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语文教案
第 一 单 元
1、北京的春节
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 第一课时 -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板书课题,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正(zhēng)月 掺和(chān huo)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醋、宵、戚、骆、驼、浒”,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
2.再默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时 间 风 俗 习 惯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到
腊月二十二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续表
时 间 风 俗 习 惯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预备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元旦
(旧时指农历
正月初一) 铺户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孩逛庙会
正月初六 多数铺户开张,伙计们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节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3.学生汇报。
4.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本文都提到了哪些日子?哪些日子写得详细呢?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本文提到的日子有: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等。详细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元宵节。这样写的好处: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能够使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文章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处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节日活动或印象最深的部分。
3.全班交流。(重点关注“京味儿”语言。)
五、课堂小结。
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介绍了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3.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热闹而又喜庆的老北京的春节,好不好?
二、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在详写的这些内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呢?深入读读,勾画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一)腊八:
课件展示句子,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用词的简洁和巧妙。
①“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
从“家家都”可以看出人们对节日习俗的重视。
“农业展览会”是说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种类很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一样。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
②“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翡翠”写出了蒜瓣的颜色,“辣”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色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词的简洁、巧妙。
(二)腊月二十三:
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人们在腊月二十三的主要活动。(放鞭炮,吃糖)
2.说一说腊月二十三为什么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过年的味道)
(三)除夕:
1.指名读第7自然段,说说除夕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热闹)
2.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除夕真热闹”?
①人们的活动。
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 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是祈盼父母长寿。
②味、色、声的描写。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对除夕这一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
3.除夕这一天,你以前是怎么过的呢?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吧!让学生自由发言。
4.指导朗读:想象一下文章中描绘的热闹场面,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一段。
(四)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
1.指名读第8自然段,理解“截然不同”的意思。(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2.说一说“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与“除夕”有什么截然不同之处。
课件演示:“铺户……全城都在休息。”
3.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悠闲)
4.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人们的悠闲自在?
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小贩们。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或走亲访友,或逛庙会……都是那么快乐轻松自在。
5.指导朗读:读出轻松自在的感觉。
(五)元宵节:
1.元宵节的特点是什么?(处处张灯结彩,像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2.哪些内容描写了元宵节的灯?这些灯有什么特点?
3.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说说元宵节上还有什么灯,并写一写。
4.作者用这么多的笔墨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其用意何在?(突出元宵节的热闹)
5.朗读这一部分,读出元宵节的热闹。
三、领悟写法,拓展延伸。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的写作特点,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对比阅读链接,体会文章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北京春节的方法,对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刻的了解。
(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语言通俗直白,如一位长者侃侃而谈,清浅素白中流露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顺序井然。舒乙的《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祭灶、吃春饼等风俗习惯,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斯妤的《除夕》重点描述了一家人在除夕这一天的忙碌,介绍了闽南的春节习俗,忙碌中透露出温馨与喜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联系生活,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北京的春节
腊八 忙碌 详略得当
课前设置预习方案,让学生搜集春节习俗,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腊八粥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会写“糊涂、搅和”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3.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节,其中提到了一种腊八那天会吃的食物——腊八粥。民间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说明在腊月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在你的心目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跟着沈从文一起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4.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唾沫(tuò mo) 孥孥(nú nú)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腻、 灌、褐、筷”,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2.通读课文,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
3.说一说哪一部分写得详细。(等粥)哪一部分写得简略?(吃粥)
4.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小组内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八儿天真、可爱、嘴馋,腊八粥香甜诱人、惹人喜爱。)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文章——《腊八粥》(师生齐读)。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品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写腊八粥时,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丰富。)我们在上节课也曾经提到过关于腊八粥的句子,回忆一下。
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腊八粥吃起来一定如何?(美味可口)
2.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美味的呢?(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煮的状态,还有腊八粥的香气。)
3.写腊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状态除了能够衬托腊八粥的香甜可口,还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二)品读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那么多人都喜爱腊八粥,八儿也是其中的一员。那么面对这样的一锅粥,八儿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自读第2~8自然段,画出描写八儿的语句,体会一下八儿的心理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①“喜得快要发疯”:心理描写,略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八儿的兴奋。“眼睛可急红了”: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语言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
②从八儿的心理、神态、语言中能感受到八儿有什么特点?(天真、可爱、颇有童趣)
(三)品读第三、四部分(第9~19自然段)。
1.朗读第9~13自然段,从八儿与妈妈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八儿的心理和人物特点是怎样的呢?
