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更好地表达。
2.学习词语的运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学会运用表示时间词语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
3.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会成语的运用。
4.学会写字。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5.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从古诗中感受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体会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教学重点】
1.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更好地表达。
2.学习词语的运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学会运用表示时间词语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
3.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会成语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学会写字。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2.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从古诗中感受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体会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好玩的地方,在电视、书本上也观赏过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山水水,你们游览或见过的自然景观应该怎样向大家介绍呢?
小组讨论后发言。
生:课文《观潮》一文中第4自然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段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大潮由远及近时的样子和声音穿插描述,我仿佛看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
生:课文《走月亮》在作者的描述下,我不仅能想象画面,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
生:有些文章,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似乎能“闻”美食的味道了。
二、词句段运用。
板块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
1.读一读。
2.理解词语。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震耳欲聋:欲:快要,就要。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私:私下;语: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泛指什么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人们默不作声。
悄无声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3.想一想: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生:人声鼎沸可以想到观潮时的热闹场景。
生:鸦雀无声可以想象到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学习时的情景。
生:切切私语我能想到几个女孩子在一起说悄悄话。
板块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风烟花霎时顿时忽然
雷雨小狗过了一会一会儿工夫
师: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对比不同。
生:第一组中的词语表示时间短。第二组中词语的意思表示时间比第一组长一些。
4.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说一说你的日常生活。
刚才还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滚滚,大雨如注。
我家的小猫一会儿功夫就把一盘鱼吃完了。
(1)读一读。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的用法。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书写提示。
1.看提示: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2.练习书写。
四、日积月累。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板书设计:说说诗句的意思)。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3.展开想象,感悟诗情。
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第2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能正确读写“平坦、所谓、阶梯、葱茏、游览、机械、惭愧、辛劳”等词语。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学习课文时,要引导学生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峨眉道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尊重普通劳动者和它们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认识到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教学构想:
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充沛,便于进行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留意影视中或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关注他们的劳动查找有关峨眉山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塣丽,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大家游览过哪些名山大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我国的风景区峨眉山游览一下,你们愿意吗出示课题
2、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有山峰相对如峨眉,故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的内容是看到、听到的,哪些是想到的,做上记号。
3、指名回答。
三、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自由小声读第1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读了第一句“前面没有平坦的路了”你知道了什么
3、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读懂的理解“竖”“天梯”
4、走在这样的路上,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5、指导朗读。
二)学习二——六段。
1、自由读2—6段,思考:我们在途中遇到了十几个人,他们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
2、路是怎样铺成的指名说,谁还想说一说
3、读了这几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4、指导朗读。
三)学习七、八段。
1、作者由峨眉道上的铺路人想到了什么默读7、8段边读边画:表现铺路人辛劳的词语。
2、指名读。
3、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体会,引导学生归纳铺路人的辛劳:
游览路线:二百多里
石板数量:数不清
铺路方式:不能用机械,只能用人工。
铺路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4、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理解“愧疚”惭愧不安我为什么感到愧疚
5、铺路工人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称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铺路人有哪些贡献
6、齐读本段最后一句,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7、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五、朗读课文、指导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作业设计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学习课文,用边读边想的方法领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对铺路人的艰辛劳动的敬佩。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1、脸对脸齐背,互相检查。
2、开火车轮流背。
二、复习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在峨眉道上遇见铺路人,知道了他们工作的艰辛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从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找答案。
三、进一步体会感情,学习表达。
1、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停步仰望……竖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停步望去,只见石阶出现在前面的坡上。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山势怎样陡峭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铺起路来呢艰辛
3)范读、指导朗读。
4)小结:我们边读边想,找出两组句子有何不同,通过比较,知道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好,再有感情地朗读,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出示句子:
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冲毁的路。
他们开山取石,做成石板,运上山去重铺冲毁的路。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铺路人怎样艰辛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3)范读、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铺路时的情景。
3、自学:
1)出示自学方法
A)一边读,一边想,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B)从哪里看出铺路人的艰辛,为什么
C)边读、边想象
这数不清……背上山来的吗
这些石板,不都是背上山来的吗
这么长时间,他们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
这样日复一日……多少汗
2)学生交流,集体订正。
3、按内容填空
如果没有,没有,就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
四、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的描述,把你想象的峨眉道上的路画下来。
第3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
“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通过美读、美解、美赏、美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经典美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
文言文的教学是离不开诵读的,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诵读”作为本文教学的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讲促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欣赏雄壮奇异的自然美,去领略趣味无穷的民俗风情美。
此文描写的是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要明确教学目标,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去定位教学内容,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和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根据新课程主体性教学理念,构建文言文自主性教学课型,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文章中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文词语,在诵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感受浙江之潮的壮观气势,享受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自学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被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潮,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观赏。有一天,它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有着怎样一番景象呢?
