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06 11:22:34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读懂习作要求,了解书信的格式。

技能:迁移运用《明天,我们毕业》一文表情达意的方法完成本次的习作。

能力:引导学生借鉴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情意: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眷恋之请。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回顾六年级的小学生活,再现老师诲人不倦的形象,激起学生心中对老师的情感。

对策:用一、两个具体的例子,表现对老师的感激和眷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审题

1、小学六年的学习即将结束,我们举行了一次“话别老师”的活动。我们打开了记忆的闸门,重温了六年来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今天,就让我们拿起笔,给老师写过一封信吧!

2、明确写作的内容。

写信的对象——小学阶段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

写信的内容——要说真心话,把最难忘、最感动的情景再现出来,要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眷恋之情。

二、开拓思路,知道选材

1、看到文题,首先我们要想心里对谁说呢?再认真思考你为什么要把心里话写给这位老师?这位老师有哪里让你感动的事呢?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指导。

修改:交流指导时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围绕所选老师的长处、特点写,不可面面俱到;围绕这位老师机给予学生的帮助、教诲、关爱进行交流;围绕师生之间的情谊,表现对分别的不舍之情。

4、教师点拨:写信要有个明确的中心,要在信中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指导书面表达

1、撰写习作草稿。

2、交流、评改习作,评改要点如下;

(1)书信的格式要正确(要有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

(2)要有具体的情景。

修改:要把内心的话说出来,表达真情实感。

3、自由修改习作,教师个别辅导。

板书设计

习作7给老师的一封信

书信格式要正确

要有具体的情景

要表达真情实感

第2篇:语文教案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字母:

d t n l i a u e

2.闪现声调符号,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大家拼读音节。

(1)出示dī、dí、dǐ、dì

(2)拼读ná、tí、dú

二、学习生字,朗读儿歌

1.出示“马路”“泥土”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

2.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卡片“马、土、不”,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领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4.教师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5.教师范读儿歌。

6.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音节请教老师或同桌。

7.指2~3名学生朗读儿歌。

8.男女生对读儿歌。

9.齐读儿歌。

三、巩固练习

1.带学生到拼音乐园中去玩:学生找出音节,自己试着拼读。然后集体交流,熟练拼读。

2.学儿歌:

帮你学d t n l 分清n和l

d d d ,座钟笔筒摆成“的”。哪吒出关n n n ,

t t t ,时装表演当模“特”。小孩赶猪l l l 。

n n n ,杀出关门是“哪”吒。唱着歌,想着图。

l l l ,一根小棒竖直“了”。n 和l ,我会啦!

3.学生自己尝试编儿歌。

四、拓展作业

1.和父母一起做游戏,看看谁读得准确。

2.自己挑拣写得稍差的字母练写。(自选)

d t n l

d-e→de d-ɑ→dɑ d-i→di d-u→du

t-u→tu t-ɑ→tɑ t-i→ti t-e→te

n-u→nu n-ɑ→nɑ n-e→ne n-i→ni

l-u→lu l-ɑ→lɑ l-e→le l-i→li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2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四字词语。

3、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能够用几句话夸夸黑人少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你们知道非洲吗?说说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了解大瀑布

图片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并读好这个词语。

3、展示非洲的木雕工艺品

非洲的木雕工艺品非常有名。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有关非洲木雕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懂的词语做出记号。小组同学互相解决。

2、认字,读词语。

三、重点书写:售、掏、辨、卖。

四、学生质疑,根据学生问题解决部分词语的意思,同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名不虚传、清晰可辨、游人如织、出售、掏钱

二、精读课文

1、抓重点词句,体会“我”对木雕象墩的喜爱。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那里景色(壮观),游人(如织)。那里的木雕工艺品(琳琅满目),(各式各样)。那些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的(栩栩如生)。

2、请快速默读全文,用横线画出我喜爱木雕象墩的句子,并讲讲理由。

3、交流: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我的喜爱,并进行品读。

(“捧”字上的发挥。象墩很重,课文里说沉甸甸的,我很喜爱它,就进距离观赏它,像捧着宝贝一样小心呵护着它。“仔细”我是那么认真的看着,我在观察我的心爱的事物才会这么仔细的。我仔细观赏的观赏也可以看出来的。观赏是观看又欣赏。对于艺术品才会用观赏一词。在我的眼里,这个木雕象墩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工艺品,它是我仔细挑选后目光定格的焦点,是我最喜爱的东西。爱不释手,看图是什么意思?释做什么解释呢?)

