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28 17:29:53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味”能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大胆推测和想象“千人糕”的含义。

4、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味”能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掌握会认的生字和会写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今天,小熊过生日,爸爸请了好多小动物来给它过生日。爸爸还给它买了千人糕,来给小熊庆祝生日。咦,千人糕。什么是千人糕呢?这可把小动物们高兴坏了,它们一起围着这些千人糕,津津有味地讨论着。有的说:“这就是千人糕呀?好像没有什么不同的呀?”有的说:“千人糕的味道怎么样呢?真想尝尝。”有的说:“这为什么叫千人糕呢?”这可难坏了熊爸爸,因为它也不知道这米糕为什么叫千人糕。孩子们,你们知道吗?

2、揭示课题:6.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1、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如果你还没有圈出生字,请你圈出生字。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新词。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想想: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叫千人糕呢?

2、孩子们自读课文。

3、生字宝宝我来学。

(1)通过拼音学习生字。

(2)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学习生字。

(3)通过组词的方法学习生字。

4、交流汇报。

A 蔗、汁、售是翘舌音。 B菜、算是平舌音。 C嘛是轻声。 D 的、应是多音字。 de( ) yīng( ) 的 dí( ) 应yìng( ) E 劳是边音

5、生字宝宝可淘气了,现在它们把帽子全脱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开火车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宝宝。

三、再读课文,理解生词。

1、生字宝宝非常淘气,它们又跑到词语中间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本课的15个词语。 一定 也许 桌子 平时 难道 味道 就是 知道 加工 种子 农具 甜菜 工具 劳动 经过

3、先开火车读一读。

4、说说文中的句子,但要尽量用上这些词语。看谁说得多?

(1)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师:一定是什么意思呢?那这糕真的一定特别大吗?真的比桌子还大吗?

生:没有。

师:那孩子为什么说它一定特别大呢?

生:因为它叫千人糕。

师:那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千人糕吗?

5、请孩子们找出你认为这米糕为什么叫千人糕的原因,并把相关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爸爸给孩子们买米糕说是千人糕。孩子们不知道为什么叫千人糕,爸爸告诉孩子们,千人糕是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告诉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五、作业 。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选择你喜欢的三个词语写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读。

2、用你喜欢的词语说话。

3、说说千人糕一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探究课文,了解千人糕名字的来历。

1、小组合作,任务:

(1)找出千人糕名字来历的句子,用横线勾画出来,并分角色读一读。

(2)用自己的画说一说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米糕又叫千人糕?

(4)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由许多人做出来的?你们能举例说一说吗?

2、分小组讨论。

3、请小组成员汇报:

生1: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家具、肥料、水……”

生2: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生3: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4、孩子们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5、师:米糕要做、包装、送货、销售,需要很多人才能完成,而做米糕所需要的材料却更复杂。那做米糕需要哪些材料呢?

生:稻子、甘蔗汁、甜菜汁。

师:那稻子、甘蔗汁、甜菜汁又需要怎样做呢?

生:种稻子需要种、肥料、家具、水……;甘蔗汁需要种出新鲜的甘蔗,再压榨成汁;甜菜汁也需要种子、阳光、水、肥料……种出甜菜,再压榨成汁。

师:是啊!做一个米糕,需要这么多材料,需要这么多工序,需要这么多人合作。所以我们由衷的发出感叹:

生: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师:孩子们再读。

三、深层探究,认识千人糕的真正含义。

1、探究不同千人糕的含义。

(1)师:请孩子们看看这句赞美中的“千人糕”与前面的“千人糕”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这个千人糕加了引号。

师:同学们真聪明,真是观察入微。那你知道为什么这里的千人糕加了引号吗?

2、文前的千人糕。

(1)请孩子们找出前面的千人糕。用波浪线画出来。

(2)读一读,说说在孩子们的心里,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汇报: A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说。

B孩子想:这糕要好多好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4)师:从“一定”一词看出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千人糕真的特别大吗?真的比桌子还大吗?

(5)生汇报。

生1:从“一定”看出孩子的想法很坚定。

生2:其实千人糕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一点也不大。

师:这里的千人糕是什么意思? 生:这里的千人糕指的就是这普通的米糕。

3、回文尾领悟。

(1)师:那文末加引号的千人糕又指的是什么呢?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生1:是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生2:是说千人糕是很多很多人制作的。

(3)师小结。 文前没加引号的千人糕是指一般的米糕,而文尾加了引号的千人糕是指经过很多很多人制作出来的千人糕。是成千上万劳动人民的成果。

四、拓展升华。

1、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由很多很多人制作的?举例说一说。

2、学生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五、思想教育。

1、千人糕是由这么多人做出来的,你想对这些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2、你应该怎么做?

