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7-09 15:49:48

第1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观察地点:操场的东北角观察对象:榕抱桂

观察方法: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

观察记录:

形状:榕抱桂的形状很奇特,远远望去,它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又像森林中一个无比肥大的蘑菇。走近观察,榕抱桂的主干很多,有的粗,有的细。如果你不注意的话,还会误认为有许多棵树长在这里。突然,我发现榕抱桂的叶子有两种:一种呈椭圆形,翠绿色;另一种呈长椭圆形,墨绿色。再仔细一看,中间的几根枝干特别细,但是十分笔直,直直地通到树顶,没有分叉。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长在榕树中间的枝干是桂花树。

动静变化情况:这棵树不怕风吹也不怕雨打。它每天都伴随着我们。也许从未有人注意它、观察它,而它则默默的守着我们,伴我们读书,伴我们学习。每当我们来到学校的时候,它总是早早地迎接我们,当我们感到疲惫的时候,望一望它,听听阵阵清脆悦耳动听的鸟叫声,顿时觉得充满活力,放学的时候,它总是微笑地送走我们。早晨,榕树沐浴在橘色的晨光中,一些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树上的鸟儿醒了,它们围着大树唱歌、飞舞,欢快极了。阳光透过叶缝直射到草地上,草地上顿时绽开了一朵朵金色的花儿。而榕树那墨绿的'叶子则显出锦缎似的光泽,给人以清新、舒服的感觉。树上鸟叫,树下人闹,真是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

一年四季变化情况:四季常青

作用(本身的功能及给予人们的好处等):

春天,给我们带来绿意;夏天,为我们遮挡烈日。

观察中的发现:为什么榕树中间会长桂花树呢?桂花树为什么不会死亡呢?

研究方法:a询问他人b查阅资料cd

研究记录:

1、学校的吴老师说:“据说这里先是种着一棵榕树,1997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榕树死了,学校的老师把地面上的榕树枯枝砍了,种上了一棵桂花树,没想到第二年五月榕树又重新长出来了。由于桂花树生长较慢,而榕树的生命力更强,把桂花树给包了起来,所以才形成了今天的‘榕抱桂’。”

2、我上网查了桂花树的资料,了解到桂花树的幼树时需要有一定的蔽荫,成年后要求有相对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证桂花的正常生长。植物观察研究记录表(作业)四年级1班姓名得分:

观察地点:观察对象:

观察方法:

观察记录:

形状:

动静变化情况:

一年四季变化情况:

作用(本身的功能及给予人们的好处等):

观察中的发现:

研究方法:a询问他人b查阅资料cd

研究记录:

第2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说说读了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板书设计:

远看:一簇簇的绿叶 绿的可爱 许多棵

榕树 一棵 两棵 这男国的美丽的树

近看:数不清的枝丫 枝上又生根

鸟的天堂 那么多的绿叶 不留缝隙

到处是鸟声 到处是鸟影

鸟群 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枝上叫 飞起来 扑翅膀

第3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弄清方向,要听从朋友的提醒

教学重点:

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式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辕北辙》,这节课,我们再深入的去学习,看看,它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精读课文,感悟寓意(7分钟)

1、出示课件。“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师:读出了什么?

师:他和他的朋友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呢?

2、出示课件:“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请学生读。

师:你读出了什么?(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边走)演示:如果楚国在这里,谁帮我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那么,坐车人有什么理由呢?他会怎么回答呢?出示课件:“没关系,我的马快” “马跑的越快不是离楚国越远吗?”“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车把式” “那你那天能到楚国呀!”“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指导读出坐车人满不在乎,自以为是的'语气,朋友迷惑不解的语气。

3、分组分角色表演,知道读出语气

师:那么,坐车人能到达楚国吗?

4、出示课件“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快,赶车的本领越高,盘缠带的越多,走的越远,他越到不了楚国”读的时候强调五个“越”字,体会坐车人南辕北辙的荒谬。

师:坐车人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他就越到不了楚国呢?

师:你想到了什么?

三、总结

是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先确定好方向,并且要听旁人的提醒。现在,我们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来比喻目的和行动方向一致。(课件)希望同学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先确定好方向,千万不要南辕北辙希望同学们能好好的将这个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去。回去后将这则寓言讲给爸爸妈妈和伙伴们听。

第4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我们的手》是北师大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以"手"为主题来组合单元。手是劳动的工具,是创造的凭借,也是传递情感的介质。《我们的手》一课则是从友爱的角度选编的课文。全诗共四个小节,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借“手”这一意象,把手分别比做电线,桥,船,小鸟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幸福,友好,真诚,快乐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传递给热爱生活的人们.各小节的结构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美和绘画美.诗的内容浅显。但意境深远,是一首文质兼美的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以“是”为比喻词的比喻句,并能仿写。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个性化识字,鼓励交流学习经验,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文章的内容。

(3)学习做批注笔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体会文中对“手”的比喻,从而感知“手”也能传递人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拥有一双不平凡的手,你们都用手做了些什么呢?”(绘画,跳舞,弹琴……)

“看来同学们有的拥有灵巧的手,有的拥有能干的手,有的拥有智慧的手。不过我们的手还有神通广大的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手》。”(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我们的手是怎样的?我们的手有什么神奇的功能?……)

“好,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相信你们学了课文会有更大的发现。”

(在导入课文学习中,我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巧设疑问,“用手做些什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来激发学生想像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由于学生的识字量是有差距的,识字能力也存在差别。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且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法进行自学生字,与同学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经验。)

2、请同学们再发出声认真自由读课文,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

(第八册的阅读目标中提出:学生要学会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够做简单的批注。所以在阅读中,我常引导学生做简单的批注。它的方法可以是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是注明理解的含义,还可以是勾画感触最深的句子……)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新词。

(2)抽读诗歌。

(识字过程中应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学句才会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收到好的效果,)

(3)同学间交流批注情况后汇报,师小结并板书

电线

我们的手是 船

小鸟

(在此环节中,不仅要板书学生理解的内容,还要小结学生不理解的问题,以便后文的教学)

三、细读理解

1、(由板书导入)齐读黑板的板书。

思:句中的“是”字能换成什么字,使句子的意思不变?(像)由此看来这四句也是比喻句。(出示课后的金钥匙)

师:谁也来模仿说一句带“是”的比喻句。

(此时,让学生造几个类似的句子,能加强对带“是”比喻句的理解和运用。如:“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师:书中是怎样描写这些比喻句的?(师引读板书的内容,生接读相应课文。)

2、(由学生不理解的内容引入)学习诗歌。

(1)学习第一节

师:为什么说我们的手是电线?