二、美读。
1、范读,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2、要求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3、齐读课文,读出气势。
三、美解。
1、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2、相信你一定能翻译。
3、合作交流,翻译全文。
四、美赏。
1、目睹了钱塘江海潮的风采,你想到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海潮?(如: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呑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哪些角度写的?(色、形、声、势)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让句子形象生动呢?(比喻、夸张、引用)还有什么可让我们琢磨的?(正面描写)海潮如此雄伟壮观,慕名而至的人多吗,多到什么程度?(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2、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 “观潮”?(作者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了潮来之状、演习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为我们组成了一幅幅连轴画卷,四幅图画各具情态。描写演习场景,注意动静相衬的写法。还有表现弄潮儿高超技艺的一连串动词等。)
五、美悟。
写潮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
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4、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
5、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天堑无涯。——柳永
结合海潮的图片,结合写潮的诗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试描写一段关于海潮的文字。
六、结束语。
在中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描绘祖国宏伟壮观的山水风景佳篇,让我们开启阅读的航船,向那一座座宝库进发。
附:板书设计:
《观潮》 周密
风景画 潮来之状
风俗画 演习之威 正面描写
弄潮之技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潮之盛 侧面烘托
教学反思:
《观潮》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雄伟壮丽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二、指导学生朗读,感受雄奇壮美的景象,深化感情。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感情,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我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然后我来读,学生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抓住文章重点,整体感知教学,体会感情。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思考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钱塘江潮雄伟壮观景象的?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小组讨论交流后师明确。由于导入新课时,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通过读、思、议,明白了“仅如银线”是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插图之后,再回到文中细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四、赏析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表达。
教学中设计品文析句的环节,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在教学第一段时,我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海潮的雄伟壮观,然后分析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样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进一步学习了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总之,从整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充分读,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一词多义等的训练就稍显不足了。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通过这次教学,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弥补我的不足,尽全力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执教《观潮》有感
(荆门市沙洋县毛李中学 宋娟)
海潮如约到来,而且
总是被我们提起
就像现在。在此刻
在五里初中的五楼电教室
请做好准备,观潮吧
我们如此喜欢倾听潮水的歌唱
涌动,涌动。海潮的呼吸渐渐粗重
扑腾,喘息,扑腾
似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向着更远处,更高处
灵魂深处
梦想,色彩,声音,全都牵起手来
海潮,暂时停留也好
一直前进也罢
不管昼夜轮回
我们的注视不会转移
我们触摸潮水
我们心潮澎湃
我们把呼叫挂在了耳边
我们会骑一匹白马,我们
和海潮一样,拥有一颗年轻快乐的心
海潮的高度
就是我们渴望的海拔
第4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建议:
1.运用“读中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文本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
3.运用“读中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2.积累8个描写场景的成语和5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3.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并且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写字的好习惯;积累词语;背诵古诗《鹿柴》。
难点: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初步理解古诗《鹿柴》,引导学生知道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作者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我们读者要了解这种感情就必须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画面,学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先一起来看看几名学生的发现吧。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3.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4.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5.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6.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1.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说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1.自读带点的词语,要求读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任选一两个词语描述事物。
4.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再大声地读出来。
三、书写提示
1.出示文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回想这是哪篇文章里的句子。
2.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3.读旁批的三个句子,让学生明白如何把这段话写好。
4.在写字本上书写。
5.评比。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素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写的《鹿柴》。
2.生借助拼音将古诗读通顺,并尝试着读出节奏。
3.针对学生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诗意: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落日的余晖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总结: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王维的诗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第5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①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②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③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④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⑤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①搜集与战争相关的影视资料。
②搜集新闻。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①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②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③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④教师听写词语。
学习“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②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④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⑤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语文王国里精彩无限,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学习“日积月累”
①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②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③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④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
⑤总结: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多积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三课时 看图写话
触景生情
①播放残酷的战争录像,然后定格在书中的那张照片上。
②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刚才的录像和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真情表达
①提出要求: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照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②指导观察和表达
a.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已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希望你们通过课文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第四课时 口语交际
提问导入
①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
②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让我们随时都能了解到国内和国外的新闻,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事情。
那就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
第6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劳动能给后代带来甜美的欢乐,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2、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至七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解题:“井”是什么?谁见过井?
(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大多数为砖或石头。)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如何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第一段(1-2)水井的外形和悠久的历史。
第二段(3-7)井水的特点。
第三段(8 )这口井给作者带来的联想。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井的`什么特点?