(2)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这时候会想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从太好了,高兴,喊,就要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我喜爱。

3、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遗憾的是什么呢?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黑人少年的美好心灵

木雕象墩的确使人爱不释手,使“我”心动。但是黑人少年的言行更让人感动。

自由读课文的第5到15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交流:

预案A

少年摆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1)这里的“我们”意思一样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中国和非洲有过怎样的深厚友谊呢?提供背景资料。

○“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黑人少年坐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心想:为了( ),我一定要在这里等到那位中国游客。

预案B

“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黑人少年坐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心想:为了( ),我一定要在这里等到那位中国游客。带着这个问题读上下文,解决问题。

○联系上文,学习“遗憾句子。”

○联系下文,学习最后几句。

少年摆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1)这里的“我们”意思一样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中国和非洲有过怎样的深厚友谊呢?提供背景资料。

4、小结。

黑人少年哪里是在卖木雕,分明是把木雕送给了这位中国游客。而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来实践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实践“我们是朋友”的诺言。

5、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再来读读课文吧。师生分角色朗读10到15段。

创境写话。

我手里捧着拳头大小的木雕小象墩,同行的伙伴都向黑人少年投去了赞赏的目光。为首的我们的带队领导林武同志。他兴奋的说:“( ) 。”接着林武同志的发言,我不无感慨地说:“( )。”一行人中有一个和黑人少年一般大小的男孩,他从队伍后面挤上来说:“( )。”我们的谈话被树林边出售凉茶的本地居民——一个同样黝黑皮肤的中年男士听到了。他也凑上来说:“( )。”

教学反思:

在特级教师的评比中,正好选中的就是这篇课文,而且我们都可以享受一场“特级”盛宴,“准特级”们都上了这一课,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校的晓蓉老师的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吴老师的课堂轻松的氛围,吴老师很亲切,但同样很亲切的人很多,但吴老师的功力让我想起了维果茨基所描述的一位老教师,从他的嘴里说出的一句简单的:孩子们好!都具有无穷的魔力。吴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整体、个体的调控也很到位,对孩子在课堂上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能够及时地进行反馈,这就是我们所进行的关注差异、符合差异的教学啊。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卖木雕的少年,卖木雕的少年- 教案,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4篇:语文教案

《变脸》是由有着巴蜀鬼才之称的魏明伦创作的一部文学剧本。那么大家知道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要如何写呢?下面来看看!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屏导入:观看川剧变脸片断

(1)根据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川剧变脸艺术

(2)师媒体展示:川剧变脸艺术的特点及发展历史

导语:芦花丛中,渔夫唱晚。一个身怀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与他新来的“孙儿“拉开了家常,其乐融融。老人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了传人而怡然自得。然而,他的愿望却落了空──面对生活的捉弄,老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变脸的?

(二)〈〈变脸〉〉剧情介绍

资料助读水上漂身怀“变脸”绝技,只身驾舟,浪迹江湖。观音会上,结识“活观音”男旦梁素兰,又从人贩子手中买下狗娃,爷孙俩相依为命,其乐融融。后来,水上漂发现狗娃原来是个假小子,大失所望,又不忍心赶走,便将她改作小帮工,暂时留在身边。狗娃生性好奇,偷看“老板”变脸秘密,酿成大祸,不得己跳船逃走。川江某城,梁素兰主演《舍身岩》,玩友师长率部捧场,戏园内外人声鼎沸,十分闹热,人贩子从人群中“请”走高家孙少爷天赐,又抓回狗娃严加看守。狗娃却身背天赐逃出虎口,暗中送给水上漂认作孙儿,惹出一桩绑票案,给水上漂带来杀身之祸……。

《变脸》全剧共六场,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场。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时,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上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的描绘出了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下半场则直接表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内心冲突。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

(三)分解色朗读,整体感知

(1)找四名学学生读人贩子、狗娃、水上漂,其余学生读帮腔人。了解剧情。

(2)积累词语:预习成果交流

词语注释

学生发言后,[电脑多媒体]显示:

糍粑(cíbā):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初读课文,对照范读,掌握字音和节奏。

打鼾(hān):在睡觉时由于呼吸受阻舌与软腭颤动而产生的粗重的声音。

阴霾(mài):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阴暗之意。

盘缠(pánchán):路费

鹭鸶(lùsī):又叫“鸬鹚”。水鸟名,翼大尾短,颈和腿很长,常见的有白鹭、苍鹭、绿鹭等。白鹭又名“鹭鸶”,羽毛纯白色,顶有细长的白羽,捕食小鱼。

打牙祭:指吃肉等荤菜。

怡然自得(yì):形容自在舒适惬意的样子。

睡眼惺忪(xīngsōng):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蹑手蹑脚(niè):形容走路时脚步很轻。也作“捏手捏脚”

交流联词写话

主要看学生写话中用词是否准确、通顺。

(3)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概括的语言说一说剧情。

明确:这部戏曲描写的是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狗娃之间的命运碰撞

(四)精读课文

(1)细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好的情节用笔划出并阐明理由。

(2)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变脸》是一个美的综合体,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真所谓是美不胜收,让我们慢慢的欣赏,尽情品味吧!