个别同学读第一节的内容,其他同学思考后,小组讨论汇报。(学生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思想健康即可。)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三、四节

指名读。思:为什么把我们的手比喻成“桥”、“船”、“小鸟”?

学生发表个性化见解,并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师适当地指导朗读。)

(“顺着学情,因势利导”是我的教学特色。本课中,我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后,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

四、品读感悟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我们的手是电线、桥、船、小鸟,那么我们的“手”神通广大的本领到底是什么?(传递美好的感情)

(此问题,先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采取多种朗读方试,如:赛读、表演读以体会文章的内涵。)

2、师生接读。

3、分组对读。

4、引导学生背诵。

师:“同学们,伸出你们不平凡的双手,看看象什么?”(枫叶、海星、如来佛的五指山……)

师:“我们还可以用手来表示什么不同的含义呢?”(再见、抱歉、ok等)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相信你们也能模仿课文写一节诗。”(生仿写,再选择优秀的句子补充板书。)

(学生能够读懂课文,也就有了仿写的基础,但还必须有仿写的内容,即有东西可写。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毕竟生活是创做的源泉。让学生在这些个人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自然生活中观察、分析、体悟,学会用鲜活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使之“仿”、“创”结合,写出新意。尝到“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的甜头和乐趣。此时,教师再挑选精美的句子填入板书的括号内,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样的练习既是对课文理解的延伸,又是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也是对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总结回顾

同学们真不愧是小诗人。只要人们心手相连,就会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愿我们能将人们美好的感情传递下去。

六、布置作业

1、写好生字新词。

2、手还会是什么?仿照课文写几节诗。

3、摘录描写“手”的词语或句子。

(“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的不同,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

[评点]

此篇课文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一个理念: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手”这一传递美好情感的本领,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品读后,通过观察、练笔感悟出来。实现了语言文字与人文情怀的同构共建。

第5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

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

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

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

来。

教学准备:

1、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2、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

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

“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

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

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

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

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

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6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里,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丽江古城自然景观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新词,利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自由读课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的印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意大利有一座水城——威尼斯闻名于世,在我国云南也有一座高原水城,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我们东方的威尼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丽江,去领略一下那里独特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当中的重点词语,指生读、齐读。

3、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丽江的哪几个景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2、师生交流。

四、再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丽江的风景。

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地说说读这段的感受。

3、请带着赞赏的语气读一读本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丽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哪两个景点呢?

下面我们就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

(一)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古城的神奇而美丽,边读边把它画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丽江古城是高原姑苏图景?这幅图景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你的想象,还有搜集的图片,谈一谈。

(3)配乐朗读本段,感受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二)学习课文5自然段

走出古城,不远处就是玉龙雪山,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雪山的美景吧!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2)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丽江还有哪些迷人的景观?

(2)除书上所说的,你还知道丽江有哪些迷人的风光?

(四)学习最后一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月色中的古城给你什么样感觉?

(2)指名说并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出示过渡句,体会其作用

(1)作者为把这么多美丽的景点详略得当地写出来,在景点与景点过渡的地方,用一个比较特殊的句式,请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理解句子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各归纳或启示什么?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读。

三、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同学们,今天作者带我们游览美丽的古城——丽江,请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丽江?

四、布置作业

如果让你给丽江做宣传,你将怎样写广告词?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第7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向卫星求救》课文原文

1982年9月的一天,西姆(mǔ)的儿子驾驶私人飞机,在加拿大西部山区上空飞行时失踪(zōng)了。

加拿大的西部山区,绵延广阔,山势险峻(jùn),丛林密布。要在这样大的范(fàn)围内、这样复杂的地形中寻找一个人的下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西姆还是约了他的两个朋友,租(zū)了一架小型(xíng)飞机,一起出发了。

他们带着无线电收发报机,从东南向西北飞过群山,没有发现呼救信号。于是,他们绕圈儿飞行,寻找飞机失事的踪迹。不幸再次发生了:由于山峦(luán)起伏,森林茂密,气流变化剧(jù)烈,西姆他们驾驶的飞机也在群山峡(xiá)谷中失事了。

加拿大航空救险队接到西姆驾机失事的报告后,立即派出飞机救援(yuán)。但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搜(sōu)寻,他们没有收到呼救的无线电信号,也没有发现任何踪迹。怎么办?维(wéi)多利亚营救中心建议向卫星求救。

原来,苏联三个月前发射的第一颗救援卫星,经过两个月的精心调试,刚刚投入使用,而且就要飞过加拿大上空。于是,人们马上与苏联救援卫星指挥中心联系。但是,救援卫星能管得了这么细、这么具体的事情吗?人们还是忧心忡(chōng)忡。

渥(wò)太华卫星救援中心接到报告后,整个系统立即行动起来。几小时后,救援卫星果然传来了微弱的无线电呼救信号。计算机迅速寻迹追踪,很快就查出了无线电呼救信号发出的地点和方位:卫星运行轨(guǐ)迹以西1900千米的斯蒂(dì)金山区。

加拿大救援总部立即派出飞机飞往斯蒂金山区。果然,搜寻人员很快就监(jiān)听到了呼救信号。

飞机盘旋飞行着。在茂密的松林中,他们终于发现了一顶红色的帐篷。军医迅速跳伞降落。只见帐篷里有三个人,正是西姆和他的两个朋友。他们都受了重伤。万幸的是,他们都还活着,只不过急需治疗(liáo)和护理。如果再过几天,他们肯定就没命了。

