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12:23:36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3个生字,理解诗句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

2.指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及领会所表达的感情是难点。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朗读录音磁带;参观一处泉水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挂图(或放幻灯),激发兴趣

(看图)“小池”即一个面积不大的池子,在诗中指小小的池塘。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夏季荷塘小池的迷人景色。

作者:杨万里(1127—1206),江西吉水县人,南宋著名诗人。他与同时代的诗人陆游、范成大、尤袤(mào)齐名,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他的诗一部分是反映时政、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多数是描写自然风物的。特点是构思新巧,语言活泼明畅,借题发挥,富有风趣。

二、指导看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景物?(先一个一个说,再连起来说一遍)

同学们看了图,想一想诗人是怎样描绘自己所见到的情景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听录音,看看课文有几句话。(学生标出句子)

2.看音节卡片,开火车读。

xīzhàoróu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4.分组读课文,男女生各读一句。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去掉音节读。(注意“柔”的读音)

3.识字、记忆字形。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卡片。

(2)分组观察、讨论,利用以前学习方法识记字形。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师生评议)

(4)教师重点指导:

惜,xī,11笔,左右结构,左边竖心旁,右边昔字边。

照,zhào,13笔,上下结构,下边是四点水,注意读准翘舌音。

柔,róu,9笔,上下结构,上边是矛字头,下边是木字底,注意上边“矛”的写法。

4.巩固练习(做游戏)。

(1)找朋友,将本课3个生字的读音卡片和汉字分发给6个同学,老师说一个字,两位同学分别将正确音节和汉字举到一起。找对了全班齐读三遍。

(2)组词练习。

五、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汉字卡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引导学习第一句。

(1)自由读第一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2)齐读第一句。

(3)指导朗读(注意轻重音和停顿):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4)教师小结:

泉眼,就是泉水的出口。惜,爱惜,舍不得。细流,细细的水流。照,映照。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全句的意思是: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绿树的

阴影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

2.引导学习第二句。

(1)自由读,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指导朗读: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3)教师精讲:

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尖尖角,指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全句的意思是:嫩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上面了。

三、启发学生想象荷塘景色,深入了解课文

1.自由读全诗,引导思考: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泉水、树的阴影、荷叶、蜻蜓)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两句诗描写了两种景物:“泉、树阴、小荷、蜻蜓”)

2.启发学生根据诗句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感知、想象出细细的泉水缓缓地涌出,绿树茂密的树叶遮住阳光形成的树阴映照在清清的水面上……进而把这些景物联系起来,在头脑中构成一幅初夏荷塘的美丽风景画。

3.小结。

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的细流、浓密的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常见的景物的描绘,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初夏小小荷花池里的风景画,侧重静态的描写,给人以清新、恬静、温柔的感觉,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得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气。全诗构思新颖,运笔精细,第二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四、课堂练习

1.写一写课后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板书参考

探究活动

1.收集有关杨万里的资料。

2.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画一幅画。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割、翅、膀、珠、忙、淋、连、雷8个字。

2、初步地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词语和会认字,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下雨了

让学生读:下雨了。

2、板书:要用红笔写。

让学生读:要下雨了。

3、提问比较: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意思有什么不同?(要下雨了说的是将要下雨了,还没有下,要是将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说雨已经下起来了。)

二、启发激趣。

下雨前大自然给我们传来一些信息、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看到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下雨前会出现什么自然现象呢?你们想到想知道?

三、初读课文内容。

1、请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边读边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生字和会认的字。标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4、电脑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读。

①出示:

②出示:生字不带拼音。

③出示会认字:yāo要

④出示词语:小兔弯腰直起捉虫飞得高往家跑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听听他们读音是否正确?

6、课文中出现了几种小动物?(燕子、鱼、蚂蚁)

7、课文中出现了几幅图?(4幅)电脑出示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说一说。

8、再读课文内容,找出每幅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第一幅图:(1、2、3段)

第二幅图:(4、5、6段)

第三幅图:(7段)

第四幅图:(8段)

9、通过初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哪些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板书:低飞

游到水面

搬家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3.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1.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

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

(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质疑: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认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2.通过读句子,发现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优秀段篇。

4.口语交际,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语文园地!语文园地的主人在向我们致意呢!我们来看看本期园地里有些什么?(出示语文园地四)

二、我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自主识字。

1.请大家翻开书,读一读我的发现这部分的汉字,看一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A: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