(五)布置作业

1.把剧中的几段唱词找出来,体会一下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剧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2.课外阅读《变脸》全剧。

第二课时

这场戏故事情节大起大落,气氛紧张,激荡如潮,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矛盾冲突尖锐,扣人心弦。

(一)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1)选两位学生复述故事,其余同学点评

(2)说话训练:要求学生用“情节美,美在 ”句式,领略情节的魅力。

(3)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讨论: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小结:在这场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中,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而狗娃的处境,则表现她作为下层社会女孩的不幸和对命运的无奈抗争。

导语:这场戏在人物塑造上,注重细节的刻画,以丰富的细节来展现人物形象。

(二)欣赏形象美

(1)分角色表演,注意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感情。

(2)请演员谈对角色的理解

明确:狗娃──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水上漂──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江湖,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讨论: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国一直根深蒂固,联系你的所见所闻谈一谈现在人的思想

小结:这场戏注重心理的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示人物性格,剧中塑造了狗娃和水上漂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导语:戏曲中的语言是作者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的文学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情味十足,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欣赏语言美:

(1)学生自选片断品味

(2)反复读运用排比、叠问、比喻、对比、呼告等句子,体会哀伤、痛苦的悲惨心情。

讨论:体会帮腔人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小结:人物的唱词,抒发情感、真切动人,琅琅上口,声情并茂,体现了作者丰厚的语言功力和戏曲艺术的造就。

(四)课堂活动:欣赏脸谱

(1)展示川剧变脸中常见的脸谱。

(2)课件:播放歌曲《唱脸谱》MTV;

(五)布置作业

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初步读通课文,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第一句,初步理解体会课文第二句的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5个生字,

课前准备:

1.课文课件

2.生字卡片及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老师这儿有个子字:家,小朋友们认识它吗?

2、给“家”找个朋友;学生扩词练习。

3、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卡片)想认识他们吗?引导识字读词。

师: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师:答案就藏在我们课本83页,让我们一起帮这些小朋友找找家。

二、朗读:

1、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儿歌,好吗?出示多媒体动画的课文朗读。

2、你们想读吗?轻轻打开课本大声拼一拼读一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遇到不会的向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请教一下。学生自由朗读。

3、想读得有进步的请再读一遍。

4、觉得自己有进步的请举手,想有更大进步的再读一遍,特别把自己读得最棒的一句练一练。

5、现在觉得自己进步很大的请举手。(读书就应这样,多练才行呀!)谁来读读你最棒的一句给老师和同学听听。

(1)指名读,让小朋友评。

(2)指名读,让小朋友跟他比,老师评。

(3)读得最好的小朋友跟老师比,小朋友评。

6、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行。

A、指导体会、朗读。

师: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真高兴呀咱们先去白云的家看看?白云的家怎么样呀?谁来读一读?指名请学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特别是“蓝天”,老师好象看到了广阔的蓝天,真大,真美呀!

小朋友眼前看到蓝天了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象也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蓝天.

听出来了,白云在这么大这么美的蓝天里飘呀飘,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想到哪就到哪,假如你是白云,你心里怎么样啊?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呀!谁再来读读?

对呀,蓝天是白云美丽的家,蓝天是白云自由的家。小朋友一起来夸夸白云的家。

师: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乌云、太阳、月亮、星星、小鸟、卫星、飞机……)

(2)、学习第二、三行。

A、白云的家真美,那小鸟和鱼儿在家里都做些啥呢?想看吗?点击.

小鸟在树林里做什么呢?你听,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

对呀,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树林真是小鸟离不开的家!谁来读读?

指名请学生读

师:听出来了你真是只快乐的小鸟!你是一只活泼的小鸟。

B、树林除了是小鸟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老虎、狮子、杜鹃、老鹰、树、草、花……)

你们看小鱼在干什么呢?假如小鱼离开了小河,会怎样呢?是呀,鱼儿一离开水,就没有了自由,甚至没有生命,只有在水里,在小河里,鱼儿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成长.小河是鱼儿离不开的家呀!

我们一起学着鱼儿一边快活地游一游,一边读读句子.

指名读.

(3).学习第四行.

小朋友你们看,种子在泥土里发芽啦!咱们一块儿来做做种子发芽好吗?

种子种子快快长,种子种子发芽了!

“种子,种子,你为什么长得这样快?这棵种子长得最高,你来说说!

你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家.你喜欢你的家吗?你来夸夸你的家.

