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17:11:10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请文章脉络。

3、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科里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①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联作家左琴科的故事里,去认识一个也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科利亚一起喊喊他的名字,他有一个小木匣,可喜欢了,板书:木匣指导写法、读音。

②你认为木匣什么样?科利亚的木匣究竟有什么奥妙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预习提示: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②想想课文讲了科利亚围绕木匣做了些什么?

2、交流。

①读词语:小手锯台阶多音字(量盛)

②课文讲了科利亚围绕木匣做了些什么?

③帮老师完成板书,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木匣——()木匣——()

④文章哪几段写的是这些内容?

三、品读感悟,明白道理

1、埋木匣

(一)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科利亚的世界吧,请同学们认真读1-3段,画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

出示:“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1)指名读,哪些词语写出了科利亚的动作?

(2)再读,注意这些表示动作的词。

(3)师读生做动作,这是一个怎样的科利亚?

2、科利亚为什么这么认真的、小心的埋木匣?(简单补充卫国战争的资料)

3、这小木匣里到底装些什么?

出示:“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1)、同学们想想,里面还会有哪些小玩意儿?

(2)原来,小木匣里装了这么多小玩意,什么都有,句子中哪个词是这个意思?(各种各样)这些好玩的小玩意儿,对于五岁的科利亚来说,那可都是(),这个小木匣也可以称作他的(宝匣)

(3)再读句子。

4、难怪科利亚埋木匣时那样认真、小心,这可都是他的宝贝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和科利亚一起埋下小木匣吧。(读埋木匣的句子)

(二)挖木匣

过渡:科利亚埋好了木匣后,跟随家人远离故土,来到了喀山城,这一住就是四年,整整四年啊!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科利亚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的家乡,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曾给他带来多少欢乐的小木屋,尤其让他惦念的是他心爱的——小木匣。四年的卫国战争终于结束了,回到家乡的科利亚多么想()

默读4—12自然段,画出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找找他挖了几次?

1、交流。

(第一次)

出示:“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1)仔细读读这句,这里用的最多的是哪个字?

(2)从这五个“挖”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3)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指名读。

(4)师创情景领读此句。是的,任凭科利亚怎样挖,结果却是没挖到,此时的科利亚放弃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

出示:“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

1、科利亚在想什么?

2、他在想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总结同学们的想象,有这几种可能:木匣可能找不到,算术可能不管用,挖的方向可能不对,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3、和同桌交流,科利亚是怎样排除前三种可能的?

创设情境,老师采访科利亚。

师:科利亚,你的木匣可能找不到了吧?

科利亚,算术不管用了吧?

科利亚,你到屋子后边挖吧?

4、这些证据都证明了木匣一定还在,算术也管用,方向也对,那一定是自己的步子有问题,科利亚最终想明白了吗?

出示:“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1)、科利亚认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只量五步?

(2)、这时的科利亚认为自己终于找到原因了,心情怎样?

(3)、把你的感受送到这句话中吧。指名读。

(4)、科利亚想的对不对呢?你从哪个词知道的?

(5)、“果然”什么意思?再读这个句子。

(三)明白道理

1、捧着心爱的小木匣,科利亚可高兴了,他更高兴的是什么?

2、指名读13段。

3、通过挖木匣这一件小事,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起在变化吗?”

4、我想,他的小伙伴们也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起在变化吗?”于是,我们都明白了()

5、想想,我们周围都有哪些变化?

6、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上完这节课,你有变化吗?

四、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科利亚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时间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在变,可是,有一个大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课下,请同学们阅读园地七中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想想,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板书

26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明白道理)

一切都在变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师:站在一旁的作者被安静的举动深深打动着,所以他没有惊动安静,因为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他这样的道理:

(出示句子:)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课文中是谁有生活的权利,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呢?

生:课文中指安静拥有生活的权利,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把谁换成安静再读读这句话。

学生读。

师:你觉得这个谁还可以换成什么人?

生:换成我。

师:你读读这句话吧!

生:我有生活的权利,我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不错,还可以换吗?

生:还可以换成“你们”“他们”“我们每一个人”。

师:换上这些词后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换过词语的句子。

师:安静的举动打动了作者,也触动了老师,由此,我也想到了这样一群姑娘,她们又聋又哑,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是她们热爱生活,每天刻苦训练,终于用美妙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带给了世人艺术的享受,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用心灵感受优美旋律的缤纷世界。(课件舞蹈欣赏)

还有我们熟悉的张海迪姐姐。(课件出示张海迪图片)她5岁时突然患了脊髓血管瘤,变成了高位截瘫病残人。她当过乡村医生、无线电修理工,并发奋攻下了英、德、日语;最终,她走上了文学之路。张海迪以非凡的气魄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告诉我们: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想一想,还有哪些人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生:我看过一部电影《隐形的翅膀》,那里面的主人公大姐姐放风筝时手受伤了,失去了一只胳膊。可她不屈服于命运,不停地和命运抗争,终于以顽强的毅力夺得了残奥会游泳金牌,也考上了大学,圆了她的大学梦。她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孩子,你说得真好!再想一想,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生:我要说的是我们班的陈俊轩同学,他听力有问题,但他从来不屈服于命运。他曾经写过一篇作文《妈妈,请发现我的闪光点》。在作文中他说:“虽然我学习不好,但是我已经很努力了。我不希望比别人差,做作业时,别人写一遍,我写好几遍。我也非常热爱这个班集体,教室的卫生没人打扫,谁来扫?我来扫。上体育课,教室的电扇没人关,谁来关?我来关。放学了,门窗没人关,还是我来关。”我觉得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缤纷世界。

