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童年的泥巴》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14:59:37

第1篇:小学三年级语文《童年的泥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童年的泥巴。)

2、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多读几遍。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

4、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朗读能手。

2、讨论。

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

第2篇:小学三年级语文《童年的泥巴》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3、认识双线格内的10个字,会写田字格内的12个生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展示多彩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快乐么?这些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有一群孩子,他们的童年过得像风一样,那又是什么样的日子呢?(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用?标出来。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读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再读一读。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板书(童年生活)

★讨论课文写了哪两件事?板书(捏泥人、野餐)应该怎样分段?

★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一、二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教师点拨

A、这风一样的日子指什么样的日子?板书(像风一样)

B、这句话的修辞。

C、省略号的作用。

2、读3、4自然段。分小组讨论学习

A、捏出了那些泥人、泥物。

B、用什么词形容泥人、泥物。讨论不懂的词的意思,说一说用这些词的好处。

C、用——画出歌谣,并读一读。

D、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E、两个省略号的作用。

3、分析5自然段。指名读,孩子们高兴么?你从哪看出来的?板书(美好)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讨论: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理解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四、总结

1、说说你对“风一样的日子”这句话的理解。板书(像风一样)

2、全文的结构。

五、拓展延伸

回忆你小时候哪些日子像风一样,说给大家听。

第3篇:小学三年级语文《童年的泥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最喜欢玩什么?(雨天玩水、滑旱冰、骑车、放风筝....)而在乡村孩子的童年记忆里,泥巴是他们的珍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识字

3、找学生“开火车”读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讨论交流后,板书:涅泥人,泥物孩子们备下野餐课文主要讲了孩子们捏泥人,泥物活灵活现,饿了累了备下野餐,快乐无比。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文中的哪些段落语句让你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找到并画出你喜欢的段落句子。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

★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A、第3自然段

(1)“撒欢”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撒欢的时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撒欢的?

(2)一个“撒欢”,多么形象,多么传神,孩子们玩泥巴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3)再读这部分,看你能不能读到那些玩泥巴孩子的心里去!

B、读捏泥人泥物一段(第4自然段)

(修饰词用的比较准确,使孩子们捏出的泥人泥物活灵活现)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请依照书中的格式试着说一说。

(2)读这一部分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表现出一种活泼、快乐的感情。

(3)这部分写出孩子们捏得尽兴,还写出了唱得尽兴。谁来读一读?

(4)这段话还写出了“三美”白牙、黑泥鳅、红泥哨写出色彩之美。清亮亮。脆生生用ABB式写出声音之美。

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饿了累了准备野餐这一段(第5自然段)

用了“不是…就是”说明孩子们是不愁吃的,在寻找吃的过程中体会到孩子们的天真快乐。用这个关联词语说话。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中有两句几乎一样的话,把他们找出来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两句话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在开篇部分写“这风一样的日子哟”结尾部分写“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是比喻句,开篇说明童年时光虽然美好,但更为短暂,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说明作者对童年十分眷恋。

四、总结

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玩泥巴师童年生活中一段最快乐的时光,那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呀!

板书设计:

童年的泥巴

捏泥人、泥物——捏得尽兴

孩子们唱得尽兴快乐无比

备下野餐——吃得尽兴

第4篇:小学三年级语文《童年的泥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3、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易错点:“烤”的字形拓展点:阅读童谣,提高阅读能力。

问题预设点:在学习生字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特点,提高识记效率。

教学准备:

童谣,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播放歌曲

《童年》,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解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

2、正音。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2、质疑、讨论。文中有那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画、读、想,说说你的理解。

3、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

三、识字写字

1、利用形声字特点,提高识记效率。

2、重点指导易错字“盐”和“烤”的字形。

3、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四、练习

1、把自己搜集的童谣与同学交流。

2、结合课文,展开想象,完成仿写。泥物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的、的、的,有的、的、的。

资料收集:童谣是民间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万紫千红的文苑中很有特色的一束瑰丽之花。它经过民间长久流传,精炼爽口,和谐押韵,同诗歌一样具有音乐性,它从孩子们的心理、生活、游戏情趣、童话世界意向,以及儿童语言的感受出发,口传而成,比起大人唱的山歌、朗诵的诗歌,要开放自由得多。

童谣的特点:句式自由;结构多变;比兴特多;声韵活泼;情趣深厚;意境清新;言语平白;顺口成章。

更多相关内容: