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12 17:12:55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内容,通过烤鸭了解北京的饮食文化。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理解重点句子,小组学习作者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以及采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挂炉烤鸭的烤制过程,体会作者对全聚德烤鸭的偏爱。

2.理解重点句子,揣摩并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题

同学们都吃过鸭子,鸭子怎么吃吃?

(生:略)那么哪里的烤鸭吃?

(生:北京)是啊,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北京烤鸭真遗憾!”今天我们就走入北京,来细细地了解和品味一下这道北京特色的名菜——烤鸭。

(出示烤鸭图片)师生书写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既然大家都喜欢烤鸭,那你知道正宗的北京烤鸭是怎么制作的吗?你了解烤鸭的历史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烤鸭的哪些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学生交流)

三、品读,感悟

(一)焖炉烤鸭法:自由读第2自然段,简要地说说焖炉烤鸭的制法。(出示图片,便宜坊)

(二)挂炉烤鸭法:

1.和便宜坊的焖炉烤鸭相比,全聚德的挂炉烤鸭更具特色(出示挂炉烤鸭图片)。所谓“一炉百年的火,铸成了全聚德,天下第一楼,美名遍中国”,那么全聚德的挂炉烤鸭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请大家按照自学提示,自学第4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一)

2.汇报交流。(根据汇报内容,教师相机板书:光洁、闪亮、细腻、香酥)

3.(出示烤鸭的图片)一盘盘烤鸭,光洁,闪亮,色泽诱人,看了让人馋涎欲滴,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生:想吃、美味等。)

4.品读重点句子:是啊,正如作者所描述的,(出示句子:如此,烤出的鸭子像枣红色的绸缎一样光洁、闪亮、诱人;口感细腻、香酥、皮脆、肉嫩。)

(1)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鸭子的美味的?

生: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出炉的烤鸭比作枣红色的绸缎,将鸭子的色泽外观描绘得很形象、很诱人。

师:说得好,抓住了说明文学习的重点。

生:这句话中使用了“细腻、香酥、皮脆、肉嫩”这几个生动的词语,把烤鸭的口感形容得恰到好处,让人禁不住想流口水。

师:大家同意吗?看来,咱们班有很多爱吃的孩子。

(2)指导朗读:面对这么香酥、美味的烤鸭,谁能用自己的声音把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

5.小结:我们通过学习、欣赏,已经对挂炉烤鸭的过程了解得很清楚,那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究竟按照什么顺序把文章写得这么清楚的呢?(按照原料、燃料、过程、出炉的顺序一一介绍)

(三)烤鸭的吃法。

1.全聚德的挂炉烤鸭之所以驰名中外,除了它独特的制法,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这么香的鸭子怎么吃呢?谁能说说你打算怎么吃?

2.地道的北京烤鸭,地道的北京人怎么吃呢?轻声地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吃时的情景。指名读。通过读课文我们了解到北京人怎么吃烤鸭?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的,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迟到、早晨、稻田、稻秧、赶紧、拉住、牛绳、小声、发生、表扬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看图运用“赶紧”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按“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的句式把句子写完整。懂得要爱护庄稼的道理。

2、教学难点:“迟、晨、绳、紧”是字音难点。“紧、稻”是字形难点。正确理解秋生上学迟到与老师表扬秋生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迟到、稻田、稻秧、牛绳”等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1-2 两小节

教学过程:

一、审题激趣。

1、出示课题: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提问:这题目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问话)(提示:课题中问句不用标点符号)。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问句?(怎么)

2、你读了这个题目觉得想提出什么问题?(1、谁问谁?2、你指谁?3、为什么会迟到?4、迟到后怎么样?)

