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10:39:40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核心提示:教学内容:讲读小学语文第十册《飞夺泸定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2、能力目标: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3、情感目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①红军是怎样抢时...

教学内容:

讲读小学语文第十册《飞夺泸定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2、能力目标: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情感目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

①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②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说它是重点是因为红军夺下泸定桥的关键是要抢在敌人前头,攻天险又最表现红军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本组训练重点是“按一定顺序写”,故在教学中应重点突出这个训练内容。

教材的前后联系:

本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按一定的顺序写”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的第一篇课文,是紧接前面“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注意事物的联系”而编排的,所以教学本篇课文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弄清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说写。另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已初读课文,扫清了字词障碍,对课文的脉落已经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将着力分析红军是怎样抢时间及攻天险的,同时也将着重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叙事有顺序的写法。

教学准备:

录放机、电视机、录相带、投影仪、投影片①②、自制投影片⑴⑵⑶。

教学方法:

①从中心思想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②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录相,使学生进入情景,体会夺桥的“难”,红军的“勇”;③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生,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④训练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精心选择运用与读书相关的演示,讲解、提问、议论等方法,使学生以读促写,以读学写。

学习方法:

①充分运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学习课文,做到以读的为本,注重读的效果;②通过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领会桥的“险”,红军的“勇”;③注重课堂交流,做到师生间交流,学生间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同学投入到交流中,共同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设想:

本节课在上述切实可行的教法及灵活多变的学法下,将精心设计出课堂教学的环节、程序、步聚,摒弃串讲串问,让教学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取“以读为本,以学为主”,同时做到教学目标以语言训练为主,教学过程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学方法以指导读书为主。使学生通过本课入情入景的学习,能有顺序地讲述课文的内容及领会红军的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首先是新课导入,大约需2分钟,出示投影片①,教师唱《长征》歌,激情创景导入课题及文章中心,(板书:飞夺泸定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然后设置悬念: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一中心的?

接着是讲读课文:

第一步:放录相,让学生入情入影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中心的,重点记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约6分钟)(板书:抢时间、攻天险)。

第二步:讲读第一段,学生默读,画出文中说明“天险”的词语,并请学生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约2分钟)。

第三步:重点讲读第二段,先抽学生朗读第2、3小节,让学生思考讨论①“诡计”的意思,敌人的诡计是什么。②我军决定怎样娄碎敌人的阴谋。③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板书:时间紧)然后让学生齐读第4、5小节,读后思考讨论:①红军怎样同敌人的援年代抢时间?找出书中说明红军速度快如飞的词句作上记号。②在短时间内赶到泸定桥,红四团遇到哪些困难,课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的,也在书画出并请同学起来读一读,红军是怎样克服的,说明了什么?③当对岸敌人出现援年代时红四团用什么办法对待敌人?这说明什么?④敌人为什么不疑心?⑤我军与敌人赛跑把敌人抛在后面!体会“抛”字的用词准确?一个一个问题解决后,教师小结:红军以勇往直前的精神,用飞一般的速度把敌人援兵远远抛在后面,终于预定时间赶到泸定桥(板书:路程远、速度快)(该环节大约10分钟)

第四步:重点讲读第三段,首先引读第6小节,读后提问,本自然段分几层意思讲述泸定桥?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敌人“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句话的含义(板书:敌守天险)接着抽学生朗读第7、8小节,让学生弄清红军是怎样飞过去的?在这节教学中,要主学生注意体会作者对动词的准确运用及作者叙述的顺序(发起总攻、突击连冲、三连铺桥、桥头激战,(随即板书,发起总攻:桥头激战。)随即让学生思考:①在夺桥战斗中哪个词最能说明红军英勇顽强,在课文中,画出表现红军“奋不顾身”的语句?②党的号召是什么?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这说明了什么?随后打出投影片(①②)让学生看着灯片结合课文内容讲红军夺桥经过。最后,让学生明确夺桥过程,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红军的英雄气概?(该环节大约13分钟)。

