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01 14:48:12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材简说

足球迷爸爸明明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这是爸爸的孝道;奶奶放弃自己喜欢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这是老人的慈爱;看见妈妈的疲劳,我们都提议关掉球赛,让妈妈听音乐看舞蹈,这既有奶奶的慈祥,又有爸爸的关切,当然,也有“我”从父母那儿学来的孝道。

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个问题,引起读者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样什么东西?

教学目标

1、认识“会”、“洗”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德育目标

形成尊老爱幼的好风尚。

美育目标

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随堂笔记

一、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1、猜谜语

2、谈话:电视这么有趣,我们都爱看,你们谁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爱看什么电视节目?

3、唉,爸爸妈妈爱看这个,奶奶爱看那个,我却爱看动画片,这可怎么办?别急,我们先去东东家看看,他们家是怎么看电视的?

4、出示课题。

二、读文思考、感悟体会。

1、自由拼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课文中把生字划下来,多读几遍;

3、数数课文共有几个小节,编上序号;

4、指名读儿歌,

5、认读生字卡片;

6、你最爱读哪一段,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7、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8、齐读课文

(1)“我”家看电视奇妙在哪里?他们不爱看喜欢的电视节目,是真的不爱看吗?

(2)理解最后一小节: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啥秘密呢?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说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2、说父母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1、借助拼音自由读短文;

2、由轻声读,画出生字词;

3、同桌互相读;

4、指名读课文;

5、评价,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培养说话能力

激发兴趣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6、展示读;

7、小组合作谈体会。

8、推举代表发言

9、在文中找出证明观点的语句。

10、感悟,用“因为……所以……”造句,联系自己家的情况,用“因为……所以……”造句。

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发展语言能力

练习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观察家里人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今后准备怎么做?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识记生字,指导写字。

1、好记的:

爸:上半部写的扁窄,下半部不能太大;

全:“人”要把下面的“王”包住;

关:“天”的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

完:““的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在竖中线上起笔。

2、难字记忆

写:注意下边的笔顺,第二笔从竖中线起笔,横中线折出;

家:上窄下宽,下边的三撇渐序渐长

1、独立写字;

2、评议,再练写,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1、指名读短文;

2、开火车读文中生字。

3、齐读要求会写的字;

4、组合作分析字型;

巩固知识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5、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6、看老师范写,抓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里定位;

7、独立写字;

8、评议,再练写,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培养和提高写字能力

练习设计

1、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全家人谈体会。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能用“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川流不息”中的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4、感受北京的美,热爱祖国的首都。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背诵课文第3、4段。

2、难点:用课后练习里6个词语中的几个词语说两三句话。

课前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北京吧!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26课《北京》。齐读课题。

2、到过北京的同学在北京的哪些地方玩过?

3、北京多美呀!没去过的小朋友不用着急,现在我们马上出发去北京游玩。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出示课件。学生看、听。

2、听教师读课文后,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三、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完后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看图。

(1)课文有几幅图,图上画的分别是什么?

(2)课文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后知道了什么?

3、放第二段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4、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

(1)读完这一段,你又知道了北京的什么?

(2)出示课件,让学生结合画面和上下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两个词语的意思。利用课建立节“川流不息”的意思。

(3)朗读。

5、学生自由读第四段,出示课件。

(1)这一段又给我们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美吗?

(2)结合课件理解“风景优美、高楼大厦、名胜古迹”等词的意思。

(3)指导学生带着喜爱、赞美的感情朗读这一段。

6、分组读二、三、四自然段。

讨论:你爱北京吗?为什么?

7、提问引读第五自然段。

(1)哪儿美?爱什么?

(2)这一段集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8、齐读第五段,读出热爱北京的语气。

五、指导背诵

1、怀着热爱、赞美的感情,朗读全文。

2、北京真美!我们都爱她。让北京美丽的景色留在我们记忆里,好不好。

(1)指名读三、四自然段。

(2)教师引背。

(3)同桌互相背。

(4)齐背。

(5)闭上眼睛,想着北京的美景背诵。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检查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三、课堂练习,说说写写

1、课后练习第2题。

2、用课后练习第3题的6个词语说两三句话。

3、自由扩展。用课后练习第3题的6个词语说话。(同桌说、老师说、指名说)

4、抄写课后练习第4题的句子。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初步激发学生爱学校、爱同学的感情。

2、认读“里、同、多”3个生字,并学习运用好办法记住字形。

3、指导朗读“学校里同学多。”并初步学习拓展表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复习感悟。

1、“找朋友”集体舞。

(1)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师生一起跳“找朋友”。

(3)师:你们觉得开心吗?为什么?

