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17:03:39

第1篇:语文教案

基本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收集的资料、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4、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发展目标:

1、激发学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收集课外信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经过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3月26日

复习导入

1、读题后提问: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天火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呢?

2、天火之谜到底指的是什么?

3、引读: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那么这个谜是怎样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呢?

(板书:富兰克林解开)

1、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复习上一堂课的相关学习内容。

2、背诵老师引读的内容“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上堂课已经学习了第1自然段,在复习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雷暴在人们心目中的可怕程度,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并相机板书:早就观察、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自己能够读懂,哪些地方还不理解?读的时候,可以用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来帮助理解,不理解的做上记号,等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4、指名学生说说不懂的问题。并相机组织学生讨论、朗读课文。

(1)你们真的了解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之间的相似之处吗?你怎么知道的?引出:老师收集到了这样三份资料,从这些资料中,你就会有新的发现。这些资料能帮你说明问题吗?引读,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2)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值得奇怪,但在当时却令人难以相信。人们为什么要取笑他呢?出示取笑的一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吗?齐读这一段话。他们会怎样取笑富兰克林呢?

过渡: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板书“风筝实验”)

1、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概括这一节的意思。

2、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联系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做上记号

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和解决自己或同学提出来的问题。

4、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不断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先从整体上了解这一自然段的意思,然后运用读懂课文的方法自己学习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自能读书的本领

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课外资料进行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理解课文内容,在讨论理解的过程中相机指导朗读课文。

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课外收集到的资料来理解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教师收集到了一段动画,请同学们看仔细了,或许可以解开你心中的疑问。

3、看了这一段动画,你又知道了什么?

4、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吗?相机讨论、指导朗读。

(1)做这次实验的条件有哪些?

(2)为什么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就说明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3)指导读两个感叹句:第一句要读出有惊奇发现的心情,最后三个感叹句要读出他成功的喜悦。

(4)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补充课外资料,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5、这一段写得很精彩,同学们能够把“风筝实验”的经过复述出来吗?出示多幅图片,让学生练习复述。

6、指名学生复述课文第4自然段。

7、如果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复述就更加生动,谁来?

1、学生自学课文第4自然段,理解有关语句,不理解地方做上记号。

2、观看动画,理解课文。

3、讨论理解同学当中不理解的地方,深入理解课文。

4、体会富兰克林在实验过程中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5、对照图片练习复述课文。

学习这一重点小节,以读懂课文、朗读课文、体会思想、复述课文贯穿,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复述是课文后的要求,即是编者的意图,一改通过文字提示指导学生复述,而是在观看动画的基础上并辅之以多幅图片指导学生复述。

学习第5自然段

1、“风筝实验”成功了,这个实验也证实了富兰克林先前的推测――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板书:证实推测)

2、联系上下文想想看,做成功了“风筝实验”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

(相机板书:震惊世界)

1、知道实验的结论。

2、说说做成功了“风筝实验”在当时的影响。

通过想象,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风筝实验”对当时影响以及富兰克林所作出的贡献。

学习第6自然段

1、雷暴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震惊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2、避雷针有什么作用呢?

1、齐读第6自然段。

2、说说避雷针的作用。

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的意思,感悟富兰克林在科学上的不懈精神。对照板书总结课文1、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2、出示富兰克林简单生平和其它发明介绍资料。

3、拓展作业: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

1、了解富兰克林的生平和其它发明创造。

2、课外完成作业。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板书设计

25、天火之谜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解开风筝实验证实推

第2篇: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解读:《回旋舞》采用了欧美近代以来诗歌创作的一些代表性的表现手法,法国象征主义和美国的意象派。

2、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懂得把握诗歌的意象;

(2)把握写作背景,正确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借助意象来把握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的方法

4、教学方式:

比较阅读、拓展阅读

5、教学时数:

1课时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领略了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今天我们再将艺术的轻舟驰向大洋那一边的欧美近代诗歌,让我们在中外不同风格的诗歌海洋中“荡起双桨”吧……

(二)解读诗歌——《回旋舞》

1、作者简介:保尔福尔(1872—1960),法国诗人,被称为“象征派诗王”。他的诗集共有32卷之多,有名的《法兰西短歌集》,便是包含了他全部作品的总集。福尔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懈地写作“巴拉德(民歌形式的短歌)”,这是他毕生创作诗歌的固定形式。保尔福尔被戴望舒称为“法国后期象征派中的最淳朴、最光耀、最富于诗情的诗人”。在这首诗中,保尔福尔用童话般的想像展示了“世界大同”的思想。