第五步:讲读第四段,齐读后,师生小结,与第一段前后呼应,既是对“飞夺泸定桥”的伟大意义的揭示,又是对红军战士飞夺泸桥的原因的补充交代(该环节大约1分钟)。

然后是总结阶段:该环节大约用3分钟问:①这篇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同时出示投影片(1));②学习了这课后,你学到了什么?一是从写文章要有次序引导,二是从红军的精神方面引导。

最后检查学习效果,大约用3分钟,出示投影片(3)(4),再次让学生体会红军战斗任务的艰巨性,时间紧迫性及泸定桥的“险”和红军的“勇”。

另外,再谈板书设计:这则板书设计寓形象美与图示美、文字美为一体,重点突出,脉落清晰,既展示了教师的教路,又体现了学生的学路,对文章的内容和中心都有所提示,使学生对文章理解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次习作要求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选择一两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乡。介绍要生动、具体。

二、教学目标:

1.根据例文,对照习作要点讨论,了解写作方法及要求。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介绍自己的家乡

3.熟悉写书信的格式。

三、教学重点:

记叙要有重点有序。

四、教学难点:

写出家乡的与众不同之处。

五、教具准备:

小黑板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例文,了解书信的格式。

2.懂得具体、生动地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光、风俗。

二、教学过程:

一)例文引路

1.学生默读信的内容,思考:王磊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了一封信,信中他写了什么,内容吸引人吗?为什么?

2.分小组交流回答

小结:作者写出了自己家乡的特色,重点选了两个与众不同的方面来写因此写得生动具体,很吸引人。

二)明确本次作文要求

三)启发交流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独具特色之处吗?你准备选拿一个或者两个方面来介绍呢

学生讨论交流,学习例文介绍具体生动。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练习习作

二、教学过程:

练写习作提纲二.生习作师巡视

三、教后小记: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勇于坚持自己的梦想。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梦想在于坚持。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倒叙的叙述方式。

第一课时

累计84节月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勇于坚持自己的梦想。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梦想在于坚持。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倒叙的叙述方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

2、梦想——一个多么美丽又神秘的词汇,吸引着我们不倦地追求,不断地奋斗。有一个小男孩,他的梦想是拥有一座牧马农场,这听起来就像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老师眼里毫无可能实现的梦却变成了现实!他是怎样做到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交流共享

1、学生默读课文,注意正确流利。

2、说一说这文章那个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本课重点词语,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词语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思考交流

1、出示学题:细读课文,想一想蒙提有什么梦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他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抓住文中重点语句理解感悟。

2、围绕学题,自主读书。

3、小组交流感受,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以读为主,抓住老师在不同时期对这个男孩说的话进行理解,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找一些实例理解道理。

四、整体回顾,领悟写法

1、齐读重点段落,明确要勇于坚持自己的梦想。

2、学习倒叙的叙述方式。

五、全文,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请你设想一下蒙提所写的《长大后的志愿》这报告的具体内容。

六、作业

搜集名人成功的故事。

板书设计:

追随梦想

自己的牧马农场

不愿放弃梦想

坚持自己的梦想

获得成功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本课的12个生字,并初步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3诚实的孩子。

2.学习用“互助”、“注意”练习说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做个诚实的孩子。

2.重点指导“岁、表、互、承”等字的字形。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学习书写。

(二)正确认读,理解本课的7个词语,能区分哪些“作”与“做”的意思和用法。

(三)熟读课文,分清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学习书写。

(二)理解7个词语的意思。辨析“作”与“做”的用法。

三、教学过程

(一)直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师板书课题:3诚实的孩子

生:齐读课题。

问:课题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诚实的孩子)

过渡语:课文里讲诚实的孩子是谁?谁夸他是个诚实的孩子?下面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边听边想这个问题,读后请同学回答。

(二)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找问题的答案。

读后学生回答问题。

生:课文里诚实的孩子是列宁,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3诚实的孩子》。姑妈夸他是个诚实的孩子。

过渡: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课文,我们先来学习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的词语。

(三)自学生字。

(四)汇报自学情况。

1.指组带音节读生字。

2.指组不带音节读生字。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个生字的?

