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2-26 15:34:03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4、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词。

5、了解黄河的常识,通过艄公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理解作者阐明的道理。

6、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导语)

黄河文化的兴起与内涵源远流长,物华天宝。奔腾万里的黄河以她那博大的胸怀,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灵,创造出一段段历史的辉煌。以致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二.简介作者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等。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比、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三.读课文,解决字词四.再读课文,体会本文赞美了什么?

本文赞美了征服自然的人类,赞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也赞美了黄河的雄浑气势和自然的伟力。

五.熟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二.分析课文

1.文章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哪些景物衬托?

(1)大水车羊皮筏子(2)人的心情

2.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所有的篇幅奉献给了兰州的一种原始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这是为什么?

(1)地域的特点,富有人文精神和趣味

(2)引出艄公,用筏子的小、险体现人物的精神

3.艄公这一形象是怎样的?----------他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之上,如履平地,是黄河的主人(勇敢、智慧、镇静、机智)(抒情)

4.黄河的险险在何处?夷、平地又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的?

5.作者说艄公是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只凭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胆冲劲是不行的,要战胜凶险、征服自然还得沉着、细心、机智和毅力。(议论)

三.本文除了衬托以外,还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对比: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衬托:正衬:大水车----黄河的大

反衬:岸上人提心吊胆-----乘客从容笑谈

筏子之小---------------水车之大

黄河之凶险-------------筏子之渺小

正衬、正衬错杂:小小浪头吞噬筏子,既正衬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琳琅满目”“津津有味”等词。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亲情,学会关心亲人。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亲情,学会关心亲人。

[教学准备]

生字卡、挂图、橘子。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两个橘子)出示词卡:橘子

看清“橘”字,把字形记住,读一读。

2.谁来说说老师手中的橘子?(样子,颜色,味道,其他)学生观察说话。

3.这两个橘子里还藏着一个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两个橘子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或同学。

2.小组学习。

(1)组长安排活动:抽查生字读得准不准,课文读得顺不顺,还有哪些字不会认,互相帮助。交流记忆生字的好办法。

(2)组长检查后给组员记成绩:表现最好的用绿色彩笔在书上课题旁画一个笑脸,有进步的画一个黄色的笑脸,还要努力的用红色画一个笑脸。

(3)教师巡视,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据组长的表现来画出“笑脸”(标准与上面相同。)

(4)小组擂台赛:小组交流认读生字。

(5)教师小结小组学习的情况。

三、巩固识字,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

(2)游戏:猜猜猜(看动作猜生字、词语。)

教师出示相关的卡片,提出要求:看看我的动作,猜猜我表演的是哪一个字?

(老师可以请一位学生来猜,也可以请全班学生举起自己手里相对应的卡片,并说: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3)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借此了解学生是否知道本课有几个自然段。)

(4)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

(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5)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6)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四、作业:

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找一找,看看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它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朗读感悟。

1集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小主人公是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自由读课文1自然段。(印度吉拉达邦两兄弟零用钱)

当兄弟俩得到父亲给的零用钱后的心情怎样?(非常高兴)

结合自己平时得到零用钱后的心情理解兄弟俩的“连蹦带跳”。指导朗读。

2.结合挂图,学习第2自然段。

①下面我们跟随这两兄弟来到了集市(理解“集市”:交易的.市场)。兄弟俩看到了什么?

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话。

②是啊,集市上的东西可多啦,书上还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能找到吗?对,就是“琳琅满目”它用来比喻优美的事物很多。根据你的理解试着用“琳琅满目”来说一句话。

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着眼前是琳琅满目的水果,你试着闻一闻,吸一口气,感受一下。你能感受到什么?(香气扑鼻)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你能感受到“香气扑鼻”?

④你看到这琳琅满目、香

教案《语文A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两个橘子》教案》,

气扑鼻的水果,有什么想法?兄弟俩是怎么做的呢?

弟弟:买了甜桃,“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你在吃什么东西的时候也会感觉到津津有味呢?

哥哥:想到妈妈在发烧,买了两个最大最好的橘子。(哥哥心里很牵挂妈妈的身体。)

⑤图文结合,相机指导朗读。

3.回到家后,故事是怎样发展的?

1)自读课文3—6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妈妈接过哥哥手里的橘子后心情怎样?

(“这两个橘子多惹人喜爱呀!”)这个时候妈妈说这句话的心情是怎样的?试着读一读这句话。

当听到哥哥的话以后,她是怎样说的?

理解妈妈说的话:“看着这两个橘子,我心里真甜啊!”

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教师相机让其朗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

3)指名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哥哥、妈妈,其他同学读旁白,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读后评议:他读得好不好?为什么?

三、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印度的两兄弟,你更加喜欢谁?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想对弟弟说什么?

