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老人对海鸥和海鸥对老人两方面的描写,用几幅动人的画面,抓住细节,传达出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和震撼人心的亲人般的情谊。很多学生养过小动物,对于动物富有灵性的表现有一定的体验积累,同时还学习过几篇反映人与动物深厚情谊的文章,如《珍珠鸟》等,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再加上本文结构清晰、语言浅显、感情真挚,这些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帮助。但由于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想让那份震撼人心的情感达到能令学生感同身受的程度,有一定难度。
处于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那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边读边想,提出问题;读文章,想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表达效果等,要在本课教学中更加注重巩固和熟练运用。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入情入境地感受人鸥真情。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中展现老人与海鸥深情的画面,抓住海鸥的外在表现体会海鸥的内心世界,深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初步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
3、懂得动物也是有灵性的,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酝酿人鸥亲情。
1、齐读课题,从课题入手,初步认识到老人与海鸥的特殊关系,为后文的学习营造“意想不到”的氛围。
2、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味语言,感悟人鸥亲情。
1、人与动物的故事读过很多,但老人与海鸥的故事还是带给了我们一份与众不同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走进课文,默读1——13自然段,用横线画下那些令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2、生自学后交流。
3、为什么海鸥和我们就没有这样的表现,唯独和这位老人这么亲密。再次默读这几段,看看老人的哪些举动打动了海鸥的心,用波浪线画下来,并且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4、生默读思考,圈画批注。
5、交流重点语句。
预设一: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欧送餐,跟海鸥相伴。
(1)指导学生在读中抓住“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褪色”等词语,感悟老人生活节俭,但却数十年如一日来喂海鸥有多么不容易。
(2)老师补充介绍喂鸥老人生活拮据的故事,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老人对海鸥那份与众不同的爱。
(3)小结:老人无私的付出,一定打动了海鸥的心。
预设二: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1)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最令自己心动的细节,体会老人对海鸥无微不至的照顾。
(2)也许打动海鸥心灵的还有老人的这份细心。正是这份细心的呵护,才换来了海鸥的信任,也才有了这样一幅颇富诗意的画面。指导朗读“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读出老人与海鸥默契、和谐的美。
预设三: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理解“亲昵”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有谁亲昵地跟你说过话。
(3)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也用这样的语气、语言对海鸥们说说话。
(4)小结:这亲昵的语言里全是关爱,海鸥怎能不被打动呢?
6、师小结:在老人眼里,海鸥还仅仅只是鸟吗?
(三)读写结合,体悟人鸥亲情。
1、师动情地渲染老人去世的消息,引导学生画出最令自己“意想不到”的情景。
2、海鸥不能像人一样说话,它们把自己的心里话都化成了动作,找出文中海鸥的语言。
3、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动作后面海鸥的语言,体会海鸥悲痛、不舍的心情。
4、动笔将海鸥想对老人所说的话写下来,读给老人听。
(四)总结全文,引发人生思索。
1、故事学到这儿,还觉得老人与海鸥的故事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吗?
2、送给学生本文作者邓启耀的话——“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像亲人一样
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第2篇: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
新来的王老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把握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文教学,培养学生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
难点:写读后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相遇相识的老师有很多,老师给予的关心、帮助、鼓励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回忆一下,哪位老师令你印象最深刻?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之情,走进第三课《新来的王老师》的学习。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
打开书本P129页,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
撇撇嘴(piě)折叠(zhé dié)自顾自摇摇头
齐刷刷(shuā)大踏(tà)步哄(hōng)堂大笑
工工整整前仰后合资质平庸差生(chà)
①齐读
②学生点读巩固
③释词促解(资质平庸)
④运用词语造句
⑤齐读巩固
三、再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仔细认真的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四、精读,把握人物形象
(一)解读蔡林
1、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这是一个的学生”。
①学生举手回答②齐读③理解加着重号的词语
④想一想“这是一个的学生”
⑤有感情的齐读
2、导读3-14自然段,了解以前的蔡林是个怎样的孩子。
①分角色来模拟对话。
②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说说原来的蔡林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③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读句子
(二)解读王老师
1、谈话:蔡琳如此大的转变,都要归功于谁?
2、面对蔡琳,王老师都做了些什么呢?
再次走进3--14自然段,请大家速读,找出相关语句,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而老师?
这是一个的老师。
学生根据相关语句进行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3、出示差生档案
①齐读差生档案
②此时无声胜有声,王老师是通过差生档案想告诉蔡林什么?