此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师:我把掌声送给你,因为你精彩的发言,更因为你读懂了陈俊轩的心。我同时也要把掌声送给陈俊轩同学,因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爱心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生:我想说的是正在我们学校做房子的那些建筑工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建造了一栋栋高楼,改变着城市的面貌,让深圳人们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也为自己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是呀!同学们,正是由于这许许多多人的付出,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将怎样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缤纷世界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3.向小姑娘学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提个问题,请你们敞开心扉,把真实的想法谈出来。假如我们的'亲人、朋友托你做一件事,开始很容易,但中途遇到了困难,你是就此为止还是努力负责到底?如果你帮助了别人,他要赠送你非常喜欢的物品,你是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

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在金色的沙滩上》一文中的小姑娘,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然后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二、学生自己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谈收获

1.地点:海滩上;时间:夏天。

从“小姑娘穿着连衣裙,在太阳底下”,“额头上沁出汗珠”,“火热的太阳”可以看出。

2.人物有小姑娘、画家、老爷爷三个人。

三个人互不相识,画家让小姑娘看衣服和画夹;老爷爷劝小姑娘回去,要帮助她代看画家的东西。

三、小组讨论

1.课文中写了三个人,这三个人中谁是主要的?

2.课文写了小姑娘的什么事?从哪能看出她的可爱?

课文写了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画家送贝壳给小姑娘,小姑娘不收;在回家的路上,画家故意把贝壳丢在地上要小姑娘捡,小姑娘捡起后,又还给了画家。

写她的模样的词句:“小姑娘闪着明亮的大眼睛”。

写她的神情、动作的:“把刚拾到的贝壳捧给画家看”、“小姑娘点点头,把衣服和画夹放在身边”。

写她的语言的:“我答应了叔叔,一定等他回来”、“我不要,老师说了,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要回家吃饭了”、“叔叔,你的贝壳掉了!”。

(通过这些描写,觉得小姑娘非常可爱,;心灵很美。)

四、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全班交流,相机进行朗读训练

①在画家面前,小姑娘有些什么举动?说明什么?

当画家问她话时,她“闪着明亮的大眼睛”,从这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感到小姑娘很美,很聪明。

②当画家委托她看衣服时,她“点点头,把衣服和画夹放在身旁”。说明什么?(乐于助人。)

③画家看到小姑娘抬到的贝壳为什么“笑了笑”?他来到这是想到礁石那检贝壳吗?

(不是。画家游向礁石,是为了给小姑娘捡更好看的贝壳。因为他看到小姑娘喜欢贝壳,又发现小姑娘在海滩上捡的贝壳不是很好看。画家“笑了笑”的时候,心里可能就是这样想。)

④小姑娘为什么不听老爷爷的劝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画家回来?小姑娘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有何感受?

(答应了画家叔叔委托的事,就得负责做好,自己说的,就得坚决做到底。)

⑤画家叔叔终于回来了,他把捡到的贝壳给小姑娘看,还向他介绍,让她挑,小姑娘有没有要?她是怎么回答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绝不是为了得到漂亮的贝壳。“灿烂夺目”的贝壳很有诱惑力,引起了小姑娘的羡慕和夸奖。由于她内心是纯洁高尚的,所以不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更没想过帮助别人应得到回报。)

⑥画家“感动极了”,当时心里会想什么?

(小姑娘帮“我”看衣服和画夹,花了这么多时间,“我”送给她喜欢羡慕的贝壳,她却不接受,这太让人感动了,“我”得想个办法。)

⑦小姑娘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眼圈为什么红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小姑娘会这样做,她的心灵是那样纯洁美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⑧你想怎么赞美小姑娘?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朗读、认字。

2.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1.带领学生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准备一幅山水画。

3.乐曲磁带。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

(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指名读诗句。

3.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集体交流,共同解决疑难。

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

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朗读古诗。

师配乐范读。

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5.背诵诗文。

6.识字。

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

7.写字。

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8.展评。

三、实践活动。

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

3.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出示远和近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出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诗还有几组反义词,看谁找得又快又好。

3.扩展练习,说反义词。

完成课后的我会说。

四人小组练习说反义词,看哪-组说得多。

4.复习巩固。

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指导书写

1.指导认读文、六,说说它们的异同。

2.观察文、六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按笔顺写生字。

四、举办猜谜竞赛

在规定的时间里,谁猜得对,猜得多,并能说说是怎么猜的,就算优胜。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

这个语文园地有五项练习,分别是复习同偏旁的字,读词语,比较形进字,读句说句和读儿歌。分成两课时,本堂课是第一课时,内容是前三项练习。

这堂课以游览“语文园地”为主情境,把复习同偏旁的字,比较形近字,读词语分设在“观光旅游车”、“双人转盘”、“走迷宫”三个板块中,以读字到读词,读字到写字贯穿整堂课,同时让字词的复习与趣味结伴,这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预设目标:

1、运用偏旁规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辨认六组形近字,并正确书写。

3、通过多种形式复习已学过的字、词。

预设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开火车,复习单元学过的字词

2、出示课题(。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二、创设情境,复习字词

1、观光旅游车

a、指名读,边读边找朋友(第一节车厢)

b、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字也是“言”字旁的?

c、同桌互读、第二节车厢里的字,再把他们分一分,并说说理由。

D、学生交流

E、打开书本(117页),齐读第一题。

2、双人转盘

a、自由读,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b、这么相似的字,你是怎么区分的?

c、书写马、鸟,展示,点评。

3、走迷宫

a、课间操

b、学生分组自由地读课文第二题。

c、小组竞赛走迷宫,夺红旗。

4、送礼物

a、汉字博士送信,学生收信

b、小组交流

5、课堂小结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