西姆三人得救了。至于西姆的儿子,由于错过了及时援救的时间,已经无法寻找。这就是人造卫星第一次救人的故事。

《向卫星求救》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独立学习本课生字“踪、范、租、型、峦、剧、峡、援、搜、轨、监、疗”;联系上下文理解“忧心忡忡、轨迹、卫星、救援卫星”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3.通过品读文字,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

2.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向卫星求救”。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卫星、的资料。

3.解释卫星:

卫星是指在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天体或人造天体。在宇宙中所有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体。环绕哪一颗行星运转,就把它叫做哪一颗行星的卫星。比如,月亮环绕着地球旋转,它就是地球的卫星。

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卫星是怎样发现目标,如何营救失踪人员的,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经历那个扣人心弦的营救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读了课文,你认为文章哪让你最感动?

3.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

4.全班交流:

卫星的神奇和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得快捷与高效。

请学生读读有关的句子。

三、自由交流。

四、深入课文,感受高科技的快捷”:

1.出示描写卫星快捷高效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卫星快捷在哪里?

3.交流指导:“几个小时后,救援卫星果然传来了微弱的无线电呼救信号”。“很快查出地点和方位。”

五、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

六、小结:高科技真是奇妙无比,再读读课文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学习继续课文

1.听写“忧心忡忡、救援卫星”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这神奇救援卫星吗?读读相关的句子。

二、当人们听说飞机失事时心情怎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1)当西姆的儿子驾驶私人飞机不幸失踪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再读第一段。)

当人们听说西姆的儿子驾驶私人飞机不幸失踪时,人们的心情是沉重的,而西姆则为儿子担忧、为儿子焦急,他救子心切、态度坚定。让我们带着感情再读一读一二段。

(2)当西姆去救儿子时,又发生了事故?你的心情怎样?(担心、沉重)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三段。

三、默读课文,想一想:

1.西姆不但没有救到儿子,而且他们驾驶的飞机也在群山峡谷中失事了,这时他是怎么办的?谁来读一下第四段?(指名读)

2.当西姆他们三人陷入困境时,加拿大航空救险队派出飞机救援,这时你的心情怎样?(燃起希望,内心高兴)指名读第一句。

3.但是事情不象我们预料的,他们没有发现任何踪迹,这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再次沉重起来。)指名读第二句。

4.西姆和他的朋友真没救了吗?营救中心该怎么办?卫星解救他们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5—8段)

5.当人们刚与苏联卫星救援中心取得联系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文中哪个词反映了人们的心情?(忧心忡忡)

6.几小时后,当救援中心果然传来了微弱的无线电呼救信号时,人们的心情又如何呢?(兴奋)指名感情朗读第6段。

7.西姆失事后分别向加拿大航空救险队和苏联卫星救援中心求救,我们来看这两句话。(出示幻灯片)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小结:通过对比说明卫星搜寻的位置确切,表明卫星的神奇作用。

8.当探险队终于发现了一顶红色的帐篷时,人们会怎么想?怎么说?(指名说)

9.西姆他们三人得救了吗?西姆的儿子呢?(指名读第九段)

四、课堂小结

1.通过学课文,谁能说一说卫星救人的过程是什么?(出示幻灯片)(将卫星接受信号的一系列过程课件放给学生观看。)

2.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卫星救人的原理,领略了卫星的神奇。这正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结果,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去搞一些发明创造!

五、作业:

1.抄写带生字的词语。

2.搜集整理有关卫星方面的知识,增加对卫星的了解。

3.感情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8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认识“晋、扭”等13个生字,读准“囊、吧”等4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字,会写“芦花、发愣”等16个词语。

2.带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的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3.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电影吗?我们先来看一个电影片段吧。(出示电影片段)

2.看了这个片段,大家有什么感受?

3.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鬼哭狼嚎……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要求:自己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笤帚”中的“帚”要念轻声。

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强调。

3.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生字新词。

芦花 发愣 铅笔 枪栓 胳膊 劫难 炕沿 鬼脸 戒指 柜板

绸子 枪声 敌人 尸首 防备 慌忙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并按顺序概括小标题。

(1)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

把长长的一部分内容浓缩成一个简短的'小标题,必须抓住内容要点,用语精练。小标题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概括,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交通员

第四部分:勇斗鬼子

第五部分:河沿枪声

第六部分:机智逃生

2.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评价检测学生读的情况。

(1)确定重点段: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部分就是重点语段。(第四部分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所以重点段是第四部分。)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3.把六个小标题连起来,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预设:老师帮你在最前面加上时间——抗战时期,地点——芦花村,这样故事的主要内容就变得更完整了。)

四、课堂小结,畅谈体会。

读了课文之后,雨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坚强不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检查掌握情况。

2.上节课,通过读课文,我们学习了用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提纲,思考问题:

(1)文章通过哪几件事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交通员、勇斗鬼子)

(2)文章其他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部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样?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从哪里可以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的机智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

第四部分:雨来是怎样与鬼子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的?

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的行为有什么反应?

第六部分:雨来是怎样机智脱险的?

