。这一类的遗憾不一而足。遗憾二,某些对话环节拖沓往复,完全可以更高效地驾驭课堂节奏。由此可见,更理性地思考教材,更诗意地驾驭课堂,实在应成为一个教师孜孜以求的境界。

[专家点评]

这堂课成功地组织起师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品读细腻、积累丰富,既授予学生欣赏小说的方法,又着力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习惯。紧扣文本,随文讲解;立足学情(异地借班授课),循循善诱,老师激情,学生动情,师生密切互动。可以说,教师以人格魅力征服了学生;课堂以恰当处理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而展示了课改的方向。

[由漳州、泉州、石狮、晋江、惠安等地教研员点评]

附: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课堂实录

师(微笑、亲切地):同学们,今天我将带大家卷进一场风波,这场风波叫--(生齐答:选举风波)走进这场风波,我们将和贾里、鲁艳青、鲁智胜他们一起去经历一段生活的风风雨雨,去感受一段心情的起起落落。

师:阅读小说第一步,可以先品评小说中的种种人物。一起说说,小说写了哪些人物?

生(七嘴八舌):贾里、鲁智胜、贾梅、三个女班委、鲁艳青、老板、查老师、男篮队长、作家、陈应达。

师: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请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及相关叙述句来说说你的理由。先在小组里畅谈,待会儿一起来交流。(生交流对话,师融入其中)。

生1:我喜欢鲁智胜。他活泼滑稽,很会抬高自己。从P11 喂,我请客、请客。快吃吧,名牌的,她人不错,我的优点她全有可以看出他的可爱。

生2:贾里。他心地不坏,挺善良,懂得知错。从P12说实话,这样贾里才更难过,说明贾里后悔自己没选鲁艳青当学生会主席了。

生3:我补充。从P109到了两点起,教室里空荡荡的只有贾里一个人可以看出他作为班委,很负责任;P117贾里鼓足勇气说明年,明年我一定选你当学生会主席还看出他勇于承认错误,弥补错误。

生4:我喜欢贾里的爸爸。喜欢他说话有哲理。比如这句:如果样样都顺利,还要你努什么力?

师:贾里父亲在电话里说这句话时,是怎么说的?(生齐答:充满激情地)请大家也充满激情地把这句话齐读一下。(生齐读后)还感觉出什么了吗?

生5:贾里爸爸经历很多风雨,所以遇事泰然处之,很稳重。说话很有哲理。

生6:我喜欢鲁艳青。她乐于助人,有正义感。从P114她听见几句牢骚,下午就到贾里班上探听,和大家一起起草了告学校师生书,请求大家声援可以看出。

生7:我补充。从这话还可以看出她是个不爱计较的人。贾里写了那个选举理由让她落选了,可她不记仇还主动来帮忙,真是宽宏大量。

生8:其实贾里也很正直、善良。林武翔受伤,本不是他的错,他却面红耳赤,脑子发涨,很担心林武翔,很牵挂同学。

师:(故意地)好象有的人物人气指数不高啊,比如陈应达,他可是学习尖子啊?

众生(脱口而出):他自私!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当班级受到校外噪音干扰时,贾里怎么做?陈应达又是怎么做的?

生9:贾里四处奔波,想尽办法让噪音消除,而陈应达却争做第一个逃兵。

生10:这可以看出陈应达很自私,而贾里为班级打抱不平,很有正义感。

(在这个过程中,师不时提醒学生圈点笔记)

师:(颔首)大家初步解读了人物,也许还不是很完善,但没关系,我们还可以进入欣赏小说的第二环节,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看,几番风雨几番沉浮后,这场风波的结局怎样?请大家齐读小说后两段。(生齐读)

师:经历这场风波之后,贾里最大感受是什么?(生答:真正的人生滋味是多味的)多味什么意思?

众生:丰富多彩。酸甜苦辣。

师:那么贾里在这场风波中到底体验了怎样的人生滋味呢?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老师先举例子。请看P112第二、三段。大家帮老师朗读一下好吗?(生齐读)

师:我们来找找描写贾里内心感受的词语?

