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3-05 15:38:48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牛顿、家庭、零用钱、成绩、麦子、夸奖、卡特、通红、发愤、遇到、任何、刻苦钻研、习惯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能用适当的速度默读课文。

3.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4.培养认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导入

1.启发谈话。

(1)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而不会往天上飞呢?

(2)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就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

(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善于提问,乐于钻研)

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么牛顿这种善于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做风车的故事》。

(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也可同桌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序号。逐自然段地读课文。思考: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

(4)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提纲自学。

(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1)读生字。(指学生读、齐读)

(2)多音字组词。

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

(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

(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

(3)通过理解的词语:攒、羞、习惯、得意、夸奖、果然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点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同学互相交流解决。)

5.梳理归纳主要问题。

(四)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

明确:①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②通过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在小学念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工。

(3)“特别喜欢”还可以怎么说?

(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呢?

明确:①“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斧头、买锯、买凿于。”从“攒”这个词就能看出牛顿非常喜欢做手工。攒”是积聚、积蓄的意思,课文中是说他把奶奶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用来买做手工的工具,说明他太喜欢做手工了。②“整天忙着”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说明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影响了学习。

(5)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绍牛顿生在农民家庭;第二句讲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第三、四句是具体讲牛顿怎么喜欢手工。这一段主要讲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说明牛顿对做手工很有兴趣。

(6)兴趣是成功的开始,而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忽略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觉得牛顿这么做对吗?为什么?

(7)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写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牛顿、家庭、零用钱、成绩、麦子、夸奖、卡特、通红、发愤、遇到、任何、刻苦钻研、习惯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能用适当的速度默读课文。

3.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4.培养认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导入

1.启发谈话。

(1)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而不会往天上飞呢?

(2)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就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

(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善于提问,乐于钻研)

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么牛顿这种善于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做风车的故事》。

(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也可同桌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序号。逐自然段地读课文。思考: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

(4)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提纲自学。

(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1)读生字。(指学生读、齐读)

(2)多音字组词。

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

(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

(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

(3)通过理解的词语:攒、羞、习惯、得意、夸奖、果然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点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同学互相交流解决。)

5.梳理归纳主要问题。

(四)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

明确:①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②通过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在小学念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工。

(3)“特别喜欢”还可以怎么说?

(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呢?

明确:①“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斧头、买锯、买凿于。”从“攒”这个词就能看出牛顿非常喜欢做手工。攒”是积聚、积蓄的意思,课文中是说他把奶奶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用来买做手工的工具,说明他太喜欢做手工了。②“整天忙着”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说明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影响了学习。

(5)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绍牛顿生在农民家庭;第二句讲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第三、四句是具体讲牛顿怎么喜欢手工。这一段主要讲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说明牛顿对做手工很有兴趣。

(6)兴趣是成功的开始,而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忽略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觉得牛顿这么做对吗?为什么?

(7)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写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三、四、五、六、七自然段,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一、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学习成绩不怎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村子里装风车,他是怎样做的?请用笔勾画出有关词语、句子,试着谈谈自己的理解。

2.交流、讨论。

(l)出示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意思有什么异同?

(2)他仔仔细细地看到什么程度呢?读书中的句子,想想说明了什么?

明确:他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3)牛顿不仅仔仔细细看,而且还想亲自做一个,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4)“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忙个不停。”

学生交流:去掉“每天”行不行?为什么?“钻进屋子”改为“走进屋子”行不行?为什么?去掉“丁丁当当”行不行?

(5)你能想象出牛顿做成风车后,告诉奶奶的情景吗?谁能读出那种高兴的语气?

(6)学生感情朗读。

(7)小结:通过读书知道四、五自然段是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通过具体写牛顿看风车、做风车着了迷,说明他对做手工有浓厚的兴趣。由于他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做手工上,以致于影响了学习。

(三)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三、四自然段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那么五、六、七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学们对小风车有什么看法?牛顿怎么做的?他的神态、心情有什么变化?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读书情况。

(1)牛顿把风车带到学校,同学们有哪些看法?

明确:夸奖

(2)大家会怎样夸奖牛顿呢?

这风车

牛顿,你

(3)听着大家的夸奖,此时牛顿的心情怎样?

明确:得意

(4)听了卡特的话,牛顿又有怎样的反映呢?