2、生字找朋友。

(1)生字“学”也要找朋友

出示:学1、天2、生3、小4、校5、我

(2)生交流“小学、学生、学校”并领读。

二、学生字,读句子。

1、老师又给“学”找到了一个朋友,出示“同学”。

(1)师带读。

(2)生开火车读。出示“同”,讲述“同”的书写规则。

(3)说话练习:……是我的同学。

2、在生说话的基础上,师:学校里同学真多啊!

(1)出示句子:学校里同学多。

(2)这句话中还有2个生字呢。出示:里多

a、“里”:教师领读,请学生给“里”找朋友。

b、“多”:小老师带读,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多”?

c、找找,今天黑板上还有哪个字由相同的字组成?(朋)

(3)指导朗读句子。

(4)师:学校里同学多,所以我们不会孤单寂寞,我们可以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一同做游戏,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三、游戏复习生字。

1、做邮递员送信游戏:

送信儿歌:

丁零零,丁零零,

邮递员,来送信。

小小信封送给你,

请你念听。

收信儿歌:

对对对,就是“*”,

快收信。

错错错,不是“*”,

谁收信。

2、师:有一个小朋友把这几天上学的感受写下来了,可惜有一些词语空着没写,我们来帮帮他吧!

(1)出示:我是(),天天上()。学校里()多,我真快乐!

a、同学b、小学生c、学校

(2)自由准备,交流。

四、拓展说话。

1、“学校里同学多。”可是还有一些同学,我们互相还叫不出名字,能不能介绍一下自己。

2、生练习说话:我叫……

3、集体舞改编:

找呀找呀找呀找,

找到一个好朋友。

(插入:我叫……,我叫……)

敬个礼,握握手,

我们都是好朋友。再见。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掌握多音字“晃”。

2.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的生活,感受“我”与祖父的心情与“我们”之间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

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掌握多音字“晃”。

教学难点 :

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的生活,感受“我”与祖父的心情与“我们”之间的亲情。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引出课题

1.介绍作者,引发兴趣。

师:有这样一位作家,她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 世纪 30 年代的文学洛神”。她是谁?她就是萧红,黑龙江呼兰区人。l940 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引出课题,猜测内容。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祖父的园子》就选自《呼兰河传》。

板书课题、作者,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用自己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2)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并组词,利用形声字构字方法纠正难词发音。

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辨别多音字“晃”:

[huàng]摇动;摆动:摇头晃脑。

[huǎng](光芒)闪耀:明晃晃。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日光明晃晃)

识记所有生字并开火车检测。

3.学写生字。

学生自主练习写生字并组词,同桌互阅,教师指导难字书写。

预设:

“蝴、蝶、蚂、蚱”都是什么偏旁的字?为什么?(它们都是虫字旁的字,因为蝴蝶、蚂蚱都是昆虫)

“拔”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朋友拔萝卜,出了一点汗)

“承”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中间是“了”,不要多加一点;注意笔顺先写中间,再写两边)

4.小组读课文。

分小组读课文,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流利,小组互评。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板书:园子里的生活)

(二)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我”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认谷穗;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浇菜泼水;歇凉睡觉等)

2.其中详写的是哪件事?

(“铲地认谷穗”)

3.自由读这一部分,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天真可爱;把“韭菜”割掉,把“狗尾草”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

②从祖父拔锄头杆给“我”铲地,可以看出祖父对“我”的疼爱,鼓励“我”尝试,让“我”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从“我”把韭菜当野草割掉而“祖父”也不生气,可以看出祖父对“我”的'宽容;从祖父耐心地笑着教“我”区别谷穗和狗尾草,可以看出祖父的慈祥与独特的教育方式,把知识寓于生活,用实践与体验教“我”生活常识,即使“我并不细看”,也无心“学习”,祖父也不急不躁,安心等待“我”成长)

(板书:祖父?慈祥、宽容,教育方式独特)

4.分角色读这一部分,体会祖父与“我”浓浓的亲情。(板书:祖孙情)

5.除了这件事,你还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情最有趣?说说你的感受。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爱模仿祖父的行为,举止天真、幼稚、可爱等。

②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见异思迁”,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非常喜爱园中的一切;“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③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

(板书:“我”?自由快乐、天真好奇)

6.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子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了下来,写出了“我”的天真、顽皮,写出了真情实感。

四、发挥想象,写话训练

如果你也生活在这样的园子里,你想和“祖父”一起做什么?请写下来吧!注意把动作、语言写具体。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