生(齐答):很抱歉、更难过。

师:当初贾里写了那个鲁艳青的弟弟请我们吃巧克力的选举理由,结果鲁艳青落选了。贾里做了这件事后,一开始可能感到很痛快,因为教训了鲁智胜。这个家伙用贿赂的方式来选举。可后来事情发展着,感觉就不一样了。先是鲁智胜暴跳如雷,后是鲁艳青见了他依旧校友校友好热情地打招呼,于是他越来越后悔,难过了。这是不是人生多味的感觉?请大家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来设身处地地体会一下人物的内心世界。先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聊一聊,待会上来说。(生交流,师融入其中)

生11:P116有两个词,深感内疚,陷入深深地苦恼。我觉得内疚是因为他听说林武翔的伤会有后遗症;苦恼是因为一些不知情的人责怪他,骂他害人精。

师(启发地):我把这两个词位置对换一下好不好?

生12:(顿悟):不好。贾里一开始并没有听到别人骂他害人精,所以只为林武翔的伤而内疚;后来不明真情的人都投来鄙视的目光,他就感到内疚加苦恼了。

师(更深入地):这当中他还做了件什么事?

众生:自告奋勇去照顾林武翔的父母。

师:把这段齐读一下。再来感受一下。

(生齐读)

师:去照顾林武翔父母,他们怎么对待?

众生:拒绝!气恼!

师:想象一下,林武翔的父母可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生13:我儿子是你害的,你还来假慈悲!然后赶他走。

生14:林武翔是他父母的独生子,他父母又是盲人,所以他父母一定是很宝贝林武翔的,如今他受伤害,还可能留下后遗症什么的,他父母一定感觉这世界对他们很不公平。我儿子要有什么不幸的话,我也不活了!

师:哦,脸上神情会怎样?

生14:非常生气,一边说些难听的话,一边把贾里一脚踢出去!(众生会意一笑)

师:同学们想象得很形象啊。好,我们再来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我们是贾里,本来好心好意要上门照顾二老,却遭拒绝,像同学说的,被一脚踢出去!面对这样的情形,想象一下,贾里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众说纷纭):难过、自责、后悔、气愤、忧愁、委屈。

师:这是不是真正人生的滋味是多味的?酸甜苦辣,在这里都尝尽了啊。

生15:贾里感到委屈还表现在这一句:唉,要是我知道林武翔会受这样的伤,我情愿在噪音中度过一生。贾里终于委屈地说出这句话,号啕大哭,谁劝都没有用!

师:好,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把这句朗读一下。(师生齐读)。

师:我把终于这个词拿掉,再读。(生齐读后)感觉有何不同?

生16:贾里的委屈已经忍了很久了。

生17:贾里从一开始的忿忿然,到后来听说林武翔可能会有后遗症,感到了事态的严重。他想,当时如果不主张店铺搬迁,林武翔也许不致受伤,如今造成这种情况怎么办啊!

师(动情地):是啊,他不明白自己到底有没有错,真是茫然啊。

生18:贾里这样做是为大家着想,但却被同学们指责,他可能觉得自己的付出都白费了。

师:嗯,虽然是善意的,结局却不是那么完美。这种感觉真是难以言尽啊。

师:同学们,学会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我们得到了更多的艺术享受。刚才,我们体验了贾里在这场风波里经历的欢乐与苦恼。贾里是初一年的学生,我想,如果他从小说中走出来的话,走到我们中间,他也一定很想听听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学习中的一些心情故事。不知同学能否说说看?

(众生窃窃私语,一学生私下里叫住老师,耳语了几句,表情有些为难。)

师(面对全体,神秘地)有的同学偷偷跟我说,这是秘密,不能说的,说了就侵犯了我的隐私权。(众生笑)不过没关系,你如果觉得是秘密,那么不必说,不勉强同学。可不可以找一些既不是秘密又可以表达酸甜苦辣的心情故事?