(一、井的外形,地点大小,形状。二、井的历史古老。)
2、从哪些地看出水井的古老。
(“什么时候修成,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被井绳磨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3、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段意。
讨论后,打出幻灯投影:
第一段段意: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的水井。
四、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2段,思考;井水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语。
2、讨论回答:井水的特点是:很清,很甜,很凉。
3、自由读第3自然段
第7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小姑娘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体会小姑娘的善良、纯真,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联系学生的读书体会,读中感悟。体会小姑娘的善良、纯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一、释题导入。
教师板书
课题:阳光洒下来。
师:你看到这个课题后,想到了些什么?(晴朗的天空阳光普照大地……)
二、检查预习。
1、圈:(1)说说预习课文时,你觉得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是什么?
2、查:你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塞)
3、问:读完课文,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整体感知,交流合作。
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一读。
2、课文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学习第一部分,初识人物。
1、自由读1—3自然段,想想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1)学生自渎,在相应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边交流边指导,读好相关的句子:“我是长得小小而不怎么会表达的女孩。脑子里总有想不完的事。”
(4)小结:这是一个弱小、内向、爱思考的女孩。
2、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对那个新来的修鞋老伯伯有怎样的想法。
(1)学生找到描写老伯伯的句子读一读。
(2)引导读句子,体会小姑娘对老伯伯的好奇,也通过观察思考,感觉到老伯伯生活的艰难。
五、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
2、学生独立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顾第一节课的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走进人物心灵。
①读读4—16自然段,讲讲小姑娘和修鞋老伯伯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②找找描写老伯伯的语句和写小姑娘心里想法的句子,分别做上不同的句号。
③自读感悟,再读句子,想想这时老伯伯和小姑娘心里想了些什么?在句子旁边作上批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④全班交流。
1、走进老伯伯的'内心。
在断针时,老伯伯叹了一口气,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指导读句子)
老伯伯见我给了针钱,有说不用找钱时,他抓起书包仔细检查,从这里能看出老伯伯的想法有是什么?
2、走进小姑娘的内心。
重点体会句子“我一楞,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拍了我一下心脏。”和“我转回神,飞快的把书都塞进书包里,又飞快地取出口袋里折得皱皱的钱,塞到老伯伯的手里……”
如果你就是这位小姑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
3、分角色朗读这个部分。
三、学习第三部分,升华情感。
1、妈妈为什么说我是一位好心肠的姑娘?读读课文的最后4个自然段,展开小组讨论。
2、交流看法:要求表达观点时,要用课文中相应的语言作为依据。
3、回扣主题:全班齐读课题,为什么说妈妈的话像阳光照进我的心里?说说你的看法。
4、小结:妈妈是在夸小姑娘关爱他人、用心体察他人的疾苦,很善良,也是对小姑娘主动承担自己过失,有责任心的一种肯定。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在你的生活中,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吗?能不能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第8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语言。
3、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借助旁批领会课文内容,感受鱼贩们的快乐。培养学生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一、结合实际,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平常你们到鱼市场买鱼,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漂洋过海,去西雅图一个特殊的鱼市场走走,看看这个鱼市场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注意读准“媲”字的声母。
(2)学生反馈读课文情况。
(3)同桌分段轮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
2、根据旁批提示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教师:同学们,在这个异国他乡的西雅图鱼市场,你的感受是什么?(这里的人都很快乐)你从哪里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课文相应部分)
(1)鱼贩们的快乐。
① “那天,天气不是很好,但市场并非……这是多么和谐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欢笑。”
A、指导朗读,感受鱼贩充满乐趣和欢笑的生活,体会鱼贩的快乐心情。
B、鱼贩们过着“和谐的生活”,还可以说过着()的生活。
②“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鱼贩们创造出了鱼市场中的奇迹。”
A、说说鱼贩们是怎样把“苦日子过甜的”。
B、“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你能说说他们会怎样创造性地工作吗?
C、采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鱼贩们对待生活、工作的快乐情感。
(2)顾客的快乐。
①“这样的工作气氛还影响了附近的上班族……心里似乎也会悟出一点道理来。”
A、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顾客是快乐的?(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B、“心里似乎也会悟出点道理来”,悟出什么道理?
②指导朗读,感受顾客的快乐之情。
3、品读课文,欣赏课文。
教师:自己再自由读课文,看看你特别欣赏哪些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交流。
三、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难道生活中就只有鱼市场有快乐?想想,哪里还有快乐?
