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1-22 19:37:56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复习内容:

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区分

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能够区别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并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复习形式:

游戏、比赛、练习

复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已经进入期末总复习。在复习期间我们该怎么做?(要做到多读,多练,多动脑)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期末我们不仅在全校竞选优秀学生,还要在班级里竞选“聪明学生”。谁将得到这个光荣的称号呢?那就要看谁在复习期间得的星星最多,那他就咱班的“聪明学生”。

二、着眼整体,明确目标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索“字词王国”里的奥秘。

(一)形近字

1、出示课件

区分两组形近字:

坡波酒洒

指名学生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发现许多汉字看上去都很像,有的是部首不同部件相同,有的是部首相同部件相似,这些就是形近字。

出示:

形近字:形相近音相同或相似的,形相近音不同

2、考考你的眼力:

怎样区分这些字:

尘深明猴碉

尖探朋喉稠

:从字义来辨形近字从形旁来辨形近字

3、你找到了哪些形近字:学生反馈

学生交流:你是怎样区分这些字的?

4、游戏:用手势选择形近字:选字填空

哄烘拱描瞄喵吾悟呜鸣歉谦或式稠稠

截戴裁蓬缝锋讥叽勾勺碟蝶愉偷慢漫

5、练习,完成部分书面练习。

给形近字组词:

未()烧()摘()勾()

末()绕()滴()沟()

抹()浇()商()购()

交换批改,全部做对加一颗星星。

(二)同音字

1、出示

密蜜严炎

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音同字不同,有的音同形相近,有的音同字形相远

2、出示

mìmìyányán

蜂()茂()()热庄()

填一填,根据什么来填写这个字?

根据词语的意思来辨同音字

3、出示

选择合适的字

翠脆愉榆

cuìcuìyúyú

清()()柳()树()快

刚冈帐账

gānggāngzhàngzhàng

山()()才算()蚊()

费废娇骄

fèifèijiāojiāo

白()功夫()品()嫩()傲

4、那些同音字你分不清的

交流,讨论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词语

题提园圆迷谜胜盛铃玲红虹

峰锋娇骄描瞄址趾帐账够购庄桩装

带戴压鸭灰辉质志针真股骨

湾弯义议站占库裤沟钩荒慌材财栏拦

抖蚪伴拌榜膀

5、练习

(三)多音字

1、出示句子:爸爸回来了,我赶紧去给爸爸盛饭。爸爸看着一桌子的菜,笑呵呵地说:“今天的晚餐真丰盛!”

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多音字: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2、回忆本学期学过的多音字

待间答钉盛杆缝假藏斗数晃

溜哄喝

3、同桌交流这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

开火车口头给多音字组词

4、练习:

选择正确的读音

说说你是怎么确定这个字的读音的。根据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来确定正确的读音。

5、你觉得最难哪个多音字你最难确定正确的读音

6、创造大比拼。用部分多音字组成的词语造句。

例:盛:盛饭。晚上,我们一家人在家里吃晚饭。我看见爸爸酒喝完了,连忙去给他盛饭。爸爸看见了,连连夸我是个好孩子!

盛:茂盛。周日早上,我跟随爸爸一起去西湖边游玩。我看见湖边的柳树叶子绿油油的,长得十分茂盛。

我能选择一两个多音字,给它组词,再用词语写句子。

7、丰收园:学生自主练习。

我还知道很多的汉字也是多音字。我把自己知道的多音字写下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补充:教扫背别都量干空好盛只没间种更着高处的斗将壳相解称倒得长觉重行乐角弹重校漂当觉

三、课堂,课后自学

今天我们一起“字词王国”探索了字的奥秘,下一站是词语站,课后请同学们找出本学期学过的近义词,反义词。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放一首古琴曲作背景音乐,同时用小段优美简洁的话引入,营造意境,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导入语为:《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绮美而瑰丽,品读《诗经》,就是聆听三千年华夏先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在营造气氛时不忘知识回顾。和学生一起回顾诗经六义。