2.以学生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标画的阅读习惯。

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以及重点人物、细节等。

三、深入文本,感受形象。

(一)理清联系,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导学生讨论、理解重点句子。

在课文中画出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的作用,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二)重点研读,感受英雄形象。

第四部分描写了雨来与鬼子作斗争的场景,最能表现雨来的英雄形象。

1.请同学们默读第四部分,边读边思考,从哪里能具体感受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

预设一:品读雨来和鬼子之间的对话。

(1)在鬼子对雨来的一连串盘问、哄骗、利诱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鬼子的奸诈狡猾,雨来的沉着与机智。)

(2)学生自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预设二:品读鬼子毒打雨来的片段。

(1)找一找鬼子毒打的动作。

(2)从这一连串的扭、打、揪、拧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鬼子是多么——(残忍、残暴、没有人性)

2.小结:我们刚才交流了第四部分的重要片段,品读了其中精彩的语言,小英雄雨来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更加生动立体了。

(三)回顾总结,畅谈感受。

1.读了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全班交流:

鬼子的威逼利诱,也没有让雨来屈服,说出李大叔的下落。(板书:坚强不屈)

雨来被鬼子毒打得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但他想到的却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板书:热爱祖国)

雨来小小年纪就智斗鬼子,与鬼子斗智斗勇。(板书:机智勇敢)

四、拓展延伸,活学活用。

分享你所知道的其他英雄故事。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鼓励学生把整个故事讲给家长听,注意语言流畅,讲述生动真实,突出雨来的精神品质。

小英雄雨来

坚强不屈

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表达顺序,按顺序概括小标题,并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在分析小英雄雨来这个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研读重要片段、重点词句。在“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环节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明白雨来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对课文中反复出现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的感悟与探讨,让学生在感受雨来人物品质的同时也进行着爱国主义的熏陶、教育。

第9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学会十二个生字。

2、读课文,了解人们是怎样为世纪老人冰心送别的,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

3、根据教材中的相关信息,进一步了解冰心的作品,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拓展性阅读。

4、通过教材中的相关评论,对“冰心这位伟大的作家是个怎样的人”,“冰心一生的贡献”等问题进行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冰心老人的去世无限悲痛,对冰心老人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课件冰心的文章《我和玫瑰花》,同时出示冰心老人的画像。

一、激情导入,诱导探究

1、师述:刚才我们从文章中听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提到这多次玫瑰花?

(通过听文章,让学生了解冰心和玫瑰花的渊源。为学习奠定基础。)

2、师问:你们从课外书或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冰心的故事,讲听好吗?(说说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先交流一下,然后找同学讲听。

(让学生亲自查找冰心老人的事迹,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学生对冰心的认知可以加深一步。感受冰心这位伟大作家的人格魅力和她对人们的爱)

3、谈谈你对冰心老人的印象。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冰心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刻)

4、师引课

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及课外的阅读,我们与冰心老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从冰心老人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爱的熏陶和感染。但这位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老人永远离我们而去,让我们学习课文再去感受和冰心奶奶最后的离别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感悟文本。

1、揭示课题并板书:31、送别冰心

师提问:

“送别”是什么意思?(不舍分离)

你从课题中的“送别”体会到了一种什么情感?

(冰心老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她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今天,全国各界人士怀着对冰心老人的爱戴之情来送别她。)

2、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从中了解人们是怎样为世纪老人冰心送别的,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听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的。

3、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4、学生自学,师巡回指导。

师重点指导:“悼”不要读成“掉”的读音。有些字书写时可以跟形近字对比记忆,如:祥-——详悼——掉缓——援——暖凝——疑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来理解。

(3)找生开火车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采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无形中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反复诵读课文,中间可插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

2、师提出问题:

(1)文中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2)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悼念仪式的?从哪自然段开始的?

(3)课文都写到了哪些人物?人们用什么来为冰心老人送别的?

3、师生交流,根据课文内容用简短的语言叙述以上问题,对课文有个概括的了解。

四、深入品读课文,体会人们用独特方式来悼念冰心。

1、学习前两个自然段。

(1)指名朗读,要求尽量读己对冰心老人的怀念的心情。

思考:说说你见过的灵堂是什么样的,介绍的呢?文中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没有肃穆的黑色,没有低回的哀乐,设计的灵堂,以大海的蓝色和玫瑰的红色为主色调,放海涛海浪的录音。)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没有黑色没有哀乐

2、通过对前两个自然段的学习,说说你对冰心奶奶了解了多少?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灵堂?是谁为她设计的?(师引导学生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段落。)

3、学习第十二自然段。

(1)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找到了答案,第十二自然段说的很详细。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葬礼凝重、沉闷的气氛是什么样子,涛声相伴、玫瑰满堂的温馨葬礼又是什么样子。(使学生更明白冰心老人一直看淡人生,不追求奢侈)

(2)师讲解: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和第十

二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使学生明白前后文呼应是为了更凸现冰心老人的人格魅力)

4、通过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5、师:

五、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按照仪式的什么顺序来写的?人们是怎样悼念这位世纪老人的?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发动机。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人们采用不同方式来悼念冰心老人的,这节课继续学习人们以怎样的独特方式来送别冰心的。

二、深入品读,用心感受,字里行间体会真情。

1、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默默地品读课文,同桌合作交流,这几个自然段写到了哪些人来送别老人?他们都是以怎样独特的方式做的?勾画出句子。

(2)找学生朗读,师注意指导学生用低沉缓慢、尊敬的语气来读。全班交流后找学生回答,然后填写小黑板上的内容。

师出示小黑板:天气-------,人--------,院内大厅内---------,说明----------。

孩子们捧着----------,将----------------撒在老人身躯上,说明-----------------。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告别室外人头攒动院内大厅内挂满挽联

让学生在文中理解词语: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3)文中提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要将无数的.玫瑰花瓣撒在老人身上?

(一开始我们听了一文章,理解到了冰心生前与玫瑰花有着很深的渊源,她很喜欢玫瑰花,她一生朴实无华,不让儿女奢侈)

(4)看到冰心的孩子们对老人的敬意,你有何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说听。)

2、学习第七、八、九、十、十一自然段。

(1)开火车读课文,感受这几个段落写到哪些人,是怎样来缅怀冰心老人的。

(2)小组合作通过读课文找出以下问题:

a、文中写到哪些人?以怎样的方式来缅怀冰心老人的?都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勾画出文中相关语句)

b、你从人们的语言和行动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这样的崇敬和怀念她?

c、你怎么理解冰心自写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d、把你感受最深的一段读听,并说说你的体会。

全班交流,把零散的语段整体地描述一下。(每组推选一个到前面来描述其中一个内容,在找学生谈谈感受最深的一段)

师板书: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并在文中理解以下词语:

拾级而上拾(she)如怨如诉颤颤巍巍恬静

3、师述:文中字里行间饱含着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人们这样的怀念她,是因为她一生对人民对祖国的贡献之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看看这位伟大人物在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讲解:这句话是对冰心一生的。“五四”元老说明她在青年时期就积极提倡新道德,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隽永清丽”是指她的风格,这种风格曾被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百年”是说她从1900年出生到1999年去世,享年99岁。“诗意的结局落幕”是指她的灵堂以蓝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不放哀乐而放海涛和海浪的录音。可以说这句话是对冰心一生的简单概括。

4、师述:课文最后一段以诗的语言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学生自由读,然后全班齐读。

师问:

(1)你怎样理解“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陨落”是什么意思?