二、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听老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要求边听边标好小节。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思考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碰到生字多拼几遍,分析字形,读句子想意思,提出不懂得地方。

2、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用生字卡片认读字词。

四、学习课文1、2 两段。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第一节的课文投影,看投影,这是什么地方?田里种着什么?你知道稻秧有什么作用吗?(稻秧长大了就是稻子,稻子成熟了就是谷子。谷子碾成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了。)

(2)、秋生上学路过稻田看到了什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情怎么样?(秋生看见牛在吃稻秧,他想不能再让牛吃下去了,稻秧吃掉了,稻子颗粒无收了。)

(3)、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幅图?指名读读第一段,现在老师把着段话修改以下,你觉得好不好。补足人称,让学生明确人称要用的恰当不要罗嗦。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早晨,秋生在上学路上看见一头牛在田里吃稻秧。于是他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幅图。

2、学习第2段

(1)出示第二段插图,提问:秋生在干什么?(拉牛绳)

(2)请大家找出课文中写这幅图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3)比较句子:

秋生赶紧跑过去,拉去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秋生跑过去,拉住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一句话好?为什么?“赶紧”可以换成什么词?(板书:赶紧)

(4)齐读这一句话,注意读好“赶紧”一词。

(5)再看图,说说秋生是怎样把牛拉出稻田的?(低着头,伸着双手,把绳子捏的紧紧的,撑着脚,脸也涨红了,说明很用力。)

(6)、指名读第2句话,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会跟他说写什么?请你好好好想一想,同桌一人当秋生一人当放牛的人说一说。

(7)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后,为什么“马上”向学校跑去?着有说明什么?(秋生担心上学迟到了。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学习,遵守学校纪律的好学生。)(板书:马上)

(8)集体读这一节。从这一节我们可以知道秋生是个怎样的好孩子?(板书:爱护庄稼遵守纪律)

五、作业。

1、课堂作业(1)

2、练习朗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讲读课文3、4小节,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的,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结合口头扩词、和难点字形分析。

2、填空:(),秋生去上学。他路过(),看见一头牛在()吃(),()跑过去,()牛绳,把牛牵到(),交给(),马上向()跑去。

二、学习第3、4段。

1、教师读第3段。(漏掉“奇怪地、小声地”。)

2、刚才老师读的和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去掉这两个词,句子通顺吗?既然去掉这两个词句子仍旧通顺那为什么还要加上去呢?

3、四人小组讨论“奇怪地、小声地”的作用?(奇怪地:说明秋生从来都不迟到,爱学习;小声地:说明秋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对自己迟到感到惭愧,做了好事不夸耀自己。)

4、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5、如果你是秋生,你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自由说---指名说)课文为什么没有把秋生的话写出来呢?

6、秋生告诉老师后,老师是怎样对待秋生的,一起读读第4段。思考:老师为什么反而表扬了他?先学生自由说,后出示练习填空:

秋生不让牛吃(),他爱护庄稼,所以老师()他。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你学懂了什么?先自由说----再给出帮助: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要向秋生学习,做一个()()的好孩子。

2、但是,我们生活在城市,见不到庄稼,那么我们该从那些方面做起呢?

(保护绿化,小区内的花草树木)

3、朗读课文,完成有关作业。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2、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把句子写完整。

3、能根据提示简单的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并听写。

1、认读生字卡片,你认为最难记或容易写错的字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2、学生自己指指、写写,准备听写。

3、听写生字词。

二、句式训练。

1、出示例句:

(1)一头牛在田里吃稻秧,秋生赶紧跑过去,拉住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2)一位老奶奶摔倒了,胡小春赶紧跑过去,把老奶奶扶起来。

思考: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可根据颜色的相同来进行归纳。

2、比较后教师归纳并板书: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

3、看课堂作业6的三幅图,按句式说话。(自己准备,互说、指名说)

4、完成造句的表格。

发生什么事,谁赶紧怎么样。

三、复述课文。

1、按板书复述课文。先准备同桌互说指名复述。

2、看图想象复述。准备优生情景表演,学生评议;同桌互说,指名复述。

四、完成作业。

提示:(1)秋生看见牛在吃稻秧怎么想?怎么做?把牛牵到路边,交给放牛人时会怎么说?放牛人接过牛绳会怎么说?

(2)老师见秋生上课迟到会怎么想?怎么问?秋生怎样告诉老师上学路上发生的事?老师听了秋生的又会怎样表扬他的?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庆龄的故事。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课后分析: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⑴谁学下棋?

⑵怎么学下棋?

⑶学得结果怎么样?

