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26 10:38:54

第1篇: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认识汉字多动脑”是语文出版社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二的教学内容。教材提供了三组同音形近字:“蜂锋峰”、“永咏泳”、“燥躁噪”。每组字都列出了拼音,每个字下面有词语,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字形、字义方面加以比较。三组字下面是一首顺口溜,介绍了区别同音形近字的基本方法。教材编排从具体的例子入手,再加以归纳总结,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就能自主地认识和区分同音形近字,减少错别字。

设计理念:

激发识字欲望,探索识字方法,感受识字乐趣,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设计思路: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教材编排特点,创设识字情境,营造宽松的识字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现汉字的规律,探索识字的方法,感受识字的乐趣;鼓励识用结合,力求拓展识字空间,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教学目标:

1、认识“峰、锋、泳、燥、躁、噪”6个生字以及由这6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会正确书写“咏、泳、游、峰、锋、蜂、蜜”7个生字。

3、能发现本课生字的特点,初步掌握区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7个生字。

2、发现、理解和掌握识记同音形近字的规律和方法,并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本课同音形近字。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识字欲望。

播放课件,讲故事,随故事情节出现本课生字词。

二、发现规律,探索方法

(一)我发现

1、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2、说说为什么这样分。(说出自己所发现的本课生字的特点和同音形近字的规律)

(二)我会认

1、指导学习第一组生字。

⑴自主学习。

⑵检查汇报。

⑶小结识字方法:利用偏旁来记字,根据意思来记字。。。。。这些都是认识和区别同音形近字的好办法。

⑷读顺口溜。

2、小组合作学习另两组生字。

⑴请同学们用上面所总结的方法来学习这两组生字。(小组合作)。

⑵全班汇报、交流合作学习情况。

(三)我会写

1、指导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

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生字。

(四)我会用

做“学用结合”闯关游戏。

三、拓展延伸

我会找: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组同音形近字,并且找到了怎样记住和区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其实,在我们学过的生字中,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同音形近字(大屏幕视频),请同学们回家后,再自己去找找这一类的字,把它们收进你们的识字采集本中,看谁找得多,识记方法好,记得劳,会运用。

第2篇: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重点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难点多角度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

教学设计

一、导入并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夸父逐日》使我们认识了一位神话英雄,《共工怒触不周山》将引领我们走进远古神话的战争之中。请看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二、指导自学(2分钟)

1.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弄懂词句的含义和全文内容;

2.借助《学习与》等资料,了解作品及人物.

3.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0分钟)

四、检查自学效果,并引导学生更正(10分钟)。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帮助更正读音并读朗读时的节奏和感情提出看法。

2.学生把原文抄在黑板上,请同学逐句翻译。其他同学翻译质量。

3.理解原文大意,并把此故事讲听。

4探究,加深理解

师:本文章写的是一场战争。与我们以往了解的战争描写有所不同,它没有写战斗场面,没有写战争规模,甚至没有写战斗过程,那么主要抓住了战争哪一角度,共工哪一方面,即文中的哪一字来写的呢?

生:怒。

师:“怒”反映了共工怎样的心理状态?

生:不顺心。

师:从“怒”中,你看出了什么?(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设计思路:

a.从“怒”看其表现——“触”

b.从“怒”看其后果——天柱折地维绝

c.从“怒”看其战斗过程——激烈

(文中并没有写,但是从“怒”中,我们不难看出共工的心不甘,且造成了如此破坏性的后果,如此神勇,想想他与颛顼的争斗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斗场景究竟是怎样的?可小组交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把握神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d.从“怒”看其人——你觉得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豪气、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

2、再读感悟

在朗读时,应读出共工的那种心不甘,那种愤怒之情,那种地动山摇只势!

a.自由读

b.指名读

c.男女竞赛读

3、我们从共工身上学到了什么?面对挫折、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挑战)

五.主题探讨:

去掉神话色彩,还原本色。(即去掉文中的想象和夸张)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哪些内容?

a.远古时期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

b.先祖对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

主题:文章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六、作业

1.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把它写成一短文。

2.背诵课文。

3.课后题三

板书设计

共工怒触不周山

争帝----触山------柱折-----维绝-----天倾-----物移-----地陷-----尘归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时间是宝贵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交流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2、出示课题

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交流预习情况。

2、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外婆一共谈过几次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谈的?为什么要这么谈?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

(1)理解:心里不只是焦躁,还带着几分悲戚。

领会当时急切、悲怆的情怀。

(2)结尾句:“我知道……”

①说说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②理解课题含义

四、说话训练

说一个自己(或者别人)“留住太阳”的故事。

五、课外拓展

阅读主题是“留住今天的太阳“的其他读物。

第4篇: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4、《微笑着承受一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康复”、“意外”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桑兰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2、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师选择板书。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通过猜字,记忆生字。

3、检查

(1)出示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了解生字的掌握情况。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a、重点理解:

失声痛哭:控制不住而大哭起来。

剧痛:剧烈的疼痛。

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

大汗淋漓:汗水向下滴。

b、学生提,并当场解答。

4、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5、谁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指什么?用笔画出有关句子。并指名回答。

6、默读课文,画出表现桑兰坚强的语句,再读一读。

三、小结

桑兰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天大的不幸”,为什么还能微笑呢?她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并齐读。

2、指导,注意:

选:注意笔顺。 摔:注意右上的左右两边。

套:注意中间有三横。 疗:最后一笔为“竖钩”。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过渡:17岁的桑兰为什么能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有什么样的精神呢?