补充:的快乐
教师:同学们,只要我们乐观地对待学习、生活,积极地享受学习、生活,那咱们处处都会拥有快乐。
四、作业
书写生字。
第9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敢问、善问的好习惯。
2.了解形近字,并能用形近字组词。
3.分析排比句的句式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4.了解句式的类型,掌握设问句的特点,并能进行仿写。
5.理解关于疑问的名句的意思,能积累这方面的句子。
教学重点
1.学会辨析形近字,了解其形旁和声旁表示的不同意义,并能给形近字组词。
2.积累关于疑问的名人名言,在给定的语境中能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形近字,能用形近字组词。
2.分析排比句的句式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3.了解句式的类型,掌握设问句的特点,尝试进行仿写。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形近字的字音、字义之间的关系,给形近字正确地组词。
2.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3.把握各种句式,尤其是设问句的特点,能写设问句。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每组中带拼音的生字之间的关系。
驻(zhù)扎 蛀(zhù)虫 拄(zhǔ)拐(ɡuǎi) 捐(juān)款 娟(juān)秀 手绢(juàn) 花苞(bāo) 冰雹(báo) 鲍(bào)鱼
过渡:同学们,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生字的读音相同,我们称之为同音字;有些生字的字形相近,我们称之为形近字,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仔细观察教材中给出的生字,你发现它们的特点了吗?
2.教师讲解什么是形近字以及形近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讲解分析教材中给出的形近字。
明确: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而它们的含义却不一样。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1)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人、入、八”;(2)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如“己、已、巳”;(3)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峰”和“锋”;(4)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如“木”和“本”;(5)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如“眯”和“咪”;(6)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治”和“冶”;(7)部首相同,位置不同,如“旯”和“旮”。
3.同桌交流对形近字的看法,并能说出教材中的几组形近字的声旁和形旁,以及形旁的表意。
明确:“驻、蛀、拄”“捐、娟、绢”“苞、雹、鲍”是三组形近字,它们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是字义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它们不同的偏旁来理解各个字的意思。如“驻”指车马等停止,与“马”相关;“蛀”指咬谷物、衣物等的小虫,与“虫”有关;“拄”指用手扶着拐杖,与“手(扌)”有关。
4.引导学生齐读教材中的词语,教师板书带拼音的生字,指名学生组词。
5.教师适当扩充形近字,指名学生组词。
示例:湖(湖水)蛾(飞蛾)苍(苍白)畔( )崎( )渴( )
蝴(蝴蝶)娥(嫦娥)沧(沧桑)拌( )绮( )竭()
糊(糊涂)饿(饥饿)抢(抢夺)伴( )倚( )喝( )
二、词句段运用
1.教师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句子,引导学生比较句子的异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过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接触一些特殊的语句,如有的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有的运用关联词语,还有一种语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你们知道这是哪种语句吗?(学生齐答:排比句)正确使用排比句,对我们的表达有一定的帮助。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两组句子,了解一下排比句。
2.引导学生分析两组句子,说说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明确:第一组句子的第一个句子是排比句,“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构成排比,强调了当时科技落后的状况,而第二个句子只是简单地说明。第二组句子的第一个句子也是排比句,“……的时候……的时候……的时候……”构成排比,强调了狗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爱叫的特点,而第二个句子只是一般陈述,没有第一个句子那样让人印象深刻。
3.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强化对排比句的认识。
(1)把下列句子改成排比句。
①我拥有父母的爱、老师的关怀和同学们的关心。
②我爱繁花盛开的春天、荷叶田田的夏天和银装素裹的冬天。
改写示例:
①我拥有父母的爱,拥有老师的关怀,拥有同学们的关心。
②我爱繁花盛开的春天,我爱荷叶田田的夏天,我也爱银装素裹的冬天。
(2)根据语境仿写排比句。
①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
②平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平凡是_______________;平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示例:
①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②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
小结: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请同学们积累更多的排比句,并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相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句子的特点。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接触过很多句式,你们还记得都有哪些吗?(学生答: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句式——设问句。
5.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这些句子的特点,教师相机点拨。
明确:这些句子都是设问句。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就是设问。正确地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6.教师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些设问句,并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句子。
示例:故乡是什么?故乡是沃土,故乡是老根。
幸福从哪里来?从人的心里来。
智慧可以用钱买来吗?不可以。
7.教师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注意一些特殊的句式,并积累下来。
三、课堂回顾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上我们主要从字词句方面进行了积累,了解了什么是形近字、形近字的形旁和声旁所表示的意义、排比句以及设问句的一些知识。课堂上,同学们认真思考、讨论,积极回答问题。在交流讨论中,我们增进了认识,加深了理解。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你们能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究,这是学好语文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希望你们能保持下去,在以后的每节课上都能像今天这样,相信我们的课堂学习会更有效率。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收获,进行知识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关于疑问的名句的意思,能积累这方面的句子。
