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11 09:26:07

第1篇: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新课。

出示纸船和风筝。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齐读课题(相机指导:“筝”单独出现时读一声,和“风”交朋友时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识读生字。

1、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自由读文。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11个。)

(2)检查识字情况。(多种方式认读,评价正音,适时补充多音字“扎”。)

(3)检查生字词。

A、用“加一加”的方法问答“扎、抓”。

B、指名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漂”。

C、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扎”,找出这两个字的共同点:都有提手旁,与手有关,举出几个提手旁的字。

D、老师猜字谜:“才转身就被弓箭射中。”(张)小结:识字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是最方便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词语“风筝”“松鼠”“抓住”“愿意”等词语。

3、学生再次读文,比比谁先把课文读流利。

三、品读感悟。

1、(1)学习第1自然段:

①文中的主人公是谁?松鼠和小熊的家到底在哪儿?指名回答。

②松鼠和小熊离得这么远却成了好朋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同桌合作初读2—6自然段

①“纸船是谁送给谁的?风筝呢?”指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

②齐读: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A、比较:“漂”和“飘”。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字的偏旁不同,意思不同;对应练习两个字的句子,补充多音字“漂”并口头组词。

B、去掉句中的“漂哇漂”和“飘哇飘”,与原句进行对比读,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生动形象性。

C、引导加动作读句子。

2、精读第3、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小熊为什么乐坏了?

(2)小熊也想送给好朋友礼物!想送什么呢?齐读: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3)松鼠也收到了礼物,它是什么表现?

齐读: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4)小熊收到了纸船,松鼠收到了风筝,他们心情怎样?

①出示图片和相应课文内容:从哪个词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心情?(乐坏了)

②追问:“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松鼠和小熊为什么这么高兴呢?(生答)

③假如你是松鼠或小熊,收到了朋友的礼物和祝福,心情怎么样?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

(5)情境创设: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他们生活得多快乐呀!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儿小事吵了一架,结果——忧伤音乐响起,师感情范读: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假如你是松鼠,假如你是小熊,和好朋友吵架了,你是什么心情?(自由发言)

(6)松鼠和小熊到底怎样了?<同桌合作学习>

3、同桌合作学习7—11自然段

边读边想:

小熊、松鼠吵架后的心情怎样?(难过、后悔)

他们是怎么想的?(想和好,想念以前快乐的日子)

他们是怎么做的?(用横线画出小熊想和好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松鼠想和好的句子。)

结果怎样?(和好)

小松鼠写的纸条得到了回应吗?师生一起读最后一自然段。

启发想象:当小熊看到一只只纸船向他漂来时会有何举动?

四、学写生字。

看田字格里的7个生字,找出你认为最不好写的'一个生字,仔细观察,描红,稍后交流。

(一)生自学生字,师巡视指导。

(二)集体交流。

预设:

生1:“祝”字,它是左右结构的。师强调“祝”的偏旁是示字旁。

生2:“纸”字,右边很容易多写一点。

(三)再次练写,出示FLASH链接生字的笔画>学生伸出小手一起书空。

1、学生在课本田字格里写字。

2、指名学生上台板书,师纠正写字姿势。

3、一分钟后师生评议。

(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并评价,教师提供记忆方法。)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出示幻灯片完成练习:

1、纸船又漂流在水上,风筝又飘荡在山顶,松鼠和小熊还会在纸船和风筝上写些什么?(自由发言,随机进行激励性评价。)

2、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自己的友谊曾经出现裂痕的事情,并引导学生说出正确做法。

老师总结,出示:(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你就会拥有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师领读。

起立跟唱歌曲《好朋友》,结束新课。

第3篇: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知道课文是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的。第2—5节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杉树林的景色,再写孩子们的活动。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喜爱杉树林的感情,感受杉树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

3.在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选择校园中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有顺序地写下来,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杉树林,简介杉树。(杉树是一种绿色的乔木,树冠的形状像塔,叶子长披针形。许多这样的杉树长在一起就成了杉树林。)

师:多么美丽的杉树林啊!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杉树林。

2.揭示课题。 板书:1 快乐的杉树林 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内容呢?(学生可能问:杉树林怎样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哪些快乐?……)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思考:

①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②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哪几个季节的景色?