学生B:我发现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

学生C:我发现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

学生D:我发现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

2.我们读一读这些字。

3.指名读要求会认的字:擦、抄、拾、摔、拔、拦、摸(老师出示生字卡片),练习扩词,说句子,还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意思。

4.教师小结: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声一半,形旁相同是同类,形旁不同意思变。从这些汉字,我们可以看出偏旁总是跟字的意思有些关系。你还能说出一些偏旁表义的汉字来吗?(蚊、蚂、蜻)(赶、起)(认、说、话)

二、我会读

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1)教师出示题板,学生观察这些句子,句子中有什么特别的吗?(有的字下面加了点)

(2)教师范读,听一听,你发现了什么?(带点的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自由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4)指名读,齐读。

第二课时

1.出示图画,提问:你去过海边吗?那一定见过浪花吧,自豪地告诉大家,浪花是怎样的?

2.没见过浪花的同学别着急,读一读这篇短文,你就知道了。

3.老师范读。

4.学生试读,把句子读通顺、连贯。

5.请同学接龙读短文。

6.说一说,现在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浪花怎样?(可爱、淘气)

7.齐读,指名读。(指导朗读),露出可爱的笑容,带着微笑读短文。读了短文,让别人听了好像真的见到了淘气的浪花。

8.配乐朗读短文。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续讲故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插图。

2.(出示小兔),有一天,小兔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两旁的景色可美啦,但正看得入神。(再出现小松鼠),小松鼠急急忙忙向他走来了。小松鼠为什么急急忙忙呢?向小兔走来是想干什么呢?老师讲到这儿,讲不下去了,请同学们帮帮忙,仔细看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个故事续讲完,看谁讲得好。

提示:小松鼠可能为了什么事才急急忙忙找小兔?小兔会怎么说?

怎样帮助小松鼠?

(1)自由发挥讲,讲给同桌听。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上台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讲的故事什么地方说得好。

(4)评价(学着评价同学的优点,再补充自己的看法)。

过渡:大家讲得真好,讲得更生动,老师都听得入迷了。现在请聪明的你把自己讲的故事画一画,看谁画得好。

二、画一画

(1)学生自由画画,老师巡视。

(2)先画好的同学放在实物投影仪下让同学们欣赏,评价。

(3)小组交流。

(4)评出小画家。

三、拓展活动:

根据自己画的画,把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举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懂得小录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教学准备:动物头饰,玫瑰盛开的录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玫瑰花吗?

春天到了,小鹿在门前的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我们去看看吧。

揭示课题:4、小鹿的玫瑰花

二、自学生字,质疑问难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主识字交流: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已认识的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结合经验理解:一瘸一拐结合图理解:花骨朵

3、引导质疑:

预测学生可能质疑:为什么鹿弟弟先说这玫瑰白栽了,后来又说没有白栽呢?

三、读读演演,解决疑难

根据学生质疑,出示文中的两句话:

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一)学习1-4自然段

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鹿弟弟为什么说,哥哥的玫瑰白栽了?

1出示一组句子,找出文中的一对近义词:

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理解“渐渐”,体会小鹿栽种玫瑰的辛苦以及对玫瑰的喜爱。

2体会小鹿没看到一朵花的心情,理解“惋惜”。指导朗读,练习说话。

(二)自学5-8自然段

1师:要是能看到小鹿栽种的玫瑰开花时的样子,该多好啊!小朋友们,想看看吗?

读一读第5-8自然段。

2老师扮演小鹿,发给学生“黄莺”和“微风”的头饰,引导学生扮小鹿的朋友,告诉小鹿玫瑰开花时的样子。

3学生自由分组研究角色,表演课文5-8自然段。

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开发文本,拓展表演:

电脑出现小兔的画面,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小兔是小鹿的好朋友,她悄悄地拍下了玫瑰开花时的情景,今天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小鹿,祝它身体健康。(电脑出现玫瑰盛开的画面)

再现童话情境,激励学生充当小鹿的各种朋友,告诉小鹿看到的玫瑰盛开情景。

随机理解“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指导朗读。

五、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通过写大自然送给“我”四种不同颜色的贺年卡:碧绿的树叶、洁白的云朵、蓝色的贝壳、火红的朝霞,寄托了少年儿童要健康快乐成长,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探索科学知识,建设祖国的美好心愿。