2.谈谈你在家中是怎么对待父母的。当你有零花钱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3.你做过让爸爸妈妈开心的事情吗?说说看。

四、作业设计。

把你做的让爸爸妈妈愉快的事情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复习:我会认。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词语卡。

2.游戏:摘橘子。

(板画橘树,上面贴上几个写着词语和生字的大橘子。)先自由地读一读,再指名上台来摘橘子。读对了,其他小朋友说:“对对对,跟你读。”带读三遍后,获得小奖品。如果错了,小朋友说:“错错错,不能摘。”换一名同学进行。

二、朗读:我会读。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分角色再朗读课文。

3.说一说哪个同学读得最棒。

三、写字:我会写。

1.复习字音,指名认读:

兄钱鲜味烧鼻最呀

2.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交流识字小窍门和要注意的地方。

味:共8画,右边是声旁“未”,不是“末”。

鼻:共14画,上面是自己的“自”,中间是“田”,下面是横、撇、竖。

烧:共10画,右上角不要多一点。

2)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观察结果。

3.观看老师范写。

写正确,不要错笔画:“烧”字不要加一点;“钱”字不要少一点。

写美观,注意结构特点:

“兄”:上面的“口”要写得上大下小,整个口字在横中线上面,下面的儿字,撇要展开。

“鼻”:上中下结构,最后的一撇和一竖不要出头。

“最”:上下结构,“曰”字下面像一个“取”字,注意要把取字的第一横拉长。

4.学生先临写一个,再在田字格中练习写两个。

5.展示交流学生作业。

四、开心乐园:我会说。

用你最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琳琅满目香气扑鼻津津有味惹人喜爱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花、朵、是、空、的、节、们”7个生字。会写“火”字,学习新笔画“点”;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 引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感悟祖国的美,从而增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火”;

2、难点:从读中感悟祖国的美。

课时安排 一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读韵文的同时认识生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认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 看图说话。(屏幕显示:星光灿烂的夜空、焰火、可爱的小朋友。)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2、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跟这幅画有关的课文《花朵》。

3、 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生字词,多读几次。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也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虚心地向同学请教或者请拼音朋友帮忙,再多读几次。

2、 同桌互相认读画出来的词语,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看谁进步最快,读得最好。

3、 再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4、 四人一组,轮着每人读一遍,要把课文读通、读顺,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认真听,给读的同学以指导和帮助。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诗中带拼音的生字词:花朵、星星、是、夜空、的、节日、我们)刚才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认识新朋友?

2、自己认读,多读几遍。

3、读给同桌听。

4、去掉拼音还会读吗?自己先试试,再齐读。

5、(只出现生字:花 朵 星 是 空 节 的 们)现在,谁还会读?师指名读后再开火车读,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

6、你能给哪个字找个朋友?用自己喜欢的词再说话。

7、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能把好方法教给同学们吗?

8、指导书写“火”

学生先观察笔画的位置及顺序,然后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写字要领(注意笔画“点”的写法):先上后下,第三笔、第四笔应从竖中线上起笔。学生仔细看,最后自己写,老师巡视,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并展示给大家。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你知道了什么?

2、继续读,想读多少遍就读多少遍,直到你有了新发现。你又知道了什么(或发现了什么)?

3、你最喜欢哪一句?反复读,直到读好为止,并把你喜欢的词写进词语花篮中。

4、师生合作,老师引读:星星,是( );焰火,是( );我们,是( )。

5、诗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什么是“花朵”?为什么“星星”、“焰火”、“我们”是花朵?其实还有更美丽的',那就是我们的祖国,也是我们的祖国让一切变得光彩夺目,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爱献给祖国,让我们把爱读出来吧,能背的同学就背出来。

6、同桌互读互背,会背的同学奖励自己一朵小红花。

五、理解课文,进行延伸

1、我们的祖国这么美,诗中写得太少了,让我们来补充,看谁把祖国打扮得更美!老师先来(示范):

2、海浪,是大海的花朵;白云,是天空的花朵……

3、小组合作,集体朗诵。

板书设计:

1 花 朵

星星 → 夜空

焰火 → 节日 花朵

我们 → 祖国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写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3、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头饰。

【教学思路】

1、主体参与合作互动设想。

2、情境激发学习课文的欲望,从识词、识字开始,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创设学习情境

1、导入:

收获的季节又来到了,热情好客的小动物们邀请大家去做客,它们是谁呢?(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生词