2.交流。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中心句是“我家门外有一片杉树林,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或“我家门外的杉树林给我金色的童年带来无穷的欢乐。”)

(2)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哪几个季节的景色?(按时间顺序描写不同季节的景色特点。)

三、部分探究,逐层理解

1.杉树林给我的金色童年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课文做了具体生动的描述,它怎样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呢?我们一起深入讨论学习。

2.杉树林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不同,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的景色?

读读相关的内容,说说理由。学生交流。

3.从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点入手,着重学习大家集中最感兴趣的`一个季节,教师引导学生从“杉树林的美丽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的愉快活动”这两方面内容来体会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重点以第四节“秋天的杉树林”为例:

(1)请你仔细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突出描写秋天杉树林美丽景色的语句,体会感情。

交流,着重抓住描写树叶颜色变化的词语,如“绿色——半黄半绿——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像红色的地毯”,联系上下文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比喻句。个别读。一起读。

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主要美在树叶上,这景色是独特的,美丽的。指导怀着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齐读。

(2)这个季节孩子们最喜欢干什么呢?分别请几位同学读句子,大家评议。教师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

(3)指导积累背诵。

一阵阵凉风吹来,赶走了 ,迎来了 。

杉树林也更新换貌了。杉树的叶子开始由 变成了 的颜色;过不多久,叶子 。红得 , ,远远看去, 。秋风扫过, 的红叶飘落在地上, ,美丽极了。夕阳和晚霞

它的红,雨后的水塘 。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我们时常迎着夕阳 来回走动,脚下 , 。

(4)小结:我们从“杉树林美丽的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的愉快活动”这两方面内容入手,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体会到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4.引导学生用学习第四节秋季杉树林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二、三、五小节。

(1)分学习小组自学。

(2)各小组汇报交流,大组讨论。教师适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节可引导学生从春天杉树长树叶的生长过程(从叶子的颜色、形状以及人的感觉写出了杉树叶子的特点)和孩子们喜爱到杉树林里做游戏(抓住“一……就……”、“毫不在意”、“毫不在乎”等关键词)这两方面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小组范读。

第三节可引导学生从盛夏的“酷暑难挡”,杉树林却是极好的避暑“胜地”,是孩子们的天下,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理解“胜地”、“不约而同”、“生机”等词)男生范读。

第五节可引导学生从冬天雪花飞舞,都蒙上一层白雪,大地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和孩子们嬉戏打闹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理解“粉妆玉砌”)女生范读。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快乐的杉树林,

四、总结全文,再现整体

1.我们从“杉树林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愉快的活动”这两方面内容入手,通过理解关键词句,体会到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2.配乐朗读课文。

3.我们的金色童年也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校园、社区等地方处处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课后请大家想一想,选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准备说给同学们听。

五、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质疑

1.完成课后词语积累2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杉树的叶子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1)夏天,大地比灼热的太阳烤得火辣辣的, 。

(2)今天,雨下得真大, 。

3.学习了课文,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

3.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4.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内容,并加上小标题。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故事。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除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中国军民,还有像你们年龄一样大小的孩子,他们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板书课题:小英雄雨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

1.因为课文比较长,请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2.在阅读中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和课文初读情况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指名读,并口头解释。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3.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再读课文,给每段加上小标题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全班交流讨论各部分的小标题,如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念书;③掩护李大叔;④与鬼子作斗争;⑤河沿上的枪声;⑥雨来没有死。(也可用课文原句作小标题,如“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五、快速默读课文,初步掌握人物形象特点

为什么要把雨来叫做“小英雄”?你认为在他的身上有哪些英雄特征?快速默读课文,从课文的事件和相关语句里分析理解。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一下,把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然后分小组进行汇报。

教师可以融入一个小组内,进行点拨指导。

六、全班分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综合,板书

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勇敢机智、舍己为人、不畏强敌、坚贞不屈的小英雄。(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回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示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以课文为依据,使自己的感受有理有据,培养学生细读文本、认真思考的学习能力。)

七、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可以小组之间分角色、分任务进行合作朗读。

八、作业: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用简洁的话写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说说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研读课文中重点段落,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深入理解雨来的英雄形象

1.读第一节。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

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这里写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吗?

(为他能从鬼子手中逃脱打下伏笔。)

2.默读第二节。

提问: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

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这一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出现?(这句话表达了人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一是起强调作用,二是作为全文的一个线索。)

3.重点默读第四节。

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出来了?(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劈、扭、拉、打、揪、拧、撞)

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的坚强不屈?(“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看见!”)