听出来了,你的家真温暖呀!谁再来读读?你的家真好呀!

(4)、齐读1-4行.

小朋友,有家的感觉真好呀!谁能连起来读读这四行诗!

其他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

(5).学习5、6行。

小朋友,白云、鱼儿、小鸟、种子都有自己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他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如果说不出,就请他们再读读书,从书里去找答案)

结合学习“祖国”。出示生词卡片。指读。齐读。

我们祖国的叫什么?

小朋友看,我们的祖国的形状就象一只昂首高歌的雄鸡,壮观的海上日出,辽阔的原野,巍峨的高山,雄伟的天安门广场,

你觉得我们的祖国怎样啊?(祖国真美,祖国象个美丽的大花园)

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你们觉得怎么样?瞧,我们的小朋友生活得多幸福呀!

(小朋友,我们美丽的祖国就象一个大花园, 我们就象花园里的花朵,幸福地成长,就象小鸟在树林,鱼儿在小河,多么快乐,多么自由自在!——“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在家的感觉真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

祖国真是小朋友幸福的家,让我们挺起胸昂起头,再来放声齐读------

7、齐读全诗。

(这首诗写得多美呀,下面,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美美地读这首诗. 书要读得美,姿势先要美.看看谁的姿势最美.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这么美的诗小朋友想不想把他记住呀? 谁能看着屏幕读?

谁已经背出来了?

愿意背的小朋友站起来好吗?(请小朋友加上自己的动作)

读了这么多遍,你能帮这些小朋友找到家吗?学生回答老师出示词卡并请学生贴到相应的位置。(蓝天、树林、小河、泥土)

三、认读生字词。

(1)认读蓝天、是、白云、树林、小河、鱼儿、种子、祖国等词语。

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采用各种形式读,如打乱顺序读,开火车读,同桌互检等。)

(2)认读生字。

从词过渡到字

师:生字宝宝从词语中挑出来,你还会认识它吗?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3)指导写字

第6篇: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这个练习共安排了7道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巩固音序查字法、辨析形近字拧组词、排列句子成一段话、练习写字、熟记成语、朗读背诵名句、看图说话写话。

学情分析:把重点放在看图说话写话上,其方法如下:先由老师把“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四幅图的大意。再指导学生观察每幅图,理解图意,展开想象,然后把故事讲听。最后照第一幅图的样子给另外三幅图写几句话。

教学要求:

1、巩固音序查字法

2、辨析形近字并组词,再写下来。

3、把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再填写序号。

4、练习写上中下结构的字。

5、朗读背诵,积累词语。

1、练习看图说话写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读和小写字母相对应的大写字母。

(2)引读学生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3)指名说一说用音序查字法的一般步骤。

3、练习

4、反馈

(1)指名汇报答案

(2)小黑板出示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

(2)说说“诗”和“待”相同和不同处。

(3)介绍形声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辨析字的音、形、义。

3练习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引导学生读短句,理解断句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天气变化的规律。

(3)指导学生五句话,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和发展顺序。

3练习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认读“章、掌”这两个字。

(2)引导回忆前面提出来的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3)指导书写“章”“掌”

3、练习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导

(2)出示卡片,认读“章、掌”这两个字。

(3)引导回忆前面提出来的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4)指导书写“章”“掌”。

2、练习

3、反馈,展示写的好的字,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矫正。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导

(2)自读成语

(3)教师范读

(4)同座位的同学讨论成语的大概意思。

(5)自由练读。

2、练习

3、反馈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散居古语。

(2)教师范读

(3)教师分句讲解这三句古语的意思。

(4)教师讲解后再读,让学生发现古语对仗的特点,记住反义词,如“黑发”对“白首”、“早”对“迟”、“出”对“来”等。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学生借助拼音读图下面的两个要求。

(3)教师帮助学生弄清题目有几项要求。

2、指导复述

(1)指导复述故事

指导学生边按顺序观察图边听教师讲《小马过河》的故事。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

故事中有哪几个角色?小马要干什么?松鼠|、老牛、老马分别是怎样说的?最后,小马是怎样做的?

指名回答问题,同坐互答。

指名分角色复述故事中的语言、串联主要情节。

自练、互练。

指名复述,全班交流。

(2)指导仿写句子。

引导学生读一读第一幅图下面句子,理解意思。教师归纳写法:先写小马在干什么,再写小松鼠说了些什么。

学生观察余下的三副图,思考:每幅图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记住内容。

同桌互练

请学生口头说话写在的横线上,教师指导引号的用法,提示一下引号不要漏写。

学生自己读一读。

指导将四幅图下面的话连起来读一读,同桌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评点、修改。

二、课堂作业把四幅图下面的话连起来写在课堂作业本上,并将《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