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17 17:15:56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知道马良用神笔做了哪些事情,并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2.学习马良为穷人造福,为穷人除害的品质,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3.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如果你有一支神奇的笔,你会做些什么?有一个叫马良的孩子,他就用神笔做出了他想做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1课《神笔马良》。(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思考题。

①轻声读课文,读懂每一段话的意思。

②思考:马良用神笔为人们做了哪些事?哪件事使你最感兴趣?

③划出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交流自学思考题②题。

(马良用神笔为人们做了4件事:①画了一头大耕牛。②在监狱墙上画门救出穷人。③为农民画水车。④画大海、金山、大船、风,使大官沉到海底,为民除害。)

四、质疑

哪些地方读不懂、或有新的看法提出来。(师生讨论)

五、讨论

如果你得到了这支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能力,各抒己见。)

六、总结

1.同学们一个个不是马良,胜似马良,你们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实现。让我们把马良的言行牢记在心间。读一读你喜欢的课文内容。(指名有感情读课文。)

2.你应向马良学习什么?(热爱劳动人民,嫉恶如仇。)

七、作业

l.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八、板书设计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中午)(傍晚)

绿金色的草地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第3篇: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根据汉字构字规律进行识字。

2.感悟汉字偏旁表义的作用。

3.丰富学生的语汇,进行词语的积累。

4.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通过绕口令的学习,巩固汉语拼音中enɡinɡnɡ等的正确发音。

6.在动手做,用眼看,用嘴说,用笔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喜爱语文,乐于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感悟汉字偏旁表义的作用。

2.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在动手做,用眼看,用嘴说,用笔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喜爱语文,乐于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朗读音带、配乐带、录音机。

3.每名学生准备一瓶吹泡液,一支吸管。

四、教学时数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出示4个偏旁“木”、“扌”、“氵”、“艹”,请学生分成4个大组进行汉字归类。

2.把学生找到的字进行投影,并对照“有趣的汉字”看看找的对不对。(可以比书上找得多。)

3.读一读,想一想第一组字与什么有关。

4.读一读卡通人的话。

教师小节:汉字中,带有木字旁的字,大多与树有关。

5.观察后边的三组字:先读准字音,再观察每组字的特点,它们是带有什么偏旁部首的'字,与什么有关。(意图: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了解汉字构字的方法。)

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偏旁都能表示出字的意思,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点识字或选字组词。如:带有提手旁的字,大多与手的动作有关;带有三点水旁的字,多与水有关;带有草字头的字,多与草本植物有关。

7.你能说出几个偏旁,再说说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吗?

(二)词语超市。

1.出示第一、二行词语读一读,思考两行词语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又大又圆 又香又甜 又高又大 又瘦又小

又黑又亮 又白又胖 又说又笑 又蹦又跳

(特点:又又)

2.请你说说又大又圆的是什么?又香又甜的是什么?……谁又说又笑?谁又蹦又跳?

3.你可以在“又大又圆的西瓜”前边或后边再加进一些内容吗?

如:我有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或又大又圆的西瓜真好吃!

4.请你说说你喜欢哪个词语,为什么?(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

(三)写字板。

1.观察范字,注意间架结构。

(1)“国”和“围”是全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要先“进人”后关门。“国”里边的“玉”字,中间的“竖”要写在田字格的竖虚线上。“围”里边的韦字,注意最后写竖。

(2)“奋”和“香”是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边大一点,下边小一点,“奋”字上边的“大”撇、捺要写得飞起来,下边的田要写得扁;“香”字上边的“禾”竖要在竖虚线上。另外要特别注意,撇和捺一定要甩开笔,写出来的字才会好看。

(3)“细”和“绿”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特别是“纟”的书写是难点,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纟”在田格中的位置,从什么地方起笔,在什么地方收笔,只有认真看了才能做到认真写。

2.教师示范,用自己的书写影响学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纠正不良的写字姿势,鼓励学生写好字,并随机进行展示,用评价的方法调动积极性。

第二课时

(一)读绕口令。

1.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和插图读绕口令。

2.找出带有“enɡ inɡ nɡ”的字,进行读单音的练习。

洞、东、松、藤、动、铜、铃、停

3.从慢到快练习朗读。

集体读、小组读、个人读、比赛读,跟节奏读。

4.你还会其他的绕口令吗?说给大家听。

(二)阅读欣赏。

1.教师进行配乐朗读,请同学欣赏。

2.学生自由读,练习读准字音。

3.学生朗读,评读,互相学习,提高读的水平。

4.简单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5.由学生进行配乐朗读。

6.播放本课几种不同朗读风格的录音,使学生体会到:只要读得字音正确,有感情,使别人听后感觉到很美,就是读得好,不必强求一致。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吹泡泡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吹泡泡的游戏好吗?