2、师范读后学生自由朗读。

3、整体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诗的前两节提出了两个假设“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假如全世界的男孩都肯做水手”,这两个“假如”排除了全世界所有男孩女孩之间的误解、隔阂、歧视,甚至冲突。如果这两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假设能够实现,“她们可以在大海周围跳一个回旋舞”“他们可以用他们的船在水上造成一座美丽的桥”,那么全世界的男孩女孩将有可能组织起盛况空前的全球人类大联欢。正如诗的最后一节强调的:“人们便可以绕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

4、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回旋舞》中少男少女拉起手来围着大海跳舞是否有某种象征意义?

明确:这首诗以“回旋舞”为主要意象,这是从法国民间舞蹈“回旋舞”的表演形式中摄取诗意,生发开来的。作为抒情诗人,保尔福尔特别歌唱爱情和人类的友爱。全世界的少男少女都携起手来,团结起来,没有肤色、种族、国别的差别,大家共跳一个回旋舞,世界不就充满了爱吗?诗人唱出的全世界人民和睦团结的颂歌,表达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乐观的情调。这首诗是诗人在20世纪前期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用饱含深情的笔写下的向往和平安宁的愿望。21教育网

(2)如何理解前两节提出的两个假设“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假如全世界的男孩都肯做水手”?

明确:这两个“假如”排除了全世界所有男孩女孩之间的误解、隔阂、歧视,甚至冲突。如果这两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假设能够实现,“她们可以在大海周围跳一个回旋舞”“他们可以用他们的船在水上造成一座美丽的桥”,那么全世界的男孩女孩将有可能组织起盛况空前的全球人类大联欢。正如诗的最后一节强调的:“人们便可以绕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

(3)赏析本诗的艺术形式,请一至两个同学说说他们的分析

明确:整首诗以三个假设的排比句铺排来,诗歌的主旨在重复的吟唱中不断地得到了强化。全人类不分男女、种族、肤色、国家差别,一起跳同一种舞蹈,借用法国常见的民间舞蹈,唱出全世界人民和睦团结的颂歌,表达诗人希望全人类破除一切隔阂、猜忌,共同创造“大同世界”的美好理想和乐观精神。末句“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手起来”呼应首句:“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手起来”,首尾相接、回环往复、浑然天成。

(三)课后作业

1、运用意象分析以下几首古诗: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教学总结】

作为抒情诗人,保尔福尔特别歌唱爱情和人类的友爱。全世界的少男少女都携起手来,团结起来,没有肤色、种族、国别的差别,大家共跳一个回旋舞,世界不就充满了爱吗?诗人唱出的全世界人民和睦团结的颂歌,表达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乐观的情调。这首诗是诗人在20世纪前期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用饱含深情的笔写下的向往和平安宁的愿望。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柔美和灵巧的声音演唱《小雪花》。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小雪花的纯洁并爱上小雪花。

3、通过唱,跳,赏等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用柔美灵巧的声音表现,感悟歌曲。

2、准确的掌握歌曲第五乐句的旋律音准。

教学过程:

一、律动

小朋友们,随音乐一起动起来吧。(播放《小雪花》伴奏的背景音乐)

二、猜雪花

1、小朋友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叫花不是花,夏天不见它,寒风出来时,飘落千万家。(出示谜语)

生:雪花

2、你见过雪花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动作表示雪花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吗?

生:洁白晶莹、六角形、轻柔的。。。。。

生做雪花飞舞动作

3、老师这有一些雪花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下雪花的晶莹美丽(播放背景音乐《小雪花》。)

三、唱雪花

1、你们脸上的表情已经流露了你们的心声,能用一句话说说看看了图片后的感受吗?

生:雪花真美丽啊。。。。

2、这么美的雪花啊,老师也忍不住要赞美一下了。(多媒体展示第五乐句)

543543212----5123211-----

啦……啦……

教师动作连线清唱

3、你们想不想赞美一下啊?来学一学。

4、小雪花听了你们的赞美声,它呀高兴的唱起了雪花歌,你们听。。。。。听的时候,注意思考两个问题:

这首曲子的情绪怎样?是几拍子的?

