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2-05 19:33:56

第1篇:语文教案

“人的生殖”不仅是7年级(下)生物第1章的一个重点,也是7年级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上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一课。上好这一课,无疑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正确爱情观、人生观的形成,以及良好社会道德感、责任感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精心设计教学,以父母生育、养育我;我敬爱、报答父母为主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喧染气氛的作用,前后呼应,把人体生殖知识的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学目标

1.1 基础知识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1.2 能力培养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2)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父母交流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

2 重点和难点

(1)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的过程;、

(2)胎儿和母体间的物质交换;

(3)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

3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酒精、烟草和某些药物对胎儿的不利影响的资料。从父母那里了解生育、养育自己的情况;

(2)教师:自制CAI,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结构模型。

4 课时安排 1课时。

5 教学过程

5.1 引入: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亲情氛围中引入课题,非常自然、轻松地与学生交流:①我们人类的祖先是古代的类人猿,那么你又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呢?②为什么一定要爸爸、妈妈两个人才能生出你来呢?③先想想被子植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启发学生回忆开花、传粉、受精、结果等知识)④看来,爸爸妈妈的生殖细胞也一定要经过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生出你来。可见,我们人的生殖并不神秘,而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⑤那么我们人的生殖细胞分别叫什么?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样结合的呢?我们得从我们人体的另外一个系统──生殖系统开始谈起。

5.2 第1部分: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2.1 指导学生自学,要求 1)按顺序认识生殖系统各结构的名称和功能?联想一下在自己身上的位置,哪些已在发生变化?2)试着填写侧剖面图中的结构。

5.2.2 思考与讨论:(分组交流)l)男、女生殖系统中主要的生殖器官是什么?为什么?2)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为什么?小结:结合模型,利用CAI认识备器官的功能。

5.2.3 指出:结构上男女确实有别,但功能上也存在着共同点。CAI展示书本上的练习题2,分组讨论交流。小结指出:男女又是平等的。

5.3 第2部分:生殖的过程

5.3.1 设疑:男性生殖细胞(精子)是怎么跟女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的呢?从哪进?在哪与卵细胞结合?最终又到哪“安家落户”?利用CAI讲述排卵、受精、怀孕、胚胎发育的过程。

5.3.2 再设疑: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怎么“吃喝”、呼吸、排泄?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及有关插图,然后得出结论:胎儿是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

5.3.3 CAI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酒精、烟草及药物对胎儿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孕妇怀孕期间身体各部分增重的一组数据。分组交流自己的想法:l)你对母亲怀孕有了什么新的认识?2)你认为妇女在怀孕期间应该注意些什么?

5.3.4“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胎儿经过40周的发育就成熟了。成熟了的胎儿和胎盘从哪排出呢?CAI展示分娩过程,指出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排出就叫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过程虽然简单,但是对母亲来说却是十分不易,伴随有剧烈的阵痛,如不顺利、难产,则必须剖腹手术,以确保母子平安。让学生明白母亲生育之艰辛,再要把子女养育成人就更不容易了,不知还要花费多少心血。分小组交流:l)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怎样报答父母的生育和养育之恩?2)妇女节就要来到了,母亲节也不远了,你想为妈妈做些什么?在Flash MTV《烛光里的妈妈》的深情氛围中,与同学们一起,祝所有的妇女们、母亲们:节日快乐!

5.4 结束语:正常的人有生育能力,但有的夫妇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如愿。然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给他们带来福音了,课外阅读“试管婴儿──谈现代辅助生殖技术”。思考: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会带来一些其他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关注有关的社会问题。

5.5 作业设计: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短文,在班内展示交流。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任务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4。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方法:

自读法 导读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春暖花开的季节就要来到了,你想说些什么?你想看到什么?我们能用眼睛看见这美丽的春天,真好!一位盲姑娘说:“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该多好啊!今天,我们带着他美好的心愿,深深的期盼学习一篇感人致深的文章,题目就是lt;永生的眼睛gt; 深情地读一读这个课题。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 读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2。师 通过读课文,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生:我读懂了课文讲了琳达一家三代人都捐献了自己的角膜。

生:我读懂了,父亲是个有爱心的人。

3。师:你们真会读书,读一遍就有这么多的收获。

三、品读词句,理解内容。

1。师:让我们走入文中,再次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如果有你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生: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动的句子。

2。师: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看看谁读的更有感情,并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互相读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3。集体交流。

师:谁能把你认为感动的句子说给我们听听?