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

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教师归纳:

巧妙地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游泳本领,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这就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

三、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提出来说一说

四、拓展

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这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吗?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吗?(扮演角色对话)

五、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改编。或者缩写,或者续写,或者改成课本剧。

2.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朋友听。

第5篇:语文教案

课前谈话:俺们昨天已经是朋友了,你们这个班是个充溢自信的班级,你看他们的眼睛大大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生眼睛睁大,腰挺直)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上课。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俺不太喜欢这种称谓。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师:好,小朋友们,咱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课文,齐读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俺们一起去看看吧!

放录像:小村庄原来的面貌。

师:这就是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一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浓浓的绿荫之中,就是这美丽的小村庄。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就在课文里呢!请打开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讲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

师:俺们把生字都勾划出来,和同桌读。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读给同桌听,赶快行动。

生读。

师:不少小朋友都划好了,别忘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啊。都读好了吗?回答俺的问题时声音要大一点。刚才,俺发现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来读一读本课的词语。

出示词语:斧头。

指名读。

师:请大家跟着他读。下一个──

生:盖房。

师:会读的一起读这个词。这个词可不好读,读什么?

生读:造犁。

师:俺不喜欢你们齐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非常好,平翘舌都读得很准。咱们城市的小朋友没见过犁,俺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词,一起读。

生读:造犁。

师:下面这个词又不好念。

生读:裸露。

师:是这样读吗?你来读。谁来教他读。

生教读。

师:大家一起读这个词。

生读。

师:下面一个词谁愿意读。

生:柴烟。

开小火车读。

不时 减少 扩大 家具 随着 冒出柴烟

师:真不愧是火车头,读了两个词都读对了。刚才有个生字,大家可要注意,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出示:冒出

师: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千万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写成目字。

师:是日字吗?

生:不是。

生:上面那个日字下边不用封口。

师:日字是扁的吗?

生:不是。

师:这个字写时注意什么?

生:下边的目字要写得窄窄的。

师:再仔细看,第三笔和第四笔写时注意什么。俺在黑板上写,你们在本子上写。你写一个不满意就再写一个。

指导书写。

投影出示同学写的生字。

师:好了,咱们继续往下读。你会读你要抢着读。

抢读:洪水何处包括……

师:真不简单,全都读对了,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了不起!这回再读课文俺们就不怕了。读课文,待会儿选择你最熟的段落,读给每个老师听。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来,俺们男女生赛读。

女生读。

师:咱们女小朋友读得真好。来,男小朋友读。

男生读。

师:咱们男女同学都读得很好,俺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

师:俺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听第六自然段了。来,俺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板书:什么都没有

师: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小朋友,细心的小朋友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生:指那个小村庄,外面下着雨,下了五天五夜,把小村庄没了。

师:他说小村庄没了,谁来补充,所以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哪些?

生:这些房子和树木都被树木冲走了。

师:你是说用斧头砍下的树变成了房子。

生:就是砍下的树家具都被冲走了。

师: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那些靠斧头得到的东西,包括这个小村庄都没有了,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小村庄啊,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的脑子里有什么问题吗?

生: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

师:你善于提问题,是聪明的小朋友。

生:树木减少会造成如此恶劣的环境吗?

师:你很会提问题,说明你认真读书了。俺觉得刚才那个小朋友提得问题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这个问题俺们仔细读课文就可以知道,大家仔细读课文,把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开始!

生读。

师:好,不少小朋友已经找到答案。下面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

师:因为什么呀!

生:他们把树都砍掉了,所以得到了惩办。

生:他们把树砍掉了,变成一片草地所以得到了处分。

师:说得真好,把书中的语句读一读。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棵棵?是吗?看看。

生:不是,二三棵,五六棵。

师:家家都这样砍行吗?

生:不行。

师:村子的人们砍树砍得特别多。是数量多(板书:数量多)太不像话了,砍那么多树,行吗?一年年一代代,可见他们砍树的时间怎么样?

生:很长。

师:这样不停的吹下去,土地就怎样──

生:裸露。

师:一起看看这。

出示:山坡上的树不时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时扩大。(板书:裸露)

师:俺们一起来读一读。土地在悄悄地变化。

师:树砍了,土地变化了,小村庄就没了吗?你说。

生:因为盖房。

师:还有吗?