3、引导学生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勤俭节约,做到不浪费一点粮食。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进行习作训练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向学生介绍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的小朋友及其信的内容。

二、明确要求

1.读作文题。说说本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1)写信给长辈

(2)可以写家乡的变化、自己的心里话……

(3)说话要得体,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书信的格式

四、分小组讨论,谈谈自己打算告诉亲人一些什么情况和想法。

五、用信纸誉好。

六、写好信封,课外寄出去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ē) 叠嶂(zhagrave;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ugrave;))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agrave;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五、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

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

第4篇: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风筝》是鲁迅的一篇名作,被收录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是文情并茂蕴涵浓浓亲情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会朗读和圈点勾画。《风筝》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所以就承担着这个责任。

课文叙述了我的一件往事及其带给我的一段思想感情的经历。我向来不爱放风筝,并不准自己的小兄弟放,有一次还粗暴地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这件当年毫不在意的小事,时隔二十年,突然出现在记忆中,竟如此剧烈地啃嘘着自己的心,以致渴望得到补救,却已经无济于事,只是平添了心头的沉重。此后每当回忆这事,就感到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探究这篇散文的内涵:有兄弟之情,有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还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感慨。这正是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理想教材。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鲁迅并不陌生了,他们已经略知鲁迅的有关生平情况,但是他们对鲁迅的思想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的了解是微乎其微的。当然,另一方面七年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有能力学好这篇散文。

【设计理念】

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4、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教学目标】

1、掌握憔悴、嫌恶、瑟缩、虐杀、宽恕、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启发疏导法。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完成课后练习一。

教师应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预设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在杨柳依依,春风送爽,春暖花开时节,当你们看到满天的风筝,会有什么感受吗?(学生谈感受)

是啊,当看到风筝与风儿交谈、与云儿嬉戏时,我们会暂时忘掉难堪的往事、忧伤的情怀,可是有一个人,他看到风筝反而会想起伤痛的往事,他是谁呢?

明确:鲁迅(出示其照片并由学生来介绍鲁迅,教师归纳)。好,今天我们就用心来倾听鲁迅给我们讲的《风筝》的故事。板书课题。

导语的设计既能深入学生的生活、抓住学生的兴趣,切入课题,又以对比的手法为本文定下情感的基调,同时又能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

过渡:同学们想听鲁迅给我们讲故事吗?(学生:想!)我们还是先做好听懂故事的准备吧!

1、听写字词;

2、同桌校对;

3、大屏幕投影出示,让学生读读说说:憔悴、嫌恶、瑟缩、虐杀、宽恕、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

4、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把文章的内容复述出来;

5、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鲁迅看到风筝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惊异和悲哀?你能从结构或情感的角度谈谈你的感受吗?

明确:因为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而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感到惊异;我看见风筝就想起了小时侯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法补过,心头不禁悲哀。(学生谈感受略)

通过这一环节的落实,学生既会写字词、会用字词又对文本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与真实的情感体验,为下一课时的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三、布置作业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过渡:上一节课我们听了鲁迅给我们讲了一遍《风筝》的故事,今天再和鲁迅一起去回忆他二十年前悲哀的事吧。请同学们把目光聚焦第三、四段。

1、重点品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⑴ 听读第三、四段的录音,要求:用笔划出能让你触摸到作者心跳的、感觉到作者呼吸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理由。

⑵ 学生品读,教师引导学生朗读,从读中去领悟我和弟弟对风筝的不同态度及蕴涵的感情。

明确:我对风筝的态度是:嫌恶 撕毁(板书)

弟弟对风筝的态度是:痴迷 偷做(板书)

朗读指导:

① 神态朗读法,如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② 换词朗读法,如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⑶ 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鲁迅不知道小兄弟后来是怎样,但你们想知道吗?(学生:想!)那就发挥你们的想像吧。(学生畅所欲言)

⑷ 教师导读:我为什么要这样心狠手辣地把风筝在一瞬间撕毁?我又为什么把自己刻画成心狠手辣的形象?

明确: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这流露出我对弟弟的爱,又是体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⑸ 教师导读:就因为这个标准我和我的弟弟在矛盾中冲突了,在冲突中却流露出我对弟弟的爱啊!但在成年后的鲁迅看来在种爱的方式是对还是错?

明确:是错的,因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⑹ 你们对游戏和玩具又有什么新体验?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⑺ 教师导读:当爱变成了伤害后,鲁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明确: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此环节的品读是为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多角度去理解作品的内涵,并且有创意地去填补文本留下的空白。

2、品读小兄弟的回答:

过渡:但堕下去又不至于断绝,那说明我还想去弥补,还想去讨他宽恕,但我的弟弟是怎么说的呢?

明确:有过这样的事吗?

⑴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凭你的经验来谈谈你的看法。

追问:假设小兄弟是真的忘了此事,那你又有什么感想?

⑵ 教师补充:我的看法是小兄弟也许是忘了,因为当时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对孩子管教非常的严格,像撕毁风筝的事时时发生,处处存在,小兄弟也习惯了,他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他已经麻木了,他怎能不忘呢!也正因为如此,鲁迅感到悲哀,他更是对那个时代感到悲哀,对那个民族感到悲哀,因为还有多少个儿童的天性被虐杀或正在被虐杀,鲁迅曾在《狂人日记》中写到: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过渡:是啊,当爱成为一种伤害时,可能是一种悲哀;当这种伤害无法得到弥补的时候,则是一种更大的悲哀。

⑶ 集体朗读课文结尾三段。

有过这样的事吗?这句话情感丰富,意蕴无穷,是培养学生多元解读能力的关键所在,同时在学生解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验到兄弟手足情深的美感。

二、体验与反思

一只美丽的蝴蝶风筝,牵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样的感染?那从鲁迅身上又学到什么呢?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去归纳本文构思和主题。

三、布置作业

在你的家里,有过类似的体验吗?你有没有伤害过的亲人,或你误解了你亲人的关爱?试着用一件事写一写。

布置这个作业是让学生走进文本得到体验后能反思自己的人生,达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材料语文化的效果。

【课后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关键是:

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要解读这篇思想深邃的散文,关键点就是抓住本文主题的多元化,所以我就把教学目标的核心确定为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文本。首先是通过重点品读文章第三、四自然段让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解读文本的主题──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等。其次是通过多元解读小兄弟的回答:有过这样的事吗?这一句话,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感悟亲情的含义及作品的批判性。所以整堂课学生的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情感真挚。

2、教师的导语、过渡语、评价语富有感染力,有语文味。如一开始我就用优美感人的语言导入新课,学生在美的语言的感染下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为进一步寻求作者的感受,与作品中的人物共休戚、同悲欢,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打下了基础。又如在重点品读第三、四段这一环节中教师讲了这样能触动了学生心灵的话:用笔划出能让你触摸到作者心跳的、感觉到作者呼吸的语句,直接就激发了学生品读的欲望,以感情赢得了感情。

3、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关注就是尊重、关心与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学生对语文的情感体验就是关注教学过程。在课堂中及时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注意捕捉细节,以心灵感受心灵,评价到位多样,这样的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也感受到温馨与亲切,这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做好交流的关键所在。

当然本节课也给我留下一些遗憾,如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些鲁迅那个时代有关封建文化的背景材料,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作品的批判性的深刻挖掘等等。也许这种遗憾是美丽的,因为只有遗憾的课堂教学才是真实的,更何况我们的水平是有限的。也因为遗憾,我们才会去反思,去追求。著名的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我上了一万两千多节课,但没有一节是我自己满意的,更谈不上是示范课。这也许是名家的谦虚,但更是她对艺术追求的真实表达。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在"大舞台"上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旅游景点。

教学重点:在"大舞台"上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旅游景点

教学难点:交流旅游经历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随着作者到过江南第一楼一一岳阳楼,去过令作者魂牵梦绕、引以自豪的湘西小城一凰小城,还观赏了黄山云海日出的壮丽景象,不禁让人感叹,祖国河山,风景秀丽,祖国名胜,不计其数。说说,你到哪些地方游览过?收集到哪些相关资料?

(学生自由说)

二、课件展示图片、资料,介绍自己的旅游经历

1.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图片、资料,并配合介绍自己的旅游经历。

2.教师提示:

(1)要把自己旅游的时间交代一下。

(2)景点或名胜的名称、所在地介绍清楚。

(3)重点说说这一景色或名胜有什么特点以及自己游览时的真实感受。

(4)尽量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并且要组织好语言,介绍要有条理。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4.讲得好的上台展示,在全班交流、介绍。

三、这次展示活动

四、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图片、资料,组织一次"祖国河山真秀丽"的主题展示活动,以黑板报、手抄报、展板等形式展示。看看谁的展示吸引人。

第6篇:语文教案

课型:

复习策略指导课。

教学目标:

1、学会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

2、学会把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重点;

3、学会设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方法;

4、学会调控修辞方法部分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

1、学生解答近几年高中会考、高考中有关修辞方法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统计分数);

2、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修辞方法部分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 :

一、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

1、教师提问:大家知道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可能一:不知道,或不太知道。

可能二:根据高考说明回答“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2、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

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

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4个能力考核点:

(1)能够辨识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列出8种,会考列出12种);

(2)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

(3)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

(4)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修辞部分的复习重点。

1、教师提引:

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2、学生讨论:

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3、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

①会考的选择题中,修辞方法是必考题,题型已由单一的辨识题演变为辨识修辞方法与理解表达作用结合考的形式。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

a、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

b、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c、语言运用题(第五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造句)。

② 根据自己的知能结构现状:

在预习中,我们利用会考高考试题作了先测,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答题的情况,分析自己在修辞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点,以此作为自己以后复习的重点。

三、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1、教师导引:

确立了复习重点后,我们还要设计好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使复习真正有效。我们要时刻都有学习效率观,并努力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科学地安排复习的内容、复习的时间,这样才是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讨论一下如何设计有效的复习方法。

2、学生讨论献策,教师点评。

3、师生共同小结:

(1)遵循的原则: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2)以训练带知识的原则,

(3)查漏补缺及时矫正的原则。

4、具体的方法:

(1)辨识题。

我们要善于抓住各修辞方法的特征加以辨析,特别是几种不易辨别的修辞。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来分析。辨识题的复习要结合理解题同时进行。

(2)理解题。

对于理解语意,我们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并且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表达作用,我们则既要考虑各种修辞的一般作用,也要考虑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作用。

(3)评价题。

我们要掌握各种修辞在具体运用中的要求,也就是要掌握评价的标准。评价题虽不常见,但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

(4)运用题。

往往是综合题,需要我们考虑各方面的命题要求,既有修辞上的,也有可能是句式上的,还有可能是内容上的。我们可以结合小写作练习进行。

5、调控训练内容。

(1)教师提问:

大家都很反对“题海战术”,但缺乏必要的训练,也是不可能形成能力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掌握好训练的“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调控自己的训练呢?大家不妨讨论讨论。

(2)学生讨论,教师指点以下内容:

大家可以对《强化训练精编》中的修辞练习题作一分析,按照复习目标中的四个考查点,看一看这个练习题题型分布得合理不合理?

(辨识题太多,运用题、评价题太少)

每一个能力点大致需要训练多少次才能达标?

我们还应该再增加一一些什么题型才能复习到位?

(3)师生一起总结:

对现有的训练材料,我们千万不能拿来就作,不加辨析,不加选择。否则既有可能造成无效劳动,也有可能造成训练不到位。

(3)要调控好训练,应注意几点:

①要注意题型分布的合理。

②要根据自己的现状确定训练的“度”。

③要会选择有效的训练题。

④要学会控制训练的节奏。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没有在修辞本身的认知上作更多的讨论讲解,而是着眼在如何复习修辞,其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提高自我复习的能力,能够提高语文学科元认知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我们要培养的终身需要的能力。

这种元认知能力,具体地说,就是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清楚地认识到“我应该学哪些内容?”“我应该如何地学?”“我学的效果怎样?”“我应该怎样改进自己的学习?”等等问题。

语文学科的知识是非结构性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只会被动的学习,而毫不讲究学习策略,决不会提高语文的素质。

因此,希望大家树立主动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元认知能力。这才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

五、作业 布置:

用25分钟的时间作完《强化训练题精编》的修辞练习,并思考评价修辞运用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第7篇:语文教案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3.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变脸王”大家听说过吗?(学生回答:“一种电脑屏保程序”“著名川剧变脸王彭登怀”……)(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画面)我们今天走进魏明伦的《变脸》,结识一位“变脸王”水上漂老人。

二、资料助读

学生展示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酌情提供相关材料,如魏明伦简介(见备课资料部分)、《变脸》剧情简介等。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剧情。

学生自行积累词语。多媒体显示:

糍粑(cī bā) 打鼾(hān) 阴霾(mài) 鹭鸶(lù sī) 怡然自得(yí):怡然,形容喜悦的样子。 睡眼惺忪(xīng sōng):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蹑手蹑脚(niè):轻手轻脚。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示例1:这部戏曲描写的是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女孩狗娃之间的命运碰撞。

示例2:这部戏曲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四、精读课文,美点寻踪

1.学生细读课文,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用铅笔在书的空白处作简单点评。

2.学生自主品评,进行美点寻踪。

学生自由发言。

生1: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扣人心弦。

生2:水上漂、狗娃形象鲜明,让人过目难忘。

生3:戏曲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富有情味。

生4:刻画人物手法高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颇为成功。

……

教师总结:《变脸》是一个美的综合体。“横看成岭侧成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大家的发言很精彩,涉及到情节、形象、语言、手法等渚多方面,美不胜收。让我们慢慢欣赏,尽情品味吧。

五、师生共同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1.教师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点评。

明确:剧中首先描写了水上漂与新买来的“孙儿”狗娃拉家常的情景,水上漂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传人而自得,对“孙儿”倍加疼爱,狗娃则乖巧伶俐,很讨老人喜欢,二人其乐融融。在拉家常的过程中,还交代了二人的身世,表现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狗娃的担忧不安。

狗娃上岸撒尿发现有蛇,水上漂打死蛇后,欲用童子尿治伤,发现狗娃是女孩,剧情急转直下。水上漂因失望而愤怒、痛苦,狗娃为自己将被抛弃的命运而悲痛哀伤,苦苦相求,二人之间发生了尖锐冲突.剧情达到高潮。

水上漂忍痛抛弃狗娃,狗娃落入水中,水上漂救起狗娃,无奈地将她收留,在经历了这一番惊险之后,剧情终于有了结局。

2.教师创设合作探究的氛围,要求学生用“《变脸》情节美。美在……”的句式说话,共同交流,领略情节的非凡魅力。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然后选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生1:情节美在起伏跌宕,曲折有致。上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地描绘出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下半场爷孙反乐为愁,一痛苦一悲伤,气氛直转而下,水上漂抛弃狗娃,狗娃落水唤爷又获救,气氛紧张,激荡如潮,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