1、自由小声的朗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

2、同桌相互帮助在课文中圈点出要求会认的生字生词,并读一读。

3、四人小组开展读词读字的活动,为竞赛作准备。

4、学生做小老师领读词语,学生跟读、帮助读准词语的音。

翻松 浇水 施肥 饿了 这时候 挑着 一担

5、从词语中找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6、分组读、男女生互读、竞赛读、齐读。

7、做生字游戏。老师抽读卡片。学生抽读卡片。玩识字抢答的竞赛。

8、去掉拼音识记生字。

三、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1、四人小组开展读书活动,人人参与,主动读书。

2、开火车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四、朗读感悟前三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看看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说。练读。齐读。

第二、三自然段:

1、小白兔和小灰兔说的话谁想读一读呢?你想读那一句就读哪一句。

2、教师指导朗读,结合体验读出感谢和请求的语气。

3、同桌练读;比赛朗读。

4、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五、好词好句练说话。交流记字的方法

六、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2、指导写拉:

先观察拉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教师范写。

3、学生临摹。

4、师生评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习了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朗读一、二、三自然段。

二、朗读感悟四、五自然段

1、四人小组练读第四自然段,读好把字句。

2、指名读四五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

3、鼓励学生用把字说话。

4、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白兔是怎样种菜的。

5、分组读第四五自然段。指导读好常常、很快等词语。

6、说话比赛:

用一句话说说这两段的意思。

三、自读感悟第六至九自然段

1、读课文思考:

小灰兔看到了小白兔为什么觉得非常奇怪呢?

2、思维训练:

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3、分小组展开讨论。

4、分角色朗读。

四、语言训练,深化主题

1、填空练习:

只有爱劳动,才__________。

只有爱学习,才_________。

2、带头饰表演课文内容。

五、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绞丝旁的书写。

2、教师范写。

3、学生临摹。

4、学生评议。

第5篇: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升起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己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⑴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⑵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组展示自己送给祖国妈妈的礼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马上要到国庆节了,我们一起来《欢庆》。

二、再读入情

1、让学生看图找句,练习朗读。老师借图指导。

2、指名读,学生评,互相读、互相评,直到背诵。

3、看图自由轻声地背诵,指名背诵。

三、识字

1、出示生字,给生字找朋友,看谁找得多。

2、介绍经验识字:

加一加:大──庆只──帜南──献

编儿歌。

四、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庆”字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右伸展。

3、学生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第6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会写“竿、忍、竟”三个生字。

2、朗读课文7——18自然段,通过学习,感受琼儿的纯真善良,使学生懂得爱心的可贵。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7——18自然段,通过学习,感受琼儿的纯真善良,使学生懂得爱心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大家还能叫出这些词语的名字吗?

除了生字词,我们还学习了课文1——6自然段,知道琼儿的外公很爱钓鱼,他还带着琼儿一块儿去钓鱼。外公非常有趣,能听懂蚯蚓的'话。瞧,他们还在钓鱼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二、品读课文

1、请大家轻轻翻开书本56页,自由读课文第7——16自然段,去找一找有趣的事吧!

指名说。(外公和琼儿都能听懂鱼说话)

小鱼都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找出外公和琼儿听到小鱼说话的句子。

指名说。

2、谁来读读小鱼对外公说的话?

指导读好外公的话。

3、琼儿又听到小鱼说什么呢?

指导读好琼儿的话。

男女生分读外公和琼儿的话。

4、自由读第7自然段,找到描写小鱼样子的句子。

小鱼此刻是什么样子?谁来告诉大家?

自己练习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小鱼的心情。

指导读好“小鱼躺在岸边草地上,小嘴一张一张的。”

看到小鱼现在的模样,如果你是琼儿,心里会怎么想呀?

琼儿看着有些不忍心了,难怪她听到小鱼说:“_______________!”

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5、琼儿一下子就学会用外公的方式听懂鱼话啦!外公是又惊又喜啊!

出示“又惊又喜”,指名读。

又惊又喜的外公也同意琼儿把小鱼放回水里啦!琼儿是怎样做的?请大家赶快读一读第16自然段。

指名说。请你读一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指导朗读。

看着小鱼快活地游远了,琼儿仿佛又听到它在说话,小鱼在说什么呢?指名说。

6、琼儿两次听懂了小鱼说话:小鱼躺在岸边草地上,小嘴一张一张的。琼儿有些不忍心了。她仿佛听到小鱼说:“!”琼儿轻轻把小鱼放回水里,看着它尾巴一摇一摆地游远了。她仿佛听到小鱼又在说:“!”

琼儿真的能听懂小鱼说话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说。

7、师生齐读7——18自然段。

8、小结:

老师相信,你们和琼儿一样,都是善良孩子!希望大家能用这份善良仔细倾听更多小动物的话,好好保护它们!

三、指导识记生字

1、齐读“竿、忍、竟”字。

2、范写:“忍”。

3、课堂书写练习。

板书设计:

11 听鱼说话

外公有趣

琼儿善良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