(2)哪些句子写出了冰心老人的品格?

从这些诗句中,找出体现冰心老人品格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看法。

(3)冰心老人走了,她的什么流传千秋万代?

5、反复诵读课文最后一段,用心体会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

6、学习了这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说听。

三、拓展延伸

1、通过这课文的学习,你对冰心的了解又增加了哪些?

2、带着对冰心深深的缅怀之情,阅读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是其他著名人士悼念冰心的作品。

板书设计:

31、送别冰心

独特的方式-----送别

第10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结合课后习题理清课文思路。

2、圈划生字新词,解决疑难词语。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1毖≡衲阕钕不兜囊桓鲎匀欢危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苯淌ψ橹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练习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第11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

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兜、俊”5个生字,会写“掺、略、涩、裤、惭、愧、掠、唯、恐”等8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种子实物。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识记生字,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虔诚”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为什么小女孩交的树种很少,“我”却很感动,心里充满了温暖?

3.查阅有关洋槐树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一)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

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二)学生自读“单元导读”,交流体会。

(三)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审题导入,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它们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种子》。(板书课题)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互动交流: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①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汇报:一是小女孩交树种的过程。如: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二是我的喜爱之情。如:“

我心里一动”“充满温暖”“小心翼翼”等词句。②注意引导学生读相关的语句,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四、识记生字,理解字词。

1.出示词语“荚皮、角柄、毕竟、素雅、羞涩、惭愧、凝望、小心翼翼、落落大方、虔诚、温暖、俊秀、害羞”,检查认读情

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如“掺、惭”等。

2.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生词的意思。

3.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五、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

3.在没读懂的地方做标记,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梳理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小女孩交的树种很少,“我”却被感动了,心里充满了温暖?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

(二)边读边画出小女孩交树种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以及我被感动的句子。

(三)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1.令“我”感动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小女孩的认真使我感动。

我看着她倒出来的树种,不由心里一动。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一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

与大家交来的种子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不由心里一动”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态?(虽然别人的树种很多,但籽粒里搀杂着荚皮和角柄,而小女孩就那么一点,但是“有如饱满的黑豆,每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由此看出小女孩拣树种是非常认真的,这种感动是对小女孩美好心灵的赞赏。)

(2)小女孩的虔诚使我感动。

我想她一定是用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树种才能如此一般大小,闪闪发光!我被一颗虔诚的童心感染了,心里充满温暖。

这是作者在猜想小女孩是怎么捡树种的,那么你也能猜想一下吗?望着她那俊秀的脸颊、专注的神情,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山川原野上,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作者为什么由小女孩联想到洋槐树在成长?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①衬托出小女孩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尽心尽力,赞扬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质。②小女孩的认真、踏实、虔诚,正是我希望的品质,作者仿佛看到“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也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

2.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女孩?(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指导)

●她是个纯朴羞涩的小女孩。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1)这时,走上来一个小女孩。她穿着一身素雅的秋装,显得落落大方,又略带着羞涩。小女孩儿走到我跟前,冲我抿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

①她为什么带着羞涩?此时她可能想什么?②她“冲我抿嘴一笑”此时又在想什么?③谁能把小女孩这样的心理读出来?

(2)“不,可是没有他们那么多。”她的脸刷地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

①“刷”一词,写出了小女孩怎样的'心理变化?②她惭愧的是什么?③谁能把小女孩的心理读出来?

(3)“就这么一点儿。”她摇晃一下小葫芦,抬起头来。我们的目光正好相遇。我笑着点点头。她害羞地一笑,轻轻地掠一下额前乌黑的短发,拿着小葫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①“摇晃”和“掠一下”写出了小女孩什么心态?②假如你看到当时的情景会怎么想?③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的心态。

●她是个谨慎认真的小女孩。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出示句子: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葫芦,又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在桌子上展平,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嘴,小心翼翼地往外抖。

一颗,两颗,三颗……

①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掏出”、“展平”、“凝望”、“抖”。②重点理解“凝望”,“小心翼翼”的含义。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小女孩什么心态?③指导朗读。

小结:正是因为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的特点细致描写了小女孩交树种的过程,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认真、诚实、纯朴的美好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我”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中有两处用了“小心翼翼”,前后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三、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小女孩的认真踏实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你能把作者的这种感动读出来吗?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四、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你喜欢这个小女孩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这个班级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值得借鉴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小练笔: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特点写一个人做某件事的片断。

第12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走进丽江》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教材分析

〈〈走进丽江〉〉是作家姜刚杰写的,课文采用了总分的写法,层清楚过渡自然;通过对丽江神奇美丽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感情。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丽江的神奇美丽,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石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雄伟、纯朴、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读自悟,从而感受丽江的神奇美丽。

设计理念

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朗读方式中,以具体的文本语言为载体,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又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本文寓情于景,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在细细品味语言中感悟丽江的神奇美丽,体会作者情感 。

教学步骤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欣赏了桂林美景,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轧云南的丽江,去领略那里特有的风光,想去看看吗?(多媒体播放神奇美丽的丽江)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1、我看到了一座特别的古老的城市。2、每家每户门口有小河、小桥、柳树。3、还有连绵起伏的白雪皑皑的群山。4、我感受到雪山美丽极了像一条龙。

师:谁能用一个词说说丽江给了你怎样的印象?(生:美丽、奇特)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走进丽江〉〉一课,美美的读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预设出现的问题:1、我想知道丽江有哪些美丽的`景观?2、我想知道丽江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设计理念: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提问质疑,激发学生的欲望,培养读书习惯。)

二、初读感知全文。(多媒体出示自读提示“我会自己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雄伟、纯朴、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3、思考:课文写了丽江的哪些景点?文中丽江景色给了你什么印象?