生2:情节美在巧设“误会”,以“误会”构成悬念.并随着“误会”的解密、真相的显露而爆发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狗娃是女孩,却错被水上漂以“孙儿”买进;水上漂重男轻女,狗娃无法选择命运;狗娃上岸遇蛇,水上漂为救“孙儿”遭蛇咬,为治蛇伤,童子尿大泄机密;爷爷希望落空,痛苦之余作出抛弃狗娃的决定,狗娃悲痛苦苦相求。

生3:情节美在铺垫、暗示的巧妙设置。狗娃是女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爷孙和美,铺垫一也;水上漂自叙身世,重男轻女根深蒂固,铺垫二也;变脸家传绝技,传男不传女,铺垫三也。狗娃停止为爷爷挠痒。暗示一也;说话结巴,“传儿不传……女……”暗示二也;上岸撒尿。暗示三也。

生4:情节美在矛盾冲突的多重设置。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下半场直接表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的内心冲突。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为他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与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水上漂内心的冲突表现了谋求家族利益,解除生存困境的愿望;狗娃的处境表现了下层社会女孩的不幸和对命运无奈的抗争。多重的矛盾冲突使剧情有了更深更广的社会意义。

六、布置作业

1.把剧中的几段唱词找出来,体会一下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剧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2.课外阅读《变脸》全剧。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鉴赏剧本的形象美

1.配乐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组合。自选片断,表情朗读。

其余学生以“导演”的身份点评。

2.请演员谈表演的体会、收获。

(1)教师以记者的身份请几位“水上漂”“狗娃”谈谈对角色的理解,并选相关片断加以佐证。

成果展示:

狗娃是一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苦命--“生在穷乡里,遇上大水灾。被人拐、被人卖、被人骑、被人踩,只见人人良心坏,鞭打牲口爬悬崖。”

勤劳能干--“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煮饭帮你劈干柴。”

乖巧可爱--给老人捶背、抠痒,“不贪嘴,不挑菜,学本事,听安排。”

知恩图报--“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热贴胸怀。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断这般爱!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

水上漂是一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江湖,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心地善良--“看,青一块,紫一块,对牲畜也不能这样下死手打呀!小苦瓜啊,你被那些黑心萝卜整得好惨啊!”“打在你的身上,痛在爷爷心上。爷爷是个糍粑心肠。你有缘遇上我,时来运转了。”

直率豪爽--“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爷爷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断了我家香烟。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格老子一场空欢喜!你小小年纪就充当假货。串通人贩子,骗了我老江湖。”

重男轻女--“呸,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养儿方能续后代,女生外向招灾祸。”“狗娃休把老汉怪。重男轻女自古来!”

有情有义--“我不会卖你,可也不会留你……这是盘缠,这是干粮,送给你,自谋生路去吧。”“老汉心并非铁石块,是留是丢几徘徊……”

教师总结:狗娃和水上漂都生活在社会底层。都是善良而不幸的人。这一老一少在苦难的命运中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的遭遇所显现的人生磨难,他们的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2)教师提问:水上漂变脸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吗?

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生1: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应该是性格冲突。重男轻女是水上漂重要的性格因素,而狗娃又偏偏是女孩。

生2: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但是往深处想,水上漂因何如此呢?他们之间的冲突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所以说水上漂的变脸不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而是二人之间的命运冲突。

学生相互辩驳。教师点评,以第二种意见为佳,引导学生深层探究。

二、品味剧本的语言美

1.教师介绍戏曲语言的特点。

我国的传统戏剧主要是以曲演唱的,因此称为“戏曲”。在戏曲剧本中,曲词是戏曲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语言包括说白、唱词和舞台提示。三者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其中说白和唱词,构成剧中的人物语言,而曲词又有其独特的形式和作用。在形式上,曲词是一种用韵文写成的歌词,要与一定的唱腔、曲潜相配合,具有和谐的音韵美;并常用反复、排比、叠词、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声情并茂,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曲词的主要作用是抒发人物的感情,渲染环境氛围,因而具有抒情性。川剧是一种地方戏曲,唱词体现了戏曲唱词的特点,说白富有地方特色。

2.学生自由选精美的唱词。体会它们在形式上的特点和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自由发言。

生1:狗娃的唱词“月亮走,我也走……我愿留在小船舟”,清新质朴,通俗易懂,情味十足,写出狗娃惴惴不安的心理。

生2:我喜欢狗娃的唱词“千不该,万不该……给狗娃帮腔说情补补台”,这一段以紧密的韵脚构成急促的音韵节奏,并运用排比、叠问、比喻、对比、呼告等修辞方法,直抒胸意,强烈地抒发了狗娃哀伤痛苦、依恋不舍而又无可奈何的悲惨心情,感情真切,动人心魄。