重点指导:

承:笔顺:

互:笔顺:

表:第三笔是“丨”,而不是“丿”。笔顺:

形近字辨析:

“宁”和“安”

问:两个字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记忆“宁”?

“注”和“住”

师:这两个字既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都念zh)。

(1)区别两字不同点。

(2)掌握记字方法。

(3)两字的意思。

住:居住;住宿。

注:灌入;注射。

4.词语的意思:

表兄弟:对父亲的姐妹、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儿子的称呼。

承认:表示同意、肯定、认可。

互相: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

5.口头组词。

列:列车排列列队列国列兵

宁:安宁宁静宁日宁边

岁:年岁岁数岁月岁出

做:做工做事做法做客做梦

客:客人客车客机客气客厅

表:手表表白表面表情表扬

兄:兄弟兄长父兄表兄兄妹

房:房子平房楼房书房房间

间:课间午间时间中间

互:互相互助互让互补互利

相:相对相处相传相当相反

音:声音音乐口音音色音量

6.用“互相”练习说话。

7.齐读黑板上的词语。

(五)巩固复习。

1.组字。

歹儿

宀刂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创造了象形字的造字爷爷,为了造出更多的字来满足人们的需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想办法,结果,他的三个儿子分别用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造出了许多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课文用生动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几种造字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以读导学,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解疑,培养想象、品读、个性化创造思维能力及信息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几种造字方法,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边学边回忆,进一步总结汉字的构字特点,把握规律,提升认识。

教学目标

1、本课“描、创、章、刃、叠、涝、妨、愧”8个生字,理解新词。

2、课文,边读边想,能提出自己不同的问题,并逐步学会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3、的几种造字方法,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汉字的四种基本造字方法,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难点:联系学过的汉字,理解几种造字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题,读题质疑

1.师:同学们,你一定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我热情、开朗,丈夫细心、幽默,儿子活泼、可爱,我爱我家。你们呢?仿照老师的句子,请你说说关于你的家。

2.你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也觉得开心。今天我们要去几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看看。(板书课题29、造字大王的一家)

3、齐读课题,读题质疑

(1)、读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些什么?

(2)、教师归纳:大家都想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到底有哪些人?造字大王是谁?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播放录音,感知文本

1、学生听课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提出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

(1)、边听边画出生字词语,并在课后生字表上给生字注上拼音,多读几遍。

(2)、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些什么内容?

三、检查反馈,共同探究

1、生字卡片展示生字及词语:

描画、创造、文章、刀刃、叠起来、洪涝、妨碍、当之无愧。

(1)、小老师领读,齐读。

(2)、组织学生交流:要读准这些字音,你要提醒别人注意哪些字?如主意“创、章”是翘舌音;“涝”的声母是l,不要读成n;“创、章、妨”是后鼻音等。

(3)、指导书写生字。

①,学生仔细观察字形。

“描、创、涝、妨、愧”都是左右结构的生字。“描、涝、妨、愧”都是左窄右宽,只有“创”是左宽右窄。

“章”:是上下结构的字,“章”的“立”字头的一横稍长。

“叠”:上下结构,构字比较复杂,下面不要写成“宜”。

②、教师范写,学生试写,师生评议。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3、认读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捋:读“lǔ”,捋胡子,即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使物体顺溜或干净。还读“lūo”,如捋胳膊等。

啧啧:称赞时发出的声音。

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异口同声:很多人同时说同样的话。

四、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了解全文。

2、学生相互交流读懂的内容。

板书设计:

29、造字大王一家

Miáochuàngzhāngrèndiélàofángkuì

描创章刃叠涝妨愧

描画创造文章刀刃叠起来洪涝妨碍当之无愧

作业设计:

一、我会连线。

diéfángchuàngzhānglào

创章叠涝妨

二、辩一辩,再组词。

描()涝()妨()愧()

猫()捞()防()瑰()

三、抄写文中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导入新课

1、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导评价,肯定优点,激发兴趣。

二、紧扣重点,逐层剖析

1、细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5自然段,同桌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了造字大王一家中谁的造字方法?

(2)(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你们想去“象形爷爷”的房间看看吗?(课件出示“象形爷爷”房门,门上有图文并茂的象形字:日、田、山、水、目、土、口)

(3)引导观察,了解“象形爷爷”造的是哪些字,根据图连线。组织小组交流:“象形爷爷”造的字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自由读第2~5自然段。

思考:

①、大家对“象形爷爷”造出的字有什么反映?引导学生比较句子,读出感情。

人们用这些字来记事,多方便啊!

人们用这些字来记事,很方便。

②、“象形爷爷”有什么难处?

指导读好句子:“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并练习换个说法,而使句子意思不变。

2、细读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部分,同桌交流。你能给“象形爷爷”的三个儿子取个名字吗?说说名字的由来。(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在文中划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引导学生通过“找房间”游戏,初步了解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和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汉字,学生找对一间,房门就打开)

交流: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他们的房间的?

教师小结:三种造字方法的特点。

(3)、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①、(师生合作读)三个儿子创造了这么多的汉字,回到“象形爷爷”身边汇报自己的成绩。你们能想像他们当时的心情吗?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②、小组合作读人物的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加上自己动作、神态。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再练读。

师质疑:老师不明白,两位哥哥不想当造字大王吗?为什么说三弟当选当之无愧?你能结合上下文,说说“异口同声”、“当之无愧”的意思吗?赶快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再练读这一自然段。

④、结合字例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1)、从本册中找出学过的形声字。

2)、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引导发现,再让学生回忆记忆形声字的口诀:“形声字,真好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表字义。学习形声字,辨认要仔细。”在引导发现的过程中结合字例提醒学生形声字不能什么字都认半边。

⑤、比较形声字与象形、指事、会意字的优劣。

(形声字造字简便,方法新颖,造字量大。而象形、指事、会意有局限性,字量少)

3、学习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1)、齐读第16自然段。

(2)、小结过渡:今天我们参观了几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认识了他们的家庭成员,并了解了四种造字方法,这对于我们学习汉字很有帮助。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运用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2、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汉字,鼓励学生试着根据构字规律去识记它们。

3、(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字例)引导留意观察生活中所见的汉字,试着运用方法自主识字。

四、课堂小结

汉字的字形与字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汉字的一大特点。世界上的文字有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字形与读音有密切的关系,如英文就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字形与字义联系密切,如汉字就是表义文字。

板书设计:

29,造字大王一家

象形

指事四种造字方法

象形会意

形声

作业设计:

一、拼拼写写。

Miaohuachuangzaofuhaodangzhiwukui

()()()()

二、给下面的汉字归类。

上采月休防惊明水束木桂

象形字:---------指事字:------------------

会意字:-----------形声字:---------

三、换种说法,但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1、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2、难道你不知道老师检查完了作业吗?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点明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第二自然段介绍远山和湖面的美丽景色。

第三自然段生动地描绘了西湖主要景点的旖旎风光。

第四自然段描绘月光下的西湖给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文笔通达流畅,应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

学情分析:

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和赞美,在教学时重点就要抓住美丽的词与句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由感兴趣到感情趣,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境的作者的情感。反复诵读,悟出作者的强烈思想感情;反复诵读,与作者读出共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和音像资料,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具体描绘西湖主要景点;

2.比喻句“像”、“仿佛”、“宛如”和“犹如”的使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照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

教学过程:

一、俗语导入

1、出示俗语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有谁能答出下一半?(下有苏杭)苏杭——苏州和杭州

2、天堂是怎样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让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令人神往。)

3、这么美的地方大家想去吗?老师介绍推荐大家去西湖走走看看,那是镶嵌在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板书:西湖

4、简介西湖:位于杭州市区的西部。四面环山,湖水平静。纵贯南北的苏堤和横列东西的白堤把西湖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等五个湖区,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

立湖心。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

2、小组预习课文,要求:

a、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b、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中的意思。

c、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3、检查自学效果。

a、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b、理解词义:素(一向)有硕(大)大泛(漂浮)舟

令(使得)人初(开始)垂镶(嵌或加上)边

c、找反义词:淡(浓)

d、换近义词理解:格外(分外、特别)一般(一样)

宛如(犹如、如同、好象)

4、读了课文,你仿佛看见了西湖哪些美景?