二、精读课文2—3自然段

投影出示:

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1、齐读。

2、桑兰的美好人生是什么?自由轻读第2、3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画出最能体现桑兰人生美好的词,有感情地读。

4、“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这句话什么意思?这对于桑兰来说意味着什么?

5、指导朗读。

三、精读4—7自然段

1、桑兰是怎样面对这天大的不幸的呢?

自由轻声读第4—7自然段,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指名读最后一段。

2、再读4—7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她用无比的勇气承受着一切,她以一贯的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的句子。

3、讨论交流。

(1)出示:队员们看到桑兰的伤势后都忍不住失声痛哭,而桑兰却表现的怎样?

指导用坚强的语气朗读,品味。

(2)每天上午和下午,医生都要给桑兰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是什么意思?用“康复”造句。当医生给桑兰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桑兰总是怎样做?

指导朗读。

(3)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桑兰可以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但有谁知道,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

你觉得怎样读才感人呢?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品格的桑兰大姐姐,她为所有的瘫痪者做出了榜样,也为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做出了表率。

2、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默读全文,完成填空。

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然而她用( ) 的毅力, ( ) 的精神,( ) 承受( ) ,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二、仿照第4自然段,想象作文。

1、出示第4自然段,分析

(1)默读,看看每一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

2、出示第5自然段,想象仿写。

(1)指导朗读。]

(2)请你在桑兰的刷牙、穿衣、吃饭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3、生想象作文,师巡视指导。

4、生交流、反馈。

三、作业

1、造句。

(1)康复——

(2)意外——

2、在下面句子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1)桑兰 忍着剧痛配合医生, 轻轻哼着乐曲。

(2) 前来探望的队友们失声痛哭, 桑兰没掉一滴眼泪。

(3) 桑兰是个坚强的小姑娘, 她能微笑着承受一切。

板书:

微笑着承受一切

美好人生

天大不幸 坚强

微笑着承受

5、《雪儿》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及以下词语:体内、木板、紧贴、赶紧、医生、病人。

2、默读课文。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诊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朗读感悟教学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实物听诊器。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感知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听诊器)同学们,请你们看这是什么? (这就是医生给病人看病时经常用到的听诊器。)(板书:听诊器)

2、(简介听诊器)它叫听诊器,可以听到人体内的各种声音,比如:呼吸声、心跳声。鲁班发明了伞,谁发明了听诊器?又是怎样发明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15、听诊器的由来)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正音。

2、读准字音。 翘舌音:诊、治 后鼻音:胸、腔 f 、 h区别:肺、核、划

3、交流记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了——————疗 反——————板 尊——————蹲 昆——————棍 空——————腔 斤——————析开——————研 交——————效 换偏旁: 珍——————诊 孩——————核 浇——————跷 揍——————凑 游戏识字:板:用木头当板子内:一个人走进去了 弯:一个人弓着腰 克:十个兄弟站在一起

4、自由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5、小组互相检测生字的认读。

出示写字卡片

1、读准字音。(方法同上)

2、给生字找朋友,进行扩词。

三、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学生课文的朗读,并指导长句子的朗读。如:(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而痛苦地死去。)

(雷奈克/每天都用小木棍/仔细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研究,作出诊断。)

3、学生小组探究课文写了什么事?

四、指导写字

[说明;生字放入田字格中]

1、分类指导,师示范并提示。 左右结构的字:“吸、板”注意左窄右宽,“木”作偏旁捺要点,“吸”右边只一笔。

上下结构的字:“克、变、紧”注意上短下长,“弯”的下边是“弓”。

半包围结构的字:“近、病”里面要写宽些。写好“辶”

2、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3、作业展览。

五、作业

抄写字词。

板书设计:

听诊器的由来

效 疗 研 板 蹲 棍 腔 析

诊 核 跷 凑

内 弯 克

第6篇:语文教案

一、设计简述

纵观小学一到六年级的课文的文体,诗歌只占了极为少数的一部分,而在诗歌中古诗的学习又占了多数。儿童诗作为一种专门为儿童所创作或是儿童自己创作的诗歌,它对儿童语言、情感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的学习绝不能只局限于文本,考虑到儿童诗的重要性,有必要引进课外的内容来丰富学生的语言体系。

所教的学生处于二年级的学习阶段。学生到了二年级,随着字词的积累,阅读量的增加,想象力的发,、情感的丰富,学生有想通过书面方式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欲望。儿童诗因其简短、自由、充满想象的特点,可以让其成为儿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想要能够运用,学生对其特点、写法等方面的粗浅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猜诗、实物感知、填补诗歌等方式,体会儿童诗中运用拟人修辞方法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带动作诵读、使用电子白板交互功能等方式,感受儿童诗有趣的格式。

