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11:55:11

第1篇:语文教案

语文《课文题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读正确流畅,永威教案模式语文。

2、学习生字,会给生字注音,默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口述目标。

师:今天我们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把课文读通顺,二是学会生字,当堂能默写。

二、初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发现学生读错的字写在黑板上,读完课文后集体纠正。

三、再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同桌两人一人先读,另一人听。然后互换,另一个读,先读的学生听。

四、再读一遍课文,教师指导生字书写,学生先写字再给生字注音。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老师先让学生说生字的笔顺、哪里要注意别写错,说对的老师肯定,说错的老师纠正。然后让学生自己工整的抄写生字,合上书本,自己看着生字加拼音。写完同桌互相批改,纠正。

五、读生字,默写生字。学生一边读生字一边书空写生字。学生自己把生字背下来,独立默写。默写完同桌互相批改纠正。

六、未完成堂堂清学生情况统计:(教师必须及时真实记录,以便补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复述课文。

2、根据课文自己能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3、背诵老师指定的段落指定背诵的其它内容,教案《永威教案模式语文》。

教学过程:

一、口述目标。同学们,本节课有三个学习任务。一是复述课文,二是自己提问题,互相回答,三是背诵……(教师根据本课要求灵活指定。)

二、全班或小组齐读课文,然后两个人互相复述课文。比一比谁能抓住重点。

三、再读一遍课文,提出问题。先在小组内学生自己提问让别人回答。再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由小组代表提出来,全班回答。鼓励学生先根据课文后的习题提出问题。

四、读一读,背一背。学生背诵指定内容。教师巡视,了解背书情况。

五、未完成堂堂清学生情况统计:(教师必须及时真实记录,以便补习。)

附:阅读分析题方面,教师自己找材料让学生大量练习提高做题能力。

作文教学方面,一是强调面批,即老师当面指出学生的不足,不要在学生作文上写很多字,以免浪费时间。二是让学生背作文,积累优美语段,仿写。永威学校考试成绩好,主要原因是老师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生身上,而不是写教案上。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刘爱欣爷爷用自己拾破烂挣来的钱,供“我”上学,知道刘爷爷和“我”的心愿分别是什么,并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我”是怎么了解到刘爱欣爷爷用自己拾破烂挣来的钱,供“我”上学这一情况,来体会刘爷爷对“我”的资助和关心以及“我”对刘爷爷的感激之情。

2、让学生从刘爱欣爷爷对“我”的资助中受到启发,去关心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希望工程是一个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为目的的社会公益事业。社会各界人士纷纷通过希望工程资助那些素不相识却需要帮助的贫困孩子上学。在希望工程的办公室里,每天都重复上演着感人的一幕。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近希望工程,去感受一位老人带给我们的感动。(板书课题:11、心愿)

二、整体感知文本。

1、播放朗读带,学生用心听。

听后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刘爱欣爷爷通过希望工程了解了“我”由于生活贫困辍学的情况后,用自己拾破烂挣来的钱,供“我”上学。即使是去世后,仍然留下五千多元钱,继续供“我”上学。)

2、由此可见,题目中的“心愿”是指谁的心愿?(刘爷爷)

老爷爷的心愿是什么?(让我上学)

(相机板书:刘爷爷、我、捐资、助学)

三、品读课文,体会“大爱”。

过渡:一个捡破烂的老爷爷的心愿居然是让素不相识的我上学,说明老爷爷是个有爱心的人。

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仔细品味刘爷爷的“爱”。

1、爱------(重点品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刘爷爷对我的“爱”是从一封信开始的。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全段以后,品读重点句子。

①“信,我的?”我不相信有人会给我写信。

为什么不敢相信?

再读句子,读出“我”的惊讶,怀疑。

②小朋友,我从省‘希望工程’办公室那里,了解到你的情况。我打算以后供你上学。先寄两百元给你交今年的学杂费。

指名读,反复读,每次读后回答:你从信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③这封信给我带来了希望,我太高兴了。

齐读第三自然段:

那天,我哭了一夜。不过那是高兴的泪,第二天我就可以上学了。

④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从那以后,我几乎每月都能按时收到汇款。”特别强调“几乎”“每月都”,再读这一句。

2、大爱-------(重点品读第五自然段)

过渡:几年过去了,由于刘爷爷的爱心付出,我也就心安理得地用刘爷爷的钱继续着我的学业,从来不曾考虑过这200元钱对于刘爷爷来说意味着什么。直到真相大白的那天……

齐读全段后学生自由品析。

A、课件随机出示:

“从我升入初中那天起,刘爷爷除了汇款,再没来过一封信。”

指名读,从这句你了解了什么?