(指名说,并板书:山峦湖面湖堤小岛华灯)

小组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把文中美的句子画下来,再根据想象,把它画成一幅画。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体会“话中画”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听写生字词

2、检查反馈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意

1、引读第1自然段

总起西湖——是杭州的一颗明珠,闪耀夺目。

2、指名读文章

3、听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归纳:

a、西湖美在湖

画出山美的句子——把它画成画

b、西湖美在山

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理解“硕大”,在平静而宽阔的湖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十里明湖中,孤山()

(画出来,结合图画理解)

c、西湖美在堤

白堤和苏堤()

d、西湖美在岛

三个小岛()

小结: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理解“飘逸”、“掩映”、“典雅”等词语。

e、西湖美在夜

生自由读文,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出示:夜幕初垂,明月东升……

画下夜景

三.展示画,对照片,深感悟

1、学生所画的西湖若干张,品品怎样?

2、出示新西湖的美景,欣赏—看图读文

3、总结:远眺西湖→近赏西湖→月下游赏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尝试用“如”、“像”、“仿佛”、“宛如”造句

6、西湖

山峦湖水(远眺)

湖堤小岛(近观)

华灯琴声(夜游)

板书: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一、复习检查

听写:悠扬葱绿围绕荡漾一般

二、背诵指导

1、默读课文,确定你想背诵的自然段。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背诵这一自然段。

以第四自然段为例:

(1)这一段层次清晰,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承接上文,第二句用几个短句写景,很美。第三句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第四句写琴声,第五句概括写,很容易记住。

(2)这一段话里的短句较多,读起来上口,还有打比方的句子,写得生动。

3.自由选择,练习背诵。

4.当众造句。

三.指导造句

1.出示句子。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3)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2.自由读读句子,想一想,这是些什么句子?(打比方的句子)

3.讨论:用什么比作什么的?

4.任选两个说话,先自己准备,后当众交流。

5.评议

四、作业

1.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四个词语中,任选两个造句。

教后小记:

写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虽然文章美得让人惊叹,但是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以体会、“百闻不如一见”,一点也不错,让学生从有限的好词佳句中也只能读来津津乐道,乐完了还是没能够完全领会,因为想象与真实总有距离,因此在对待这样的写景散文,除了品读理解外,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也亲身体验一回,这样,很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说到比喻句,不少学生误把类似于“我长得像哥哥。”“我们真像是一家人。”这样的句子当成是比喻句,其间的本体与喻体构建不上,事物属同类型;另外,就是本体与喻体不恰当,构不成一个合理的比喻句。文字之妙在语感,语感也往往在积累,以后的教学中更要面向未来,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缓慢而有节奏的过程。

课后反思:写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虽然文章美得让人惊叹,但是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以体会。如果有相应的课件,将西湖展示给学生,学生就能身临其境感受美。从文字到形象的的过程,学生有点缺乏,因为有时离他生活实践太远了,但是将形象和实践结合,他们就更容易理解文字了。唉,生字还是大问题,学生许多字都念的是别字,如仿佛的佛,轻拂的“拂”读“fo”……读一句话,要停好几次。这如何体会文章的美呢?

第7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拼音正确读出课文中生字,能查字典,确定带点字在词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为“我们村”日益繁荣昌盛而喜悦和自豪的感情。

3.感受我国农村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日新月异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交谈揭题。

你家所在的村子有什么特别的标记吗?当有人问你:你们的村子在哪里?你一定会指着那个村子的标记对他说:“你看,那儿就是我们村”。

二.揭题读题。

三.自学课文生字词语。找出疑难问题。

四.阅读交流:

1.你认为小作者写“我们村”不同年代的不同标记是想说明什么?

2.怎样朗读每段课文,才能表达我们同小作者一样的感情?

3.课文什么分5个自然段写,说出每段中表示时间的词和人们指点村子的标记。

五.朗读:

:是否准确表达了我们和小作者一样为“村子”而自豪的感情。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