2.培养敢问、善问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1.了解古人对于疑问的看法,从中得到启示。
2.阅读时要做到善问、多问,在问中思,在思中对疑惑的问题进行反复探究,从而提升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课文的方法。
过渡: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有很多,质疑问难就是非常不错的一种。本单元第二、三篇课文的右栏都给出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或是关于课题的,或是关于课文内容的。对于这种理解课文的方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将交流结果简单记录在本子上。
3.教师指名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并给予指导。
对课文提问的方法
(1)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2)从课文的写法上提出问题。
(3)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来提问。
(4)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提问。
(5)针对课文的标题提问。
(6)紧扣段落之间的关系来提问。
4.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
小结:“学贵存疑”,疑是知之始,阅读时只有积极动脑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才能获得知识,拓展思维。我们要养成疑则思问的好习惯,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不仅能增强学习的兴趣,也能让我们对知识的把握更加透彻。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句,引导学生齐声朗读。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2.引导学生分组交流这几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其揭示的道理。
3.教师指名学生说说这几句话的意思,并给予指导。
过渡:这是几句关于疑问的名句,意在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提问,不断长进。
明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意思是:遇到疑难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主观武断,就办不成大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意思是:即便是有智慧有才能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有所成就,不求教就不会知道。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意思是: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知识。
4.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勤学善问的其他名句,进行积累。
小结:多学、多问,这是古人早已用切身经历证明的求学之道,即便经历时间的洗礼,依然光芒闪耀,给人有益的启示。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要做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要知道理是于问中揭示的,知是在问中求得的。同学们在课下也可以多积累一些这方面的名句,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自觉培养善问的好习惯。
关于勤学善问的名句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北宋]林逋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郑燮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问”。“交流平台”告诉我们“问”的方法,“日积月累”告诉我们“问”的好处。在阅读时多问,在学习中善问,学识才能长进,能力才能提升。相信我们在这节课中也都深受教益。或许有些同学在学习中不敢问,不善问,那么从今以后,希望你们都能做敢问、善问的人。
今天这节课上,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你们不仅改正了以往学习中的缺点,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而且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很新颖的见解,这正是你们善问的结果。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像今天这样,多疑善问,那么我们的成绩才会越来越好。
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并积累“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第10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例文《“护蛋”》,了解只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才能把体验写生动。
2、在参与体验活动的基础上,回味自己在活动过程中行为和心理的发展变化,把过程写具体,把感受写深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的体验、感受更清晰,能组织成文。
难点:习作指导过程中,突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回顾例文,领悟写法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例文《护蛋》,活动体验一般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写呢?先写什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小作者先写了活动的起因,然后写活动的经过,最后写活动的结果。哪一个部分是作者详细描写的呀?
板书:详写活动经过。
习作7重点要写出活动经历和感受
2.在描写“护蛋”活动过程时作者只描写了“送语文本”和“说话时”这两个瞬间,为什么只选取“送语文本”和“说话时”这两个片段来描写?(因为这两个瞬间是“护蛋”最紧张、最危险的时刻,也是“护蛋”活动的高潮,最精彩的瞬间。)板书:精彩瞬间
3.要写得精彩写得具体,要抓住人物的什么来写?(抓住动作、心理、语言方面来描写,把活动最精彩的瞬间展现给读者。)
过渡:我们在描写活动瞬间时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来再现当时的精彩场面,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写昨天的活动。板书:抓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
二、回忆体验
1.出示捕捉到的画面,口述活动的瞬间。师:昨天活动的名字你们还记得吗?板书:瓶中取球
生成稿
在开展活动时,老师抓拍住了同学们活动的几个瞬间,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张照片,四人小组分配好任务,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说说照片中的精彩瞬间?2.出示习作要求,生齐读。
3.老师还拍了几张同学们活动时的瞬间,请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瞬间,从动作、心理、神态某一个方面进行描写。
三、书写体验,师巡视指导。
四、分享体验
1.你选择了那个画面来写,请你把你写的场面上台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他抓住人物的什么?
2.同学们他写的活动瞬间好不好,好在哪里?