隐隐约约觉得有事情发生了,我决定去看刘爷爷。

B、课件随机出示:

“我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来到了一个拥挤的大杂院,院里密密麻麻住着几十户人家。”

强调带点的词:拥挤的大杂院、密密麻麻住着几十户人家

这些词说明什么:刘爷爷并不富裕,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C、课件随机出示:

“刘爱欣?那个捡破烂的老头儿?”

“什么?”我诧异了。

指名读,回答:为什么我会有这种反应?

①觉得很惊讶,没想到刘爷爷条件这么差。带着惊讶的语气再读。

②觉得不可思议再读。

D、课件随机出示:

“你是他干孙子吧?”

“是……是!”

指名读。

省略号表示什么?带着什么再读。

感叹号表示什么?带着什么再读。

想想:我会想些什么?

E、课件随机出示:

“怪不得呢!老刘去年就过世了他临终还念叨:‘认了个干孙子,上省重点……’”

理解单引号用法。

临终念叨的应该是自己最牵挂的人,这位善良的老爷爷一直到死都还牵挂着我。

我的泪水一下子流出来了。

我流泪是因为(引导学生接着说)

我流泪是因为

我流泪是因为

3、伟大的爱---------重点解读第六自然段。

一个资助了我几年的老爷爷,一个自己条件那么艰苦却依然省吃俭用供我上学的老爷爷就这样走了,我连他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我希望能多了解一下这位可敬老爷爷,于是我来到了希望工程办公室,带给我的却是更大的一分感动。

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五千元”这应该是爷爷多少年的积蓄呀?这需要刘爷爷跑多少条大街小巷呀?这需要他翻遍多少臭气熏天的垃圾堆呀?这需要多少张一毛两毛的票子堆积起来呀?

我全明白了——(引读):“刘爷爷是用自己拾破烂挣来的钱,供我上来着么多年学。”

我明白了,刘爷爷把他毕生的积蓄全都留给了我,用他那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扬起我理想的风帆。

我对刘爷爷充满了感激。

4、请大家怀着感恩的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回答:当“我”点燃蜡烛的时候,“我”会对爷爷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如果现在我们身边也存在着面临辍学的小孩子,我们该怎么去帮助他呢?

1、介绍贫困山区的孩子的情况。

上学对于贫困孩子们来说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这个梦让他们渴望。他们连三餐都不能温饱,那读书这个梦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贫困不堪的家庭身上是多么得沉重啊!在大山里,一个10岁的女孩小小年纪已经承担起大人应尽的责任了,而我们却什么都承担不起。这个小女孩每天必做的事是洗衣做饭养猪割草,而我们则是读书,这些我们所不会的。还要背妹妹走4.5里山路去上课,山路是崎岖的。山里的孩子上学要走很久的路,阴雨天他们怕摔到碰破腿就在腿上绑一些干草。他们也怕碰破了裤子没钱买。阴雨天,他们不埋怨那层层叠叠的山,想克服重重困难,只想好好学习,是生活给予了贫困孩子勇敢善良、朴实的优秀品质。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资助方案,汇报交流后挑选出可行性较强的方案,落实资助计划。

小组讨论要点:

A、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要讲大话,喊口号;

B、要从长远出发,不能只顾眼前,要预设被资助者将来的上学情况;

C、要从全面出发,不要只想到捐钱。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接受了一次“爱”的洗礼,让我们在感受爱的同时学会了如何奉献自己的爱。因为有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11、心愿

捐款助学

刘爱心爷爷—爱心—我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春》教案设计。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

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春》教案设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1个认读字。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记忆字形,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3个汉字。

2、熟读课文,知道冬天的特点,结合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会9个生字,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3个汉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多彩的秋天即将过去,我们要迎来冬天,谁来和大家说说,冬天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引导出课文中的词语,读一读。这节课我们就让一起走进冬天。

(二)借用课题学习“到”

1、生齐读课题,师引导学生说说到还能组什么词。

2、再观察“到”字,指生说说怎样记住它。

3、看田字格中的写法,写时要注意什么。生进行数笔画书空,师板书范写并强调个别笔画。生在书上进行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纠正“三姿”。利用投影进行个别评价,生进行修改再写一个。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内容,请大家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不好读的词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检查字音。

气候水仙冬眠银白色寒冷纷飞漫天飞舞怒放。

(1)带拼音读。

(2)去掉拼音指生读。

3、读短语和句子。

气候寒冷河水结冰大雪纷飞梅花怒放水仙飘香青蛙冬眠冬天到了,雪花漫天飞舞,大地成了银白色的世界。

(四)集中识字指导书写

1、田字格出示:候说说这个字的结构,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指生说进行笔画书空,师进行板书范写,生在书上进行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纠正“三姿”。利用投影进行个别评价,生进行修改再写一个。

2、田字格出示:寒说说这个字的结构,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指生说进行笔画书空,师进行板书范写,强调中间的笔顺、笔画。生在书上进行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纠正“三姿”。利用投影进行个别评价,生进行修改再写一个。

3、出示:纷梅仙眠漫银同桌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同桌交流后指名说说。

(五)结合语境理解字词意思

1、出示图片,理解气候寒冷,(冬天最明显的气候特点就是冷,这里的寒就是冷的意思)河水结冰,学生看图片理解。

2、大雪纷飞就是雪花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扬(看图片)再读一读这几个词,这几个词写的都是冬天天气的变化。

3、梅花怒放水仙飘香,梅花、水仙是在冬天开的花(欣赏图片)“怒放”就是盛开的意思,(结合图片,介绍花儿开的是那样鲜艳、茂盛我们就可以称为“怒放”,这么多花都盛开了,我们就可以称它们为“鲜花怒放”)。

4、青蛙冬眠冬眠是一些动物为了适应冬天生活的一种方式,你还知道那些动物冬眠吗?再读一读这几个词,这几个词写的是冬天动植物的变化。

5、漫天飞舞(指导学生看图片,寒冷的冬天满天的雪花飘飘洒洒地落下来就是雪花漫天飞舞)想一想还有什么景象还可以用漫天飞舞。

6、银白色洁白的雪花落到地上、屋顶上,厚厚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大地就成了银白色的世界。出示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一下冬天的美丽。

(六)语言训练

冬天还有很多特点,你能不能再找一找,把句子补充完整冬天到了,雪花漫天飞舞,冬天到了,(),(),()。

(七)小结

冬天虽然寒冷,但是没有冬天,我们就不会感受到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所以我们也要珍惜大自然送给我们的这份礼物。

第5篇:语文教案

一、课文分析

这是《西游记》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的节选,属文言文白话小说。课文描写

二郎神杨戬受命到花果山,降服大闹天宫并自名“齐天大圣”的妖猴孙悟空,与孙悟空斗勇斗智斗法,大战几百回合的经过。课文的故事情节曲折多变,跌宕起伏,充满神奇的想象,语言诙谐俏皮,表现了孙悟空不畏强权、反抗镇压、争取自由的,以及特立独行、自傲好名、桀骜不驯、幽默谐趣的性格。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思路

这是人教版七上第六单元里的第一课文。

首先,作为文言文白话小说节选,学生在语言理解上有一定的障碍,教学时必须予以扫除。

其次,这个单元强调默读、速度,此项能力的培养和检测应该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复述和概括这一环节上,可以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自行梳理大小二圣变身斗法的经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多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第三,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想象世界”,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角色形貌之神奇、法力之神奇、法器之神奇等,体会神话故事大胆的超常的想象,从而领悟想象的本质、方法和原则,让学生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

第四,在描述大小二圣变身显法,斗智斗勇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时,语言准确传神、谐趣俏皮,与孙悟空的性格十分吻合,可以引导学生加以体会。

最后,针对课后练习四,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矛盾冲突的背景、本质及其必然结局,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以及孙悟空的和性格。

三、学习目标:

1、提高阅读的速度,学会复述和概括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跌宕(过程与方法);