生齐答:内容——风、雅、颂,手法——赋、比、兴。

紧接着引入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品读边塞诗的开山之作——《采薇》。

二、解题

教师出示薇草图片,介绍采薇就是采摘薇草,即采摘野豌豆苗。图文结合,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三、朗读诗歌,通过三个场景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思归之情。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更要多读,反复读,在读中逐步领悟其内蕴。教师安排了三读诗歌,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

一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感受节奏、用词与句式,读时形式多样,读准字音时叫个别学生读,另叫学生纠正字音,感受句式节奏时,则要求齐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之后让学生总结句式节奏上的特点,即有音乐感、节奏感、句式相似,反复吟唱,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句,最后总结这种句式叫做重章叠句(或重章叠唱、重章反复)。

二读诗歌要求理解诗意,把握情感,并掌握赋比兴的用法。首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出示PPT,重点词语,让学生解释。之后教师从戍守边疆的将士“思归”这个思路来讲解全诗,根据行文思路,分析出三个场景不同的“思归”之情。

首先,第一场景是“采薇思归”。诗经开篇定题起兴,用“采薇”起兴,让学生思考为何用“采薇”起兴?并让学生找出写薇菜变化的字,让学生感悟其中有什么深意。学生通过设身处地地感悟与思考,体会到,用“采薇”起兴的原因是近似联想,因为戍守边疆的将士生活艰苦,采薇菜充饥是常有之事,而且对将士家乡的贫苦百姓来说,采薇也是家乡常有的充饥方式,因此以采薇起兴有两种深意:一是写出了戍卒生活的艰辛,二是写出了将士们的`乡愁,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前面提到了重章叠句,学生已经了解到重章叠句的特点,即句式相同,每句的字数相同,只是在相同位置上更换个别字句,以丰富表达的内容。所以学生很快就找出了前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方法,写薇菜变化的字为:作、柔、刚。作即薇菜刚长出地面,柔即薇菜叶面大而润泽的样子,刚是指薇菜茎叶开始变老。从这三个字的字义,学生很快悟出了随着薇菜的变化,时间在不断地推移,时间已经由春至夏,进而到秋,将士们戍守边疆的时间不断增长,时间长久,戍守又很艰辛苦,将士们乡愁也就自然日益加深。教师表扬学生感悟到位,并趁机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将士们乡愁日益加深的词语或句子,这种紧扣文本的做法,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学生有了先前的感悟,从文中找句子也就相对容易了,很快就找出了“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三个表达将士们思乡之情加深的词语。分析完“采薇思归”这一场景之后,教师不忘要求女生齐读这一部分,让学生再一次整体感受将士们那与日俱增的思乡之情。

接下来,第二个场景是“疆场思归”。同样用到了起兴手法,因为棠棣花花开三朵为一缀,后多用棠棣花来比喻兄弟情谊,而战士们共同为了抵御外侮,并肩作战,此处用棠棣之花起兴,表达了将士们与子同袍、奋勇杀敌的决心。四五章对战车、战马、弓箭有着细致地描写:战车是路、戎车,非常高大;战马是业业、骙骙、翼翼,又高大又强壮又整齐;弓箭

是象弭鱼服,非常精良。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这些特点后发问,这种对军队全方位细致的描写的手法是什么?同学生回顾诗经六义中三手法,很快答出:是赋。呼应开头,有水到渠成之巧妙。然后学生总结,这是一支“强大之师、威武之师”。最后男生齐读,读出了将士们浴血彊场、斗志高昂、满怀爱国热情、自豪而必信的战斗信念。