生:把树全砍了。假如有树,小村庄就不会被冲走了。

师:第几自然段写的是小村庄被冲走了。

生:第五自然段。

师:一起读,让俺们一起感受那洪水中的小村庄。

生齐读。

师:俺们一起来看看。

放录像:倒霉降临到那曾经美丽的小村庄。滚滚洪水(课件临时有点问题,没能放完。)

师:遗憾的是俺们没有看到那洪水中飘摇的小村庄,俺们只能到课文中去看看。

生读。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读。

师:再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洪水卷走,什么都没有了。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生:小村庄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来说。

生:俺觉得小村庄这样做对环境很不好。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俺心里不好受。

师:读出你的心里感受,读吧。

生读。

师:请坐,想读的一起读,读出你们各自的感受。

生齐读。

师:亲爱的小朋友,先前那个小村庄的故事结果是那么令人遗憾,引人痛惜,但给人们留下的是更深的考虑,俺们下节课再考虑,好吗?下节课老师要检查你们课外搜集的环保的资料。

第6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方法:

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 刹那间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伫立凝视 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导入 新课:

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介绍作者: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体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2)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研读课文,注重自己的体验:

阅读课文第525段:

(一)请同学复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提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提示: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品味语言: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坏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延伸拓展:

结合研讨与练习三,对照文章,谈一谈你对爱情的理解。

第7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学习音序查字法、词语搭配、读句子。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写一句或几句给妈妈的话,表达心中对妈妈的爱。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音序查字法。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写一句或几句给妈妈的话,表达心中对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音序查字法。

让学生通过写一句或几句给妈妈的话,表达心中对妈妈的爱。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学习音序查字法、词语搭配、读句子。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音序查字法。

教学过程:

一、查一查

1、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到,当自己遇到知其音而不知其形、其义的汉字应选择音序查字法。

2、以“多”字为例,学习音序查字法。

(1)应在字典中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一栏中找到大写字母“D”;

(2)在音节索引里找到音节为“duo”的汉字在字典正文的哪一页;

(3)翻到那一页,就可以找到汉字“多”。

3、让学生在小组里共同查找汉字“奇、想、妙”。

4、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再补充几个汉字,进行查字典比赛,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

二、读一读

1、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词语搭配就如给图画上涂上五彩的颜色一样美妙。

2、启发学生在读中感受到“快乐的.心情”、“温暖的双手”、“温暖的话语”多指人的内心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复习音序查字法,读句子。

2、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a) 指导学生复习音序查字法。

b)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音序查字法

生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师出几个字进行查字典比赛。

二、读一读

a) 引导学生读整个句子。

b) 引导学生仿照句子,说一说类似的句式。

三、探究与发现

1、生自由朗读这首儿童诗,读准字音。

2、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小河的顽强。

3、师设置悬念,引出话题“小河到大海以后,他发现大海非常广阔……”

4、四人小组讨论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5、全班交流。(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写一句或几句给妈妈的话,表达心中对妈妈的爱。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写一句或几句给妈妈的话,表达心中对妈妈的爱。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献给妈妈的诗》。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的关爱。

二、你想说什么

1、指生说说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全班反馈、交流,师评议。

三、写给妈妈的话

指导生将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鼓励学生大声诵读自己的作品,抒发心中的情感。

第8篇:语文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的形,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昨天,《秋天的雨》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我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田野,看到了瓜果飘香的果园,看到了热闹非凡的森林,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秋天,去《听听,秋的声音好不好?齐读课题

二、读 通

1、打开书46面,这是篇课文是带*的,是阅读课文,主要靠小朋友们自学,课文上边的导读可以帮我们读懂课文,我们一起阅读一遍,一定会对你们有帮助。

2、导读为我们提了什么要求?

3、要想把课文读懂,先要打好基础,把课文读通顺,在预习的时候,生字词小朋友们都认识了吗?小诗你们都能读通顺吗?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案设计

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吧!

4、CAI出示:手臂、刷刷、蟋蟀、振动、口瞿口瞿、歌韵、叮咛、掠过、歌吟、辽阔、音乐厅、绽开、匆匆(小组接龙读)

5、CAI出示诗的6个小节。谁愿意来读?(点名读,6人)想读的一起读。

三、读 懂

1、小诗大家都能读通顺了,但想要把它读懂可不容易,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自由的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难题。

2、我们以前学过那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义呢?(查一查、换一换、切一切、猜一猜、议一议) 有这么多方法来帮忙,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这首诗的,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自由的读并且解决问题吧!

3、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4、老师觉得这里很难理解,看你们能不能帮帮我。

CAI出示“黄叶道别的话音”是指----

“和阳台告别的歌韵”是指-----

“ 暖暖的叮咛”是指-----

“丰收的歌吟”是指-----

5、你们真厉害,连老师解决不了的难题,都难不倒你们。

四、美 读

1、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蟋蟀的叫声)

2、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的1-3节,找找秋天还有哪些声音?

3、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呢?请你读读那一节。想把诗歌读得美美的,我们可有小妙招,“读中想画面”。(生自由练习)

4、知道老师最喜欢哪种声音吗?(学生说)我最喜欢黄叶的声音。每到秋天,树上的叶子有的.枯了,有的黄了,有的依然绿着,每当秋风吹来,这些树叶混合在一起,有的随风舞动,有的纷纷飘落,发出悦耳的刷刷声,真像在进行一场有趣的对话,我们来猜猜他们在说什么好吗?(学生说后)师:真有意思!我们来读读罢!

5、你还喜欢什么声音呢?请你读一读,真美,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瞧,蟋蟀正在跟阳台告别呢,它会跟阳台说什么呢?是呀,这是蟋蟀和阳台告别的优美歌韵,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6、喜欢大雁和秋风的声音的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谁想读?

7、 叮咛?什么是叮咛呢?上学时妈妈会如何叮咛你?(这叮咛里包含了妈妈对你的爱,所以这叮咛是暖暖的,那大雁会叮咛谁,会叮咛些什么呢?)

8、你想得真好,相信你读得一定很美。

稻子成熟了,秋风该多高兴呀,他会掀滚滚稻浪,骄傲地说:——

咱们男生当大雁女生当秋风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动听。

9、你们读得真美,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3节。

10、由于我们的用心聆听,我们听到了秋天大自然的声音,秋天就像一个音乐厅,让我们去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

秋的声音在……在……在……在……,秋的声音还在哪里呢? 。

五、拓 展

1、是啊!秋的声音就在我们身边,你能模仿1、2节的样子,也把你听到的秋的声音记录下来吗?请小朋友们开始动手写一些吧!

2、小朋友们今天听到了秋的声音,还记录下了这美妙的瞬间,开心吗?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读最后一段吧!

六、作业小超市

1、仿写1、2节

2、画秋。

3、愿意的小朋友,可以试着背一背。

第9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3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4、感受初夏的忙碌,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3个生字,理解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初夏农村的忙碌,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从而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板书课题),作者是宋朝的范成大,齐读课题,释题: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的`题材。《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军事情报一组大型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和季节的景色和农民,同时也反映了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一首。

2、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到底农村的迷人在哪里呢?请大家看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想想这首诗描写了哪个季节?

3、那么诗里是怎样来写这幅画的?请大家读这首诗,要求把字读准,把诗句读通。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结合下面的注意把诗读通。

2、检查朗读。

供耕织,也傍,绩麻、桑阴,昼出

指名读古诗。(边读边正音)

3、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的意思。

1、学习古诗不但要会读,还要清楚诗的意思,你觉得要读懂诗的意思,有哪些方法?

结合注释、查字典或资料、与同桌交流等。

2、运用刚才我们找到的这些方法来理解这首古诗。(师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3、集体交流。

白天去田里耕地除草,晚上回来把收割的麻搓成线,初夏,农村的青年男女各忙各的,谁也没有闲着。小孩子们不懂得怎样种田,但也在桑阴下学着种瓜。

4、理解了诗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四、三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情感。

1、指名读第一句,齐读,边读边想一想,人们在田里干活,都做了些什么?边做活人们还边说了些什么?

2、想象长着农作物的田地,带着愉悦的感受读这一句。

3、指名读,齐读。

4、指名读第二句,你在第二句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5、你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些孩子?

6、用赞扬和喜欢的语气来读这一句。

五、回归整体。

1、学习了古诗我们对诗的意思都了解了,你觉得初夏的农村给了你什么印象?(忙碌、热闹。)

2、用朗读来体现你对诗的理解。

3、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听的一方注意,可以根据我们刚才的理解给对方一些建议。

4、引导背诵。

(1)记住诗的描写顺序:男人——女人——小孩子

(2)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

5、小结。

这是农村最常见的情景,却非常有特色,诗人用清新的句子,写出了农村初夏时紧张劳动的情景,尤其是写小孩子的一句,让我读起来觉得很有意思。多吸收,多想象,多观察,我们也能成为诗人哟。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