生:我找到的感动的句子是:”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父亲非常有爱心,他不仅捐献了自己的角膜,而且也希望他死后,他的女儿和外孙女也能捐献眼睛角膜。

师:父亲用这句话来教育女儿,还有谁也找到了这句?

生:”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我的感受是:父亲他和妈妈决定死后把自己的眼睛角膜捐献出去,他一直在为别人着想。

师:父亲用这句话来安慰女儿,当时父亲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父亲的心情是冷静的,平静的。

师:让我们来平静的读一读父亲的这句话。

生:齐读父亲的话。

师:父亲的心中真的平静吗?

生:不平静,因为当时的女儿不能接受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去做,他也很难过,痛苦,但他要安慰女儿,所以只有这样说才能安慰自己的女儿。

师:是的,谁不为失去亲人而痛苦呢,但作为父亲,他只能压抑心中的悲痛,以平静的心情去面对,只有这样,才能安慰自己的女儿。

师:你能找出这句中最重要的词语吗?

生:我找到的是有意义,因为,如果我们的死后能帮助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是有意义的,帮助了别人,别人获得的光明,我们应该感到高兴才是。

师:是的,父亲认为这是有意义的。

生:我找到的是最珍贵,因为他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而且这是用钱买不到的,所以最珍贵

师: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美妙!”说明父亲很想捐献角膜给盲童,让他重见光明,得到快乐。

生:我找到的是这一句:”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父亲觉得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会明白的。

师:父亲这样的举动,也一定让他们自豪的。

生:”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从这句话中,我知道温迪他知道妈妈和外公这样做是为了让更多的盲人重见光明。

师:温迪真是个善良的孩子。

生: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个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师: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生齐读)

师:在这一刻,我们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而是——

生:关爱他人,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师板书。

四、升华感情 总结全文 。

师:此时此刻,我相信,大家的心情不一样了,你们为故事中的人物而骄傲吗?

生:大声说:骄傲

师:为谁?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为父亲感到骄傲,因为他用自己的言行和行动感动了一家人,他一心为他人着想,他也让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受到了感染。

生:我为琳达感到骄傲,因为他先开始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这样去做,到后来他也同意父亲的做法,并且亲自捐献了父亲的眼睛角膜。

师:我们为琳达的巨大改变而骄傲。

生:我为温迪而骄傲,因为他在14岁的时候就能理解外公这样去做,真的很了不起,他很善良,懂得去关心别人。

师:我为父亲,琳达,温迪而骄傲。他们一家三代为了帮助别人,捐献眼睛角膜的善举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使我们懂得了生命的价值,要有意义。

师:学到这,我们知道永生的眼睛就是:

生:帮助别人,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给他人带来希望,带来光明,生命的延续。

师;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一读这个课题。

生:深情的齐读课题。

师总结: 同学们,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极为宝贵,然而器官捐献自愿者们战胜了短暂,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获得了永恒,我们将从更多人的身上看到这种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代代延续下去。

板书: 永生的眼睛

关爱他人 无私奉献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想象活动”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2、能够运用本文的理论进行诗歌鉴赏

[教学重点]

学习赏鉴诗歌

[教学难点]

学习赏鉴诗歌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扩展练习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阅读课文

思考:

1、诗歌鉴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请你用文中五个字来概括一下。

2、完成练习一和练习三。

三、研究课文

1、整体感知

思考:本文阐述的问题是什么?

明确:对诗歌的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通过想象可以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再现诗人创造的诗歌形象。

思考:本文的思路怎样?