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导课激兴趣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并齐读课题)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a.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师生共同质疑答难。(此时重点解决理解字词的问题)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理脉络

4.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5.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的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已经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美读入情境

1.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时,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阅读选读课文《生命的药方》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进行词、句训练,体会句子语气的不同。

2.积累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3.阅读介绍浣熊的短文,扩展知识面。

4.练习猜谜,并说己的根据,激发学生猜谜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1.理解个别成语的意思。

2.培养学生的交流及合作。

教学准备:动物图片,课前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1.练。

(1)仿写句子。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小组、全班交流,要注意肯定学生所填的新颖答案。

(2)用带点的词语说句子。

a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再相互说说、评议,看谁说得正确、恰当。

b适当补充一些关联词语,做扩展练习。

(3)体会句子语气的不同。

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加上不同标点符号的句子,体会语气。小组试读、全班交流,评议,教师讲解。最后学生再试着用句号、问号、叹号分别写一句话,同桌互读,体会句子语气的不同。

2.日积月累。

(1)先出示缺少动物名称的成语及12个动物图片,让学生帮动物找家,选择试填。

(2)学生试填后,互相交流,然后读一读这些成语。

(3)学生质疑,这些成语中哪个词语的意思不太明白,师生共同讨论、释疑。

(4)“动物成语之最”小竞赛。看谁知道的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时间:

教学流程:

1.知识窗。

先读一读文章的内容,同时欣赏浣熊图片,理解浣熊名字的由来,从中感受它的可爱。同学之间可相互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的由来的小故事。

2.开心一刻。

(1)自读谜语,读通读顺。

(2)小组互读,试猜谜语。

(3)推荐代表,全班汇报。

(4)扩展:教师或学生出有关动物的谜语,共同猜。

(5)选一则谜语背下来,回去说给家人或小朋友猜。

第7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先扶后放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 甘为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第二则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布衣”的含义,结合人物的情绪变化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教学准备: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板书课题)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说说这布衣元帅指的是谁?(出示课件) 质疑:你觉得元帅平时的衣食住行会是什么样?布衣指的又是什么? 引语:徐向前为什么会被称为“布衣元帅”,我们一起到文中去了解一 下。

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现在我们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文情况: 边听边思考:1、指出读错的字音。 2、用心观察这篇课文与以往所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师:其实3个小故事表达的都是同一个主题,那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课件)这是全文的总起段。在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两个词语最能概括徐帅的精神品质。(板书:功高盖世、朴实无华)能用上这两个词语,说说课文的 主要内容吗?

精读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

这三个故事中哪个故事充分体现了“徐帅比普通人还普通的布衣情怀”?我们就一起走进《看门老人》请大家看阅读提示。 (一)默读“看门老人”这个故事:画:新娘在去见徐帅时想到了什么?令她没想到的是什么? (做好标注) 想:从新娘的想法前后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 读:结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新娘想法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第8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诗中3个生字,会认1个生字,

2、熟读课文,自学理解生词:深处,解缆,踏停蛙鼓,暮雾等,了解。

3、理清作者的行进路线,让学生借助想象,通过对诗句的感悟,体会水乡风光的独特,美丽。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音乐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优雅的音乐,走进风光秀丽的江南水乡吧。(音乐)

师:课前老师也搜集了几幅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展示加讲解)这里的水域非常广阔,河道纵横,云水相连。村庄里,绿树红花,流水潺潺,几户人家沿河散立。放眼望去,千百条水渠,把无边的田野划成整齐的稻田,那一块块青翠的稻田带给人们丰收的希望,这里就是江南水乡。你们觉得怎样?(真美),喜欢吗?(喜欢),这样美的景色不光咱们喜欢,著名作家沙白也喜爱,就写了一首《水乡行》表达他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和他一同走进江南水乡,感受那特有的风情吧。

设计意图:[图片的展示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头脑的表象,对水乡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读这首小诗,朗读时,请大家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流利(生练读)想不想当一回小老师,同桌同学一人听一个读,读得好就夸夸他,读得不准确,不流利的地方,请你帮他纠正(生练)谁愿意读一读(每人一小节,指名读,纠正并评论)我想请一名同学把整首小诗再读一遍,在他读的时候请大家想一想,作者先后到了哪里?以及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路线: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时

师:我们随作者坐船从水路上来到水上村庄,接着下了船走进稻田,最后离开了小村庄。到水乡走了这一趟,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水面广,人们坐船出入,他们勤劳,景色美,静,热闹)