明确:发愣

(5)牛顿为什么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

明确:只做感兴趣的事而忽略学习是不对的。

(6)读卡特的做法和后面的几句话。理解“希罕”“迸发”。

(7)这两自然段都在讲什么?

明确:牛顿因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请同学们继续读书,思考:面对这样的嘲笑,牛顿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默读第七自然段。

(1)思考: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流一滴眼泪?

明确:因为牛顿没有灰心丧气,他也不埋怨他人,而是以发愤学习、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和刻苦钻研的实际行动,改正了过去学习不够刻苦、不求甚解的缺点。

(2)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4.谁能谈谈牛顿为什么能成为科学家?谈谈你了解的牛顿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一谈。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苹果落地的现象介绍牛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提纲的形式指导学生自学。(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2)引导学生反复读书以及边读边思考;提出问题后,再读书并通过互助学习,讨论,老师指导等方法提高学习的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是却没有流一滴眼泪,以及以后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体会牛顿从小爱学习、爱钻研的精神,并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探究活动

太阳光是白的吗?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一束日光射进暗室,在这束日光经过的地方,放一块三棱镜(一块三面长方形,两端三解形的玻璃),日光通过三棱镜,就变成了一条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美丽光带。这个实验证明,太阳光并不是白色的。

你们可以做一下这个实验。如果没有三棱镜,可以用一面小镜子和一盆水来代替。把小镜子斜插在盛着清水的盆里,让阳光通过水面和镜子反射到墙上。只要把角度调整得合适,就可以看到一条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反过来,还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来验证。把一块硬纸剪成圆的轮子,粘上一层白纸,把这个纸轮分成七份(如图一),涂上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色不要上的太深。在圆心近旁,钻两个小孔,用一根细绳穿过两孔,把绳头结住(如图二)。你两分别拉住两端的绳圈,转动纸轮,使绳子旋紧,然后两手一拉一松,纸轮就会旋转不停。这时候,你看到的纸轮就不是七色的,而是白色的了。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1、说说书写时的注意

2、教师范写“柳、蜓”等字

3、学生每个生字写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两段,感受课文描绘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复习《枫桥夜泊》,引入新课。

师:有感情地背诵《枫桥夜泊》。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通过读,可以获取很多信息。通过读,可以理解诗句大意;通过读,可以想象画面;通过读,可以体会诗人感情。《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感情,运用上节课学习的,我们一起再回到唐朝,和高适一起去送送朋友。

二、齐读课题,简介背景。

齐读课题。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这首是送别诗。

师:你不明白什么?

生:董大是谁?

师简介:董大名叫董庭兰,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曾经得到宰相房琯的赏识与宠信。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董氏爱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京,他的好朋友高适给他送行。

三、自读古诗,依据注释自解。

四、指名朗读,适时点拨。

生1:

生2:

师: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朋友的?看图,去想象一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夕阳亦被染得惨

白。天色昏黄,北风狂啸,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此情此景,依依惜别,怎不叫人凄凉悲苦?”

五、想象朗读,体会凄苦。

再读一读前两句,头脑中浮现出那幅画面。

师: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

生1:我感到遗憾,为这样一位好艺人远走他乡而遗憾。

生2:我感受到了凄凉,衣锦还乡倒还好,如今却失意流落,晚景凄凉。

生3:我感受到了留恋,一生难发几个好朋友,现在却要各奔东西,真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鼓掌)

师:失意流落,好友分别,本身就是人生两大憾事,而天公亦不作美呀。细细读一读前两句,你觉得哪些景物最能反衬出当时的心情?

生1:我从“北风”一词好像听到了呼呼的狂啸声,刮到我的脸上,吹进我的心里,寒意刺骨。

生2:我从“雁”一词知道是深秋,大雁集合队伍也要远行了。

师:这时,谁也要远行了?

生:董大。

师:雁阵离离,别情凄凄啊!

生3:当时还下着雪,“雪纷纷”。更增添了凄凉的情绪。

生4:我从“黄云”和“白日熏”知道了这是黄昏,我想起了第二课老师教的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昨天老师教的《秋思》中也有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我真心佩服你。你的记忆力,思维牵引力都很强。你想得很宽,很广,懂得很多,很深刻。我真为我们五一班感到骄傲。

师:是啊,已近黄昏,夕阳西下,北风呼啸,雁阵迁移,大雪纷纷,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啊!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六、劝慰好友,振作向前。

师:好友离别,难分难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到了极点。而真正的朋友这时候最应该怎么办?