小结:这节课我们只是写了活动经过的精彩瞬间,回去以后请同学们完整的把活动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出来,重点是要描写活动经过。
第11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有趣的汉字、词语超市、写字板、阅读欣赏
教学程序:
一、有趣的汉字:了解汉字的一字多音。
1.学生读一读各组词,注意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
2.查找工具书,了解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3.积累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二、词语超市。
1.学生读一读与“勇气与正义”有关的成语。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三、写字板。
1.学生发现写字板中六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重点留意的笔画。
2.学生汇报发现所得。
3.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写字情况。
四、阅读欣赏:《儿童和平条约》。
1.学生自学短文,了解短文的内容。
2.学生通过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了解难字词的意思。
3.学生交流阅读体验。
4.写一写自己最深的感触。
5.完成词语库的积累。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关注世界儿童)
学习程序:
一、提前布置。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反映世界儿童生活和命运的文字、视听资料。
二、主题班会或出板报。
1.分组推选口头或书面汇报的学生,完成任务。
2.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质疑,展开互动。
三、活动小结,布置习作。
第三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习作写信)
学习程序:
一、明确习作要求:
1.回顾活动过程。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把活动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二、学生习作。
教师巡视学生习作情况,随时评价,并及时指导困难生的习作。
第四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讲评习作)
学习程序: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做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第12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9祁黄羊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不避仇
内举祁午 不避亲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 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题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 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 晋国 悼公 祁午 解狐
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二、自读课文,要求(投影出示):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查。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前鼻音: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后鼻音:兴亡
翘舌音:合适 召 慎重
其它:中军尉 兴亡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 祁午
多音字:解狐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内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 郑重 举荐 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祁 尉 慎
上下结构:晋 荐 召
半包围结构:选 适 避
独体字:亡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祁:左边是“礻”,而不是“衤”;右边是“阝”,而不是“卩”。
选、适、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作业: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一、复习。
1、 朗读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兴亡
合适 召 慎重 解狐
2、 读通重点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听写下列词语:兴亡 慎重 举荐 当此重任
二、理清脉落。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讨论,板书: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内举祁午
根据上述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
三、导读课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想想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悼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
指导朗读悼公的话。
3、投影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朗读,说说自己人中体会到什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在“想了想”、“郑重”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指导朗读祁黄羊的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理解悼公所说的话,指导朗读,注意悼公说话时的神态(在“深感意外”下面加着重号)。
(2)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公私分明 心胸宽阔 不计前嫌)
5、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6、小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真是个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之士。板书:不避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辨字组词。
普( ) 荐( ) 伐( ) 悼( )
晋( ) 存( ) 代( ) 掉( )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3、 归纳段落大意,按课文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新词。
2、听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3、指名朗读第一至七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1、师读第八自然段。
2、自由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
3、当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时,悼公说了什么话?神态怎样?
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朗读。
4、指名朗读第十一自然段,讨论:祁黄羊为什么要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投影出示第十一自然段,在“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们仇人或亲人”的下面加横线。齐读,问:祁黄羊一心想的是什么?
小结:由此可见,祁黄羊真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心为公,不但外举不避仇,还能做到内举不避避亲。板书:不避亲
5、既然这样,为什么祁黄羊不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而要先推荐解狐呢?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
投影出示,对比分析: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提示:祁黄羊前后两次推荐,说话时的神态有没有不同?(在“想了想”、“郑重”下面加着重号)
从中你能看出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吗?(祁黄着考虑的确实首先是真正能为国出力的能人)
6、引读第六自然段。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
三、 快速朗读课文(或默读),小小组合作讨论各段的段落大意,然后交流。
四、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1、理清顺序:
因病辞职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2、学生试口述,同桌互述。
3、指名口述。
五、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说说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
六、作业:
1、 写了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荐 慎重 才能 重任
2、 照样子写词语。
代替(“代”与“替”意思相近):
安危(“安”与“危”意思相反):
第13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球王贝利》教案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足球吗?你们经常看足球比赛吗?你喜欢那个足球明星?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喜欢的球星。
问:这么多小球迷,那么你们知道球王贝利吗?
请班上的小球迷介绍球王贝利。
贝利,身高1.74米,贝利是他的雅号。他1940年1O月12曰出生在巴西的特雷斯科拉索内斯镇的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只能赤脚踢球。13岁时,开始代表当地的包鲁俱乐部少年队踢球,使该队连续三年获包鲁市冠军。这位天才少年引起人们注目,1956年,著名的桑托斯队邀其入队,头一年,即攻入32个球,成为该队最年轻的射手。
1957年,未满17岁的贝利首次入选国家队,并首次参加世界杯赛,他以惊人的技巧驰骋赛场,使足坛惊呼:巴西出现了一位神童!在这位神童的激励下,巴西队愈战愈勇,一一击溃强劲对手,第一次为祖国棒回了世界杯。此后,在贝利统领下,巴西队又夺得1962军第7届和197O年第9届世界杯赛冠军,贝利本人也成为至今世界上唯一一位夺得过三届世界杯冠军的球员。贝利被称为“本世纪最伟大球星”,是世界上第一个3次被评为世界最佳足球运动员的超级球星。多次荣获“世纪十大球员”、“世纪运动员”、“20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等称号。曾入大学深造5年,获心理学、运动医学等学科的学士学位。
20xx年12月,贝利荣获国际足联评出的“本世纪最佳足球运动员”称号。
贝利在1978年挂靴后曾在1995年至1998年任巴西体育部长。1994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友好大使。贝利爱好广泛,1981年开始进入影坛,出演过十几部影片,并导演过一部影片。
师:这么传奇的人物,你们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球王成功的经历。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了贝利的哪些情况?请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生:文章介绍了贝利小时候的故事,并对他的成就做了简要的介绍。
2.出示课件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踢盒箱拣壳诞铲训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学生默读,读后用简单的话概括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四、自由朗读课文,合作探究:
师:读了贝利成长为“一代球王”过程中的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你发现贝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结合问题默读课文,思考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后体会,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充实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在班内谈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从贝利利用一切机会想方设法练习踢球,可以看出他对足球的热爱和执著;从贝利从买不起球到踢教练送的球再到参加球队踢球,可以看出贝利的勤奋和进步等。
学生每交流一处,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进行阅读,再读中再次丰富自己的感受,同时进行阅读指导,通过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三)了解更多关于贝利故事。听下面的小故事,体会其中的包含的哲理。
《下一个球最好》
球王贝利不知道踢进过多少好球,他那超凡的球技不仅令千千万万的.球迷心醉,而且常常使场上的对手拍手叫绝。有人问贝利:“你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回答:“下一个!”