③蔡林读懂王老师的信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④蔡林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找回了自信。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老师?根据回答,板书。
五、拓展延伸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一定有很多老师给过我们支持、帮助与鼓励。在即将离开恩师的时刻,我们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拿起笔,写下你内心最真挚的话语。
老师,我想对您说
六、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鼓励,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六年的学习生活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关心和帮助我们的老师吧。因为有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我们更自信的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来。努力学习吧,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感恩生活,善待他人。
七、布置作业。
将课堂上交流的资料整理成文章。
第3篇: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知识,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
2.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该词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品味作者融情于景之妙。
教学难点:
读出该词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诗、词比较中初步了解“词”的知识。
二.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
(散读——个读——齐读。)
三.揣摩词语,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
(采取学生质疑、同学解答、教师指点又不断诵读的方式。)
四.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诵读出景语中的情语。
(示范读——散读——个读——指点——男女分句读)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①,山是眉峰聚②。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③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作者简介】
王观(生卒年不详),字通叟,北宋高邮(属江苏)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曾著《扬州赋》、《芍药谱》。有《冠柳词》。今有赵万里辑本。曾在宋神宗朝当过翰林学生,因作词得罪而被贬,所以自号“逐客”。王灼说他的词“新丽处和轻狂处皆是惊人”(《碧鸡漫志》),说明他是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的词家。王观的作品,风趣而近于俚俗,时有奇想。
【注释】
①眼波横:形容眼神流动如横流的水波。
②眉峰:形容眉弯如山峰。聚:指双眉蹙皱状如双峰相并。这两句说水是横流的眼波,山是蹙皱的眉峰。
③盈盈:脉脉含情。两句是说先问行人到哪里去?回答是要到山水明秀的地方去。
【评解】
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表现了作者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形象地刻画离情别意的艺术手段。上片以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下片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表现送行人的一片深情。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洗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且俏皮话说得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显然有死活之别。
第4篇: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鲁宾孙漂流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渗透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
3.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了解外国名著。
4.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名著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阅读准备:
学生带好《鲁宾孙漂流记》。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1.书籍是知识的源泉,我们除了学好课本外还要多读课外书。谁能说说自己对名著有哪些了解?
2.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其中的一部名著,先请大家自读课文《鲁宾孙漂流记》。
(二)汇报了解,整体感知
1.书主要内容是什么?《鲁宾孙漂流记》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2、说说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或情节。
3.生交流,师适当引导个别学生介绍精彩故事的部分情节,引起阅读兴趣。
(三)欣赏品味,交流体会
1.指导读精彩片段,抓题眼产生疑问读懂其中的人物和精彩的情节。
2.交流精彩描写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彩。
3.激发学生读原著的兴趣。
4.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情节描写精彩的特点。
四、课后作业
1.课后继续阅读《鲁宾孙漂流记》,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阅读感受。
2.写写自己的读后感,评选优秀作文。
附学生的一篇读后感。
学会生存
——读《鲁宾孙漂流记》有感
六一班熊吟清指导老师李朝晖
一个人,在荒岛上,从一无所有,到丰衣足食;一个人,被上帝单独挑出来,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七年两个月零十九天之多。这一切多似乎看似不可能,可却有一个人办到了,他——就是鲁滨孙。
穿过汪洋,不要问舟船,要问毅力;勇攀高峰,不要问双手,而要问意志;跑过峡谷,不要问双脚,而要问决心!
鲁滨孙之所以可以在荒岛上存活那麽久,不就是靠他的.毅力吗?
达·芬奇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碍。”这不正是指鲁滨孙的那种刚毅、顽强的精神吗?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多一点顽强,我们就能打造一片天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多一些努力,我们也可以打造一片温馨家园。
在“5·12”大地震中,只有乐观向上、勇敢镇定、刚毅坚强的人活了下来,他们凭着顽强的毅力、不去的信念、是自己和亲人、朋友一起从鬼门关连拉带拽的回来了。他们用他们的知识,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神话、传奇和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困难,要是都放弃的话,怎能活下去?所以,我们要想鲁滨孙那样,面对困难去克服它,不慌张,沉着冷静,勇敢镇定,这样才能在艰苦的环境生存下去。
第5篇: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这两首诗,并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通过理解诗句,了解内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唐代诗人韩愈曾写过的一句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出示)这句诗写了唐代两个伟大的诗人,李是——李白,称为“诗仙”,杜是——杜甫,称为“诗圣”。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于世,放射出万丈光芒。再一起读。
2、杜甫(板书)一生写了许多的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多首。他的一生苦多乐少,他的诗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以深沉、愁苦为主要特色,因此,他还被称为“苦难诗人”。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板书)什么是快诗,就是描写快乐心情的诗,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生齐读)
闻:听说,官军: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指黄河的南面和北面。河南洛阳就是杜甫的家乡。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
课前,同学们已经作了预习。诗人在什么地方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诗人怎么会在四川呢?在这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安史之乱”。请看大屏幕,借助一段文字作个简单的了解。
3、八年了,诗人听说官军收复了失地,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
4、诗人究竟是如何的激动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16页,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做上记号。
二、初读诗歌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诗?(读得正确、流利)
三、精读诗歌
1、诗人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时,是怎样的表现呢?我们来读一读诗的第一句。这一句里出现了两个地名,是“剑外”和“蓟北”,“剑外”指的是剑门关以南的地主,在现在的四川,四川对于杜甫来说是遥远的异乡。“蓟北”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着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得到了重新统一,这对于诗人来说是天大的喜讯。
“忽”是忽然,说明消息来得很突然,意想不到,以至于诗人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就是刚刚听说,“涕泪”就是眼泪。诗人泪流满面,都沾湿了衣服。可见诗人多么激动!谁来读读这句诗。
诗人为何如此激动?为何涕泪满衣裳呢?让我们看看八年战乱诗人的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吧。一起来看一首古诗(课件)一齐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战乱开始,诗人背景离乡,逃离了家园。他在逃难的路上,曾被叛军抓获,被囚禁在长安,长达七年之久,深受战争之苦,这首诗是他被禁长安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你借助诗文的解释,好好读读,好好想想,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最新教案设计
【诗文解释】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难受。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
生1:诗人的泪是痛苦的泪。
师: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痛苦的泪。
生2:是悲伤怨恨的泪。
师: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悲伤怨恨的泪。
生3:是思念亲人的泪。
师: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相思的泪。
生4:是怀念家乡的泪。
生5:想到国家还没有统一。
第6篇: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
2.这节课让我们去认识一位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请你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来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变化。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2.关注对怀特森先生的认识。感受先生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及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是他“最好的老师?” 《我最好的老师》优秀教学设计
3.关注文章给学生其他方面的的启示。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学生自由畅谈。
第7篇: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
草虫的村落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并结合课件学习生字词。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快速默读: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你会怎样分?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2、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8篇: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
制作班级纪念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以生活为本,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开拓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
说写结合,完成两篇小作文。 1、介绍照片中的“我”。 2、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建议你们每人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好吗?
二、范例及讲评。
你为什么用这张照片?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想一想,谁愿意说一说?
讲评重点:有吴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板书:围绕一个意思要有具体内容,特点介绍要清楚。
三、练习。
1.独立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四、小组交流。
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的较好?
教师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介绍各自的特点。
五、当堂习作。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六、相互修改。
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七、小结。
八、把小作文修改、誊清。
第二课时(照片中的“他”)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向大家介绍你的同桌。
二、范例及讲评。
你的同桌叫什么名字?他有什么特长?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他都取得了哪些成绩?你怎样评价他?
讲评重点:层次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
板书:介绍一个人,要层次清楚地突出他的特点。
三、小组交流。
哪件事能表现出他的特点?
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的较好?
教师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介绍同学的特点。
四、当堂习作。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五、征求对方的意见,修改。
六、小结。
七、修改把小作文誊清。
第9篇: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
难忘的启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品质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我的老师》。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1、板书:知识做人
看到这两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2、板书:难忘的启蒙
启蒙是什么意思?老师的启蒙为什么令作者难忘呢?
3、作者在文中写与了哪些令他难忘的事情?
板书:抗日演讲两次批评宽容逃课
二、学习课文、体会内容
(一)抗日演讲
1、哪些段落写了抗日演讲?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3-5自然段,可以用心读读,可以拿笔圈画,也可以小声地与同桌交流,想想这部分写了老师启蒙我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
2、指名交流板书:爱国
引导: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老师们知道吗?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3、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老师们显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何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勇气,怎么不令学生敬佩?
齐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两次批评
1、批评是老师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学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学时有两个强项――作文和写字,为什么在这两个强项会受到批评?
2、指名交流
“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在告诫我什么?板书:正直诚实
为什么老师说“对我来说,丙就是不及格”?这句话告诫我什么?
板书:勤勉
3、对我的过错老师丝毫不放过,表现了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指名朗读老师对我的批评
4、丰富插图内容: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根据课本描述,想象一下老师对我某次批评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受到批评后,我对老师说了些什么?
5、虽然隔多年,但这样的批评作者还是刻骨铭心。同学们,你在的小学中有类似的情景吗?
回忆、交流
(三)宽容逃课
1、对学生的教育,老师一向很严格,但在作者印象中,老师对我们上日语课特别宽容,为什么?
2、联系课文讨论,体会老师爱国情感。
(四)首尾段落
1、引读:正因为启蒙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着作者,因此作者一直向往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后来,作者沙健孙也走上了启蒙老师走过的路,成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当我站在讲台上――――
2、理解重点句:既然我的老师……开花结果呢?
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齐读这句话
3、这一段与哪一段相互呼应?
指名朗读第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4、齐读第一段,体会作者的满怀深情。
三、欣赏歌曲、升华感情
1、的确,儿童纯洁的心灵就像一块未开垦的土地,启蒙老师播下怎样的种子,就会获得怎样的收获。钱老师今天之所以站在讲台上跟你们上课,也深受我的启蒙老师――杨老师的影响。我也经常想起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今天我把它带来与大家一起欣赏,让我们把这首歌献给天下所有的启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