4、有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学生据要求自学课文)

二、交流自读情况

1、认读生字。媒体出示,正音)

2、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生:(1)、我读懂了丽江是个古老的城市,古城街道是我国古代的重要通道。(2)那儿城市和我们这儿的很不一样布局奇巧、风貌奇特。(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3)我读懂了玉龙雪山很美。师: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引导读第五自然段。……

3、谁说说整个丽江给了你什么印象?(生:神奇、美丽。 师板书)能把文中概括写丽江神奇美丽的句子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吗?(多媒体出示中心名: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多形式指导读出喜爱、惊喜之情。

(设计理念: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主动求知。通过初读,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丽江的神奇美丽。)

三、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多媒体出示“我会合作”内容)

默读课文,用“~”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最能体现丽江“神奇美丽”的句段。在旁边空白处写写你的理解和体会,有不懂的可以标厂出来在小组中讨论。

四、精读课文,感悟神奇美丽

师:边汇报边交流也是读书的好方法,把你最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一)汇报古城

多媒体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朗读再播放古城声像图,指导按顺序观察。师: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给了你什么印象?

生1:古城很美、历史悠久。

师:说说它美在哪里?(用五花石铺砌而成)指导读句,理解历史悠久。

生2:布局奇巧。(请学生板书)

师:怎么说它布局奇巧呢?(生:八卦型放射状)指名读句子,媒体播放八卦图。能用画简笔画把古城的布局画出来吗?古城还给了你什么印象?

生3:古城街道多,小桥多,柳树多,小桥两边有人家,城依水存、水随城在。

师:“城依水存、水随城在”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发表观点。这样的景色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可以怎么说?生风貌奇特。请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喜欢这样的景色吗?谁来读?

师:作者喜欢吗?哪里可以看出?多媒体出示:“好一幅家家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指导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师:过渡拓展小桥、流水,人家、杨柳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古城风貌图,看到你会说什么,怎样赞美?作者呢?出示: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名城。指导读

出示: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名城。

师:也难怪作者这样赞美丽江。回读: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设计理念:对古城风貌奇特、布局奇巧,学生认识较少,利用多媒体声像显示从而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什么“八卦型放射状”,再画简笔画,感悟到古城的神奇美丽,并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触景生情,感情得到升华,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汇报玉龙雪山

师:丽江古城多美,作者的描写多精彩啊﹗还有让你喜欢的景点吗?多媒体播放玉龙雪山图片。看了图片,玉龙雪山给了你什么印象?

生:山峰多,奇、美、高,像一条长龙。

师:哇,多美呀,作者是怎样把玉龙雪山写具体形象的?哪些句子写法很特别?

生:1、“最前面的山峰……好象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写的好,把雪山写活了,把雪山的美写出来了。指导读。2、还用了列举具体数字的方法把雪山之多、高写出来了。……

师:看到这玉龙雪山,又读了课文,喜欢吗?作者呢?哪里可看出?媒体出示:丽江最吸引入的,除了有“高原古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指导读句

过渡:玉龙雪山真美,难怪作者会这样赞叹,回读: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三)其它景观

作者还介绍了哪些迷人的景观?喜欢吗?有这么多迷人景观,又这么迷人,所以作者高声赞叹,回读: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运用多媒体声像结合,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妙,三次聚焦中心句的朗读很具特色加深了学生体念,增强了感悟。)

五、回顾全文 升华情感

师:时间已是傍晚时分,要回家了,此时,你的表现会怎样?你的心情会怎样?作者呢?

生:我想多看一儿。我真不想走。……

师:多美的地方啊,老师看了也很不想走,作者呢?指导读出留恋,读到这我会对丽江、对全中国、全世界人民呐喊,回读中心句: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体会前后呼应写法的作用。

(设计理念:课文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朗读开头,结尾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情感价值得到提升)。

六、读写结合 学以致用

假如你就是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丽江这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你会怎样召唤你的亲朋好友或周围的人来这儿游玩,请设计一则广告词或按一定顺序写一段导游解说词,向周围的人介绍一下这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七、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写到采集本上。

2、课后收集丽江其它景观的图片资料,介绍给家人或朋友听,进一步感受丽江神奇美丽的风光。

3、依照本文写法,写一处景物

(设计理念:关注个体差异,读写结合,让学生感悟生活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13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合理地创编故事。

2.能根据已知情节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表现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3.能根据一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围绕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起表达欲望。

1.《龟兔赛跑》视频导入,擅长跑步的兔子为什么输给了慢吞吞的乌龟呢?(兔子在比赛中睡着了;因为兔子太骄傲,没把对手放在眼里;因为兔子有意想让没有自信的乌龟赢;因为兔子帮助别人刚回来太累了……)引导学生大胆去想别人没想到的。

2.你心目中的兔子是什么样的?(赛跑健将、善良、善解人意、骄傲自大……)那乌龟呢?(勤奋、执着、自卑、聪明……)

3.如果再跑一次结果会怎样?这次比赛又会发生什么呢?今天咱们来比比谁的想象更新奇独特,又合乎情理。

二、审清题目,明确表达要求。

1.读习作内容,明确要求。

说说教材中给出了哪些信息。

讲故事要有主人公形象,情节要有起因、经过、结果。

题眼“新编”是指把一个已有的.故事改编成一个新故事,来表现新的主题或者深化原来的主题。

2.了解故事的起因,推测《龟兔赛跑》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引导可以是情节(增加或改变)、时间、空间、角色等方面的改变。

三、合理选择材料,凸显表达重点。

1.猜故事。

2.比情节。

要让它的经过有变化、有矛盾、有起伏,这样的一个过程叫做情节。一个故事没有变化、平平淡淡有意思,还是情节曲折起伏有意思呢?