(3)通过微课学习、模仿、合作创作等方式,激发兴趣,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奇思妙想。

3.教学环节

(1)课前诵读 引出主题;(2)汽水先生 领生入门;(3)玩转童诗 趣味乐读;(4)创意雨点 趣味分享;(5)小结诗趣 推荐阅读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诵读 引出主题

1、课前诵读古诗。

2、引出课堂主题。你们特别厉害,能够背诵这么多古诗啦!其实,诗歌中除了古诗,还有一些专门为小朋友写或者小朋友自己写的诗呢!它叫——儿童诗。如果要你在儿童诗的前面加一个形容词的话,你会用什么呢?瞧!傅老师觉得儿童诗是——好玩的。想不想我们一起去玩一玩?

【评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拽和及时书写的效果,及时记录学生的发言,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儿童诗的距离,为接下去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汽水先生 领生入门

1、自读猜测,反馈结果。出示儿童诗,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猜。全班交流时和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并且说明是从哪里知道的。揭示谜底:原来,这位先生就是像雪碧、可乐之类的“汽水”呀,我们来和它打个招呼吧!

出示:

跟你握握手

你就冒气

请你脱脱帽

你就生气

干干脆脆

一口把你喝下去

看你还

神不神气

2、感受事物,读出好玩。

(1)冒气。通过摇晃汽水,学生观察变化,读好诗歌一、二两行。

(2)生气。请学生仔细倾听汽水经过摇晃后打开盖子所发出的声音,理解汽水先生“生气”的样子。读好诗歌三、四两行。

(3)干干脆脆。呦,这汽水先生的火气还挺大,不过我们的小作者才不怕它。你瞧,他是怎么做的?(指导朗读:干干脆脆)

3、感受儿童诗的.有趣。加上动作读好整首儿童诗。教师总结:我们都读得很开心,是呀,儿童诗就是这么好玩,可以写一写我们熟悉的东西,而且在写的时候,你还可以像这位小朋友一样把它当作人来写呢!这就叫——拟人。

【评析】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渐变功能,隐藏谜底——汽水。教师讲到相应内容时,随即点击,增加神秘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在这种神秘感中感受到了儿童诗的趣味性,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玩转童诗 趣味乐读

1、自读猜测,填充儿童诗。哎呦,这位淘气的汽水先生,竟然一不小心把桌上的墨汁打翻了,好多都看不清了,我们只能来猜一猜了。当学生在猜测中遇到困难,可让学生倾听鼓声。

出示:

怕打的小孩

是一个怕打的小孩,

当你轻轻地打他,

他就 地叫:

疼!疼!疼!

当你 地打他,

他就高声喊:

2、填充诗歌。你能试着填一填这些脏的地方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书写。师生合作朗读完整的诗歌。

3、感受儿童诗乐趣。儿童诗就是这么自由,这么充满想象力,我们想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

4、感受儿童诗格式趣味。汽水先生带着他的这位好朋友,要坐火车去旅行啦!

出示:

火 火 火 快 快 快 气 气 气 到 到 下

嘟 嘟 嘟

车 车 车 跑 跑 跑 强 强 强 了 了 车

猜一猜:这首儿童诗应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教师画出火车头的样子,请学生画完整。师生合作表演朗读。儿童诗有趣吗?总结:是呀,在创作的时候还可以用一些好玩的格式呢!

(四)创意雨点 趣味分享

1、听音识物。汽水先生和他的朋友坐在火车上,忽然,他们听到了一阵熟悉的声音(播放雨声)。你听到了什么?闭上眼,倾听教师配乐朗诵。

师配乐朗读:

雨点

雨点落进池塘里

在池塘里睡觉

雨点落进小溪里

在小溪里散步

雨点落进江河里

在江河里奔跑

雨点落进海洋里

在海洋里跳跃

现在请你睁开眼睛,各位小雨点,你们刚才去了那么多地方,最喜欢的是哪儿呀?请说的小朋友带读,配乐齐读。

2、回忆生活,想象雨点。你们观察过吗?小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他们又在这些地方干什么呢?我们试着说说

雨点落进_______________里,

在_________里___________。

3、小组合作,分享成果。播放微课,学习写法。学生学习写法后,自主创作。在展示环节分两种情况:(1)请打上五角星的小朋友读一读自己的作品(学生评),教师总结:原来儿童诗还可以大家一起来创作呀!(2)请个人完整创作一首诗歌的学生朗读(配乐读)交流好后,请你们将作品贴在你们小组的作品单上。你们小组如果完成了,你可以有礼貌地去看看别的小组的作品单(教师拍摄学生作品,导入白板)

(五)小结诗趣 推荐阅读

1、小结诗趣。看着这满满的作品单,你们感觉怎么样?是呀,这儿童诗其实一点也不难,还特别好玩呢!

2、推荐阅读。推荐诗集:《阁楼上的光》、《月亮唱的歌》、《一个孩子的诗园》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