生3:我喜欢水上漂的唱词“芦花丛,白头翁……返老还童”,这一段唱词以景起兴,中间巧用对比、叠词,结尾直抒胸臆,强烈地抒发子水上漂享受天伦之乐的愉快、自得之情。

……

教师总结:剧中人物的唱词,真切动人,朗朗上口,声情并茂,抒发情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和戏曲艺术的稔熟。

3.品味剧本说白的语言特色,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学生自选例品味。

教师总结:剧中的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切合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对白,声气口吻酷似其人,自然、流畅、贴切、生动,实乃清水芙蓉,天然雕饰。

4.教师对剧本语言总体评价:作者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并恰当吸收了四川方言的一些语言成分,使本剧的语言无论唱词还是说白都体现出通俗浅显、明白如话、情味十足的特点,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欣赏剧本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体味手法美,学习剧本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

1.文章以丰富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剧本的舞台说明交代了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同学们仔细品味。

2.剧本注重心理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现人物性格。

学生自选例品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能力。

四、深层探究,质疑解疑

1.学生自由质疑。相互讨论,共同探究;如有难以解答的问题,可向教师提问。

2.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深层探究。 提问:如何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学生讨论,明确: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和做法,有其现实的考虑和深层原因。水上 漂

收狗娃为孙子,主要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生存需求,他需要老有所养,需要传宗接代,而这一切,在传统社会中都是由家庭的男性后代来实现的;他期望狗娃继承祖传绝活,并声明“传儿不传女”,这是为了确保自己家庭的利益一脉相承地延续下去,为了避免竞争以谋求生存,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而要究其根源。

提问:剧本是如何否定这一世俗观念的呢?

明确:剧本在表现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同时,还描写了狗娃时时处处掩饰女孩真实身份的情景,交代了狗娃的不幸身世,抒写了她被水上漂抛弃的悲苦,叙述了最后水上漂在危急之中将狗娃救起,等等,都具有否定、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思想的艺术效果。

提问: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国一直根深蒂固。在21世纪的今天,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世俗观念存在吗? 学生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同学交换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

《变脸》是非常有名的川剧作品,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建议同学们课余时间观看戏曲,阅读戏曲剧本,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成为一个准戏迷了。

六、布置作业

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第8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点:

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突破方法:

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

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

板书设计:

中华少年

自豪 骄傲

第9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体会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性和讽刺意味;

二、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能通过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把握人物性格,提高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葛朗台形象的分析,认识资产阶级贪吝、自私、虚伪、狡诈的本质。

【教学重点】反映葛朗台特征的对话和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葛朗台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分析】: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⑴分析人物形象,鉴赏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动作等细节描写。这也是教学重点。

⑵把握作品主旨,针对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崇洋媚外思想严重,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实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A激发兴趣法,补充相关情节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B问题引导法:巧设问题,循循诱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C激发思维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因此要注意设置创新性问题,激发性思维。

学法:如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因此,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发现创新。A早读时检查有关材料,预习课文,划出生字,词语,查字典解决问题。B合作探究:课堂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加以表演,品味小说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以及传神的动作描写,进而把握小说主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泼留希金是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那么,其他三位分别是哪位作家的哪部小说中的人物呢?

俄果戈里《死魂灵》泼留希金;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

法莫里哀《铿吝人》阿巴贡;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

那么,中国文学史上有类似的典型人物吗?学生发言

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他临死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中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众亲友却不能猜出他的心事,只因灯盏里点着两根灯茎,老婆知道他的心事,挑灭了一根灯芯,顿时就没了气。如果说严监生的吝啬还带有中国农民的质朴,那么,老葛郎台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学习《守财奴》》一文。

二。简

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提示]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梳妆匣的来历和继承权的问题,正因为这两个原因,导至下文故事的展开。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老葛郎台的个人档案内容?就像,“非常周末”等娱乐剧场里介绍嘉宾的个人档案一样。

老葛朗台档案

年龄:七十六岁

职业:箍桶匠投机商

性格:吝啬专制执着狂

嗜好:看到金子,占有金子

人生信条:人生就是一场交易

2、课文思路(板书设计):

抢夺梳妆匣:发现——抢夺——交回(爱财——惜财如命、凶狠、冷酷)

诱骗继承权:提出——诱骗——骗到(骗财——狡猾奸诈、虚伪)

看守密室:守护金子——保管金子(守财——贪婪、执着)

临死抓金:抓取法器——“看住金子”(恋财——至死不变)

3、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葛朗台的形象。并完成下列表格。

爱好金子

曾用名箍桶匠、老头儿、老家伙、守财奴

事迹抢梳妆匣、骗继承权、看守密室、临死抓“金”

性格吝啬、贪婪、蛮横、冷酷、狡诈、骗子

人生格言人生就是一场交易!

评价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一个视金如命、狡猾欺诈、贪婪执着、冷酷无情的资产阶级爆发户、守财奴形象。

4、如何形容葛朗台的家庭关系?

明确:他与妻子女儿的关系只是一种金钱关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关系了。”

三、小结

纵观全文,作者刻画葛郎台,紧紧扣住他的贪婪、守财奴的性格特征,精心安排了矛盾冲突,以爱财———骗财————守财的完整情节,这些丰富多彩的情节组成了守财奴晚年的一部性格史,令人惊叹世上还有这样一种人!