3.起波澜。

于平淡之处起波澜,令人意想不到,这就是曲折动人。

预设:选择“乌龟又赢了”这一结果,从不同角度思考可以写的材料。

(1)站在兔子的角度,合理推想兔子在比赛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对写作材料进行分类。

(2)从乌龟的角度,合理猜测乌龟为了赢得比赛想出的办法。

小组讨论。

交流分类,筛选合适的写作材料。

以“乌龟又赢了”这个结果为例,引导学生分别从兔子和乌龟的角度去推想可能发生的情况。通过讨论、交流,引发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合理推想各种材料,在“新”字上做文章。

4.引导思考新编这个故事的目的。

预设:(1)以“乌龟赢了”为例,思考新编故事的目的。

(2)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指导根据中心确定写作内容。

同桌讨论。

指名交流。

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引导学生思考选取该材料写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中心思想出发去思考该材料是否有价值,进而能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来写。

四、发散思维,选择熟悉的故事进行新编。

1.围绕确定的材料安排内容。

2.集体交流,适时指导改进。

明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梳理写作思路。

思考哪些材料最能表现中心内容,小组交流后,课堂上写这个重点片段。

交流,师生评价,修改。

五、妙笔生花,独立编写故事。

完成后,和同学、家人分享,根据所提建议进行修改。师生点评,完善习作。

板书设计

故事新编

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奇思妙想合情合理

教学反思

1.本次习作从学生的认知入手,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内容作为切入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交流互评,教师只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

2.故事立意要有突破,情节设置要让人耳目一新,撬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敢想、乐讲、会写,和同伴互相交流启发,评价互助。

第14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体会文中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

3、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父母三次送人孩子的过程中的复杂心情,从中感受到 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

一、设疑激趣,揭示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听了这首歌,让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人世间最让人感动,最让人难以割舍的情感之中,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情吗?(父母情) 对,它是一种特别珍贵的情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被人们传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写的《父母心》。(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动笔标出小节号。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汇报交流。(故事叙述的是为生活所迫的一对穷夫妻把孩子送给贵夫人领养后三次反悔,最终一个孩子也没舍得送走的故事)

三、自主读书,理解感悟

1、(穷夫妻为什么要把孩子送给贵夫人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

①边读边动笔找出:穷人夫妻的生活状况怎样?贵夫人呢?

②学生交流反馈:穷夫妻:家里穷 孩子多 去北海道找工作 贵夫人:家里富 没孩子 想抱养孩子

2、贵夫人想领养穷夫妻的孩子,他们同意了吗?他们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仔细读读7——17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他们送孩子时的表情动作,用波浪线画出他们要回孩子的理由。请同学们交流后完成下面表格;

3、刚刚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夫妻俩的心里,深切地体会一下他们当时送孩子的心情。当贵夫人提出要抱养穷夫妻的孩子,父亲答应贵夫人回家和妻子商量送孩子的事,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父亲回家是怎样和母亲商量的?

时间 人物 被领养的孩子 表情动作 调换的理由指名请学生读读他们第一次送大儿子时的语言和表情动作的句子。

(1)从“流着眼泪”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夫妻俩送出孩子的那份无奈和伤心)

(2)再次读读这句话,指导同学们读出无奈、伤心的语气。

4、请一男同学读读父亲换大儿子所说的话。

(1)当他们把大儿子送出去后,回家后会是怎么想,又会有些什么表现呢?他们实在无法舍弃孩子,于是他们想换回大儿子。

(2)他们想换回大儿子的理由是什么?

(3)他们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维持,还有什么家业呢,他这个理由充分吗?他们为什么要用这个理由来换回自己的孩子呢?(他们觉得孩子送给了别人不好意思再要回来,但又实在舍不得)

(4)指导学生读,读出父亲复杂矛盾的心情。

5、当他们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时,他们的心会平静吗?那么他们又会怎么想呢?

(1)请一女同学读读母亲用女儿换回二儿子的那段话。

(2)“难为情”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从母亲的态度“难为情”这个词同学们想像一下她当时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母亲想要回自己的孩子面对贵夫人又难以开口)

(3)她换回二儿子的理由是什么?

(4)指导学生再读这段话,读出母亲当时的心情。

6、第三天上午,当轮船快接近北海道时,夫妻俩出现在夫人的卧舱时,为什么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了呢?(指名说说)(因为当轮船一靠岸,他们将失去自己的孩子了,他们实在无法忍受这种骨肉分离的痛苦)

7、请男同学们读读父亲要回女儿的那段话。

(1)“抽泣”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

(2)他们要回女儿的理由是什么?

(3)“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从这句话中你们明白了什么?(虽然把孩子送给别人,会让孩子过上优越的生活,也会减轻家庭压力,但在两者间他们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们实在爱自己的孩子,无法舍弃任何一个,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再苦点也是快乐的)

(4)再次读读,休会父母当时的`心情。

8、夫妻俩送了三次孩子,但三次又反悔了,同学们,对这俩夫妻你们是怎么想的?(他们送孩子那是生活迫于无奈,他们反悔是因为他们爱自己的孩子,无法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 结合板书:送 ——--悔 无奈———爱

9、师总结:是呀,几次调换孩子两人表情各不相同,理由也不同,但是这些理由只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尽管家境贫穷,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因此无论失去哪一个孩子,父母的心都会很痛苦。父母三番两次反悔,似乎是很不诚实,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现出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

10、评价贵夫人。

① 两夫妻三番五次的要回儿子,那么贵夫人的态度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每次夫妻俩换孩子的不同态度。(愉快地答应—— 只好同意——流下同情的泪水)

②本来贵夫人很想要一个孩子,可夫妻俩一次又一次的反悔,贵夫人为什么不但没责怪没有怨恨夫妻俩,而且还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并帮助了他们呢?我们齐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③指名回答。 是呀,尽管她非常喜欢孩子,也很渴望能收养他们的孩子,可她被父母对儿女的那份无私而伟大的爱感动了,她实在不忍心让他们承受一家人分离的痛苦。从这件事中让我们看到了贵夫人有颗怎样的心呢?(善良的)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同学们,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请你们说一说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

2、我们每个人都在父母细心的呵护中成长,我们也能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那份无私而伟大的爱,那么作为儿女的我们应该要学会感恩父母,亲爱的同学们,请你们拿起你们的笔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几句话吧!