5、接下来我们来学一学这首歌曲,跟老师来读一读

6、学生跟唱歌曲

7、生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8、小雪花从天空飘落下来,在空中跳出美丽的舞蹈。像我们刚刚看了雪花图片后的那种感受。轻轻,柔柔,“小雪花呦耀人眼,洁白晶莹光闪闪”我们一起来唱下

9、小雪花有时也很调皮,一会儿飘到树枝,一会儿跳到地上,小朋友听一听,哪种声音能唱出小雪花的顽皮?(师范唱)

六个小花瓣,全都一样艳,六个小花瓣,全都一样艳(连贯,手势大波浪线)

六个小花瓣,全都一样艳,六个小花瓣,全都一样艳(跳跃,手势跳跃)

哪种声音唱得更好听些,为什么?

10、用连贯有感情地唱一唱。

11、在第一段歌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唱给大家听听,老师为你伴奏

13、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我们自己来学习下第二段歌词,有不认识的字可以举手提问。

14、生齐读第二段歌词

15、先轻轻地跟着琴唱一遍,熟悉歌词。

16、把第二段歌词连起来,也用柔美和跳跃的声音唱一唱。

17、放伴奏旋律

第一段请女同学来唱

第二段男同学唱

18、歌表演

在小朋友们美妙的歌声中,小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想邀请我们一起跟她跳雪花舞,你们愿意吗?

学生一边做雪花飘落的动作,一边唱歌。

四、延伸

美丽的小雪花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就像童话世界一样,我们一起来欣赏另一首跟雪花有关的歌曲《冬天的童话》,比较一下跟我们今天学习的《小雪花》有什么不同。

五、小结

让我们唱着《小雪花》的歌,跳着雪花舞,在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吧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

2.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描述自己熟悉的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歌声,非常动听,有小朋友唱的,有小鸟唱的,还有小蜜蜂唱的……就连杨树也会唱歌,而且非常美妙,想听吗?

板书课题:指导“之”的读音和写法,学生书空。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指导说。

三、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起来,想办法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生字并检查。

3.全班交流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4.学生认读含生字的词句,检测认字效果。

5.同桌互相读课文,达到读通读准。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或者感兴趣的词句与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读书。

能把自己读得最好的诗句读给大家听?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理解:聊家常,悠闲。

3.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4.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语文实践,拓展延伸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师举例:“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快来吧……”

“老奶奶,头发白……”

“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欢把歌唱……”

2.同桌编一编,唱一唱。

3.指导唱,评议。

4、同学们,大叶杨是我们的朋友,其它的树也是我们的朋友,你能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吗?

①小组交流自己曾观察过的,比较熟悉的树;

②每组选一个代表全班交流;

③把自己说的写下来。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3、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书法作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展示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语: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二、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马马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三、交流研讨

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四、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读二、三段

1、自读读二、三段,发现问题。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3、班上交流,重点研讨以下几句:

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2)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3)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4)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媚妍而已。

(二)深层探究

1、请同学介绍布封情况,明确作者是人文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要求点到为止)

2、小组内讨论: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实际是借对两种马的描述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态度?

3、班上交流:由男女生各派两个代表到班上交流自己的看法。

4、教师小结: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实为文质俱美之文。

五、延伸拓展

用多媒体展示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学生齐读。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六、作业

找出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语句(段),作点评(完成在资料卡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品味语言,学以致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布封的马为我们展示了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是驯良与自由。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两种马的生活片段。

二、延伸、拓展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

2、请同学谈自己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述理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受作者的影响)。

3、讨论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下例问题:

1)家马的驯良的天性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观后感,并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2)人类对马的驯化,如果给马带来了痛苦,那么请联系人类发展的历史谈谈人类该不该驯化动物?

3)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

讨论结果略。

三、品味语言,学以致用

导入语: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书,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不仅让我们受到诸多启发,而且在语言上、行文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摘录在资料卡的语句,并陈述自己的理由。

教师要注意参与到活动当中,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人格化的描写。

2、再读课文,了解对比的运用及其作用。

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概述: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3、用对比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重点刻画其外貌,字数在150字左右。

4、班上交流写作片段。

四、作业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任选五个词语造句。

2、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作读书札记(一周内完成)。

[附]板书:

家马:驯良——同情作比较,

野马:自由——欣赏突出事物的特点

第6篇:语文教案

《燕子》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顺序来理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4、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单元提示语中读懂长句子的方法,能正确地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课前预习: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词语:俊俏、吹拂、舒展、伶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3、学习单元提示,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指导用用“增添、”“偶尔”造句。

1、理解词义――说说“增添、”“偶尔”的近义词。

2、指名造句。评议。

3、书面练习造句。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1、2、3、4、6题。

第7篇: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十课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