最后一个场景是“归家悲哀”。教师用一句很巧妙的话引出这一场景:将士们满怀战斗豪情,想打胜仗,打完胜仗后他们最想做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回家。此时,教师用PPT显示出一个思考题:九死一生,终于能够凯旋,本是件高兴的事,为什么诗人会在最后一章归家途中道出“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此处让学生同桌间讨论,同学们似乎有了些许感悟。学生们有的答道:将士怕物是人非,将士满身伤痛,将士们的战友可能一个个的在彊场上在自己身边死去??此时,教师抓住这一契机,首先表扬学生想象丰富,想象有道理,同时,用PPT展示两首诗: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频《渡汉江》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十五从军征》这两首诗也表达了与这首诗相似的情感,并用诗意化的语言总结,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从薇菜初生时节开始的归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个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这一归途中,因为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让学生体味抒情主人公的悲哀之情。

四、主旨把握

当教师准备进入下一环节时,此时有一位学生又举起手,他说道:“老师,我觉得作者在途中如此悲哀的原因,除了刚才同学生讲的之外,应该还有别的原因。”这位学生的这一举动,在教师的预设之外,但教师意外之余,马上平静下来,并显露出期待的眼神,于是学生继续说道:“这位将士在外征战,因为这场战争是抵御外侮,对抗猃狁,是一场正义之战,所以抒情主人公在杨柳依依之时,虽对亲人、家乡有万千不舍,但仍然是兴然离开家乡,走向战场,这是他的义务,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战场上,将士们斗志高昴,奋勇杀敌,周王朝也很重视,装备精良,在冷冰器时代,这可看出是必胜之战。然而是战争就会有牺牲,就会有人家破人亡,战争虽然胜利了,胜利是属于国家的,对于每个战士而言,对于每个百姓而言,战争带来的只有痛苦和悲哀。所以我认为,作者在途中悲哀,内心是非常痛苦而复杂的。应该体现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听完这位学生的讲述,整个教室里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说得真好!教师对此学生大家赞扬,并借此总结出文章的主题:这位同学上课认真,吃透了已经讲过的内容,思维敏捷,思想深刻,没错,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戍役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摧残,对人的生命的戕害!这首诗是千古反战诗之祖!

五、末章手法探究

接下来教师满怀情感地诵读末章,读完后营造一种意境: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的将士在风雪交加的路上步履艰难,满心伤痛,末章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渲染这种悲哀之情?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四人一组,每组选出一位中心发言人,展示讨论结果,讨论时间四分钟。

热烈的讨论之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要求:说出艺术手法,并具体分析哪里用了这种手法,以及是如何运用的。每位同学都表达得非常好,教师也给予了及时准确的表扬和总结。最后成果如下:

1、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2、以乐写悲,更衬其悲。

3、今昔对比,今非昔比。

4、虚实结合。画面拓展,意境深远。

最后用方玉润《诗经原始》为末章之美作结:“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情。”

手法讲解透彻,之后,教师又巧妙地过渡:这首诗打动我们的不仅是美妙的艺术手法,更多的是它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我们通过三读诗歌再来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吧!

三读诗歌,要求:准确地把握情感,从采薇思归的忧伤焦急,到彊场思归的慷慨雄壮,再到归家悲哀的痛苦悲伤,情感波澜起伏,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悲怨的。最后让全班同学齐读全诗,诵读时要求注意音调的变化,三个场景语调由低缓至高亢,再到沉痛。同学们深入理解了全诗,最后诵读效果让人震撼。

最后教师让学生齐读下面这段文字,让学生从文字中再次感受《诗经》的绮美瑰丽。文字为:《诗经》是我们祖先第一次深情的吟唱,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代文人无不被其润泽、受其照耀。诗经里有第一首写嫁新娘的诗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第一首表达夫妻生死不渝的爱情诗“我心非石,不可转也;我心非席,不可卷也”。有一首最悲哀的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有第一首写美人如月的《东山》,第一首写约会的《静女》,第一首写纯情至情的《蒹葭》。

诗经就如一盏清茶,一杯淡酒,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田,愿我们每一位华夏子孙平都能品读《诗经》,感悟其中深沉的意蕴。

六、课堂练习

整首诗讲到这里基本圆满结束,最后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找出《芣苢》一诗中使用的手法以及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

题目如下: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义。有:得到。掇(duō):摘取、拾取。捋(luō):成把地握取。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思考:《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这种手法是怎么运用的?