2、体会本神话故事大胆超常的想象,领悟想象的本质、方法和原则,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知识与

能力);

3、欣赏文中准确传神体现形象的身份、性格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体会语言的谐趣俏皮特点(知识

与能力);

4、分析大小二圣双方矛盾冲突的背景、本质及其必然结局,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以及孙悟空的精

神和性格(情感和观念)。

四、学习重点:

1、体会本神话故事大胆超常的想象,领悟想象的本质和方法,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

2、欣赏文中对主要形象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的重要而精彩的描写,体会语言的准确传神、谐趣俏皮。

五、学习难点:

分析大小二圣双方矛盾冲突的背景和本质,理解课文的中心,以及孙悟空的和性格。

六、课前预习:

1、《西游记》的作家、作品常识;

2、《西游记》第六回的故事内容,了解的故事背景;

3、查阅字典,扫清课文的词语障碍;

4、学生自行观看1965年版的国产动画片《大闹天宫》。

七、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

1、检查《西游记》的作家、作品常识;

2、提问“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故事背景;

3、通过课件出题,检测重要字词的形、音、义的理解和掌握。

(二)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概括情节

1、打开计时器,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

2、用课件出题,要求学生在扼要复述的基础上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并理出大小二圣变身斗法的过程。(堂上书面作业)

3、用课件出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课文不写大小二圣不一下子就拿出最高强的法术一两个回合便分出胜负?从而让学生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多变、跌宕起伏。(文喜见山不喜平)(口头作业)

(三)体会想象,学会想象

1、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神奇的想象,用课件出题,让学生从下列角度思考:(堂上书面作业)

(1)神奇的角色

(2)神奇的形貌

(3)神奇的法术

(4)神奇的法器

2、引导学生理解想象的本质和方法,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堂上笔记)

神话想象是超现实的创造性想象,其本质和方法是

将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组合成具有神奇的形貌、神奇的法术和神奇的法器的人类、神仙、佛道、妖魔、鬼怪,赋予它们人、神、物的属性、特点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构筑故事情节。

3、引导学生掌握想象的依据和原则

(1)想象要从角色的身份和性格出发

(2)想象要从故事的具体的.场景、情节、冲突的描述的实际需要出发。

不能胡思乱想,天马行空。

(四)品味描写,体会其幽默谐趣俏皮的风格特点(自主学习,自由探讨,口头作业)

1、把握文中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适应故事的情节和场景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会描写的准确、生动、传神。

2、分析对孙悟空的描写与孙悟空的性格特点的关系,体会语言的幽默俏皮。

先是瞧不起别人,当打不过别人时,就失了方寸、乱了阵脚,被迫使出浑身解数来改变形貌,企图伪装起来,隐藏起来。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它的变化破绽百出,被一一识穿,最终只得落荒而逃。整个过程中,孙悟空的形貌变化、心理活动和行为举止都十分滑稽俏皮、谐趣可笑。

(五)分析矛盾冲突,理解中心,把握形象性格

1、课件出题

大小二圣变身斗法的背景和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大战几百个回合?而且总是孙悟空落荒而逃?(可以作为拓展性的课后作业或层次高的学生的思考练习)

提示:孙悟空大闹天宫,不服管束,不把佛祖、菩萨、神仙放在眼里,犯了天条,冒了天威,还自名为“齐天大圣”,所以二郎神奉命来到花果山降服孙悟空这只“妖猴”。

大战几百个回合,表明变身斗法的艰苦曲折,旗鼓相当,亦表明孙悟空的本领高强,骁勇顽强、机智灵活,难以降服。这刻画了孙悟空桀骜不驯、幽默诙谐的特点,以及不畏强权、反抗镇压、争取自由的。

孙悟空屡败屡战,总是落慌而逃,原因是二郎神得到佛祖、菩萨、神仙、天兵天将的协助,人多势众,而且有比孙悟空更厉害的法术和法器,而孙悟空势单力薄。

二郎神是佛祖的卫道士(相当于军队和警察),是佛祖派来镇压犯上作乱的孙悟空的,代表维护统治秩序、等级制度的帮凶势力。孙悟空是反抗强权的愚弄奴役和镇压统治、争取平等自由者的代表。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