明确:(略)

思考:请你用五个字来概括一下想象活动。

明确:泡,找,进,猜,补。

2、完成练习一

3、完成练习三

四、扩展迁移

阅读下面的诗歌,运用课文的有关理论来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第1句写了“桥”和“烟”,“桥”本是静止的,“烟”本是浮动的,但是用一“飞”字,便化动为静,请解释原因。

(2)第2句中的“洞”即《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之洞,请解释“渔船”“桃花”“烟”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3)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也知道从渔人那里也得不到回答,所以他的“问”既表现了一种情态,也表现了一种心情。请回答是什么情态,是什么心情。

五、布置作业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5个独体字和由这5个独体字带出的10个合体字;借助拼音读懂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2.了解女、舌、舟做左偏旁时笔画的变化,并写好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看图学独体字,再学由独体字带出的合体字。难点是:在由独体字带出的合体字中,有的独体字在合体字中有表义的作用,有的则起表音的作用。

【教具准备】

1.本课的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5篇。3.小黑板一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学习5个独体字。

1.出示5幅教学挂图,拿出5个生字卡片(女、舌、爪、巾、舟)。

2.让学生上黑板将5个生字卡片分别粘贴在五幅挂图下。

3.齐读这5个生字,注意读准字音。(鼻音和翅舌音要反复读)

4.指导书写这5个生字。女第一笔是横,爪字第三笔是竖,舟第四笔横穿过第三笔横折钩。学生书空练习,直到能够写为止。

5.请几位小朋友上讲台;根据这5个生字的注音在黑板上默写这5个生字,注意每一笔都要写准确。

(二)学习由女带出的合体字妹、娘。

2.注意独体字女和女作合体字妹、娘左偏旁笔画的变化。(女第三笔横变成提,不出头,就是不从第二笔撇上穿过。)

3.练习书写独体字女和左偏旁女。

4.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书上的两个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老师不作详细讲解。

5.用妹妹,大娘这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要求和课本上的不重复。(个别回答)

(三)学习由舌带出的合体字甜、乱。

2.注意独体字舌和舌作合体字甜、乱左偏旁笔画的变化。(舌第二笔横要写得短些,使舌字窄一些,约占全字的1/2。)

3.练习书写独体字舌和左偏旁舌。

4.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书上的两个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老师不作详细讲解。

5.用甜瓜、乱动这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要求和课本上的不重复。(个别回答)

(四)总结谈话。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个独体字和由女、舌这两个独体字带出的合体字妹、娘、甜、乱,请同学们回去后将这9个生字各写三遍,注意独体字和独体字作偏旁笔画的不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上节课学习的9个生字卡片。

2.默写生字。

女 妹 娘 舌 甜 乱

(二)学习由爪带出的合体字抓、采。

1.看拼音读生字词。

2.注意独体字爪在合体字抓和采中写法的不同。(爪,是抓字的右半边,起表音作用。爪在采字中变成爫,在字的上半部分,这个部首的名称是爪字头,起表义作用。)

3.练习书写抓和采字。

4.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书上的两个句子,理解句意。

5.用抓和采分别组别(口头用开火车的方法组词,前面一个同学说过的词语,后面一个同学不要重复。)

6.用抓住、采树种各写一句话。同座位的同学可互相交流。

(三)学习由巾带出的合体字布、带。

1.用教师带领大家学习抓和采的方法自己学习。

2.交流学习效果。(同应读生字词:布 花布 带 彩带)

3.老师检查、出示生字卡片和小黑板抽读。(生字卡片正面为生字,反面为词语。小黑板上抄写的是两个句子。)

4.老师小结。表扬同学们自学得很好。强调一下巾在布和带中的位置。指导同学练习书写。

(四)学习由舟带出的合体字船、舰。

1.同学们自己读独体字舟和合体字船、舰及由它们组成的词句。

2.老师抽读,然后同学们齐声朗读。

3.让同学们说出舟和作合体字左偏旁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舟作左偏旁时,第四笔横不出头,就是不穿过第三笔横折钩。)

4.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写一写独体字舟和左偏旁舟。(学生书写后,师生共同评议。)

(五)总结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分小节让学生朗读。

3.总结谈话。(学习的15个生字之间的联系独体字带出合体字)

(六)布置作业

(有条件的可在学校内完成)

1.课后练习第1题,做在作业 本上。

2.课后练习第2题在书上画出后,将连好的句子抄写一遍。抄写在家庭作业 本上,下节课检查。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已是怎样猜出来的。

3、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学难点 :

能说已是怎样猜出谜语的,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一、借助“多”字,学习谚语。

1.引出“多”字,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坐的真,看你们的眼神我就知道咱们班的孩子一定都很聪明!老师写一个汉字,考考大家,看你们能不能认识这个字。板书“ ”,可以猜一猜。

在古代,甲骨文中的“多”就是这么写的。再猜猜古人为什么用这个符号表示“多”呢?