当球王贝利创造进球一千的记录后,有人问他:“你对这些球中的哪一个球最满意?”
贝利意味深长地回答:“第一千零一个!”
师: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小结。
人生真悟:
永远不满足,永远不停止前进的步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要放松自己,因为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永远是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去迎接你更大地辉煌吧。
四:了解更多体坛精英,感受人格魅力
师:你喜欢哪位体育明星?为什么?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他的感人的事和同学们分享,也可以说说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可以介绍他们辉煌的成就,也可以介绍他们成功经历中的感人故事。并和同学们谈谈在这些人物身上值得赞扬和学习的地方。
第14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忆、异、逢、佳、倍、插”6个二类字和“忆、异、逢、佳、倍、插、遍、遥”8个一类字,能通过对比分辨出“异”上半部分“巳”与“已”的区别,知道“插”的正确笔顺,正确书写“遥、插”。
2、简单了解诗人王维,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诗句的大概意思。结合王维的生活背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并体会诗句表达的诗人思乡思亲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随着夏天的脚步逐渐远去,我们又迎来了美丽的秋天。秋,是一个诗意的季节。秋风响起,落叶归根,会引发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思乡佳作,诗题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了解作者,阐释题意。
1、说说对王维的了解,补充王维的资料。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代诗人,多才多艺,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流传至今的诗歌有400余首,人们又称他为“诗佛”。
2、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指导书写。“忆”是什么意思?围绕这个“忆”字,你从题目中还知道了什么?请大家轻轻打开书36页,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注释来说。
(1)在这里“山东”不是指现在我国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板书:家乡)。王维不到17岁就与弟弟王缙离开家乡到当时全国最热闹的城市——首都长安游学,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市。
出示示意图,介绍两地之间的大概距离。(两地间高速公路路程为536千米,驾驶汽车需6小时45分钟。如果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每天走十个小时,也要半个多月才能到达。)
(2)重阳节: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是我们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古时候人们过重阳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风俗。
(3)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逐步将诗题板书完整)
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题目很重要,是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亲人,想念兄弟的事。齐读诗题,注意语调低沉缓慢。
题目平实朴素,内容也看似平常,但是为什么这首诗会流传千古,被人们广为传颂呢?
三、创设情境,读中悟情。
1、学习诗歌,“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只有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读古诗有三个层次,三种境界:读得正确流利——读懂意思——读出感情。
(一)读正确流利:
(1)出示带注音诗句,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去音后男读女读,读出节奏;
(4)提出生字并归类,小组开火车认读并组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在这一课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左右结构:忆佳倍插
上下结构:异
半包围结构:逢遥遍
板书:“异”。师示范“插”的笔顺,生练习书写。
(二)读懂意思:
1、诗句读通了,我们还要读懂诗句的意思。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法小结:查资料、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反复诵读。
2、先轻声或默读古诗,根据下面的注解与插图,想想全诗大概是什么意思,能说出大概意思即可。同桌交流想法,指名汇报。
(三)读出感情:
同学们对诗句的意思理解得很准确。师错误范读。诗人通过诗句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哪些诗句或者字词最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伤心的心情?在书上圈画出来。
1、(板书:独)汉字是会说话的。仔细看看“独”字,透过它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出示句式,想象说话:
远在异乡,当时,王维独自一人。
(生病时、空闲时、遇到困难时、写出一首好诗时……)
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请体会王维此时的心情,带着王维的感受再读第一句。
2、即使生活在繁华都市中,即使满腹才华被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啊。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为刻骨。诗人把满腔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句中?(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聚了诗人的情感和心血。
你们认为哪个字诗人用得?为什么不说“每逢佳节更思亲” “每逢佳节又思亲”,偏偏要说“倍思亲”呢?同桌讨论。(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明王维平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板书:倍思亲)
诗中提到的“佳节”还会是哪些中国传统节日?生回答时,师补充相关习俗。
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不管什么节日,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那么在不同的节日里,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出示句式,同桌交流,想象说话,说出人物的动作神情:
节到了,王维看到,想起家乡的亲人,。
(师:春节——看到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地一起包饺子、放鞭炮——泪流满面)
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即便只是一句普通的问候,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都令王维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怎能不——(配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它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呀,我们可以想象:
a、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他乡求学的孩子们,会在心底默默地念起:——
b、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打工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
c、每到国庆节,远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深情地说:——
3、虽然心中倍思亲,但重阳节这天,王维还是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任思绪飞越千里,他会在脑海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
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痛苦的滋味令人心碎啊!王维只能面向东方,含泪吟诵——(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亲人们团聚在一起,又会想些什么呢?的确,家乡的亲人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啊!登高远眺,无限的牵挂、担忧、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对西方,大声喊出——(读)“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
4、胸怀大志的王维年少早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甘心忍受离别的痛苦,只能把自己的绵绵思乡之情融入到诗句之中,正因为对亲人的眷恋,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好情感,所以这首诗直到今天还能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现在让我们再次读读这首诗。(配乐背诵)
5、总结学法。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眼含热泪,神情忧郁的诗人王维。这节课,我们通过逐次逐句地品,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怀,希望今后在学习古诗时,同学们能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
四、延伸课外,拓展阅读。
古时候交通、通讯极为不便,人们长时间外出时只能靠诗歌来抒发自己思乡思亲的痛苦心情,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思乡诗歌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一些名篇更成为千古绝唱。
出示:
(1)学过的思乡诗歌题目:《秋思》《长相思》《泊船瓜洲》;
(2)朗读补充的诗歌。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qiè),不敢问来人。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qī)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收集王维的诗歌或者思乡诗歌进一步阅读、品味。
第15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能说出推和拉的动作要领与方法。
二、技能目标:能做好单人、双人以及多人的推拉游戏活动,了解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目标:能认真参与,吃苦耐劳,发挥小组合作精神,锻炼身体并注意安全。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组织,以实践活动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一、场地:学校操场(草地)。
二、设备器材:墙、大树、篮球架、游戏器材(纸币、圆圈等)
教学时间:
一、本课1课时完成。
二、教学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推拉伸展。
第二部分:双人、多人推拉游戏,小组套圈比赛游戏。
活动过程:
一、预备运动
为头、颈、手臂、肩膀、腰部……等伸展性暖身运动,为后面剧烈运动做好准备,以便拉伤。
二、推拉伸展
1、双手互拉:双手互扣,可向左、右、上、下、两侧等方向用力拉。
2、比手划脚:运用手来做猜拳的游戏活动。
跪撑手猜拳、俯撑手猜拳。
3、双脚屈伸:双脚左右侧拉及前后分腿等。
运用脚来做猜拳的游戏活动。
站立脚猜拳、坐姿脚猜拳、躺撑脚猜拳、仰撑脚猜拳、俯撑脚猜拳。
4、用力推墙:运用单手、双手或脚用力推(墙、大树、篮球架等均可)。
三、双人推拉游戏:推拉动作以定式用力的方式进行,避免用力碰撞。
1、用背互推:两人一组(体型相近为宜)用背互推,可用站立或蹲式、坐式等不同方式进行。
2、用手互推:两人一组(体型相近为宜),用单手或双手互推,可用弓箭式、骑马式等配合手部的互推动作。
3、双手拔河:两人一组,双手彼此互扣做拔河状,用力后拉,松手或被拉距离愈长者为负,对方为胜,可增加不同组別胜者与负者彼此挑战的机会,以增加课堂气氛的'有趣性。
4、搬运:背扛、背負走、同心协力。
5、手推车:
6、鼓励学生自创其他双人的推拉游戏:教师从旁协助或指导,并适时让学生发表或表演、示范等。
四、多人推拉游戏
1、用力拉动。(本游戏可一人拉二个人也可反过来变成二个人拉一个人)。
2、团体拔河:本游戏为双人拔河的延伸,人数约四、五人,双方应注意安全,避免松手后跌倒,教师指导时应特别强调合作精神及安全原则的重要性。
3、投圈得分:在远近距离不同的地方分别放有不同分值的纸币,每人五个圈,看谁套的分数最多。
指导要点:
注意事项:
一、教学时宜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才能充分伸展肢体。
二、推拉游戏时,应特别注意课前的场地安全检查。教学活动应兼顾安全为原则。
三、团体拔河,以双方人数各3——5人最能引起学生高昂兴趣又较安全。
四、投圈游戏时教师可提醒学生体会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评量:
一、指导学生自我评量。
二、具体评量标准参考:
1、推拉游戏中,尽全力而有明显用力且流汗者为3分,其次为2分,再其次为1分。
2、学会互推和互拉的方法,10种以上者为3分,6~9种为2分,5种以下者为1分。
3、投圈游戏中,以圈投中的纸币的分值之和计算。
4、在游戏中能尽全力,肯合作者为3分,其次为2分,再其次为1分。
三、评出优秀活动小组
把个人得分与小组集体得分总和作为活动小组总分,评出优秀小组并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