第二课时

一、研习课文

(一)“财”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称得上是“财”的东西。

——匣子、路易、遗产、首饰、密室、金子、十字架……

[板书:匣子遗产密室十字架]

(二)“守”当葛朗台面对这些财宝时,他是什么态度?

1。匣子

A(动作)

①当葛朗台无意中看到查理寄放在女儿这里的金光闪闪的匣子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瞪着金子的眼光”

②“瞪”的意思是睁大眼睛,本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在这里葛朗台的眼睛却瞪得可怕、厉害、非同一般。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

③接下来有哪两个动作?用得怎样?

——一“纵”一“扑”。葛朗台76岁的人了,身手是多么敏捷、迅猛,看似于年龄不符,实则和本性贴合。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纵”不“扑”又怎能成其为葛朗台呢?因此,“纵”“扑”的细节,既形象展现了葛朗台饿虎扑食、秃鹫擒鸡般攫取金钱的丑态,带有动态的夸张性;又揭示了他崇拜金钱、聚敛无厌的思想本质,体现了动机的真实性。

④作者在第一段已经给他下了一个评语,是什么?

——“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板书:抢]

B(语言)

①当女儿看到自己的亲人寄存的梳妆匣被父亲占有时,是什么反应?——阻止

分角色朗读这一个片断(“欧也妮四肢发抖。……‘她会的,老爷。’母亲说。”)

②欧也妮是如何阻止父亲的?

a。“是的,父亲,不是我的。这匣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寄存的东西。”

——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动,这实际上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可是对葛朗台先生来说根本不顶用,他是怎么辩解的?(“他拿了你的家私,正应该补偿你。”)

b。“父亲,父亲,看在圣母面上……我得原封不动地还他。”

——这是从宗教信仰的角度上劝阻,西方人非常信教,可是对葛朗台这样的人管用吗?不管用。他又是怎样讲的?(“看比动手更要不得。”)

c。欧也在手边抓到了一把刀子……“父亲,你

的刀把金子碰掉一点,我就用这刀结果我的性命。”

葛朗台什么反应?(“把刀子对着梳妆匣,望着女儿,迟疑不决。”)

——女儿拿做人原则、宗教信仰、甚至自己性命来阻止都没有用,看到黄金一切都抛弃了,这就是葛朗台在金钱和女儿面前做出的选择。

2。遗产

A(过渡)

①后来葛朗台把匣子还给了女儿,为什么?

——因为他的妻子可能死,如果妻子死去,他的财产会被女儿继承一部分。

②葛朗台认为如果把财产放手一部分交给女儿,会怎么样?

——“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说明他把钱看得像生命一样可贵。

③既然把钱让给女儿是抹脖子,想什么办法?——“决意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

[板书:骗]

④他是怎样巴结、诱哄女儿的呢?把巴结、诱哄女儿的句子划下来并齐读一遍。

——“他对她多么温柔多么体贴……常在女儿面前哆嗦。”

B(动作)

①“搀”

搀,扶持的意思。一般场合,都是年青人搀扶老年人,健康者搀扶体弱者。这里,一个76岁的长者去搀扶作为晚辈的年青人,真是悖于常理。

a。一个“搀”的反常动作,逼真地表现了葛朗台的什么独特心理?

——要守住财产,就得让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要让女儿痛快地放弃,就要讨得女儿欢心。为了守财,他不异以老迈之躯,低三下四,强作慈祥,骗取女儿的信仰。一个“搀”字,活画出守财奴的骗子本质。

②“慈祥”

a。他的眼神是什么眼神?——“差不多是很慈祥了。”

b。差不多,差哪一点?——眼神慈祥,内心不慈祥,少了点真诚,多了份虚假。

③“哆嗦”他常在女儿面前哆嗦,他为什么哆嗦?

——“哆嗦”是葛朗台故意装出一副可怜相,博得女儿的同情。

C(语言)

①“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

——说明他虚伪,他把继承遗产看作是小小的事,实际上他在内心却看作是大事,和性命一样的大事。他和女儿玩了一个花招。

②“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

——意思是说如果你爱你的父亲,如果你不要你的父亲受罪,就赶快把遗产放弃,不然你父亲就会像受罪一样难过

③“乖乖,这可不是我的事。——克罗旭,你告诉她吧。”

——他把这件事抛

在克罗旭身上,表明这些决定都是克罗旭安排的,他也是和欧也妮一样只是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说明他在继续欺骗女儿。

④“要是对你可怜的母亲,你肯无条件抛弃继承权,把你的前途完全交托给我的话,我觉得更满意。”

——在这里葛朗台提到了欧也妮的母亲,意在博取同情心,利用女儿对母亲的感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密室

A(过渡)

a。毕竟是80几的人了,葛朗台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了,这时欧也妮是怎样对待他的?