生1:给董大鼓励。

生2:劝导董大。

生3:鼓励董大振作起来。

生4:送给他一句歌词:“擦干眼泪挥挥手,迈开大步向前走。”

生5:我会对他说:“昂起你的头,忘掉以前的一切吧!”

师:读一读《别董大》,看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

指名朗读,(没读好)(:要读出昂扬的,豪壮的气概。)

再读。

谁再来读读。

师: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理由来劝慰董大?

生1:朋友,你是一颗明珠,只是被湮灭在尘土中,拂去那层土,明珠就会发光。

生2:朋友,在你面前的一层薄薄的纸,你只要努力捅开它,就会看到光明大路。

生3:你的琴艺非常高超,现在只是琴弦上沾了灰,擦干净了,同样还会奏出更加美妙的乐曲。

生4:朋友,我想对你说,拨开云雾见青天。天永远是蓝色的,只是暂时被云遮住了。

生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是啊,明珠到哪里都发亮的,这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把它送给你们,请你们把它转送给董大,好吗?

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深情地)

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激昂地)

师:如果你是董大,你会说些什么?(小组说说)

生:你的话是一把刀,把我前面的那块布割开了,我看到了美丽的天空,谢谢你!

生:你的话是一盏灯,我的心被你照亮了,谢谢你的良苦用心。

生:你的话是一把火,照亮了我前进的路,你真是我的好朋友!

师: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所以在失意时,我们会对别人,对自己说:——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当我们痛苦时,我们会对自己说:——生再读

师:当我们被老板炒鱿鱼时,我们会对自己说:——生读

师:要让自己能够理直气壮地,慷慨地对自己说这句话,需要有些什么才行?

生:要有真本事,才有勇气。

生:要有真功夫,才有信心。

生:要好好学习,学好知识,才也于对自己这样说。

师:是啊,董大是个人才,他的才能只是暂时无人赏识,只要他不沉沦,不灰心,振作起来,他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所以让我们再次祝福他—— 生再读

师: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着实让人佩服。谢谢高适,也谢谢同学们。

下课。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及诗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难点:进行语文活动一-当回小记者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万花筒"

1.指名读、正音。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3.投影出示这六个字,让学生观察。(减、喊、感、涡、锅、窝)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用这些字组词。

5.在田字格里描写这些字。

二、学习"我能填"

1.投影出示。

2.指名读,正音。

3.教师领读。

4.引导学生分析每组两个字的异同点,识记生字。

5.学生先独立组词,然后交流、讨论。

6.教师。

{丑(小丑)扭(别扭){雏(雏鹰)准(准备)

三、学习"我能写"

1.学生读例句,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这样写的好处。

3.教师引导学生扩写第一个句子。

(1)投影出示:()老师穿着一条()裙子。

(2)学生试填。提示学生括号里可以填许多不同的词,只要语意通顺就行。如:(美丽的)老师穿着一条(耀眼的红)裙子。

(年轻的)老师穿着一条(崭新的)裙子。

4.学生试着扩写第二句,教师个别指导。

四、学习"百宝箱"——读读背背

1.课件出示古诗。

2.配乐朗读古诗。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6.学生读背古诗。

五、课堂

学生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作业:双格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学习内容

教 材:“我是小学生”;

《丛书》:“上学歌”,“坐得正”,“上学一日歌”,

“上课守纪律”,“课间安全牢记心”,“爱护眼睛”,

“广播操”,“做早操”。

二、学习目标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朗读文章,初步感受成为小

学生的喜悦。

2、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教室,参观学校,

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三、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大中国》;

2、看插图,想多民族;

3、讲民族故事。

(二)看图说话,听读句子

1、介绍天安门;

2、认识国旗;

3、想长城。

(三)唱一唱,跳一跳

1、《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2、边唱边跳。

(四)链接阅读《丛书》文章

“上学校”,“上学多好”,“我们班里朋友多”,

“太阳公公起得早”,“吃饭歌”,“值日歌”和“好学生”。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