(八儿急切地想要吃到腊八粥,但是只能苦苦等待;看到腊八粥淡淡的烟气后,开始猜想锅内的情景;但是同时也没有只想着自己,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所以八儿不但天真可爱,而且也孝顺体贴。)
2.从妈妈对八儿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妈妈是非常疼爱八儿的。)
3.从这段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八儿与妈妈之间浓厚温馨的亲情。
4.一位同学朗读第1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八儿猜想的腊八粥是怎样的呢?画出相关句子并进行品析。
①“饭豆……肿胀了吧”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想象中豆子发胀饱满的状态。
②栗子、花生仁煮得软糯稀烂。
③哪个词可以形容八儿想象中的腊八粥?(妙极了)
④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为八儿实际看到腊八粥做铺垫。)
⑤写出八儿怎样的心理?(憧憬、渴望的心理)
5.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以后,他终于看到了腊八粥的庐山真面目了。妈妈煮的粥究竟是怎样的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齐读第15~17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①栗子跌进锅,饭豆煮得肿胀,花生仁儿脱了红外套,锅巴围了锅边成一圈儿,粥的颜色是深褐。
②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内各种东西的状态。
6.你觉得当八儿看到这锅粥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①“他惊异得喊起来了”——感到惊讶。
②“怎么,黑的!”——有点嫌弃,觉得腊八粥很脏。
7.看到八儿有这样的反应时,妈妈是如何表现的?(“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从妈妈的行为中你能感受什么?(妈妈对八儿的疼爱。)
教师小结:在第三、四部分中,八儿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迫不及待—等待—憧憬—惊讶—嫌弃)
(四)品读第五部分(第20~21自然段)。
最后八儿终于喝到了腊八粥。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喝腊八粥的呢?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进行赏析。
①“靠着”、“斜立”、筷子“摆”成十字,动作描写。
②“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外貌描写,写出了八儿喝饱了以后满足的样子。
③“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八儿的父母也喝得十分满足,通过对人们喝完腊八粥后状态的描写,表现出腊八粥的美味。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虽然文章的标题是《腊八粥》,但读完全文后,我们发现文章详写的部分是第二部分,等腊八粥,而喝腊八粥则略写。为什么?
(通过写熬制腊八粥的过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2.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是写腊八粥的美味,而是通过描绘这个生活场景体现普通百姓对生活和家庭的热爱。
3.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仿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腊八粥
孩子天真可爱
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的馋样。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悟,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2篇:语文教案
一、学习目标 :
1.积累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能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2.会说出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书信。
二、学习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 :
会说出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解决措施
通过合作研讨、分析总结解决
三、流程预设:
自主预习1
1、 作者介绍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
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2、熟悉课文,给下列字正音:
庸 碌 谀词 扶掖 枘 凿 相契 廓然无累 灰烬 涕泗横流 羲皇上人
3、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扶掖:搀扶;扶助。
枘凿:比喻不调协,格格不入。
廓然无累:指心胸开阔,没有牵挂。
重蹈覆辙: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自知之明: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4、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何作用?
第一则(1954年10月2日):写于儿子消沉苦闷时,劝尉儿子如何正确地面对感情的创伤,战胜挫折,泰然处之。
第二则(1955年1月26日):写于儿子在音乐上取得巨大成功之时,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正确对待成功。
整体感知《傅雷家书两则》
(1)、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莫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傅雷说“爱让赤子不孤独”,实在是异曲同工。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3)、遇到挫折、消沉时要坚强,为什么成功了还要坚强?
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
(4)、“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文章却赋予它更多的意义。你认为该词如何理解?