设计意图:[感知,形成初步印象。总体把握。]

三、感悟课文,全班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多美好的水乡啊,其实水乡的每个地方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它们连起来,就是一长幅水乡风光的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画卷,到水乡仔细看看,说说你最喜欢水乡什么地方,喜欢那里的什么?先请同学自己认真读一读这首诗做做准备,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生练读,互相说,师在同学中辅导)

全班交流:先听清老师的要求,汇报时,先说喜欢什么,再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的感悟点:

(1)我喜欢水路上的风景:水面很广,水云相接,你从哪知道的?(水云铺)我们平时见到的路是什么铺的?(柏油)水乡的路呢?(水和云彩铺成,很广阔)怎样读?请大家一边品味一边读。

(2)我喜欢那个小村庄的景色

a因为那里的鱼很多,(你怎么知道的?)挂满树?指出鱼的多

b鱼像门帘一样,挂在树上,这样的景象你见到过吗?当你第一次见到感觉怎么样?(很特别、很新鲜、惊奇)怎样读?

c从这么多的鱼你能看出什么?捕鱼为生,人勤劳,鱼米之乡。

d我喜欢那个小村庄,因为那里很美,有红色的石榴,翠绿的柳枝又细又长,风一吹就翩翩起舞,(多美啊,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练读)

e我喜欢小村庄,因为那里十分安静,因为只有几户人家,又都上了锁,(请你读出村庄的宁静)多么宁静而又美丽的水上村庄啊,谁能根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美景吗?(指名说)请大家都来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生练读)

(3)我喜欢稻田,稻田一望无际,像海洋一样,稻浪滚滚(你从哪知道的“海”,请你读出你的喜爱之情)我喜欢稻田里的人们,他们非常勤劳(你怎么知道的?)我喜欢稻田的热闹,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师: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蛙鸣,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请同学们来读,读出喜爱之情(大家练后指名读)

(4)我喜欢离庄时的景色,蝉已经不叫了,夕阳西下,水面上升起薄雾,像一层纱笼罩在小水村,很静、朦胧(你怎么知道的)暮雾。我喜欢那个小孩子,因为他很好客(“送客”看出来)很会划船(一手好橹)那你夸一夸他(生读)

:现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头再看,心中不免升一种情感,那是什么?(留恋)留恋什么?(人,风景,稻田……)请你带着喜爱与留恋之情,读一读整首诗。(生练读)

师;读着这首小诗,水乡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我想请一名同学读一遍整首诗,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它同学闭上眼来欣赏。(指名读)

师:同学们会背吗?(生齐背)

四、拓展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著名的水乡?今天我就带大家到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的周庄去亲眼看一看,体会一下周庄的水韵。(放课件)

2、同学们也了解了许多水乡的风土人情,介绍一下。(生汇报)

设计意图:[水乡的影象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水乡的知识,向往水乡。]

五、布置课外实践:

1、把《水乡行》改写成一小游记。

2、画一画水乡的图画。

3、积累描写景色的诗句。

设计意图:[把课内的学习引向课外,增加学生的收获]

板书设计:

19、水乡行

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

第9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公鸡的脸为什么红了。懂得朋友、邻居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人与人之间应宽容相待。

2、 理解“深夜、抢修、赶”等词的意思。

3、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知道公鸡的脸为什么红了。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出朋友邻居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人与人之间应宽容相待。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们看老师的脸上挂着微笑,说明老师今天很高兴,能够认识这么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你们认识我高兴吗?给我一个微笑好吗?这样我就有信心上好这堂课了。板书:脸 这个字谁会念?

2、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脸红?(知道自己做错事的时候;生病发高烧的时候;运动的时候;化妆的时候;……)

4、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也曾红过脸的客人,你们看它是谁?出示公鸡的剪图。(小朋友你们好,欢迎我来你们班作客吗?怎么没有掌声?你们看看我的脸是什么颜色的?知道为什么红了吗?这节课就一起来找找原因好吗?板书:红了

5、 读课题。

6、 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二、学习1——4自然段。

过度:小朋友预习的这么好,老师就奖励小朋友看动画片。看完后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大家。

1、 看动画课件1。(邻居与公鸡的对话内容)