六、总结。

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如海洋般广阔。父母心时时刻刻系在子女身上,作为儿女的我们不但要能体会父母的这份心,还要学会感恩父母,哪怕是你们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温馨的问候对他们来说都是珍贵的。最后让我们一起读一首诗来结束今天的这一堂课吧!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 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 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 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它就是——“爸爸妈妈” 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爸爸的手粗了,他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 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爸爸的腰弯了,他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面对爸爸妈妈深沉的感情 聆听爸爸妈妈殷切的心愿 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没有忧虑地成长,是所有父母的心愿, 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

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 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

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我拿什么来感谢你们,我的父母!

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 所有的恩情我们只能铭记于心。

板书设计:

父母心

送-————悔

无奈————爱

反思

《父母心》是一篇自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篇教学设计是我的教学过程的实录,课结束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对整体设计的反思

这份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能针对当今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体谅父母的现状,通过故事《一袋父母心》引导学生进入父母的内心世界,通过分析揣摩课文中父母的心理体会父母的不易,通过续写表达学生的愿望,通过观察日记《懂你》教育学生懂得父母对自己的浓浓的爱心和深切的期望,做一个懂事的孩子,走好成长路上的每一步,既是教书,也是育人。

在这份设计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层层铺垫,循序渐进。如导入中的复述故事为后面的复述课文情节做了很好的铺垫和示范,导学过程中的每个问题也都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现与探究。教师的话无需多说,答案自然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也不会感到什么困难,并能在发现与探究中找到自信,学习的兴趣也会倍增。

备课时,有好多相关的故事都涌上心头,因为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可课堂时间有限,最后只好忍痛割爱,其他故事只得不了了之。这或许是我的一大遗憾吧。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分析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引入情境——整体感知——探究情节特点——体会语言风格——拓展延伸,不难看出,这个过程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能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设计问题,让学生以先学到的东西为基点,步步为营,不断加入新的内容,既注重思维训练,又注重语言表述。从细节体现教学理念,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进步的赏识者,而教师的引导和赏识正好又成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以课本为纲,又不局限于课本,将语文学习于生活自然紧密地联系起来,教育的目的也就很顺利地达到了。

另外,教学目标的出示我一直不赞成详尽地展示,很多时候,这会使不少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他们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套用教师提出的目标中的语言来答,无形中减少了思维过程。

三、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的运用的反思

在这堂课的'组织中,导入和导学过程都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师预设的环节,省时高效。多年的教学,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说出的教师不说,学生可以做学生的老师,学生也可以做学生的学生,课堂上人人都可以是老师,谁都不必怕说错,“欢迎出错”是我上课常说的话,因为“错了我们大家都有了发表见解的机会。”事实证明,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主动学习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在不断地纠错中实现了飞跃,学生的回答偏题率也越来越低。

因此,我对我的教学策略充满自信,至于我的学生,我更是相信,他们个个都是高情商的天才!

第15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会认9个字,能用“日新月异”“大显身手”写句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并能抓住关键词句,通过读、说等活动,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4、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教师随着画面介绍:它正在进行深海作业,来到一艘躺在海底很久很久的沉船上,寻找着上个世纪随船遗落的宝物。它身体自如地穿梭着,目光锐利,周围的任何事物都休想逃过它的眼睛,它发现目标了……

2、提问: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谁来简单地说说你对机器人的认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机器人的课文《神奇的`机器人》,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布置自读要求。把生字新词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2、再次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那些机器人,你喜欢哪一种,它有什么神奇之处?

3、汇报自读情况。(它通过眼睛发现了窃贼,再把信息传给了"大脑","大脑"连同网络报了警。)(机器人的形状各式各样:有的……有的……)(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机器人能干人们干不了,干不好的工作。)

三、学习课文一、四自然段。

1指名读1、4自然段,说说机器人什么作用。

2理解“千奇百怪”“日新月异”

四、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主要介绍了哪种机器人?

2、再读本段,边读边画出最能表现“能追捕罪犯的机器人”神奇的词句。

3、交流体会。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中的“亡命之徒”结合实际,体会情况之危急:抓住“能”“善于”等词语,体会其追捕罪犯的过人之处。

4、指导朗读第四句话,体会其神奇之处,要读出机器人的勇于追捕、善于追捕、坚决果断的形象。

5、联系本段内容。理解“大显身手”之意。

6、回读第三句话,小结学习方法和作者的说明方法。

7、师生共同小结第2自然段学习方法。

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3自然段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机器人有了初步的了解,同学们想对它有进一步的了解吗?回家继续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课文5—7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5——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5自然段。

默读这一自然段,交流:宠物机器人有何神奇之处?

引导学生品读词句:为什么会永远陪伴你?体会机器人的喜怒哀乐。

指导学生朗读。

3、师生共议学习方法,用这种学习方法学6、7自然段。

三、创新设计,畅想未来

机器人神通广大,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学们想不想畅想一下未来的机器人?

1、先在小组内讨论,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说清楚它的样子和作用。

2、推荐有创意的设计,交流

四、展示作品,梦想成真

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只要我们想得到,一定能做得到。我们学校里就有一批对机器人非常感兴趣的孩子。今年暑假,机器人小组代表我校参加了全国第三届电脑机器人创新大赛,获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其中创意作品还送往兰州参展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