【设计理念】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有所悟,有所感。学会向别人表达一份祝福,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理想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正确认读13个生字,正确书写“壮、海、浪、收、祖、希、望”7个生字。学习新偏旁将字旁、示字旁。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美好祝愿,并立志做一个健康、快乐、有理想、勇于探索的好少年。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壮、海、浪、收、祖、希、望”7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陶冶学生的情操。

难点:每一小节的第三句是本课理解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贺年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新年快到了,你知道有哪些向别人表达祝福的方式呢?(说祝福的话、送贺年片、发电子邮件、发短信,等等)

2.板书课题:贺年片

送贺年片,向朋友表达一份祝福。说说你见过的贺年片及它表达的祝福。

3.这篇课文中的四种贺年片与你们收到的贺年片不同,它们是谁送的?表达什么祝福?

二、听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或教师朗读,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贺年片?和你收集的贺年片有什么不一样?

2、进行共同交流。

三、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2.共同交流:你刚才认识了哪些生字朋友?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

3.出示生字卡片,进行认读练习。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生字。

4.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5.指名朗读,并互相评价。

四、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1.小组合作、讨论,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汇报识字结果。学当小老师,教认生字。

碧:记结构,王+白+石

翔:记结构,羊+羽

献:记结构,南+犬

慧:(顺口溜)双丰立在上,倒山躺中央,心字底下藏。

五、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任选一小节练习朗读。在读时要注意读准字音,做到读通顺、流畅。

2.分小节朗读诗歌,学生互相指导、评价。

3.以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交流。

①读这首诗歌,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贺年片?为什么?

②这类贺年片,你收到过吗?是谁送给你的?祝福什么?(联系生活经验及知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表达美好的心愿。)

③怎样做才能收到这类贺年片(引导学生归纳出要善于观察、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远大的理想的内容。)

4.引导学生谈自己真实独特的感觉。

可以喜欢物品的本身,如颜色(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物品(贝壳美丽又好玩);也可以喜欢事物带给你的感受,如每一片叶子都是欢乐的歌;还可以喜欢物品所表达的精神,如太阳伟大无私的精神以及可以喜欢祝福语,让祝福成现实。

六、动手制作,赠送话语

1.动手画出你最喜欢的贺年片,并根据诗歌写上祝福的话!

2.情感交流,赠送贺年片,并要送上祝福的话!(引导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大方、友好、得体、礼貌地赠送与接受贺年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表达情感

1.指导朗读。

①这首儿童诗四小节结构相同,第一句写谁送我贺年片。读这一句要边读边想象出一望无际的森林,遥远辽阔的蓝天,浩瀚无垠的大海,神圣火热的太阳的景象。读出美妙、神奇的感觉。第二句是写贺年片是什么。这一句要读出珍爱的感情。第三句是祝愿语。

②要注意每小节最后一句的标点符号。启发学生思考省略号作用。朗读时要想象出省略的内容,留下聆听欢乐的歌,观望飞翔的小白鸽,欣赏收藏宝藏的时间,体会诗的意境。朗读最后一句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感叹号所表达的.作用,读出把智慧献给祖国的坚定信心与对祖国深厚的感情。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3.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并互相评价指导。

4.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练习背诵。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怎样写得端正、美观、大方。

3.重点指导。

壮:右边是“士&

”,不是“土”。第一横要在横中线上。

祖:区分“组”,左边是“礻”字旁,不是“衤”字旁。

壮、海、浪、祖:要左窄右宽才好看。

望:左上角是点、横、竖提,“亡”的变体,不能多写一点。

4.学生练习书写。

第7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认识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认识生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看今天的天气多好,太阳公公发出的光照耀着我们的学校,照在了操场上,照进了我们的教室里。大家认真观察一下,当阳光照在我身上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太阳照在身上就会有影子,大家再看看阳光下这几位同学,他们有影子吗?那些没有被阳光照到的同学还有影子吗?生交流。是啊,影子就像我们的好朋友,只要有光照着你,他就会天天陪在身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影子的小儿歌。板书课题,引导学习生字影子并组词。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师:这首小儿歌非常有趣,想读读吗?那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生交流),老师也有一个好方法想听听吗?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笔圈起来,然后可以请拼音朋友帮忙,如果认识了就可以把记号擦去,自己试着读

1、生自读课文

2、指名读

3、师:刚才发现几个同学很会学习,一遍读完了又读了第二遍,这很好,只有多读才能把课文读流利,谁敢第一个站起来读给大家听?真佩服你的勇气!其他同学我们指着听他读的怎么样?(指名读)