板书:吹泡泡

(二)活动过程。

1.仰头轻轻地吹,观察泡泡的大小,颜色、形状。

2.仰头用力吹。观察这次吹出的泡泡的数量与刚才有什么不同,哪一次更美?

3.所有同学一起吹,观察此时空中变成了什么样?赶快试着吹一个泡泡。

4.你喜欢吹泡泡的游戏吗?

(三)指导说话、写话。

先让同学按照以上活动步骤分别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然后再连起来说。教师板书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解决写话中的难点。

颜色:每个泡泡都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非常美丽。

形状:有的……有的……还有的……

大小、数量:一串串、大大小小。

(四)学生练习说话。

1.在小组中练习。

2.各小组推举出一名代表在班里说一说。

(五)学生练习写话。

学生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不强求一致,教师巡视指导。

(六)讲评。

1.请小组同学互评互改。

2.挑出一段写得较好的,全班共同修改。

第4篇: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懂得在新的一年里,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2、能看图说几句话到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了解图的主要内容,并能看图说几句话到一段话。

教学难点: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有顺序他说几句话到一段话。

三、教学准备

放大挂图一幅、新年老人服饰、礼物袋。小朋友汇报的成绩道具若干。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练习说一句完整的话。

师:新年的鞭炮声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新年老人向我们走来了。

(1)出示挂图,练习用下面句式说一句话。

“谁,怎么样地走来,来干什么?”

(新年老人,扛着一大袋礼物,笑眯眯地向我们走来……)

(2)小朋友看到新年老人来了,多高兴啊!会怎么欢迎他呢?

(xx说:“新年老人,您好!”

“欢迎您!新年老人!”

“祝您新年快乐!”

“祝您健康长寿!”

“您好!新年老人。”)

(3)出示课题。

2、看图练习说话。

(1)指导看图。图上有哪些小朋友在欢迎新年老人?(可以给他们取名。)

小朋友们手上拿着什么?他们会对新年老人说些什么?

(2)在四人小组中向新年老人汇报。

(3)想一想,新年老人听了小朋友的话,心里怎么想,他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4)同桌互说。要求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的实际来提。

(5)表演说话

A、先自己准备,你向新年老人说什么?

B、老师扮演新年老人,指明几个同学上台共同表演。集体评议。

C、分小组表演说话。推荐一人当新年老人,其他学生向新年老人说的话不能重复。

D、分组上讲台表演,集体评议。

(6)总结

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向新年老人汇报了自己一年来的进步。新年老人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按新年老人提出的要求去做,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学习本课11个生字,一个认读字“雏”及新词。

用融洽、眼花缭乱造句。了解鸟岛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鸟的乐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妙。

教学重点:了解鸟岛的神奇、美丽,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悟写法,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鸟岛的神奇

查阅资料:青海湖及鸟岛相关资料。

教学具准备:投影

教学课时数:2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理解有关词语;欣赏图片《鸟类》;默读课文,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一、激发情趣,引入课文:(看鸟类的图片)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全文,解决字音的问题。

2、互相读书,正音,读通顺。

3、自己独立读,画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疑

4、检查预习情况:字、音、意、词、质疑问题。

5、交流重点词:碧波万顷、锦绣画卷、踱步、融洽、小巧玲珑 、幼稚、时而疏

三、默读课文,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什么意思?

第一自然段: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鸟岛。

第二自然段:鸟岛上鸟非常多,景色令人眼花缭乱。

第三自然段:鸟岛上的鸟很团结,遇到敌害会共同抗敌。

第四自然段:黑鹰来犯,岛上所有的鸟纷纷起来迎敌。

第五自然段:群鸟打败两只黑鹰。

2、哪几自然段讲了同一件事?(3—5自然段)

3、如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的话,你认为应该怎样分?

4、请三个同学分部分读课文。

四、作业;朗读课文;练写生字词语。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鸟岛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鸟的乐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妙,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参观鸟岛。

(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游客,积极的参与活动,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去学习课文。)

2、齐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1)鸟岛在什么地方? (2)为什么叫“神奇的鸟岛”?