生19:我讲的是我和我小狗的故事。爸爸给我买了一条小狗,我经常带它去玩。一个月后,因为我们那边公寓里不许养狗,就把它送人了。不见了小狗,我躲在被窝里哭,感觉挺压抑的,我认为我宁可要小狗也不要住在公寓里。

生20:我考好的时候,每个人都表扬,感觉自己被捧上了天;考差了,每个人都有说教,那时真想挖个地洞钻下去。

生21:我第一次月考,考砸了,很难过,我就告诉自己期中考一定要赶上,结果我一下进步了许多。我也对自己通过努力换来的进步感到快乐。

师:当你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滋味时,一般来说,你怎么让自己走过去呢?

生22:胜不骄,败不馁。(众生笑)

师生(不约而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生23:自己躲在房间里哭哭哭,然后告诉自己一定能行。

生24:把这事告诉同学,或写在纸上倾诉。

师:那么当贾里经历了这些心情的起起落落后,他是怎么走出这段心情的灰色地带的呢?

生25:贾里的爸爸帮助他。他说:如果样样都顺利,还要你努什么力?

师:贾里的爸爸想通过这句话告诉贾里什么?

生26:人生的道路不是顺顺利利地,如果顺利过去了,没经过什么努力,那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生27: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活中没有挫折,又怎样产生更大的动力去拼搏?

师:多有哲理的话啊。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真心英雄》里的一句歌词,记在贾里爸爸说的话旁边好吗?(生笔记)

师:经历这场风波后,贾里他们慢慢成熟长大了。后来在开庆祝会时,查老师也说了一句话。来,男生扮演查老师齐读一下。

(男生读)

师(动情地):当同学们在今后的道路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也想像查老师一样对同学们说:坚强些,孩子们,走过去,你的前面也许是个晴朗的天空。还有一句格言,苦难是生命的玫瑰,也一并送给大家。请记下来,课后再体会一下其中的含义。(生笔记)

师:我们阅读小说走到了第三步,谈感受。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欣赏小说,那就是从语言角度。我来出个选择题,大家凭直觉说出你的想法好吗?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是平淡真挚的,还是深沉含蓄的,还是风趣幽默的?(众生答:风趣幽默)大家帮我找找例子好吗?

生23:我不能为你而留一级,鲁艳青很幽默。

生24:把巧克力扔在那家伙脸上,挺逗的。

师:他怎么不写成把巧克力扔在那同学脸上?

生24:那家伙,比较有趣。

生25:比较口语化。

师:写文章时适当运用口语,有什么好处啊?

众生:亲切、轻松、活泼。

生26:女生像吃多了发酵粉,一下子又高又大用了比喻,挺形象的。

生27:这个专啃英语书的家伙,啃字用得好,幽默。

生28:怎么样,鲁艳青是不是位巾帼英雄,巾帼英雄很幽默。

师:为什么?

生29:巾帼英雄。是指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牺牲,表现英勇的。

师:把大场合用的词用在这里,这种手法叫大词小用,就产生幽默效果了。

师:文中幽默风趣的句子还有很多。我希望同学们学会把幽默语言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说,我有一次脸上挂着霜走进办公室,一同事问你脸色怎么这么难看?我急忙哭丧着脸说:给点阳光,我就灿烂。(众生笑),嘿,整个办公室的空气就轻松活泼起来了。还有一次,我在爬楼梯时,碰见前面两个同学,一男一女,女的在前,男的在后。那男同学调皮啊,故意把手中篮球打在那女同学后脚跟上。那女同学就转过头来,两手插腰,你们猜她说什么了?--哼!对付你这种人,就应该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全场大笑)瞧,政治科中严肃的词用在这里,让人忍俊不禁。同学们,幽默是需要智慧的,它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要自信、乐观、大度,你说出来的话才幽默。希望同学多培养自己热爱生活、自信乐观的态度,让自己的语言充满幽默感,好吗?(众生微笑,点头)下课!!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