2、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公鸡、鸭子、松鼠、兔子

引导学生观察到鸭子、松鼠、兔子都向公鸡鞠躬了,说明它们对公鸡很有礼貌。

3、 公鸡与兔子、鸭子、松鼠是什么关系呢?请打开课文找找答案。板书:邻居(理解意思)

4、 动画片里公鸡与邻居的对话又在课文的哪里?请小朋友自由地读读课文找一找。用“——”划出邻居说的话,“~~~~”划出公鸡说的话。

5、 练读邻居说的话:

(1)学生反馈找出邻居说的话。出示:这是一群( )的邻居。(有礼貌)

(2)指导朗读:出示邻居说的三句话。从哪看出有礼貌?你们喜欢谁就把谁说的话,做的动作学像。谁也能像小白兔这样借借篮子?学得更像一点;鸭子、松鼠又是怎样请公鸡帮忙的?(要求边读边做动作)(指名读、齐读)

(懂得向别人借东西要有礼貌)

6、 面对这么有礼貌,诚心诚意请求帮助的邻居,那你们会怎么做?

7、 可公鸡又是怎么说的?出示公鸡说的三句话。

8、 练读公鸡说的话。要求边读边做动作。板书:不肯帮忙

9、 你们觉得这只公鸡怎么样?出示句式我觉得这是一只( )的公鸡。

10、分组分角色表演。组长是导演,哪组表演得好就请他们上来表演。要求表情丰富,动作到位,语言流利。

三、学习第5节。

过度: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当公鸡的邻居遇到困难,公鸡不肯帮忙,当公鸡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的邻居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1、 看动画课件2。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 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更可怕的是在什么时候?(理解“深夜”的意思。)邻居们可能会在干什么?

3、 公鸡它会叫些什么?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可怕的情景读出来?

4、 在一个狂风暴雨的深夜,公鸡的屋顶被大风刮跑了,公鸡的叫喊声把邻居们从梦乡中惊醒过来。他们又是怎样做的?

5、 看动画课件3。提问:邻居们是怎么做的?(理解“赶”、“抢修”的意思)怎么抢修?为什么要抢修?所以邻居们就赶来了。说明什么?

6、 现在,你又觉得这是一群( )的邻居。

7、 公鸡望着他的好邻居,他会想些什么?

8、 看课件。问:公鸡的脸为什么红了?你觉得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公鸡?

9、 最后公鸡知道自己错了,这真让人替他高兴!

10、没过多久,动物居委会要评选好邻居,你们说要评给谁?

出示奖状 奖状

_______________ 被评为_____________。

四、课外延伸。

学了课文后,大家都要去做别人的好邻居。小朋友肯定也有好多的好邻居,在班会课上,你们就来谈谈你们的好邻居吧!

第10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小镇的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

2、养成自能读书的良好习惯,在读中学会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在读书中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

2、理解小镇早晨的恬静。

教学难点:

1、小镇的早晨为什么既是恬静的又是热闹的。

2、小镇的早晨是紧张的为什么还是美的。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懂的地方,想一想再读。

(2)读完后有什么不懂的,和同学讨论。

2、小组讨论:通过读书、讨论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大组讨论,汇报学习情况。质疑。

4、你又读懂了什么?

三、引导学习:

1、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以下三块教学。

2、学习课文第一段:

个别读,引导评价,重点句指导读,录像入境,美读。

体会小镇早晨的“恬静”。

3、自由读,看一看小镇到底怎么热闹?

想象:假如你是这个小镇上的人,现在你在干什么?

情境表演:热闹。

齐读课文第二段。

4、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你能弄懂什么?

汇报学习结果:你读懂了什么?

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去干什么了?

小结:他们这么紧张就是为了小镇早晨的恬静、小镇早晨的热闹繁荣,更是为了小镇的将来更加美丽。

指导朗读。

5、说话:因为小镇的早晨是______的、_____的、_____的,所以我们说小镇的早晨真呀!

读好这句话。

四、本文小结:

你能想象一下小镇的未来吗?

将来你会为我们的小镇作些什么呢?

五、课堂检测: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写出了小镇的。

(二)、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话读一读或写出我们这个小镇美丽的景象。

板书设计:

恬静

小镇的早晨 热闹 多美呀

紧张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