——“想到自己不久就要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了……鞠躬尽瘁。”点学生把这段文字读一读。

这就是女儿对待父亲的态度。父亲快要去世了,女儿对父亲格外的照顾、格外地眷念。可是这个父亲关心的是什么?金子、钱,守着的是装满金钱的密室。

B(概述)

把写他一天到晚守住财产的段落找出来,点学生读一读。

—“从清早起,……不时用手摸一下。”[板书:看]

C(语言)

把他一天到晚念叨的几句话划下来,点学生读一读。

“裹紧,裹紧,别给人家偷了我的东西。”“在那里吗?在那里吗?”

“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

这个人快死了,女儿这样照顾他,他心里有没有暖和?没有。有没有父女感情?没有。这时唯一能给他安慰的是金子和钱。

4。十字架

A(动作)

临死的时候什么能打动他?镀金的十字架。只有黄金能打动他,一把抓住十字架。“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板书:抓]

B(语言)

这时女儿最希望的是什么?希望父亲在临死之前衷心祝福她。这个父亲不祝福,他讲的是一句什么话?齐读一遍。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他迫不得已要到“那边”去,等到女儿也到了“那边”再把钱交给他。自己死了之后女儿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这个世上生活怎么办他没有想过,他至死念念不忘的还是金钱。

小结:葛朗台对于钱财进行了不择手段的

获取,如“抢”、“骗”、“看”、“抓”,这一切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守”。“守”在这里的含义我认为不是简单的看护、看守的意思,而是不断的获取、强烈的嗜好和疯狂的死守。

(三)“奴”

A。(引导)

如果葛朗台的守财是依靠正当的手段获的,是建立在顾全亲情的基础上的,这些钱是用来消费、享受或者赈灾、济贫的话,那么葛朗台应该说过的是一种非常快乐的生活,他也可能享受到亲人间的天伦之乐。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他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这里补充一些葛朗台平时生活的材料。

葛朗台住的是破旧的阴暗的房屋,吃得极其俭省,不允许买肉吃。家里不允许同时点两支蜡烛。不管春寒秋凉,每年冬天实在熬不下去了才点上壁炉取暖,春寒料峭的时候就要熄火。这一切都是他的“守财”的本性惹的祸。

B。(思考)

把葛朗台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相比,看看他有什么,而我们没有;我们有什么,而他又没有?

——他有很多钱,多到什么程度呢?《项链》中玛蒂尔德奋斗了10年才偿还清了一挂36000法郎的项链,而葛朗台的财产达20xx万法郎之多,需要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中产阶级奋斗5000年。但是葛朗台除了有那些钱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我们没有他那么多的钱,但是我们有的是和父母兄妹的亲情、和同学朋友的友情、和老师的师生情……这些都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

葛朗台占有金钱却不懂得享受金钱可能带给他的乐趣,他支配金钱又被金钱所支配,他既是金钱的主人,又是金钱的奴隶。

[板书: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葛朗台很穷,穷得只剩下钱了。尤为可叹的是,是钱葬送了葛朗台的命,而这些钱葛朗台一分也带不走。而我们很富有,我们拥有许多非常宝贵的东西,它们都是一些无价之宝,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甚至我们后来的人。

说到这里,有一个很古老的填空题,请大家做一做:

题目:金钱能买到,但买不到。

——房屋,家庭;药物,健康;伙伴,友谊;书籍,知识;娱乐,快乐;婚姻,爱情;官职,民心……

二、小结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葛贪婪、吝啬、专横、凶狠、虚伪,带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特点。他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以致这个大财主的家庭没有任何幸福可言,相反成了一个“苦难的家庭”。他又是一个十足的拜金主义者,在他的一生中,占有金子是唯一的内容。

三、概括小说主题

生讨论,师点拨。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描写葛朗台这个极端自私、极端贪婪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的拜金主义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巴尔扎克娴熟地运用了漫画式的夸张手法,运用幽默离奇的语言,刻画出一个极端贪婪、吝啬的变态人物形象,让人觉得既荒诞可笑,又真实

可信。这个可憎的人物是由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土壤成就的。在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我们每一个文明人都应加强自身修养,远离铜臭,与时俱进!

四、拓展阅读

虽然葛朗台很有钱,但葛朗台住的是破旧的阴暗的房屋,吃得极其俭省,不允许买肉吃。家里不允许同时点两支蜡烛。不管春寒秋凉,每年冬天实在熬不下去了才点上壁炉取暖,春寒料峭的时候就要熄火。这一切都是他的“守财”的本性惹的祸。

葛朗台占有金钱却不懂得享受金钱可能带给他的乐趣,他支配金钱又被金钱所支配,他既是金钱的主人,又是金钱的奴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葛朗台很穷,穷得只剩下钱了。尤为可叹的是,是钱葬送了葛朗台的命,而这些钱葛朗台一分也带不走。而我们很富有,我们拥有许多非常宝贵的东西,它们都是一些无价之宝,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甚至我们后来的人。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