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2-24 16:15:53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

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

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

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

来。

教学准备:

1、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2、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

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

“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

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

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

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

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

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2篇: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名家优美诗文,单元教材分析。

赵丽宏的文章把文学这一抽象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展开对话的形式,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文学的大门。

巴金的散文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表现出种种真切而精妙的感受。

冰心的诗是哲理与形象的结合,意境深远,语言凝练。

雨果的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学习散文,要注意体会作品中作者所抒发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要能够揣摩诗作所蕴涵的意义;学习小说,要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领会作品的主题。

从整体上了解、认识、喜爱,学会阅读,欣赏文学,要逐渐形成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力求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能通过字典读准、认识生字词;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并做好适当的批注,能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位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

3、能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4、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2课时

《繁 星》 1课时

《冰心诗三首》 1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1课时

《古代寓言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

所谓“亲近”,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存在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使另一方愿意与之亲密、接近,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单元教材分析》。

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活力,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文章,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三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又各有侧重: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新初一的学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使学生平时受益于文学的模糊认识清晰化,条理化,从而在加深对文学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热爱文学。

《繁 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

《冰心诗三首》充分展示诗歌创作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不是胡思乱想,有现实中的依据。

《“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去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塑造你要表现的人物形象。

第一单元的文章文字精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品位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

在诵读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先前对文学的认识投入其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作者投入其中的真实美好的情感,将学生对文学作品原有的模糊认识清晰化,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去发现文学作品对自己各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并对它充分信心。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往事依依》 2课时

《幼时记趣》 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 1课时

《伟人细胞》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新初一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

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往事依依》讲述了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少时对文学的热爱与用心,影响了她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事例能否改变学生“我不感兴趣的书坚决不读”、“单调的书不看”等错误的读书观点呢?

《幼时记趣》充分展示了小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3、了解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示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沛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测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身的语言财富。

德育目标

这四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醇。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掌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通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身融入诗歌中去,用自身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

2、联想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宜让学生充沛张开联想的翅膀,想像作品的画面,充沛体会诗歌的意境。

3、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

4、讨论法。学生互动,交流读诗的感受以和对诗歌的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一起赏读《归园田居》,指导学生自读《游山西村》,品味诗歌的人情美、风物美。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赏析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诗歌。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现存120多首。最能代表他诗歌创作成绩的是田园诗。我们先来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三)。

二、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一些应注意的词语: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2、要求学生用“/”给《归园田居》(其三)一诗划分节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如“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

3、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要求学生仔细听读,订正不恰当的读音和节奏。

4、学生齐读。

三、师生一起赏读《归园田居》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

3、要求学生概述诗意。

这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请展开想像,用自身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情形。

教师提示:可以先逐句解释,然后进行完整的表述。

逐句解释如下:诗的前四句记给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第四句是说月儿初升之时才荷锄晚归。第五、六句写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第七、八句写沾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身的意愿就行了。

选两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4、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⑴提问: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示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想像“带月荷锄归”的动人画面。

明确: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

⑵提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5、学生齐读,尝试背诵。

6、深层探究:

提问: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可提供另外两首田园诗协助学生理解。

多媒体显示: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xxx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学生读诗,教师点拨:

《归园田居》(其一),开头几句追述往事,不胜悔恨。头两句点明归隐田园的根本原因。接着把官场视为“尘网”,说自身误落其中,好像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开荒”以下十二句,诗人着重描写了纯真、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最后两句,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达了他对丑恶社会实际的憎恶之情。这是点睛之笔。诗人之所以要把农村描写得如此恬静舒适,是因为要反衬出他对仕途生活的厌恶。

《饮酒》(其五)写他怎样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全诗着力表示了悠然自乐的隐居生活,显示了诗人超然于尘俗之外的志趣,也透露了对污浊仕途的厌恶。

学生明确:这里的“愿”具体指陶渊明的生活愿望,即依照自身的意愿生活,归隐田园,与官场决裂,保全一个完整的自我。

7、学生默写《归园田居》(其三)。

第4篇: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第十课时

学习目标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课前准备

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

(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

(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

(3)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二、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

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归类,以便今后查找。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

(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

教后记

优点: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

缺点:个别学生不会搜集研究资料。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儿歌,在阅读中认读“送、婆、乐、笑”4个生字。

2、复习声母bpmf,学习拼读音节:pupomi

3、学习笔画,并在田字格中正确描写“乐、区”。

4、学习关心尊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认读生字。

2、“乐”、“区”的书写笔顺。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图片生字卡片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画,导入新课。

1、出示图画。(课文插图)