师:古人造字的时候也许是这样想的。古人把汉字造好以后,在使用中又不断地修改完善。比如,这个“多”字就经历了多次的字形演变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故事,自己的道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5》就处处讲到这个“多”字。

低年级学生认知比较直观,注意力的持久性低,因此本课以“趣”贯穿全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兴趣为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这五条谚语,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学生勾画生字,朗读课文。)

2、现在请你们同桌换着读,互相纠正读错的读音。

(卡片出示容易读错的字“搓”) 师:认识这个字,吗?

3、搓搓小手做搓的动作。

结合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词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再出示“搓绳”师:读这个词同时做动作。学生读词语并做动作。

5、出示“谋”、“柴”提醒大家注意。生读。

二、借助图画,理解涵义

1. 图意结合,识字写字。

老师刚才介绍大家读这五条谚语时,说这几条谚语都说到一个“多”字。你们发现了吗?

2.体验实践,识字写字。

刚才小朋友们真会发现,第二条、第四条谚语说到四“多”。这其实告诉我们人多──计谋广。人多──力量大。其余三条谚语没用到“多”字,就与“多”没有关系吗?

3、课件出示: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里说的是什么多?没有“多”字呀,哪个地方表示筷子“多”?

4、教师拿出一把筷子和一根筷子,指明让一名比较胖的孩子折一把筷子,让一名比较瘦的孩子折一根筷子。号召大家给他们加油。

5、板贴这几个字。“斤,根,满”用换一换,加一加等方法识记。

6、 学生自己在田字格中描红写这三个字。

7.揭示谚语涵义。

三、深入巩固,智慧延伸。

1、生字在句子中,大家都会认了,老师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吗?

生开火车识字、组词。

2、听写8个生字。

3、指导学生自由背诵后,抽背,学生都能背诵。

第6篇: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根据偏旁认读字义,读写汉字。

2.积累词语。

3.练习口语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熟读汉字,据拼音认读。

1.根据偏旁知道字义。

钢铜铁钉 金字旁,与金属相关。

被裙裤袄 衣字旁,与衣服相关。

2.自由练读。

3.指名读,正音。

4.说说你还认识哪些字是根据偏旁知字义的。

二、填空。

1.学生试口头填空,比一比谁填得多。

2.同桌互相交流。

3.评议。

4.学生把填的词语写下来。

一只(鸭) 一个(杯子) 一把(米)

一块(玻璃) 一条(河) 一盘(菜)

三、读一读词语。

1.看清字形,自由读。

2.同桌互读。

3.领读、齐读。

四、“读读背背”。

l.自由读儿歌,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帮助读准字音。

3.交流,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

4.背诵。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选择一件小事,让同学们合作完成。

2.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

3.体会合作的意义。

二、口语交际。

1.想一想你在平时跟别人合作的事。

2.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在头脑中理清头绪。

3.在小组内讲这件事。

(注意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交代清楚起因、经过、结果)。

4.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5.全班交流。

(1)指名说。

(2)评一评。

(你认为他们哪件事做得好,谁的事生动,有条理,有意义。学生在班内发言)

三、展示台。

1.分组轮流说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

哪个小组停下来就表演一个节目。

2.同学分组说谚语,看谁知道的多。

单元后记:

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沟通、交流、合作、对话、分享、团队精神,这些观念渐渐深入人心。

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主题编排的。从“识字5”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处处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

教学时,我注重了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学会多为别人着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谅解别人,养成豁达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态,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

本组课文语言特别优美,在教学时,我多让学生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和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要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与人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