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得失泰然。“坚强”的最高境界是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合作探究《傅雷家书两则》
1. 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明确:(1)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相当平衡。
(2)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冷静对待,彻底感悟,引为借鉴。
2. 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明确:(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3. 傅雷在儿子成功时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赞赏,请找出具体的语句,并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更高的要求。
明确: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4. 体会傅雷由儿子的成功演奏表现想到克利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复旦”的黎明时期,更想到了滔滔不绝的中华文明,这些想像表现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些想像激励着儿子在音乐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同时也洋溢着他对新中国的殷切的期望和信心,要求儿子在艺术上要有气吞斗牛的表现。
5. 课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这是本课学习上的一个难点,首先找到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
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
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
明确:这是傅雷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解决矛盾后追求艺术更高境界。
第3篇: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背诵积累景点楹联,提高记忆力,感受中华诗词魅力。
课前准备:
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各景点有名的诗词和楹联等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宽带网
一、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二、交流方法
1、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
查找相关古诗;
登录网站查找;
调查访问亲朋好友;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2、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老师的建议:
(1)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2)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3)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三、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
第二课时
一、读有关长城的报道,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二、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三、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四、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三、四课时
习作
一、创设情景,
1、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二、交流资料
1、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三、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四、自主完成习作
第4篇: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完成一--四题)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七》的内容。(板书:复习七)
二、练习第一题;照样子连一连,读一读。
1.出示卡片,练习拼读
zuōcàisōugāngēnqīn
zhuōchāishōugānggēngqīng
2.板书:
捉zuōzhuō
指名读“捉”,说说它是哪个音节拼出来的?(zhuō),老师将“捉”与zhuō用线连起来。
3.读一读题目要求:照样子连一连,读一读。把这道题做在书上。
4.订正。读一读。
答案:
捉zuō刚gān菜cài
zhuōgāngchài
跟gēn收sōu亲qīn
gēngshōuqīng
三、练习第二题: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板书:
吹()
欢()
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字,说说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吹”和“欢”右边都是“欠”,“吹”的左边是口字旁,“欢”的左边是又字旁。)然后口头组词。
2.用同样的方法练习另外两组形近字。
“该”和“刻”,“该”的右边和“刻”的左边相同都是“亥”,“该”的左边是言字旁,“刻”的右边是立刀旁。
口头组词:应该、立刻、刻苦。
“外”和“处”这两个字都有“卜”,“外”的左边是“夕”,“处”的外边是“”。
口头组词:外边、外面、外国;四处、到处、用处。
3.把用熟字组成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答案:
吹(吹风)该(应该)外(外面)
欢(欢快)刻(刻苦)处(到处)
四、练习第三题:读一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名读三个句子。
我家只养了一只小鸡。
林跃为什么能成为优秀运动员?
奶奶望着窗外的大雨,心里很着急。
说说带横线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只zhǐ(只养了)为wèi(为什么)
zhī一只小鸡wéi(成为)
着zhē(望着)
zháo(着急)
(“只、为、着”是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不同的读音。)
五、练习第四题:选字填空,再读一读。
1.板书:它、她、他
说一说这三个字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2.选字填空。选择合适的字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3.订正。读一读三个句子。
答案:
(她)是我奶奶,已经退休了。
(他)是男声合唱团的。
树上有一只小鸟。(它)的叫声真好听。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新词,随文理解部分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初步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课件。
2、课前组织(猜谜活动):
说它是条牛,不能拉车走,说它力气小,却能背屋走。
小小轰炸机,攻击用针吸,痒的叫妈咪,快喷杀虫剂。
一位小姑娘,身穿花衣裳,飞舞花丛中,长得最漂亮。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
【教学过程】
一、欣赏白鹅图,揭题
1、你们想看看白鹅吗?
(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的图片)
可以和你同桌说说你想说的。
2、集体交流:
刚才你们在说些什么呀?
3、揭题。
板书:
白鹅
4、过渡:
同学们所感叹的是白鹅的外表很美;丰子恺爷爷笔下的白鹅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好吗?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准读正确。好吗?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指导。)
2、(出示词语)同学们,老师摘录了文中的一些新词,请你读一读,能选择几个词,说一两句话,简单地介绍一下文中的白鹅吗?
同桌试说,指名说。
3、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就在书上写一写。
(师巡视,如发现错误率高的字,实物投影出示,指导书写。)
4、刚才同学们介绍了文中的白鹅,那么作者认为:
白鹅是怎样的一个动物?
请快速浏览课文,划出这个句子;它的高傲集中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5、小结:
板书:
叫声
高傲 步态
吃相
三、聚焦高傲
1、(机动)从姿态中感悟:
⑴ 出示句子:
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到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⑵ 你是怎么理解的?模仿左顾右盼,你说它在想什么呢?
⑶ 指导朗读。
2、从叫声中感悟:
⑴ 鹅的叫声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高傲呢?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⑵ 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研读句子: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同学们再读读,看看你最想强调什么?
谈自己的理解,品词厉声叫嚣、与引吭大叫你能想象白鹅好像在说什么吗?
⑶ 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指名读,小组赛读。
⑷ 指导读书方法:
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抒发对鹅的喜爱之情。
⑸ 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3、从步态中感悟:
⑴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从步态中我们是否感受到了它的高傲?
⑵ 集体交流: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① 指名读句说感受: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的鸡和鸭是什么样的?鸡和鸭见到人时都匆忙逃跑,说明什么,而鹅呢?
② 朗读体会:
你看这个鹅它不仅不怕人还咬人,谁能把它这种高傲劲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⑶ 集体交流:
活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① 看看净角出场片段:
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净角出场。
② 既然是写鹅为什么前面写鸭?
③ 赛读体会:
师读鸭子的步调,男生读鹅的步调,女生当评委。
师读鸭子的步调,男女生读鹅的步调。
⑷ 再读: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
四、背诵积累
请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