2、观察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相机板书课题:摘葡萄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儿歌:葡萄架,挂葡萄,摘下葡萄送婆婆,婆婆乐得眯眯笑。

2、教师范读,领读。

3、朗读儿歌。

(1)自由练读(打开课本,右手指读。)

(2)图文对照指名读。

(3)加动作齐读。

4、学习生字。

(1)过渡:儿歌咱们会读了,那么老师把这些字宝宝从队伍中叫出来,你还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贴出生字卡片。送婆乐笑

(2)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这四个字你都是怎么记住的?要注意“乐”和“送”的读音

(4)开火车认读。

(5)齐读儿歌。

5、儿歌。

(1)小朋友摘下又大又甜的葡萄先送给婆婆品尝,你想夸夸他们吗?

(2)赛读儿歌。(可以男女生赛读,也可以小组之间赛读。)

三、复习拼音,学习音节。

1、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接顺口溜——抽卡片,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2、学习音节pupomi

(1)出示词语葡萄(葡加拼音)——(媒体演示或卡片演示)p——u——pu

教师示范拼读,学生跟拼,开火车拼读。

(2)出示词语:婆婆p——o——po学生尝试拼读。开火车拼读。

(3)出示词语:眯眯笑m——I——mi学生尝试拼读。开火车拼读。

3、练习圈出正确的音节。

四、学笔画,描一描。

1、出示:乐(其中竖折为红色)认识笔画竖折。

2、师范写竖折,边写边说出笔画名称。学生书空,说名称。

3、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乐”,生边跟着书空边说笔画名称。

4、出示:区找一找竖折。

5、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五、巩固拓展

1、读儿歌

外婆生日到,

我去外婆家,

送上一只小纸船,

外婆乐得眯眯笑。

2、找朋友。

笑()送()

第6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练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新词语。

3.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分段,进一步练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穿插于说明间抒发情感的句子,在感受长城伟大中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的赞叹之情。

教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情感。

1、出示长城图片,问:这是什么?谈谈自己对长城的了解。

2、你想进一步了解长城吗?板书:万里长城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观看课文配套录像,说说对长城有哪些新的了解。

2、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长城的哪几个方面?

3、按预习要求自学,进一步锻炼自学能力。--

三.交流。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作业本》第1题。)

2、形近字选字填空。

御 卸 峦 恋

防( ) 山( )

四.指导分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出示课后练习第2题:按照“长城伟大、长城的特点、我们民族的骄傲”给课文分段。

3、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五.作业:

1、《作业本》第1-3题。

2、思考课后第一题。巩固字词,鼓励探究。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快速读课文,找出重点段。

2、交流。

二、研读重点段

1、回顾读懂重点段的方法,复习第三单元训练重点。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3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并板书:

气魄雄伟 建筑年代久远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3、课文是怎样分别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

(1)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三方面介绍了长城的气魄雄伟?讨论理解并板书:

像一条巨龙:崇山峻岭、起始点(鸭绿江、嘉峪关)蜿蜒曲折

高而宽:宽5-8米,顶部可以并行五六匹马,高8-10米

“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计策的形象”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朗读最后一句,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和我国人民对长城的热爱。

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长城比作一条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上?

(2)学习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

然段具体介绍了哪三个时期的长城?试用一句话分别介绍不同时期的长城。(自己试说,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历史时期--为长城做了什么--长城在当时的作用

战国时期--修筑长城--防御外敌侵略,对外贸易的商业大道

秦 朝--连接长城

明 朝--整修与扩建

(3)学习第4自然段,思考:工程浩大和施工艰难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要采制……用自己的生命修筑了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4、质疑问难

5、概括段落大意

(1)引导:怎样用摘录法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2)尝试概括段落大意。

(3)集体交流。

(4)方法,进一步掌握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如果要摘录几句话才能概括全段内容,要把这几句话成通顺连贯的句子。

三、朗读课文

1、录音范读

2、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在读中感悟长城的伟大。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题(2)和第5题(2)。

2、阅读与长城有关的书。

第三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气魄雄伟 年代久远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结晶 骄傲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一、三段

1、读第一、三段,思考:第一、三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自由读,结合课后第四题,划出重点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4、集体交流。

5、学习了这课文,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你有什么感想?很多同学去运长城,当你登上长城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

6、指导朗读和背诵。

三、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通过这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感受等)

2、选择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听。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6题。

2、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气魄雄伟

长城伟大 建筑年代久远 结晶 骄傲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教学后记

在学习体会长城的施工艰难时通过想象训练进行较好,它能让学生在深思和惊叹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先人非凡智慧的崇敬。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