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2-08 15:52:32

第1篇: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

1、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2、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3、写出赞美自然界景物的文字。

二、过程方法:

1、积极调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和积蓄的情感,参与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2、利用学生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三、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能想象画面,赏析文字。

四、教学难点:

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

2、毛泽东同志真是一个豪迈、浪漫和富于激情的伟人,一场雪,就有一种英姿勃发的气概;一枝梅,更有笑傲江湖的情怀。

3、1962年春天,他看到迎寒怒放的梅花,写了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在这里,词牌名是?题目是?“咏”就是用诗词等来叙述的意思,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

(二)读一读

1、初读感知:(1)毛主席眼中的梅花是怎样的呢?他是怎样赞美梅花的呢?请大家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体会。

(2)读着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感受到的是振奋激动,还是哀愁无奈?从词中你听到是哀叹还是笑声?你从中看到的生机热烈,还是衰败冷清?(指名回答:“读着这首词,我感觉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

(3)指名诵读:提句读停顿、声调变化和感情扬抑的要求。

(4)齐读。

2、精读感悟

(1)、再读,体会梅花具有怎样的品格?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谈议

(板书:百丈冰——花枝俏——坚强、勇敢

不争春——只报春——无私、高尚

山花开——丛中笑——豪迈、谦虚)

(4)、如果说梅花是一种精神,你觉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如果说梅花是一个人,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能否举例谈谈?

3、品读赏析

一首好的诗词就是一曲曼妙的音乐,值得我们细细去品评,细细去欣赏,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七嘴八舌评诗词,可以从个别的字上,也可以从某个句子上,也可以从整首词上去赏析。

(三)想一想

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不信请看这一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读着这句话,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冰天雪地、悬崖峭壁、百花凋零、寒风阵阵、大雪纷飞,梅花傲霜斗雪,绽放枝头)如果梅花有表情,这时是怎样的表情?如果梅花会说话,这时会说些什么呢?(体会无私、高尚)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在冰雪之中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信息,她是怎么向人们报告的呢?春天终于来了,这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怎样的画面呢?(百花盛开、异彩纷呈、满山遍野、万紫千红)这时梅花的心情怎样?这是一种怎样的笑?(她和百花在一起,这是自豪的笑,欣慰的笑,爽朗的笑)

(四)比一比

1、再次凝视这首词,不觉暗香盈袖,如此佳作,老师想找个人再次朗诵这首词,而且连上陆游的词一并朗诵,听完后告诉我你更喜欢哪一首词,为什么?

2、请大家想一想,陆游词中所写的梅花是怎么样的?(学生交流后,板书:独自愁、香如故)

3、引导比较。想一想,毛主席在词中所赞美的.“梅花”与陆游词中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梅花都在冬天开放。但是,在陆游的词中,梅花在“独自愁”,而毛主席词中是“花技俏”。

同学们,毛主席是在读了陆游的词,才写“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毛主席在自己词的前面,有一句说明的话: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要求学生说说“反其意”的意思。

4、介绍毛主席创作词的背景。

1961年12月,毛主席在广州主持中共中央会议。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听了这段话,你又知道了什么?毛主席为什么写这首词?(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不要被困难吓倒。同时,也表明了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5、小结。毛主席和陆游写的词,都是“咏梅”。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也不一样。毛主席巧妙地用陆游词的原韵,写下了这首词,鼓励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其实梅花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种梅、赏梅、画梅、写梅,自古以来,留下了许多歌咏梅花的诗词名句,你知道哪些?能否背几句?

(五)写一写

1、大自然中的一切景物都可以入诗入文,我们没个人也都有自己最钟爱的景象,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自己心中的最爱吧!

2、最后,我想以一首诗来结束这堂课,并表达我对大家的真心祝愿:

咏梅

读陆游、毛泽东咏梅词而写之。

孤苦高傲陆放翁,

豪迈乐观毛泽东。

同是挥毫赞梅花,

古往今昔殊不同。

不同时代,人们赋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质,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们梅花的喜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愿梅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开放。

第2篇: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卜算子、咏梅”等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是谁领我们打倒欺压人们穷苦人民的的敌人,建立了我们伟大的新中国?是毛泽东主席,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你们都了解关于他的哪些知识?今天,我们学习《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让我们通过对诗词的学习,走近毛泽东,了解他伟大的胸怀,学习他伟大的思想。二、自学生字,新词,并且试着熟读诗词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学习、交流设计意图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可配一段音乐如《春天的故事》

教学过程三、握生字与词语、尽量结合诗句的意思谈。

四、理解诗句的意思1、交流第一段:风雨刚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刻,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2、指导感情朗读这一部分3、同学们自己或者小组准备第二段诗词解释:梅花虽然美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信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感到无比欣慰。4、指导朗读

五、思考课后练习2,你能说出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梅花怎样的品格吗?讨论:梅花的特点——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来讨论交流,领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开阔的胸襟,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的风姿,梅的品格。

六、感情朗读、背诵总结这首词是毛泽东读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同题词后写的。陆游的原词是他坚贞不屈的品格的写照。这两首词,虽然写的都是梅花,但由于毛泽东和陆游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赞颂的梅花不畏艰难险阻、凌寒独放的.品格和不居功自傲的精神在读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板书:卜算子咏梅毛泽东不畏严寒不讲个人得失昂扬向上

《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

卜算子⑴·咏梅

驿外断桥边⑵,寂寞开无主⑶。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⑷。

无意苦争春⑸,一任群芳妒⑹。零落成泥碾作尘⑺,只有香如故⑻。

注释

⑴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⑵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⑶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⑷更: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⑸苦:尽力,竭力。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⑹一任:全任,完全听凭。群芳:群花,这里借指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⑺碾(niǎn):轧烂,压碎。作尘:化作灰土。

⑻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故:指花开时。

译文

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卜算子·咏梅》教学反思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朗读指导可在学生基本了解词意、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的基本方式是: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示范指导——再练读——再试读。还可以创设情境,如展示图片、配上激昂欢快的乐曲等,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词的朗读与古诗略有不同,同样讲究节奏与韵律,但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更加连贯,上下阕之间停顿略长一些,注重意境的营造。这首词在语言形式上接近现代汉语,便于朗读时情感的酝酿与抒发。教师可启发学生讲一讲词的大意,对讲错的地方,师生互相补充修正。在读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后延伸: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把诗词朗诵用录音机录下来,同学之间相互欣赏,激发学生诵读和积累毛泽东诗词的兴趣。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