二、学习课文了解鸟岛的神奇、美丽,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1、带着问题自己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2、 逐个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问,再去文中找答案,在质疑中困惑,在解疑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个过程犹如放风筝,线在老师手中,但风筝仍能感到在空中放风的乐趣,这样的设计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问题(1)鸟岛在什么地方?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说说,你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的,请你来读

(2)、你们知道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3)、填空:鸟岛在( )

4、为什么说鸟岛是神奇的呢?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找从哪儿感到鸟岛的神奇?

(2)指名说说

师随机板书:鸟多 鸟岛保卫战

(1)课文从那几方面介绍了鸟多?

(2)你都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鸟多?并把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天空中 :通过眼花缭乱写鸟多。

(1)理解眼花缭乱:A、一群群 一幅幅 多

B、红的、蓝的、白的、花的 色彩多而纷繁

(2)引导学生读课文并谈感受,注重学生自己的理解。

地面:抓词体会 "满岛""插足""各种各样"

加上各式各样的鸟蛋,大的小的花的,出现在你的眼前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

(再次体会眼花缭乱)读

湖水里:体会鸟多。"大概"及湖水中鸟的种类多。

(3)、结合图体会,并进行语言训练。

还可能有什么样的鸟呢? (句式 ;样子-鸟名 或鸟名-样子)

(4)老师与学生对读并不断交换角色读。

3、感悟介绍方法:

(1)如果把眼前这情景向朋友作简单介绍,你觉得用哪句合适?

(2)如果作具体介绍呢?

小结:以读理结构并小结。老师读第一句,分组读三部分。

鸟岛保卫战 #爱鸟的心齐,赞鸟的英勇

1、读为主,读中说,读中悟

①"鸟岛保卫战"是如何进行的 _?

②从哪你感觉出鸟岛是神奇的?

2、划出群鸟的表现并体会。

3、分角色读:两个同学当黑鹰,部分同学分别当大

雁、斑头雁、鸬鹳,再次领略这神奇的景象。

4学生自由选择方式把精彩的景象呈现给大家

三、交流资料

鸟岛多么神奇!你还知道哪些更神奇的景观告诉大家。

第6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第一、第三幅图的内容和联系,想象第二幅图的内容。]

2、能把三幅图的内容连起来编一个故事。

3、先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再写下来。

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完整、清楚地叙述一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明确要求

1、自己读一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再和小组同学相互交流讨论,弄明白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本次习作的要求是:

(1)仔细观察一、三两幅图,了解两幅图画的内容。

(2)思考这两幅图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3)想象第二幅图的内容,并在脑中浮现画面。

(4)把三幅图的内容连起来编一个故事。

(5)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三、指导习作

1、仔细观察一、三两幅图,想想每幅图中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讨论交流。

2、这两幅图之间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把自己的想法和好朋友商量。

3、想象第二幅图的内容应该是什么?

(1)自己想一想,说一说。

(2)在四人小组中相互交流、补充。

(3)全班交流、评价。

通过师生的交流、评价,使学生明白:第二幅图的内容是不固定的,只要想象合理,能和一、三两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就行。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想象得越新奇、越有趣越好。教师对那些想象丰富、表达清楚流畅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4、把三幅图连起来按一定的顺序,发挥想象练习编写故事。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大胆想象,把故事内容编写得更丰富。

(1)自己练习编写故事。

(2)同桌或找朋友互相交流自己编写的故事。

(3)互相评价、补充、修改自己编的故事。

(4)学生自愿把自己编的故事在全班同学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做相机的评价和指导。

5、学生把自己编的故事写下来。

四、修改自己的习作。

1、修改自己的习作,读一读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等。

2、学生之间互相修改习作。

3、展示交流成果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指导。

4、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5、誊写修改后的习作。

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背诵古诗的兴趣。

2、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自主积累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师生一起收集自己喜欢的古诗。

1、读一读,背一背自己收集到的古诗。

2、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收集的古诗。

3、从大家收集到的古诗中挑选自己特别喜欢的一、两首认真练习朗读,争取能背下来。

二、组织古诗朗读会

1、在小组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小组同学互相评价、练习。

2、组织古诗朗读会,每位同学朗读自己挑选的古诗。

3、组织大家评一评谁读得好,请他们给大家介绍经验。

三、诗配画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给诗配上恰当的插图。

2、举办一期“古诗欣赏”墙报。

3、组织学生一起欣赏、评价“古诗墙报”,增加语言积累。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