师: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生指出读错的字,师出示卡片教组词。

师:谁还想读?指名其他同学比赛看谁听得最认真,读得好的领大家读

4、同桌读-影子教案_影子优秀教案

5、师:还有谁想读?可以读给同桌听,再读之前,我有个小建议:同桌之间一个同学读时另一个同学伸手指着认真听。如果哪个字读错,你可以帮帮他

6、认识生字

师:大家看,就在你读书这一会功夫,有几个字娃娃就跑出去玩了,我们把它找回来吧!出示卡片生找出生字组词。引出方位你的前后左右是谁?认识方位。

三、诵读课文

师:我想美美的读读课文,给我一次机会,好吗?

1、师范读后领读

2、生表演读

师:我真想看看同学们精彩的表演,指名表演,请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说说自己的意见

3、生表演读

4、背儿歌

四、学会生字

师:儿歌大家读下来了,可是有几个生字我们还不会写,来,拿出笔,写写。

师指导书写生字

五、拓展延伸

影子不但常常伴着我们,还会带给我们很多乐趣,课后大家可以玩一玩踩影子的游戏,你一定感兴趣,还可以观察一下影子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方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影子教案_影子优秀教案,34-影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8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懂得利用恰当的夸张,才干写得更具体、生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通过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学习孙悟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指导同学通过朗读、扮演,感受孙悟空足智多谋、英勇善战。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为到西天取经,他们一路斩妖除魔、历经坎坷。这一日,他们来到了火焰山,却被它给挡住了去路。这山到底有何威力竟能难住孙悟空,你们想知道吗?

二、学习课文

(一)了解火焰山

1、让我们一起来看画面。(课件出示)

2、看了之后谁来谈谈你的感受。

交流

(火很烈,面积也很大)

3、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吗?

指名说

(课件出示:这山有八百里火焰,……也要话成汁水。)

4、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根据同学的回答点击关键词语(八百里、寸草不生、铜、铁、也)

5、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环境的恶劣)

练习朗读

(二)一借

1、你们想知道孙悟空是如何一借芭蕉扇吗?

(课件出示动画)

2、谁能说一借的过程?

交流

3、课件出示文中的一段话(他变做……忙将芭蕉扇给了孙悟空。)

边读边圈孙悟空动作的词语

4、交流

(变做、钻、躲等)

5、你从这些动作中看出孙悟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

(足智多谋)

6、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

练习朗读

7、引读第三节,了解一借失败。

(二)二借

1、课件出示第三节

2、自读同桌合作(左边的同学找铁扇公主的话,右边的同学找牛魔王的话)

指名读相关的话

3、注意提示语,读好一个角色的话,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自身练读

指名读

4、同桌合作上台扮演读

师生一起评议

5、简单叙述结果

6、学了二借,你觉得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

交流(足智多谋、粗心)

(三)三借

1、三借又是怎样借的

根据同学的回答出示图片

2、出示文字

指名读

3、这一仗打的怎样?

(激烈)

从那些词看出来的?

(水泄不通、岭动山摇、天昏地暗)

这些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交流

4、齐读

5、播放录像

6、孙悟空身上还有什么特点?

交流

(四)齐读小诗

(五)作业

读《西游记》故事。

板书:27三借芭蕉扇

足智多谋

孙悟空敢于斗争

不怕困难

课后反思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塑造了神猴孙悟空光彩照人的一术形象。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充沛表示了孙悟空嫉恶如仇、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的性格特点。

课文主要围绕“三借”展开,在教学三借前我先通过图文结合让同学了解火焰山条件很差,要想通过必需得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了解孙悟空所担的重任,非得借到芭蕉扇。再此基础上学习三借,这样同学就能协助同学体会孙悟空的人物性格。三借的教学主要以朗读、扮演的形式来体会孙悟空嫉恶如仇、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的性格特点。一借我用了录像和文中的关键动词结合,通过同学有感情朗读来体会孙悟空的足智多谋。二借通过三步朗读,首先同桌合作分别找出文中铁扇公主和牛魔王的话自由朗读。其次指导同学抓住提示语再次练习朗读。最后同桌合作分角色扮演这段内容,体会孙悟空的足智多谋和有些粗心的性格特点。在三借的教学中由于前面的内容太长导致拖时。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