七、布置课后作业,并推荐阅读两本书:安意如:《思无邪》、鲍鹏:《第三只眼看诗经》。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科幻作品,课文通过对海底村庄奇异景色的描写,展示了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巨大作用,抒发了作者对海底村庄的赞美之情。

课文结构清楚,全文7个自然段,可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写21世纪的一天,我来到一个神秘而陌生的岛屿,热情的村长带我到他们的海底村庄。

第二部分(2-6自然段)从三个方面,按游踪从“海底隧道”走进“奇妙的村庄”,来到观察站尽收海底奇景,又到海水综合加工厂看每个车间,具体介绍了海底村庄的奇异景色。

(1)海底村庄建筑奇妙。村子用透明的玻璃钢建在海底。房子是圆柱型的,屋顶是圆锥型的,村中心是高高的观察站,四周的房子互相连接。房外的一根根管道各有各的用法:有运输管道、淡水管道、空气管道、食品管道。

(2)海底景色奇异。先介绍海底牧场,海参在懒洋洋的蠕动,大龙虾威武的划来划去,接着写海底植物园。课文列举了“海带”“石花菜”,通过“……”可以看出,海底物产丰富,景色奇异。

(3)海水综合加工厂灯火通明,机声隆隆。通过对每个车间工人工作的描写,看出海底世界丰富的物产正在被人们合理开发和利用。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全文,概括出“海底村庄真了不起”!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准字音。

2、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了解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体会文章是怎样有顺序的介绍海底村庄的。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村庄的奇妙之处。

教学建议

1、课文第2自然段,写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可让学生通过自读,自己批注,找出海底村庄“巧妙在哪儿”,并结合实际谈谈村庄的奇妙之处。比如“我们现在住什么房子?”“海底村庄的房子和我们住的有什么不同?”第3-5自然段写海底的奇景。这一部分的学习,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解决。第6自然段写海底加工厂,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海底丰富的物产正在被人们开发和利用。

2、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进行朗读的指导。比如:第2自然段可通过“透明、圆柱形的、圆锥形的、互相连接”读出巧妙之感,第6自然段通过分读,体会车间里忙碌情景。最后一句通过齐读,体会作者赞美之情。

3、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海底资源的资料,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体会海底的物产丰富,懂得要合理开发利用,要保护海洋资源,学会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海底村庄的课件,学生欣赏。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初步的感受。

3、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了神秘的海底村庄,那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使我们留恋往返,你有没有继续在海底村

庄探索的愿望呢?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海底村庄看一看。

4、板书课题:海底村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提出要求:(1)这片课文中的生字很多,有比较难记,在老师读的过程中,要听准字音,并把你认为难记得生字词用勾画出来。(2)考虑你想知道的问题是否在老师的读文中找到了答案。

3、自己试读课文,遇到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并且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巡回指导)

三、熟读课文、感悟意境

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了一遍了,你感觉海底村庄美吗?有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这样美这么特殊的房子,我们可以用课文中的那一个词来概括?(奇妙)

(2)哪几个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海底村庄房子的奇妙?

(3)引导学生通过“透明、圆柱形、圆锥形、互相连接”几个词体会海底村庄房子的与众不同。(对圆柱形、圆锥形、互相连接可以让学生通过看课文插图理解)

(4)这个海底村庄为什么这样设计呢?(理解这样设计的好处)

(5)这么奇妙的村庄,多美呀!你能读出这种奇妙的感情吗?(引导学生读出“惊奇赞美”的语气)

过渡:这么美的房子,如果我们能在里面生活多好呀!同学们,让我们登上“观察站”,继续欣赏海底村庄的美景。

2、引导学生学习3—5自然段。

(1)你看到了哪些海底美景?

(2)小组交流。(师巡回指导)

(3)小组汇报。(海底牧场、海底植物园)

过渡:村长说:“这些植物经过加工,都能成为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食品”。下面,我们就去看一看海底村庄的工人工厂里面干些什么呢?

3、学习第6自然段。

(1)你看到工人们在忙碌什么?用图表示出来吧!

(海水→金、银、铜→食盐→纯净水)

(2)从这个图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现代化科技能够变废为宝的角度回答,进一步体会海底村庄的奇妙)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工人忙碌的语气。

过渡语:刚才,我们一起去领略了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欣赏了海底奇境,看到了海底村庄的工人正在开发着海底资源。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赞美的语气。

5、自由读课文再次体会海底村庄的奇异景色。

四、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1、多美的海底世界呀!奇妙的房子、奇特的景观、忙碌的工人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赞美海底村庄、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和学会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三个方面回答)

2、把你想象的海底村庄画下来,在进行交流。交流时说己的想法,然后小组内推选出一幅最有创意的全班展示。

3、展示作品

4、学习了这课文,你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试着背下来。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把你看到的海底村庄介绍给你的家人听。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增加比较阅读的份量,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性格影响下表达的观看日出的不同感受。

2.体会在特定历史时期,作者如何借写日出来抒发对社会光明的强烈渴望。

3.教学过程以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难点:如何使读者体会出对旭日光明的描写是表达了对社会光明的渴望。 三、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分组:告诉大家今天的学习要分组,以便进行一些合作探究。然后将全班按照每组4-6人进行划分,强弱男女搭配。各组都为自己的组起个名字。

(二)引入:我们作个小组竞赛:大家会背哪些跟太阳有关的诗文?——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三)问:都是琅琅上口,生动难忘的佳句啊!同一颗太阳,能引发人这么多不同的观感,为什么?——时间、地点、环境、心情不同,作者不同,就带来千变万化的诗情画意。问:记得有一篇外国作家的小说,写一名逃犯,在逃亡途中,看落日,“太阳像一只巨大的独眼”,为什么?——逃犯心情紧张,害怕被发现,这种心情影响到他对落日的感受。

(四)好,等一会儿要考验大家一下,你会体悟多少作者的心情。我们今天将学习徐志摩的《泰山日出》。我先介绍一下。解题、作者和背景(见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略)(要交待徐是浪漫主义诗人。)

(五)现在大家仔细阅读《泰山日出》。

(六)阅读之后,梳理字词。解释下列词语,完成加点的字的注音写字。 饱饫 无餍 醒豁 消翳 厚毳长绒 溟濛 飒飒 蜿蜒

(七)分组讨论:1. 本文值得品味的词语或句子。2. 课文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和赞美?作者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和赞美?3. 练习二,比较徐志摩、海涅、姚鼐对云海的描写,谈谈你更喜欢谁的描写,为什么?4. 练习三,比较徐志摩、刘白羽、屠格涅夫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体指出其中最生动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开场白:上节课我们各组都已按照所给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在我们就进入表述阶段,看看哪个组说得好、说得精彩!各组同学自己给自己编好序号,1、2、3、4、5、6。

(二)第一个问题:本文值得品味的词语或句子。(念每组的序号,被念到序号的同学就发言。按答的水平打分。)注意:这是一个开放题,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那些能产生特别的表达效果的词语,或采用了某种修辞来增加表达效果的句子。如: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劲烈”一般与“寒风”搭配,这里用来形容晓寒,使人生动地感受到凌晨的十分的寒意。“醒豁”本意是指意思表达得明显,文中与“睡眼”搭配,传神地写出了“我”尚有朦胧睡意的行状。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以“神驹”形容太阳从东而来,光辉灿烂不可阻遏的样子,极有力量与速度。“热奋”,中文本无这个词,这是根据字意临时造词,但读者结合上下文可以理解,是热烈、兴奋义,促进读者体验到光华无比的太阳强劲地前行的样子。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本句采用比喻,以“雀屏”形容云霞的形态之美,以“金”饰霞,形容云霞的光彩之美。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比喻云彩的色调光影的,极尽华丽与堂皇,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浪漫和唯美主义请调。

(三)问:课文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和赞美? 明确:本文不是集中笔力描绘日出的壮丽图景,而是重在写自己的期盼、激动、幻想。我不由得大声的狂叫。发生了奇异的幻想——我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大……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地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的悲喜交互的热泪……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形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的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彩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四)问:作者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和赞美?有什么关键词能提示我们?关键词:巨人 睡意 唤醒 东方 光明 复活这是用了象征的写法,象征东方巨人的觉醒。再考虑写作时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光明”“复活”等都是象征五四精神。这里的欢乐,狂欢般的,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欢呼和礼赞。

(五)下面大家的发言是抢答式了,哪个组答得多,答得好,就能赢。问:比较徐志摩、海涅、姚鼐对云海的描写,你更喜欢谁的描写,为什么?(自圆其说即可)徐志摩写云海的句子是:①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地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②云海也活了,眠熟了的兽形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的馒形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在……海涅、姚鼐的见练习二。

(六)问:比较徐志摩、刘白羽、屠格涅夫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体指出其中最生动的部分。(开放)

(七)作业:①完成课后“词句品味和积累”各题。②朗读并背诵“巨人的手……在热奋地驰骋”。附:板书设计:

泰山日出生字词: 探究讨论:饱饫 无餍醒豁 消翳厚毳 溟濛飒飒 蜿蜒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课前准备

1.蒲公英盛开时的录像片

2.本课的挂图和投影片

3.生字词的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出示填空:( )的草地

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进行口头填空。

2.自然过渡:这道题有很多种填法,同学们看了课文就知道了。

自读讨论

1.各自轻声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空答案,如:(金色/可爱)的草地

3.设疑: 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呢?我们继续学课文。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预习时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合作,交流,力争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

3.反馈: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词语,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

4.朗读展示: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站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你对它的喜爱!

再读解疑

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自读第一自然段体会。

a、观看录象,给以直观的感受。

b、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嫩的绒毛。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指名交流。

2.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a、思考图中这两个孩子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轻声朗读课文后说一说。

b、你觉得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各自试读,指名交流。

c、大家喜欢这草地、蒲公英吗?请你对它们说一句话。

3.其实这草地并不是总是金色的,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小!

a、自读课文说说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

b小博士讲座:有关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

学生上台讲述

c、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作者是怎么形容这变化的?(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4.现在说说对这片草地几句贴心话。

第二课时

汇报成果

1.分小组总结汇报你的学习成果,你每小组可以任选一项进行汇报。题目如下:

a、多么有趣的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围绕有趣展开),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这么有趣的蒲公英,所以这草地多么___________。

b、课题汇报:蒲公英的色变规律和原因分析。

c、画出你心目中的金色的草地,带上你的画向同学们介绍你喜欢的草地。

2.学生汇报成果,教师相机总结指正。

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例:而下加女,耍耍耍

扰添一撇,拢拢拢

衣服长肥,装装装

取字会走真有趣

3.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生字的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

拓展活动

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踏青,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所得。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本课的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对文学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

我在设计本课时,把这节课分为七个版块。

一、导入。

让学生欣赏一段大自然的音乐,想象画面,让学生在音乐中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导入新课。

二、通过谈预习收获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三、明确阅读要求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明确本课的阅读要求,提出本课的学习方法:多读、多想、多感受。

四、读课文,感受山雨之美

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1.初读课文,浅谈感受。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认为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汇报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2.熟读课文,感受山雨之美。

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感受。小组汇报朗读,谈感受。

3.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山雨?谈对声音、颜色的描写的感受,根据学生的感受选一个最佳词语板书。

4.指名配乐读课文,想象画面。汇报仿佛看见了什么。

五、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1.展开读书竞赛,体会作者情感

男女同学分段比赛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回顾,小结。

七、自主设计作业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